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合集下载

海洋知识考试测试三

海洋知识考试测试三

海洋知识考试测试三黄岩岛与钓鱼岛都位于我国的东海海域,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判断题)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黄岩岛位于我国的南海地区。

.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东营市的诞生与黄河、渤海、石油三大要素密不可分。

()(判断题)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若干年前,现在东营市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沧海,后来因黄河改道至此,在黄河与渤海的造陆运动之下,筑成了黄河三角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城市。

可以说,东营市的诞生与黄河、渤海、石油三大要素密不可分。

东营有着“白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美称。

(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我们的家乡东营坐落在渤海之滨,大海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海岸滩涂、鲜美的产品,主要的海产品有鲳鱼、小刀蛏、大银鱼、对虾、半滑舌鳎等等。

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

(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这片美丽富饶、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黄土地,是世界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土地是黄河近百年来挟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而成。

湿地与草原、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判断题)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我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黄河口湿地博物馆 ,地处山东省东营市。

()(判断题)[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2005年,东营市的黄河口湿地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植物的标本和图片。

滨海湿地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一.前言1.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

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

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

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的岛屿地理与岛屿保护

中国的岛屿地理与岛屿保护

中国的岛屿地理与岛屿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岛屿的国家,分布广泛于东海、南海和黄海等海域。

这些岛屿不仅是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和管理这些岛屿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中国岛屿地理特点中国的岛屿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群组成,主要包括海南岛、台湾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

其中,海南岛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南海,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也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台湾岛则是中国的第三大岛,位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之间,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门户和交通枢纽。

除了这些大岛,中国还有许多散布在海洋中的小岛,这些小岛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岛屿的存在给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海洋空间和机遇,但也给岛屿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岛屿保护现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中国的岛屿面临着许多保护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是岛屿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被排放到海洋中,对岛屿周边海域造成了污染。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中国岛屿保护构成了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风暴潮、海浪侵蚀和沙漠化等自然灾害,威胁着岛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遭受过度捕捞和不合理开发的问题也使岛屿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破坏。

为了加强对岛屿保护的重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岛屿周边海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力度,限制和规范海洋开发活动。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岛屿保护的法律责任和管理机制,提高违法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

三、中国岛屿保护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中国在岛屿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共73张PPT)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共73张PPT)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菲方日前公开宣称其15年前“坐滩”军舰是要对 仁爱礁非法占领。菲律宾现政府与15年前的政府不同,但菲律宾作为一个 国家,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公然否定自己的承诺,将失信于国际社会。
洪磊强调,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我们绝不会 容许菲方以任何形式侵占仁爱礁,不会容许菲方破坏《南海各方行为宣 言》。中方对菲方可能在南海采取进一步挑衅行动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 菲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矿产资源丰富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滨海地区:砂、金属矿 海底:锰结核
我国海域已探明海洋矿物资源有65种, 储量约为1.6亿吨;不仅有重金属、稀有金属 ,而且有放射性元素和贵金属,在海底还有钻 结壳、锰结核和热液矿床
我们中国人看日本,总喜欢叫日本为“小日本”, 主要是因为日本面积小,但大家忽略了一个,日本仅 仅是陆地面积小,其海洋国土面积远远大于中国,中 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一半 以上跟邻国有争议,也就是实际控制面积远远小于这 个数字,但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有780万平方公里, 而且争议比较小,与邻国争议部分不到日本总海洋国 土的1/5,因为日本有几个“吃海洋国土”的岛屿, 包括最东端的南鸟岛、小笠原群岛、八重山列岛等等。
2.海岸线漫长(1.8万多千米) 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北仑河口 3.众多的岛屿
①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②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屿
③.南海诸岛 (三沙市) 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
中国海洋国土面积还不及日本 中国40多岛礁遭非法登占
二、海洋资源及开发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 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 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 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 问题1生物多样性问题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北京卷第19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问题与环境、生态联系密切,是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在未来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

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考查,常考的设问形式如分析某区域物种丰富度高/低的原因、某区域某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原因、生物某种生活习性的形成原因等,涉及的知识有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多从具体小区域入手,考查某种生物数量或分布范围的变化,侧重探究其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2年湖北卷第18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21年天津卷第6~7题 自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要点0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要点02 自然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要点0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2023·北京卷·19题)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

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

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

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20世纪40年代初。

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

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

砍掉树木。

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

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

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世界上有超过70%的地球表面都覆盖着海洋。

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中,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种类,其中大部分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研究。

这些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护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在形态、生长环境、食物来源和生命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巨大差异。

比如,多彩的珊瑚、超大体型的鲸鱼、光彩夺目的鱼类和像海马一样奇特的生物等都是海洋中独特之处。

2. 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和定性上都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它们调节大气氧气水平、消耗人工有机物和废弃物质、控制海洋物质循环和海洋温度的变化等。

3. 来源与特性:海洋生物种类众多,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它们有的可以在极限环境下生存,如深海、海底热泉等。

同时,许多海洋生物也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用于开发药物。

例如,海洋中的藻类、海绵类、珊瑚类、虫类以及螺类等都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

二、海洋生物面临的保护挑战1. 生境破坏:人类的活动导致海洋环境的大规模变化,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过度捕捞、破坏珊瑚礁、城市化和工业化等都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水污染:海洋生物还必须要面对由人类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质的威胁。

这些污染物资不仅污染海洋水域,破坏了物种间和谐关系,而且进一步危及了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人类健康问题。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最新的保护挑战。

海洋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因此会丧失掉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这可能会引发物种的灭绝。

三、如何保护海洋生物1. 减少污染:减少水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的关键,控制人类的废水排放是首要任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解读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5.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6.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知识清单1.自然资源按照能否再生分为______和______。

2.主要的资源问题:_____短缺,_____日益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有限、地区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解决对策_____。

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___、时间分配不均,人为原因:____________,水污染和浪费;解决对策:_______、治理污染、_______。

4.土地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农牧业措施。

耕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耕地总量____、提高土地____、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整治土地。

