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及监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

提高手术安全性
预防术中知晓
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有效预防术中 知晓的发生,即在手术过程中患 者意识恢复,经历痛苦和不适感 。
减少手术应激反应
通过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可以 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稳 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术后恢复期并发症
适当的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术后 恢复期的不良事件,如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呼吸系统并发症等。
和可靠性。
个体化监测
针对不同患者的生理特点和麻醉 需求,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个体化 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案,以更好地
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患者的生理状态
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遗传背景等生理因素会影 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效果,从而影响麻醉深度。
手术刺激强度
手术刺激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麻醉深度。强刺 激可能导致机体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降低,需要增加药物 剂量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监测设备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对麻醉深度进行评估,可能会 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对于 准确评估麻醉深度至关重要。
02 麻醉深度概述
麻醉深度的定义
01
麻醉深度是指麻醉药物对中枢神 经系统的抑制程度,通常以意识 状态、疼痛反应和自主神经反应 等指标进行评估。
02
麻醉深度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生 理状态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
麻醉深度的分级
同,通常 将麻醉分为三个阶段:浅麻 醉、中度麻醉和深麻醉。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以评估呼吸功能和麻醉深 度。
3
肌电图监测

《版监测麻醉》课件

《版监测麻醉》课件
尿量监测仪
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和循环血量。
03 监测麻醉的实施流程
麻醉前评估
麻醉前评估是监测麻醉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用药史 等,以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传染病等,以及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尽量选择全身麻醉,避免使用容易引发术中知晓的麻醉方 法。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避免 过量或不足。
加强术中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知 晓的情况。
05 监测麻醉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监测麻醉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预测和决策支持。
呼吸频率监测仪
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判断氧合 状态和循环功能。
循环监测设备
心电图监测仪
实时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诊断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
无创血压监测仪
连续监测动脉血压,评估循环功能和 血流动力学状态。
其他监测设备和技术
体温监测仪
监测患者体温,预防低温和高温相关并发症。
远程医疗与物联网
利用远程医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监测麻醉 的效率和安全性。
新型监测设备与技术
研发更精确、无创、实时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麻醉的质量 和效果。
个体化监测麻醉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监测麻醉方案 ,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 舒适度。

麻醉讲课PPT课件

麻醉讲课PPT课件
术风险
麻醉诱导:选 择合适的麻醉 药物和方式, 确保患者安全
入睡
术中监测:密 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及 时处理异常情

术后恢复:合 理使用镇痛药 和镇静药,促 进患者快速恢

小儿手术的麻醉处理
麻醉前评估:了 解患儿的病史、 用药史、过敏史 等,确保安全。
麻醉药物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和 患儿年龄、体重 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麻醉药物。
吸入麻醉药:使 患者意识丧失, 进入麻醉状态
常用麻醉药物的剂型和用法
吸入麻醉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如七氟烷、异氟烷等。 静脉麻醉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肌肉松弛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如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等。 局部麻醉药:通过涂抹、注射等方式作用于局部,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泌尿系统并发 症:包括尿潴 留、肾损伤等, 防治措施包括 导尿、水化等。
特殊手术的麻醉处理
07
心胸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麻醉前评估:了 解患者的病史、 用药史、过敏史 等,评估手术风 险。
麻醉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和 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麻醉方法, 如气管插管全身 麻醉、区域阻滞 等。
术中监测: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呼吸、循 环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措施:加强培训,提高 医护人员对呼吸系统并发症
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循环系统并发症及防治
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高血 压、心律失常等
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防治措施:术前评估、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等
预防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提高麻醉师技能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防治
并发症类型:意识消失、呼吸停止、循环障碍等 防治措施:加强监测、控制麻醉深度、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 并发症原因: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手术刺激、患者自身因素等 预防意识: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宫腔镜检查手术的麻醉及监测ppt课件

宫腔镜检查手术的麻醉及监测ppt课件

病人ASA分级与TCI异丙酚诱导靶浓度
TCI血浆浓度(ug/ml) 平均 5.7(2.5-12)
ASAⅠ
6.07
ASAⅡ
5.08
ASAⅢ
4.46
三、超快通道静脉全麻的实施
(一)超快通道静脉全麻禁忌:
• 1、不稳定的ASA3-4级患者
• 2、严重病态肥胖和(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
• 3、急性精神药物滥用患者
• 4、饱胃患者
(二)术前准备
• 1、稳定的电源及备用电源 • 2、可靠的氧气源
• 3、够力的吸引器
• 4、合适的喉镜、气管导管、加压面罩、呼吸囊、呼吸机
• 5、除颤器、急救药(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胺碘酮)
• 6、监测仪(BP、ECG、SPO2)
• (三)、禁食8小时 • (四)、术前针:luminnal 0.1 • atropine 0.5mg im
• (一)、麻醉中的对症处理


