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修改稿

一、概念区分

(一)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是能够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目的地。红色是其主题,旅游是其产业性质,研学是其产品资源。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是最近两年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指具有丰富教育内涵,面向社会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活动场所。1爱国主义是其主题,教育是其基地性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并不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爱国主义与红色之间有资源重合的地方,但前者范围更加广泛,而红色文化则主要强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除此之外便不属于“红色”范畴。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开展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建设,需要大力整合吸收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同时更要注重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资源融合问题、研学产品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扶贫问题等,这些显然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难以涉及的领域。

(二)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

前者是依托后者建设,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红色研学产品及由此相关联的软硬件设施。所以,在目前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开展红色旅游研学

1其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弘扬爱国主义及优良革命传统的纪念设施(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已故著名党史人物、已故著名党外人士、已故近代名人的纪念馆和人物塑像、纪念地、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园、纪念广场、陵园、陵墓、遗址遗产等),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标志物、纪念地,展示重要历史文化内容的陈列场所和史迹遗址(包括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军史馆、自然科技馆、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重要代表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农业遗产、军事遗产、自然遗产等)。

活动,建设红色旅游研学基地,重点在于围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并创建完善与之相关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

(三)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与研学旅行基地

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属于研学旅游基地的特殊形态,一方面应该与一般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保持一致,一般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规定、原则与要求,也适用于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另一方面,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其特殊性在于其红色主题,红色主题作为一种价值观形态,必须贯穿至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

综上,我们认为,对以上三对概念的比较并非多余,而是要从中得出开展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的创新点及重点。其中,红色旅游资源研学产品开发是基地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一般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规定与标准是基地建设的基本与前提;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基地建设的战略决策与选择;红色主题是基地建设的灵魂与主线。

二、研究思路

围绕红色主题这个基地建设的灵魂与主线,深挖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突出红色,坚守红色,创新红色,以主题带动并贯穿内容建设,通过主题与内容的建设,完善基地的平台建设,加强基地平台的运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由此形成一套验收、评估与反馈的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模式。

三、研究框架

(一)红色主题全贯穿

红色主题不仅要突出革命精神,还要充分关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三大红色精神是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的灵魂与主线。对待红色精神主题,可从以下六方面来操作:1、挖掘;2、整理;3、保护;4、宣传;5、展示;6、贯穿。

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要对当地史料进行挖掘、保护、修缮,包括红色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资料室的建设,红色历史、故事、红色人物资料的整理,注重真实性、全面性。形成并丰富红色文化基因库。保存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

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参与形式,加快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从单一的参观、瞻仰型向兼具参观、瞻仰、参与、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型转变。

以政治功能为引领,在景区保护、开发上凸显红色基因,在周边环境建设上营造红色氛围,在青少年教育上传承红色基因。基地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元素来突出红色主题。把主题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景区规划的各个环节。注重基地建设的细节之处对主题元素的贯彻。研学旅行活动必须主题化,而对红色主题的娱乐化、休闲化则应保持谨慎而适度;寓教于乐的同时需保证“教”与“学”的主题效果。

(二)研学内容课程化

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的旅行形态,其红色文化资源本身便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质,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也同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建设要进一步围绕三大红色精神凸显其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将基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校内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开发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红色旅游研学活动要以课程化形式展开,杜绝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的内容要以红色文化精神为核心打造,这些具体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革命伟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等。

2.课程教材是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承载上述精神的物质层面的资源,如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

3.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与做法:

①以服务学生为根本,以红色教育为宗旨;

②凝练区域特色,打造个性化的红色主题旅游,注重本土化、特色化和产品化开发,以避免同质化;

③课程开发要有可持续性,可考虑课程的手机AP运用、红色文化课程慕课教学的开发、红色旅游虚拟仿真研学课程的开发、红色旅游研学信息数据库开发等;

④课程开发跨区域合作;

⑤研学活动课程化与研学课程活动化相结合,加大要素整合力度,着力解决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创新要素集成方式,大力开发红色主题

鲜明、生动有趣的研学项目,丰富红色旅游研学产品供给。把纪念日、红色历史、人物模范事迹和中小学课本知识相结合,互动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⑥课程开发开放性: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开放性、个性化定制;课程与活动的组织要尽量轻松活泼,研学过程要做到“润物无声,寓教于乐”。从“听、观、触、演、感”以及“学”、“研”、“体验”、“游”不同角度安排红色研学的课程与活动,确保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⑦课程开发模块化:根据不同的主题精神设置课程模块;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课程模块;根据知识目标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如教辅性研学课程、探究性研学课程、素质拓展性研学课程、服务性研学课程(小小志愿者、义工、小小讲解员)。

⑧课程开发类型化:课程类型的开发以区域差异模式为主,突出各自的红色主题。区域差异模式即都市模式、老区模式、城乡结合模式。也可以探索其他形式的类型化课程。

⑨课程设置的交叉化:即资源的组合,提升红色旅游研学课程的价值、丰富其内涵、提高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主要有“红+绿”、“红+古”、“红+俗”、“红+彩”等形式的交叉融合,也可以进行不同产业交叉开发的课程。

⑩建立红色旅游研学课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其中,指挥系统负责制定质量监控的相关政策、管理制度,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评价系统负责对研学旅行过程按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评价、考核。课程的评价体系要健全,评价要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综合性、评价的方式多样性;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三)平台建设标准化

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旅行业务最终要落实到平台建设上来。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平台建设是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基地围绕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与开展,通过软硬件的提升与改造,把每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平台建设是传统红色旅游景区升级换代的重要契机,也是红色旅游景区联结中小学客源市场的重要纽带。

基地的平台建设要“上层次,上质量”,围绕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各种标准,加快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精品体系与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标准化推进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的水平建设、分级建设、类型建设。

1.综合“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理论与“社会责任”理论,深入研究红色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