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药理分析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的影响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的影响刘发明;李勇剑;李淑玮;马丽敏;高尔【期刊名称】《潍坊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27)4【摘要】目的观察银杏黄酮、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急性家兔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银杏黄酮组、血瘀证模型+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4组。
应用新鲜胎儿羊水制造家兔急性血瘀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黄酮、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然后取每组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WX-9A型微循环监测仪观察各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
结果银杏黄酮与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急性血瘀证家兔均能明显升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升高红细胞取向指数(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扩张肠系膜微动脉血管径、加快血流速度。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组与银杏黄酮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银杏黄酮及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均可明显改善羊水造成的血瘀证家兔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且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作用明显优于银杏黄酮,说明磷脂可以增加银杏黄酮的药理作用。
【总页数】5页(P241-245)【关键词】银杏黄酮;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血瘀证;血液流变性;微循环【作者】刘发明;李勇剑;李淑玮;马丽敏;高尔【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相关文献】1.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O及NF-кB的影响 [J], 王德伟;朱红2.血塞通软胶囊对家兔眼球微循环障碍及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J], 郭沛鑫;刘承明3.缺血再灌注家兔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 [J], 龙建军;朱瑞华;冯小平;骆秉铨;吴良金4.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iNOS和NF-κB的影响 [J], 王德伟;朱红;高尔5.磷脂对葛根素改善家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作用的影响 [J], 刘振威;潘爱美;李公宝;高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发表时间:2018-03-16T13:12:45.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孙华[导读] 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提升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会抑制成乳酸,在抗脑水肿及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 200011)【摘要】目的: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方法:将95只小鼠分成5组,每组19只,A组为常规模型组,B组为正常对照组,C、D、E 为观察组,为观察组的小鼠分别灌注300mg/kg、600mg/kg、900mg/kg的黄酮类化合物,而A、B组灌注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灌注1周,对小鼠的临床药理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A组、B组、D组、F组与C组对比,缺氧存活时间、SOD、LD、MDA、大脑含水率、肺部含水率有显著差异;C组在缺氧存活时间、SOD、LD、MDA上与D组有显著差异;C组在SOD上与F组有显著差异;D组在缺氧存活时间上与F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提升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会抑制成乳酸,在抗脑水肿及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缺氧会加重恶性循环。
黄酮类化合物中包含大量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生物活性广泛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抗癌【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2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lavonoids. Methods 95 mice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19 rats in each group, group A as normal model group, group B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C, D, 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Flavonoids in mice were perfused with 300mg/kg, 600mg/kg, 900mg/kg, A, B and distilled water group perfusion volume the 1 times per day, continuous infusion for 1 weeks. The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response of mice were recorded. Results A group, B group, D group, F group and C group, survival time, SOD, LD, MDA, brain water content, lung water cont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p C hypoxia; hypoxia survival time, SOD, LD, MDA and 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oup C, SOD and the 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 group; anoxia survival time and F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lavonoids can enhance hypoxia tolerance in mice, inhibit lactic aci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 brain edema and lung, and hypoxia will aggravate the vicious cycle. Flavonoids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are widespread.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study and analyze the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of flavonoids. 【Key words】Flavonoid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ticancer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后,所产生的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低分子天然物质,分布于蔬菜及水果等植物中,现阶段被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总量有上万种。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年 第 2 第 l 09 2卷 期 ・ 基 础 医学研 究 ・
银杏 黄 酮 磷 脂 复合 物 对 大 鼠心 肌 再 灌 注 血管 内皮损伤的保护作 用
舒张血管 、 扩张微循 环 口径 、 护血管 内皮 、 善血流 灌注 等 保 改 作用。临床上主要用 于冠心病 、 心绞 痛、 血管疾 患 、 脑 脑损 伤
由于酸碱性对利福 平的稳定性影 响较 大 , 以我们采 用 所
中性 的 磷 酸 盐缓 冲液 作 为 溶 剂 , 行含 量 测 定 。 进 参 考 文 献
P I T A 比 明显增高 , G2 x 2 值 / 且变化较银杏黄酮显著 。 结论 :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 鼠心肌再灌注血管 内皮损伤具有 明显的保护作
用, 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 减少 自由基对 内皮细胞 的氧化损伤 , 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E 释放 , 减 T1 纠正 P zT GI/ XAz 失衡 等
机制有关。
关键词: 银杏黄酮 ;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自由基
银 杏黄 酮 (l o od) 银 杏 叶 中 提 取 的 有 效 成 分 , 有 f v nis 系 a 具
后遗症等的治疗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是将银 杏黄酮与磷脂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 得的一类 物质 , 它的理化 性质较银 杏黄 酮有很大变化 , 而且磷脂是生物膜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而使磷
ga r mmi g n .Reut:Th v r g eo e isa dr ltv tn a dd va ino i mpcn,s n a i lv o lx — sl s ea ea er c v re n eaiesa d r e it frf o a ii io izd,e o f a o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黎玄哲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4(11)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磷脂复合物的特性与形成机制,然后从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作与鉴别、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情况,从而发现中药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的研究价值。
【总页数】1页(P81-81)
【作者】黎玄哲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岳阳 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催化合成含联苯类及异黄酮类化合物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2.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3.长链非编码RNA参与中药活性成分抗肺癌的研究进展
4.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及相应新剂型研究进展
5.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5月第 1 0 2年 9卷第 3期 Ma 02 V 1 o3 y 1 d.9 N . 2 差, 两者的测定结果不可靠 ; 乙醇 为溶剂 的样 品显 色后无 上 述 的不 良现象 , 测定结果 可靠 , 因此选用 乙醇为溶 剂制备 供
试品溶液 。 2 .7 , S 5 0 % R D为 17 % ; 明 该方 法重 复 性 好 。 .7 表
・
2 0・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02年 5月第 1 9卷第 3期 Ma 02 V 11 o3 y 1 o 9 N . 2 .
