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习题

变质岩习题
变质岩习题

第三节变质岩习题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变质作用

3.变质重结晶作用

4.变质结晶作用

5.变质反应

6.交代作用

7.变质分异作用

8.复变质

9.前进变质

10.退变质

11.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

12.变形与碎裂作用

13.连续反应

14.不连续反应

15.共生组合

16.共生分析

17.变质相

18.等物理系列

19.等化学系列

20.不稳定矿物

21.稳定矿物

22.特征矿物

23.贯通矿物

24.变质岩石结构

25.变质岩石构造

26.变余结构

27.变余构造

28.变质标型结构

29.角岩结构

30.包含变晶结构

31.残缕结构

32.筛状变晶 33.后成合晶结构

34.糜棱结构

35.碎裂结晶

36.接触变质作用

37.接触变质岩

38.渗透作用

39.扩散作用

40.交代结晶作用

41.惰性组分

42.活性组分

43.开放系统

44.封闭系统

45.柯尔任斯基相律

46.戈尔斯密特相律

47.气液变质作用

48.脆性变形

49.韧性变形

50.亚颗粒

51.动态重结晶

52.叠加结构

53.等变线

54.批示矿物带

55.变质相系

56.变晶结构

57.变晶系

58.斑点构造

59.板状构造

60.千枚状构造

61.片状构造

62.区域变质作用

63.混合岩化作用

64.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二、选择题

1.复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正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副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4.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5.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6.前进变质是由于()引起的变质作用。

(1)温度升高(2)压力升高(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改变

7.高压型变质岩是()的变质岩。

(1)高温高压(2)低温高压(3)地温梯度低地区

8.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1)>30C/Km (2)20-30C/Km (3)平均10C/Km

9.红柱石角岩属于()变质岩。

(1)区域(2)接触(3)交代

10.榴辉岩是()变质岩。

(1)超高压(2)超高温(3)低温高压

11.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面状所显示的岩石构成称为()构造。

(1)片麻状(2)条带状(3)片状

12.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被粒状矿物隔断、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岩石构造称为()构造。

(1)片麻状(2)片状(3)条带状

13.十字石石榴石云母片岩中,十字石、石榴石按粒度可分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群,大的十字石、石榴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14.某混合片麻岩中,新生体为粗粒-巨粒钾长石晶体,钾长石晶体多呈浑圆状,也有趋于自形晶粒状,该种钾长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15.某岩石为柱粒变晶结构,斜长石、角闪石各约50%,该岩石定名为()。

(1)角闪岩(2)角闪石岩(3)斜长角闪岩

16.某岩石为柱粒变晶结构,角闪石含量大于90%,斜长石和其它矿物含量小于10%,该岩石应定名为()。

(1)角闪岩(2)角闪石岩(3)斜长角闪岩

17.某花岗岩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岩体中有围岩残留体。岩体的岩石主要矿物为钾长石(40%)、石英(25%)和酸性斜长石(30%),隐约见少量黑云母略作定向排列,该岩石应定名为()。

(1)黑云母花岗岩(2)荫影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

(3)二长花岗岩

18.泥晶灰岩变成大理岩,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主要是()。

(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19.泥质岩变成十字石石榴石二云母片岩,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

(1)重结晶(2)交代作用(3)变质反应和变质结晶

20.玻化岩属于()。

(1)动力变质岩(2)火山岩(3)混合岩

21.镁夕卡岩属于()

(1)区域变质岩(2)接触热变质岩(3)接触交代变质岩

22.某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为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由中基性火山岩在中低温热液及火山硫质喷气的作用下变质形成,该岩石应定名为()。

(1)细碧岩(2)青盘岩(3)变安山岩

三、填空题

1.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和()。

2.变质作用的方式有()、()、()、()和()。

3.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和()8种类型。

4.变质反应的类型有()、()和

()。

5.固—固变质反应的类型有()、()、

()、()。

6.有流体相存在的变质反应类型有()、()、

()和()。

7.变质岩的5个化学类型是:()、()、()、

()和()。

8.常见的变成(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构造有()、()、()、()、()和()构造。

9.混合岩特有的构造有()、()、()、()、()、()和()构造。

10.交代结构的类型有()、()、()和()交代结构。

11.接触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和()。

12.艾斯科拉提出的8个变质相是()、()、()、()、()、()、()和()岩相。

13.动力变质岩显微构造有()、()、()、()、()()、()和()。

14.碎裂岩系的岩石类型主要有()、()、()、()、()、()和()等。

15.糜棱岩系的岩石类型主要有()、()、()、()和()。

16.区域变质相系分为()、()和()三种类型,它们代表的地温梯度依次为()、()和()。

17.中压区域变质相系包括()、()、

()、()、()和

()等6个变质相。

18.低压区域变质相系包括()、()、

()、()、()和

()等6个变质相。

19.高压区域变质相系包括()、()、

()、()、()和

()、等6个变质相。

20.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和()。

21.据脉体与基体量比,混合岩可分为()、()和()三大类。

22.混合岩类主要岩石类型有()混合岩、()混合岩、和()混合岩。

23.混合片麻岩类主要类型有()混合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和()混合片麻岩。

四、问答题

1.影响变质过程中热状态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2.试述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相来源。

3.如何理解时间是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4.什么叫变质作用的压力类型?它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案如何?

5.试述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异同点。

6.变质矿物组合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7.试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8.举例说明变质反应的研究意义。

9.变质条件的改变有哪些方面?

10.设有变质反应A+B=C+D,可能出现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几种?为什么?

