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血病反应
罕见的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1例
25 U L C 4 3 / 、 K—MB 17 . U L 考 虑 出现 9 5 9 / , “ 纹 肌 溶解 症 、 横 急性 肾 损 伤 ” 转 肾 内 科 ,
贝特类药 物是 临床 常用 的一类 调
血 脂药 , 发 挥 调 血 脂 作 用 外 , 除 尚兼 具 抗
组 临床综 合征 。R 常见 临床 症 状 为 M
肌痛 、 无 力 等 症 状 ;K 升 高 超 过正 常值 肌 C 上限 1 0倍 ; 电图 示 肌 源 性 损 害 ; 肉 组 肌 肌 生未见明显受抑制 ;A N P积 分 值 3 8 1。
m hpe ogn yt flr J] rC r u il ra ss m aue【 .Ci ae e i t
C i ,0 3,9 3)4 1 l 2 0 1 ( :4 . n
高 。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 合并感染 可增 高 , 但 N P积分值 不 如单纯 细菌 性感 染 高。 A 本病例 , 临床 症状无 明显 出血 、 、 、 肝 脾 淋 巴结肿大 , 无胸 骨 压痛 等 急性 白血病 症 状; 粒红 比正 常 , 红系增生相 对稍减低 , 巨
t n n r t e t J .E rJ Itr d i sa d t am n 『 ] u n n Me . o e e
2 08, 9: 6 . 0 1 5 8
考虑狭窄可能 , 肾体 积略小 , 左 左肾囊肿 , 左 肾动脉 血 流速 度增 快 , I R 增 高 , P及 I
及时停药 , 做到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治 疗和
及 时 处 理 并 发症 。治 疗 时需 要 大 量 补 液 、 碱 化 尿 液 、 制 感 染 、 防低 血 容 量 休 克 控 预 的发 生 。如 效果 不佳 , 考 虑 早 期 行 血液 可
类白血病反应讲课PPT课件
病因多样,可由感染、药物、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思想的提炼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 EB病毒、巨细
胞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 金黄色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
菌等
寄生虫感染: 如疟原虫、弓
形虫等
真菌感染:如 念珠菌、隐球
菌等
肿瘤因素
抗菌治疗:在病因未明确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激素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激素治疗可能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预防和康复指导
预防措施: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潜在疾病,避免 接触有害物质,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
康复指导: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保持良好 的心态和饮食习 惯,适当进行锻 炼,增强身体免 疫力。
注意事项:如有 异常症状,及时 就医检查,避免 病情恶化。
预防和康复的重 要性:预防和康 复是类白血病反 应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可以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典型病例介绍和分析
病例一:患者男性,52岁,因发热、贫血、脾肿大入院,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 病例二:患者女性,35岁,因关节疼痛、肝肿大入院,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 病例三:患者男性,48岁,因肺部感染、白细胞升高入院,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讲课PPT课 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类白血病反应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类白血病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和预防 病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定义和分类
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 非白血病性的血液异 常反应,其特征是外 周血中出现幼稚白细 胞。
类白血病反应通常 是由于感染、肿瘤、 药物或应激等因素 引起的。
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1例分析
增 生 减 低 ( 占 4 ) 红 细 胞 形 态 无 明 显 异 常 , 核 细 胞 1 仅 , 巨 5
个/ , 小板少见 。 片 血
23 细 胞 组 化 检 查 结 果 碱 性 磷 酸 酶 染 色 ( . NAP 积分 2 5 ) 7。 24 生 化 常 规 检 查 . 2 5 血 液 培养 . 黄色葡萄球菌 。
增生 , 骨髓主要细胞成分 , 为 中性 粒 细 胞 易 见 中毒 性 颗 粒 , 系 红
酶 活 性 及 积 分 明 显 升 高 , 慢 性 粒 细 胞 明 显 降 低 。 ( ) 白 血 而 7类
病反应 P h染 色 体 阴性 , h染 色 体 核 型 分 析 或 B R L融 P C 2AB 合 基 因 的检 测 有 助 于 慢 性 粒 细 胞 与类 白 血病 反 应 间 的鉴 别 。 ] 由 于新 生 儿 类 白血 病 反 应 临 床 表 现 不 典 型 , 情 复 杂 , 病 早 期 诊 断 有 赖 于 医 生 对 本病 的 高 度 警 惕 , 其 有 前 期 感 染 病 灶 , 尤 如脐炎 、 脓疱 疹 、 吸 道 消 化道 感染 等 , 高 治 愈 率 的 关键 在 于 呼 提 认 真 查 找 原 发 病 , 期 诊 断 , 理应 用抗 生 素及 加 强 支 持 疗 法 , 早 合
3 讨 论
注 意鉴 别 , 切忌 盲 目化 疗 , 免 造成 误 诊 和误 治 。 以
参 考 文 献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2 i, 门 冬 氨 酸 0u/ 大
氨 基 转 移 酶 3 1 7谷 氨 酰 转 移 酶 3 0u/ 。 9u/ - , 8 i 检 出 凝 固 酶 阴性 葡 萄 球 菌 , 液 培 养 检 出 金 脓
血病反应E 。
类白血病反应 名词解释
类白血病反应名词解释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某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甚至高达50×10^9/L,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有明确的病因,例如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或服用某些药物等。
类白血病反应引起白细胞明显增高,一般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外周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测定值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升高的白细胞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粒细胞中可以见到中毒颗粒和空泡,外周血可以见到核左移现象,也可以见到粒细胞病态,但原始细胞小于20%。
原发病去除之后患者的血象可恢复正常,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细胞分类正常。
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
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多见于晚期患者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生类白血病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黑色素瘤骨肉瘤、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亦见报道。
