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的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移情与美感 移情与美、美感的联系, 移情与美、美感的联系,早就被人们注意 到了, 到了,只是德国的立普斯对此问题的论述 影响比较大,所以,一提到移情说,人们 影响比较大,所以,一提到移情说, 就想到立普斯。 就想到立普斯。移情可以有效地促进美感 的产生,具体表现在: 的产生,具体表现在: (A)移情可以使事物更接近人,更亲 切,更易理解,进而更容易产生美感。
2、移情
(1)移情的含义: 主体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面,使 客体具有了主体内心感觉到的情感。 (2)移情的类别: A 、给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注以生命。 B、 在对动物、植物和非生物的观照中, 通过移情将之拟人化。 C 、心情外射,人把自己心中的情感, 认为是客体所具有的情感。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移情的特征: (A)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 (B)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 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些方面有 同质之处。 (C)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 的是主体的作用。 (D)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一体。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内模仿与美感 内摹仿的运动感觉是否组成审美快感的因素, 这是谷鲁斯与立普斯之间的分歧。立普斯 不否认移情现象中带有内摹仿,只是否认这 种活动能影响到审美意识.他认为审美活动 是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我们既然凝神观照 对象的动作,就“意识不到我实际已在发生 的动作,也意识不到我身体里所发生的一 切”,但是“仍然有一种努力,挣扎,成就 努力,挣扎,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形相存在那里,无所为而为地去观照 它,赏玩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 了。”这时,“审美者的目的不像 实用人,不去盘问效用,所以心中 没有意志和欲念;也不像科学家, 不去寻求事物的关系条理,所以心 中没有概念和思考,他只是在观赏 事物的形相。”(克罗齐《美学原 理 美学纲要》)可见,直觉的确有 助于使人们快速地进入审美的境界。
(B)移情还通过赋予事物及其形式
以情感的表现性而使它们具有美的 属性,进而产生美感。 康德说:“对自然的崇高感就是 对我们自己的使命的崇敬。通过一 种‘偷换’的办法,我们把这崇敬 移到自然事物上去”,“我们经常 把象是建立在道德评价基础上的名 词应用到自然或艺术中美的事物上
去。我们
说建筑物或树木是雄伟或壮丽的,平 原是喜笑的,乃至于颜色也是纯洁 的,谦逊的或柔和的,因为它们所 引起的感觉包含某种类似由道德判 断所引起的那种心情的意识。” (《判断力批判》) 赫尔德认为“一条线的美在于运动, 而运动的美则在于表情”,花的美 在于它表现了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气
(2)直觉有助于审美者在心中快速地构建审美
意象。
由于直觉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构建意 象,使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形的东西, 所以,当这种能力用于审美观照的时候, 能使欣赏者依据所看到的事物的形象快 速地在心中建构出关于事物的审美意象 来。
三、审美感受与内模仿、移情
1、审美感受与内模仿 2、审美感受与移情
2、直觉与美感
从克罗齐的“直觉”意义来看,直觉在美感中 的作用也主要奠基于它具有赋予无形式的情 感以形式,以使之转化意象的功能上。不过, 直觉的这种创造意象的功能,在美感中则具 体表现为: (1)帮助形成审美态度,进入审美境界,使 审美主体不旁他涉,全身心地只是观赏事物 的形相。就像朱光潜先生举例所说的那样: “比如见到梅花,就把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一刀截断,把它的联想和意义一齐忘去,使 它只剩下一个赤裸裸的孤立绝缘的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心理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会使美感丧失
因为距离太远,事物就会显得与我们毫 不相关,或是使我们看得不清楚,或是 使我们不容易理解,从而使我们不能产 生美感。而距离太近,则会使得现实的、 功利的因素来搅乱我们的情绪,使我们 无法进行正常的审美判断和进入审美的 境界。所以,与对象保持一种若即若离 的态度,亦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 其外的态度,是美感产生的重要前提。
二、审美感受与心理距离
1、“心理距离”的含义:
–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18801934)提出的一个概念术语。它指的是人在 意识上把自己与外物分离开来所形成的间隔。 – 这种在意识上把自己与外物相分离包括两个 方面的意思:一是把客观事物与人本身分离 开来;二是把客观事物与人的实际需要与目 的分离开来。所以,心理距离,同时也是指 脱离现实、脱离功利、客观地看待事物的一 种心理状态。
返回首页
关于直觉的含义
可见,克罗齐的“直觉”与我们通常所 可见,克罗齐的“直觉” 理解的“ 理解的“不须经过理性分析过程而直接 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认识能力” 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认识能力”是完 全不同的。 全不同的。 柏格森对直觉的也仍然带有克罗齐的无 概念、无功利的色彩,他说: 概念、无功利的色彩,他说:直觉是最 高的认识, 高的认识,是对由现实的功利目的而来 的概念系统的超越, 的概念系统的超越,破除了把现实简单 化的实用目的, 化的实用目的,清除了把事物作为功利 的象征符号。 的象征符号。
化.