山楂 叶 总黄 酮磷 脂 复合 物 理化 性 质 的研 究 术
王 鑫波 高 敏 童 丽姣 叶 姣云 石 森林 ・
(浙江省 04 % 中医院 ・临安 3 10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州 30 5 上海睿 智化 学研究有限公 司 ・ 67 - 13 0 杭 103 上海 2 10 ) 02 3
10 、.8m / l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在 p . 、. 、. 、. 、. 、. .2 10 g m ; H 3 04 0 50 6 07 0 80条件 下的油/ 水分 配 系数 分 别为 0 2 4 03 4 04 8 04 80 2 60 2 3 . 8 、.6 、. 0 、. 1 、.9 、. 8 。结论 : 文建立的 山楂 叶总黄 酮磷 脂 复合物 中总黄 酮的 本 U V一 ̄s i测定方 法专属性好、 简便; 山楂 叶总黄酮磷 脂复合物 的 P p ap值随着 p 增 大而增大 , p . H 在 H6O 与 p . H 70间发 生突变 ,H 60时达最大值 , p . 之后随 着 p 增大而减小。 H
洋金花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8 2 ( r S i c n ehooy d ri t no r ioa C i s e i n n oei Meia 0 o c neadTc n l , en ai Ta t nl hn eM dc eadM tr d ] e gr Mo z o f di e i a c
★★ 联 系人 : 丹, 王 硕士研 究 生, 主要研 究方 向: 经皮给 药 系统 的新机 型研 究, - i:a dn 5 4 2 .o ; E maldn a 8 1@16cr 王向涛 , n 副研 究员 , 主要研 究方向 :
提 高 生 物 利 用 度 的 新 型 给 药载 体 研 究 , — i:t w n@ 13cm。 E ma xa ag 6 . l o o
物 1等 磷 脂 复 合 物 。 1
脂复合物 的研究受到广泛 的关注 。磷脂复合物的形
成 能 改 善 母 体 药 物 的 脂 溶 性 , 强 药 物 吸 收 , 高 增 提
收稿 日期 :2 1 一 l 1 00 O 一 9
磷 脂 复 合 物 可 提 高 药 物 的 生 物 利 用 度 , 葛 根 如 素 口服 的 绝 对 生 物 利 用 度 仅 为 40 % , 形 成 磷 脂 .0 而 复 合 物 后 在 B al 和 大 鼠 的 体 内 吸 收 分 别 增 加 eg e犬 到 153 %和 158 %I; 酸 小 檗碱 与磷 脂 形 成 复 2 .0 4 .7 , 盐
性 。 结论 : 过 在 甲醇 中复合 , 通 成功 制 备 了洋金 花 总黄 酮 的磷 脂 复合 物 ; 合 物较 黄 酮的 脂溶 性 增加 , 复
较磷 脂 亲水性 增 加 , 水相 中组 装 成纳 米胶 柬 。膜 天平 是研 究磷 脂 复合 物 的 又一 有 力 工具 。 在
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作者:丁冬梅,张振海,蒋艳荣,贾晓斌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13期[摘要]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分别从中药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机制、工艺、表征及跨膜吸收等方面介绍中药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适宜的条件下,中药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其理化性质比原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吸收较原药更好,生物利用度也明显提高。
因此中药磷脂复合物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磷脂复合物;制备机制;制备工艺;表征;跨膜吸收磷脂复合物是药物和磷脂分子通过电荷迁移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或络合物。
因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且可改善原药的理化性质,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目前国内外均有磷脂复合物产品上市,例如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等。
在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的应用也较广泛。
按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和渗透性高低不同,可将药物归为4类:第Ⅰ类药物为高溶解度、高渗透性;第Ⅱ类药物为低溶解度、高渗透性;第Ⅲ类药物为高溶解度、低渗透性;第Ⅳ类药物为低溶解度、低渗透性。
很多中药成分虽然有确切的药理作用,但因其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第Ⅲ,Ⅳ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研究将溶解性差的第Ⅲ,Ⅳ类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目的是希望借助磷脂的亲脂性改善原药的肠道吸收以增加生物利用度。
1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机制目前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机制主要有2种观点:分子间作用力观点和反胶束理论[1],而多数研究倾向于分子间作用力观点。
磷脂类型一般有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丝氨酸磷脂(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酸(PA)等。
但制备磷脂复合物的磷脂,其磷酸相连的基团一般需有胺基,如PC,PE,PS等,其中磷脂酰胆碱使用得最多。
磷脂酰胆碱的结构式见图1,R1,R2为脂肪酸烃基,多为14~24碳化合物,结构特点是有由磷酸相连的胺基基团构成的亲水基和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链。
分子间作用力观点认为,由于其结构中磷原子上的羟基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形成复合物。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_孙燕
1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一般在非质子传递溶剂中进行, 如 四氢呋喃 [1 ~ 3]、乙醇 [4 ]、丙酮 [5 ]、氯仿等。黄酮类活性成分一般不 溶于这类溶剂, 而反应所得的磷脂复合物可溶于其中。黄酮类 活性成分与磷脂的配比关系、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因不同活 性成分而异。吴建梅等 [1]利用单因素影响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 得 出黄芩苷- 磷脂复 合物的优化制备 工艺: 以四 氢呋喃为 溶 剂, 药物与大豆磷脂的比例为 1 B 315( W / W ) , 药物反应浓度 为 10 m g # m L - 1, 反应于室温下进行。孟庆国等 [4]以等摩尔比 的葛 根素和卵磷脂溶于 95% 乙醇中, 室 温下真空干燥得葛 根 素磷脂复合物。江永南等 [2]以四氢呋喃作溶剂, 药物与卵磷脂 比为 1 B 215( W / W ) , 40 e , 搅拌 3 h, 制得淫羊藿磷 脂复合 物。黄桂华等 [3]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得出灯盏花素磷脂复合 物的最佳制备条件: 药物与大豆磷脂投料比为 1 B 4( W / W ) , 以 四氢 呋喃 为溶剂 , 药 物浓度 为 30 mg # mL - 1, 水 浴温 度 40 e , 反应 215h。肖衍宇等 [5]以等摩尔的水飞蓟宾与大豆磷脂 溶于丙酮中, 于室温下搅拌使其溶解至澄清透明, 然后于 37 e 减压蒸发至干, 将制得品真空干燥过夜, 次日取出, 过 100 目 筛, 即得黄白色固体产物。
正交试验优选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
物 , 棕 红 色 略 带 黏 性 的粉 末 。 为
2 2 复 合 率 计 算 方 法
由 于 山楂 叶 总 黄酮 中成 分 几 乎 不 溶 于 二 氯 甲烷 , 磷 脂 以及 而 磷脂 复 合 物 易 溶 于 二氯 甲烷 , 制 备 好 的 磷脂 复合 物 加 入 适 量 二 将
发生 葡萄糖醛 酸化或 甲基化等结合反应而代谢失活 , 使其在体内
Ab t c : j c v T o t i h pe aa o e h o g f h w h r e v s f vn i h sh l i c m l . to s Wi h sr t 0b e t e o p m z te rp rt n tc n l y o a ton l e a o o s p op o pd o pe Meh d a i i e i o a l d i x t te h
wih he e d ai r a t n c nc ntai n,e e aur a d trig i a te nfu n e a t r o t r c mbnain ae,he rho o t t f e rto,e ca ts o e r to t mp r t e n sirn tme s h i l e c f co s n he e o i to r t t o t g —
, ’ ) , ) , , ' , ' ' , , , m m l ’ ,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小 泡和药 物 的水 相 液 组 成 , 平均粒径 为 1 m 以下 , 且 粒径 分 布范 围窄 ( 图2 ) 。
2 . 4 电镜 下 , 银 杏 黄 酮 磷脂 复 合 物 为 封 闭 的 圆形 颗
2 . 1 在 无水 乙醇 中 , 银 杏 黄 酮 为 黄 色 澄 明液 体 , 大 豆 粒, 粒径分 布 范 围窄 , 粒 径 比较 均 匀 ( 图 3) , 1 5 0 n m左
后 用 滤纸 吸去 多余 的水分 , 自然 干燥 后 , 滴入 3 % 磷 钨 酸( p H= 7 . 4 ) 负 染色 , 5 m i n后 用 滤 纸 吸 去多 余 的 磷 钨 酸, 晾干, 在 电子 显微 镜下 观察 其结 构并 测其 粒径 。
2 结 果
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磷脂复合物中银杏黄酮的发色团结 构 未发生 改 变 。
右。
磷 脂 为无色 透 明液体 , 银 杏 黄酮 磷 脂 复 合 物 为 淡 黄 色
透 明 液体 。
一 ;
i i
’ 4
}
‘
I
’
i ‘ } ∞ 图 l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紫外图谱
图 2 银 杏黄 酮磷脂 复合物 ( 油镜 ×1 0 0 0)
图 3 银 杏黄酮磷脂 复合物 电镜 ( T E M, ×1 0 . O K)
华力相结合 , 所形成 的磷脂复合物可提高银杏 黄酮的 脂 溶性 , 使 银杏 黄酮 容易 通过 生 物 膜屏 障 , 进 而 增 强药
理 作 用 。紫外 光谱 分析 表 明磷脂 复 合 物 中银 杏 黄 酮 的
发色 团 的结 构 未 发 生 改 变 。油 镜 观 察 结 果 显 示 , 银 杏
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初探
1 . 1 动物
1 h开始造模 , 除假手 术组 只 穿线 不结扎 外 , 其余 各 组均 结扎
3 0 mi n , 再灌 注 1 2 0 mi n 。
健康 Wi s t e r 大鼠 4 0只 , 雌雄 各半 , 体重 3 0 0 g左右 , 合 格
