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一脉相承管理与时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一脉相承管理与时俱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虞祖尧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不仅告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性,
同时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他除了全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有关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系列思想,诸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
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等著名的论断之外,还根据新世纪中
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有关文化建设的思想,他特别指出:
“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
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在这段话里,江泽民总书记响亮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命题。这就是必须结
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在
管理科学领域内,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的管理思想,使其为现代管理实践服务就是
一种积极的“文化创新”活动。我们坚信,随着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号召的贯彻落实,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必将得到重大进步和繁荣。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一书,是成思危副委员长主编的《管理科学文库》中的第
一批成果。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最新号召,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文化的一项创新产品问世之际,我作为该书的撰稿人和总纂者,觉得有责任向广大读者们介
绍该书的编写和出版的情况:
首先,该书的选题是经过丛书编委会三次无记名投票决定的,编委们一致认为《管理科
学文库》要具有中国特色,这个选题是必不可少的。于是组织这部书稿的任务就落到了潘承
烈同志的身上。因为,潘承烈教授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原中国企协)的副理事长、国内著名
的企业管理专家。他兼任中国企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的会长已有10多年了。这个研
究会是1984年根据当时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同志倡议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而产生的。
开始时挂靠在国家经委的经济管理研究所,这个研究会也随之归属了中企协。然而,它虽然
名义上隶属于中企协,实际上却是一个无编制、无经费保证的单位,人们戏称为“聚则成形
,散则成气”,纯粹依靠他个人对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坚定信念和学术兴趣,吸引和团
结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部分同志。这个研究会在没有得到外界任何经济支持的艰难条件下, 10多年来为挖掘整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方面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工作,先后出版了七、八
部有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方面的论文集和专著。我们的行动口号是:“研究古代管理思想,
服务现代管理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或简称为“古为今用”。
正因为有前面10多年的工作作基础,我们才有条件找到比较理想的作者人选来完成撰
写本书的任务,除了潘承烈和我各写二子(潘写孙子和鬼谷子,我写老子和管子)之外,其
余六子都找到了国内相应的对先秦诸子和现代管理有较高造诣的教授和研究员撰写,他们之
中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有两位还是现职的管理学院、系的主任。
书稿经过总纂交稿后,出版社方面并没有因为作者是资深学者而有所放松,曾采取“背
靠背”的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审稿,我作为全书的总纂者曾与审稿人进行“不谋面”
的交流,对于审稿人所提出的意见,我也经过仔细斟酌,加以接受和改正,对于不同意修改
的地方,我也做出适当的说明。所以,从本书的出版过程来看,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我应
该代表本书的全体作者向为提高和保证本书出版质量的策划、责编、校对及未曾谋面的审稿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其次,本书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成为一部“古为今用”得较好的作品?对
于这一个问题,我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客观的评价,特别希望能听到批评指正的意见。但我在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之后,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愿意结合个人在写作和学
习过程中所感觉到的激动,向广大读者汇报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我感到本书可以作为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深入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的辅助读物。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关系到我们国家盛衰兴
亡的大事,而本书的全部内容,可以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江泽民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必
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
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而这“一切优秀的文化”中,既包括“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包括“党和人民从…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令人
不无遗憾的是,在当前的一些媒体宣传里,对于“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不能给予应
有的重视,特别着重的则是如何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国际接轨”的内容,而对于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则是比较忽视的。须知这种倾向不仅在当前的宣传工作中存在着,在高等教育和干部培训中也严重存在着,这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本书的出版,至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广大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多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对现代社会的人力(人才)资源、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家行政和公务员、道德
伦理和经济行为、生产和消费、企业经营活动等等管理领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我可以保证,读了本书各章之后,可以更深入理解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真义。
第二,我还感到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思路里严重缺乏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视。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正像毛泽东60年前所批评的“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一种情况。60年前毛泽东
批评的是少数留学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并不言必称希腊,而言必称欧美的情况则极为普遍。我在高等学校教学第一线已经整整50年了,看到学生的这种状况感到很痛心,也为祖国的
长远发展感到担忧。本书的出版至少能为我国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及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一本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材。衷心希望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同志能重视我的呼吁,在人文科学的有关院系,特别是各种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安排上, 适当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诸如《中国管理思想史》、《中国管理学原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等,都应作为课程开出,这才是真正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的具体步骤。
第三,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和威力,将会随着
学习的深入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从而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因此,我国的管理科学界的同志们都应该认真深入地学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审查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快、更好、更高地实现
我们的共同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这个目标的提出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它,大家仍是心中无数。不过,按照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的精神,是一
定可以使我们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