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355cff150e2524de5187e73.png)
宁波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适应我国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公司企业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常微分方程、概率论、近世代数2.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大学物理、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
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基础类课程:(约30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心理学导论、学习的科学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等;数学类课程:(约40学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微分几何、应数专题讲座与训练、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现代控制论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图论及其应用、数学建模、运筹学、组合数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经济类课程:(约17 学分):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精算学概论、SAS统计分析及应用、投入产出分析、保险学引论、金融数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约1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学应用软件、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全校、任意选修课共8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共4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https://img.taocdn.com/s3/m/c56385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e.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理学专业代码: 07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 具备在科技、经济部门从事研究以及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 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 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熟悉教育法规, 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4.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 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 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5.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具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具有很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9.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1.学制: 四年。
2.学分:16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eed4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0.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数学工具,掌握数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结论,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发展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数学支持和指导。
培养学生具有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够承担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并能够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授课和指导学生。
二、培养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等基本数学理论和方法,了解数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应用。
2.应用数学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建模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技巧。
3.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学习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掌握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经验。
4.科研能力:学生需要了解数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和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5.实习实践:通过校外实习和实践活动,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采用讲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实习:学校将提供校外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生还可以参加数学竞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锻炼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
3.教育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
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锻炼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四、评估方式1.学业成绩考核:每门课程都设有考试和平时成绩,按照教学大纲和要求,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
2.实习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践成果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级)](https://img.taocdn.com/s3/m/6fa45824a6c30c2259019ed8.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级)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数学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码:070101 标准学制:全日制4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能胜任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中等数学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及其它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打好良好基础。
三、培养要求1、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规格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一般知识,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或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懂得教育科学,具有较好的育人素质和各种师范技能,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设计、教育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听、说、读、译的能力。
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普通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普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901aacfab069dc51220151.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普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良好的师范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数学教师,并为学生将来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二)系统掌握教育理论,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三)掌握较为宽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
(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五)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
(六)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八)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九)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程分段、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
在第一阶段(第一、二学年)淡化专业,主要开设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二阶段(第三、四学年)主要开设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公共任选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并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使专业教育得到延伸和拓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学制、学分、学位课程、毕业与学位(一)学制四年。
(二)学分本专业学生修读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ce56d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6.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Teaching Orientation)一、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代码: 070101授与学位:理学学士标准学制: 4 年修业年限: 3~ 6 年二、培育目标与培育规格(一)培育目标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数学修养,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能力、熟习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课与教育研究的特意人材。
(二)业务培育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教育教课理论,遇到教课及教育研究的基本训练,拥有优秀的数学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课能力、教课研究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2、熟习教育法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课的基本理论并具备应用上述理论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3、拥有优秀的教师职业技术;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拥有文字办理和必定的编程能力,拥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数学教课的能力;5、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拥有必定的教育研究能力;6、认识本专业及有关专业的学科发展历史和本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必定的外语阅读能力。
三、骨干学科数学四、主要课程数学剖析、高等代数、分析几何、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泛函剖析、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数值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等。
五、中心课程(学位课程,用 * 号注明)数学剖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抽象代数、数学教育学、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ba5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a.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门以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为主要学科内容的本科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方法,具备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具备在数学及其应用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建立较好的数学基本功;2.熟悉数学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和实际问题解决提供基础;3.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流能力;5.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阅读相关学术文献。
三、课程设置1.数学基础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等。
2.数学应用领域数学物理方程、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值计算、金融数学、统计建模、数据分析等。
3.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方法等。
4.专业选修课程现代代数学、拓扑学、泛函分析、非线性优化、运筹学、数学建模等。
5.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实验课程、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大一-大二)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机科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等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阶段(大三-大四上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最优化理论与方法、金融数学、数学物理方程、统计建模等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培养阶段(大四下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现代代数学、泛函分析、运筹学等课程。
4.实践环节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期间进行科研训练,包括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学术讨论等。
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课题。
五、培养特色1.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2.科研训练:提供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382361ee06eff9aff80751.png)
外语学院日语系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日语系培养具有遵纪守法、道德高尚、人格健全、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化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外事、翻译、经贸、出版、教育、科研、旅游、高级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日语人才,学制4~6年,文理兼收。
(二)培养规格: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化基础和较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学位及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18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课程56学分,其中必修44学分,选修1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学分,选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4学分,专业限定选修课程36学分;其它教育环节10 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军训 2 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一)通识课程(56 学分)注:本系学生需在第二外语选择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语的其中一种,体育、计算机课程学生入学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读,具体情况见说明。
2.选修课(12学分)(从校公选课及全校所开课程中任意选择)(二)学科基础课程(24学分)学生应在学科基础课程中修满必修12学分,选修12学分(在A类中选6学分;在B类中选6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合计:学分24 课时 432(二)专业课程(100学分)学生应在专业教育课程中修满100学分。
其中在必修课中修满64学分,选修课程中修满36学分。
1.专业必修课程(64学分)计:学分64 课时 1152合计:学分36 课时 648注:限定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选。
四、特色培养方案日语系学生属文理兼收,对文科学生要求在学期期间完成日语本科课程外,再副修一门英语;对理科学生要求在学期期间完成日语本科课程外,再副修一门计算机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e0b2bd84868762caaed5ca.png)