1 4 d 。其 中第 1组 ( 假手 术组 ) 与第 2 组( 模 型组 ) 灌 生理 盐水 2 ml 第 3 组( 银杏黄 酮组 ) 灌 银杏黄 酮生 理盐水 混悬 液 ( 按银 杏黄酮 0 . 0 7 9 g / k g ) 2 ml ; 第 4组 ( 银 杏黄酮磷脂 复合物组) 灌银
杏黄酮磷脂复合 物生理 盐水 混悬 液 ( 按银 杏黄酮 磷脂 复合 物
仪器 厂。 1 . 4 试 验 方 法
1 . 4 . 1 药品制备
银杏黄 酮溶于 丙酮 中一 加 温至 6 0  ̄ C一按
1 : 1 摩尔 比加入大豆磷脂搅拌成溶液状 态一过滤 , 收集滤液 一
减压 除去反应 溶剂 一加入 适量 氯仿 , 充分溶解 其 中的磷脂 复
合物一过滤 , 收集滤液一减压蒸馏将 氯仿蒸 干 , 6 O ℃真空干燥 2 4 小时, 收集 固体 , 为黄褐色粉末 , 置干燥器 中保存 。 1 . 4 . 2 分组 与给药 心 电 图检 查无 异 常者进 入 实验 , 将4 O 只大 鼠随机分成 4 组, 每组 1 o只 。造模前 , 每 天灌 胃 1次 , 共
础的药理学资料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3 主要仪器
B L - 4 2 0 F生物技 能 实 验 系 统 , 成 都泰 盟 科 技 有 限公 司;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药理分析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药理分析【摘要】目的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分别从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制备、鉴别、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一定条件下,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可形成复合物,其理化性质较活性成分本身有一定的改变。
其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药理效应明显增强,且其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
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黄酮磷脂;药理作用中药活性成分有确切的药理效应,但由于其极性大、脂溶性差造成口服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磷脂复合物的基本特性磷脂结构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生成复合物。
如在灯盏花素的结构中,羧基上的氧以及酚羟基上的氧均具有负电性,均可与卵磷脂中带正电性的季胺氮产生偶极-偶极作用力形成复合物;葛根素和卵磷脂通过极性部位间的范德华力而结合形成磷脂复合物。
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都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表现出很多与母体药不同的特性。
理化性质的改变如脂溶性明显增强,熔点、吸收系数、光谱特征等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等。
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如磷脂复合物的活性一般比母体药物更强、生物利用度更高、毒副作用更小。
2.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关于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已有很多研究报道,通常的方法是将药物和磷脂置于非质子传递溶剂如芳烃、卤素衍生物或一些环醚中(如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甲醇、乙醚、二氧六环等),通过加热、搅拌、回流等手段处理而制得。
制备好的复合物可通过蒸发或在真空下去除溶剂得到,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非溶剂沉淀法分离得到。
反应溶剂的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结合率,可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制备配方和工艺。
BombardelliE在制备水飞蓟素(Silymarin)磷脂复合物时,将水飞蓟素的丙酮溶液与近等摩尔量的磷脂在室温下旋转搅拌,直至反应液澄清减压浓缩至较小体积,再往其中加入较大量的石油醚,将其放置过夜,过滤收集并在低温下真空干燥得到复合物;或者选择二氧六环为溶剂,将水飞蓟素与磷脂混合搅拌,待混合液变得澄清后冷冻干燥,也可得到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1.1 抗心律失常作用ﻫ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1.2 抗动脉粥样硬化ﻫ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ﻫ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 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1.4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ﻫ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
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ﻫ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2抗炎调节免疫作用三酚甘油含量。
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药学研究概述_吴建梅
综 述 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药学研究概述吴建梅 陈大为 孙波 李三鸣 张汝华(沈阳110015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方法:根据对有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了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结构特点、药理学及药剂学方面的特性。
结果:选择适宜的条件,可制备出多种天然药物的磷脂复合物;其药理作用比活性成分自身的显著增强;生物利用度也明显提高。
结论: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生物利用度近年来许多国外文献报道,将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复合,得到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phytoso mes)。
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较原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具有较强的亲脂性。
通过与磷脂复合而形成载体系统或前体药物,可有效地提高天然活性成分的体内吸收,显著地改善其生物有效性。
经实验证实,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药理作用更强,且迅速、持久。
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其对于探索我国天然药物及中药新药的开发方法和途径,加速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研究进程,提高中药工业技术水平及临床应用质量,均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确证Bombardeill[1~3]对水飞蓟素(silymarin)、银杏二聚黄酮(g inkgo biloba dimer ic flavo noids)[4~5]、白果内酯(bilobalide)[6~7]、甘草次酸(g lycyrrhizinic acid)[8]、七叶皂苷(aescin)[9]等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条件作了考察,并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光谱法确证。
制备复合物所用的磷脂为天然磷脂或合成磷脂。
天然磷脂主要来源于豆类植物或动物(牛、猪等)的皮、脑和肝脏,一般以从大豆和动物肝脏中提取得到的磷脂为好,磷脂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中有2 -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的特殊化合物。
黄酮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类后,存在于植物体中。
小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则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部分植物的体内都有发现,它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和植物抵抗病虫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和黄酮醇; 黄烷酮和黄烷酮醇; 异黄酮; 异黄烷酮;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 橙酮( 又称澳咔) ; 黄烷和黄烷醇; 黄烷二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很多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而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心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刘启功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犬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犬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常志文等发现葛根素能阻滞- 肾上腺素受体,可降低心脏张力指数和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王继光等研究发现,苦参总黄酮能预防室颤、缓解心律失常,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
徐继辉等观察到,广枣总黄酮对心律失常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有学者发现,银杏黄酮、黄蜀葵花黄酮、杜鹃花总黄酮等对缺血、缺氧的心脏肌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心肌舒张与收缩功能,对糖尿病心肌有治疗作用,沙棘总黄酮对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
潘苏华、方秀桐等发现异银杏双黄酮能降低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比例; 可扩张血管、抑制小动脉收缩、增加血流量; 银杏双黄酮能引起实验动物心脏血管的扩张,可扩张实验动物血管,增加血流量。
