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合集下载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1. 引言1.1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等进行规范的文件。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地理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前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比,有许多差异和变化。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目标设置、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地理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新旧标准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为地理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目标设置的差异目标设置的差异在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都有明显的变化。

旧标准中,地理课程的目标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而新标准则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标准对地理教育的目标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和创新精神,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旧标准则相对更为注重纯粹的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笔头功夫。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目标设置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标准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2.2 内容调整的不同1. 课程结构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原有的内容重新组织,注重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旧版标准中地理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新版标准则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

2. 知识延伸和拓展: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现象。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广大中学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地理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此前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调整和修订。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变化和影响。

一、课程目标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将地理学科的学科要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兴趣和责任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而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有着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较为笼统。

二、教学内容新版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思维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增加了地理技能、地理方法和地理实践三大板块,强调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与此新版课程标准对一些传统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增加了地理科技知识,强化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而旧版地理课程标准较为偏重地理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对地理实践的要求相对较少。

三、教学方法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

四、评价方式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评价的理念,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强调对学生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提倡综合素质评价。

而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评价较为传统,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旧版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和改革。

必修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

必修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一、新教材必修一特点1. 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1)本模块知识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

因为,这样既可以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又可以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没有对生物、土壤要素作学习要求。

对于某自然地理要素,所选择的内容也很不系统。

例如,关于地质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的知识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关于大气的知识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的知识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

即使选择的内容,对其要求也简单明确。

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其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洋流,只要求其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

(2)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模块的内容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9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一半)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并又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

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6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1/3)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

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本模块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

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本模块主要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来设计内容。

这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份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旨在确定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课程方向、内容和教学目标。

于2002年首次发布,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2017年教育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本文将对新旧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改变新旧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旧版本包括《物理地理》、《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

而新版本改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旧版曾经强调对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而新版则进一步体现了地理应用的实践,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安排。

二、思想性与特色新旧地理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地理学科的思想性和特色。

旧版课程注重地理思想的培养,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更强调地理学科的研究问题,并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注重地理的实践性的同时,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特点,注重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综合性。

三、知识重点在知识重点方面,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概括性和深入性的训练,其中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太阳系、地球及其运动、地球的内部、岩石圈、地球表层和气温、气压等内容。

而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则从生态环境、自然地理基础和地球物理三大方面,也包括地球的组成、地表形态、自然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展开。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世界主要地理现象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天气、气候、地球生态系统等。

四、教学与实践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和实践也有区别。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地理思想和知识的理性训练,强调地理工具和地理实验教学;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强化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实践性的掌握,毕竟地理学科除去其专业特点外,还需要学生去实践探索环境和现实问题,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加入了地理技能的培训,例如运用地图、海拔计、气候计进行测量、预测和监测等方面。

高中地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地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地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

高中地理选修1教材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教材相较于旧版教材在内容和设计上有着一些区别。

下面我们将介绍新旧版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 内容更新
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来说,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版教材可能会增加一些最新的地理概念和知识,反映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结构调整
新版教材可能对章节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和重新组织,使其更加合理和紧密联系。

也许会调整章节顺序,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此外,新版教材还可能增加了一些研究提示、复要点和案例分析等辅助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图表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版教材可能采用了更加现代化和直观的图表形式来辅助教学。

可能会有更多的彩色图片、地图和表格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地理数据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加深印象。

4. 执行标准调整
新版教材有可能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进行了一些执行标准的调整,以确保教材内容的质量和研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具体了解教材的情况下,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新旧版教材的区别,并不能保证适用于所有的教材。

因此,在进行教学或研究时,请以具体的教材版本为准。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在内容更新、结构调整、图表更新和执行标准调整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学生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和学习。

地理新老教材对比

地理新老教材对比

地理新老教材对比
新旧地理教材的主要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内容选择:新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突显地理实践力。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自然地理部分进行了一些补充和增加。

内容组织:新教材彰显学科逻辑,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

例如,新教材通过"补充必要知识内容",“增加知识标题”,“融合相关知识”,"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安排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教材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内容呈现:新教材的呈现形式多元化,趋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例如,新教材更加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展示了"图文并重"的特点。

作业系统:新教材的"作业系统"的改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辅助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2008年秋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伴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材的编排相对于旧教材也作了重大调整。

