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一脉相承管理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过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的奠基人。
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的得到确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和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是经济手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答: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答:内容: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活灵魂
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活灵魂内容提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把握了这个活的灵魂,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典范。
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江泽民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胡锦涛同志强调,《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贯穿《文选》的活的灵魂。
牢牢把握这个活的灵魂,我们才能学好《文选》,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
与此相适应,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对时间、地点、条件变化的正确把握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经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解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体系的重要创新 成果——邓 小平 理论 、 三个代 表” “ 重
2 解读 一脉相承 , . 还要从这三 大理论成果 的体系地位分 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 系的 “ 原创 形态” 邓小平 ,
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 战略思 想是 一脉相 承、 时俱 析 。 与
进的。
党 的 十 七 大报 告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路 上 , 脉 相 承 体 现 在 它 们 都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一
体系 , 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理论 体 系是 马克 思主义 理 义道路 ; 在根本任务上 , 一脉相承体现在它们都始终是解放生 论的新发展 。它坚 持和发 展 了 马克思 列 宁 主义 和毛 泽东 思 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在价值取 向上 , 一脉相 承体现在 它们 都 以
主题 , 是一脉相 承的。 起。
为丰富和创新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理 论体 系做 出 了重要 的贡 观等重大 战略思想 , 又是 对邓 小平理论 和 “ 三个代 表” 要思 重
1 解读一脉相承 , . 需要从这三 大理论成 果 的科 学 内涵谈 献 , 并起 到了继往开来 的作用 。作 为 “ 最新 成果” 的科学 发展 在理论渊源上 , 一脉 相承 就是 它们都 坚持 马克 思列宁 主 想 的继 承 和发 展 , 有 所 创 新 , 开 辟 了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发 且 它
就是它们都坚持 以人为本 , 把实 现好 、 护好、 维 发展好 最广 大 脉相承在逻辑 上呈 递进 关系 , 在历史上是发展关 系 , 在结构上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 部理论 的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在发展道 为整体关 系。
党的思想路线指导方针
党的思想路线指导方针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断继承、创新、丰富和发展的结果。
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得以确定、推进和深化过程的认识基础。
科学发展观正是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思想路线指导方针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思想路线指导方针相关文章一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什么是宗旨?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路线?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
党的基本路线,即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
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建设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
对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 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继承 , 当前理论界很多学者
维普资讯
第1 期
杨文森 郑 明娟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的一脉相 承性 和与 时俱进性
8 7
识的辩证关 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 始终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 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 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坚定 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义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二是“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的坚持和创造性运用 。每
中 图分 类 号 : 8 A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2 (06)10 8 — 5理论。 它同任何一门伟大的思想理论一样 , 都有 自己的传承系统 。 自
《 共产党宣言》 发表 10 5 多年来 ,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这各个 阶段之间 , 既一脉相承 ,
理论的基础上 , 进一步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创造性地 回答了建设一个 什么样 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准确 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阶段的客观需要 , 形成 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 的系统理论 , 把我们党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了新的 水平 , 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 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从十九世纪 中叶的马克思主义 ̄ -十一世纪 的“ j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各个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社会 主义这个总命题增加了许 多不 同的时代内容和理论成果 。 二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 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五十多年来 , 世界和中国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却始终保
一脉相承的思想建党之路——谈党的指导思想
一脉相承的思想建党之路——谈党的指导思想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7期陈琢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党的指导思想也与时俱进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一、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形成了党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回答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又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果断摒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个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名词解释(1)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国家向企业投资,并派干部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利润按照所得税,工资福利费,公积金和资方股息红利的原则进行分配。在资方股息中,再按国家和资本家所占股份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工农武装割据 是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的总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这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小结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体 现
体现 实 现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党的先进性
决 定
党的指导思想 新
发 展
党的性质 国家的性质 人民地位作用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
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 重要意义 重要思想
本 质
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根本要求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单项选择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 涛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 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 办。”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在行使国家职能时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 B.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 核心?
