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1,他的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

而是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

他诗、词、文皆通,其中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如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京城。

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别号伽楞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避东宫嫌名更名性德。

然不久都太子保成改名允礽,于是成德、性德二名皆可使用了。

其父纳兰明珠,曾官至宰相、太子太傅。

生于乌衣门第、繁华世家的纳兰性德可以说是很幸运的。

其父明珠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教育,曾聘请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为他家的教习。

纳兰性德自小熟读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

在童年时已语出惊人,“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语出惊人。

”2,加之满旗人有尚武的习惯,所以纳兰性德不但博学能文,而且还是一名弓马娴熟的少年武士。

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十八岁中举人,深得座师徐乾学的喜爱。

其为人举止闲雅,“性周防”,不喜结交权贵,但他非常重视友情,为人正义,所谓“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

”3他极力营救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一事,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

他还善长书法“书法遒逸”4,而且“于书画评鉴最精”5,“岁丙辰应殿试,……在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6,曾随皇帝巡游全国深得康熙赏识,“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孤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伙。

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

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

”7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貂珥朱轮,生长华膴”8的贵公子,而他的词作却“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9。

特别是其妻卢氏死后,他所写的表达对卢氏思念的悼亡词更是凄凉悲怨,令人不忍卒读。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纳兰性德得寒疾,七日不汗,卒,时为三十日,年三十有一,葬于皂荚屯。

寒疾过早的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件遗憾之事。

但是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一岁,纳兰性德仍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他的作品也给广大的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共鸣,尤其是他的悼亡词更是情真意切、哀感顽艳、感人至深。


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

悼亡这一题材具有很古老的渊源,在《诗经》中就有悼亡之作。

《诗经·邶风·绿衣》写见衣怀人,伤悼亡妻时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10,这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悼亡题材的作品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悼亡题材的作品有晋代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唐代有著名诗人元稹的《遣悲怀》,在唐代杜审言、李商隐、韦庄、温庭筠也都写过教有影响的悼亡之作。

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已卯正月十二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的《半死桐》又名《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都是悼亡题材中的名篇,其中苏轼的《江城子》更是被尊为悼亡的经典之作。

到了元朝、明末清初悼亡题材的作品“蜂”拥而来,其中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尤为著名。

纳兰性德的原配卢氏乃“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

”11。

卢氏在十八岁时与当时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结婚。

据卢氏墓志铭云:“(卢氏)伉情
尘表,则视若浮云,操抚闺中,则志存流水。

”12,可见卢氏是一位知书达礼、文化水平较高的才女。

从纳兰词和卢氏的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志趣是非常相投的。

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相敬如宾,经常一起“赌书消得泼茶香”13,赏花。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主导的封建社会,能找到这样一位不但有文化,而且还志趣相投的红颜做自己的妻子,这不能不说是纳兰性德的幸运。

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得纳兰性德心旷神怡。

这在他的一些诗词中可以略见一斑。

其四时无题诗诗云:“水榭同携唤莫愁,一天凉雨晚来收。

戏将莲菂抛水中,种出莲花是并头。

”其中的闲适与欢乐是显而易见的,夫妻俩雨后抛莲菂,希望种出的莲花都如同人一样是成双的。

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夫妻之间的“伉丽情深”。

其反映夫妻之间相互思念的词《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夫妻之间相亲相依,情意绵绵。

同时词中也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即纳兰性德身担侍卫之职,使得他不得不时刻跟随在皇帝身边,无论是避暑、祭祀,还是巡游,纳兰性德都必须在侧。

常年累月的跋涉在外,与妻子相守的时间就显得特别的少,也特别的珍贵。

在《浣溪·沙郊游联句》中纳兰便发出了“人生别易会常难”之慨。

这使得他在悼亡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亡妻子的愧疚之情和未珍惜与妻子共处时光的后悔之情。

纳兰性德婚后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

丈夫勤于王事,忠心耿耿,深的皇帝赏识,而妻子呢,抚操闺中,相夫教子。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夫妻之间彼此关怀、相互体贴。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没能持续多久。

就在婚后三年多的时候,卢氏不幸死于难产。

据清人叶崇舒云:“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春秋二十有一,……”。

14纳兰性德虽然出身乌衣门第,却很少沾染那些豪门阔少的奢侈、淫逸之风。

在中取进士之后,他“闭门扫轨,肃然若寒素,客或诣者,则避匿,拥书数千卷。

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

”15相伴朝夕的爱妻的逝去,对这位“自恨多情”的词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于其殁也。

