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e88f5dcda38376baf1faefd.png)
不
良
浓度 降低 , 同时负压 吸痰 可引起小 肺 泡不 张 , 进 一 步加 重低 氧血 症 和组 织 缺 氧 。 因此 , 吸 痰 时 有必 要 采 取
对病 人而 言更是 一种 强大 的刺 激 , 尤其 心脏 术 后 , 心率 的稳 定至关 重要 。膨 肺湿 化吸 痰对病 人 的心率 影 响较 小, 同时能 有 效地 改 善病 人 的 S p O , 表 l 证 实 了膨肺
湿 化 吸 痰 是 安 全 有 效 的 。膨 肺 能 使 湿 化 液 迅 速 弥 散 到
CHI NES E GENERA1 P RACTI CE NURS I NG J a n u a r y 2 0 1 5 Vo 1 . 1 3 No . 3
表 3 两 组 病 人 肺 不 张发 生率 、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比 较
的发 生和 二氧化 碳 的潴 留 。 机械通 气 往往 会 造 成 病人 的不 耐 受 和对 抗 , 吸 痰
留 ] 。 表 2显 示 , 两 组 病 人 吸痰 后 3 0 ai r n , 膨 肺 湿 化 吸 痰能 有效 改善 病 人 的 P 0 及 P C ( ) , 可 避 免 低 氧 血 症
反 应 意义 ( P <O . 0 5 ) ; 膨 肺 湿 化 吸 痰 法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少 于 常规 吸痰法 , 能减 轻病 人痛 苦 , 两 组对 比差 异有的 统计 学 意义 ( Pd 0 . 0 1 ) 。 原
3 讨 论
气管 内吸痰 的 目的 在 于清 理 呼 吸道 分 泌 物 ,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 但 相 关 研究 显 示 , 吸 痰 时通 气被 中断 , 负
病例讨论-3起搏器感染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3起搏器感染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dce1f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8.png)
7.19
PCT<0.05ng/ml
PCT<0.05ng/ml
PCT0.13ng/ml
PCT0.13ng/ml
PCT0.4ng/ml
PCT0.54ng/ml
6.23
7.4
7.9
7.9
7.11
7.12
由于ICED感染的生物膜特性,不可能既保留感染装置又消除感染。对早期植入后炎性反应是否用抗菌药物治疗应个体化,对软组织感染使用短疗程口服抗菌药物,亦可密切观察。有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临床证据时,建议经验治疗;当明确感染病原体后,予以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不推荐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CT扫描可发现大血管存在的腔内栓子
心脏彩超(24小时内)以确定心脏瓣膜及腔内有无赘生物以腔内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最高,经食管超声的敏感性次之,经胸超声敏感性最低,但经胸超声还能协助判断左心功能,心脏大小,检测肺动脉压等。心超发现电极上有赘生物时需结合临床解释 ,因为非感染电极亦可出现团块,如血栓。
PET-CT扫描(不纳入常规检查)当装置囊袋内或装置系统周围存在显影剂摄取活跃时为阳性,提示感染存在
莫西沙星400mg ivgtt qd
PCT<0.05ng/ml
伤口分泌物阴性
脓液培养阴性
PCT<0.05ng/ml
PCT0.13ng/ml
6.23
6.27
6.30
7.4
7.9
伤口分泌物阴性
脓液培养阴性
血培养阴性(右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6.27
6.30
7.12
7.13
ICED拔除术结果
失败:未达到完全成功或临床成功,或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介入、脑卒中、呼吸骤停)及死亡等。
29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4页
![29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8840563b90d6c85ec3ac6ed.png)
29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野较小,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十分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
.因此,对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可早期预防,发现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现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施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25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现将有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施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258例,男172例,女86例;年龄35岁~88岁,平均67.5岁;病窦综合征(快-慢综合征)150例,心动过缓85例,其他2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囊袋血肿11例,囊袋感染3例,气胸2例,,电极移位6例,起搏阈值升高6例,皮肤过敏溃烂1例。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局部麻醉,在左锁骨下2cm处横向皮肤切口长约4cm,分离至筋膜层,置入电极,将电极放入正确位置,测感知、阈值及阻抗,连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逐层缝合,消毒后无菌敷料覆盖,手术时间平均1.5h.。
1.3 结果本组除1例皮肤过敏致溃烂病人愈合欠佳外,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康复出院。
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1 囊袋感染心脏起搏器感染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7%[1],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处理,包括局部清理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热,护士在术后严格监测体温,一有发热即通知医生,除常规应用抗生素外,针对病人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抽出积血,将抽出液进行细菌培养;因此,手术后48h护士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伤口处皮肤是否有肿胀、发热,另外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及时巡视。
2.2 囊袋血肿囊袋血肿是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2%[2],手术前应向病人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做好询问病人用药史工作,术时应注意止血,对有出血倾向者,术中可将巴曲酶放于囊袋内,囊袋止血十分重要,囊袋做好后应给予干燥的无菌纱块填塞,纱块取出后仍然出血者应仔细寻找出血部位,并给予压迫或结扎止血,术后局部用小砂袋压迫6h,并用绷带包扎,早期嘱病人卧床休息,勿使患侧手臂剧烈活动。
起搏器植入术中少见病例分析
![起搏器植入术中少见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7c2e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e.png)
心脏压塞
电极导线损伤心肌或心包所致,应立即停止 操作,给予心包穿刺引流等处理。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Leabharlann 给予抗感染治 疗。电极脱位
