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化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
关于水的中国文化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下面将从水的意义、水的象征、水的应用和水的保护四个方面,探讨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水被视为阴性的代表,与阳性的火形成了天地间的两个重要元素。
水被认为是柔软、温和的,象征着包容、温情和柔韧的力量。
同时,水也被视为润物无声的象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无为而治”、“静水流深”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水还被视为财富和繁荣的象征,因为水能够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
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依赖水进行农业生产,水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水亦是养育着数百万农民的母亲。
此外,水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饮食、工艺等方面。
中医理论中,水被认为是五行中的一种,与肾脏和冬季相对应,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如清汤、煮菜等都需要水的参与。
此外,水还被用于制作茶、酒等传统饮品。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水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瓷器、丝绸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因此,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课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包括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加强水环境保护等。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使用节水设备和改善生活习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象征着纯洁、灵动和富有生命力,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只有保护好水资源,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丰富的水文化,让水继续为我们带来生命和繁荣。
浅析中国古代的水文化
浅析中国古代的水文化“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易经》),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
水,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而且还影响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
中华传统水文化的突出代表———中国语言文字中的“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水”、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的“水”等,都流淌着丰富的内涵。
水自古就与中国人密切结合,水在很早以前就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处理。
水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以它无声的语言教会我们认识世间万物、认识自我,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以最简单的形式保持最真实的自我。
一、中国古代的水文化体现了水与人的和谐关系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水一直是人类的灾害,人一直在与水作斗争,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类不断探索着水的秘密,寻求着人与水如何达成和谐的方法。
因此,中国的水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与水的和谐关系的问题。
1、中国古代水文化是中国古代先民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一切与水有关的物质财富都是古代先民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的智慧结晶。
古代先贤总是不断推出成功而辉煌的水利工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水利物质财富。
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父子,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岷江中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建造了都江堰工程,成为古代先贤成功治水的光辉典范。
公元前214 年,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主持下,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运河———灵渠在广西境内凿成通航,由于其设计与布局都很科学,赢得了“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此外,还有古老的大型蓄水工程———鉴湖及隋唐大运河等,都是中国古代先贤建造的辉煌水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物质承载者。
2、在这些人与水抗争的物质文化中,孕育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文化。
文字产生于图画,而最初的图画则产生于水。
《河图洛书》,堪称“古中之古”,是中国第一文献,在中国古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诸多典籍都曾有相关记述。
关于水的文化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水有关文化现象的总称,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内容。
是从全社会的视野来看待水和水利的。
我们说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就是说,中华水文化是客观地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任务在于把中华文化中各个方面与水有关的文化集中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化的三种境界,水文化与人类的渊源。
在卡西尔(现代西方哲人)看来,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
这位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者,事实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醒目的文化现象:世界与人同源。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
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造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搜寻中国的文化典籍,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一如那些被视为"永恒"的题材,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的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亦绝非是一种牵强之谈。