(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 政能力。(事实证明)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 ;才能……;才能 ……
4、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 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内涵分析: ①先进生产力----提供了物质保证 ②先进文化 -----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保证发展的方向 ③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出发点、最终落脚点。实现前者的依靠力量
(2)主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本质: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我们具备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多,发展方式粗放、发展效益不高、发展代价过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从十二大到十三大,这是邓 小平理论形成轮廓阶段
从十三大到十四大这五年,国内国际 风云突变,由邓小平创立的这个理论经 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 是能够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成 功的正确理论。
对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进一步 发展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关于 社会主义本质和 “三个有利于” 标 准的理论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实践在理论上新的突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四阶段,是从60年代之后,社会 主义通过改革,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 体制,逐步成熟、健康和规范化,这是 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它不是 僵化的教条,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 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它具有与时俱 进的品质。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理解,在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和探索,但无法取得理论和实践上的根本性突 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是中 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得到的正确认识,现 在也没有完成,只是已有很大进步。认识还会 继续前进,实践还会继续前行,这个认识正确 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的 认识,应该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探索、不断更 新、不断趋向更加正确。
俄国十月革命
第二阶段,是社 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 论转变成为现实社会 主义制度,并成为苏 维埃国家指导思想的 时期,这就是从20世 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 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阶段,就是社会主义从一国 实践发展成为多国实践,世界社会主 义体系形成的阶段,这大体上是从 1945年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古巴革命 成功,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先 后共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可以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世界 社会主义体系。
工作总结思想与时俱进
工作总结思想与时俱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
在不断变化。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持竞争力。
首先,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总结工作,我
们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总结工作经验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总结工作经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只有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总结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总结
工作经验,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要注重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三是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之,工作总结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只有
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保持竞争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总结,与时俱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入了江泽民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重要著作。
它与《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一样,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定历史过程的反映,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过程。
然而,《江泽民文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并不限于这一特定历史过程,不仅在于它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涵盖了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过程的生动记录,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全貌和丰硕成果。
因此,《江泽民文选》的出版,不仅能够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
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考察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过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党。
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80年。
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关头,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总是面对新的形势,把握新的时代主题,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成功地结合起来,不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阶段。
在二十世纪初,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战争与革命”是当时的时代主题。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特别是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文章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而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新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解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工人阶级除了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由于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还具有特殊的优点:党课培训内容•受压迫最深,因此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比较集中,富有组织性与纪律性,便于组织•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权力机关的领导•我国的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其次表现为互相监督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行政机关的领导•执政党对政府的政治领导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法定程序,将执政党意志转变成为对政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执政党对政府重要领导成员的推荐和任命,也必须经过国家权利机关选举产生,这样产生的政府官员才具有法律效应。
中国共产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党的政策对国家法律具有指导意义•党不会推行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政策•党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公平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团体的领导•把党组织的先进性与人民团体的群众性、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志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能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人民团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规范地通过各种制度化的途径和形式参加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类似表述
一、一脉相承的意义1.1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价值愈发受到关注。
1.2 一脉相承意味着传承与传统,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族裙、一个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特质。
1.3 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是文明的生命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二、与时俱进的意义2.1 与时俱进体现着文化的活力与更新。
2.2 与时俱进要求传统文化不固步自封、不守旧逆向,而是要借鉴利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更彰显其生命力。
2.3 与时俱进是一种开放、包容与创新的文化态度,是一种文化更新迭代的必然要求。
三、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3.1 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3.2 一脉相承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的是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守护。
3.3 与时俱进是指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3.4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中的困境与出路4.1 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中可能会出现僵化守旧、形式主义等问题,容易与现代社会脱节。
4.2 在与时俱进中,传统文化可能会失去其独特性和民族特色,趋同化。
4.3 传统文化在面对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挑战时需要寻求平衡和发展的新路径。
4.4 建设性地进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树立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自信心,理性地面对现实与未来。
4.5 加强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民族的精神世界。
五、结语5.1 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的重要途径。
5.2 我们要在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中实现文化的再生和创新,实现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自主性创新。
5.3 必须坚持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开放的统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社会的对接6.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民族智慧,是民族的宝贵资产。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演讲稿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话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了一起去打球。