Horng - Huey Ko 等人的研究显示,桑树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桑色烯( morusin ) 和桑素( kuwanon C) 等能够抑制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另外,环桑色烯( Cyclomorusin) 也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因子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卵磷脂及复合物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DOI:10.13995/ki.11-1802/ts.025729引用格式:宫璇,齐筱莹,赵志康,等.卵磷脂及复合物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295-299.GONGXuan,QI Xiaoying,ZHAO Zhikang,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of lecithin and lecithin complex [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21,47(6):295-299.卵磷脂及复合物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宫璇,齐筱莹,赵志康,逄昕雨,郭梦雪,叶张靖,王友军,李欣玉,卢航∗(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㊀要㊀卵磷脂即磷酸基团的磷脂酰胆碱,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㊂卵磷脂复合物指磷脂分子和活性成分通过电荷迁移作用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或络合物,它可使活性分子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提高其生物利用度㊂卵磷脂来源广泛,卵磷脂复合物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在药物制剂方面特别是在中西药卵磷脂复合物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㊂该文对卵磷脂与活性成分的复合机理及卵磷脂复合物的种类和功能活性进行概述㊂关键词㊀磷脂;卵磷脂复合物;活性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卢航副教授为通讯作者,E-mail:luhang@)㊀㊀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019-ZD-0727);辽宁省教育厅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DL201906)收稿日期:2020-09-22,改回日期:2020-11-091㊀卵磷脂活性及复合机理1.1㊀卵磷脂活性磷脂酰胆碱,又称为卵磷脂㊁蛋黄素,由甘油基㊁脂肪酸基团㊁磷酸基和胆碱构成,主要存在于蛋黄㊁大豆花生㊁鱼类㊁动物内脏㊁乳制品中㊂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㊁维生素并列的 第三营养素 ,在营养保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两亲性和抗氧化活性[1]㊂1.1.1㊀卵磷脂两亲性卵磷脂是一种含有两亲性分子的物质,因其结构中存在极性和非极性部分,使卵磷脂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结构相类似,与人机体有很高的相容性[2]㊂卵磷脂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能在不破坏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情况下,以非能量依赖的方式穿透管腔吸收细胞的脂膜,从而能够达到在机体中传递活性药物并释放活性的效果,且在体内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整个活性药物迁移过程对细胞不存在毒性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㊂1.1.2㊀卵磷脂抗氧化性天然抗氧化剂可抑制由大气氧化引起的氧化酸败,因其大多含有羟基㊁巯基㊁双键等结构,所以可以成为氢原子供体和电子受体,能够清除自由基来减缓空气等对机体的危害[4]㊂当机体内产生过多自由基或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时,会引起多种疾病,一般来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过程是自由基对组织损伤的开始㊂首先自由基与机体生物膜磷脂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一系列脂质过氧化和链式反应,损伤或者破坏细胞膜,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5]㊂卵磷脂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其中DHA 能抑制直肠癌㊁前列腺癌㊁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样EPA 也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6-9]㊂孙鹤等[10]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大黄鱼鱼卵卵磷脂(Pseudosciaena crocea roe of phosphatidyl choline,Roe-PC)纳米脂质体,以人肝癌细胞(HepG 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抗肿瘤试验,发现Roe-PC 纳米脂质体对HepG 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㊂卵磷脂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避免了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含有的毒副作用,且卵磷脂因其具有双键,所以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膜的完整性㊂此外,卵磷脂来源丰富,价格适中,易加工处理,有望成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㊁易于吸收的新型抗氧化因子㊂1.2㊀卵磷脂复合机理近年来,为了解决一些溶解性差㊁副作用大㊁生物利用度较低的活性成分的利用问题,许多研究人员研发了纳米颗粒㊁亚微乳㊁胶束㊁凝胶等制剂的制备新技术[11-15],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制备这种不溶性活性成分新剂型时会发生制备过程复杂和包封率低的问题㊂为了改善这些难溶性或不溶性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人员使用卵磷脂复合物技术[16],使这些活性成分能够高效地包裹于脂质纳米粒㊁胶束或亚微乳中,使活性成分的分散活性和在胃肠道及生物中的吸收率和利用程度极大提高[17]㊂卵磷脂是具有两亲基团的活性物质,其亲油端为长链的脂肪酸,亲水端为磷酸根和胆碱的部分基团,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作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纯度的卵磷脂具有良好的O/W乳化功能[18],在脂质体中,活性药物成分可溶解在卵磷脂形成的腔的中心部分,彼此之间不需要化学键结合㊂卵磷脂复合物形成原理是跟卵磷脂的结构相关,卵磷脂中与磷原子相连的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氮原子失电子倾向较强㊂因此通过电荷迁移力㊁氢键作用以及范德华作用力,卵磷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具有给予电子或接受电子能力的活性成分分子形成卵磷脂复合物㊂另外,电负性强的活性分子还可以通过氢键或分子间作用力进行结合,与带正电荷的卵磷脂极性端相互作用,可以有序排列形成多层囊状形式的卵磷脂复合物,且使得卵磷脂的两性作用不被破坏[19-20]㊂2㊀卵磷脂复合物种类及功能活性目前卵磷脂复合物可以分为4种结合类型,西药卵磷脂复合物㊁中药卵磷脂复合物㊁金属离子卵磷脂复合物㊁其他卵磷脂复合物㊂2.1㊀西药卵磷脂复合物水溶性吉西他滨(gemcitabin,GEM)是一种脱氧胞苷核苷类似物,对胰腺癌㊁乳腺癌㊁肺癌和卵巢癌具有广泛的细胞毒性活性[21],它是通过人的核转运受体主动转运并转化为GEM的活性5ᶄ-三磷酸衍生物,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㊁DNA合成和DNA伸长[22]㊂但药物释放缓慢且持续,卵磷脂与GEM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相结合来提高GEM的脂溶性㊁代谢稳定性和疗效㊂实验得出GEM-PC具有更高的脂溶性,可以增加对癌细胞内部环境的接触㊂其拥有较高的血浆稳定性和较长的平均停留时间,静脉给药时形成胶束结构,通过内吞作用摄取分子复合物,能够延长分子复合物的暴露时间㊂因此能够证明GEM与卵磷脂复合物可以提高GEM的代谢稳定性,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具有更高的潜力[23]㊂吲哚美辛是一种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在医学中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应用于类风湿和骨关节炎的治疗[24]㊂为了弥补这一特性,患者必须增加使用频率,这会导致更多胃肠道损伤㊂吲哚美辛通过将一个活性氢原子COOH基团与卵磷脂的OH基团非共价结合形成两亲性药物磷脂复合物药物,从而阻止药物与胃黏膜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预防胃肠道刺激的方法[25]㊂卵磷脂能够在胃中形成疏水保护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卵磷脂复合物可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刺激胰腺脂肪酶和胆盐的分泌,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通过淋巴吸收药物,从而减少肝脏代谢和延缓活性物质的释放[26-27]㊂2.2㊀中药卵磷脂复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天然酚类物质,其在植物和食品中十分常见,中草药中常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㊁水飞蓟素㊁葛根素㊁姜黄素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较好的药理作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㊁抗炎㊁抗癌㊁抗病毒㊁心脏肝脏保护㊁抗高血压㊁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28-32]㊂然而,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差㊁渗透性低和生物半衰期短,在胃肠道的吸收最小,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33-34]㊂近年来,卵磷脂复合物对改善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