《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民间口传文学所述,远古洪荒,洪水滔天的传说,于今看来虽是一种"神话的感知",但这种"原初层"的原始智力所独具的文化体认,仍可使我们感悟到"水文化"的内涵。
中 国水文化特色分析
中国水文化特色分析《中国水文化特色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中国,水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质,更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水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水文化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与哲学思想的紧密结合。
道家的“上善若水”这一理念,将水的特性与至高的道德境界相联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种谦逊、包容、无私的品质被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儒家也强调水的品德,认为智者乐水,智者的智慧和灵动如同水流一般,能够适应环境,顺势而为。
水的特性在哲学思考中成为了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完善的启示和榜样。
在宗教信仰方面,水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佛教中的“水观”修行,通过观想水的清净和平等,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道教中,水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与长生不老、修仙得道的观念相关联。
许多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水都被用作净化心灵、祈求福祉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更是一个常见且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诗词歌赋里,水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出春天江水浩渺与明月交相辉映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水的连绵不断比喻忧愁的难以消除,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水的形态多样,或奔腾汹涌,或潺潺流淌,或平静如镜,都为文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水也有着丰富的形象和寓意。
大禹治水的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水患抗争的不屈精神和智慧。
龙作为一种与水密切相关的神话生物,象征着力量、权威和吉祥。
水神、水仙等神话角色,寄托了人们对水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愿望。
中国的建筑艺术也充分体现了水文化的特色。
传统的园林中,常常引入水景,如池塘、溪流、瀑布等,以增添灵动和生机。
水榭、亭台依水而建,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
水乡古镇,河道纵横,房屋依水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中 国水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水文化发展历程《中国水文化发展历程》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水文化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与进步。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始了与水的亲密接触。
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展现了先民们与洪水顽强抗争的精神和智慧。
大禹凭借着坚毅的决心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为百姓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这一传说不仅是对治水功绩的传颂,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水的敬畏以及渴望驾驭水的强烈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逐渐兴起。
郑国渠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使秦国的国力得到增强。
这一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水患,更是为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灵渠的开凿,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而在汉代,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如漕渠、白渠等,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杰出代表。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灌溉技术和工具,如水车、筒车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宋元时期,水利技术不断创新。
出现了诸如鱼鳞石塘等先进的海塘修筑技术,有效地抵御了海潮的侵袭。
此外,在农田灌溉方面,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陂塘水利工程,进一步丰富了水利工程的类型。
明清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完善。
黄河治理成为当时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许多治水专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策略。
同时,在江南地区,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维护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了农业的高产和稳定。
除了水利工程,水在中国文化中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水的灵动、柔和、包容等特质,被赋予了诸多哲学和道德内涵。
浅析中国古代的水文化
浅析中国古代的水文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史,在众多历史时期中,每一段都留下了历史痕迹。
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代,水文化始终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水文化,主要来源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
从古代就有,水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
水文化还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观念中,水被赋予了仁慈、公正、宽容的品质,水的象征意义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整个文化体系,水文化的含义影响了中国的古代政治、社会、宗教等多方面。
比如孔子就曾说过“爱水,但不要称赞水。
”这句话象征着孔子主张仁慈、公正、宽容,强调家庭君主控制国家时公正、公平。
水文化也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体系方针。
此外,在古代,水文化还被认为有着神秘的力量。
当时的人们相信,水中游动的宝贝能够成为植物生长的根本,贤君能够借助清洁的水去平息各类灾害,平息争端,平复社会秩序。
沿江的古代城市更是在此基础上延续,它们不仅有体现中华文明精髓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最丰富多采的历史痕迹和宝藏。