11.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12.一个矿物共生组合的的一对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系数决定于哪些因素?

13.成分—共生图解的作用是什么?

14.按照岩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其对矿物共生的影响,组分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15.试述ACF图解的组分分析思路。

16.变质相的相界线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17.变质矿物成分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18.试述变质岩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19.试述构造前变质结晶、重结晶结构的特点。

20.变晶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21.交代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22.接触变质岩的构造特点有哪些?

23.试述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决定因素。

24.为什么说岩浆岩体的成分是决定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25.举例说明围岩的组分和组构对接触变质晕的影响。

26.试述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27.某地区为泥岩、灰岩沉积区,试问一次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将会对岩体围岩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形成哪些新的岩石类型?

28.透长岩相的矿物或矿物组合有什么特点?

29.与钠长绿帘角岩相相比,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的矿物组成有哪些变化?

30.与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相比,辉石角岩相的矿物组成有哪些变化?

31.富K2O的泥质岩与富AL2O3的泥质岩在钠长绿帘角岩相中的矿物组成有何不同?什么?

32.试比较透辉石钙铝榴石角岩与石榴石辉石夕卡岩的异同点。

33.试比较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的异同点。

34.影响交代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35.试以开放的K2O-AL2O3-SiO2-H2O体系为例,阐述白云母矿物的交代变化与系统组分的变化关系。

36.试比较Al2O3、CaO、SiO2、NaO、FeO3的活动性。

37.为什么气-液变质岩会出现单矿物岩?

38.简述钙夕卡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特点。

39.简述气—液相变质作用的特点。

40.简述气—液相变质作用中气水热液的来源。

41.试述气—液相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42.简述夕卡岩的基本特征。

43.简述镁夕卡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特征。

44.简述高温夕卡岩的成分特征。

45.简述云英岩的基本特征。

46.简述黄铁绢英岩的基本特征。

47.简述次生石英岩的基本特征。

48.简述青盘岩的基本特征。

49.试比较夕卡岩化与云英岩化的异同。

50.试比较云英岩化与次生云英岩化的异同。

51.简述动力变质岩的组分特征。

52.有人认为岩石发生脆性变形还是韧性变形取决于原岩性质、变形时的围压温度、流体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应变速率等,因此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不可能共存于一块岩石中。请问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53.矿物优选方位、波状消光、变形纹、石英拔丝、亚颗化、细粒化分别是哪些动力变质机制造成的?为什么?

54.简述动态结晶的特点。

55.岩石变形的方式取决于哪些因素?度举2—3个实例加以说明。

56.糜棱岩的细粒化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举例说明。

57.简述动力变质岩的主要识别标志。

58.简述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

59.简述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的结构构造、组分特征。

60.试比较变晶糜棱岩与构造片岩的异同。

61.简述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特点。

62.岩石圈板块边缘的区域变质作用有哪些特点?

63.造山带内的变质作用有哪些特点?

64.列出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铝质变质岩的主要原岩名称。

65.列出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钙质变质岩的主要原岩名称。

66.为什么变质相或亚相的划分往往以泥质或基性岩的变化为依据?

67.简述板岩、千枚岩、片岩的鉴定特征。

68.简述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特征。

69.试比较千枚岩与千糜岩的异同点。

70.试比较云英岩与云母片岩的异同点。

71.试比较石英岩与浅粒岩、石英砂岩的异同点。

72.试比较榴辉岩与石榴辉石夕卡岩的异同点。

73.试比较钙硅酸变粒岩与钙硅角岩的的异同点。

74.举例说明指示矿物带的研究意义。

75.列出5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原岩在绿片岩相中可能出现的矿物组合。

76.列出5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原岩在绿帘角闪岩相中可能出现的矿物组合。

77.列出5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原岩在角闪岩相中可能出现的矿物组合。

78.列出5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原岩在麻粒岩相中可能出现的矿物组合。

79.Al2O3过剩和K2O过剩的泥质岩在绿片岩相和绿帘角闪岩相中的矿物组合有哪些不同?

80.绿片岩相进一步可划分哪几个亚相?不同亚相中矿物组合有哪些不同?

81.从低温的绿片岩相到高温的麻粒岩相,长石的成分种属有哪些变化?

82.高铝的沉积岩在中压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可能出现的矿物组有哪些?分别对应于哪些代表性的岩石?

83.长英质岩石在中压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可能出现的矿物组有哪些?分别对应于哪些代表性的岩石?

84.基性变质岩在中压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可能出现的矿物组有哪些?分别对应于哪些代表性的岩石?

85.钙质岩石在中压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可能出现的矿物组有哪些?分别对应于哪些代表性的岩石?

86.镁质岩石在中压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可能出现的矿物组有哪些?分别对应于哪些代表性的岩石?

87.试举例说明对温度敏感的反应和对压力敏感的反应。

88.绿帘角闪岩相的矿物学特点是什么?

89.变质指示矿物的首次出现受哪些因素制约?试举例说明。

90.试述麻粒岩、榴辉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特征。

91.区分斑晶与变斑晶、辉绿结构与变辉绿结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标准答案

1.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正、副、复变质岩

2.原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变化过程基本保持固体状态。

3.化学成分不变,结构改变、矿物颗粒加大,不产生新矿物。如灰岩变成大理岩。

4.岩石基本保持固态,使新矿物产生、旧矿物消失的作用。通过变质反应实施。

5.岩石基本保持固态,使新矿物产生、旧矿物消失的化学反应。举出1—2个变质反应。

6.在变质作用中,有物质的带入带出,岩石化学成分、结构、构造都要发生改变。如:

Ka++KAlSi3O8=NaAlSi3O8+K+

7.原来均一的岩石变成不均一的岩石,产生条带、细脉、斑块等各种各样聚集体、变斑晶等。

8.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进变质.....,副变质.....