5.煤炭、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主要措施:____、环保进行、保护土地、_____。

6.森林的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______;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7.草场退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退化。

带来的危害:_____、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保护草地的措施:只有大力_______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具体做法有实行_____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变游牧方式为牲畜_____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8.湿地的功能:提供____,保护_____;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_____;_______;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产出大量的鱼虾等农副产品。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要:海岸带生态系统往往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或破坏, 导致海岸带生境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大约有4000 至5000 种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因此必须深入对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研究,全面落实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和精准的检测手段。

目前,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还是一个长远而又艰巨的历史性问题,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直接涉及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性保护海岸带生物多样Abstract: The coastal ecological system often du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ffected or damage, leading to the coastal habitats and biodiversity levels dropped, about 4,000 to 5,000 species of plants in the endangered or threatened to form, so must go deep into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a system and huge engineering, need higher technical support and accurate testing method. At present,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restore and protect or a long-term and arduous historical problem, coastal zones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material base.Key words: coastal , biodiversity ,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 The coastal biological diversity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既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变化极为敏感的地带,又是海岸动力与沿岸陆地相互作用、具有海陆过渡特点的独立环境体系。

世界主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与保护

世界主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与保护
贝类等生物的生存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捕捞:制定捕 捞计划,控制捕捞 量,保护海洋生态 平衡
养殖业:发展可持 续养殖业,减少野 生捕捞,提高养殖 技术水平
海洋保护区:建立 海洋保护区,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限 制人类活动
科技创新:利用科技 创新手段,提高海洋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 坏
亚洲沿海海域:拥有丰富的珊瑚礁、贝类、海藻等生物资源,其北极熊、海豹、海狮等,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
非洲沿海海域: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
美洲沿海海域:拥有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生物资源,如海龟、海鸟、珊瑚礁等,其中一些 种类是该地区特有的。
洋保护工作
设立海洋保护区
制定渔业法规
推广可持续渔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
污染:工业废水、油污和塑料 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过度捕捞:捕捞量超过生态系 统的承受能力,导致鱼类资源 枯竭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生物
多样性
海洋酸化: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导致海水酸化,影响珊瑚礁和
公众参与:提高 公众对海洋保护 的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局面
汇报人:
建立海洋保护区的目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措施:限制捕捞、禁止开采、限制船只通行等 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方式:设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红线等
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意义: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遥感遥测技术: 利用卫星和飞机 等工具监测大面 积海域,获取海 洋生物活动信息。
大洋洲沿海海域:拥有丰富的珊瑚礁和贝类资源,以及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现状

我国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我国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我国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域,即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

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祁连山区、秦岭区等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黄渤海保护区域、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和南海保护区域等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东北山地平原区(1)概况。

本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4个,面积567.1万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26个,面积276.5万公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面积64.8万公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面积4.9万公顷,合计占本区国土面积的8.45%。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呼伦贝尔区、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区和松嫩平原区。

(2)保护重点。

以东北虎、远东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为重点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间生物廊道和跨国界保护区。

科学规划湿地保护,建立跨国界湿地保护区,解决湿地缺水与污染问题。

在松嫩-三江平原、滨海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图们江下游和鸭绿江沿岸,重点建设沼泽湿地及珍稀候鸟迁徙地繁殖地、珍稀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自然保护区。

在国有重点林区建立典型寒温带及温带森林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以及以东北虎、原麝、红松、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台风影响:夏季多台风,对 海岸带造成严重影响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海 平面上升,对海岸带产生威胁
海岸带的水文特征
潮汐:潮汐是海岸带最重要的水文特征之一,对海岸带的地形、地貌、生物群落等都有重要影 响。
海浪:海浪是海岸带水文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海岸带的侵蚀、沉积、生物群落等都有重 要影响。
第四章
中国海岸带的生态保 护现状与问题
生态保护政策与法规
国家海洋局:负责制定和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海洋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 施
海洋环境保护法:专门针 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
海岸带保护条例:对海岸 带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法规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划定 海洋生态红线,保护重要 海洋生态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海洋污 染等问题
挑战:不同国家之 间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 合作困难
机遇:通过国际合作,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 理经验,提高中国海 岸带生态保护的水平
挑战:国际合作可能 带来知识产权、技术 转移等问题,需要加 强法律保护和监管
加强国际合作,借 鉴国外先进经验和 技术,提高我国海 岸带生态保护水平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建立生态补偿基 金,用于支持生 态保护项目
制定生态补偿政 策,明确补偿标 准和范围
加强生态监测和 评估,为补偿提 供科学依据
鼓励企业和社会参 与生态补偿,形成 多方参与的生态保 护格局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活方式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 与生态保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 录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6年第7期文/卢晓强胡飞龙徐海根图/郑新庆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2,占总面积的71.0%,海洋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随着人口剧增和陆地资源的日益衰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

我国是传统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经鉴定的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七分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

然而,受过度捕捞、破坏性海洋作业、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为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的威胁,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特点中国海域辽阔,由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拥有大陆岸线约1.8万km,海域面积达3×106km2,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使中国海洋呈现了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一)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按类型分主要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盐沼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态系统。

盐沼生态系统主要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以及大量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组成,为众多的候鸟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珊瑚礁生态系统分布于中国南海,以造礁石珊瑚为主,其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各种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棘皮动物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主要位于中国东南海域,由地形、风漂流或水团边界等多种成因,由于底层营养物质上升,导致其初级生产力较高,常常形成主要渔场区,其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邻近海域。

深海生态系统分布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海槽或深海盆中,主要有一些构造特别、适应于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

(二)海洋物种多样性我国海域现已记录海洋生物22561种,分别隶属于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5个生物界,分属44门,其中海洋鱼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约占24%,昆虫约占20%,红树植物约占43%,海鸟约占23%,头足类约占14%,造礁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总数的1/3。

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及保护

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及保护

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及保护一、引言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的严峻考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问题。