最后,中国古代的水文化也对地理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汉代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只,这种船只使整个区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建立的基石。
水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方面,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大群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变迁,以及水文化中多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分布和传播。
中国各地的水文化活动
中国各地的水文化活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水文化的国家,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水文化活动。
本文将以中国各地的水文化活动为标题,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一、泼水节泼水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水文化活动,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傣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会举行泼水节。
参与者会手持水杯或水枪,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一年的烦恼,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也是人们交流感情的方式,同时也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二、龙舟赛龙舟赛是中国传统的水上竞技活动,起源于古代的龙神崇拜。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参赛队伍会划动龙舟,配合鼓乐声,争夺比赛的胜利。
龙舟赛既是对龙神的祭祀,也是纪念屈原的活动。
此外,龙舟赛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和游客的关注。
三、温泉文化节温泉文化节是中国各地举办的一项以温泉为主题的盛会。
中国是一个温泉资源丰富的国家,温泉文化节为人们提供了享受温泉、放松身心的机会。
在温泉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参加温泉泡汤、温泉泥浴、温泉漂流等活动,感受温泉的疗养功效,体验温泉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水上灯会水上灯会是中国南方地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在农历元宵节时,人们会在江河湖海等水域放置精美的灯笼,点燃蜡烛,让灯笼漂浮在水面上。
灯笼上绘制有各种吉祥图案,如花鸟、龙凤等,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夜景。
此外,水上灯会还常常伴有舞狮、舞龙等表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五、水乡婚俗中国南方地区的水乡地区有着独特的水乡婚俗。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骑船前往新娘家,新娘则会在船上等候。
在水乡婚俗中,新郎新娘还要在船上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如敬茶、敬酒等,以示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
水乡婚俗体现了水乡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让人领略到浓厚的水乡风情。
以上是中国各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水文化的三种境界
水文化的三种境界
水文化是指人们对水的文化认知、传承和利用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也有着深厚的水文化。
根据传统文化,水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以水为师”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指人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和感悟,从水中学习到一些哲学和道德的东西,如水的柔韧性、流动性、自然无私等特性。
这种境界意味着人们从水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求达到柔性、自然和无私的境界。
“与水共舞”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指人们与水的互动,即与水共生、共存、共融的状态。
在这种境界下,人们通过水的灵动性和变幻性,感悟到了一些美好的情感,如柔情、雅致、舒适等。
这种境界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涵养水之道”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水进行了一些文化上的涵养和保护,以达到维持水生态、保障人类生存的目的。
这种境界要求人们要有节制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传承水文化,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名水文化
三:中国温泉文化变迁概览
第一代温泉文化——“洗浴文化” —浴池 第二代温泉文化——“疗养文化” —疗养池 第三代温泉文化——“泡汤文化” —戏水池 第四代温泉文化——“特色文化” —文化池
第一代温泉文化——“洗浴文化” 远古时代人们发现温泉,利用温泉首先从 “泡汤”开始,是时“远近男女来此沐浴者, 络绎不绝,近泉之地,夏无青草,冬无坚冰, 解衣磅礴,水面风生。”是这一代温泉文化 的形象写照。 这一时期人们未意识到温泉的疗养价值,对 发现的温泉资源只是做为皇家御用沐浴或一 般的大众浴池来开发,其表现出来的文化特 征是“洗浴文化”。
帝都温泉
位于广东恩平市良西,日自喷水量达4100立方米, 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水温可高达73℃, 热水自喷可高出地表8-9米。经广东省757地质大队 检测证明,这是广东省水量最大、水质最优、自喷 能力最强的温泉度假区。其最大特色是自然天成. 温泉根据《易学》思维,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 计中,在中央大池中安放十二生肖像,外轮廓大体 按我国地图的图形设计,在温泉洗浴区设计了一太 极图形状的冷热交替洗浴池,阴一边是冷水,阳一 边是地热矿水。帝都已建成的69个池子中,每一个 池子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让游客在泡温泉的乐 趣中能观赏大自然景色,认识和回味文化。
温泉火锅
全国著名温泉
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几乎遍布神
州大地,寒冬旅游佳境之处,莫过沐浴于温 泉,既可观景,又能驱寒、健身,还有利于 一些疾病的治疗,真可谓一举多得。其中著 名的温泉有:
华清池温泉
我国现有温泉2700多处,而陕 西省的华清池温泉历史最为久 远,它水质纯净温和、芳流千 古不竭、名人轶事众多,名冠 诸泉之首,享有“天下第一温 泉”的美誉。华清池温泉约形 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千百年 来“不盈不虚,与日月同流”, 水温常年恒止在43℃,又因唐 玄宗和杨贵妃在此沐浴而闻名 于世。白居易的“春寒赐浴华 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正 道出了温泉之非凡魅力;周恩来、 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 此沐浴。
水知识水文化大全