肿瘤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多属粒细胞型亦有类似红白血病淋巴细胞型较少见并常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中毒(1)化学因素鶒:如汞、有机磷、苯、亚硝酸盐等中毒。
(2)药物性:如砷剂、解热镇痛药、磺胺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锂盐等。
还有报道: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引起健康搜索的类白血病反应。
(3)其他:子痫、一氧化碳中毒四氯乙烷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食物中毒等。
类白血病反应名词解释
类白血病反应名词解释
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异常,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
它的发病率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本文中,将会解释类白血病反应,以及其发生的原因和与之相关的后果。
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
急性发作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支气管痉挛、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和血液无力等。
慢性发作也可能出现,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慢性咳嗽、慢性腹泻及提高的白细胞计数等。
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际原因仍不清楚。
但是,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免疫系统无法处理外源性蛋白质而导致的。
当免疫系统误把外源性蛋白质认为是人体细胞的时候,就会发起一系列的反应,包括产生抗体来攻击这些误认为是“外来”的蛋白质。
受到这种反应的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而且症状各不相同。
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浓痰、咳嗽、低血压、口腔溃疡,以及头晕头痛等。
症状可能比较轻,也可能比较严重。
如果发现有类白血病反应的情况,应该尽快接受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炎症剂、抗体治疗、血液替换等。
根据病情及形式的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
另外,抗体治疗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反应,缓解和控制类白血病反应的发展,但是这类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
它的实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的发病率不高。
如果及时加以治疗,可以有
效控制病情,减轻相关症状,但是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总之,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及时就医,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
关于白血病常见的10种症状
关于白血病常见的10种症状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会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例如骨髓和淋巴系统。
健康的细胞会异常繁殖,其中包括发生其他变化,从而导致癌变。
尽管目前有几种类型的白血病,但大多数会影响白细胞。
代替正常生长和分裂,产生异常细胞。
尽早发现任何癌症在成功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发烧和发冷患有白血病的人可能会发高烧,通常是低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伴有怕冷。
传统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体温,但症状往往会复发。
持续或反复发烧表明应及时就医检查。
贫血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不足时,人体会输送富氧血液会明显减少。
这会导致贫血,导致皮肤苍白,疲劳,虚弱和心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幼龄儿童中,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言语障碍。
频繁且意外的出血白血病还会引起自发性和过度出血。
流鼻血和牙龈出血是常见的。
伤口闭合难和修复所需的时间通常更长,出血量较多。
妇女可能会经历严重的月经出血。
出现这种体征的原因是白血病导致血小板数量降低,从而弱化了人体的凝血机制。
骨和关节痛骨骼和关节疼痛通常是由于骨髓中充斥着癌细胞所致。
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在第一次经历疼痛后几周发生。
通常,疼痛会影响大关节,例如臀部和肩膀,手臂和腿的长骨以及肋骨。
常用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暂时缓解疼痛,但疼痛会复发。
呼吸问题白血病会导致呼吸困难。
胸部淋巴结可能肿胀并推挤气管,从而限制呼吸并导致咳嗽和喘息。
在白血病和其他癌症中,在贫血,压力或焦虑的情况下,肺部炎症或感染也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腹部症状白血病患者经常出现肠胃问题,例如胃痛和腹胀。
白血病细胞容易聚集在脾脏,肝脏和肾脏中,导致即使没有进食,也会引起肿胀,导致疼痛和饱胀感。
在某些情况下,腹部肿胀甚至可以从体表有所显现,并且从外部可以观察到。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白血病患者往往在皮肤或瘀点上出现红色斑点。
这些细小的红点直径小于3毫米,是由于细小的破裂血管内部出血所致。
有些人可能还会注意到经常出现深色瘀伤。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瘀点和瘀伤,它会导致皮肤表层出血。
类白血病反应
疾病名:类白血病反应英文名:leukemoid reaction 缩写:别名:白血病样反应ICD号:D75.8分类:血液科概述: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并不与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同义,后者是指外周血中有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而不考虑白细胞总数。
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反应了严重的骨髓功能异常,较少见,而类白血病反应较常见。
流行病学:类白血病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很少。
原岛三郎等分析了国立东京第一医院连续3年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的0.28%、0.39%和0.90%,占门诊病人的0.04%、0.05%和0.12%。
病因: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
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 多见于晚期患者。
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C DDC DDC DDC DD生类白血病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黑色素瘤、骨肉瘤、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亦见报道。
肿瘤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多属粒细胞型亦有类似红白血病,淋巴细胞型较少见,并常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类白血病反应名词解释
类白血病反应名词解释
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反应,它可以引起人体发生很多不良反应。