9.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高。举例。

10.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低。举例。

11.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举例。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举例。

12.在应力作用下:在地壳浅部,使岩石、矿物物发生碎裂、脆性变形;在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岩石、矿物发生塑性变形。......

13.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相,反应物消失时,反应物消失时,生成物就形成了。举例(略)。

14.不连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成分可变的固溶体,生成物形成时,反应物并不消失,只是成分改变......举例(略)。

15.天然岩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合。

共生组合的5个标准......(略)。

16.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及物化条件的关系。

17.一定温压范围内形成的各种化学组成的变质岩中的一套变质矿物组合。它们在时、空上反复共生,且矿物组合与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18.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举例......(略)

19.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岩石,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岩石。举例(略)。

20.又称残余矿物,变质结晶反应不完全彻底,而残存的原岩矿物。举例........(略)

21.又称新生矿物,变质结晶反应生成的新生矿物。举例........(略)

22.仅在一个狭窄P.T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能指示变质P.T条件。举例......(略)

23.在一个很宽的P.T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不能指示变质P.T条件。举例......(略)

24.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概念与岩浆岩结构类同。分变余、变成、碎裂结构。

25.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排列状态。分变余、变成、混合三类构造。

26.母岩原来的结构被部分的保留下来。举例......(略)。用以恢复原岩。

27.变质改造不深,母岩原岩构造被部分保留下来。举例......(略)。用以恢复原岩。

28.在变质作用过和中形成的特征性结构。包括变晶、交代、碎裂变形结构等。

29.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常见于角岩中而得名。

30.变斑晶中有较多的包裹物。举例......(略)

31.变斑晶中包裹物的排列保留原来早期形成的片理呈断续状排列。举例......(略)

32.变斑晶中的包裹物呈筛孔状。如:十字石,变斑晶中的长石和石英呈筛孔状。图示.....(略)。

33.由一种矿物经变质反应形成的几种矿物的交生体,交生体保留原来矿物的晶形。举例......(略)

34.岩石基本处于塑性状态,岩石以显微破裂颗粒化、蠕变、颗粒边界滑动等为主,碎斑具有塑性变形形态,碎基具定向性、糜棱片理。

35.岩石矿物碎裂变形同时伴随有重结晶作用。举例....(略)

36.岩体围岩受岩浆热能作用导致变质的作用。时间短、温度高、压力低。

37.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等。

38.组分随介界一起迁移的一种物质迁移方式。

39.组分呈单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状态在溶液中通过的一种迁移运动形式。

40.交代作用过程中,原矿物分解消失,新矿物形成生长。新矿物的形成也经过结晶中心的形成及晶体逐渐生长的过程。

41.在交代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封闭的。如.....

42.在交代过程中,可自由地被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开放的。如.....

43.在变质过程中,有物质带入带出,体系内外发生了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不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了生了改变,而且岩石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44.在变质过程中,没有物质的带入带出,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发生了变化,而岩石化学成分没有改变。

45.P≤Ci 式中:Ci=惰性组分数; P=矿物相数。文字叙述(略)。

46.P≤C 式中:C=惰性组分数; P=矿物相数。文字叙述(略)。

47.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举例(略)。

48.表现为岩石、矿物的破裂、细化。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下发生。

49.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条件下、岩石处于塑性、半塑性状态下发生。表现为波状消光、带状消、扭折带、变形纹、机械双晶、核幔构造、压力影等。

50.应变颗粒(核、具变形纹、波状消光等)的边部发育一些细小的、位向差较小的颗粒—亚颗粒,它与重结晶颗粒共同组成“幔”。.....(略)

51.在应力作用下,伴随变形而发生的重结晶作用。

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特征.....(略)。

52.两种变质作用的叠加,引起岩石结构的改变。如变形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的叠加。

53.在地质图上、反首次出现新矿物的点的连线—等变线。

54.泥质岩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新的变质矿物出现,这些新的变质矿物指示泥质岩变质程度的升高。以变质新矿物命名的变质带叫指示矿物带。变质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绿泥石、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带。

55.在一个变质岩地区内,温度和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特点,常可用一系列变质相表示。这一系列变质相称变质相系。分低压型、中压型、高压型。

56.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结构,分粗、中、细和等粒、斑状变晶结构等。

57.变晶结构中,矿物的自形和度、相对大小取决于矿物在固态下的结晶能力,而不是先后顺序。按这种结晶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变晶系。如:榍石、金红石、赤铁矿......正长石、微斜长石。(略)

58.在低变质的板岩中,,隐晶质内部常有碳质或细小矿物的集合体,呈斑点状。

59.泥质岩、硅质岩受低级区域变质后,产生板状劈理,使岩石能呈板状剥离。如:周口店地区的千枚状板岩、钙质板岩。

60.泥质岩经低级区域变质,已基本上重结晶(绢云母)镜下见绢云母定向排列,仅因矿物颗粒细少、肉眼不能分辨。破劈理面上显丝绢光泽。

61.变质岩中片状、柱状矿物较多、它们定向、半定向连续排列,构成片理。

62.由于区域性的地壳运动,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变质因素有温度、压力、应力、化学流体等,又称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造山变质作用。