一、从教材目录上看,主要调整增删了章节,新课程必修(1)(2)与旧教材(必修)《地理》上下册章节变化不大,新课程必修(2)还重点吸纳了旧教材选修(一)的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和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的相关内容。

新课程必修(3)则继承了旧教材选修(二)的主要内容。

二、从教材组织形式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从“陆地→海洋→大气→宇宙”,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

1.是教材内容的增删《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必修(3)2.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把旧教材选修(一)的“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内容和旧教材必修(上)“城市化”组合成新教材必修(2)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把旧教材选修(一)的人口与环境主要内容调整到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中。

3.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即原教材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使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

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

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地理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不少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一、内容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方面相对于旧版进行了很多的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知识点的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加了地理与经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其次是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新版地理课程将地理科技知识更加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地理科技知识,提高了现代地理科技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地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对地理科技知识的融入程度较低,地理实践的体验和应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太符合,无法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

二、方法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更新。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其次是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推广,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价和考核方法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相比之下,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相对较为传统,主要采用讲授和书本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地理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较少,评价和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思考标签:高中;地理教学;教材内容;变化;思考一、地理新旧教材中关于“地球上的水”内容的变化1.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1)新教材用“章”取代了旧教材的“单元”,这使得教材内容的条理性更强。

(2)旧教材必修一中关于“地球上的水”的内容是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第3、4、5节,新教材“地球上的水”则自成一章,是继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张“地球上的大气”后的第三章。

(3)新旧教材正文和非正文所占比例不同。

旧教材正文所占比例较大,新教材非正文所占比例较大。

例如,“海水运动”一节,新教材的正文与非正文比例是1:4,旧教材的正文与非正文所占比例是4:1。

新教材正文部分用“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编写,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提供了便利。

2.教材内容的变化(1)旧教材关于“地球上的水”的内容在第三单元,分别是:第三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第四节“海水运动”、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新教材这部分内容自成一章,一共三节,外加一个“问题研究”,即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为“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2)旧教材中有而在新教材中删除的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陆地水体类型。

在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旧教材中关于厄尔尼诺的知识只是文字性的表述,新教材中不仅添加了拉尼娜现象的表述,还辅之以图,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3)新旧教材的图表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旧教材有17幅图,一幅表;新教材有18幅图,因教材内容的变动新加了15幅,删除了旧教材的14幅,保留3幅,即“水圈的构成”(旧教材中图题为“陆地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水循环示意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对旧教材的“洋流模式图”做了补充,因“活动”栏目的需要添加了全球风带,合并为“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新教材的图大多都分布在非正文部分。

新教材新理念——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新教材新理念——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新教材新理念——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去,提倡课改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

教材作既是课改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地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

目前,探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的差异,发现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内容表述等更为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教材中涉及到的辅助资料更为丰富、更贴近高中生的生活。

对此,文章中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差异,以期通过新教材、新理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教材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

具有时代特色、操作性强等特点的地理教材既可以更好的突出现代化教育理念,对地理学科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反映,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适应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培育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由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所立足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材的整体架构、编排、内容、图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动。

通过研究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差异,对于合理运用新教材、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十分的关键。

一、基础知识表述的变化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具体表述内容,其表述的层次性、逻辑性会影响读者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效果。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教材在表述上表现出三种特点,即补充必要知识、合并相关知识、知识层次性及逻辑性增强。

(一)补充必要的知识文中选取了新旧教材中课程标准相通、知识点相同的部分进行了比较,新教材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适当了补充了必要的知识点。

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例,对其中“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这部分内容的表述上,老教材中以直接表述的方式得出了“地球自转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一结论,然后在“活动”部分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刍议新旧地理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刍议新旧地理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课程篇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继承旧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更深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着重突出整体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等。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重心,结构化课程内容,让主题成为教学的路标,在情境中代入课程内容,推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落实。

同时进一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的体现;充分反映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成就;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内及学科间联系及配合的关注,摆脱碎片化及相互脱节等现象;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要求。

笔者下面将重点解析新课程标准中必修两个模块内容的修订情况。

新课程标准中的地理1与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相比,模块内容由四个方面变成三个方面:旧课程标准的必修1为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新课程标准的地理1则为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两者相同的都是首先给学生介绍基础的地球科学知识;讲解一些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及原理;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自身周边的自然地理现象识别、观察、叙述、分析的能力以及审美的意识,都侧重于自然地理部分。

