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涡轮增压四大新技术教程文件
涡轮增压技术入门概论
排放过程
01
排放过程
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其中还包含了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
和有害气体。这些废气需要经过催化转化器等净化装置进行处理,以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02
催化转化器
催化转化器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如一氧
涡轮增压技术入门概论
• 涡轮增压技术简介 • 涡轮增压技术的工作流程 • 涡轮增压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涡轮增压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涡轮增压技术简介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涡轮增压器来增加发动机进气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汽车技术 。
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器由涡轮和压缩机两部分组成,当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歧管进入涡轮时,推动涡轮旋 转,从而带动同轴的压缩机旋转。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发动机气缸,使气缸内的空气压力和密度 增大,从而使发动机燃烧更充分、动力更强劲。
THANKS
感谢观看
动力提升
动力响应
经过压缩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后, 与燃料混合并充分燃烧,产生更大的 能量和动力,推动活塞下行,进而驱 动汽车前进。
由于涡轮增压技术能够迅速提高进气 压力和温度,发动机在低转速下即可 获得较大的扭矩输出,使车辆加速更 加迅速和流畅。
燃油效率
涡轮增压技术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进气 压力和温度,使燃料更加充分地燃烧, 从而提高燃油效率。这有助于降低油 耗和减少废气排放。
02
03
04
汽车工业
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发动机中 ,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
济性。
船舶工业
涡轮增压课件
可靠性
增压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稳定 运行的能力。
涡轮增压系统的优化方法
优化涡轮设计
通过改进涡轮的形状和材料, 提高其效率和响应速度。
采用可变几何涡轮
通过改变涡轮的入口面积或出 口角度,实现最佳的增压效果 。
使用高效的冷却系统
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减少功 率损失。
匹配发动机和增压器
确保发动机和增压器在性能和 可靠性方面达到最佳匹配。
和短途行驶。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利用发动机 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来压缩空 气,进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 力。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优点是能 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 矩,同时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较小。
该系统适用于高速行驶和加速 等高负荷工况,能够提供更好 的动力性能。
双螺杆式增压系统
双螺杆式增压系统采 用双螺杆结构,通过 旋转压缩空气来增加 进气压力。
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器由涡轮和压缩机两部分组 成,通过废气驱动涡轮旋转,带动压 缩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发动机气缸, 使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得到提升。
涡轮增压系统的组成
涡轮增压器
核心部件,由涡轮和压 缩机组成,实现空气的
压缩和输送。
中冷器
降低压缩后的空气温度 ,提高空气密度,从而 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
。
旁通阀
该系统适用于需要兼顾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如豪华轿车和SUV等。
CHAPTER 03
涡轮增压系统的性能与优化
涡轮增压系统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压力比
衡量增压器将空气压缩的程度 ,通常用增压比来表示。
效率
增压器将发动机功率转化为压 缩空气的有效程度。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技术
汇报人: 202X-12-30
contents
目录
• 涡轮增压器简介 •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 涡轮增压器技术特点 • 涡轮增压器性能影响因素 • 涡轮增压器维护与保养 • 涡轮增压器未来发展趋势
01
涡轮增压器简介
定义与功能
定义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排 气的能量来压缩进气的装置,从 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VS
详细描述