63.在中、高级区域变质或接触变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流体相,后者对早先形成的变质岩进行混合,改造形成混合岩的作用。

64.基体: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其成分反映变质程度。

脉体:新生成的流体相产物,主要呈脉状而得名,主要类型有花岗质、长英质、长石质、石英质等。

65.脉体新生成的流体相产物,主要呈脉状而得名,主要类型有花岗质、长英质、长石质、石英质等。

二、变质岩选择题标准答案

1.答(3)

2.答(1)

3.答(2)

4.答(2)

5.答(3)

6.答(1)

7.答(3)

8.答(1)

9.答(2)

10.答(1)

11.答(3) 12.答(1)

13.答(2)

14.答(3)

15.答(3)

16.答(1)

17.答(2)

18.答(1)

19.答(3)

20.答(1)

21.答(3)

22.答(2)

三、变质岩填空题标准答案

1.温度、压力、具化学活性的流体、时间

2.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

3.接触热变质动力变质气—液变质埋藏变质洋底变质区域变质冲击变质混合岩化

4.固—固反应有流体相存在的反应连续反应和不连续反应

5.同质多像变体转变固溶体相存在的反应连续反应和不连续反应

6.水化和脱水反应碳酸盐化和脱碳酸盐化H2O和CO2同存在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7.泥质长英质钙质基性镁质

8.斑点状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

9.条带状眼球状网状角砾状肠状片麻状雾迷状

10.边缘核心透入整体

11.斑点板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

12.绿片绿帘角闪角闪麻粒蓝片榴辉辉石角透长

13.微破裂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扭折带变形纹机械双晶镶嵌构造核幔构造压力影

14.糜棱岩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及断层泥岩玻化岩构造角砾岩

15.初糜棱岩糜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变晶糜棱岩

℃m 10/Km

16.低压型中压型高压型大30/Km

℃约20/K

17.中压沸石相中压绿片岩相葡萄石—绿纤石相绿帘角闪岩相中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18.低压绿片岩相低压绿帘角闪岩相低压角闪岩相辉石角岩低压麻粒岩相透长石相

19.高压葡萄石—纤纤石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高压绿片岩相高压绿帘角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

20.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榴辉岩麻粒岩变粒岩

21.(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

22.角砾状条带状眼球状

23.眼球状条带状条痕状

四、问答题答题要点(参考)

1.(1)地热增温;(2)上地幔热流;(3)放射性衰变热;(4)岩浆热;(5)应力作用磨擦热;

2.(1)原岩中的流体相;(2)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脱水、脱碳酸反应析放的流体;(3)岩浆源流体;(4)深源(上地幔)流体;

3.地质作用是缓慢过程,需足够的时间。

4.静压力(负荷、流体压力);

应力(可更新、不可更新.....)。`

℃一般150℃—250℃,后者温度高(大于700℃);(2)前者基本5.(1)前者温度低(小于650,

保持固态,后者经过液态;

6.(1)变质岩原岩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多种多样;(2)变质类型多种多样;(3)变质改造程度强弱不等.....

7.(1)温度。举例.......(略);(2)压力。举例.......(略);(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举例.......(略)。

8.(1)固—固反应。研究意义.......(略)。(2)有流体相存在的反应。研究意义 .........

9.举例.......(略)。

10.A+B C+B A+C+D B+C+D

原因....(略)。

11.(1)各种矿物互相接触;(2)相互间无交代;(3)同种矿物光性及化学成分均一;(4)矿物对元素分配系数与原岩成分有关;(5)符合相律。

12.(1)原岩化学成分;(2)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13.体现了戈尔德斯密特矿物相律,直观地表示了岩石化学组成与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

14.(1)过剩组分,如......(2)类质同象组分,如.....(3)有效独立组分,如....

15.课本P34—P35。

16.是据特定的变质反应确定的。举例....(略)

17.(1)不稳定矿物(残余矿物),定义,举例.(2)稳定矿物(新生矿物),定义,举例.......

①特征矿物,定义:举例......

②贯通矿物,定义,举例.......

18.特点:既有原岩结构,构造残余,又有各种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构构造.....

研究意义:

(1)变质岩分类命名......

(2)恢复原岩.....

(3)变质成因分析......

(4)研究变质事件与地质事件的关系;......

19.(1)矿物受变形、碎裂......

(2)变斑晶受后期片理包绕,两侧有压力影,变斑晶有裂纹、内部片理与外片理不一致;

(3)后期片理切穿早期片理;

20.(1)同次变质矿物大体上同时结晶;

(2)相对大小、自形、不代表先后顺序,而是处决于结晶力。变斑晶稍晚于基质,

(3)除变斑晶外,多为他形。

(4)包裹体发育;

(5)片、柱状矿物较多且多具定向性

21.(1)矿物颗粒形态复杂多样;

(2)矿物粒度变化大;

(3)同种矿物光性,成分不均一;

(4)变斑晶中包裹物相对少;

22.(1)结构以角岩结构为主;

(2)构造上不具定向性,多为块状;

23.(1)岩浆岩体成分,......

(2)岩体规模,

(3)围岩组分和组构,......

(4)接触面形态,产状,......

24.岩浆岩体成分不同则:

(1)岩浆温度高低不同,.....

(2)所含挥发份不同,......

(3)酸碱度不同,对围岩的反应力不同, ......

(4)岩体规模不同,保持温度的时间不同, ........

25.泥质岩......

碳酸盐岩.....

花岗质岩石......

26.(1)按岩石化学成分分成五大类......