1、NBP降低-麻黄碱
2、HR降低-阿托品

3、SPO2降低-托下颌、吸氧
(二)、迷走神经紧张综合征 • 临床表现为恶心、出汗、低血压、心动过缓, 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 • 机理: • 扩张宫颈——Franken-shauser神经节——腹 下神经节——腹腔神经丛——右侧迷走神经 • 处理: • 对症处理、加深麻醉
2、静脉全麻 (1)主要静脉全麻药:异丙酚 (2)辅助静脉全麻药: • 芬太尼:镇痛(小剂量不抑制呼吸) • 氯胺酮:镇静、镇痛、遗忘(亚麻醉剂量) • 咪唑安定:镇静、崔眠、遗忘 (Βιβλιοθήκη )适用于 一小时以内的宫腔镜检查、手术
3、椎管内麻醉(硬外、腰麻) •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超过一小时的宫腔镜 检查、手术 • 骶管阻滞麻适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查、手 术,但易引起局麻药中毒,已少用。

ERAS与麻醉【麻醉科】ppt课件

ERAS与麻醉【麻醉科】ppt课件
术后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有效缓解 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副
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 动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
随访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恢 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3
ERAS对麻醉科医生的影响
技能和知识要求
熟练掌握ERAS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 验,了解其在麻醉中的应用和效果。
资源与设施配置
硬件设施
确保手术室、病房等硬件设施的 完备,满足ERAS治疗的需要。
医疗设备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监测仪 器、康复设备等,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舒适度。
药物与耗材
合理配置药物和手术耗材,确保 手术和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得到满
足。
05
ERAS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研发
1 2 3
持续研发新型药物和设备
深入开展临床研究
针对ERAS在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开展深 入的临床研究,为ERAS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多中心研究网络
建立全国性的ERAS多中心研究网络,加强合作与交流, 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证据总结与更新
定期对ERAS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更新和完 善ERAS的实施方案和指南。
团队协作与沟通
跨学科团队建设
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团队, 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 、护士、营养师等,共同 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沟通机制建立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 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 递畅通,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培训与交流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培 训和交流,提高团队的专 业技能和协作能力。
定义和概念

《麻醉患者护理》课件

《麻醉患者护理》课件

1
1. 术前准备
包括检查麻醉设备、术前交流与解释、
2. 术中护理
2
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
监护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手术进
程,及时调整麻醉剂量和监控设备。
3
3. 术后护理
监护患者恢复情况、疼痛处理、预防并 发症,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护理。
麻醉患者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评估、麻醉风险评估、精神状况评估等, 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解释,以消除焦虑和提高合作度。
《麻醉患者护理》PPT课件
本课件将深入介绍麻醉患者护理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术前、术 中、术后护理的步骤、技巧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麻醉患者护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1 定义
麻醉患者护理指对接受麻醉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全程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关 怀和监护。
2 重要性
麻醉患者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过程安全、顺利的关键,促进患者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麻醉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
1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的考 虑。
2 细致观察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效果、手术过程等进行精确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安全措施
确保患者在麻醉、手术、恢复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正确使用麻醉设备、药物管理等。
麻醉患者护理的步骤与技巧
麻醉患者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包括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手术进程,及时调整麻醉剂 量和监控设备,以确保麻醉效果和手术过程的安全。
麻醉患者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监护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处理、预防并发症,同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中出血
及时采取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保证患者的 血流动力学稳定。

麻醉术中监测进展PPT课件

麻醉术中监测进展PPT课件
通过刺激神经组织,评估神经传导功 能和麻醉深度的设备。
血气分析仪
用于监测血液中气体成分的设备,可 用于评估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
体温监测仪
用于监测体温的设备,可用于评估患 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
监测结果分析
01
02
03
实时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评估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 指导麻醉药物的调整。
研究目的
探讨麻醉术中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包括监测指标、监测设备和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分析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02
麻醉术中监测技术概述
监测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侵入式监测
通过插入身体内部或与身体接 触的方式进行监测,如气管插
管、肺动脉导管等。
非侵入式监测
疗效果。
07
其他监测指标
血糖监测
总结词
血糖监测是麻醉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和应激反 应程度。
详细描述
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手术创伤等因素, 血糖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 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05
呼吸系统监测
监测方法
直接监测法
通过在气管导管上安装压力传感 器或热敏电阻,直接监测气道压 力和气流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
通气状态。
间接监测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参数,间接 评估患者的通气状态和氧合情况。
多参数监测
综合应用直接和间接监测方法,同 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 分钟通气量等参数,全面评估患者 的呼吸功能。