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胸片,发现电极脱位 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植入。
05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伤口护理
适当使用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注意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病例概述
病例一
患者,男性,72岁,因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术中 出现心室电极脱位,经调整后仍 无法固定,最终采用心外膜电极 植入。
病例二
患者,女性,65岁,因病态窦房 结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术中 发现患者存在右心房巨大血栓, 经抗凝治疗后成功植入起搏器。
病例三
患者,男性,58岁,因二度Ⅱ型 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 术中出现气胸并发症,经胸腔闭 式引流后恢复良好。
03 病例分析
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感染原因
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 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污染、术后伤口护 理不当、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预防措施
为预防起搏器植入术中的感染,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术 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并及时处理。
电极脱位原因及处理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针对起搏器植入术中 少见病例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和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患者提供 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丰富医学教学经验
少见病例分析可以作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关知识,培养临床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94b5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6.png)
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标题】:起搏器个案护理总结——经验分享与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总结一起搏器个案护理的经验,探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病例介绍、护理措施、护理难点与对策、护理体会与反思。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慢性心功能不全,反复晕厥就诊。
心电图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
经家属同意,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二、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起搏器的作用、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定期随访。
【三、护理难点与对策】:1.护理难点一:患者及家属对起搏器知识缺乏,担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对策:加强健康教育,详细解释起搏器的作用、手术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依从性。
2.护理难点二:术后伤口感染风险。
对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伤口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发生。
3.护理难点三:患者心理负担重,担忧生活质量受影响。
对策:关心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四、护理体会与反思】:1.护理体会:本案例患者成功康复,充分体现了医护团队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及时给予解答和心理支持,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2.护理反思:在护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起搏器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通过对本起搏器个案护理的总结,我们认为完善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难点对策以及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关于起搏器——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关于起搏器——病例讨论总结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ee369e804d2b160a4ec08d.png)
关于起搏器关于起搏器的若干问题一、单腔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只有一根电极,电极一般是放在右心房或者右心室,安装心房电极的单腔起搏器适合于窦房结功能有问题,但传导功能正常的病人,这种起搏器虽然应用范围小,却是最符合心脏本身传导特点的起搏器,它的整个心脏传导、心肌兴奋的过程是和生理情况最贴近的,最符合生理情况。
单腔起搏中应用最多的是电极放在右心室心尖位置的一类,解决了冲动不能下传的问题,它适合于任何一种病变导致的心动过缓。
双腔起搏器:英文缩写叫DDD,第一个D代表双(double)心腔都可以起搏,包括心房和心室,第二个D代表两个(double)心腔都可以感知,包括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第三个D代表起搏器感知自身心脏激动后可以使用两种方式(double)反映,一种是抑制,一种是触发,所以也用D来表示。
DDDR:R代表频率适应,随着病人运动或激动时,起搏器的频率可以适当上调,例如从60次/分,上调到70次/分,这样更能适合人体需要,适合年纪轻、活动多的病人。
所谓双腔,容易理解,就是有两根电极,分别放在心脏的两个腔里,一般来说,是一根电极放在右心房,一根放在右心室心尖部。
起搏器自己设定了一个从心房传导心室的时限,如果心房收缩后,时限内心室还不收缩,那就由起搏器发送冲动到右心室的电极,刺激心肌,产生心室收缩。
这样基本上从窦房结到左右束支的问题全部能解决了,不用担心以后传导系统病变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同时保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次序。
所以它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起搏器类型。
二、RVA起搏器弊端1、放弃了心房收缩,若窦房结有问题,易引起房颤,血栓形成等等。
2、起搏导致的心肌收缩次序和正常的心肌收缩次序完全不同,导致心肌的泵血功能大打折扣,心功能下降。
3、起搏方式完全不顾心房和心室起搏的的次序,房室收缩的顺序消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加重心功能不全。
种种机制导致心脏泵血减少,心功能下降,血压下降,心房压力增大。
安装心脏起搏器致死亡2例的法医病理分析[5篇范例]
![安装心脏起搏器致死亡2例的法医病理分析[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bb642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6.png)