由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社会逐渐从陆地回归到海洋,目的是将解决人类社会生产生存发展的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海洋。

海洋因此也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要综合分析不同海洋的海洋资源及其开发潜力,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优势,在开发中制定严谨的管理法律,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实现海洋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海洋资源概况狭义上讲,海洋资源指的是能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

广义的海洋资源是指海洋所固有的或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范围涵盖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航运和港口资源、海洋能源、海水和海水化学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资源种类划分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分成不同种类。

根据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将其分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按照海洋资源性质、特点及存在形态,可分为6大类:①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药物资源和珍稀物种资源等。

②海底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砂矿、基岩金属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砂矿、海底煤炭磷灰石和海绿石、岩盐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③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岸带区域、港口和交通资源、环境空间资源。

④海水资源:包括盐业资源、溶存的化学资源、水资源等。

⑤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资源、波浪能资源、海流能资源、温差和盐能产资源、海上风能资源等。

⑥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娱乐与运动旅游资源、人类海洋历史遗迹旅游资源、海洋科学旅游资源、海洋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等。

2、我国海域概况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四海相通总面积为473万km2。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黄河三角洲海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处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域。

三角洲沿岸及其内陆汇聚了多种水质流动性影响深大的海洋生物资源,这一特性令三角洲附近海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无可比拟。

本文将针对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措施进行总结。

一、底栖动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附近的海域,存在大量的底栖动物,其中以包氏软胶记录最多,其次是昆虫类、鱼类、软躯体动物、藻类和特殊捕食生物类等。

据调查,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检测可达到20782多种底栖动物(以及其相关物种),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其次,三角洲附近海域具有众多昆虫物种,其中包括自然植物栖息地昆虫、内陆湖、河流和沿岸海域昆虫,还有塘堤和礁区等特殊海洋生态环境的昆虫。

其中以沿海和内陆的昆虫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最高,其中一些昆虫类可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如蚯蚓可提供肥料;另外一些昆虫类可以指示海域的质量,例如水质较受污染的地方往往会出现厌氧菌类昆虫,这些昆虫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被污染的海域。

二、保护措施要保护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物种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等。

其次,要建立及时更新的底栖动物信息数据库,以及其品种、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紧接着,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实施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法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有效遏制人为干扰,如渔业捕捞和污染等,以减少底栖动物的死亡。

此外,还要实施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对底栖动物保护的认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海洋环境的护理水平。

最后,要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如建立海洋生物保护区,加强海洋生物的保护和管理;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制定出有效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综上,要保护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尤其是昆虫多样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以及实施科学文化教育和系统性的保护措施。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第17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4 2017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pril 2017收稿日期:2017-02-28作者简介:陈小芳(1989-),女,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硕士,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LY15D060006);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C41017)。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陈小芳,赵 晟(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2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不断提高就使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生态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基本原则、海洋生态红线的现存问题、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技术框架和海洋生态红线管理评价,来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海洋生态红线;海洋保护区;技术路线;管理评价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4-0094-03我国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河口和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海洋中自然资源丰富如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等,这就组成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已使海洋遭受严重威胁,在中国近海是人类的活动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1,2]。

国家海洋局的数据统计,与50年代相比,中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达到57%,红树林丧失73%,珊瑚礁丧失 80%,海岸有三分之二以上遭侵蚀,砂质海岸侵蚀岸线也已超过2,500km [3]。

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将生态红线制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表明了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向系统保护;从事后治理到事前预防的战略性转变[4]。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一、引言中国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度和复杂性使得中国拥有广泛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由于海洋温度、盐度、氧含量等环境因素的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故此,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并借此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研究现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最初的工作集中于浅海沿岸的物种和海藻等初级生产者的分类、生态功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1990-2000年,随着深海开发的迅速发展,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逐渐向深海拓展,深海生物的分类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借助于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

例如,随机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显微技术,可提高对生物基本结构的解析度和分辨率,帮助识别物种。

分子遗传学技术如PCR扩增、基因测序等,能够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对物种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

与此同时,对于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借助于实验室和控制条件下的生态学技术手段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

三、研究方法1.稳定同位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是一个评估生物地理机制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用技术。

通过测量生物样本中特定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比(如碳、氮、氧、硫),可以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物种生态位和养分循环等功能。

2.分子遗传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遗传信息的分析方法。

通过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海洋生物的系统分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等特征。

3.海洋显微生物组学技术近年来,海洋显微生物组学技术发展迅速。

在中海深度探测项目的支持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黄金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

