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下第六单元数的运算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下第六单元数的运算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3d2b38bd63186bdebbc58.png)
数的运算导学目标:1.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完成计算的良好习惯。
导学重难点: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
导学准备:小黑板导学过程:预习学案: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2.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导学案:(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
(出示小黑板,在小组内完成问题)①“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②“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③“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④“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⑤“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
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三)复习四则运算的法则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出示小黑板,指名口答)①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②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
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③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④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a795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6.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可编辑第1课时认识负数教材P2—4例1、例2及“做一做。
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既不是正研究目标数也不是负数,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研究重难点难点: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理解。
小提示及导学流程笔记为了表示【前置性研究】(1)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两种相反意义的分,平局记分。
将每次的分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计分表上。
量,如零次数上温度和得分甲零下温乙度、收入(2)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介与支出的表示出来。
等,需求①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用两种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数。
一种③XXX爸爸经商,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是我们以【自力自主学】前学过的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如3、自学例1,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500、城市4.7,这些数是正最高气温℃数;另外一最低气温℃2、自学例2,斟酌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上面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种是在这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些数的前3、认识正、负数。
面添上负在2000.00的前面写上“+”表示存入2000元,也可以省略“+”不写;在500.00的前面添上“-”,“-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号“-”的数,如-3、4、负数该怎么读呢?试着读一读:-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
精品研究内容可编辑-3读作:-0.71读作:-10%读作:5、进一步认识“”。
(1)观察温度计,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
想一想: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是正数,还是负数呢?4、数的重新分类。
数可以分红正数、和。
5、负数的历史。
阅读教材P4的“你晓得吗?”,谈谈负数的睁开进程及故国在负数睁开史上所做出的卓着贡献。
【合作互助学】小组研讨:(1)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2)负数的前面有“-”号,正数的前面也一定有“+”号,这句话对吗?【展示指导学】交流解惑:(1)某天丹江口市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1℃,此日的温度相差多少摄氏度?(2)海拔高度为-30米,其中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3)是正数还是负数?(4)甲冷库的温度为-8℃,乙冷库的温度为-5℃,哪个冷库的温度高一些?【评价提升学】1、我会填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3352d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8.png)
⼈教版⼩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导学案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授课时间:课题: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学习⽬标】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进制计数法、⼩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较数的⼤⼩,并能熟练进⾏⼩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系统掌握整数、⼩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通过⼩组讨论、⾃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三、说说⼩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数?【⾃主学习】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笔记栏2、2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25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的合数,它减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的质数。
3、()个0.1是1,()个0.01是0.1。
2.94⾥⾯有()个百分之⼀。
4、(1)读出下⾯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2)写出下⾯各数:五万六千三百四⼗⼆四⼗⼜⼗⼆分之七5、把84000000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6、⽐较下⾯两个数的⼤⼩。
-7○-5 1.5○ 0○-1.5 -3.5○3.5 52○ 4919○○ 987○897 3.025 ********○3.25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授课时间:姓名:。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92e4b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b.png)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一、导言导学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本模板将为您提供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基本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二、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一致,明确而具体。
例如,学习目标是“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学习内容及问题情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购物所需的金额。
四、学习过程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和时间安排。
例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五、学习反馈及调整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问题或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他们在加减法运算上的进步。
六、学习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标准。
例如,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练习题成绩和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学习拓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额外的资料或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加减法练习题或阅读材料。
八、结语本模板旨在提供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因此在使用本模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了解X概念,学会X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学习方法:通过实例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学习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0794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商业打折扣和求农业增产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些应用题。
2、提高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意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国庆这几天玩得高兴吗?大家一定都出去走了一圈吧?那萧山新开的一家书店,有没有去过?那天我也去凑了下热闹。
一到门口,就看到这样一张海报。
(电脑出示)好消息:萧山书城将给爱书之人优惠的折扣:10月1—3日,全场图书一律八折优惠师问:读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样理解“一律八折优惠”的?(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看了这则好消息你有没有心动呢?我当时就挺心动的,淘宝的时机来了。
我就选了自己喜欢的两本书,《网页制作》(原价49.00元),《细节决定成败》(原价24.80元)师:现在,我想考考你们,这本《网页制作》打了八折以后,只要付多少钱就够了。
请你做一回售货员算一算。
2、学生尝试练习。