水知识水文化大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山为脊梁,以水为血脉,骨骼雄健,身姿挺立,坚韧不屈,百折不挠,从远古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将来,制造出了独具特色、绚烂辉煌的不朽文明,而山水文化就是这辉煌文明的一部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学问水文化大全,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什么是山水文化要给“山水文化”下个定义,首先要定义“山水”,我们这里所说的山水和一般意义的山水有所不同,正如清代闻名画家石涛在《画语录》里对山水内涵的描述:“山川,天地之形势也。
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即山川(山水)泛指包括风雨云气、亭阁泉石在内的广义的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静态与动态、声音与颜色、人工与造化结合的综合体。
彭茂丰先生认为:山水的深层次含义不仅仅只是指自然界的“山”和“水”,那些与“山”和“水”相关的花草虫鱼、雨露烟霞,以及日月星辰等自然物都应包含在山水中,“山水”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复合词,几乎涵盖了以山水为主体的整个自然界。
所谓山水文化,即指人们以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制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熟悉、观赏、利用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人与自然,总的来说存在着两大关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物质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意自己的生理、生产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与大自然发生关系,向大自然谋取种种物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精神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意自己对自然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情感、心理和理性上的需求而与自然产生的关系,如自然崇拜、风景审美、山水文化创作和教育科研活动等。
在这两大关系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基础,精神关系是在肯定物质基础上才产生的,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不断进展,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进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关系的和谐、协调进展。
郑国铨先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来理解山水文化,他认为“山水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化的山水,是积淀在山水中的文化;同时,山水文化也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晶”。
中国水文化科普介绍文章
中国水文化科普介绍文章水,在咱中国人的生活里呀,那可真是无处不在又意义非凡。
咱老祖宗就靠着水繁衍生息呢。
你看那黄河,奔腾而下,就像咱中华民族的一条大动脉。
黄河水浑黄厚重,一路裹挟着泥沙,就好像一个粗犷的大汉,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横冲直撞却又充满力量。
黄河边的人啊,世世代代在它的滋养下,有了独特的文化。
那壶口瀑布,黄河水从高处猛地砸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气势,真让人惊叹。
人们在黄河边种庄稼,靠着黄河水灌溉,那些麦粒啊,就像被黄河精心呵护的孩子,长得饱满又结实。
这黄河水孕育的文化啊,写都写不完,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独特的民俗风情,哪一样离得开它?再瞧瞧长江,那是咱中国的另一条巨龙。
长江水清澈些,江水流得也更平缓,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静静流淌着,孕育着沿岸无数的生命。
长江流域的城市,一个比一个繁华,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这条玉带上。
在长江边,你能看到渔民们撒网捕鱼,那网啊,就像在江面上张开的怀抱,迎接鱼儿的到来。
长江上的船来来往往,有运货的大船,像个沉稳的巨人,慢悠悠地走着;也有轻快的小船,像个调皮的孩子,在江面上灵活地穿梭。
长江边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江南水乡的婉约,川蜀之地的火辣,都和长江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咱中国人对水可有特殊的感情。
水在咱的生活里,就像盐巴对于饭菜,少了可不行。
咱喝水,那水得是干净清甜的。
泡茶的时候,水的好坏可太重要了。
好水就像一个优秀的助手,能把茶叶的香气和韵味完美地激发出来。
要是水不好,就像给一个武林高手配了把钝剑,怎么也发挥不出茶叶的本事。
而且啊,水在咱中国人的哲学里也占着大份量。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多好啊,它柔软,能装进任何形状的容器里,这就像人要有包容心,能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水还往低处流呢,这不是告诉咱做人要谦逊嘛。
水虽然柔软,可你看看那水滴石穿,它又有着坚韧不拔的力量。
这就好比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也能做出了不起的大事。
浅谈中国水文化
【浅谈中国水文化】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的水文化也极为的悠久,中国的水文化作为中国流行文化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的水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
在古代,中国的水文化被广泛的用于供水、水利工程、河道规划等。
比如,春秋时期水利专家李表襄,他主持了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在楚地修筑狮子沟。
另外,当年盛唐朝,杨忠节曾取得很大的成就,他设计了很多民间河流,修筑了许多水渠和湖库,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的水文化影响了中国的诗词文学。
中国的传统文学大多受到了水上文化的影响,比如《桃花源记》和《钱塘江记》等著名诗词作品,都有着重要的水文化内容。
此外,中国文艺表演也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内涵,比如昆曲、京剧等,不仅可以让观众在观赏时见识到中国古老的水文化,还可以让观众在观赏时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水诗歌、水墨画等。
此外,中国的水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生活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水的国家,水文化在中国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比其他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水是中国人的及时祭祀运用的物品,米制的水满神位也是众所周知的。
此外,中国的水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历史上在水利和治水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唐高宗在位期间,便派出官府以治水为主,并任命前后四代灌治水务,从而推动了中国水利的发展,让中国治水成为一门技术,水文化成为一种学问。
最后,中国的水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中国优美景色,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体验中国古老的水文化。