白血病反应的具体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因此,了解这种反应的有关信息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可以溯源于一种叫做“溶血性抗原”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病变组织中会被激活,但它在正常组织中不会被激活,因此,白血病反应需要激活溶血性抗原。
这种抗原可能来源于各种来源,比如慢性病病毒感染、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和术后康复等。
白血病反应的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出血、发热、皮疹、水肿、疼痛、皮肤溃疡等,这些症状会导致血液偏低,血小板浓度降低,还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
为了控制和预防白血病反应,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尽量避免术前激素和药物治疗。
其次,应该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因为这些器械会携带病原体。
最后,应尽量避免医疗错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可能引发白血病反应的因素。
此外,当发现白血病反应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应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药物抑制反应、免疫抑制剂和血液置换等措施。
总之,了解白血病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避免反应引起的损伤。
了解此类反应的有关信息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人。
小孩易发白血病的年龄段
小孩易发白血病的年龄段文章目录*一、小孩易发白血病的年龄段*二、白血病的病因*三、白血病吃什么好小孩易发白血病的年龄段1、小孩易发白血病的年龄段以2-5岁最多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5%-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特点。
2、白血病的年龄特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人居多,40岁以上人群是发病高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小儿发病率仅占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是典型的老年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3、白血病的诊断3.1、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显着增多和(或)出现幼稚白细胞者称为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有感染、中毒、肿瘤、失血、溶血、药物等原因。
粒、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中常有白细胞显着增加,又有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白细胞,但前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着增高。
淋巴细胞性外周血白细胞可轻度增加,但出现幼稚淋巴细胞。
一般而言,去除诱因后类白血病反应即可恢复正常,而且通常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红细胞及血小板不受影响,骨髓无白血病样改变。
临床上偶有病例的类白血病反应,难与白血病鉴别,此时宜严密观察,辅以免疫、遗传等方法仔细区别。
3.2、再生障碍性贫血本病临床有贫血、出血、发热、全血象降低,易与低增生性白血病混淆,但是本病肝、脾、淋巴结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而无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增高现象。
白血病的病因1、化学因素已知一些化学致癌物质能引起肿瘤,如苯及其衍生物,药物中有环磷酰胺,氯霉素,保泰松等可增加并发白血病的危险性,现有数篇报告乙双吗啉引致继发白血病,此外有些农药,亚硝胺类,砷剂,含铅的油漆,焊料等对成年男性的精子有影响,并可遗传给下代,有报告父亲吸烟的孩子比双亲均不吸烟的孩子患白血病,淋巴瘤等的危险性高20%。
2、病毒因素病毒对某些动物的致癌作用及致白血病作用已得到证实,在人类已证实,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可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小儿白血病尚未证实有特异病毒感染所致,已知儿童Burkitt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总之,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紊乱病因是多因素的,有外因有内因,内外因相互作用,外因有理化,病毒等,内因有染色体改变,DNA修复异常,免疫功能失衡等,尽管在先天性综合征中白血病发生率增高,但多数白血病可能是后天获得性的,有关白血病的确切病因,人们还在不断努力探索研究中。
血液检查试题
选择题A 型题1 .通常白细胞计数只反映哪个细胞池中的中性粒细胞:AA.循环池B.成熟池C、贮存池D.分裂池E.边缘池2 .缗钱状红细胞常见于:AA.多发性骨髓瘤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3 .成人外周血浮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失血性贫血4 .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A伤寒A .B.流行性出血热C.狂犬病D.百日咳E.急性心肌梗死5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A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肺吸虫病E.骨髓纤维化症6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A.急性感染或者炎症B.大面积烧伤C.急性溶血D.急性中毒E.恶性肿瘤7 .在疾病发展期浮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AA.预后不良B.机体反抗力强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D.白细胞总数增多E.预后良好8 .正常外周血中粒细胞分叶多为:AA .3 叶B .4 叶C .5 叶D .6 叶E .2 叶9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常作为哪种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AA.铅中毒B.海洋性贫血C.酒精中毒D.血吸虫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10 .早期诊断内出血的指标为:AA .WBC 增多B .RBC 减少C .Hb 减少D .WBC 减少E .PLT 减少11.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哪种疾病:AA.病毒感染B.细菌感染C.贫血D.白血病E.免疫缺陷病12 .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AA .120 天B .160 天C .50 天D .100 天E .80 天13 .伤寒病白细胞分类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改变是:AA.嗜酸性粒细胞减少B.核左移C.单核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中性分叶核细胞减少14 .病理性血沉增快,下列哪项不正确:AA.心绞痛不变B.动脉粥样硬化C.恶性肿瘤D.大手术后E.活动性肺结核15 .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是于:A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16 .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AA .<60g/LB.<70g/LC .<80g/LD.<50g/LE.