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

16出于对爱妻的思念,出于对爱妻的愧疚(生前总是离多会少),出于自己的生活。

在卢氏去世后的八年多时间里,纳兰性德写下了不少悼念亡妻的词作。

这些词作就是纳兰词中最富感情、最具影响力的悼亡词。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题中标有“悼亡”的,这一类词共有七首,分别是《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沁园春》(瞬息浮生)、《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更无声)、《沁园春·代悼亡》(梦冷蘅芜)〈注:这首词有人认为是纳兰性德代好友顾贞观所作。

根据张佳生先生在其论文《天上人间情一诺——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的观点,认为这首词的副题是刊误,这里不该有“代”字,张先生对此做了细致而合理的分析论证,故我赞同其观点,在此也认为这首《沁园春·代悼亡》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之作,而非代他人所作。

〉纳兰性德的另一类悼亡词是题中未标有“悼亡”二字,但词的内容实则是写对亡妻的思念,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悼念和怀念之情,这样的作品我们也应该将其视为是悼亡词。

纳兰性德的这类悼亡词占其悼亡词数量的绝大多数。

严迪昌认为:“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阕左右。

”17,张秉戍在《纳兰词笺注》中认为有二十首以上,宋培效在《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一文中认为有三十多篇。

至今到底纳兰词中未标有“悼亡”二字的悼亡词的数量仍然难以确定。

纳兰性德如此之多的悼亡词,足见其爱妻情深。

而这些作品也各具特色。


(一)情感真挚浓郁。

卢氏的去世对出身乌衣门第,仕途一帆风顺的纳兰性德来说无疑是生命中极为沉重的打击,给他带来了刻骨的悲哀和无尽的思念。

每到妻子生辰或忌日,再或其他节日如重阳、上元、中元、清明、中秋、七夕词人每一念及,无不见之于词。

或因景生情,或睹物伤神,或记梦托月,词人将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清泪遣句填词,使极痴极恸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悼亡词作之中,营造出了真挚浓郁的情感氛围。

⑴因景生情
景物常常是词人思绪是触发点。

因景生情,情景结合,有景物来烘托情感的古典诗词中最为常见的。

在卢氏去世三年的忌日纳兰性德写下了《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一词,词云: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她、来年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纳兰性德因眼前自然之景——雨,触及自己的思绪,加之又是亡妻的忌日,于是便产生了怀念亡妻之感,有感而发,词的上片以一个反问句“此恨何时已?”开头,这里的“恨”不是“仇恨”、“怨恨”之意,在古代汉语中“恨”的另一个意思是“遗憾”,显然这里的“恨”指的是妻子早逝,未能与自己做白头偕老夫妻的遗憾。

作者开头便说这种遗憾何时才能停止呢?道出了自己一直在不断思念着妻子的真实情感。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句,道出了时间和天气情况——“寒更雨歇”,此时的季节——暮春时节“葬花天气”,以及作者所处的位置——因人迹少而空的“阶”。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个事实:第一就是此时夜已深,更声已起,但作者本人还未能入睡,至于未能入睡的原因,显然是思念亡妻;第二是作者此时是独自一人。

作者在夜里难以入睡,独自一人伫立在空阶之上,纳兰性德在这里化用了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中“玉阶空伫立”之意显示了自己在失去妻子之后的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作者说道三年来妻子的魂魄总出现在自己梦中,但好像妻子离自己又是那样的遥远,这梦本来早就应该醒了。

料想梦醒之后,没有妻子的生活会更加没有滋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两句,纳兰性德用晋陆机《挽歌》:“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李周翰注:“坟墓一闭,无复见明,故云长夜台。

”)之意,说自己还不如到那隔着尘土的坟墓为好,那里虽然冷冷清清,却可以埋葬我思念亡妻的满怀愁情。

妻子与自己像杨李那样白头到老,生生世世为夫妻的钗钿之约竟然没有实现,妻子抛弃了我们当初的诺言,过早的离开了自己。

词的下片,“重泉”两句,重泉即黄泉、地下。

双鱼寄,指寄信来,这里作者引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之典。

“年来”,古诗词中一般指近来,但是结合上下文,解为“近来”不妥,应该理解为“三年多来”。

这两句意为她(亡妻)要是能在黄泉之下给我寄封信来,我也好知道她三年多来的苦和乐,以及同谁相倚相靠。

“我自终宵成转侧”两句,湘弦,湘地(湖南一带)出产著名的琴弦。

“琴弦”与“续弦”的“弦”字是同音同字,此处纳兰性德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故“湘弦重理”是“续弦再娶”之意。

这两句作者意谓,我如今整宿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哪里还有心思续弦再娶呢!“待结个”三句,他生知己,下辈子的夫妻。

再缘悭,缘,缘分,此指夫妻之缘;
悭,吝啬。

再缘悭,指如果夫妻白头到老的缘分对我们仍然吝啬的话。

剩,更加,再一次。

此处纳兰性德融化了元镇《遣悲怀》:“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句意。

这三句的意思是,要不我们再结个下辈子的夫妻吧,可我又怕两个人都薄命,仍然不能白头到老,那时我会再一次成为一个孤魂,游荡在残月和清风之中。

“清泪尽”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孤独的作者,思念的眼泪都流尽了,祭祀亡妻的纸灰,正迎风飘起。