空气流量决定了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而影 响其功率和扭矩输出。在选择涡轮增压器 时,需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空气流量以满 足发动机的需求。同时,优化空气流动路 径和减少流动阻力可以提高空气流量,从 而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性能。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技术
总结词
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发动机排气的能量来驱 动涡轮,从而增加进气压力和空气流量。
现代涡轮增压发动机通常采用缸内直 喷技术,能够进一步减少燃油和空气 混合的不均匀性,降低排放污染物。
高可靠性
涡轮增压器采用耐高温、耐磨损的材料制造,能够承受高转速和高压力的工作环 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减少了维修和更换 的频率,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控制是涡轮增压器未来发展的 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电子技术和传 感器技术的发展,涡轮增压器的控制 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
未来涡轮增压器将配备更加智能化的 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涡轮 增压器的运行状态,以提高其效率和 可靠性,同时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和噪 音。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检查涡轮增压器的轴承 、密封件和润滑系统, 确保其正常运转。
03
检查涡轮增压器的进气 和排气系统,确保其通 畅无阻。
涡轮增压培训教材
学员用书
2016 年 1 月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下面给出一些进行汽车维护作业时必须遵守的一般性警告: 佩戴安全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 按操作步骤要求在举升的车辆下进行工作时,应在车下使用安全支架。 确保点火开关始终处于 OFF 位置,除非操作步骤另有要求。 在车上工作时,应施加驻车制动。如果是自动变速器车辆,应将选档杆置于 PARK(驻车) 档,除非特定操作要求置于其他档位。如果是手动变速器车辆,应将档位置于倒档(发动机关闭时) 或空档(发动机运转时),除非特定操作要求置于其他档位。 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发动机的维修工作,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在发动机运转时,身体部位及衣服应远离转动的部件,尤其是风扇和皮带。 为防止严重烫伤,应避免接触高温金属部件,例如散热器、排气歧管、尾管、催化转换器 和消声器。 在车上工作时不得吸烟。 为避免受伤,在开始工作前应摘掉戒指、手表、项链,脱去宽松的衣服。长头发应挽起固 定于脑后。 双手及其他物体不得接触风扇叶片。电动冷却扇随时会因发动机温度升高而运转。因此, 必须确保电动冷却扇的电源完全断开后,才能在冷却风扇附近进行操作。
1.3.2 点火线圈............................................................................................................................................. 27
1.4.5 机械真空泵......................................................................................................................................... 34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技术资料
一般,当增压空气的压力超过1.5MPa时,就值得采用中冷。
解决空气温度过高的办法就是采用中冷器冷却增压后的空气。
增压空气温度每降低20K,涡轮前的废气温度约可降低20K,燃油消耗率可减少3g/kW.h。
增压中冷技术
内燃机增压的优缺点
改善了发动机性能: 提高了内燃机机械效率; 提高了内燃机的指示热效率; 改善了燃烧过程。 增加了发动机的升功率; 扩大了内燃机高原适应性: 有利于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和噪声。 (HC降低,高负荷的NOx降低,空气充足使碳烟有所降低;温度高使着火延迟期缩短)
当压气机工作在喘振线右侧时,其工作是稳定的;而当处于喘振线左侧时,压气机的工作就变得不稳定甚至有危险了。
随着流量和转速的增加,喘振点对应的增压比是向增大方向移动的
压气机的喘振与堵塞
在压气机的某一转速下,通过压气机的气体流量随增压比的降低而增加。当流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压气机通道中的某个截面达到临界条件。当增压比继续降低时,气体流量却不再增加,此时的气体流量称为堵塞流量,也是该转速下压气机所对应的最大流量。
机械增压所用的压气机除离心式压气机外,在车用内燃机上常用容积式压气机: 罗茨式;螺杆式;转子活塞式。
2、废气涡轮增压
废气涡轮增压利用内燃机排气中能量来实现增压,油耗率可低5%~10%。 质量功率和体积功率比非自然吸气内燃机明显改善,一般可提高功率20%-50%,易实现高增压。 可降低排气噪声和烟度。
可变涡轮喉口截面增压器
压气机;2.可变喉口截面调整板;3.调整板及调整机构;4.操纵机构;5.操纵机构控制电磁阀;6.涡轮;A.最小喉口截面;B.最大喉口截面 低速 高速
可变涡轮喉口截面增压器是再废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进入涡轮的状态参数,从而改变从废气中获取能量的大小。小喉口截面将使进入涡轮的废气加速,作用在涡轮叶片上的冲击力增加(此时涡轮效率将有所降低),空气增压压力增加,从而满足内燃机在低速小负荷时的需要。内燃机在高速大负荷时,可以保证涡轮在高速范围运行,这时喉口截面处于最大位置,排气背压最小,涡轮效率最大。