<40g/L17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绝对值增高常见于:A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尿崩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 .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高的疾病是:AA.肺源性心脏病B.肾盂积水C.多囊肾D.子宫肌瘤E.肝细胞癌B 型题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小细胞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1.再生障碍性贫血2.巨幼细胞性贫血3.缺铁性贫血A B CA.中性粒细胞增高B.嗜酸性粒细胞增高C.单核细胞增高D.淋巴细胞增高E.嗜碱性粒细胞增高4.急性化脓性细胞感染 A5.病毒感染 D6.寄生虫感染 BC 型题A.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0fL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g/L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C2.小细胞性贫血 A3.大细胞性贫血 DA.血沉增快B.中性粒细胞增高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4.心肌梗死 C5.急性化脓性感染C6.心绞痛 DX 型题1 .能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有: (ABCDE)A.炎症性疾病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性肿瘤D.贫血E.高胆固醇血症2 .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E)A.急性细菌感染B.急性失血C.急性中毒D.病毒感染E.恶性肿瘤3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DE)A.变态反应性疾病B.寄生虫病C.皮肤病D.某些恶性肿瘤E.某些传染病填空题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为(4.0-5.5)X1012/L ,血红蛋白为120-160g/L 。
第三章 病例分析——白血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白血病概述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系统中某一系列细胞的异常肿瘤性增生,并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广泛浸润,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临床表现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如下:(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指因白血病细胞增生,抑制了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生长,所引起的感染、贫血和出血等症状。
1.感染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感染最易发生在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交界处。
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2.出血出血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以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月经过多为多见。
3.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贫血往往呈进行性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
(二)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为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对器官和组织浸润所致的各种临床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淋巴结一般轻至中度肿大,无触痛和粘连,中等硬度。
肝脾肿大常为轻至中度。
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局部压痛。
3.眼部:粒细胞肉瘤,也叫绿色瘤。
4.口腔和皮肤:牙龈增生、肿胀;皮肤蓝灰色斑丘疹或皮肤粒细胞肉瘤。
牙龈增生5.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6.睾丸:睾丸出现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1.血象:大多数病人白细胞增多,部分病人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
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
血小板常减低。
约10%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
2.骨髓象: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的原始和幼稚细胞,达20%以上。
可有“裂孔现象”。
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
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不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uer 小体3.细胞化学4.免疫学检查5.染色体及基因改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即M3型)常有t(15;17)(q22;q21)染色体改变。
类白血病
一般增高
一般无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肝、脾、淋巴结中无或仅有少量幼稚细胞浸润, 组织结构完整
急、慢粒积分减低,ALL可增高
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可见大量原、早幼 粒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
2.与原发的白血病鉴别 3.排除其他疾病:MDS
四、治疗原则
• 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原发病因去除后,可迅速 恢复。故应仔细寻找原发病,积极予以治疗。
• 指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类白反应中, WBC<10×109/L,外周血中出现较多的幼稚细胞。
• 骨髓检查必要,以排除相应细胞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 - 有明显的病因如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等 - 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后,类白血病反应可迅 速消失 -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大致正常 - 各型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标准
类白血病反应
Leukomoid reaction
一、概述
1. 定义
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 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外 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少数正常或减少)及(或) 出现幼稚细胞,可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 特点 •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而白细胞值高低不一或外周血不见 幼稚细胞,但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