(2)按组构特征确定基本名称:斑点板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

27.发生接触变质作用:

泥质岩:从岩体到远离岩体,依次变成为石榴石片岩、十字石片岩、红柱石、

堇青石角岩、斑点板岩、泥质岩;灰岩:从岩体到远离岩体依次为橄榄石大理岩、辉石大理岩、角闪石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大理岩、结晶灰岩、灰岩。

28.钙镁橄榄石+黄长石+莫来石+灰硅钙石+易变辉石+透长石+高温斜长石+高温石英等,变质温

度高。

29.泥质岩中出现了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变斑晶;基性岩中出现了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碳酸盐岩中出现了透辉石。

30.透辉石、紫苏辉石代替了普通角闪石;出现了硅灰石、矽线石;富Al红柱石、堇青石、矽线石可与钾长石共生。

31.富氧化钾:不出现红柱石、堇青石,微斜长石、钠长石较多;斑点或小瘤为绢云母、黑云母成分;富三氧化二铝:出现红柱石、堇青石富铝矿物;斑点、小瘤成分为红柱石、堇青石雏晶等。

32.(1)产状不同:前者仅产于外接触带或更远;后者既在外接触带(离岩体近),也在内接触带;

(2)成分不同:前者富钙,由钙铝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组成;后者一般富Fe,由钙铁榴石、钙铁辉石、阳起石等组成。

33.前者借助溶液运动而使物质迁移,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后者是物质在溶液内部迁移,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物质在溶液(体系)内各部分有浓度差。.......

34.温度、压力、溶液中被带入带出组分的化学位或活度等。

35.白云母带入钾可生成钾长石:反应式..(略)白云母带出钾可生成矽线石:反应式..(略)

36.按相对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列:NaO→CaO→Fe2O3→SiO2→Al2O3

37.在气—液作用下,原岩的某些组分在一些地方强烈地带出、留下的是稳定性最大、而活动性最小的组分,使岩石组分单一化而形成单矿物岩(气液中心部)。

38.不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白云母等。

39.(1)产出地: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火山岩区、混合岩化区、气—液活动的断裂两侧........形态不规则、脉状、透镜状 .........

(2)低温矿物组合。

(3)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斑杂状构造、定向构造不发育。

(4)分带性明显,气—液中心改造愈强烈。(5)与矿产关系密切。

40.(1)岩浆热液......

(2)变质热液......

(3)混合岩化过程中分泌出的气水液;

(4)与地下水有关的气水热液;

41.(1)交代蚀变强烈的岩石有固有的基本名称:矽卡岩、云英岩、青盘岩、蛇纹岩(2)基本名称之前可以冠以主要交代矿物作词头,如白云母云英岩、白云母萤石云

英岩......

(3)交代程度不等的岩石,划分强、弱蚀变带,名称采用“强××化+原岩名称”形式;如强云英岩化花岗岩

42.产于中酸性侵入与碳酸盐岩或中基性凝灰岩的内外接触中。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斑杂构造,相对密度大,接按矿物成分分为(钙)矽卡岩、镁矽卡岩......

43.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条带、斑杂构造。矿物组成为:镁橄榄石、透辉石、金云母、尖晶石、硅镁石等富镁(铝)硅酸盐。

44.又称简单矽卡岩: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由钙铝—钙铁榴石,透辉—钙铁辉石、符山石、方柱石、硅灰石等组成,不含低温绿泥石、绿帘石、金属矿物等。

45.原岩为酸性侵入岩,灰白、浅灰绿色,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白云母,其他矿物有锂云母、电气石、萤石、黄玉、及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等。 46.原岩为中酸性浅成侵入岩,黄绿—浅灰色。中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常有黄铁矿、碳酸盐矿物。金矿找矿标志。

47.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灰白、灰绿、淡红色。细粒—显微粒状变晶(结构)。致密块状、贝壳状断口、硬度大。主要矿物为石英。含有少量绢云母、叶腊石、明矾石、水铝石、红柱石、刚玉、黄铁矿、重晶石、硫磺等低温矿物。

48.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暗绿,绿、灰绿色。隐晶质结构、变余斑状、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斑杂、角砾状构造。矿物组成为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碳酸盐及少量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沸石等。

49.前者原岩多为碳酸盐岩,后者为中酸性侵入岩;前者矿物颗粒较粗,后者较细;前者有斑杂、条带不均一构造,后者多具均一块状构造;前者主要矿物为石榴石、辉石、碳酸盐等,后者主要矿物为石英、白云母。

50.云英岩化形成以石英、白云母为主的含高温热液金属矿物和含挥发份的气成矿物的岩石......;次生石英岩化形成以石英为主的含少量低温、富Al矿物的岩石......

51.碎块(角砾)......;

碎斑......;

碎基......;

重结晶颗粒......

52.主要取决于温压,是否能使原岩达到塑性状态......也取决于原岩性质,不同的岩性达到塑性状态所需温压不同......

53.见课本P114—117。

54.发生在变形颗粒界面、扭折带界面附近;造成颗粒细化,集合体具优选方位;矿物颗粒多为压扁、拉长状;矿物原始界面多被破坏,呈弯曲状,锯齿状不稳定态;......

55.原岩性质,变形的温压、温度、流体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及应变速率等。

举例....(略)

56.破碎、研磨、重结晶......