局限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卵磷脂络合技术在改善药物的溶解度㊁口服吸收和生物效应方面具有有益的作用[35]㊂卵磷脂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从而促进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膜㊁组织或细胞壁转移[36]㊂这些两亲性药物和卵磷脂复合物稳定,且生物利用度更高㊂2.3㊀金属离子卵磷脂复合物随着新菌株的出现和现有抗菌疗法耐药性的增强,设计和开发具有增强活性的新型抗菌剂在人类生活和一些技术操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㊂银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AgNP)具有抗菌性能,然而银纳米粒子的氧化倾向于阻碍银纳米粒子的实际应用,这可能导致纳米颗粒聚集并丧失抗菌活性[37]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新的㊁更有效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材料,用卵磷脂(lecithos,LEC)对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Mt)进行改性,然后,将Ag+负载到LEC-Mt上,通过抗坏血酸还原剂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将Ag+还原为AgNPs,这种新型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38]㊂2.4㊀其他功能活性的卵磷脂复合物壳聚糖是通过甲壳素的N-脱乙酰化作用生产的产物,这种天然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㊁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等许多良好的性能,在生物医学和药学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㊂壳聚糖是带正电荷的高能分子物质,自由基等均是带负电荷物质,进入体内以它强大的吸附性能排除体内积蓄的废物和毒素,活化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是能够防治恶疾㊁癌症㊁肿瘤及疑难杂症最有效的功能性食品[39-41]㊂但壳聚糖是一种多糖分子聚合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差,所以利用卵磷脂与细胞膜的高度亲和性,改善了壳聚糖的脂溶性制成壳聚糖与卵磷脂的复合物,提高人口服壳聚糖生物利用度[42]㊂侯文霞等[43]制备壳聚糖卵磷脂微球,微球与壳聚糖大分子相比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强,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通过上皮层的渗透性增强,体内生物半衰期长㊂微球通过抑制大鼠的蛋白激酶,进而抑制脑内炎症反应的刺激物诱导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致炎因子的过量表达,使大鼠海马体的炎性反应得到抑制,神经元丢失和损伤相对减少,使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㊂聚酰胺-6是一种具有多态性㊁生物可降解性㊁生物相容性的合成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44]㊂在纺织工业中,聚酰胺-6纳米纤维,被广泛地应用㊂NIRMALA等[45]通过静电纺丝来将聚酰胺-6和卵磷脂共混成纳米纤维进行研究㊂这种新的复合材料,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无毒,即将应用于新材料配方的设计如骨细胞培养和引导骨再生等㊂卵磷脂在水介质中自发形成脂质体,可作为一种溶解静脉给药药物的手段,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提高疗效,降低毒性[46]㊂多年来卵磷脂一直被用作肠外制剂的药用赋形剂如基于卵磷脂的药物输送系统卵磷脂水分散体,其含有PC和其他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㊁溶质HS15和胆固醇等物质,制成分散体颗粒均一且粒径为亚微米㊁纳米的制剂[47-50]㊂卵磷脂复合物WLDs制剂的细胞毒性都很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以成为安全的肠外药物载体㊂大多数传统的W/O食品乳状液都是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液滴流动性,容易沉淀㊁絮凝和聚结等不稳定现象,可以通过抑制油滴聚集使其稳定[51]㊂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olyglyceryl-10polyricinoleate,PGPR)是一种疏水性半合成乳化剂,广泛用于稳定人造黄油㊁黄油㊁沙拉酱和巧克力等㊂PGPR与天然卵磷脂疏水部分相互作用,导致界面的黏弹性性质发生变化,减少半合成乳化剂在高分散相W/O乳液中的用量,降低食品中脂肪含量的高脂肪产品[52]㊂3㊀展望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对卵磷脂及卵磷脂复合物有了新的认识㊂卵磷脂复合物的表征和结构验证已经建立,与等效的化学活性物质相比,有卵磷脂辅助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㊂卵磷脂复合物的潜力,在临床医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通过制备和评价卵磷脂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增效作用,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口服和局部吸收且具有高生物利用度的磷脂复合物㊂参考文献[1]㊀徐雷雷.海参磷脂型二十碳五烯酸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16-17.XU L L.Hypoglycemic mechanisms of eicosapentaneoic acid-en-riched phospatidtlcholine from sea cucumber[J].Acta Nutrimenta Sinica,2013:16-17.[2]㊀陈金玉,张鑫,吴祖芳,等.EGCG磷脂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5,31(5):137-143.CHEN J Y,ZHANG X,WU Z E,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epigallocatechin gallate-phospholipid complex[J].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1(5):137-143.[3]㊀XIA C.Design of lipid-based delivery systems for improving lymphat-ic transport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elta-tocopherol and nobiletin[D].New Brunswic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2015.[4]㊀HE H J.Structures,antioxidation mechanism,and antioxidation testof the common natural antioxidants in plants[J].Biophysics,2015, 3(1):25-47.[5]㊀刘晓星.虾青素与5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8.LIU X parative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staxanthin and5natural antioxidants[D].Handan: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2018.[6]㊀ZHU J J,ZHUANG P,LUAN L L,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nanocarriers containing krill oil for food applica-tion[J/OL].Elsevier Ltd,2015.DOI:10.1016/jff.2015.06.017.[7]㊀SILVA J P,SILVA M A P S.Omega-3supplements for rectal pa-tients in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J].Elsevier Ltd,2016,48.DOI:10.1016/S1590-8658(16)30304-8.[8]㊀WANG J Z,HONG Y H,SHAO S,et al.FFAR1-and FFAR4-de-pendent activation of Hippo pathway mediates DHA-induced apopto-sis of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J/OL].Elsevier Inc,2018.DOI:10.1016/j.bbrc.2018.10.088.[9]㊀RAVACCI G R,BRENTANI M M,FESTUCCIA W,et al.Reduc-tion of HER2-associated lipogenic phenotype by docosahexaenoic acid(DHA)induces apoptosis in breast tumor cells harboring HER2overexpression[J].Clinical Nutrition,2015,33(9Supple-ment):160-161.[10]㊀孙鹤,张敏,魏微,等.大黄鱼鱼卵磷脂酰胆碱纳米脂质体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初步探究[J].农产品加工,2018(2):33-37.SUN H,ZHANG M,WEI W,et al.Effects of large yellow croakerroe phosphatidylcholine nano-liposome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HepG2cells[J].Farm Products Processing,2018(2):33-37.[11]㊀邓卓丹,陈文学,兰思琪,等.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槲皮素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抗氧化特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23):103-108.DENG Z D,CHEN W X,LAN S Q,et al.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zein-lecithin-quercetin nanoparticles[J].Food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19,45(23):103-108.[12]㊀韩飞.中药抗生素牛至油注射亚微乳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HAN F.