中性粒细胞型 • 最常见 • 见于各种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淋巴瘤、有机农药或CO中毒 • 中毒颗粒、核固缩、玻璃样变性、空泡等 WBC显著增多,>50×109/L,幼稚细胞较少 WBC不同程度增多,明显核左移,类似CML, NAP积分增高 急粒样类白
Toxic Granulation
治疗原发病或去除病因后可恢复正常,不存在复 抗白血病治疗,可缓解或好转,
类白血病反应PPT课件
3
根据增多的细胞类型不同可分 为:
一、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最多见。常见于化脓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脑膜炎球菌)感染,肝癌 、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有机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出 血、溶血、骨髓纤维化等。4Fra bibliotek【血象】
白细胞一般为50-100×109/L 或更高,偶有正常或减少者。分 类时除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明显增 多外,还有核左移、中毒颗粒和 空泡变性,甚至呈类似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血象。红细胞、血红蛋 白多无明显变化,血小板一般正 常。
10
典型病例根据原发疾病,白细胞 增多,伴左移、毒性变化,中性粒细 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增高等特点, 诊断即可成立。关键是原发病去除后 血象随之恢复。
9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 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 ,而粒细胞白血病时,显著降 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 可见Ph1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 时则无
7
三、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常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 炎、结核、菌痢等。白细胞一般 不超过30×109/L,单核细胞可 达0.30以上,以成熟单核细胞为 主,偶见幼单核细胞。
8
四、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 应
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及过敏反应, 尤其钩虫感染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 多。骨髓及外周血中均以成熟型嗜酸 性粒细胞居多。
5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 明显增生,常有核左移,并伴 有毒性变化。红细胞系和巨核 细胞系多无明显改变,骨髓纤 维化者常呈“干抽”。
6
二、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常见于病毒及杆菌感染,如传 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百日 咳等。骨髓中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 的增加,但仍以粒、红两系为主。 外周血白细胞常高达50×109/L以 上,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偶 见幼稚型,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现象。
肺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临床分析
肺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临床分析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白血病样反应。
国外于1926年首先报道,国内1954年开始陆续有报道[1],该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因素刺激机体,机体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出现幼稚细胞多在5%以上,少数病例白细胞可正常或降低,骨髓象原始细胞多在20%以下,但也可高达90%[2]。
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类白血反应,多提示肿瘤负荷过高,机体代谢紊乱,疾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
我科近期诊治肺鳞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2013年5月28日因刺激性咳嗽就诊,查体: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左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齐,腹部未及肿物。
胸部CT示:左肺上叶肿瘤并纵膈淋巴结肿大。
PET-CT示:左肺上叶肿块,于临近侧胸膜粘连并分界不清,代谢异常增高,符合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左肺门及纵膈内隆突下、气管隆突前、主动脉窗、血管前间隙、左上气管旁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部分淋巴结考虑转移可能性大,左侧锁骨上窝稍大淋巴结,未见异常代谢增高。
2013年5月29日行CT引导下肺肿物穿刺,病理检查示(左肺上叶穿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治療经过:2013年6月行紫杉醇脂质体270 mg d1+奈达铂140 mg d1化疗2周期,2013年7月17日行B超示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
病情评价为进展,2013年7月20日更改化疗方案,行吉西他滨 1.8 d1、8+顺铂140 mg d1化疗1周期,因患者耐受性差,恶心呕吐重,未行第8 d化疗。
后患者出现持续发热,WBC最高达21×109/L,查痰及血培养均未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为肿瘤所致高热,化疗效果差,遂至外科于2013年8月28日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上叶内,直径12 cm×12 cm,质硬韧,累及脏层胸膜,与胸壁粘连。
类白血病反应疾病研究报告
类白血病反应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白血病样反应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血液科病症体征:持续性弛张热,淋巴结肿大,休克疾病介绍:什么是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症状体征:类白血病反应有什么症状?类白血病反应可见于各年龄组,但儿童较为多见,男女发生率无区别。
临床表现主要是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发热较常见,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淤斑等出血症状。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
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化验检查:类白血病反应要做什么检查?类白血病反应应该要做以下几种检查:1.血象两个较大系列报道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16G/L、124G/L,白细胞平均值分别22.7109/L、28.0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分别为274109/L、275109/L。
类白血病反应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白细胞计数一般鶒在(50~100)109/L。
2.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可有核左移但原始粒细胞极少超过20%鶒,一般无AUER小体,但也偶见于结核病类白血病反应红系和巨核系一般正常。
癌骨髓转移类白血病反应还可见数量不等的癌细胞。