在这首词中词人的真诚与挚着表露无遗,情感之真,令人感动。

“他的独特之处主要当然的情真意挚赤诚淳厚,纳兰几乎把自己一颗哀悼追思无比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的。

”18严迪昌先生的评价正道出了纳兰性德悼亡词在内容上情真意切、情感真挚浓郁之特点。

对纳兰性德来说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兰花、海棠花、菊花、秋风、细雨、雨打铃声等自然之景,还是上元灯会、中元盆会、中秋团圆、重阳登高、七夕乞巧等人文之景亦都能触及其思念亡妻之情思,动之于心,发之于口,见之于词,情真意切。

纳兰性德因景生情的悼亡词不少,如《沁园春》(瞬息浮生)、《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等都是因其真挚的情感而被众多读者所喜爱。

唐圭璋也认为:“容若者,盖全以‘真’胜者。

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

”。

19纳兰词以“真”胜,纳兰词中的悼亡词更是以“真”胜的典型。

2、睹物伤神
已逝者生前留下的物件总是让多情的词人触之即伤,已逝者生前活动过的地方,用过的东西,所喜爱的花草都能触及词人敏感的神经,每每看到这些东西,便会想到已逝之人,而今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悼亡之作便随之产生。

纳兰性德在卢氏死后请画家画出妻子的小像,他睹物思人,神伤之极写下了《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这首题像词。

词云:
泪咽更无声,只向从前悔请薄。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这首词构思别致,一是移用唐高蟾诗句,为我所用;二是与比翼鸟对比,比翼鸟享受现实生活中的欢乐,而自己却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

“泪咽”两句,真实的道出了作者看见妻子容颜时的心情,欲哭无声,只是后悔从前对她太薄情了,离多合少,没能更多的陪伴在妻子身旁。

“凭仗”两句,移用唐高蟾《金陵晚望》中的诗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意为,本想凭借绘画来重新看看妻子美丽的容貌,但满怀愁情根本无法描绘啊!词的下片,“别语”句表现出了纳兰性德对妻子始终无法忘怀,妻子与自己诀别时的话语至今还记得特别清楚,这丝毫不能缓解我的悲伤,只是徒增悲伤。

“午夜”两句作者拿自己和比翼鸟“鹣鹣”作对比,夜半里比翼鸟的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

比翼鸟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只能独自一人,只能靠做梦来与亡妻团聚。

“泣尽”句,作者暗用唐明皇闻夜雨淋铃而作《雨霖铃》曲悼念杨贵妃的典故,夜里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铃声,使我伤心的眼泪都流干了。

这首词作者睹爱妻之像,因而悲从中来,挥笔立就,题词于像,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词中没有看出半点做作,也没有半点刻意之笔,纯粹是直抒其情,毫不掩饰。

正如况周颐所说:“纳兰性德作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

20
纳兰性德的此类作品亦不少,《于中好》(尘满蔬帘素带飘)、《生查子》(惆怅彩云飞)、《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等
都是作者睹物伤神之作。

3、记梦托月
梦是美好的,在梦中我们能不受时空限制,与已逝的人重新团圆,能和他们互通语言,交流思想,游山玩水,重温往昔美好而温馨的快乐时光。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众多的内涵,相思、思乡、团圆等等,人们往往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月亮之上,于是便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这些寄希望与月的诗句;见之于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夜,短松岗”等。

就连月亮的自然圆缺都会给诗人词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纳兰性德写过这样一首记梦的悼亡词——《寻芳草·萧寺记梦》词云: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

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这首小令的副题为“萧寺记梦”,那么记的是怎样一个梦呢?词的上片以一个反问句“客夜怎生过?”开头,客夜,指在外客居之夜,这里应该指,在萧寺客居的夜晚。

接下来,作者记叙了梦的内容,梦到妻子与自己超越时空重逢,并且夫妻二人在绮窗之下吟咏唱和。

妻子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矫情地问我:“不是这等的凄凉,你肯来我这里吗?”下片词人写自己的心情。

我苦于来去匆匆,与你相聚实不容易,所以打算在破晓的钟声响敲起之后再走。

此句用唐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中“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之意,表现出了与爱妻难舍难分的情景。