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of oregano oilsubmicron emulsion for inj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biotics[D].Wuhan: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16.[13]㊀李亚子,徐书景.聚合物和卵磷脂纳米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7,33(6):32-38.LI Y Z,XU S J.Study advance on polymer and phosphatidylcho-line nano-micelles drug delivery system[J].Biotechnology Bulle-tin,2017,33(6):32-38.[14]㊀郭春静,谭丽珠,李倩,等.果胶-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凝胶球结肠给药的性能考察[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9):1332-1338.GUO C J,TAN L Z,LI Q,et al.Properties of pectin-chitosan-lec-ithin composite microsphere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colon[J].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2017(9):1332-1338.[15]㊀HARSHA K,SONAM S,SIDDHESH J.Formulation of gastro-retentive sustained release floating in situ gell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solubility enhanced curcumin-soy lecithin complex[J/OL].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DOI:10.1016/j.jddst.2019.101205.[16]㊀XU Y,XIN W,XIAO Y C,et al.Pinocembrin-lecithin complex:Characterization,solubilization,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J].Bio-molecules,2018,8(2):41.[17]㊀HEO W,KIM J H,PAN J H,et al.Lecithin-based nano-emulsifica-tion improve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J/OL].JAgric Food Chem,2016.DOI:10.1021/acs.jafc.5b05397. [18]㊀李家伟.氢化蛋黄卵磷脂的制备与精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3.LI J W.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ated egg yolk lecith[D].Nanchang:Nanchang University,2019:3.[19]㊀范仲雄.多西紫杉醇 磷脂复合物及其自组装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性能评价[D].昌吉:昌吉学院,2017.FAN Z X.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ocetaxel-phospholipidcomplex-and self-assemble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D].Changji:Changji University,2017.[20]㊀郑林,李毅,邓盛齐,等.磷脂复合物对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6):468-473.ZHENG L,LI Y,DENG S Q,et al.The effect on oral absorption ofphospholipid comp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2015,40(6):468-473. [21]㊀CRONAUER M V,KLOCKER H,TALASZ H,et al.Inhibitoryeffects of the nucleoside analogue gemcitabine on prostatic carcino-ma cells[J].The Prostate,2015,28(3):172-181. [22]㊀宋锦文.HPA1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017.SONG J W.Role of HPA1in Gemcitabine-enhanced Invasiveness ofPancreatic Cancer Cells[D].2017.[23]㊀CHANDER P D,VARUN K,SAMEER S.Katiyar,pradeep kumar,viness pillay,sarasija suresh,sanyog Jain.Improved metabolic sta-bilit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 novel molecular gemcitabinephospholipid complex[J/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7.DOI:10.1016/j.ijpharm.2017.07.060. [24]㊀GUO Z,MA M,WANG T,et al.A kinetic study of the polymor-phic transformation of nimodipine and indomethacin during highshear granulation[J].Aaps Pharmtech,2011,12(2):610-619.[25]㊀KAFFASH E,BADIEE A,AKHGARI A,et al.Development andcharacterization of a multi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 contai-ning indomethacin-phospholipid complex to improve dissolution rate[J/OL].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ence and Technology,2019:DOI:10.1016/j.jddst.2019.101177.[26]㊀田文武,王心怡,刘丹,等.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8,38(2):250-254.TIAN W W,WANG X Y,LIU D,et al.Recent progress of themechanism of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Chemistry of Life,2018,38(2):250-254.[27]㊀张娟,张娜.脂质类纳米载体在难溶性药物递送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4):188-193.ZHANG J,ZHANG N.Application of lipid-based nanocatiers forpoorly soluble drug delivery[J].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2012,31(4):188-193.[28]㊀ARUNKUMAR T,SATHISHKUMAR T,SHANMUGAM S,et al.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of phenolic acids from vitex negundoleaves[J].Journal of Pharmacy Research,2011,44(4):998-999.[29]㊀ZHANG K,ZHANG M,LIU Z,et al.Development of quercetin-phospholipid complex to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effects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SDrats[J].Fitoterapia,2016,113:102-109.[30]㊀TONG Y,ZHANG Q,SHI W,et al.Mechanisms of oral absorptionimprovement for insoluble drugs by the combination of phospholipidcomplex and SNEDDS[J].Drug Delivery,2019,26(1):1155-1166.[31]㊀LUO C F,CHEN M S,PROFESSOR Y,et al.Metabolic profile ofpuerarin in ra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puerarin solidlipid nanoparticles[J/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2013.DOI:10.2147/IJN.S39349.[32]㊀LING C C,YIN C C,SU C Y,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ecithin-based self-assembling mixed polymeric micellar(saMPMs)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urcumin[J/OL].ScientificReports,2016.DOI:10.1038/srep37122.[33]㊀XIAO Y M,MAO P,LI J T,et al.Progress in enzymatic derivatiza-tion of flavonoids[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ence Edition),2011,32(1):78-82;94. [34]㊀吴慧仪,龙晓英,陈莉,等.磷脂复合物及其对中药活性成分透过生物膜的影响[J].中草药,2012,43(2):393-398.WU H Y,LONG X Y,CHEN L,et al.Phospholipid complex andits effect on membrane transport of activ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materia medica[J].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2012,43(2):393-398.[35]㊀李强强,王凯,薛晓锋,等.