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也日益重要。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受到广泛认可,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性能优势,提升动力性能和燃油效率。
本文将从涡轮增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深入探讨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一、涡轮增压技术的基本原理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进气压力和密度来提升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气来驱动涡轮增压器,由涡轮增压器带动压缩空气并送入发动机,从而增加燃料燃烧效率,提升动力性能。
涡轮增压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是一种常用的提升发动机性能的技术手段。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需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以其低排放、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陆续推出。
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限,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不足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普及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的重要途径。
三、涡轮增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价值1.提升动力性能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限制以及电动机输出功率受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相对传统内燃机车辆较低。
通过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增强加速性能,使新能源汽车具备更强的动力表现。
2.提高燃油利用率新能源汽车虽然具有低能耗的优势,但在高速行驶或爬坡等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快速减少,增加充电频率和成本。
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延长续航里程,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3.改善环保性能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性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
发动机基础培训4新技术1-PPT精选文档
PPES TRYOUT 陈志祥
6
发动机
发动机培训系列教程4----新技术
可变配气相位5
TRY-OUT ●Training 2003 Version
PPES TRYOUT 陈志祥
7
发动机
发动机培训系列教程4----新技术
1.进气持续期可变机构常采用两组凸轮(三菱公司开发一系统如左下图),一组为低升程、 短持续期进气凸轮(中、低速及大扭矩工况),另一组为高升程、长持续期进气凸轮(高 功率工况),只能进行一点调节(可变排量). 2.宝马公司新研制的Valvetronic(电子气门)是一种可变阀门提升(ValveLift)结构,由电 机驱动,可无级调整.如右下图所示(左提升量最大).
TRY-OUT ●Training 2003 Version
PPES TRYOUT 陈志祥
3
发动机
发动机培训系列教程4----新技术
可变配气相位2
TRY-OUT ●Training 2003 Version
PPES TRYOUT 陈志祥
4
发动机
发动机培训系列教程4----新技术
可变配气相位3
1.四冲程发动机对气门正时要求是:进气门迟闭角、 排气门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应随转速增加而增加. 2.进气门迟闭角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3.气门重叠角的大小对小负荷下的燃烧室内残余废 气量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废 气排放. 4.可变气门定时机构有凸轮相位可变和进气持续期 可变.
TRY-OUT ●Training 2003 Version
PPES TRYOUT 陈志祥
2
发动机
发动机培训系列教程4----新技术
涡轮增压系统资料课件
涡轮增压系统的组成
涡轮增压系统主要由涡轮、压缩机、中间体和密封件等组 成。
涡轮和压缩机通过轴连接,共同旋转。中间体用于支撑和 定位涡轮和压缩机,同时承受高温和高压。密封件用于防 止空气泄漏,确保压缩空气能够进入发动机气缸。
涡轮增压的作用
01
02
03
提高发动机功率
通过增加进气量,涡轮增 压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充气 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和 扭矩。
降低燃油消耗
由于涡轮增压能够提高发 动机的燃烧效率,因此能 够降低燃油消耗。
减少排放
由于涡轮增压能够使发动 机在更充分的燃烧条件下 运行,因此能够减少有害 气体排放。
02
涡轮增压系统的种类与特 点
排放。
新能源汽车应用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趋势,涡轮 增压系统也将适应这一趋势,与电 机、电池等部件相结合,提高车辆 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工业领域应用