例如,五大道(黄河、长江、淮河、黑龙江、松花江)是中国的国宝,每位游客都无不叹为观止;也有众多的游弋湖泊的观光景点,比如洞庭湖,西湖,横店以及百花洲。
总之,中国的水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中国的诗词文学、生活文化、政治文化以及旅游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中国的象征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让中国人民万古不变地把水文化融入到生活当中,令其在繁荣发展中更快的成长。
中国人的水文化课件
佛家认为水是修行的重要工具, 可以洗涤心灵,净化身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家认为水具有清净、无染、平 等、包容等特质
佛家认为水是智慧的象征,可以 启迪智慧,提升境界
感谢您的观看
讲解人:XXX
中国人的水文化课件
讲解人:XXX
目 录
壹
贰
叁
水
水
水
与
与
与
中
中
中
国
国
国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人
人
的
的
的
生
文
哲
活
化
学
01
水与中国人的生活
√
√
√
灌溉: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用于灌溉农田,保证作物生长 水产养殖:水是水产养殖的重要资源,如养鱼、养虾等 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能源,用于灌溉、养殖等 水污染:水污染对农业影响严重,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水产养殖受损等
03
水与中国人的哲学
√
√
√
道家认为水是万 物之源,是生命 的根本
道家认为水具有 柔顺、谦卑、不 争、包容等品质, 是道家思想的重 要体现
道家认为水是自 然的象征,是道 家追求自然、无 为、不争、顺应 自然的哲学思想 的体现
道家认为水是生 命的象征,是道 家追求长生、养 生、养生、养生 的哲学思想的体 现
水是工业生产 的重要资源, 如钢铁、化工、
电力等
水在工业生产 中的作用:冷 却、清洗、运
输等
工业用水的节 约和循环利用: 减少浪费,保
护环境
工业废水的处 理和排放:防 止污染,保护
水资源
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
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
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龙舟文化:龙舟赛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龙舟起源于远古时代祭祀活动中的划船竞赛,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运动。
龙舟赛在中国各地广泛开展,成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2. 水上乐园: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水上乐园,如九龙湖水上乐园、夏天水幕电影、金沙湾国际水上乐园等。
这些水上乐园以水为主题,结合水景、游艺设施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3. 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水墨为媒,通过墨色的淋漓、水纹的蔓延、笔墨的变化等表现主题。
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4. 水乡文化:中国有许多具有水乡特色的地区,如苏州、杭州等,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和浓厚的水乡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水乡文化包括水上建筑、水上交通工具、水上工艺品等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水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5.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通过水库、水利工程等手段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中国也注重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行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资源遗产。
水文化ppt课件
水与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 不开水,水是工业生产的必要 条件。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生产 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 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修建 大型水利工程,如水电站、水 库等,以保障工业生产和能源 供应。
水环境监测
定期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掌握 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水 环境污染问题。
水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水环境,包 括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水 域管理等,保障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
国际合作与水资源共享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减少浪费,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与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水,水是 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现代社会中,水资源日益紧缺,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全球关
注的焦点。
人们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 管理,以保障人类文明的可持续
发展。
04
水景观与水工程
水景观的构成与特点
构成要素
水景通常由水体、水岸、桥梁、 建筑、植被等元素组成,这些元 素共同构成了水景观的视觉效果 和空间感。
100%
水资源利用
农业、工业、居民生活和生态用 水是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向,不 同地区和国家的用水结构不同。
80%
水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保障各 行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同时避 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水环境的质量与保护
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用途和地区,制定水 环境质量标准,包括水质指标 、污染物排放限制等。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
简述水文化的内涵水文化是指与水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的总称。
水作为人类生活必需的资源,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支撑着生命的存在,也在精神层面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文化不仅涉及到水的利用与管理,还包括对水的崇拜、赞美和思考。
水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既有与水相关的神话传说和信仰,也有水的艺术表现和哲学思考。
