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⑴中国传统政治观;⑵西方诸种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含义。

4.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政治

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

(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

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

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中国当代现代有学者认为,“天人合一论”(即天人感应论)与现代西方保护生态平衡的理论正相符合,而且比西方早很多。应该说明,天人合一论与现代生态理论毫不相干。

2.现代社会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代表性有:(1)“国家说”。以美国政政治学家捷特尔为代表。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的国家或政府制度。捷特尔曾说:“政治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国家学”。(《政治学导论》1911)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美流行,我国解放前也较流行。

(2)“权力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权力就是支配关系,所以凡有支配关系的地方,就有政治存在。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影响力和有力的人物。(《政治学与精神病理学》,1930)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1950)。

(3)“分配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就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社会中的价值物都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机构和官吏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各种价值物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就是产生了政治现象。

这种观点从二次大战以后开始流行,至今仍是主流观点。

(4)“管理论”。这种观点在我国解放前比较有市场,以孙中山为代表。孙中山曾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选集》692-693,人民社,1981)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吴恩裕也说过:“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政治学问题研究》1948)

(5)“政策论”。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代表,认为政治就是政府或政治家制定政策和选择公务员的过程。

以上各派的说法不同,但是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点,这就是:(1)政治带有强制的特征。(2)国家和政府制度应该是政治的重要内容。(3)政府或公共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因为权力是强制的基础,没有权力也就不存在强制。

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就是权力有多种多样,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力才是政治行为?如果像“权力说”的持有者所说,凡是有支配现象的地方就有政治现象存在的说法则

有问题,如家庭内部也有支配现象,但是说家庭中存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就很难成立。也就是说,权力说在它的起点——国家权力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在其下限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的最大特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恩选集》1卷,人民社,1995)这不是政治的定义。恩格斯给国家的规定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马恩选集》4卷,P166-167)

列宁对政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政治斗争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列宁选集》4卷,人民社1995,P308)这句话的前一半(政治斗争就是阶级斗争)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定义;它的后一半是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

2.政治就是民族之间、阶级之间等等的关系。”(《列宁全集》47卷,P522,人民社1990)这是对前一个说法的补充,加进民族关系的内容。

3.“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本阶级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列宁全集》2卷,P47,人民社1986 )比前一个说法更具体,一个阶级内部也存在政治问题。

4.“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更多的粮食……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列宁选集》4,P308-309,人民社1995)这个说法是指一个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属于政治范畴,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补充。

5.“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文稿》2卷,P407,人民社1978)“政治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机构。”国家“是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类似于前面讲的“国家说”。

6.“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列宁选集》4卷,P381,人民社1995);“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选集》4卷,P189,人民社1995)。这是对“政治”的进一步解释。

综合列宁的论述,以第5个说法最为典型,其他几点都可以看作对政治的内容的具体解释,可以看出政治都是围绕国家或权利而展开的。

毛泽东也对政治做出过自己的说明:“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政治的基本内容,但是,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这个政权同人民的关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关系了,采用的方法不是压服而是说服,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工作方法六十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P53,中央文献社1992)这个说法与列宁的说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政治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具有阶级性。在不同的条件政治的内容可以不同。(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也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