涡轮增压系统不仅应用于汽车领域 ,还将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压 缩机、鼓风机等领域,以提高设备 的效率和性能。
发展前景
智能化发展
未来涡轮增压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驾驶需 求和路况,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燃
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对 涡轮增压系统的实时控制和调 节,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性能。
优化策略
轻量化设计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紧凑型设计,减少 涡轮增压系统的重量,提高车辆的加 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高效涡轮
优化涡轮设计,提高涡轮的效率,增 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性 能。
内燃机增压技术4讲课文档
第四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
§4-1 增压系统的基本型式及其选择
• 3.3 柴油机的加速性能 • 在定压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由于排气管的流
通截面均较脉冲涡轮增压系统大,当柴油机处 于空载或低负荷,排气管中的废气的温度及压 力均很低,当柴油机加速时,虽然气缸中废气 的温度及压力已开始上升,但在容积较大的排 气管中,废气压力建立缓慢,涡轮增压器跟不 上柴油机的加速,不能迅速及时地供给柴油机 所需的空气量,出现较大的滞后现象。
•
第十二页,共51页。
第四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
§4-1 增压系统的基本型式及其选择
•
• 脉冲系统排气管的容积小,涡轮前废气 压力能随着柴油机的加速而迅速上升,因此 ,定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加速性能比脉冲增 压柴油机差。
第十三页,共51页。
第四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
§4-1 增压系统的基本型式及其选择
第二页,共51页。
第四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
§4-1 增压系统的基本型式及其选择
• 1) 排气管设计得短而细,当排气阀打开后,在 理想情况下:排气管内的压力迅速上升到气缸 内的压力,节流损失减小;
• 2)排气管流通截面积小,气流速度较高,气流 的压力波动也较大,气流的部分动能可以在涡 轮中加以利用,使涡轮中能利用的废气能量增 加;
第六页,共51页。
第四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配合
§4-1 增压系统的基本型式及其选择
3. 脉冲系统和定压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3.1 废气能量的利用
1)脉冲能量的利用
• 定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废气可用能包括:
• 定压涡轮前的废气总能量 = 流向涡轮的扫气空气所具有的能 + 活塞 推出废气所作的功 + 直接从废气中取得的部分能量(其余损失部 分 的废为气温)度+升损高失而掉获的得能E 1附量加几功乎为全转。变为热能,加热废气,使涡轮前
涡轮增压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工作原理涡轮增压是一种通过利用废气动力来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同时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涡轮增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船舶和飞机等内燃机动力系统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是如何提高内燃机性能的。
涡轮增压系统通常由涡轮增压器、废气涡轮和中间冷却器组成。
涡轮增压器由涡轮和压气机组成,涡轮由废气驱动,压气机则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
废气涡轮则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驱动涡轮增压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中间冷却器则用于降低进气温度,提高进气密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当发动机运转时,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管道进入废气涡轮,并驱动涡轮旋转。
涡轮与压气机相连,因此涡轮的旋转也会带动压气机旋转。
压气机会将空气压缩,然后通过进气管道送入发动机。
由于空气被压缩,进气温度会升高,但进气密度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这样,发动机就能够在相同的燃料量下产生更多的动力。
涡轮增压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情况下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需要增加排量或转速来提高动力输出,这会导致燃料消耗的增加和排放的增加。
而涡轮增压技术则通过提高进气密度来增加燃烧效率,从而实现了在不增加排量的情况下提高动力输出。
这不仅能够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还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响应性和加速性能。