水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被崇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易经》中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说法,强调水的柔软和温和,它象征着和平、包容和亲和力。
中国人还形成了许多关于水的谚语和俗语,例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这些都体现了对水的敬畏和智慧的认识。
在西方文化中,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被视为水的主宰者,他统治着海洋和河流。
此外,西方文学中也有许多以水为主题的作品,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德谟克利特的《泰坦尼克号》。
这些作品通过对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水文化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许多地区的民间艺术中都有与水相关的元素,例如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和水上木偶戏。
此外,水也是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例如游泳、划船和钓鱼等活动。
人们在与水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水的清凉和舒适,同时也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水文化还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人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水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水的认识和利用,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水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水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保护水资源、加强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中关于水的理解
中国文化中关于水的理解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水以其独特的属性与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体现了古代先哲的哲学思想,又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哲学象征意义。
古人云:“上善若水”,这不仅是对水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提炼。
水善于滋润万物,包容万物,无私奉献,这正是中华民族品格的写照。
水以其柔美、坚韧、顺应自然的特性,成为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
水在文化层面的体现无处不在。
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灵渠等,既展示了古代科技的智慧,也彰显了水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水景建筑如西湖、颐和园等,以及诗词歌赋中的水元素,都是水文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丰富表现。
水文化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
顺应自然、坚韧不拔、润物细无声等品质,都是水精神的体现。
古人通过崇尚水德,教育后人要以水为师,学习水的优良品质。
在传统习俗方面,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祈福、洗涤、礼仪等活动中,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成为了人们祈求幸福、洁净心灵的象征。
进入现代社会,水文化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绿色发展、水资源保护等理念,正是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水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引导我们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珍惜和利用水资源。
总之,水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既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又在
现代社会具有现实价值。
中国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中国博大精深的水文化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
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之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位置。
饮水思源、君子之交淡如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皆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据相关统计,在中国现存的文献典籍中,包含“水”的成语就有400余个,以“水”为题或与“水”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多达数千篇。
水的包容共济、爱好和平、坚韧顽强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中国人如水一般包容谦逊。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包容谦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
中国人与生俱来就具有水一般包容谦逊的特质,从小接受“仁、义、礼”的儒家思想熏陶,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中也恪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吃亏是福”的做人原则。
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坚持尊重包容、同舟共济的负责人大国形象,致力于维护世界发平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无私的援助。
我们注重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同时欢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人像水一样爱好和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国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礼仪之邦。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等,都是增进民族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青史佳话。
近代以来,中国经受过列强的野蛮入侵。
现在,中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和平态度,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各地的水文化活动
中国各地的水文化活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文化活动的国家。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水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水的热爱和敬畏。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文化活动之一,被誉为“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船只,形状如龙,船尾装饰有龙头,船身由木板制成。