安装心脏起搏器致死亡2例的法医病理分析[5篇范例]第一篇:安装心脏起搏器致死亡2例的法医病理分析【摘要】心包填塞和外周静脉破裂出血致胸腔积血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以及术后少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在老年人生理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临床上没有及时做出准确的病因诊断时,即使及时抢救,也容易导致病人突然死亡。
所以。
熟悉老年患者生理病理性的改变以及在床前随时做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是及时明确病因、有效减少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现将近年来在法医实践中偶见的两例安装心脏起搏器引起患者死亡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为更好预防起搏器安装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线索。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并发症;法医病理学【中图分类号】d9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4—0248—04在临床上安装心脏起搏器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非常少见。
作者在实际检案中,偶遇两例由于安装心脏起搏器而导致心脏破裂和外周静脉入口处出致[作者简介][通讯作者]胸腔积血致死亡的典型案例。
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案例仔细分析、研究,揭示心脏起搏器安装时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以提高临床对其发生的防范。
高淑红,女,山西太原人。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
e—mail:feixue一997@163.com黄飞骏,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和法医临床学教学、科研和检案工作。
fel:+86—28—85501553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4期)案例资料【案例1】某女,72岁。
因头昏3o余年,腰痛、全身乏力、心悸4年,加重1天入院。
入院查体:t 36.7℃,p 68次/分,r 20次/分,血压20/10 kpa;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无抬举性搏动,心界正常,心率节律不整,听诊各瓣膜无杂音。
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2)肾性贫血;(3)原发性高血压。
入院后查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返流(中量),二尖瓣返流(少量)。
心律失常起博器病例讨论
![心律失常起博器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1b6324227916888486d7fa.png)
病情摘要
入院检查:体温:36.6℃ 脉搏:5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 168/86mmHg急性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 脉回流征阴性,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 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未 见异常,心率5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 包摩擦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腹部无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 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见异常,4次/分。 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检查 不配合,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在Braunwald内科学有提出,Tdp是一 种QRS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频率为 200-250次/分的心电图记录现象,典型 者多伴有QT间期延长,大多是自限性, 常反复发作。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中, 大约10%~15%可发生TdP。
尖端扭转型室速
1.静脉补钾和补镁。 低钾可使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使复极延迟,尽可 能让血钾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镁可激活细胞膜上ATP 酶而使复极均匀化,可予1-2g硫酸镁稀释后缓慢静注, 即使血镁正常亦无妨。
2.异丙肾上腺素。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缩短QT间期及提高基础心率,使心室复极差异缩小,有利于控制TdP
2.异丙的肾发上作腺。素。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缩短QT间期及提高基础心率, 使心室复极差异缩小,有利于控制TdP的发作。
3.TdP持续发作时,应按心搏骤停的原 则救治,有室颤倾向者,可用低能量电 复律。
病情摘要
(一)病例特点: 1、女,87岁,因晕厥半小时,缓解5小时入院。 2、患者于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持续半小时后自
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3eaea1f46527d3250ce0a2.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研究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将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心理因素等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差异;高龄、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DD和LVEF高是发生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
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double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 Methods Patients received artificial cardiac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were followed up and influencing facto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cardiac function before treatment,psychological factors,such ascardiac function were different;old age,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risk factors of arrhythmia,hige LVEDD and LVEF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of arrhythmia. Conclusion 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 double helixelectrode implanta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patients with old age,poor heart func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Key words:Helixelectrode;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function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是心内科采用的治疗方法,起搏器植入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是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无法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安全。