2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 第1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冯帅,廖浚超(四川大学法学院 成都 610207)收稿日期:2023-12-08;修订日期:2023-12-30基金项目:四川大学 从0到1 创新研究项目(2023C X 18);四川大学法学院 创新2035 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法学课题项目(X D 2035l a w 002).作者简介:冯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法㊁国际环境法通信作者:廖浚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摘要:蓝碳是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以及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助力㊂本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当前的现实需求,虽未明确提出蓝碳的概念,但在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方面已有通过蓝碳生态系统开展蓝碳保护的间接考量㊂其中,在海洋资源方面的相关规定较为概括化和原则化,在海洋环境方面的相关规定则更为全面;从对象和手段2个方面明晰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改善的优先性,其中手段优先性还可进一步完善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廓清蓝碳的法律属性㊁完善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设计㊁适度发挥司法能动性和保障蓝碳市场的规则供给4个方面或将受到更多关注,以此建构更加完备的蓝碳保护制度㊂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法;蓝碳;碳中和;碳交易中图分类号:D 922.68;X 197;X 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12-0028-09T h eB l u eC a r b o nP r o t e c t i o nS ys t e mi n t h e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L a wo f t h eP e o p l e 'sR e pu b l i c o fC h i n a F E N GS h u a i ,L I A OJ u n c h a o(S c h o o l o fL a w ,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d u61020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l ue c a r b o n i s a n i m po r t a n t d r i v e r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c a r b o n p e a k a n d c a r b o nn e u t r a l i -t y g o a l s i nC h i n a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m a r k e t .T h e r e v i s i o no f t h e 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L a w o ft h e P e o p l e 's 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r e s p o n d e dt o C h i n a 's c u r r e n t p r a c t i c a l n e e d s f o r a 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A l t h o u g h i t s t i l l d i dn o t e x p l i c i t l y me n t i o n t h e c o n c e p t o fb l u ec a r b o n ,i th a d i n d i r e c t l y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b l u ec a r b o nt h r o u g h b l u e c a r b o ne c o s y s t e m s i n t e r m s o fm 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a n d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 r u l e s r e ga r d -i n g t h em 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w e r e g e n e r a l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d ,a n d t h e r u l e s r e g a r d i n g th e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w e r em o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t c o n f i r m e d t h e p r i o r i t y o f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i m pr o v e m e n t o f第12期冯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29 b l u e c a r b o ne c o s y s t e m s i n t e r m s o f b o t ho b j e c t s a n dm e a n s,a n d t h e p r i o r i t y o fm e a n sw a sn o t y e t c o m p l e t e.A s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L a wo f t h e P e o p l e'sR e p u b l i c o fC h i n a,i m p r o v e m e n t s s h o u l db em a d e i nf o u r a s p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 c l a r i f y i n g t h e l e g a l a t t r i b u t e s o f b l u e c a r b o n,p r o m o t i n g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t h a t i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i m p l e-m e n t a t i o no f b l u e c a r b o n s i n k t e c h n o l o g y,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e x e r t i n g a c t i v e j u s t i c e,a n d e n s u r i n g t h e b l u e c a r b o nm a r k e t r u l e s,a n du l t i m a t e l y b u i l d am o r e c o m p l e t eb l u e c a r b o n p r o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l a w,B l u e c a r b o n,C a r b o nn e u t r a l i t y,C a r b o n t r a d i n g0引言碳汇是指森林㊁湿地㊁海洋等各类生态系统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C O2)的过程㊁活动与机制㊂蓝碳(或称蓝色碳汇㊁海洋碳汇)是指以海洋活动与海洋生物为载体的碳汇[1]㊂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 N F C C C)提出海洋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而直到2009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 E P)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 A 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 O C/U N E S C O)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中才出现蓝碳的概念㊂相较于传统的绿色碳汇(森林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而言,蓝碳具有固碳量大㊁固碳效率高㊁固碳周期长等优势[2-3],因而在其概念提出后即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㊂例如:2010年保护国际基金会(C I)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 U C N)和I O C/U N E S C O共同发起 蓝碳倡议 ,并建立专门工作组向各国提供蓝碳保护与恢复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㊂‘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基础性法律,虽未明确提出蓝碳的概念,但已加强对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从而为蓝碳入法提供可能㊂1‘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蓝碳保护的制度安排蓝碳主要由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㊁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3个部分组成[1]㊂其中,以滨海红树林㊁海草床和盐沼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根据‘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占海床面积不足0.5%的滨海红树林㊁海草床和盐沼储存所有海洋沉积物50%~71%的碳汇[4]㊂渔业碳汇的生物载体为养殖贝藻类和鱼类[5]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一条将 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 和 保护海洋资源 确立为价值目标,表明其已开始关注蓝碳㊂1.1海洋资源之于蓝碳保护的制度体现‘海洋环境保护法“并未对 海洋资源 作明确界定㊂在学理上,海洋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资源都属于海洋资源,主要包括具备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体㊁底床等海域资源,石油㊁天然气等海洋矿产资源,以及由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或自然景观组成的海洋自然环境资源[6]㊂海洋资源作为蓝碳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㊁第五十四条和第六十四条㊂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为本次修订的新增条款,其规定 开发利用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应当对重要海洋生态系统㊁生物物种㊁生物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符合该款的 重要 要求,应在资源开发中得到有效保护㊂第五十四条规定 