结果那天突然下了大雨,我就想啊,这雨这么大,要不就不去了吧。
可是脑子里就有个声音在说:“你答应人家了做人得讲诚信。
”最后我还是顶着大雨去了球场,虽然淋成了落汤鸡,但小伙伴看到我那一瞬间,那眼睛里的惊喜和感动,我就觉得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力量。
那与时俱进又是啥呢?这就像是大树在不同的季节要换上不同的衣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一直守着老一套,那可不行。
比如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以前我们买东西都得去实体店,现在呢?手指一点,东西就到家了。
这就是与时俱进。
咱们的文化也是这样。
以前京剧可能只能在戏院里看,现在通过网络直播,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京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而且现在京剧也在创新,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像有的京剧表演里会有现代舞的影子,这在以前可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中间也会有一些争议。
有人可能就觉得,京剧加入现代元素就不是京剧了,这是在破坏传统。
我觉得吧,这有点太绝对了。
如果京剧一直不改变,那可能就会慢慢失去年轻观众,最后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当然,我们在与时俱进的时候,也不能丢了一脉相承的根。
就像京剧再怎么创新,那基本功、那唱腔的韵味还是得保留。
咱们再看看教育。
以前的教育可能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记。
现在呢?各种多媒体教学,线上课程。
但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这个核心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啊,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就像是一对好兄弟,缺了谁都不行。
我们既要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谢谢大家!今天站在这儿,就想跟你们唠唠“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事儿。
咱先从历史的长河里捞点例子出来。
你看那古代的建筑,像故宫,那可是一脉相承的典范啊。
故宫的建筑风格那是有严格的规制的,从布局到建筑的样式,都是传承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党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了十六大以来党章需要修改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是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新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一脉相承管理与时俱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虞祖尧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不仅告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性,
同时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建设。
他除了全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有关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系列思想,诸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
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等著名的论断之外,还根据新世纪中
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有关文化建设的思想,他特别指出:
“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
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在这段话里,江泽民总书记响亮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命题。
这就是必须结
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在
管理科学领域内,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的管理思想,使其为现代管理实践服务就是
一种积极的“文化创新”活动。
我们坚信,随着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号召的贯彻落实,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必将得到重大进步和繁荣。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一书,是成思危副委员长主编的《管理科学文库》中的第
一批成果。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最新号召,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文化的一项创新产品问世之际,我作为该书的撰稿人和总纂者,觉得有责任向广大读者们介
绍该书的编写和出版的情况:
首先,该书的选题是经过丛书编委会三次无记名投票决定的,编委们一致认为《管理科
学文库》要具有中国特色,这个选题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组织这部书稿的任务就落到了潘承
烈同志的身上。
因为,潘承烈教授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原中国企协)的副理事长、国内著名
的企业管理专家。
他兼任中国企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的会长已有10多年了。
这个研
究会是1984年根据当时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同志倡议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而产生的。
开始时挂靠在国家经委的经济管理研究所,这个研究会也随之归属了中企协。
然而,它虽然
名义上隶属于中企协,实际上却是一个无编制、无经费保证的单位,人们戏称为“聚则成形
,散则成气”,纯粹依靠他个人对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坚定信念和学术兴趣,吸引和团
结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部分同志。
这个研究会在没有得到外界任何经济支持的艰难条件下, 10多年来为挖掘整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方面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工作,先后出版了七、八
部有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方面的论文集和专著。
我们的行动口号是:“研究古代管理思想,
服务现代管理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或简称为“古为今用”。
正因为有前面10多年的工作作基础,我们才有条件找到比较理想的作者人选来完成撰
写本书的任务,除了潘承烈和我各写二子(潘写孙子和鬼谷子,我写老子和管子)之外,其
余六子都找到了国内相应的对先秦诸子和现代管理有较高造诣的教授和研究员撰写,他们之
中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有两位还是现职的管理学院、系的主任。
书稿经过总纂交稿后,出版社方面并没有因为作者是资深学者而有所放松,曾采取“背
靠背”的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审稿,我作为全书的总纂者曾与审稿人进行“不谋面”
的交流,对于审稿人所提出的意见,我也经过仔细斟酌,加以接受和改正,对于不同意修改
的地方,我也做出适当的说明。
所以,从本书的出版过程来看,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我应
该代表本书的全体作者向为提高和保证本书出版质量的策划、责编、校对及未曾谋面的审稿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其次,本书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成为一部“古为今用”得较好的作品?对
于这一个问题,我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客观的评价,特别希望能听到批评指正的意见。
但我在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之后,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愿意结合个人在写作和学
习过程中所感觉到的激动,向广大读者汇报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我感到本书可以作为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深入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的辅助读物。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关系到我们国家盛衰兴
亡的大事,而本书的全部内容,可以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江泽民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必
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
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
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
而这“一切优秀的文化”中,既包括“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包括“党和人民从…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令人
不无遗憾的是,在当前的一些媒体宣传里,对于“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不能给予应
有的重视,特别着重的则是如何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国际接轨”的内容,而对于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则是比较忽视的。
须知这种倾向不仅在当前的宣传工作中存在着,在高等教育和干部培训中也严重存在着,这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
本书的出版,至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广大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多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对现代社会的人力(人才)资源、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家行政和公务员、道德
伦理和经济行为、生产和消费、企业经营活动等等管理领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
我可以保证,读了本书各章之后,可以更深入理解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真义。
第二,我还感到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思路里严重缺乏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视。
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正像毛泽东60年前所批评的“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一种情况。
60年前毛泽东
批评的是少数留学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并不言必称希腊,而言必称欧美的情况则极为普遍。
我在高等学校教学第一线已经整整50年了,看到学生的这种状况感到很痛心,也为祖国的
长远发展感到担忧。
本书的出版至少能为我国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及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一本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材。
衷心希望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同志能重视我的呼吁,在人文科学的有关院系,特别是各种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安排上, 适当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诸如《中国管理思想史》、《中国管理学原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等,都应作为课程开出,这才是真正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的具体步骤。
第三,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和威力,将会随着
学习的深入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从而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因此,我国的管理科学界的同志们都应该认真深入地学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审查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快、更好、更高地实现
我们的共同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这个目标的提出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它,大家仍是心中无数。
不过,按照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的精神,是一
定可以使我们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