举例(略)。

57.见课本P111。

58.见课本P118—119。

59.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5—0.1mm),碎斑多(<50%)。

超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细(0.1—0.01mm ),碎斑少(<10%)。

千糜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1—0.01mm ),重结晶明显,碎基具千枚状构造。

60.变晶糜棱岩:变余糜棱结构、重结晶作用显著。

构造片岩:几乎全部重结晶,仅根据产在构造带上,与其他构造岩伴生而识别。

61.分布广:前寒武的古老基底;后寒武的造山带.....

变质因素复杂:T=200—800℃,P=0.4GPa— 1.2GPa,强大应力....

.变质环境多样:大陆地盾、热穹隆核部、造山带、板块边缘、洋底.....

62.长达数千Km的平行成对(双)变质带,大洋一侧为高压变质带,大陆一侧为低压变质带。

63.与褶皱相伴生,多为中压型和高压型,分为同构造变质、晚期深成岩体周围的变质、显著退变质期。

64.泥质变质岩:粘土质岩石、中性凝灰岩、

长英质变质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质深成岩、浅成岩、火山岩及长石砂岩

铝质变质岩:富Al质泥岩、泥质砂岩部分中酸性火山岩。

65.基性变质岩:基性火成岩、富铁的白云质砂岩、基性凝灰质砂岩;

镁质变质岩:高镁超基性岩、白云岩、白云质粘土岩;

钙质变质岩: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钙质砂岩;

66.泥质或基性岩对变质温压最灵敏,每个相、相都具有特征的变质矿物.....

67.列出每类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尤其是特征矿物)。

68.略。

69.相同点:具有千枚构造。

相异点:前者:显微鳞片变晶结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后者:糜棱结构,有少量碎斑。

70.相同点:主要矿物均为石英和云母。相异点:前者:云母较少,为鳞片粒状变晶结

构,块状构造。后者,云母较多,为鳞片—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理构造。

71- 78(略)

79.绿片岩相:铝过剩:白云母+叶腊石+硬绿泥石

钾过剩:黑硬绿泥石+绿泥石+白云母

绿帘角闪岩相:

铝过剩:铁铝榴石(硬绿泥石)+石英+白云母

钾过剩:钾长石+铁铝榴石+石英

80.低绿片岩相:绿泥石+白云母;

高绿片岩相:绿泥石+黑云母;

81.斜长石由钠长石变到拉长石,从没有斜长石到出现钾长石。

82-89(略).

90.麻粒岩:中粗粒不均粒状变晶结构,不明显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透辉石+紫苏辉石

榴辉岩: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绿辉石+镁榴石+其他高压矿物。

91.斑晶与变斑晶:

(1)前者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Py,Ol,Hb等;后者为结晶力强的矿物,一般无上述矿物(2)前者比基质早结晶,而后者比基质稍后结晶;

(3)前者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后者在固态晶出,有推挤基质的现象。

辉绿结构与变辉绿结构:

前者斜长石组成格架,架间充填一个辉石;后者仅保留辉绿结构的形态,斜长石变质成绢云母、绿帘石等,辉石变质成绿泥石等。

2011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 B )岩体中含有水 (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 B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 C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 D )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 3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A)岩石类型、埋深 (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 (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 (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 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 (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B)岩石的抗拉强度 (C)岩石的变形模量 (D)岩石的粘结力 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 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 (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 (D)晶面 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柱状>板状>块状 (B)块状>板状>柱状 (C)块状>柱状>板状 (D)板状>块状>柱状 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B)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 (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 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 (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 (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的组成特征。 学习常见变质岩的命名和肉眼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预习教材中“变质岩”部分,重点预习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构造的鉴定 板状构造—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 片状构造—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正、副片麻岩); 块状构造—石英岩、大理岩。 2.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结构的鉴定(可结合磨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变晶结构—大理岩、角闪片麻岩; 变余结构—变质砂岩(如绿泥石化长石砂岩等) ; 碎裂结构—糜棱岩、碎裂岩。 3.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的鉴定 变质岩中的矿物,按成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性矿物或称共有矿物(经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中的稳定矿物);另一类是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继承性矿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和变质矿物中的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已在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中叙述。变质矿物中的黄玉、刚玉可见摩氏硬度计中的标本,绿泥石、绢云母可观察绿泥石片岩和千枚岩。 4.常见变质岩综合特征观察 结合标本,对照教材中关于各类常见变质岩的具体描述,逐类逐块地进行观察,包括板岩、干枚岩、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等)、片麻岩;糜棱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四、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和定名方法 根据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各类结晶片岩和片麻岩;另一类是块状构造的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对具有片理构造的变质岩的定名常用“附加名称+ 基本名称”。其中“基本名称”可以其片理构造类型表示,如具板状构造者可定名板岩;具片状构造者可定名片岩……。“附加名称可以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成分或典型构造特征表示。如对一块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岩石,若其矿物组成中含有特征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则在片麻岩前冠以“石榴子石”,该岩石则定名为“石榴子石片麻岩”(片麻岩根据其原岩特征分为正片麻岩—原岩为火成岩;副片麻岩—原岩为沉积岩)。同样,对含滑石或绿泥石较多的片岩分别定名为“滑石片岩”和“绿泥石片岩”。 对具有块状构造变质岩的定名,则主要考虑其结构及成分特征,如粗晶大理岩、中粒石英岩、蛇纹石大理岩等。 五、实验方法 参照本书和教材中对有关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对照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观察学习;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地质填图必备

地质填图必备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几种常见变质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 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 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 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 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 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