麻醉pptPPT课件(2024版)

麻醉pptPPT课件(2024版)

.
10
• 2.麻醉后的评估 • (1)术中情况:麻醉方式、麻醉药种类和用量;
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补液量;术中有无局麻药的 全身中毒反应或呼吸抑制、呼吸骤停等异常情况发 生。
• (2)术后情况: • A生命体征: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
和体温;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气道(人 工气道如气管导管)是否通畅,基本生理反射是否 存在;感觉是否恢复;有无麻醉后并发症征象等。
.
8
• C既往史、麻醉史:包括手术类型、术中及术后情况、
麻醉方法、麻醉药种类等。
• D用药史:包括药名、计量、浓度方法、时间及用药后
不良反应;有无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过敏史等。
• E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病史。 • 2)身体状况 • A局部:包括有无牙齿缺少或松动、是否安有义齿等。 • B全身:包括意识和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有无营养不
16
全身麻醉
定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 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抑制 者称全身麻醉。
.
17
全身麻醉的分类
1.吸入麻醉 2.静脉麻醉 3.肌肉麻醉 4.直肠麻醉
.
18
全麻的诱导方法
1、静脉快速诱导:目前最常见诱导方 法 2、吸入麻醉诱导 3、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4、清醒插管后再用静脉快速诱导 5、其他
25
• 下颌、将其头后仰、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清除咽喉
部分泌物和异物,解除梗阻;对轻度喉头水肿者,可按 医嘱经静脉注射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对重者, 应配合医师立即行气管切开并护理。
• B 下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
过长致其紧贴于气管壁、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后阻塞气 管或支气管。轻者无明显症状,仅能在肺部听到啰音。 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潮气量低、气道阻力增高、心 率增快和和血压降低等

麻醉ppt课件

麻醉ppt课件

三、药品、器械准备
麻醉用具 麻醉药品 麻醉机 监测设备
ECG、NBP、SpO2 ABP、CVP、PAP、CO、EtCO2
特殊药品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以及硝酸酯类
抢救药品
atropine、ephedrine 、phenylepherine 、 epinepherine
阻滞消退顺序与阻滞顺序相反
➢ 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脊神经在体表的 节段分布
(四)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 对呼吸的影响 ➢ 对循环的影响 ➢ 对体温的影响 ➢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三、 椎管内麻醉方法
➢ 蛛网膜下腔阻滞 ➢ 硬膜外腔阻滞 ➢ 骶管阻滞 ➢ 蛛网膜下腔与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
缺点
可控性较差 个体差异大 镇痛作用较弱(氯胺酮例外)
常见吸入麻醉药
N2O (nitrous oxide) 异氟烷( isoflurane) 七氟烷(sevoflurane) 地氟烷(desflurane)
常用吸入麻醉药 物理特性和麻醉效能
药 物 分子量
(D)
氧化亚氮 44
氟烷
194
75~100 400
150~225 200
起效时间 (min)
15~20 5~15 10~20 10~20
作用时效 (min)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的阈剂量(mg/kg)
90~180
四、麻醉前用药
目的
镇痛(analgesia) 镇静(sedation)和催眠(hypnosis) 抑制腺体分泌 抑制不良反射
常用药物
安定镇静药 催眠药(hypnotics) 镇痛药(analgesics) 抗胆碱药