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1):132-137.LI Q Q,WANG K,XUE X F,et al.Advance of the preparation andbiological activity of flavonoid phospholipid complex[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2018,35(1):132-137. [36]㊀DUAN R L,SUN X,LIU J,et al.Mixed micelles loaded with sily-bin-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 improve drug solubility[J/OL].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1.DOI:10.1038/aps.2010.192.[37]㊀ALARCON E I,UDEKWU K,SKOG M,et al.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ollagen-stabilized,photo-chemically prepared silver nanoparticles[J].Biomaterials,2012,33(19):4947-4956.[38]㊀GE M,LI J,SONG S,et al.Development and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lecithin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nanoparticle hybrid[J].Applied Clay science,2019,183:105334.[39]㊀HATEFI ARDAKANI M,MOGHADAM M,SAEEDNIA S,et al.Epoxidation of alkenes with NaIO4catalyzed by an efficient and re-usable natural polymer-supported ruthenium(III)salophen catalyst[J].Journal of the Iranian Chemical Society,2016,13(4):631-636.[40]㊀XIN Z,HOU J,DING J,et al.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via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O-stearoyl-chitosan[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3,279(E15):424-431. [41]㊀FADL S E,GHADA A E,ABDO W S,et al.Evaluation of dietarychitosan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ity,body composi-tion and histopathology of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aswell as the resistance to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J/OL].Aquaculture Research,2019.DOI:10.1111/are.14458. [42]㊀王学文,宋平.壳聚糖/卵磷脂复合微球固定木瓜蛋白酶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1,41(6):426-429.WANG X W,SONG P.Study of immobilization of papain with chi-tosan/lecithin microspheres[J].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Cos-metics,2011,41(6):426-429.[43]㊀侯文霞,孟庆慧,吴婧琳,等.壳聚糖磷脂酰胆碱对AD大鼠脑内PKC-δ及Iba1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10):37-40;45.HOU W X,MENG Q H,WY J L,et al.Effect of chitosan phos-phatidyl choline on PKC-δand Iba1in AD rats brain[J].Journal ofShando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2012,50(10):37-40;45.[44]㊀吴鸣,张钰,韩立冬,等.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用于肿瘤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8,42(8):608-614.WU M,ZHANG Y,HAN L D,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polyamide-amine dendrimers for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nano-therapeutics[J].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8,42(8):608-614. [45]㊀NIRMALA R,PARK H M,NAVAMATHAVAN R,et al.Lecithinblended polyamide-6high aspect ratio nanofiber scaffolds via elec-trospinning for human osteoblast cell culture[J].Materials ence&Engineering C,2011,31(2):486-493.[46]㊀邓丽.新型二氧化硅 脂质递药系统用于口服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DENG L.Construction of a novel silica-lipid based delivery systemfor oral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D].Chongqing:Southwest U-niversity,2014.[47]㊀周萌萌.一种新型载药液晶凝胶系统的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ZHOU M M.Resarch of a novel drug loading liquid crystal gel sys-tem[D].Wuhan: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17.[48]㊀JUN J,LIU T T,MIU M M,et al.Neutralization of lecithin andpolysorbate-80i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J].China Pharmacist,2017,20(3):586-588.[49]㊀NEMEN D,LEMOS-SENNA E.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resveratrol-loaded lipid-based nanocarriers for cutaneous adminis-tration[J].Química Nova,2011,34(3):408-413. [50]㊀张亚萍.基于LDHs的倍他米松衍生物药物缓释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ZHANG Y P.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DHs-based drug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s of betamethasone derivatives[D].Jinan:Shandong University,2018㊂[51]㊀郜现良,易美华.罗非鱼油乳状液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9(4):124-129.HAO X L,YI M H.Study on the stability influence factor of tilapiaoil emulsion system[J].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9(4):124-129.[52]㊀OKURO P K,GOMES A,COSTA A L R,et al.Formation andstability of W/O-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IPEs)and de-rived O/W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PGPR and lecithin[J].Food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122(8):252-26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of lecithin and lecithin complex GONG Xuan,QI Xiaoying,ZHAO Zhikang,PANG Xinyu,GUO Mengxue, YE Zhangjing,WANG Youjun,LI Xinyu,LU Ha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116023,China) ABSTRACT㊀Lecithin,the phosphatidylcholine of the phosphate group,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mem-branes.Lecithin complex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compounds or complexes formed by phospholipid molecule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through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change and bioavailability are improved.There are many resources of lecithin,and the preparation of lecithin complex is simple.In recent years,researches o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ecithin complexes,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om-pounding mechanism of lecithin and active ingredients,the types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lecithin complexes.Key words㊀lecithin;lecithin complex;activity。
