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步态分析及训练共91页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ppt课件
• 先练习张口、闭口、转舌等动作,然后教病人发音,从单 字到词。步骤如下: ①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②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③能发音 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 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④语言刺激疗法: 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 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5 ~ 6min,间歇10 s。
(3)站立训练
• 为加强肌力, 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 防止废用性 萎缩, 患者能坐稳后即可开始站立训练。
• 站立时, 护士在患侧保护, 让患者身体靠在床边, 健手扶床 栏, 身体重心置于健侧, 站立时间可由几秒钟逐渐至几分钟。
• 在此基础上前后摆动患肢, 前摆时伸膝, 踝背屈; 后摆时屈 膝, 中跖屈。
伸肘关节,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 • 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 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
等。 • 在训练翻身时嘱病人屈肘, 用健手托住病肘, 将健腿插入病腿下, 在躯
干旋转的同时, 用健腿抬动病腿转向健侧。 •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的同时, 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 这不仅有助于
双手交叉上举运动 巴氏握手
握拳姿势
翻身训练
搭桥训练
巴氏握手
床上运动
翻身训练
床上运动
方法:患者平卧,双下肢屈髋 屈膝,双脚平放在床上,将臀
搭桥运动
部抬起,并控制住,下肢保持
稳定,保持5-10min,勿憋气
目的:有利于步行功能的训练
康复第二阶段
坐姿训练 站立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
外科疾病
骨折,肌肉韧带劳损或撕裂,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摘除术后,颈 椎病、肩关节周围炎、人工关节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或游离体摘 除术后,截肢术后、断肢再植术后,胸腔腹腔大手术后,外翻足、 内翻足、扁平足,脑震荡、脑挫伤,烧伤、冻伤,静脉曲张及其 术后等。
内科疾病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代偿期,高血压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 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肺不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 内脏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肥胖病, 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神经科疾病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腰神经根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神经官能症,面神经麻痹,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等。 妇产科疾病 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产后等。
第18页,共115页。
运动疗法的副作用:
运动的益处是肯定的,但运动疗法潜在的副 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由于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可能使缺血性 心脏病或高血压(常无症状)加重,引起心脏功 能不全或心律紊乱。也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 心肌梗死。
28.7
25
30
第6页,共115页。
中国前5位死亡原因(1/100000)
Zhu Chen,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ause of death. Ministry of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k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2008
第15页,共115页。
其他
包括近年发展的神经康复新技术,如运动再学 习方法( MRP )、强制性运动疗法 ( CIMT )、音乐疗法、运动想象( MI ) 等。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PPT学习课件
1.初始触地 支 2. 预承重期 撑 3.支撑中期 相 4.支撑末期
5.摆动前期
摆 1.摆动初期 动 2.摆动中期 相 3.摆动末期
4
下肢各关节主要肌肉及作用
5
6
大腿前群和内侧肌肉
7
髂腰肌
8
小腿前面和后面肌肉
9
正常步行周期中主要肌肉的作用
• 站立相:
• 臀大肌 ——伸髋 • 股四头肌、腘绳肌—— 伸膝15度 • 胫前肌—— 足平放速度 • 小腿三头肌——控制小腿前倾 • 臀中肌、臀小肌——控制骨盆向对侧倾斜5度 •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支撑相中期至蹬离
• 步长: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两侧步长约为50-80cm;左右步长的不一 致性是反映步态不对称的敏感指标;
• 跨步长:指同一侧足跟前后两次着地间的纵向直线 距离,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00160cm;
• 跨步时间:即步行周期时间; • 步宽: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以足跟中点为测量
结果:膝关节承重反应消失;速度 减慢;重心不能前移,可引起关节
疼痛等。
17
偏瘫步态分析
支撑中期—躯干过分向患侧倾斜
• 躯干过分向患侧倾斜,越过患侧 下肢,提示髋部外展无力。
• 当骨盆向侧方过度位移超过支撑 腿时,并伴随对侧摆动腿骨盆过 分下降,此为Trendelenburgs征 阳性
18
偏瘫步态分析
支撑中期—膝关节过度屈曲
表现:部分患者在支撑中期,可能出现膝关节过度屈曲,并 伴有过度的髋屈曲。
原因: 股四头肌肌力或控制能力减弱; 膝关节屈曲挛缩; 腘绳肌活动增加; 腓肠肌活动增加; 关节疼痛、本体感觉减退。 结果:站立相稳定性降低;站立相时间缩短;身体前进的
(17)2015.4.19上午脑卒中患者步态分析-黄明威
协同肌(synergist) 副动肌 稳定肌--core stability核心力量 中和肌
步行中的下肢肌肉活动
目的
评估运动能力 诊断异常步态病因 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步行
步行:使用足移动躯体的行动 移动: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 步行是移动手段之一 移步:用双脚及辅助用具来步行
步行是患者治疗的首要需求
步态
步态:指人体行走时的姿势,是躯干与肢体共 同参与的有节律的活动,走或跑的方式。
步态分析:利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处理手段和 已经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 的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步行周期
定义: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 个步行周期
步态周期的划分
步态的时空参数
跨步时间——(步行周期时间) 行走两步所需要的时间,通常记录从
一侧首次着地时开始至该侧下一个首 次着地结束的时间。以秒为计时单位。
步长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 间在前进方向上的直线距离。
跨步长
同侧足跟(或足尖)前后两次着地点间 的距离。以cm为单位表示。正常人跨步 长是步长的两倍,约为100-160cm.
