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发展小论文(读《中国近代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发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起于军事自强目的,也结束于军事指挥和其他方面上的失败。

1.起因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太平军的军事能力并不是有点,虽然他们组织训练方面很平常,军器不及官军,但由于那时官军暮气很重,军饷低,无纪律,无操练,猜忌深,所以“简直腐化不成军”(《中国近代史》P47)。1860年曾国藩、李鸿章因目睹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发出“唯独火器不能及”的感慨,所以先后上书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奕 也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想,这些是洋务运动的起源,也应该是近代军事发展的起源。

2.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建设对军事近代化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器物方面中学历史课上都学过,李鸿章办轮船招商局,铁甲兵船,建立北洋海军。我觉得这些很可贵,中国古老的军事战略是“重陆轻海”,洋务运动使战略方针逐步改变。直到现在,我们国家都没有航空母舰,可见这种古老的战略影响有多深!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已经能够动员组织一支装备近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而不是旧式水师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了。它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还坚持了近一个月的威海保卫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虽然很多人批评洋务运动不彻底,但军事装备近代化是军事近代化的物质条件,因此,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初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2.思想方面在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西方军事著作的翻译,传播了西方

国家近代的军事思想。

3.人才方面在天津建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事业的先河,培养了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海陆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新式军事人才,成为甲午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的骨干力量。北洋海军成军时,除提督丁汝昌外,其他官员全部由海军学堂毕业生担任。北洋各舰的大付、二付、管轮等职,也多从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中选任。这些经过严格培训、通晓海军业务又富有爱国心的军官,构成了北洋海军的中坚。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他们任管带的定远、镇远、等舰,均为中国在海上作战和护航的主力舰船。海军学堂的毕业生,始终是海战第一线的指挥员和重要骨干

在近代军事上,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军事科技人才,为军事近代化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总的说来,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洋务运动开设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通过西方新的洋枪洋炮的使用,西方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随着西方近代战防思想的不断介绍,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被注入近代化的内容。对于中国自身来讲,洋务运动使得近代先进火器在技术上的不断上升,中国与列强的差距逐步缩小。

3.(军事)改革中遇到的阻碍

1.领导人眼光局限曾国藩等洋务派领导人没出过国,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才出过,他们毫无机械知识,及时钦佩西方机械,但没有对于西方文化和制度的深入了解,也不能把运动彻底的搞下去。军事肯定也受到一些影响。

北洋海军初成立时,李请了有经验的英国军官做指挥,后来却误听人言,辞退了他,并用了对海军全然不知的丁汝昌做总司令。

2.经费老师在课上讲过很有意思的事情,光绪和他父亲怕慈禧不肯交出政权,用修建颐和园的方式让慈禧沉于游乐,而修园经费很大,李鸿章只好挪用建海军的款子修园。所以甲午之战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无一只新船,而日本每年都更新船只。

3.守旧派的阻挠士大夫的陈旧思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在人心不在技艺”“何必师事夷人”等观点是士大夫不去投考科学班。开明的郭嵩?和曾纪泽两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被骂汉奸,一个隐居一个气死。迷信的民众也阻挠了发展。

4.甲午战争暴露出洋务运动中的军事问题

北洋海军的失败不仅在于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原因导致了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如用人不当,加上军队素质,使得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侵略者。还在于清政府战略战术的错误,。

军事自强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军队的近代化。从军事近代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军事自强在甲午战争前还是在低层次上进行的。它的最大不足在于,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实现武器装备近代化的阶段,而没有将它推进到实现军事制度近代化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彻底!)这样,先进的装备同落后的旧军制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种状况在甲午战争中充分地暴露了出来。洋务运动中清朝军队没有建立适应近代化战争的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甲午战争爆发后,始终没有组建一个上下层次分明、职责清楚的指挥系统,指挥多元化的情况到处可见。这是造成平壤失守、鸭绿江防线崩溃、大连旅顺的沦陷、五次反攻海城的失利和威海保卫战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告诉我们,只学习器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根本上对陈旧落后的军制进行革新。这一点后来

清政府也认识到了。

5.与彼得大帝的改革对比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彼得大帝的改革。《中国近代史》总论中说过彼得大帝的“洋务运动”成功了,我觉得他的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虽然都在军事上重点改革,却比中国的彻底,中国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他却把俄国从落后于中国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强国。他亲自微服到西欧去考察,派很多青年出国学习。在军事上,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在其他方面甚至是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都做出很大改革,而且他无情地打压“反革命”党,杀了很多人甚至是他的儿子。虽然我觉得这有些过分,但足以见到他的决心,而历史证明他的改革是完全正确的、不可避免的。相比之下,洋务派的改革只是停留在皮毛层次,只学习军事,近代化的政治还没有学习,“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不彻底,仍然救不了国。

洋务运动认识

——军事“自强”、“求富”

【摘要】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是从“自强”开始的,后来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三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四是建立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成果。其实这是不对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一、洋务运动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再加上正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过程中,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互相攻击,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当时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一开始,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在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他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不过洋务派的势力主要不在中央,而是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这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重要舰船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千多所新式学堂,包括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三、洋务运动军事自强

在认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同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推动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特别是进行近代海防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御日本的侵略。

清朝统治集团兴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但是,在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对清朝封建统治威胁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有对内镇压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抵御外辱。洋务运动是在国内统治阶级矛盾缓解,海边防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位增强抵御外辱的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与其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刚开始时,军事自强抵御外辱还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话,那么,从70年代中期以后,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则主要是为了遏制和防御日本的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队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是促使清政府加紧从事军事自强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近代海防海军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