大理岩(marble)一种变质岩,又称大理石。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 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一般认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 低-中温条件下,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如中国的云南、山东、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 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非常美观,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开采和 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 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一、名词解释 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变质带片理变质矿物 二、是非题 1.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2.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3.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4.标志变质作用程度的典型的级别顺序是低级变质作用的绿片岩;中级变质作用的角闪岩和代表高级变质作用的辉石变粒岩。() 5.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是蓝片岩;() 6.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 7.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8.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9.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10.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 三、选择题 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 ;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 c.接触变质在低 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 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 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 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 d. 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和()。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 c.与花岗岩侵入有 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a.变斑晶 ; b.眼球花岗岩 ; c.斑晶 ; d.麻粒岩。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a.接触变质 ; b.高温低压变质带 ; c.低温高压变质带 ; d.区域变质。 6.变质岩约占地壳物质体积的百分之几?() a.25% ; b.15% ; c.5% ; d.35% 。

变质岩试题

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 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少数岩 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 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 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 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 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 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 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 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 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 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 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 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 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 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

实验五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学 指导老师: 汪海珍 成绩: ________________ __ 实验名称: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盛烨 吴伊鑫 金宇尊 於家鸣 王稳策 鲍其琛 马瑞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 2.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学会用肉眼鉴定方法。 3. 通过对变质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变质作用的了解。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念 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 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发生变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一般是在温度和压力升高条件下进行 的,岩石基本上仍保持固态。 产生原因:构造运动、岩石被深埋或岩浆侵入等。 变质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生成,不可能在沉积作用及岩浆作用中生成的矿物。是变质岩 的主要标志。

红柱石、兰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硅(矽)灰石、石榴子石、录帘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等。 2.变质作用因素 (1)温度 150-180℃(或180-230℃)直到800-900℃。低于这个温度,属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高于这个温度岩石熔融,属岩浆作用。 温度来源: 1)地热:地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热增温率为30℃/km。原处于地表的沉积物 或岩石,随地壳下沉,被埋深到5000米以上,就会发生变质作用。 2)岩浆热:高温的岩浆熔融体侵入地壳中,可使周围岩石变质。 3)断层摩擦热:当作用力大于岩层的抗剪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断块互相错动、挤压 产生高温,可使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变质。 (2)压力 引起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压力来源: 1)静压力: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 向相等,其数值等于上覆岩石的重量。 2)流体压力:静压力在岩层中不仅仅是通过岩石的固体质点来传递,并且通过在岩石孔 隙中循环的流体来传递压力,这种压力称为流体压力。岩层中的流体成份及其流体压 力可促使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使岩石变质。 (3)化学活动性流体 以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含有易挥发、易流动、化学性较活泼的物质。例如:碱金属离子、稀有分散元素、卤素元素、各种酸根离子等。 来源: 1)岩石孔隙与裂隙中的水溶液 2)矿物中含有的水、二氧化碳和挥发性物质,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作用下从矿物中分离 出来 3)从岩浆中分泌出来的物质 4)地壳身处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分泌出来的含钾、钠、二氧化硅等化学成分的热液。 3.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结构: 无论火成岩还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原来的岩石结构可部分或全部改变。 1)变晶结构: 在变质过程中,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变质矿物,原岩的结构全部消失。变质形成的矿物的晶粒称为变晶,由变晶组成的结构称变晶结构。按变晶的大小可分:粗粒变 晶结构、d > 3 mm;中粒变晶结构、d = 1- 3 mm;细粒变晶结构、d = 0.1- 1 mm; 显微变晶结构、d < 0.1 mm。 2)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不深的时,原岩只是部分形成变晶,还保留了原岩的结构,称为变余结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B辉石C橄榄石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B辉石C普通角闪石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B单斜层理C递变层理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 A片状构造B斑状构造C眼球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B造山带C大陆裂谷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B破碎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 A静水B微弱水流C水介质波状运动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变质岩

1.三大岩关系 形成过程 A-火成岩——原岩—熔融—结晶 B-沉积岩——原岩—风化—搬运—沉积 C-变质岩——原岩—P、T、C—变质 特征———继承与改造 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 2.变质作用、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或: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作用因素(P、T、时间、流体) 温度:200 - 800℃,超高压可达1000 ℃;地热增温(正常情况25-30 ℃/ km) 压力:静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利压力 流体成分:H2O、CO2等,在较高温压条件下, 具有较大的活性。 4.变质岩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任务 变质岩研究的意义:变质岩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自地壳深部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地壳深部的有关信息。其研究意义是: ①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早期地壳演化; ②恢复变质时期地壳的热力学演化历史; ③恢复原岩建造; ④指导找矿。 变质岩石学的任务: 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进行全面、系统的岩石学研究 研究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 研究变质与变形的关系

研究变质作用的时代 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实验变质岩石学方法、理论综合方法 5.变质岩流体来源 6.变质作用类型及定义 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围岩受岩浆高温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温度是主要因素,压力次之,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典型的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如果变质因素除温度压力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岩浆的挥发组分参与,就会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岩石受定向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重结晶不强烈,往往与断裂带有关。 碎裂变质:在地壳的浅部,岩石呈脆性,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会被压碎或磨碎,产生碎裂变质,有代表性的岩石是构造角砾岩。 韧性变形:在地壳中、深部,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具塑性,在断裂带中的岩石一般不发生明显的破裂,而是以强烈韧性剪切变形或塑性流动为主,有代表性的岩石是糜棱岩。其特征是细粒化,并具有明显的定向构造。 3.气液变质作用: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称围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势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区域变质作用: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浅变带:温度和静压力不大,以定向压力为主,板理发育,主要形成板岩、千枚岩。 中变带: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常形成各种结晶片岩。 深变带:静压力较大,温度高,重结晶显著,形成各种片麻岩和混合岩。 5.混合岩化作用:从变质岩经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亦称超变质作用。 7.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 1. 变质结晶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主要机制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岩浆岩试题