赛龙舟的过程中,参赛者要齐心协力,合理分工,以最快的速度划桨,争取赛出最好的成绩。
这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放河灯放河灯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水文化活动。
每年正月十五,人们会在河边放河灯。
河灯是用纸制作的灯笼,内部装有蜡烛。
当晚,人们点燃蜡烛,将河灯放入河中,让灯笼随水流漂动。
放河灯的人们相信,河灯能够带走厄运,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一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泼水节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水文化活动,也称为“水灯节”。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是彝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泼水节当天,人们会用水盆、水枪等水具向彼此泼水,以洗刷一年的疲惫和不幸,同时也寓意着新的一年洗去晦气,迎接好运。
泼水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这一独特的水文化活动。
四、观潮观潮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水文化活动。
在福建、广东等地,当潮水涨潮时,人们会聚集在海边观赏潮水涌来的壮观景象。
观潮的人们通常会选择在潮水涨到最高点时到海滩上,观赏潮水冲击海岸的景象。
这一活动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也能欣赏到壮丽的海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水文化活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龙舞狮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举行。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用特制的龙和狮子头,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
舞龙舞狮寓意着祈求丰收和驱邪避灾,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龙和狮子的崇敬和喜爱。
中华水文化概论
中华水文化概论中华水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水文化基础上丰富发展而成,主要表现在对水的崇拜、对水的使用与保护、对水的艺术表达等方面。
其理念和技术,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并发挥着重要地作用。
一、崇拜水崇拜水是中华水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蕴涵着中国古代人对水的感知认识与精神崇拜,体现在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的信仰体系中。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水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必须保护和控制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国传统上把水视为宝贵的资源,并以水为神祇礼拜。
例如,夏王朝就把水上的龙神视为国祚,是多民族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神灵,对水可享有至尊之称,得到国家的尊重和敬仰。
二、使用水和保护水古代中国重视节水利用,根据中国的水文地理构造,专门在水域、河岸以及水库周围修筑护坝护防水患,并利用水进行农耕、渔猎、贸易等种类繁多的经济活动。
古代中国也很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早在战国时期,以秦始皇称帝颁行的《秦律》中已经提出“禁止破坏林木滥捕鱼鸟”的政策,表明古代中国极力维护水资源的完整。
随着社会发展,到汉代,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制定了众多严格的法律来规范社会的行为,并且实行赏罚制度,对对水资源的公益性事业的支持。
三、水的艺术表达水不仅唤起人们对美好的憧憬,也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美学审美形式。
早在古代,就有诗人、书法家之类利用水作品来表现其审美情趣形式,把水文化内涵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给人们带来非凡的审美享受。
例如,古典园林中以水泉瀑布为内容的假山,以及朴实的水墨山水画,都体现出中国文人对精神审美的认识,更加具体体现出中华水文化的特色。
总的来讲,中华水文化的一直融汇着不同的文化成分,发展着更多的新的特征和形态,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积淀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論中國水崇拜──兼論地方性水神話及其神話異同之因一、 緒論中國水崇拜的情況甚為普遍,而最能體現水崇拜的情況,則為水神話。
水神話能透視出古人對水能力的崇拜,以及古人當時對水神的聯想。
而本文將會從三方法探討:首先,分析中國水崇拜產生的原因、論述其原始目的,並指出水崇拜與神話的關係;其次,對中國地方性水神話作一闡述;最後,則會從地方水神話分析其異同之因。
二、 中國水崇拜的產生原因先從中國水崇拜產生的原因分析,水乃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故水成為人類對大自然的接觸中佔最大部份。
再加上中國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項目,水與農業為不可分割的部份。
這部份於下文分析中國水崇拜的原始目的時,將會作更深入的分析。
其次,由於古人對自然現象均感到好奇、陌生、不了解,造成對各種自然現象的權威崇拜,相信自有神力主宰自然世界。
而這現象無論在社會上層、下層均深受影響。
如《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所載:「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於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1可見甚至連皇帝對水崇拜都深信不疑。
故水崇拜與古代人自然現象缺乏知識,是有著相連的。
而由於崇拜水的自然現象,又對其無法進行正常解釋,古人將水的現象歸因為水神的職能。
當水維持在正面的情況下,就認為是水神的獎勵;反之,則為水神的懲罰。
就如在風調雨順、河川水流穩定,令農作物得以豐收,古代人就認為是水神的獎勵;而當河水氾濫、暴雨連綿、造成山洪暴發時,則以為是水神的懲罰。
這與愛德華‧泰勒(Tylor)著《原始文化》中所提及的:「萬物有靈論(Animism)」明顯是相似的。
泰勒認為:「我們看來沒有生命的物象,他們跟它們談話,崇拜它們甚至由於它們所做的惡而懲罰他們。
」2同樣地,古人認為水有著精靈操縱,才有凌駕人力的情況出現。
1 公羊高:《春秋公羊傳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頁216至217。
2 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頁414至415。
以上所論及的,均為中國水崇拜的產生原因。
而水崇拜經古人的聯想,加上神話化,水的自然現象就由自然變為水靈,即無具體形像的神靈。
3最後待水神話的數量日益增多,較具系統化及完整化時,則出現神話中水神被人格化及神格化的現象,即神靈已有具體形象的誕生。
4由此可見,這可說是由中國水崇拜,進化至水神話的歷程。
三、 中國水崇拜的原始目的再從中國水崇拜原始目的探討。
在原始目的方面,可說是與上文中國水崇拜的產生及興起是難以分割的。
就如向柏松《中國水崇拜》所分析,中國古代的水崇拜的原始目的,一般可分為兩類:一者為古代人為祈求人類自身的繁殖;二者為祈求適量的雨水,令農作物得以茁壯生長。
5先論第一項原始目的,這可說是與古代人思想大有關係。
就如恩斯特.卡西爾(E.Cassier)《人論》中指出的「生命一體化」(Solidarity of life)。
卡西爾認為:「原始人並不認為自己處在自然等級中一個獨一無二的特權地位上。
所有生命形式都有親族關係似乎是神話思維的一個普遍預設。