专业编号: 83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一流数学师资。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运用手段,并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2.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宽厚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6.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基础、微分几何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论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七、课程计划表(续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续表)(续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续表)八、说明:1.本专业培养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所开专业课程选修课均为本方向选修。
山东大学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c360dd6f1aff00bed51ed2.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070101)(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070101)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方向有: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级数学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某个方向从事当代学术前沿问题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数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可继续深造,到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及其他交叉学科做研究生。
The major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have two branches: Pur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major focus teaching on both basic and professional theory of mathematics, and is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the high-level mathematical talents with the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After four-years-study,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researching ability for academic open problems in some directions of pure or applied mathematics. When the students in the major graduate, they can teach or study mathematics and related subjects, or they can b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 or institutes in Pure Mathematics or Applied Mathematics or some other related branches.二、培养目标(Ⅱ、Cultivation Objective)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或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a1c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2.png)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等核心理论。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从事数学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基础。
4.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建模等核心专业课程。
此外,还需学习计算机编程、统计分析、运筹学等跨学科课程。
2.实践环节方面,学生需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实践教育、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实习实训方面,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了解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或科研打下基础。
4.学术创新方面,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论文写作等活动,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学风建设方面,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学术规范和诚信道德,保持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
四、培养模式1.专业课程教学:对核心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育: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实验课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科研训练:开展科研项目、科研讨论等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习实训: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或科研打下基础。
5.综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五、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等。
2.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进阶、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代数学、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论、运筹学、最优化方法等。
3.跨学科课程:计算机编程、统计分析、数值计算方法、金融数学、生物数学等。
4.实践教育:数学建模竞赛、科研实训、实验课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
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2.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修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4.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
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44,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5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数学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 数学建模等。
2.专业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为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初等数学研究(代数、几何)、数学教育学等。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开拓知识面。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为:C++程序设计,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选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指南》(2013年版)中“实施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
六、课程结构及计划表(见表一~表五)表一:各类课程学分数和学时数物理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全面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为其今后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等学校的骨干物理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给有志于进一步在理论物理、应用物理和物理教育领域深造的学生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下: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2. 扎实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物理学学科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3. 掌握现代学科教育理论,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实施、组织、管理和初步的教育科研的能力;4.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相当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多媒体开发能力;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英语,具备进行初中物理双语教学能力。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3054,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37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基本思路●强化基础,提高物理学理论素养。
适当增加普通物理课程的学分,加强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增加反映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高等数学课程的学分,加强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物理学的发展趋势。
●缩减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
加强对物理仪器使用方法的训练和实验动手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物理实验的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突出师范专业特点,加强师范类教学实践课的教学要求。
加强研习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加强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中等学校及相关教育类的工作,独立承担物理和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够指导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辅导中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普及科学知识。
●增加师范类选修课,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扩大师范类和技术类任选课,扩大知识面;增加三个方向的考研任选课程模块。
●提高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
2.课程结构特点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为学生打下扎实而全面的基础。
●限定选修课分为物理教育技术及实践类和理论物理与技术类两大系列。
物理教育技术及实践系列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师范专业水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理论物理与技术系列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理论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与现代高新技术、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任意选修课分为物理教育研究及实践类和应用物理与技术类两大系列。
物理教育研究及实践系列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中等学校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应用物理与技术系列旨在为致力于物理教育、物理学研究或物理技术应用三个不同方向的学生提供其适合个性禀性发展的平台。
另外,还增设了考研任选课程。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指南》(2013年版)中“实施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
六、课程结构及计划表(见表一~表六)表一:各类课程学分数和学时数表五:公共师范类课程一览表表六:课程内实验教学计划表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将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运用于传播、网络管理与教育等领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担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传播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校园网专业管理人员,适应社会各行业(广播电视、网络管理、音像出版、广告传播等)对信息传播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下:1. 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2. 掌握信息传播技术,具有处理信息传播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1)摄影与摄像技术(2)电视编导与制作技术(3)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网络管理技术等3. 掌握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操作和技能;4. 具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够从事与职业相关的科研工作;5. 掌握一种外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6.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体魄。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98,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3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需求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 课程结构特点:(1)基础性:大学1、2年级为基础性学习,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专长性:大学3、4年级为定向专长学习,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三类不同的毕业去向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理想的职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3)提高课程内涵和质量:改革课程中陈旧内容,充实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和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任意选修课程按照学生毕业去向分为三个课程系列(由学生自主选择定向):a)教育软件工程b)数字教育媒体c)教学设计(5)适应性:任意选修课部分根据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指南》(2013年版)中“实施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
六、课程结构及计划表(见表一~表六)表一:各类课程学分数和学时数表三:限定选修课教学计划表表四:任意选修课教学计划表表五:公共师范类课程一览表表六:课程内实验教学计划表教育技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将信息技术与影视传播技术运用于传播、网络管理、影视与动画等领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担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传播专业技术人员,适应社会各行业(广播电视、网络管理、音像出版、广告传播等)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影像处理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下:1. 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2. 掌握信息传播技术,具有处理信息传播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1)摄影与摄像技术(2)电视编导与制作技术(3)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网络管理技术等3. 掌握信息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网络管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4. 具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够从事与职业相关的科研工作;5. 掌握一种外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6.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体魄。
二、学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98,总学分数为167,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8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需求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 课程结构特点:(1)基础性:大学1、2年级为基础性学习,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专长性:大学3、4年级为定向专长学习,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三类不同的毕业去向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理想的职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3)提高课程内涵和质量:改革课程中陈旧内容,充实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和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任意选修课程按照学生毕业去向分为三个课程系列(由学生自主选择定向):a)教育软件工程b)数字教育媒体c)教学设计(5)适应性:任意选修课部分根据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学习指南》(2013年版)中“实施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及“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