所以,立普斯说:“任何种类的器官 感觉都不以任何方式闯入审美的观 照和欣赏。按审美观照的本性,这 些器官感觉是绝对应排斥出去的。” (《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 觉》)
而谷鲁斯则认为在“审美性的同情(移 谷鲁斯则认为在“审美性的同情( 则认为在 情作用) 情作用)所具有的那种温热亲切的感 受和逐渐加强的力量” 受和逐渐加强的力量”里,包含着 动作和姿势的感觉( “动作和姿势的感觉(特别是平衡 的感觉), ),轻微的筋肉兴奋以及视 的感觉),轻微的筋肉兴奋以及视 觉器官和呼吸器官的运动。 不过, 觉器官和呼吸器官的运动。”不过, 这些运动“ 这些运动“只是一种象征而不是一 种复本” 种复本”,如看到螺旋形并无须发 出真正的螺旋形的运动, 出真正的螺旋形的运动,只消眼睛 和呼吸器官的一些轻微运动以及颈 部喉部筋肉的轻微的兴奋就行了。 部喉部筋肉的轻微的兴奋就行了。
成功的感觉,仍然有一种内摹仿的感觉” 成功的感觉,仍然有一种内摹仿的感觉”。 但这种内摹仿的感觉并不是器官感觉, 但这种内摹仿的感觉并不是器官感觉, 因为“对于我的意识来说, 因为“对于我的意识来说,这种内摹仿 只是在能见到的对象里发生。努力, 只是在能见到的对象里发生。努力,挣 扎,成功的感觉就不再和我的动作联系 在一起, 在一起,而是只和所见到的那个客观的 物体动作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 物体动作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 物我的统一中不容许我意识到自己眼睛 颈项等的筋肉运动或是呼吸的变
wk.baidu.com
二、审美感受与直觉
对直觉的定义: 1、对直觉的定义:
直觉,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源于克罗齐。在克 直觉,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源于克罗齐。 罗齐看来,直觉是认识的起点, 罗齐看来,直觉是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的最 低阶段,因而是一种与概念、理性、 低阶段,因而是一种与概念、理性、现实功利 无关的单纯而又独立的原始的基层感性认识。 无关的单纯而又独立的原始的基层感性认识。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赋予心灵活动中尚无形式的,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赋予心灵活动中尚无形式的, 诸如快感、痛感、欲望、情绪之类的情感以形 式,使它们转化成为能让人们感觉得到的意象。 简言之,直觉的主要功能就是创造能够表现情 感的独立自足的意象。所以,在克罗齐那里, 。所以,在克罗齐那里, 说一种情感“被赋予形式” 成为意象” 说一种情感“被赋予形式”,“成为意象”, 被对象化” 被表现” “被对象化”和“被表现”,其实指的都是一 种直觉的活动。 种直觉的活动。
返回首页
1、内模仿: (1)内模仿的含义: – 这是德国美学家谷鲁斯(1861-1946) 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当主体面对客体 的时候,人的器官知觉会按照客体的性 质进行模仿活动。 (2)内模仿的特征: A、 内模仿是知觉——身体——心理的 三位一体的运动,但以筋肉运动为主。 B 、内模仿讲的主体模仿客体,突出了 客体的作用。 C、 内模仿突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
对内模仿与美感之关系的评价
评价:两人的观点虽然看似决然对立, 评价:两人的观点虽然看似决然对立,但 并不是此是彼非的关系。 并不是此是彼非的关系。其实他们的观点 分别反映了“知觉型” 运动型” 分别反映了“知觉型”和“运动型”的人 的美感状态。 知觉型” 的美感状态。“知觉型” 的人在审美活动 中也只起视觉和听觉的意象。 运动型” 中也只起视觉和听觉的意象。 “运动型” 的人才起器官感觉, 的人才起器官感觉,这种器官感觉就大大 加强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意象。 加强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意象。
第六章 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一、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二、审美感受与心理距离 三、审美感受与直觉 四、审美感受与内模仿、移情 审美感受与内模仿、
一、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指在审美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以及它们的 活动方式。 关于美感中的心理活动的要素(感觉、情感、 想象等)的特点及作用,我们在美感的特点中已 经提及。现在主要介绍一下现代审美心理学所探 讨的一些由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所形 成的心理活动方式,如心理距离、直觉、内模仿、 移情等在美感中的功能及特点。
3、对心理距离在美感中的作用的评价
应该说,心理距离能够解释一部分美感产 生的原因,同时,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了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都是在一定 的审美关系中生成的,而不是先天的、 客观固有的。但是,心理距离却不能解 释某些与功利密切相关的美感,因为有 时候,与对象的关系越密切就越能产生 美感,如某些劳动产品、劳动成果若是 你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么,其所产生的 美感就强烈。“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 属于这一情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心理距离在美感中的作用 (1)心理距离可以促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形 成。人不是天生的审美主体,而物也不是天生 的审美客体,但心理距离可以使得不是审美主 体的人变得具有审美的能力,使不具有审美属 性的物具有审美属性。其起作用的方式,就是 通过把人从对物的现实的、功利的关系中分离 或超脱出来(也即将这些关系搁置起来)而实 现的。因为这时人可以以一种纯客观、冷静、 自由的态度来观照客体。而在这种态度的笼罩 下客体也才能显示出其审美的属性来。
象,声音的美在于它传出在运动中的 物体的活力,抵抗力和哀伤。他并 且指出“古代一些最美的形式都由 一种精神,一种伟大思想,灌注生 命给它们,这种精神或思想采取这 种形式,就象把它当作自己的身体, 通过它把自己显现出来。”(《论 美》)
洛慈说:“我们不仅把自己外射到树的形 状里去,享受幼芽发青伸展和柔条临风 荡漾的那种欢乐,而且还能把这类情感 外射到无生命的事物里去,使它们具有 意义。我们还用这类情感把本是一堆死 物的建筑物变成一种活的物体,其中各 部分俨然成为身体的四肢和躯干,使它 现出一种内在的骨力,而且我们还把这 种骨力移置到自己身上来。”(《小宇 宙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