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说教材
1.课标解读。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从近代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说学情
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而本课是思想上的探索,是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特别其背景由于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孔子的思想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击破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对孔子的质疑,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必须从他们的层面来分析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旧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可以达到学生认知的水平。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
个难点。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其原因是这里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点学生不易理解,须老师正确的引导。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其作品。学会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
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其模式为:创设历史情境一师生共同探究一结论与评价。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约2分钟)今天,我们来换种相互问候的方式,体验一下新文化运动前的北京大学的师生问候方式:我还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教师)这样的问候方式给你什么感觉?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环节一、师友检查展示两组图片,师友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环节二、教师导学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出示陈独秀的一段话: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尚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
说明: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互助探究
环节一、师友探究
教师出示互助提纲,学生阅读56-58页内容,互助探究。1.找一找: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引导学生分析《新青年》杂志和北大为什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展示1917年的一则新闻报道:(陈烈女殉夫)上海,陈婉珍,17
岁,许配王菁士,尚未过门,双方连面也未见过。王病死三时,陈婉珍服毒自尽,做了烈女。两天后,上海知事给江苏省长送一“呈文”,请予褒扬。探讨:(1)陈婉珍为什么自杀?(2)上海知事给江苏省长送一“呈文”,请予褒扬。说明什么?
3.展示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1)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呢?
(2)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怎样的态度?4.动一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以及白话文的优越性。5.出示: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成为一种时尚……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杂志》材料二: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孔子、庄周各得1票。
材料三: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结合材料谈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6.出示: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环节二、教师释疑
教师组织师友解决互助提纲上的基础知识及互助学习交流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提升:“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今全国大力宣扬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你认为这矛盾吗?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三、总结归纳
环节一;师友巩固
师友结合互助提纲: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意义?师友参照互助提纲,自主复习巩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师友互查,师傅根据学友从在的问题交给学友学习方法并帮助学友解决问题。环节二:教师点拨
教师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师友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指导。
四、巩固反馈
环节一、师友检测出示练习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新文学、新道德B.民主、自由C.民主、科学D.民主、富强
3、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