甘草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甘草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张文华;张芳;王汉卿;权洪峰;张霞【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甘草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改善其理化性质.方法以甘草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在单因素法考察复合溶剂、复合温度、复合时间、初始浓度和投料比例对复合率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复合物制备工艺;并对所得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溶解度进行考察.结果甘草黄酮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甘草黄酮与磷脂按1∶1.5 的质量比投料,于30 ℃ 乙醇中复合1.5 h,甘草黄酮的浓度为5 g· L-1.验证试验表明,在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下,甘草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在96% 以上.复合物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是甘草黄酮原料药的10.7倍.结论优化得到的工艺稳定,磷脂复合物改善了甘草黄酮的溶解性质.【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4页(P457-459,476)【关键词】甘草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表观溶解度【作者】张文华;张芳;王汉卿;权洪峰;张霞【作者单位】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29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回医药现代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回医药现代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回医药现代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1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1],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化妆品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药理分析
【关键词】黄酮磷脂;药理作用
中药活性成分有确切的药理效应,但由于其极性大、脂溶性差造成口服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磷脂复合物的基本特性
磷脂结构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生成复合物。
如在灯盏花素的结构中,羧基上的氧以及酚羟基上的氧均具有负电性,均可与卵磷脂中带正电性的季胺氮产生偶极-偶极作用力形成复合物;葛根素和卵磷脂通过极性部位间的范德华力而结合形成磷脂复合物。
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都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表现出很多与母体药不同的特性。
理化性质的改变如脂溶性明显增强,熔点、吸收系数、光谱特征等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等。
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如磷脂复合物的活性一般比母体药物更强、生物利用度更高、毒副作用更小。
2.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关于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已有很多研究报道,通常的方法是将药物和磷脂置于非质子传递溶剂如芳烃、卤素衍生物或一些环醚中(如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甲醇、乙醚、二氧六环等),通过加热、搅拌、回流等手段处理而制得。
制备好的复合物可通过蒸发或在真空下去除溶剂得到,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非溶剂沉淀法分离得到。
反应溶剂的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药物与磷脂
的投料比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结合率,可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制备配方和工艺。
bombardellie在制备水飞蓟素(silymarin)磷脂复合物时,将水飞蓟素的丙酮溶液与近等摩尔量的磷脂在室温下旋转搅拌,直至反应液澄清减压浓缩至较小体积,再往其中加入较大量的石油醚,将其放置过夜,过滤收集并在低温下真空干燥得到复合物;或者选择二氧六环为溶剂,将水飞蓟素与磷脂混合搅拌,待混合液变得澄清后冷冻干燥,也可得到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
唐晓荞等制备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时将灯盏花素和卵磷脂以1:0.5的比例完全溶于四氢呋喃和甲醇的混合溶剂(1:1)中,在60℃下加热回流1h,真空蒸除溶剂,得到黄色微黏的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
李颖等用正交设计得出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100g·l-1的药物浓度,药物与卵磷脂的摩尔比为3:2,30℃恒温搅拌反应0.5h,最终复合率达100%。
复合物的鉴别一般采用薄层、紫外、红外、质谱和热分析等方法鉴别。
盂庆国等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薄层层析法分析葛根素和磷脂反应的产物,得出结论:产物为复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3.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其理化性质如相变特征、晶体特征、水分散性质、溶解性能及油水分配系数等均发生了改变。
吴建梅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分散形态与脂质体类似,但由于二者的生成机制截然不同,而其内部结构必定存在差异。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裹在由磷脂形成的封闭的囊泡内,药
物游离于囊泡内的溶液中,或分散在磷脂的多层膜之间;而磷脂复合物则是药物通过与磷脂的极性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磷脂结合
在一起,这并不影响磷脂的两性作用及其在水中分散的特性,当其携带药物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分子问有序排列形成外观类似脂质体的多层囊。
4.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一些黄酮类活性成分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可改善其在动物体内
的吸收,从而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江永南等分别以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灌胃(剂量为淫羊藿苷100mgkg-1),分别比较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磷脂复合物的auc、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tmax),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改善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有效提高淫羊藿苷的生物利用度。
5.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其药理作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王芳等采用避暗法和水迷宫法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含总黄酮30.06%、总萜内酯8.72%)磷脂酰胆碱复合物(gb-pc)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gb)和gb-pc均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而gb-pc改善作用强于相同剂量的gb。
刘进进等研究发现,gb-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强于等剂量的gb(按总黄酮计)。
有文献报道,银杏酮酯卵磷脂复合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等剂量(总黄酮)的杏灵颗粒。
此外,许多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可延长活性成分的作用时问,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马云淑等在研究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的实验中发现,葛根素磷脂复合物1h 内累积渗透量大于葛根素,以后增加渐缓,而葛根素的渗透速率大于复合物;但磷脂复合物在经皮渗透24h后取样检验,其累积渗透量继续增加,而葛根素样品则在6h后基本达到渗透平衡,接受液中葛根素含量不再增加。
一般认为,易透过皮肤的药物既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又有适度的水溶性,才能较迅速、多量地透过脂性细胞膜并进入水性体液中,随血液循环起全身治疗作用。
药物的磷脂复合物亲脂性较原形药物强,相对易于渗透角质层。
葛根素的磷脂复合物其脂溶性增大能迅速渗入皮肤角质层,而同样因其较强亲脂性而暂时贮存于真皮中,复合物结构中的药物则逐渐释放,溶解于水性的接收液中。
6.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应用
目前,国内对磷脂复合物的研究相继开展起来,对很多适合做成磷脂复合物的中药,如水飞蓟宾、葛根素、靛玉红、壳聚糖、银杏提取物、灯盏花素、人参总皂苷、淫羊藿黄酮、黄芩苷、丹皮酚等都已进行了复合物的制剂学研究。
但是,这些都还仅仅局限在实
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做成产品上市。
而国外已有很多产品上市,包括水飞蓟素、水飞蓟宾、甘草次酸、绿茶提取物、银杏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等数10种磷脂复合物的专利及保健品,且有硬胶囊、软胶囊、霜剂、凝胶、颗粒、乳剂等多种剂型。
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发被视为传统医药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给药系统,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能提高疗效,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有可能为中药方剂学提供现代药学的依据。
但今后如何优化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明确磷脂复合物的分析鉴别和体内的药动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