判断题 1.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2.岩石是固态物质的集合体。() 3.常见造岩矿物按其成因和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4.岩石就是结晶质矿物的结合体。() 5.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6.凡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结构,无论其颗粒大小如何都称为全晶质结构。()7.斑状和似斑状结构是根据斑晶矿物的种类来划分的。() 8.根据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9.岩浆作用是岩浆的产生到完全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10.岩浆中的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统称为岩浆矿物。() 11.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相同。() 12.火山岩的产状可以是整合的或不整合的。() 13.自然界中原生岩浆仅为有限的几种,但通过岩浆的分异、同化和混合作用,可以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 14.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和矿物颗粒大小相同。() 15.组成岩浆岩的所有矿物称为岩浆矿物。() 16.原生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和下部地壳物质局部熔融的产物。() 17.岩浆是由地幔岩石地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18.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合特征。() 19.目前公认的主要原生岩浆为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浆和超基性岩浆等。()20.岩浆是由下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21.岩浆的粘度与岩浆的氧化物、挥发组分、温度和压力有关。() 22.岩浆作用是指高温的熔浆侵入围岩引起的一系列变质作用。() 23.岩浆中挥发组分的存在可以降低岩浆的粘度。() 24.地下深处的含水岩浆比同成分的熔岩流的固结温度要高得多。() 25.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大类划分和命名的主要依据。() 26.岩浆岩的酸度是以岩浆中Al2O3、K2O、Na2O的含量为标准划分的。() 27.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8.岩浆与岩浆岩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岩浆中所含的挥发组分较岩浆岩高。()29.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仅受岩浆中化学成分的控制。() 30.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变质岩资料

变质岩部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重结晶作用:指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结晶,致使矿物形状、大小发生变化,而无新矿物相形成的作用。 2、变余结构: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残留下来。 3、片麻状构造: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其间杂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断续定向分布而成。 4、片状构造:由鳞片状、柱状和部分粒状矿物定向排布成薄的面,这些面称片理。 5、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流体相运移,发生物质组分的带入、带出,引起组分的复杂置换作用。 6、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内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烟的一种变质作用。 7、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8、板状构造: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组密集平行的破裂面即劈理,伴有轻微的重结晶,但肉眼不能分辨出颗粒。 9、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10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变质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使岩石呈薄片状,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 11、变晶结构:岩石在基本固结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 二、简答题 1、何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有那些主要类型? 答: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发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简述变晶结构的主要类型。 答:变晶结构可以根据边境矿物的粒度、形态和相互关系等特点来进行分类。按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按变晶矿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粗粒变晶结构(平均粒径大于3mm)、中粒变晶结构(粒径介于1-3mm之间)、细粒变晶结构(粒径介于0.1-1mm之间)、显微变晶结构(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矿物颗粒,矿物平均粒径小于0.1mm) 按变晶矿物颗粒的形状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结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按变晶矿物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包含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构。 3、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那些? 答: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质岩类、长英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基性岩类、镁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4、简述区域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答:区域变质岩常见构造类型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5、简述混合岩的分类命名方法 答:混合岩的分类及其命名:

变质岩

片理构造 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矿物平行排列所成的面称为片里面,其形态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 根据矿物的组合和重结晶程度,片理构造可以分为以下5类: (1)板状构造:指岩石中由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成的板状劈理构造。板理面平整而光滑,并微有丝绢光泽,沿着劈理可形成均匀薄板。 (2)千枚构造:由细小片状变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不易肉眼辨别矿物成分,常具丝绢光泽。 (3)片状构造: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等)组成,他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 (4)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形成连续条带状构造。 (5)条带状构造:变质岩中浅色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方解石等)和暗色片状、柱状或粒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定向交替排列所构成的构造。[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1],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①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交代作用[1]】metasomatism ,metasomatosis。岩石变质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变质过程中,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带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带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在这一过程中岩石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交代作用主要表现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

变质岩考试题复习题全集

变质岩 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 岩系); 7、孔兹岩; 8、矽卡岩; 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交代作用;13、区域变质作用;14、冲击变质作用;15、动力变质作用;16、交代变质作用; 17、接触-热变质作用;18、造山变质作用;19、洋底变质作用;20、混合岩化作用;21、热峰条件;22、P-T-t轨迹;23、变余结构;24、变晶结构;25、碎裂结构;26、糜棱结构;27、筛状(变晶)结构;28、板状构造;29、千枚状构造;30、片状构造;31、片麻状构造;32、变质反应;33、晕长石;34、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35、固-固反应;36、变质带;37、成岩格子;38、共生分析;39、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40、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1、矿物共生组合;42、ACF图解;43、变质相;44、变质相系 填空: 1、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负变质岩。 2、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1)区域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接触变质作用;(4)气-液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6)洋底变质作用;(7)冲击变质作用等。 3、变质作用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以及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等。 4、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 5、按变质作用的级别可分为:低级变质矿物,中级变质矿物,高级变质矿物。 6、变质岩的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四大类:变余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变形结构。 7、变质岩按变晶矿物的形态划分:粒状变晶结构、角岩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8、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9、混合岩分为四大类: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类;混合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10、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出六个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 1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12、根据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中粒变晶结构;细粒变晶结构。 13、变成构造主要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14、接触变质相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透长石相。 15、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