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近来的变化趋势

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污染成为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加快治理农业污染步伐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农业污染的根源及危害程度

一般来说,农业污染分为天然和次生的。天然的是指一些地区土壤中本身就含有带毒的重金属元素;次生的是指健康的土壤被人为伤害而造成的。

1、来自农药的污染

据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提供的资料称,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有2500多个,加工制剂500多个,年产量4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农药喷雾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50%左右,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尚有70%的农药残留于农业环境中。更有甚者,有些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前还施用农药,结果一部分直接污染粮食、水果、和蔬菜等,另一部分则污染土壤、空气和水,引起人和动植物造成急慢性中毒现象。

2、来自化肥的污染

因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据有关报道显示,2011年我国化肥产量达6027万吨,居世界首位,全国化肥年施用量达4000万吨以上,氮肥利用率仅30-40%,磷肥利用率为10-15%,钾肥利用率为40-60%,流失的很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使土壤中氮、磷养分富集,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农产品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我市总体上看肥料利用率比较低,氮肥利用率为22.8%;磷肥利用率为8.7%;钾肥的利用率为21.3%,与全国、全区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来自地膜的污染

随着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地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在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农膜污染己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有近半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给土壤带来了批量污染,使过去零星的易降解的农膜污染被批量的难以降解的污染所取代,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008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显示,我市废旧地膜的残留率高达46.2%,在全区12个盟市中列第一,2014年残留率仍高达40%,每亩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为3.4kg。

4、来自养殖业方面的污染

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本用于蓄水用途的水库、山塘开辟为养殖场使用,有的配套养殖鱼类,

有的在沿河两岸和人口密切生活区旁进行规模养殖。有的养殖场在饲料中滥用添加剂,还有的在畜禽用药时人药兽用,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上。如此养殖业排出的污水、冲洗物、部分粪便及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塘,不仅对畜禽质量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更是污染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环境。据环保部和农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和25%,占农业源的95%和79%,养殖业污染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

5、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

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不少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散落在农村周边,污染农田、湖泊、河道、水塘,加之工业园区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给农业灌溉带来的污染,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得不到质量保证。据我国农业部全国污灌区调查表明,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遭受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

二、农业污染的治理及相关措施

农民不合理和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地膜、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是造成农产品安全的直接隐患,使农业生产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污染,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很难有安全保证。全国各地一再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警示我们,治理农业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我市农牧业局积极探索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农业等技术,我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户用沼气池推广情况

按照养殖场—沼气—农田“三位一体”的模式,依托联户工程和养殖小区,大力发展循环产业,集中建设连体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拓展沼气利用新途径,实现了农田增产,农牧民增收。目前,我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5万余座,有30050座户用沼气池能够正常产气。一座8--10m3沼气池,每天可处理3-5口猪所排的所有粪便(每口猪每天排粪量一般为2.5公斤左右),全年可处理粪便3650公斤。按照使用新型高效沼气池技术,一年可产沼气380--450 m3,提供的热能能够解决3--5口人的农户5---6个月的生活燃料,可节约煤炭1吨左右,可节省燃料费约760元。30050座沼气池全年可节约煤炭3.005万吨煤,折合标煤2.15万吨,可节约燃料费2283.8万元。

为了使节能低碳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我市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组织培训班以及现场会议等形式,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及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卫生状况以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宣传。利用村级展示栏对项目户进行统一公示,告知项目建设内容、资金补助标准,项目建设任务数。以沼气使用技术为主,组织科技直通车,送科技下乡,现场发放技术挂图、明白纸等宣传资料,选派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回访沼气户,最终形成“村村有专人管、户户有明白人”的良好局面。

2、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我市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调查、宣传、推广已有五年时间,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宣讲及时到位,农牧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意识不断增强,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某些地区或个人正引进先进水平的秸秆转化设备,促进了我市农村牧区的过剩秸秆进行综合有效利用。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秸秆饲料化。这是我市秸秆综合化利用最有效、也是利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发展畜牧增值增收,转化过剩农作物秸秆。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实行农牧结合,形成环保型农业结构和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市市情的可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