向海域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邻近自然保护地㊁渔业水域的水温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避免热污染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㊁海洋水产资源造成危害 ;该条虽对 自然保护地 和 渔业水域 进行考量,但亦强调 海洋水产资源 ,即重视对蓝碳的生物载体之保护㊂循此逻辑,第六十四条规定 新建㊁改建㊁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避免或者减轻对海洋生物的影3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响 ,亦是如此㊂故而从理论上看,海洋资源受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重视,意味着该法对蓝碳的关注度随之提高㊂但客观而言,‘海洋环境保护法“透过海洋资源而对蓝碳予以考量仍属于间接途径,且相关规定较为宽泛㊂1.2海洋环境之于蓝碳保护的内容设计与蓝碳的海洋资源方面相比,‘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环境的考量更为全面细致㊂1.2.1对蓝碳生态系统的特别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红树林㊁珊瑚礁㊁海藻场㊁海草床㊁滨海湿地㊁海岛㊁海湾㊁入海河口㊁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㊁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 ㊂与2017年修正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相比,该款主要有2项调整:① 海藻场㊁海草床 被增添为 具有典型性㊁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 ;②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类海洋生态系统的 保护 义务被提升为 重点保护 义务㊂(1)增添 海藻场㊁海草床 后,‘海洋环境保护法“已基本涵盖各类蓝碳生态系统㊂具言之,滨海红树林㊁海草床和盐沼作为3种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和海草床已被‘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及,盐沼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 P C C)发布的‘2006年I P C 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2013年补充版:湿地“亦可纳入 滨海湿地 的范围[7]㊂与此同时,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一百二十条对 渔业水域 的解释,渔业碳汇亦在考量之列㊂海洋微生物虽未被‘海洋环境保护法“直接提及,但红树林㊁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其发挥碳泵作用的重要场所[8],故亦包括在内㊂(2)由 保护 到 重点保护 的措辞彰显‘海洋环境保护法“对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的愈发重视,并为其高水平保护提供可能㊂具言之,‘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禁止在自然保护地㊁重要渔业水域㊁海水浴场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新设工业排污口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地㊁重要渔业水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违法建设污染环境㊁破坏生态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活动 ㊂若违反相关规定,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要求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责令关闭 ㊂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海洋环境保护法“未明确规定 重点保护 与 特别保护 的联系和区别,但若将其理解为立法者高水平保护特定区域的不同表达形式,则 重点保护 至少是 特别保护 的 雏形 ,即对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而言具有促进作用㊂总体而言,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均有所提升,故可以认为蓝碳生态系统逐渐受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别保护㊂1.2.2对蓝碳生态系统的优先修复改善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环境修复改善之间的关系可从2个方面理解㊂①滨海湿地㊁渔业水域等蓝碳生态系统属于海洋环境的组成部分,故而是海洋环境修复改善的对象之一;②蓝碳生态系统可在海洋环境修复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海藻㊁鱼类㊁微生物等均可作为海洋环境的生物修复手段[9]㊂进言之,‘海洋环境保护法“在修复改善的对象和手段上均确保蓝碳生态系统的优先性㊂①在对象优先性上,‘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要求 对遭到破坏的具有重要生态㊁经济㊁社会价值的海洋生态系统,应当进行修复 ,且 优先修复具有典型性㊁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 ,即涵盖主要的蓝碳生物载体㊂②在手段优先性上,‘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基本延续2017年修正版本中的第二十八条即 鼓励发展生态渔业 以 改善海洋生态状况 ,并新增第三十七条即 鼓励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和种植海藻场㊁海草床㊁珊瑚等措施 以 修复改善海洋生态 ,故而在有多种海洋环境修复改善方法(如物理措施㊁化学措施或其他类型的生物措施)时,作为生物措施外在呈现的蓝碳生态系统将被优先考量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手段优先性上还不够完善,即仅持 鼓励 态度,而未将之作为法律义务,其施行效果有待第12期冯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31检验㊂2蓝碳保护制度升级的现实需求2.1蓝碳之于 双碳 目标的实现碳中和与碳源和碳汇密切相关㊂碳源是指特定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外排放碳的总和㊂当一定时间内人为碳排放量与人为碳吸收量相抵消时,即实现碳中和㊂故而除 减排 之外, 增汇 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10]㊂研究表明,蓝碳在全球碳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是全世界最大的碳库[11],如‘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指出地球上生物捕集碳汇的55%属于蓝碳[4],I P C C 发布的‘2014年气候变化综合报告“表示海洋吸收30%的人为C O2排放量[12]㊂可见,蓝碳是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助力㊂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红树林㊁海草床㊁盐沼等主要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13],在蓝碳生物载体的丰富程度上具有先天优势㊂然而从历史上看,我国蓝碳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较为匮乏㊂数据显示,1950 2002年我国红树林面积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减少;1980 2013年我国沿海8个盐沼的面积以每年3.2%的速度减少[14];截至2019年,我国红树林面积为2.89万h m2,仅占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的0.2%[15]㊂据学者估计,全球海草床储藏70亿~237亿tC O2当量,年碳汇量达6496万~38760万tC O2当量,但我国的相关数据分别仅为0.035亿t和3.2万~ 5.7万t[1]㊂因此,为实现 双碳 目标,我国积极保护和修复改善蓝碳资源刻不容缓㊂事实上,蓝碳保护已在我国政策层面被关注㊂就顶层设计而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均强调 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㊁海草床㊁盐沼等固碳能力 ㊂就重点领域而言,科技部等9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 2030年)“要求对盐藻㊁蓝藻固碳增强技术以及海洋微生物碳泵增汇技术等予以研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和‘海洋碳汇核算方法“为蓝碳的量化及其经济价值核算提供保障(强调保护修复的成效评估)㊂地方规划例如: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 规划“提出探索培育蓝碳产业,积极建设蓝碳生态系统,提升海洋固碳能力;2022年‘山东省 十四五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碳汇,提高滨海湿地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2023年‘浙江省海洋碳汇能力提升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海洋碳汇水平应有巩固提升㊂2.2蓝碳市场之于全国碳市场的推动实现 双碳 目标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碳税和碳交易㊂其中,碳交易机制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市场化手段[16]㊂我国碳交易市场包括中国碳排放配额(C E A)市场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 C E R)市场,其中前者的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后者则引入控排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且是前者的重要补充㊂在C E A市场机制下,控排企业被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额,在履约期内未用尽配额的企业可将剩余配额出售给排放超额的企业,从而促使控排企业的排放量与排放总量可控;在C C E R市场机制下,各主体在特定项目中自愿减少碳排放,并将核证自愿减排量(C E R)出售给排放超额的企业用于抵消其超额排放㊂蓝碳交易可被纳入C C E R市场㊂在2023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之前,C C E R市场建设经历清洁发展机制(C D M,2005 2012年)㊁地方试点交易(2013 2017年)和一级市场中断与重启准备(2017 2023年10月)3个阶段㊂在第一阶段,C E R交易在‘京都议定书“建立的C D M下进行,但C E R价格持续下降且主要收购方(欧盟)不再接受C E R导致其严重受挫;在第二阶段,C C E R市场建设开启,并在北京㊁天津㊁湖北等地进行交易试点;在第三阶段,由于C C E R价格偏低而无法反映真实减排成本㊁交易体量小且个别项目不规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暂缓受理相关项目申请(已备案的C C E R交易不受影响),并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修订[17];2023年生态环境部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意味着C C E