两者间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降低学习难度、简化学习要求。

新课程标准地理1相较旧课程标准必修1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及地理意义部分、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部分、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等,需要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及数学等多学科融合,降低难度,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认识真实的世界。

新课程标准必修1共12条学习要求,比之旧课程标准减少了6条。

同时又增加了地质年代表、土壤的成因、识别主要植被等要求。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传统的高中地理教育主要偏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而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的认识。

一、新课标改革后教材的变化1、内容的编排不同:老教材的必修部分相较之下更为清晰明了,从目录就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所学知识,内容编排也很系统;而新教材的必修部分知识体系较散,需经过教师理性的分析与归纳,才能很好的把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

这点对于刚任教的年轻老师来说可能是个挑战,需要教师自己能对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深浅程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的使用好新教材。

2、知识传授的着重点不同:老教材的必修部分着重于知识本身的传达,呈现的方式较死板,但条理清晰,比较适应于备考;而新教材的必修部分更加注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本中特意添加了:课前的“探索”、学习中的“课题”、课后的“案例探究”等大大多于老教材的自主学习板块,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主,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3、教学内容不同:新教材删掉了老教材“生物”、“土壤”、“国际贸易与金融”方面的知识,在必修3着重添加了区域地理的知识。

更加强调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综合地把握好学科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材生动性不同:新教材图文并茂,栏目多样,强调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分析,注重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本文旨在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的新旧版本变化,以
帮助读者了解教材的差异和变化。

1.内容调整
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有一些调整和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新教材增加了几个新的章节,如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
乡村发展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旧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或合并,以提高教材的紧
凑性和实用性。

部分章节的知识点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和替换,以反映新的研究
成果和现实情况。

2.学习要求和目标的变化
新旧教材在学习要求和目标上也有一些变化: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了许多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和探究活动。

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强调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3.组织结构和教学安排的改变
新旧教材在组织结构和教学安排上也有所改变:
新教材更加注重模块化的教学,将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旧教材采用了线性讲解的结构,章节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更新
新旧教材在教学资源和工具方面也有所更新:
新教材引入了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互动性。

旧教材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教科书和试卷为主要辅助教材。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的新旧版本在内容、学习要求、组织结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变化和差异。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新教材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一、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变化高中地理新老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相同的,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和教材内容的选取均发生了变化。

下面就新旧教材在指导思想、课文内容、特色等方面作一对比。

(一) ·指导思想对比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

老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不突出。

·课文内容对比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行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

(二)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如下特色1.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必修课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保持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2.设置多种地理学习层次,以利于学生开展不同的地理学习。

必修教材围绕人地关系逐步展开,选修教材则注重突出各自的特色。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

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注重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一些地理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术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给学生创造比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改变传统说教的老面孔。

5.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教材尽量多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以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等地理素材。

6.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强调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使用通俗、生动、朴实的文字,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使用主题鲜明的地图和照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

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地理教育在高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高中地理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材最新变动的知识点与老版本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期了解新版教材的改进之处。

一、自然环境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在自然环境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例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管理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之下,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较少,没有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二、人文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版地理教材将人文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入。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增加了有关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差距、城乡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势。

而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简略,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技术应用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将技术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与此相比,老版本地理教材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较少,没有对于GIS等现代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四、比较与对比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和老版本地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版地理教材在知识点内容、系统性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新版地理教材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关注全球问题和热点,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问题。

同时,新版地理教材注重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科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然而,新版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新版地理教材在某些内容上可能过于贴近当代问题,缺乏对于历史演变和长期发展的介绍和分析。

高中地理的新教材与新教法

高中地理的新教材与新教法

高中地理的新教材与新教法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

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

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

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

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

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地理组王悦臣我们用惯了老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已根深蒂固,接受新教材需要一个过程。

新课程是少人欢喜多人愁,喜的是新教材确实给我们教师大显身手的机遇和挑战;愁的是我们面对新教程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从。

这说明课程改革的推行,新教材的使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一年的高一地理教学,现将自己对新老教材的看法,教学过称中的一点思考、困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旧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上册)和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必修)课程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传统人教版教材经过屡次修改,已非常成熟。

在编篡上,它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别展开叙述。

其优点是可以对地理知识作系统地描述,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点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贯通。