起搏器术前小结、讨论
![起搏器术前小结、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0749c46195f312b3169a5fc.png)
XXX 心内科A-142012年6月6日17:40 术前小结患者,男女,岁,因“反复头昏、头晕年,黑曚次,晕厥次”入院。
患者年来,常出现头昏、头晕,休息及活动时均可出现,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无胸痛,胸闷、心悸,一直未进行正规诊治,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小时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感头昏、头晕,较前加重,随即出现黑曚并突发晕厥,意识丧失约,分钟后自行苏醒,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肢体感觉异常及活动不灵等,为求诊治入住我科。
既往史:有“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
辅助检查: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外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目前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XXX医师看过患者后示:患者入院后已给予完善术前准备,目前诊断明确,有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的手术适应证,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证。
向家属交代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静脉漏、动脉瘤,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心包填塞需要急诊外科开胸手术;卧床后栓塞(脑栓塞、肺栓塞、下肢动静脉栓塞)、肺部感染;电极脱位、手术不成功;起搏器囊带积血、囊带感染、愈合不良、起搏器排异反应,严重者必须拔出起搏系统更换手术部位等;已反复向家属说明以上情况,家属表示理解,愿意承担手术风险,同意接受手术,并承同意承担相关手术、抢救等治疗费用。
患者目前术前准备已就绪,拟今日于局麻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
XXX2012年月日术前讨论讨论时间:2012年月日XXX 心内科A-14讨论地点:心内科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XXX。
拟行手术:心脏永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
李建美主任医师主持讨论,XXX医师汇报病史:(略)讨论内容:患者,老年男性,因“”入院,结合病史、心电图检查,目前诊断考虑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已将此手术必要性、危险性及所需自行承担的费用告之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上述情况后仍要求手术,现存在心脏永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指证,无手术禁忌症,积极备术。
疑难护理病历讨论(起搏器)
![疑难护理病历讨论(起搏器)](https://img.taocdn.com/s3/m/c7f7eb4c25c52cc58bd6beaa.png)
术后注意事项
7.禁止靠近大功率电器设备(如大功率电机、内 燃机、变压器、变电站、雷达站等) 8.快速通过机场安检及超市的防盗系统不会影响 起搏器,乘飞机时出示起搏器识别卡 9.远期注意囊袋的破溃问题,尤其较瘦的病人 10.有些医疗的诊治是禁忌的,如MRI、高频物理 治疗等,除颤电极离开起搏器10cm
2感知心脏自身活动
电路
3对增加的新陈代谢需求作出反 应,提供频率适应性起搏
4提供由起搏器存储起来的诊断 信息
电池
脉冲发生器分类
单腔(心房或心室) 双腔(心房和心室) 三腔(双心房+右心室 或 右心房+双心室) 频率适应性 按频率适应性分 非频率适应性 永久 按放置时间分
按心腔分
临时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起搏器基础知识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随访
主动脉
上腔静脉
肺动脉 左心房
右心房
二尖瓣
三尖瓣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左心室
结间束
常见的起心脏搏心器适应证
1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 2房室传导阻滞 3房扑/房颤伴缓慢心室率;快-慢综合征 4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双心室不同步收缩
•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囊袋清创处理后 持续动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者心率是 否与起搏频率一致,每日检查全导联心电 图一次,评价起搏器和电极的性能,测心 率,节律,呼吸,血压每小时一次。重视 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没4小时一次,发现异常变 化及时报告,遵医嘱处理。
• 5.加强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 伤口清创处理 后,卧床休息1~2天,避免抬高植入侧手臂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多进食蛋白质,搞 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及时为患者 更换干净舒适的衣服,床单,保持干净整 洁,增加患者舒适度。
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管理办法
![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1027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1.png)
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管理办法前言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需要将器械植入人体内部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人工髋关节等。
在进行植入性医疗器械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的管理办法,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 病例分析1.1 病史采集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情况等。
尤其需要关注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的病史,比如曾经是否有过植入性器械的手术和并发症。
1.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神经系统检查等。
特别关注与手术相关的部位,如关节活动度、皮肤情况等。