梦中两人相依相偎,温馨快乐。

接下来的两句写从梦中回到现实,正当两人依偎之时,灯花一闪,坠落了,作者也猛然被惊醒,对着自己的只有萧寺那盏昏黄的琉璃灯,妻子已经不见了。

这首词我认为是纳兰性德的亲身经历,确有其梦,而非纳兰性德自己在编造虚构故事。

这首词以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纳兰性德。

他先是客夜难眠,后来入梦,最后在梦醒之后他如实记下了梦的内容,旨在用梦中的欢乐反衬现实中自己的孤独,表达自己对亡妻子的思念之情。

在一首托月的词《蝶恋花》中词人云: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成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词人将自己与妻子天上人间相聚团圆的希望寄托于月亮之上,满月之日便是夫妻团聚之时。

作者由此及彼,由眼前之月而想象亡妻的灵魂在与自己离别后飞升广寒宫,再由彼及此,由自己与妻子的离别,联想到了月亮的圆缺。

将夫妻团圆的美好愿望寄托于月亮之上。

词的开头遍说最辛苦而又最值得怜爱的要数天上的月亮了。

“一昔”句,昔同夕,此处是同音假借。

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这里比喻月亮不圆了。

“若似”两句,月轮指月亮。

神话传说月上有冰冷的广寒宫,嫦娥居其中;作者想象其妻亡故之后,灵魂升天,也住在广寒宫之中。

月亮圆就意味着自己同亡妻精神上的团圆,故愿它始终圆满,希望能与亡妻始终团圆,那么即使有冰雪之寒也不会推辞,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把那广寒宫温热。

“无那”句,无那,
无奈何,无可奈何。

尘缘,佛家认为声、色、香、味、能、法为六尘,为污染人心,产生嗜欲的根源,后来引申为世俗之缘分,即人世间的因缘,词中指夫妻白头到老的缘分。

此句是作者的感叹之语,没有想到我们夫妻的缘分竟如此容易断绝。

“燕子”句,意为你(妻子)健在时常来我们家的燕子,现在又轻轻地摇摇晃晃地踩着帘钩喃喃细语。

物是人非之感跃然纸上。

“唱罢”句,用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前年土中碧。

”句意,意为我在你坟旁边沉吟悲歌之后,我满怀的愁情并未消除。

“春丛”句,春丛即花丛。

认取,人出来,认得。

意为今天我在花丛中认出,现在栖息在你坟上的双蝶,就是去年飞舞在你坟上的那对蝴蝶,它们双飞双栖,而我现在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这首词似乎杂乱无章、语无伦次、跳跃性很大的表达,正是作者无限思念亡妻情感的最为真实、直接、集中的反映。

“纳兰性德写悼亡词实为深情人作深情语,他把刻骨铭心的爱恋,恨入骨髓的丧失,痛彻肌肤的思念,种种感情注入词中,使作品具有一股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21纳兰性德的此类悼亡之作也很多,如《点绛唇·对月》(一种娥眉)、《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等都或记梦、或托月将自己对亡妻的哀思与怀念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由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或因景生情,或睹物伤神,或记梦托月,表达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情感是真挚而又浓郁的。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它的“真”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以至于晚清著名词家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2这样的评价,我认为对以“真”胜的纳兰性德来说是不为过的。

(二)凄凉悲怨
纳兰性德的好友顾贞观提到纳兰词的风格时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人言愁,我始欲愁。

”,又在为纳兰所作的《通志堂集》的序中说:“(容若)所作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

”。

23陈廷焯也认为:“容若词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

”。

24翻开《饮水词》一股悲凉凄楚之气竟扑面而来,俊爽飘逸的笔锋下透出沉重的哀感。

词中愁字、泪字、断肠、伤心、憔悴、惆怅、凄凉等语触目皆是,充满了哀怨伤感的情调。

《蝶恋花》一词,词义无比凄凉,词云:
萧瑟兰成香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阁泪倚花愁不知。

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

袖口含香,心比秋莲苦。

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谭献《箧中词》评此词为:“势纵语咽,凄淡无聊,延已、六一而后,仅见湘真。

”25这首词作者因景伤情,因为兰花是妻子生前最爱的花卉之一,花开了,但很快又衰败了,花有再开的时候,但自己的妻子——惜花爱花之人却不在了,物如故,人已去,无尽的凄凉油然而生。

“萧瑟”句意为,在萧瑟冷寂的氛围之中兰花长成了,可转眼间它又要衰败了。

作者由兰花的衰败想到了花的主人,惜花爱花之人——自己的妻子,现在已经不在了,遂生悲凉之情。

“为怕”说为了不引起我更多怀念妻子的伤感情绪,我不再写那些怜花惜红(此处应专指咏兰花)的诗句了。

“阁泪”句,阁泪即含泪。

这里作者意为,我含泪站在兰花之旁,满怀愁情,说不出话来。

这里作者愁的内容自然是对亡妻的思念。

“暗香”句,暗香,幽微的香气,封建社会中常用“香”字指代女子。

如陆游悼念唐婉有“梦断香销四十年”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