R市场迎来重启㊂3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可以预见,在重启的C C E R市场中,蓝碳将受到更多重视㊂从实践上看,以往蓝碳在碳交易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直到2021年我国才注册首个蓝碳交易项目,而至2023年才完成首单蓝碳交易[18]㊂从规范性文件上看,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基础,其中第四十二条将C C E R定义为 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㊁林业碳汇㊁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蓝碳即可被解读为其开放性规定( 等项目 )所涵盖的广阔领域之一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基本延续该定义,将C C E R项目限定在 可再生能源㊁林业碳汇㊁甲烷减排㊁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 ㊂然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未采用前述措辞,而是在第九条采用 申请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有利于降碳增汇,能够避免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 之表述,其区别在于可再生能源㊁林业碳汇㊁甲烷减排等传统项目不再被 偏爱 ,而是将发展空间赋予新项目,表明相关部门或已开始注意到蓝碳交易及其发展潜力㊂生态环境部发布首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以下简称项目方法学)也证明了这一点㊂项目方法学是C C E R项目审定与实施以及项目减排量的核算核查依据,包含核算方法㊁监测方法㊁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要求㊂根据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项目方法学主要包括由C D M转换而来以及新开发2个类型,且二者均采用备案制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九条规定 2017年3月14日前获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项目登记;已获得备案的减排量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使用 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明确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制定并发布项目方法学等技术规范,并在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明确申请登记的C C E R 项目和项目减排量应分别 属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项目方法学支持领域 和 符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项目方法学 ㊂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首批4项项目方法学,涵盖红树林修复,且红树林是蓝碳的主要生物载体之一㊂不难看出,蓝碳将在重启的C C E R市场占据重要位置,完善与之配套的蓝碳保护制度应是必然㊂3‘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蓝碳保护制度的可能发展趋势‘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为蓝碳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奠定良好基础㊂为强化蓝碳保护制度,在 双碳 目标和全国碳市场的现实需求下,蓝碳法律属性的廓清㊁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设计㊁司法的适度能动和蓝碳市场的规则供给或将受到更多关注㊂3.1蓝碳法律属性的廓清蓝碳的法律属性直接影响蓝碳保护与蓝碳市场的规则设置㊂除衍生金融等方面的价值之外, C C E R市场中的蓝碳交易还可与C E A相抵消,因而蓝碳的法律属性与碳排放权的法律定性关系甚密[19]㊂关于碳排放权法律定性的讨论,存在 公法属性说 私法属性说 与 混合属性说 3种主要学说㊂其中, 公法属性说 认为碳排放权来自政府的行政许可或可视为受政府公权力强制的义务, 私法属性说 将碳排放权归为某种准物权㊁用益物权或新型财产权, 混合属性说 将碳排放权视为 准物权+发展权 或 环境权+财产权 [20]㊂本研究认为:一方面,无论是蓝碳还是作为其抵消对象的C E A,有关规则设置均指向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最终服务于国家利益,因此偏向于公法规制,在碳交易运行过程中政府监管作用的发挥亦赋予蓝碳交易以公法属性;另一方面,法律属于治理手段之一,社会效益应是其主要考虑,而蓝碳交易亦要顾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即通过加快市场化进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以促进蓝碳产业发展㊂因此,过度强调蓝碳的公法属性或私法属性均有所不妥,可采用 混合属性说 ㊂在法理上,利益是权利的本质,但并非每项利益都构成权利[21]㊂权利应来自法律明文规定或法律规范逻辑,或能从法律原则和精神中推理得第12期冯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蓝碳保护制度研究33出[22]㊂故此,在法律规定之外,权利亦可在司法判例或学术研究中得以明晰㊂是以利益可分为3类:①未受法律保护的一般性利益;②未明确法定化但被司法裁判或社会普遍认可的利益,即基于法律推理而属于权利;③明确法定化的利益,即毋庸置疑的权利[23]㊂对于 混合属性说 而言,无论是采取 准物权+发展权 之构造,还是适用 环境权+财产权 之组合,碳排放权和与之对应的蓝碳并不限于单纯的利益,未来上升为法定权利不存在障碍㊂进言之,‘海洋环境保护法“可从公私混合的视角对蓝碳的权利属性进行认定,为蓝碳保护提供前提和基础㊂3.2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设计尽管蓝碳增汇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滨海湿地领域已于植物固碳增汇㊁土壤微生物固碳㊁碳沉积埋藏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13],但只有充分的制度保障方可确保相关技术的稳定运行和转化㊂目前‘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考量还可继续推进㊂①鉴于‘海洋环境保护法“未明确蓝碳的概念,对蓝碳的保护仅借由蓝碳生态系统间接进行,恐达不到预期之效㊂就宏观层面而言,蓝碳生态系统虽对蓝碳保护发挥积极效用,但二者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㊂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2020年自然资源部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 2025年)“对红树林保护修复进行规定,其中关于防控有害生物㊁有序清退养殖塘等内容可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1]㊂但与此同时,红树林植物种类㊁土壤理化性质㊁温度㊁水分因子等也可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产生显著影响[24]㊂因此,蓝碳的碳汇能力并非评判蓝碳生态系统受到良好保护之唯一标准,且蓝碳与蓝碳生态系统保护虽有重合但不可等同㊂②通常来说,红树林㊁盐沼等蓝碳生态系统虽可作为碳汇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C O2,但由于生物载体存在呼吸作用,碳汇能力或将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甚至由碳汇转变为碳源[25-26]㊂因此,在蓝碳增汇技术发展后,若无长效的监督机制,恐难以保证蓝碳增汇获得稳定和持续的效果㊂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可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蓝碳的概念,将其作为海洋环境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并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制定专门规则㊂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可加强蓝碳本底数据调查,确保蓝碳增汇技术得以确立,以巩固其增汇效果,并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合理监测技术运行状况及其影响㊂3.3司法的适度能动能动司法理念在我国已得到一定的重视,该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在法律规范的裁量空间内寻找最佳处理方案,以实现政治效益㊁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有机统一㊂诚然, 双碳 背景下的司法能动应以谦抑性为自我约束准则,避免司法权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僭越[27]㊂但客观而言,适度发挥司法能动性有助于探索蓝碳保护的专门立法,并对行政机关的作为或不作为起到监督作用㊂蓝碳保护虽在我国政策体系中受到关注,但法律对其仍涉及较少㊂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少数环境法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大部分环境法律均未明确碳汇的概念,故而在实体法层面,蓝碳保护难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直接进行㊂考虑到我国在蓝碳保护制度设计上并无成熟经验,故在相关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可通过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等给予蓝碳以适当保护并作为初步探索㊂事实上,即便此举效果不佳,其社会震荡成本也会降至较低水平[28]㊂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条,公主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但主要限于监督㊁检举以及防止或减轻自身行为的影响㊂而第四条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分别赋予国务院生态环境㊁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国务院发展改革等部门,以及海警机构和军队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第五条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管理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负责㊂此外,C C E R市场的重启虽对社会资本保护蓝碳起到鼓励作用,但在市场发展壮大并显著反哺蓝碳产业发展之前,国家权力机关的核心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㊂由此,国家权力机关履行职能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蓝碳保护成效㊂法院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对。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特征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特征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人类生存及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均与海洋息息相关。