人與動物,動物與植物全部處在同一層次上。
」6同樣地,古人思想較現代人簡單,對於自然現像及人體結構未有深層的了解,就以為水與人的情況相似。
經觀察得知水能使植物發芽、成長、最後開花結果,聯想到或許水能同樣使人有懷孕產子的結果,結果繁殖就成為水崇拜中,最原始的目的之一。
以第二項原始目的而論,這可說是與中國傳統的經濟方面有關。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業成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
而農耕經濟則與水利息息相關。
如上文所述,由於古代人對自然現象未有科學化的分析,每當天災暴雨、潮夕漲退、河川氾濫等現象出現時,總訴諸於神。
認為總有能力凌駕於人類之上,才造成如此龐大的自然現象。
故《尸子.君治篇》言:「神農理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谷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制,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7可反映出古人將雨與神連結的關係。
及至時代變遷,人對水的能力更有著多方面的崇拜。
類如蒲松齡《聊齋誌異》中一篇〈小翠〉8及〈翩翩〉兩篇故事,9故事中均有受水療之後藥效功用,如〈翩3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頁2。
4 同上,頁2至3。
5 同上,頁7。
6 恩斯特.卡西爾:《人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頁1057 尸子:《新譯尸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頁146。
8 蒲松齡:《聊齋誌異》(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
),頁290至294。
翩〉中主角羅子浮身生毒瘡,在溪水浸浴後,「生浴後,覺創瘍無苦。
既醒,摸之,則痂厚結矣。
」。
而〈小翠〉一篇則寫一痴呆男子,在「乃更瀉熱湯於瓮」後「言語不痴」,令眾人大異大喜。
足可反映時代變更,中國人對水的崇拜亦有著加深的情況。
四、 地方性水神話中國水崇拜的情況甚為廣闊,描繪水神的神話亦甚多。
然而,中國傳統的地方性水神話,除河神以外,其他地方的江神大多沒有劃一的統一神。
造成各地方各江流均有著獨特的水神。
以下則從三地水神:黃河河伯、湘水娥皇女英、洛水宓妃,分析地方性水崇拜中的水神的異同。
從形象方面而論,黃河水神河伯被刻劃的形象是動物化的。
如《博物志.異聞》所載:「昔夏禹觀河,見長人魚身出,曰:『吾可河。
』豈河伯也?」10河伯是人頭魚身的水神,又曾被記為「游龍」,可見河伯的形象,是古人聯想水神形象的雛形。
相反,湘水水神及洛水水神,被描繪的形象是人性化的。
曹植《洛神賦》寫宓妃:「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頸秀項……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11。
而湘水水神在《列仙傳》中更有記載被鄭交甫調戲一事。
12可見兩地水神的形象與河伯相比,可說是南轅北轍。
從職能方面分析,河伯在神話中被描繪的神力,除化身為龍之外,大抵就是控制黃河的水流。
13而湘水水神被付予的能力,也是控制湘水。
如《水經注.湘水》中記:「是在九江之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14及屈原《九歌.湘君》:「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15然而,洛水水神除控制水流之外,更有掌管愛情的能力。
如謝靈運《江妃賦》中寫:「招魂定情,洛神清思。
」16。
可見地方性水神的職能,除僅為控制水流,地方水神亦會被付予更多的能力。
而水神善惡方面,河伯被刻劃的形象是半善半惡的。
為善方面,如神話中河9 同上,頁235至240。
10 張華:《博物志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166。
11 曹植:《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頁283。
12 劉向:《列仙傳》(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頁34至35。
13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頁56至57。
14 酈道元:《水經注》(長沙,岳麓書社,1995年),頁477。
15 錢玉趾:《九歌全新解譯》(成都,巴蜀書社,2000。
),頁3。
16 謝靈運:《江妃賦》,轉引自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頁58。
伯獻《河書》協助大禹治水;17為惡方面,則有《博物志.異聞》中記河伯貪財,欲奪孔子學生子羽的寶玉,卻反被斬傷的故事。
18而《史記.滑稽列傳》中亦載河伯娶婦的故事。
19可見神話中河伯的形象是善惡不一的。
而湘水水神及洛水水神,大抵而言對兩地水神的事蹟並不涉及善惡。
由以上可見,地方性的水神被刻劃的神話形象,大多與其河流作患情況而定。
如黃河因長年水患,故河伯被刻劃的形象亦好壞參半。
反之,湘水水神娥皇女英及洛水水神宓妃的形象則為中性,更被描繪成樣貌娟秀的水神。
就如林河《〈九歌〉與沅湘民俗》中所指:「由於沅湘諸水基本上是無害的水……除了偶爾山洪暴發外,沒有大的水害。
」。
20故水患與水神的善惡,是有直接關係的。
五、 地方性水神話異同之因上文分析了各類型水神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各樣情況,由於中國古代水神眾多,卻沒有劃一的標準,造成地方與地方之間所信奉的水神有著極大的差異。
例如吳越地方奉伍子胥為水神,因當地居叫以為錢塘江的大潮為伍子胥的怒憤激發而成;而楚地湘江則奉姓皇女英為水神,因當地盛行「湘妃竹」的神話;21而汩羅江水神就由屈原擔任,因屈原曾悲憤投江而死。
(當中再分析小地方所供奉的水神,又會有著差異)可見地方之間水神之差異。
其實地方性水崇拜的神話,並非完全存在差異,在神話故事的基型中,可看到地方性神話的一些流傳情況及發展。
下文則會從地方神話之間作出分析,闡述地方水神話的異同,並論其產生的原因。
現據《中國的水神》中所載,中國兩地的地方水神話作出比較,一篇為湖南長沙的楊四將軍神話,22而另一篇則為四川灌縣灌口二郎神的神話。
23(見附錄一)下文將比較其相同的神話基型,以及差異的神話角色。
先比較兩者的神話基型,兩篇神話雖然產生自不同的地方,但其故事基本上是極為相似的。
首先兩篇神話的主線,均是一位擁有神力的角色,繼而與一條興波作浪,導至河水為患的龍作戰,擊敗後被龍逃脫,故事發展至後期,因龍一直逃脫,另一神力出現相助──觀音大士。
兩篇均是由觀音大士化身成麵店老闆,並引誘龍吃掉麵條,然後發揮神力,將麵條變成枷鎖,將龍徹底鎖住。
最後為表揚擊敗龍作惡的事蹟,將與龍鬥爭的角色,奉為當地的水神。
就如上文所述,前17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頁55至56。
18 張華:《博物志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175至176。
19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頁3211至3213。
20 林河:《《九歌》與沅湘民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頁144。
21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頁59。
22 黃芝崗:《中國的水神》(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頁1至6。
23 同上,頁7至14。
篇為楊四將軍;後篇為二郎神。
而以這基型誕生及發展的中國水神話,可說是多不勝數。
這可反映出中國古代的地方性水神話,雖然受地方上的限制,但故事的基本型態,卻是有著關連的。
然而,差異的卻是神話中的水神角色,其成長過程,以及作亂的「龍」的分別。
楊四將軍神話中的水神是由人成長到神,寫其「一歲喪父,二歲喪母,三歲得道,七歲成神。
」24可見楊四將軍是被人性化。
再加上神話中敘述其童心未泯,竟用神力將其叔父船的船釘全部徒手拔出,可見此神的形像是被人格化的。
而灌口二郎的神話,該水神是突然出現的。
是經上天特遣「下凡」斬龍,「上天要收拾這過重的奇災,便遣下灌口二郎來了。
」25顯然此神的地位較高,已出現神格化的現象。
而龍的作亂差別就更大。
楊四將軍神話中的龍,同樣是被人格化的龍。
只因兒時一句誓言「我有日得志要把中國攪成中洋大海。
」26,後再修成了道術,就興波作亂。
而灌口二郎的神話中的龍就較具深層意義,神話中的龍本為孝子,因得到珠寶而令家中富有,但卻招致鄰居妒忌,向其索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