1.3 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如X光片、CT扫描、血液检验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2. 团队讨论团队讨论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集思广益,团队成员能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减少操作风险。
2.1 形成专业团队植入性医疗器械手术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器械操作人员等。
形成一个专业的团队,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2 定期讨论定期召开团队讨论会议,对即将进行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手术进行全方位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包括手术计划、不同操作技术的比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等。
2.3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多学科的合作非常重要,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定期举行跨学科会议,加强团队内部的合作和交流。
3. 管理办法为了确保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3.1 建立标准操作流程明确植入性医疗器械术前病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
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执行,减少遗漏和错误。
3.2 规范会议记录和报告会议记录和报告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应该规范记录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ace83aaeaad1f347933f56.png)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总结疾病管理经验。
方法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观察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原因。
结果出现并发症18例,包括囊袋感染7例、囊袋血肿4例、心脏起搏器综合征3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心脏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与心脏起搏器植入无关症状71例,其中住院期间焦虑与抑郁精神症状37例、焦虑与抑郁躯体症状26例、切口肿胀8例。
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集中在术后住院早期,部分可发生在术后晚期数年后,需加强术后2周内管理,落实随访,加强生活、心理干预。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围术期管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电子医疗产品,应用已有60余年历史,其主要通过微电子技术,以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已成功挽救了上百万患者生命[1]。
心脏起搏植入治疗技术已非常成熟,各级医院均有开展,适应证不断扩大。
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仍不可避免存在相关并发症,同时患者因焦虑、抑郁等原因可能出现原发性症状表现[2]。
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对于开展围术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对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植入患者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植入患者,其中男130例、女141例,年龄8~89岁、平均年龄(65±9)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6例、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各1例。
单腔起搏器42例、双腔起搏器229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获得随访。
1. 2 方法患者均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固定在右心耳,右室电极固定在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固定在心大静脉。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824c1310912a2161479294a.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参加人员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内容记录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冠心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
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
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4、辅助检查: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2013.8.5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2013.9.20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2013.9.20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
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89f8312c281e53a5802ffdb.png)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4例植入不同模式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给予分析。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满意率高。
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提高术者的植入技巧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并发症;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种有创性治疗技术,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起搏器置入的操作技能,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
现将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因缓慢心律失常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8~75岁,平均(40.4±7.5)岁。
按心律失常分类: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A VB)伴交界区逸搏11例,III度A VB 34例,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即双结病变者22例,病窦综合征(SSS)27例,按病因分类:冠心病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5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脏瓣膜病6例,原因不明者(传导系统病变)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生物医学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规定的相应指征[1]。