另外,涡轮增压技术还能够提高发动机在高海拔地区和高温环境下的性能。
由于空气稀薄和进气温度高,自然吸气发动机在高海拔地区和高温环境下往往性能下降明显。
而涡轮增压技术可以通过增加进气密度来弥补这些缺陷,从而保持发动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内燃机的进步。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进,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都开始采用涡轮增压技术。
例如,现代的汽车发动机大多配备了涡轮增压器,以提高动力输出和燃烧效率。
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页,共18页。
一、概述
第六页,共18页。
二、涡轮增压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为: 式中:Pme——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 Vs——发动机的气缸工作容积,Vs=SπD2/4 n——发动机工作转速 i——气缸个数 т——冲程数
第三页,共18页。
一、概述
1905年,瑞士工程师Alfred Buchi首先提出了涡轮增压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涡轮增压技术由船舶领域应用的车用领域。 1953年,美国Garrett公司将其涡轮增压器安装在Caterpillar (卡特彼勒)公司的D9发动机上,在提高柴油机功率和改善燃油经 济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开始在车用柴油机上大量采用涡轮增压 技术。
第七页,共18页。
二、涡轮增压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增压后发动机功率的增长程度常以增压度表示 增压度是指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式中:ρs——增压后充气密度; ρ0——增压前充气密度;
Фk——范围为10%~60%,大部分为20%~30%
第八页,共18页。
二、涡轮增压的基本原理
涡轮增压器根据废气在涡轮机不同的流通方向,可分为径流式涡轮和轴流 式涡轮两大类。 大中型柴油机多采用轴流式涡轮增压器,而对于车用发动机则用径流式增 压器。 废气涡轮增压两种基本类型:定压增压系统;脉冲增压系统 下图为径流式涡轮增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它是由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 轮机这两部分,以及支撑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所组成。
单涡轮双涡管可以说是宝马的独有技术,单涡轮双涡管就是将一个涡 轮增压器的气流在经过涡管时分为两股气流,每股气流负责3个缸.同时于 双涡轮相比,单涡轮的设计也减低了排气脉冲相互干扰的情况。单涡轮双 涡管发动机逐渐在宝马各个车系开始普及。
涡轮增压技术概论
环时,为了保证 发动机动力性能 不下降,每循环 所进入的氧气量 应当与不带EGR 时一样,也就是 仍然需要100g氧 气。
进气压力
20% EGR
80% 氮气
64% 氮气
16% 氧气 20% 氧气
125g EGR 0
400g 氧气 进气体积
100g 空气
如果不改变发动机
的排量,那么这时 候就要提高发动机 的进气压力,来保 证发动机进足够的 氧气、燃烧足够的 燃料、产生需要的 动力。
非增压发动机
型式 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
空气
发动机
废气
缸数—缸径X行程(mm) 4—102X115
气缸套形式 燃烧室型式 活塞总排量(L) 进气方式 最低空载稳定转速 (r/min) 压缩比 标定功率/转速 (kw/r/min) 最低燃油消耗率 (g/kw.h) 最大扭矩/转速 (N.m/r/min) 冷却方式 排放
进气压力 20% EGR 64% 氮气 16% 氧气
125g EGR 0
400g 氮气
100g 氧气
进气容积
EGR对进气压力的影响
5.0
• 没有EGR
No EGR
4.5
Corp. Speed (rps/ K) 127.7
4.0 114.9
Pressure Ratio (T-T)
3.5
3.0 98.2
整机噪声(LW) 起动温度
FSU
dB(A) ºC
115-116 -5
12
13
外形尺寸(长×宽×高)
整机净重
mm
kg
1326.5×640×1292
1100
上海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数据[2]
涡轮增压匹配与车用涡轮增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涡轮增压四大新
技术
技术剖析] 浅析当今涡轮增压四大新技术
一、传统涡轮增压技术简介
涡轮增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涡轮增压技术就是采用专门的压气机将气体在进入气缸前预先进行压缩,提高进入气缸的气体密度,减小气体的体积,这样,在单位体积里,气体的质量就大大增加了,这样就可以再有限的汽缸容积内喷入更多的燃油进行燃烧,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涡轮增压由废气推动的涡轮机、压缩进入汽缸空气的压缩机以及中
间部分组成。
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压缩机的叶轮,压缩机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当加速的时候),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压缩机的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这样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一般能使发动机增加输出功率在10%到40%左右。
二、涡轮增压新技术
1、可变增压涡轮叶片几何技术
