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合集下载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时110年,具有社会性质。

中国的整个现代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屈辱,抵抗和探索的历史,而且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中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思想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是种种矛盾中最重要的一种。


中国近代史第一卷的第10页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

扩展数据:
毛泽东认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头号也是最恶毒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仅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阶级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使中国革命长期残酷。

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武装斗争,革命力量只能在农村地区建立据点。

中国革命可能会在农村建立据点,并最终走上包围城市,夺取国家权力的道路。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 运动变化线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 运动变化线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线索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浅谈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浅谈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浅谈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作者:杨帆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3年第11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本文就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

历史110年。

整个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两个阶段。

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演变。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而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弱时期.英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宣告结束。

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开始丧失。

美国、法国接踵而至。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开始解体。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为了转嫁战争的负担,清政府加紧搜括人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因而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这期间英法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扩大侵华权益,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和鸦片战争的目的一样,所以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清政府不仅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且还向外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以民族矛盾又激化。

可见,近代前期的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先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
1、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2、20世纪30——40年代: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3、1949——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们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决定了是民主主义革命。

具体的说,是从孙中山时期的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直到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种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

因此,它是民主革命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解 决路径的认识。1500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解 决路径的认识。1500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及解决路径的认识。

1500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解决路径,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受人们关注。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清末民初开始,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封建制度的落后、改革的进步和民族解放的迫切性。

当时,我国的改革重点是改变封建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民族解放。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封建社会的矛盾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时,我国的改革重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阶段,从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进步和社会建设的迫切性。

当时,我国的改革重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从上述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它表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入和发展方向的定位。

在近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高三中外历史复习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2006-9-18 18:1【大中小】【我要纠错】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但不同时期,主要矛盾也发生着不同变化和演变。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先进的中国人民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直至最终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中国近代化即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大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末世的中国,以鸦片问题为引子,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鲜明的时代内容。

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而太平天国时期,则是阶级矛盾居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清政府适应当时局势,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

论述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论述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二)第二阶段1、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2、在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前期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后期表现为九·一八事变)3、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4、在第四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解放战争)二、中国近代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除原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外,又产生了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北洋军阀、官僚资产阶级和在中国从事传教、工商业等活动的外国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二)第二阶段1、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2、在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前期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后期表现为九·一八事变)3、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4、在第四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线索

近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线索

同学们,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所以一定都要看哦,加油,加油,加油!!!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主要矛盾的线索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1)主要矛盾:有诸多社会矛盾,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有两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主要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过渡性社会
(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
矛盾。

(2)1953到1956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势力消灭,特别是土改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1)中共八大会议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的主要矛盾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du会(1840—1949)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zhi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dao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公基备考:近现代中国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汇总

公基备考:近现代中国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汇总

公基备考:近现代中国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汇总在我国漫长的近现代史中,我们经历了各个曲折丰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社会性质不同,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也不一样。

在此,针对中国各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汇总归纳整理。

01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至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时结束。

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外国列强妄图通过战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封建主义势力依旧残存着。

在这种情势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双重矛盾。

02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03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的社会性质已经完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我们的社会性质没有再变化,但是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变动着。

其中比较著名的两次矛盾的提出分别是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与2017年十九大上产生的。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一直延续到2017年,在十九大上,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情况,重新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修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对于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虽然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基本矛盾依旧不变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单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正确答案:D
解析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
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时I1O年,具有社会性质。

中国的整个现代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屈辱,抵抗和探索的历史,而且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中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思想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是种种矛盾中最重要的一种J
中国近代史第一卷的第10页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

扩展数据:
毛泽东认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头号也是最恶毒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仅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阶级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使中国革命长期残酷。

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武装斗争,革命力量只能在农村地区建立据点。

中国革命可能会在农村建立据点,并最终走上包围城市,夺取国家权力的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

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此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①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②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③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要注意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同,“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

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而当时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和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战前,这种矛盾集中在鸦片问题上。

因此,围绕鸦片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而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蓄谋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则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宣告结束的。

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侵华权益,制造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清楚。

即:“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理由有二,一是能正确解题。

如这样一道考试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其正确答案为B项,结果多数学生都选A。

如果讲明是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这道题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二是依据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国共十年内战或抗日战争时期都涉及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这就决定着我们必须讲清楚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否则学生则很难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那么,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呢?
1)1840~1901年(除1840~1851、1851~1856、1860~1864年外)和1935~1945年间,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外国资
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中国社会起决定性作用,也可以
说是最主要矛盾。

①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这一时期(除1840~1856、1860~1864年外),列强的侵华政策是要瓜分、灭亡中国,具体表现为:军事上,先后发动五次侵华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济上,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中国变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资本输出地;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获得种种特权,如割地、赔款、开口,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权,如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掠夺路矿、设厂权等,甚至在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样,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多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义和团运动等,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表现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这一民族矛盾。

②1935~1945年间,日本侵华战争不断升级,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标志着中日民族
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

2)1840~1851、1851~1856、1860~1864年间和1901~1949年间,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之间
的矛盾。

①1840~1851年鸦片战争后。

一方面,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还不是很深,广大人民感受更多的是以增加赋税为表
现形式的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另一方面,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
海地区。

因此,此时期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受列强冲击开始瓦解,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国人民与列强之间的矛盾
比较尖锐。

所以就全国范围而言,此时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②1840~1856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半期。

太平天国运动是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农民阶级的大同社会为主要目的,矛头直指清政府。

因此,这一时期,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地主阶级与
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尤其是在《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因此,1860~1864年,阶级矛盾再次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

④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由直接瓜分、灭亡中国转变为以华治华,具体表现为首先扶植清政府,此后又先后扶植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
政府,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出现了汇流的趋
势,但主要表现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阶级矛盾,只是不同时期其具体表现不同:辛亥革命时期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专制之间的矛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统治之间的矛盾;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27~1935年间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为国共矛盾。

综上所述,首先要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次,从理论上来讲,民族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

但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要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即在不同历史阶段,矛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只有一种矛盾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矛盾并不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而是随着列强侵华政策的变化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不断变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