3、讨论解题思路:师:好,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把什么数看作单位“1”?求现在售价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分析:“八折”是现价是原价的80%,也就是求49元的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8×80%=49×0.8=39.2(元)还可以怎样思考?(可能出现)(把49元分成10份,付其中的八份,就是原价的八折,算式是:49÷10×8=39.2(元)4、你认为哪种解题思路容易理解?它们的基本数量关系怎样?得出基本数量关系:现价=原价×折扣5、你能用刚才的解题方法算一下另外的一本书应付多少钱吗?6、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举例)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9f7120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4.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所降低。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公式和定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
(1)课堂氛围沉闷。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紧张,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2)缺乏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1)概念讲解不够清晰。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能没有结合实际例子,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2)缺乏概念辨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辨析,导致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具体措施包括:- 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对应。
-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edbf56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4.png)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df30ac580216fc700afdf0.png)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常见的量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ommon Quantity-Guided Case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常见的量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常见的量》备课教师张苗执教者张苗备课日期3.12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回顾与交流2分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究8分第1题: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合作交流16分第2题:复习时间的认识及24时计时法。
第3题:复习有关时间的计算,只要用离开起点站的时间加上40分就是到终点的时间。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1分的实际意义。
四、当堂检测10分《资源与学案》第39页独立完成五、小结与评价3分总结学习过程评出学习之星和明星小组六、布置作业1分钟数学小练习册及《资源与学案》板书设计常见的量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时间但闻:世纪——年——月——日——时——分——秒人民币:元——角——分教学反思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bca1a652ea551811a6874e.png)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2
2.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和,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
()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2)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想一想,解比例的
关键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fbb7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4.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负数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f6fe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2.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联系实际,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
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9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
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两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
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鲁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导学案2
![鲁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9d71b794b35eefdc8d33367.png)
7.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一、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掌握平行线公理及平行线的传递性。
4、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习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学习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四、学习设计:(一)课前准备 (1)预习书70-71页(2)思考①什么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特征?(3)预习作业如图所示,①12∠∠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②14∠∠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③34∠∠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
(二)学习过程1、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可形成的角有 , ,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简称“三线八角”)如下表:HGFEDCBA4321例1 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两角是 ,是互补关系的两角是 ,是对顶角的是 。
2、平行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那么这两直线 。
简称: (公理)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例2 如图(1),()a b c a ⊥⊥已知12∴∠=∠= (垂直的定义)∴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1)所包含的规律变式训练:如图所示 1、12∠=∠(已知)∴ ∥ ( ) 2、23∠=∠(已知)∴ ∥ ( )例3 如图,已知00165,2115∠=∠=,直线BC 与DF 平行吗?为什么?4321FE DC BA21cb a21dcba321FEDC B A 21变式训练:如图,已知00170,2110∠=∠=,试问a 与b 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1、平行线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传递性: 几何语言: 拓展:如图,已知12∠=∠,问再添加什么条件可使AB ∥CD ?试说明理由。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5b560b0717fd5360cdcc8.png)
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导学案课型:预习+展示《面的旋转》题:课学习目标: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
我的发现: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归纳发现:3.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二、合作探究:1的形状来。
、找一找1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2、说一说学习难点: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我的发现圆柱:。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我的发现圆锥:3、认一认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形体。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特征,了解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我的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圆柱有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高,并且拨、拓展。
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圆锥的底面是一个一、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圆锥的P2-P41、自学课本条高。
圆锥只有页。
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页情境图观察P21的发现:。
三、达标测评:(自做、自评、互评、订正)闯关随我来,红星等你摘【自我挑战台】发观察图境页p2情的2★★基础知识面对面 2颗红星等你摘第一关。
现:圆者或柱圆是状形的分部些哪中图下,找一找)一(、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2.恭喜你顺利闯过第二关,请摘红星()颗。
第三关综合能力展示台 6颗红星等你摘★★★★★★1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章《百分数》导学案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章《百分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b71ba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章《百分数》导学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章《百分数》导学案第一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研究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
2.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1.() ÷ () =2.把 510/23 和 520/23 都写成分母为10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设问导读:1.自学课本P1-P2页。
书本1-2页插图中的数叫百分数。
它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羊毛含量为36%表示羊毛占整个衣服的36份中的1份,产品的合格率为95%表示合格产品占总产品的95%。
2.百分之三十五写作:35%;百分之零点七写作:0.7%。
即百分数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加上“%”,分子按整数、小数的写法去写。
3.12.52%读作:十二点五二百分之一百;100%读作:一百百分之一百。