海洋生态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海陆面积之比为2.5:1。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
倍。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雄踞北太平洋西侧,大陆岸线总长度达1.8万公里之多,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邻近海域陆架宽阔,地形复杂,纵跨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四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岸海域具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污染是海洋环境一个突出的问题。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
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伤及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

按此定义,海洋污染物指的是污染海洋的物质或能量,如石油及其炼制品、重金属、农药、放射性物质、热废水、固体废弃物、病原生物等等。

由于海洋空间广阔,因而有人认为海洋有无限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洋科学研究证明,海洋环境也是强度有限的生态系统,而且,因为海洋互相沟通,动力因素极其复杂,局部海域污染也可能逐渐波及全球,甚至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

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

摘要
本次演示针对东海Cu、Pb、Zn、Cd重金属环境进行了生态效应评价及环境容 量估算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原位测量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重金属污 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估算了环境容量。研究发现,东海部分海域重 金属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治理与规划,仍可实现环境 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环境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黄、东海典型海 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采集了黄、东 海典型海域的水样,提取了其中的微生物总DNA,并对其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 序。
然后,我们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OTU聚类、物种分类和 群落结构分析等。此外,我们还对水样中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包括温 度、盐度、营养盐等。
引言
东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之一,同时也是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因此,对东海Cu、Pb、 Zn、Cd重金属环境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及环境容量估算,对于防治海洋污染、保 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东海Cu、Pb、Zn、Cd重金属环境开展了大量研究工 作。一些研究集中在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方面,另一些则重金属的环境 效应和生态影响。在生态效应方面,已有研究证实重金属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 负面影响,如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及生产力等。在环境容量估算方面, 多数研究采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与分析,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仍有待探讨。
2、生态保护
黄、东海海域的沉积物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沉积物为海洋生态 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生态平衡。其次,沉积物对海洋污染具有净 化作用,能够吸收和固定污染物,减轻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此外,沉积 物还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周秋麟 陈宝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杨圣云(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摘要摘要摘要 本文结合历史资料和2001~2002年的调查成果,对中国东南4个典型海域南麂列岛海 域、东山—南澳海域、三亚海域和山口—涠洲岛海域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人类活 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这4个典型海域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典型海域 海洋物种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国海域拥有独特的地理、水文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海域生物资源极 为丰富,拥有巨大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群和群落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管辖海域已 记录了海洋生物20278种,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多种多样的海洋生境为许多珍稀生 物如中国鲎、中华鲟、白鲟、海豆芽、儒艮、鹦鹉螺、中华白海豚、黄唇鱼等提供栖息环境,这些物 种对于全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南方的水域尤为典型。

如何管理和保 护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及其生存的环境以及中国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 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选择中国东南沿海四个典型海域,即南麂列岛海域(浙江省)、东山—南 澳海域(福建省和广东省)、三亚海域(海南省)和山口—涠洲岛海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代 表中国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海湾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洄游通道、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 态系统,通过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管理和保护中国东南海域的生 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1 1 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四个典型海域跨越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和北部湾。

各海域海流系统复杂:在东海海域 除了浙-闽沿岸流、台湾暖流和南海暖流等控制性海流系统外,还受到沿岸流和上升流锋面 (潘玉球等,1998)和台湾海峡逆温跃层(颜文彬,1991)的影响;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则受到闽- 粤沿岸流、珠江等江河的径流和海峡暖水及南海暖流的影响;三亚海域由于面向大洋,完全受 到南海暖流的影响控制;而山口—涠洲岛海域则还要受到北部湾封闭的影响。

1.1南麂列岛海域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由52个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组成,距大陆沿岸 30海里*,因此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特征和外海性海洋生态系统特征。

台湾暖流和长江径流在本区汇合形成锋面,导致不同生态物种(寒带、暖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分布。

并且, 在南麂列岛附近终年存在沿岸上升流。

该上升流区的叶绿素和浮游生物的数值非常高,而且氮 磷比例起变化(蒋加伦,1986)。

上升流可以把富含营养物质的底层水源源不断地输向上层,这 是维持南麂海区海水肥沃的一个重要因素(孙健璋, 2000)。

独特优越的海洋环境使南麂列岛周围水域成为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中国21世纪议程》将南麂列岛列为惟一的群岛重点区 域。

1.2东山-南澳海域东山-南澳海域跨越广东和福建两省,北回归线从该海域间通过。

东山湾实际由三个海湾 组成,即东山湾、诏安湾和宫口湾,这些半封闭的海湾都是由基岩和河口平原组成,初级生产力 范围为0.32~17.2 mg/m2, 年平均值为3.33mg/m2。

南澳湾包含有许多小海湾,如后江湾、前 江湾、云澳湾、燕墩湾、竹栖肚湾、青澳湾和深澳湾, 水深一般6~12m(海湾志编辑委员会, 1998)。

该海域地处亚热带,拥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湾生态系统,又有漳江等河水的输入,夏季受 南海的外海水和台湾暖流的影响,秋季受闽浙沿岸流的影响,还受到台湾海峡逆温跃层的影 响,此外,在南澳水域也发现有上升流(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委员会, 2000)因而该海域的生 物种类非常丰富,有多种生态类群,也是许多贝类种苗的生产区。