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的教育,故旧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面面俱到,教材内容就难免"繁、难、偏、旧";知识体系性强但远离实际,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往往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即将分散于不同章节的有内在联系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讲述,将相近的内容归纳于同一专题下,将地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做法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暗合的。

反过来,也可以说《课标》的课程设计其实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基础上的自然发展。

例如,新课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先介绍了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地等自然地理内容,接着分析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人文地理内容,将原来分布于高中地理上册和下册中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生活地理。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也真正体现出了教材所要突出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再如"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新教材删减了很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恒星和星云特点、太阳外部结构,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转偏向力作了简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原理。

这样,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使教学顺利进行。

加上,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地理知识不断更生,新教材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部分跟上时代脉搏的内容,比如新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等,让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拓宽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

另外,新教材还删除了一些与其它学科重复的教学内容,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

新教材的内容采用图像呈现方式比旧教材较多,由旧教材的213幅增加到新教材的380幅,并扩大了图像的版面。

图像设计主题鲜明,内容编排精练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

课后活动的设计能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新教材的内容注重时代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设置“专题”这就是新旧教材在编写上最显著的区别。

这种编写方式,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理念,即地理教育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地理的一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用整体的眼光去认识地理知识。

这种转变同时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解决课程理念、学习目标与学科知识的矛盾,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新课程内容设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式,例如:为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选择太阳对地球的影向为案例;说明大气组成成分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选择以CO2的变化为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别以山岳的形成和河流地貌为例,即从同类中选取隐含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

不仅自然地理各个要素选取典型的案例,作为对某一知识点的补充或拓展的案例,同时也出现在教材中或教材后,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相似与数理化学科的公式,举一反三,然后个别知识向同类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比较轻松。

二、教学方式:主要变化是从以教师为主导到学生自主性探究。

传统教育也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它是以教师为主导,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

教师注重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从而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传统教材过多倚重了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问题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而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相对比,增设为“问题研究”、“阅读”、“案例”、“思考”,增加了“活动题”,“问题研究”下有“知识拓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题”、“提出建议”、“分析反思”、“分析预测”、“评价建议”。

其中“阅读”“活动”题不仅出现在每章节后,还出现在课文相应知识点之后,以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活动”题中也有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例如第四章第二节“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活动题中,就出现了“最大限制坡度”这个教材中没有的但学生通过先前建立起来的能力结构学生可以理解的概念。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

教师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挑战,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1)讲述法:新教材大标题很明确,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备课,我们可以简化内容,条例很清晰的分析完教材知识点。

针对高中地理课本中一些理论性很强,内容很抽象的概念性知识点,需要教师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并辅之以大量典型的例子。

对于例子的选择,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例举,巧妙运用,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鞍钢与宝钢的具体实例进行对比,则很容易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的因素也是不同的。

又如:有一位老教师在讲解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中,在引导“节流”措施时举例说:有一个富翁他每天要洗200次脚丫,每次洗脚用10桶纯净水,这样做应不应该呢?全体学生立即哄堂大笑,然后异口同声回答:不应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顺水推舟得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第二个措施:“节流”措施。

教师巧用例子,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给学生很明确的提示。

再如,在讲解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中,由于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的概念及相互联系都很抽象,教师在讲解是需要用大量的且接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去充实。

(2)案例分析法新课标更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课本中设置了很多案例,教师要灵活处理这些案例,做到不仅仅教案例,而是用案例去教。

教师具体处理这些案例时,要视这些案例的难易成度而定。

有一些案例,教师可以用作引出和归纳本节知识的材料。

例如,在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中,课本给出了“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的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分析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中各因素的变化,然后通过二者区位因素的变化再寻求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和区位因素变化的表现。

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还有一些案例,配有详细的地图和文字叙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地图和文字,提炼和归纳信息。

例如,在传统工业区一节中,课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来编排。

本案例图文信息都很详细具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阅读文字,让学生自己提炼和归纳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和衰落的原因。

对一些隐性的信息,教师给予实时的指点。

例如,通过对比图4.10和4.12来分析鲁尔区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

这样处理案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3)趣味引导法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课前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

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气旋与反气旋”时,教师可以课前讲述诸葛亮和司马懿父子火烧葫芦峪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可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98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

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

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让它顺水漂流。

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

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

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

学生听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11年8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