全身麻醉PPT课件PPT41页

全身麻醉PPT课件PPT41页
第23页,共41页。
通用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标准
麻醉分期 浅麻醉期
手术麻醉期 深麻醉期
呼吸
Hale Waihona Puke 循环不规则,呛咳, 血压↑,心率↑ 气道阻力↑, 喉痉挛
规律,气道阻 力↑
膈肌呼吸,呼 吸↑
血压稍低但稳 定,手术刺激 物改变
血压↓
眼征
其他
睫毛反射(-),吞咽反射
眼睑反射
(+),出汗,
(+),眼球 分泌物↑,刺
第8页,共41页。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三)代谢和毒性 绝大部分由呼吸道排出,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后随尿排出 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细胞色素P450是重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
有些药物具有药物代谢酶诱导作用,可加快自身代谢速度
产生毒性的原因主要是血中无机氟(F-)浓度的升高。 (低于50umol/L无肾毒性;50~100umol/L有引起肾毒性的可能; 高于100umol/L肯定产生肾毒性)
痰管超时限吸引,可引起病人SaO2显著下降。 • 6 其他 如病人的寒战可使氧耗量增高500%,对存在肺内分
流的病人PaO2下降。
第32页,共41页。
处理
1 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etCO2和PaCO2的监测 2 以下病人即使其PaO2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仍有发生组织低氧或缺氧
的可能:
(1) 低血容量(低CVP、少尿)
肝内水解,代谢物无活性,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全麻诱导 副作用:肌阵挛;对静脉有刺激性;术后易恶心、呕吐;反复 用药或持续静滴后可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第14页,共41页。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4、丙泊酚(异丙酚):

麻醉质控指标ppt课件

麻醉质控指标ppt课件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应及时 采取改进措施,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共同提高麻醉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层应重视麻醉质控工作,建 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 各项指标得到有效监测和落实。
鼓励开展多中心合作和临床研究,深 入探讨麻醉质控指标的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提供 科学依据。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 计分析,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 。
指标达标情况监测
根据麻醉质控指标要求,监测各 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如麻醉深度 、呼吸循环稳定性、疼痛控制等

对于未达标指标,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质
量。
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报告 ,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麻醉质
量情况。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方向一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麻醉质控 指标,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方向二
加强与其他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推进麻醉质控指标的发
展和应用。
方向三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麻醉质控 指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医
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PART 05
总结与建议
总结
麻醉质控指标是衡量麻醉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 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麻醉安全性。
重要性
麻醉质控指标是提高麻醉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指 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麻醉效果和患 者满意度。
指标分类与评估标准
指标分类
麻醉质控指标可以分为技术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类。技术指标主要关注麻醉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如气管 插管成功率;过程指标涉及麻醉过程中的管理,如麻醉深度控制;结果指标则关注麻醉效果和患者结局,如术后 疼痛控制。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

远程实时监测
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实现 远程实时监测,便于医生 随时掌握患者麻醉状态。
个体化监测的探索与实践
个体化监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 个体差异,建立个体化的麻醉深度监 测模型。
精准给药方案
临床实践验证
在临床实践中对个体化监测和给药方 案进行验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个体化监测结果,制定精准的麻 醉药物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麻醉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从而采取及时有效 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采取 预防措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01
适当的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轻 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恢复 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03
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深度监测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确 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因 麻醉过深或过浅导致的手术中断或并发症。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 的使用,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稳定,为手 术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深度及其监测
目录
• 麻醉深度概述 •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 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 麻醉深度监测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分析
01
麻醉深度概述
麻醉深度的定义
麻醉深度是指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反 映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等方面。
麻醉深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 命安全,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并进行有效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记忆
(生活中的事件 和插曲)
语义记忆 (一般和专业知识)
非陈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
技术和操作
(知道如何做)
启动效应
(增强对近期经历 事件的辨别能力)
深麻醉对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还是未知。
手术和创伤发生时中枢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小 脑区域的内分泌激素,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被认 为与内隐记忆的形成有关,并不依赖于麻醉深度。
传统麻醉深度观念的缺陷:
根据刺激强度不断变化的手术操作而改变麻醉
深度, 易产生麻醉过浅和或过深。
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价伤害性刺激反应。
二 关于麻醉深度监测
监测内容
意识
肌松
伤害性
交感
刺激 内分泌反应
意识监测(镇静深度监测)
BIS<50 意识消失
肌松监测:技术成熟,药物作用效果明确 伤害性感受监测: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麻醉深度及监测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一 麻醉深度
临床麻 醉层面 (深度分级)
哲学层面 (意识消失)
外界刺隐