在东山-南澳水域附近,由台 湾暖流上升流形成了台湾浅滩大渔场。

1.3三亚海域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主要受到南 海季风漂流和南海暖流的影响。

整个保护区面积55.68km2,保护区海岸线210km:40%是岩岸,20%是珊瑚礁。

该区是热带太平洋珊瑚礁分布带的最北端。

该海域由三个海湾组成,即亚龙湾、榆林湾和三亚湾,各具绵长的沙滩。

海湾切割进陆地,风波不兴,为鹿角珊瑚的发育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海湾志编辑委员会, 1999)。

珊瑚礁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状况和优越的生境条 件使该海域分布着高度多样性的海洋动植物区系。

1.4 山口-涠洲岛海域该区包括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涠洲岛和斜阳岛。

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广西壮 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总面积8000 hm2(陆域和海域面积各占4000 hm2),其中红树林有林 面积 730 hm2 ,红树林生态系养育着丰饶的生物;涠洲岛是一座火山岛,位于北海市的东南方 48km的海域,是广西沿岸最大的岛屿;斜阳岛位于涠洲岛东南方。

涠洲岛和斜阳岛位于北部 湾东北部,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位置,周围水域基本不受陆地径流影响,高温高盐,北岸、 东岸和西南岸有不甚发育的珊瑚礁。

由于珊瑚礁生长的地理位置独特,并且有多个品种,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里=1.853 km极具保护价值。

涠洲岛和斜阳岛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区系呈现热带、亚热带的特点。

岛 上有多种海鸟和候鸟,目前,涠洲岛已建立了一个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2 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2.1南麂列岛海域该海域已经鉴定的各种海洋生物1851种,包括贝类421种、大型底栖藻类178种、小型藻 类459种、鱼类379种、甲壳类257种和其它海洋生物157种。

其中虾类79种,种数居浙江省 第一位,有东海首次记录4种,浙江首次记录12种。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该海域的贝类和藻类资源特别丰富,两者分别占全国贝类和藻类种数 的30%和25%,约占浙江省贝藻类种数的80%,大约30%的种类为我国沿海分布的北界或南 界。

其中有36种贝类目前在中国沿岸仅见于南麂海域;而黑叶马尾藻、头状马尾藻和浙江褐茸 藻是在南麂列岛发现的世界海藻新种,还有22种藻类被列为稀有种。

在459种小型藻类中有 30种为我国海洋藻类新记录。

南麂列岛的物种体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性,从而使南 麂列岛获得了“贝藻王国”的美誉。

由于独特的海洋环境条件,南麂列岛的贝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区系复杂,既有在全国沿 岸常见的广温广分布种类,又有由黄海冷水团带到浙江沿岸的少数冷温带种类。

同时,由于该 海域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热带性种类,甚至过去只发现于海南岛南端和西沙群岛 的典型热带种也出现在这一海域,这些种类在福建沿海尚未发现,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断裂分 布”现象。

当然,亚热带种类是南麂列岛贝类组成的最主要成分。

根据初步统计,在南麂列岛海 域发现的物种总数中,东海和南海常见的热带种占50%、,广温和广布种占40%,主要分布于渤 海、黄海和东海北部的寒带和寒温带种占5%,主要分布于南海,最南分布到厦门水域的热带 种占5%。

这样一来,我国南北海域的各类贝类在南麂列岛几乎都可找到它的代表种。

这种热 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不同温度性质的贝类生态类型同时并存的现象,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在国际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南麂列岛大型底栖海藻在温度性质上可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类:其中暖水性种 类有51种,温水性种类有130种,冷水性种类仅1种。

可见南麂列岛大型海藻的温度性质具有 明显的暖温带性质,同时含有相当多的亚热带性成分,其区系为暖温带性向亚热带性过渡的典 型。

该海域成为研究海洋藻类的重要基地。

此外,南麂海域既是一些北温带冷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南缘临界,同时也是一部分暖水性甲 壳类分布的北界。

2.2 东山-南澳海域该区已记录的海洋生物1286种。

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24种和 省级重点保护生物20几种。

有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6)名单中的极危物种(CR)1 种,濒危物种(EN)6种,易危种(VU)2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1995)附录Ⅰ的有10种,附录Ⅱ的有14种,附录III的6种。

有红树林植物5科6属6种和珊 瑚6科10种。

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 hainanus Swinhoe)、花龟(Ocadia sinensisGray)、(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 Gray)和环纹华游蛇(Sinonatrix aequifasciat a Barbour)为中国特有种。

本海区属热带一亚热带区系,海洋生物以暖水性种和热带性种为主。

以浮游生物为例,根据温、盐适应性的差异和分布范围,本海区的浮游植物有5个不同类 群:①广温广盐类群,该类群分布广、出现率高、且数量大,是本区最重要的类群之一;②广温低 盐类群是本区仅次于广温广盐的重要类群;③高温低盐类群; ④高温高盐类群;⑤暖温性类群。

浮游动物以近岸暖水类群最重要,其次为河口低盐类群,两者占浮游动物总个数的绝大多数。

浮游动物可分为4个类群:①河口低盐类群;②暖温性类群;③近岸暖水性类群;④广高温 高盐类群。

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本区位于南海和东海的交界处,常年受到各种海流和上升流的影响, 生产力较高,位于本区外海一侧的台湾浅滩是我国最稳定的渔场之一,因此该区既是多种国内 和国际珍稀物种的生长和繁衍区域,还是许多具有国际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海洋生物的洄游通 道。

如珍稀海洋哺乳类生物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主要出现在河口港湾水域,其在中 国北部分布界限是长江口(30030′N)(黄宗国,1990),该水域是其重要的繁衍和洄游通道。

此 外,在这一海域洄游的生物还包括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灰鲸(Eschrichtius,robustus)、灰海豚(Grampus griseus)等重要哺乳类以及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绿海龟(Chelinia mydas)、蠵龟 (Caretta C. gigas)等珍稀龟类和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等,它们皆为本地种。

而珊 瑚和红树林在本区的分布也说明该海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比较优越的环境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