1.2 植入的方法本组患者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67例,右侧27例),67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左锁骨中外1/3下方约2公分处的皮下,27例起搏电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右侧相应的部位,单腔起搏的患者,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
心脏起搏器更换例的问题分析
![心脏起搏器更换例的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03b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9.png)
原因:手术操作不当、导线质量差、患者活动过度等 症状:心律失常、胸痛、呼吸困难等 处理方法:重新植入导线、调整起搏器参数等 预防措施:选择高质量的导线、规范手术操作、指导患者合理活动等
心脏起搏器更换的 注意事项
更换前应进行详细 的身体检查,确保 身体状况适合更换
更换过程中应保 持情绪稳定,避 免过度紧张
更换后应按照医生 的指导进行康复训 练,避免剧烈运动
更换后应定期进行 身体检查,确保起 搏器工作正常
确保患者身体状 况适合更换起搏 器
详细了解患者病 史和用药情况
确保手术环境无 菌,避免感染
术后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及时处 理并发症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起搏器检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避免电磁干扰:避免接触强电磁场,如微波炉、电磁炉等 保持电池电量:定期更换电池,确保起搏器有足够的电量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心脏起搏器更换的 未来发展
微型化:心脏起搏器越来越小,植 入更加方便
生物相容性:心脏起搏器材料更加 生物相容,减少排斥反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化:心脏起搏器可以自动调节 心率,适应不同情况
远程监控:心脏起搏器可以远程监 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研发方向:更小、更轻、更智能
技术突破:无线传输、远程监控、 人工智能
电池耗尽:电池寿 命有限,需要定期 更换
设备故障:起搏器 出现故障,需要更 换
技术更新:新的起 搏器技术出现,需 要更换
患者需求:患者对 起搏器性能不满意 ,需要更换
心脏起搏器更换的 流程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手术风险和手术适应症
手术室准备:准备手术室、麻醉和 复苏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
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
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
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
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②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缺陷:与双下肢无力及术后被迫卧位做上肢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协助喂食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排出量减低头部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起床行动易缓,防止跌倒。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被迫平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潜在并发症:
①尿路感染:与术后躯体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②便秘:与术后活动量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多食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③猝死:术后严密观察心电图、心电监护的变化,备好急救药品以应不时之需。
(5)疼痛与切口处为完全愈合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切口卫生,咳嗽时用手轻压切口处避免牵扯切口
三、主持人提出问题
问题一:如何避免起搏器植入后电极移位及切口感染
问题二:心脏起搏器自植入患者身体后就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患者关心起搏器在日后生活中的治疗作用是否有用,该如何去提高起搏器的使用质量,以及如何确保起搏器的使用安全。
作为护士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患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四:讨论记录
问题一
王腊荣:1,迎接病人,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给予心电监护。
2,检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以尽早发现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出现竞争心率,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告诉病人术后卧床的休息的重要性,防止电极脱位。
患者绝对卧床48~72小时,娶平卧位或略向左卧位,右下肢绝对伸直制动。
沙袋加压6~8小时。
左上肢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切口处。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4,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
5,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
问题二
叶婵娟:1,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改变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动作。
4,避开强磁场和高压电,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压器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
告知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电器。
5,妥善保存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以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6,定期随访,以测试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随访一次。
五、主持人综合意见与总结
江燕:现在是患者术后的第四天,从这几天的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反应信息来看,患者的起搏器工作正常,也未出现头昏、不适四肢无力等症状,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防止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是竞争心率。
患者的切口目前未完全愈合,我们还是要做好切口的护理,促进愈合。
今天的学习巩固了大家在此方面的知识,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