3.其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四氮唑蓝染色在感染性类白血病反应时显著增高。
其它辅助检查1.X线结核病者X线提示肺结核,肺部感染胸片可提示。
2.B超肝脾、淋巴结肿大3.骨髓组织病理特点窦状血管正常或轻度增多常有假戈谢细胞,肥大细胞易见含铁颗粒巨噬细胞可显著增多,脂肪细胞分布异常,大部分分布在骨小梁旁。
鉴别诊断:类白血病反应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尽管类白反应的血液学改变多种多样,大多数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发热或出血的患者与白血病的区别较困难,有些病例只有在尸解时才能确诊。
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
背景
类白血病反应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贫血等类似白血病的表现。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
一、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表现
1.白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减少
3.贫血
4.出血倾向
5.发热
6.全身不适等表现
二、与白血病的区别
1.白血病通常由恶性克隆性增生引起,患者可有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
而类白血病反应多与外部因素如感染、放化疗等有关。
2.白血病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肝脾肿大,而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多无明显
脏器肿大。
3.在骨髓象上,白血病患者可见明显的白血病细胞浸润,而类白血病反
应患者骨髓象多表现为增生活跃。
三、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区别
1.感染: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炎症指标如
C-反应蛋白升高,而类白血病反应患者这些指标通常不明显。
2.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激素、抗生素等也可引起类似的临床表现,但
通过详细用药史和停药后症状缓解可加以鉴别。
治疗
一旦确诊为类白血病反应,治疗应着重于处理诱因,如感染的控制、适当调整化疗方案等。
同时可采取对症治疗,如输血、抗生素治疗等。
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跟踪疾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癌症患者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合理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及时准确地判断病因,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类白血病反应临床特点分析
LR 常见诱 因 丰 富 且 复 杂,常 见 包 括 感 染、肿 瘤、中
毒、创伤、急性溶血及严重缺氧等.类白血病大部分
组(
NLR 组). WBC≥30×109/L 组患儿中男 48 例,
女 41 例,平均年龄(
4
1±2
4)岁,
NLR 组患儿中男
42 例,女 47 例,平 均 年 龄 (
4
4±2
t
i
o
l
ogyanda
r
ea
th
i
i
skf
o
rpneumon
i
aandl
ungc
ons
o
l
i
da
t
i
on
A c
omb
i
na
t
i
ono
fc
l
i
n
i
c
a
l
ghr
f
e
a
t
u
r
e
sandl
abo
r
a
t
o
r
nd
i
c
a
t
o
r
sc
anhe
l
a
r
l
den
t
i
f
i
c
a
t
i
ono
fl
eukemi
ai
npa
t
i
en
t
swi
3969/
i
s
sn.
16743865.
2023.
06.
015
j.
【中图分类号】 R72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865(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1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免疫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细细胞性贫血病人治疗前,RETI仅轻度增高,治疗后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的现象,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色,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血素片中,胞浆内可见于散在的大小和数量可一深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生长旺盛并伴有紊乱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
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spur 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等。也可见于严重烧伤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白血病反应
……
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
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
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
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
临床表现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
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诊断依据
一、有明确的病因。
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服药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原粒和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
胞浆中往往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没有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别大等),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3.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轻度或明显增多,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占40%以上,并可有幼稚型淋巴细胞出现。
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
5.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
6.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
7.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三、其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可恢复正常。
四、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
治疗原则
1.对原发病治疗。
2.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因原发病不同每个病人具体用药不尽相同。
根据原发病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
做“A”检查可确定是否为类白血病反应,要明确其原发病可进
一步做“B”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血象恢复正常。
2.好转:血象部分改善。
3.无效:血象无改变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