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由于排气的流量较小,不容易推动涡轮叶片。
这时可变涡轮几何系统中装在和涡轮叶片平行位置并且围绕它的那几片可变导流板的角度就会变小(如左图)。
这样可以使气流通过的空间缩小,加大流速,更容易推动叶片。
在转速高的时候气体流量充足,这个时候可变导流板的角度会变大(如右图),让涡轮获得最大增压值。
有了可变涡轮叶片几何技术,便能在较低发动机转速下达到更高的涡轮速度。
汽缸增压有明显的改善,功率及扭力方面相应也有明显的提升,在较低转速时可达到最大扭力,并可维持在一个较广的旋转范围内。
2、涡轮增压中冷技术
涡轮增压可以提高空气的密度,空气密度的提高必然会使空气温度也同时增高,这如同给轮胎打气时泵会发热一样。
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出风口温度也会随着压力增大而升高,温度提高反过来会限制空气密度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空气密度就要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
据实验显示,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摄氏度,柴油机功率能提高3%-5%,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NOx),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因此,也就产生了中间冷却技
术。
柴油机中间冷却技术的类型分两种,一种是利用柴油机的循环冷却水对中冷器进行冷却,另一种是利用散热器冷却,也就是用外界空气冷却。
当利用冷却水冷却时,需要添置一个独立循环水的辅助系统才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构复杂。
因此,汽车柴油机大都采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
空气冷却式中冷器利用管道将压缩空气通到一个散热器中,利用风扇提供的冷却空气强行冷却。
空气冷却式中冷器可以安装在发动机水箱的前面、旁边或者另外安装在一个独立的位置上,它的波形铝制散热片和管道与发动机水箱结构相似,热传导效率高,可将增压空气的温度冷却到50至60摄氏度。
中间冷却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过热无效果白费工夫,过冷在进气管中形成冷凝水会弄巧成拙。
因此要将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确的匹配,使得压缩空气达到要求的冷却温度。
3、双涡轮增压技术
在讨论双涡轮增压技术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涡轮增压遇到的不利现象——“迟滞现象”。
当驾驶员踩油门踏板,发动机转速发生改变。
由于涡轮机和压缩机有惯性,不能及时跟上这个速度的变化,这个现象称为“迟滞现象”。
“迟滞现象”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
这样如果你越急加速,就会感觉发动机越使不上劲。
使用双涡轮增压,就是采用2个相互独立的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
当发动机在2个涡轮增压器的共同作用时,进气效率大幅提升,增压效果更加显著,动力性得到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只有一个低速涡轮工作,这时较少的排气即可驱动这只涡轮高速旋转以产生足够的进气压力,当发动机转速提升以后,高速涡轮工作继续进入高增压值的状态,提供一个连贯的强劲动力。
这样双涡轮增压技术在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的同时,可以改善涡轮增压的“迟滞现象”。
但是,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不能完全消除“涡轮迟滞”现象,毕竟,涡轮增压器叶轮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
在实际使用中,双涡轮增压发动机通常都装备在直列6缸或V型等排量较大的发动机上。
4、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技术
由于涡轮增压系统和机械增压系统分别拥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由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共同组成的双增压系统发动机同时具备了涡轮增压系统和机械增压系统的双重技术优势,并且使整合在一起的这两种不同型式的增压系统实现了优势互补。
发动机在较低转速下运行时,由机械增压器提供绝大部分的增压压力,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机械增压系统,此时涡轮增压器由于“涡轮迟滞”增压效果并不明显。
待发动机转速上升到1 500 r/min左右时,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效果开始增强,并与机械增压器共同为发动机功率的增加提供所需的增压压力。
随着转速的不断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效果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机械增压器的增压效果开始逐渐减弱。
当发动机转速超过3 000 -4000r/min时,由涡轮增压器提供全部的增压压力,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增加全部来自于涡轮增压系统,此时机械增压器已经停止工作,以防止消耗发动机功率。
应该说,双增压系统发动机很好地解决了机械增压系统燃油经济性较差和涡轮增压系统在低转速时容易产生“涡轮迟滞”现象的问题,但是,由于双增压系统结构复杂,不易与发动机匹配,对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要求也较高,因此,目前只在个别车型上实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