即读法:“%”读作“百分之”,再读“%”前面的数。
百分号前面的数按整数、小数的读法去读。
4.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百分数表示比例,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即把这条裙子的面料成分看成100,36表示羊毛的份额。
自学检测:1.我班有7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意思是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70%。
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就是说有18%的小学生近视。
2.读一读,并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
1)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7.4%。
表示城市污水处理的比例为77.4%。
2)据调查,29%的少年儿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老师”。
表示少年儿童中有29%的人认为老师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
地球表面的29%是陆地,而71%是海洋。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而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17.0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9763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e.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以谁作单位1的量。
(1)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2)台湾岛面积是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几?(3)已生产的水泥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二)、新授。
1、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1)读题。
(2)怎样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3)画出线段图。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5)、将题目中的改成12%该怎样解答呢?(6)、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7)、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A: 140012%=168(册) 168+1400=1568(册)B: 1400(1+12%)=1400112%=1568(册)2、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生活与百分数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8977eaa300a6c30d229fdd.png)
1-1 VV负数的认识和意义>> 小组合作总结:我又知道了:年级_________ 备课人_____________ 日期—月—日总第 _____ 节【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力量!希望你能认真完成!加油!】导学提示1、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学习过程一、思考引入:同学们,每节课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之前,我们都会做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自学目标: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正、负数。
1、阅读P2例1,思考:①“C”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6 C、-16 C的意义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是什么符号?在这里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观察P3例2存折数据,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家中温度计示数,想一想:0是负数还是正数?☆友情小提示::以0C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 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也不是()。
三:合作总结自学总结: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践应用:1、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 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018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8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afcd7f242336c1eb95ea2.png)
【自主尝试 】 1、自学教材第 2 页第二个问题。 用自制的用具试着快速旋转,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图形。并把它画下来。
2、自己完成教材第 2 页第三个问题,想一想,连一连。 3、讨论: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4、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方法宝典】 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柱体,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 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锥体。
【当堂检测 】
1、填空:
圆柱体有( )个面,上下两个面是( )形,大小( ),有一个是( )
面,我们把它叫做侧面。圆锥有( )个面,一个是圆形的叫( )面,也有一
个曲面,叫( )面。
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
① 以正方形的一条短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
A、圆锥 B 、圆柱 C 、长方体 D 、正方体
);直角三角
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我们叫做(
)。
【合作探究 】
1、自学教材第 3 页。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同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怎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用学具操作试一试。
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是: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 【自主尝试 】
下面是三位同学测量圆锥高的方法,你认为方法正确的是 ( ) 。
1、自学教材第 5 页,观察自做的圆柱形纸盒,同桌两人讨论,做这么一个纸
盒至少要多大的纸板,求的是什么? 2 、把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自制的圆柱体纸盒展开认真观
察。如果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
1 r 表示底面半径,那么 S 表=dh+ d2或 S 表=2r h+2r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导学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知道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能借助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八、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导学案第二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导学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3、+8.7读作(),-2/5读作()。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8、比较大小。
-7○ -5 1.5○5/20○-2.4 -3.1○3.1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是正数。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A、+0.02B、-0.02C、+0.18D、-0.14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A、30B、-30C、60D、03、数轴上,-1/2在-1/8的()边。
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吨记为-8吨B、15吨记为+5吨C、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A、155B、150C、145D、160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 、0.7、+20.4、-5/6、100、-13、-261、+4.8、10/9正数负数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1/2 -3 4/3 5 -5五、解决问题。
1、某地12月10日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9℃,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2、试车员在一条路上检测新车,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
自A地出发到结束时所走的路程(单位:千米)为:+10 -3 +4 +2 -8 +13 -2 +12 +5结束时试车员距A地多远?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球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单元知识结构图:特征长方体(五年级)圆(六年级上学期)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学习基础体积v=sh 圆锥的体积v=1/3sh等底等高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具体分析附后)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二、预习学案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三、导学案:(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
用笔沿着圆柱物体边缘画出物体的轮廓,出现圆柱几何图形,展示画有圆柱几何图形的投影片。
2.圆柱的面(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
(课件显示:在图上标出高)(2)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长方形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检测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五、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第6页做一做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二、预习学案: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导学案:(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教学例4(1)出示例3。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5.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四、课堂检测:1、做第14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