意识
通过增加麻醉深度完全消除内隐记忆的观点是否正确?
陈述性记忆 (外显记忆)
(Iselin-Chaves IA,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5; 103:925–33, Deeprose C,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4, 92: 171-7)
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波动与内隐记忆形成有关。
(Chantal Kerssens,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5; 102:57–62)
☺ 从意识消失到达到临床满意的麻醉深度间所使用的 麻醉药物,主要不是为了“麻醉”,而是为了控制 交感-内分泌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 新的用药组合出现,可改变传统的麻醉方法。
☺ 通过外周神经或脊髓神经阻滞来阻断伤害性刺激 的上传,则只要0.6MAC的吸入麻醉浓度即可使患 者进入麻醉状态
☺ 当意识消失时,患者即已进入麻醉状态;以后所 谓的临床麻醉深度调控,只是对伤害性刺激和机 体应激反应两者间的平衡而已。
相对于中性词语,带有负性情感的词汇更容易形 成内隐记忆。
(Gidron Y, et al. Neuroreport, 2002,13: 139-142)
内隐记忆所反映的是大脑皮层下加工的感受和记 忆,事后所能重现的也以躯体和植物神经系统反 应为主,仍然可以认为是无意识的产物。
意识消失就是全 身麻醉的开始, 意识恢复就是全 身麻醉的结束。 因而无所谓深度 与否
仿真技术,即模仿麻醉医生的判断处理过 程,将现有的各项参数组合在一起进行综 合判断,并通过给出各自的权数进行加权 平均或运用模糊计算技术,给出麻醉的实 时状态以及下一步的给药方案,实现麻醉 的最优化控制和自动控制 。
三 如何改进我们的麻醉
如何减少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不可以牺牲组织灌注,减浅、停止麻醉的方法维持循环稳定 不可以所谓“循征医学”的结论,通过小剂量升压药物维持
HR、Bp
BIS
HR、Bp ↑ ,BIS↑-麻醉过浅 HR、Bp ↑ ,BIS→ -“镇痛”不全
HRV
HRVI
0~20为“镇痛”过度 20~40“镇痛”适当 40~60为“轻度镇痛不全” >60为“镇痛不全”
AEP Entropy
指搏脉压图与伤害性感受的关系
Value
Value
65
60
55
BIS
Fig: BIS, HRV, and PI values before and
10, 30, 60, 120s after incision
指脉波 形降低
伤害性 刺激
交感 兴奋
存在外界伤害性刺激时,灌注指数与肾动脉血流
量的波动一致。
外周指脉波形产生的灌注指数能够反映伤害性感
受的程度。
指脉波型是“理想麻醉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识消失
肌肉松迟 肌松药物
抑制伤害性刺激反应
阿片类药物和 血管活性药物
超过0.6MAC的吸入 麻醉药物浓度多为
抑制伤害性感受
意识消失后患者 没有外人所感受
到的“疼痛”
小剂量心血管 活性药物使 麻醉更平稳
心血管活性药物 作为麻醉药的一个成份
P<0.01
end-tidal desflurane concentration (%)
8
P<0.01
7
P<0.01
6
5 4
3 2
1 0
Des
Labe
Nic
Labe+Nic
Group Fig. The end-tidal desflura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LC of patients within four groups
Des: desflurane group, Labe: labetalol group, Nic: nicardiping group, Labe+Nic:
循环稳定
麻醉后交感失张力
手术后交感高张力
麻醉中的容量填充
术后钠水潴留
麻醉时组织自主调 节功能下降
患者术前禁 食禁饮脱水
麻醉诱导药物的 扩血管作用
诱导期急性 超容量填充
血流动 力学平稳
组织充 分灌注
维持较 深的麻醉
有助于 术后恢复
降低PONV 的发生率
肌松药
心血管活性药物?
心血管抑制性药物能否成为麻醉的组成部分
50
HRV
45
PI
40
35
30
before
10s
30s
60s Time
Fig:BIS, HRV, and PI values before and
10, 30, 60s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70
60
BIS
50
HRV
40
PI
30
20
10
0
before 10s
30s
60s
120s Time
哲学层面的麻醉不代表可以完成手术
逃避反射 交感兴奋 神经内分泌反应过度 患者疼痛吗?
伤害性 感受
意识
疼痛
MAC的概念和意义
1.7MAC
完全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1.2-1.3MAC
95%患者对切皮刺激无反应
1MAC
50%患者不发生体动反应
0.6MAC 意识消失
☺ “麻醉深度”是指麻醉后抑制伤害性刺激所需要的麻 醉深度。
labetalol+ nicardiping group
表:四组患者苏醒质量的比较
例数 烦躁 [n(%)] 恶心呕吐[n(%)] 追加欧贝的量(mg) 疼痛[n(%)] 追加芬太尼的量(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