基本术语
足内翻+下垂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伸障碍,导 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 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前进推动力量降低, 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摆动相常导致患肢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膝关节僵直
动态EMG显示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 肌和股外肌过分活跃,髂腰肌活动降低, 有时臀大肌活动增加。如果同时存在足 内翻,将加重膝关节僵直。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
步态不稳、抬腿困难、摆动幅度 减小、速度减慢等,可能出现足 下垂、内翻等异常姿势。
偏瘫步态的成因与影响
成因
脑卒中导致大脑运动中枢受损,影响 对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同时可能 伴随感觉、平衡等功能的障碍。
影响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 走、上下楼梯等,降低生活质量,增 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与训 练
目录
• 脑卒中偏瘫步态概述 •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 脑卒中偏瘫步态训练 • 脑卒中偏瘫步态康复策略 • 脑卒中偏瘫步态研究展望
01
脑卒中偏瘫步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脑卒中偏瘫步态是指脑卒中患者 因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一侧肢体 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行走姿势和 步态的异常表现。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关节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增 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 肌肉萎缩。
步态姿势调整
通过姿势控制和步态调整训练,纠 正异常步态姿势,改善步行稳定性。
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通过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训练,提高静态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
通过重心转移、步态调整等训练,提高动态平衡能力。
平衡板和平衡垫训练
05
脑卒中偏瘫步态研究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运动捕捉技术
利用先进的运动捕捉技术,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 析,为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虚拟现实与模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模拟现实技术,创建仿真的训练环境,提高患者步 态训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神经影像学技术
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深入了解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神经机制,为 康复治疗提供更精确的定位。
心理支持
0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偏 瘫 患 者 的 双 侧 下 肢 站 立 相 百 分 比增 大 ,健 侧 较 患 侧 明 显 ,摆 动 相 百 分 比减 小 ,步 频 减 小 ;步 长 、跨 步 长 及 步 速 减 小 ;头 部 前
倾 ,躯干基本保持直立位 ;患侧上肢较健侧上肢的肩关节 、肘关节角度变化范 围缩/ J  ̄ ( P < O . 0 5 ) ;患侧肩关节屈 曲内收 、肘关节屈曲
角度较健侧增大( P 0 . 0 5 ) ;患侧 髋 膝 踝 关 节 角 度 变 化范 围较 健 侧 缩小 ( P < 0 . 0 5 ) 。结论 行 时 出现 视 觉 代 偿 。 【 关 键 词 l 脑 卒 中 ;老 年 ;偏 瘫 ;三 维 步 态 分析
3 D Ga i t An a l y s i s f o r Ol d H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S A NG De — c h u n L U L i - p i n g , S H AO C h u n - x i a , e t a 1 . C a p i m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 B e j i i n g B o ' a i Ho s p i t a l , C h i n a R e h a b i l i at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r e , B e j i i n g 1 0 0 0 6 8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a i t o f o l d h 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2 2 o l d h e m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 we r e i n v e s t i —
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的评估及训练
摆动频率越低,平衡越好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 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
三大系统: 1.牵张反射 2.不随意运动 3.随意运动
四、平衡的训练方法
☆根据三级平衡评定方法逐级训练 ☆根据影响平衡的几个条件来增加难度 ☆以站立平衡训练为例
静态平衡训练:
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 进行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取上述站立位,开始时 可辅助患者保持静态平衡,待 患者能够独立保持静态平衡一 定时间后,再进行动态平衡训 练。
3.结合偏瘫患者步态分析的训练 ①选择性腹肌活动的再训练
②伸髋时抑制伸膝
③选择性伸髋
④伸膝分离运动
4.具体训练方法举例
①站立平衡训练 ◇平衡仪或VR模拟训练 ◇站立位向各个方向取物 ◇站立位拍打悬吊球 ◇站在不稳定的平面 ◇ 站在平衡板上保持平衡
②步行平衡训练 ◇绕开障碍物 ◇走S形路 ◇走振动的平衡杠 ◇走着仍球进篮 ◇边走边半蹲拾物 ◇跨步抛接球训练 ◇侧方走
无帮助不能 完成
能做但要帮 助
正常完成
4 X 25 = 100
二、步行功能的评定
1.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2.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三、影响平衡的几个因素
平衡的条件
感觉作用
支撑面积越大,越 有利于平衡
重心,高度,范围
其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 大小和性质,大、硬、平 整时稳定极限大
六、平衡反应的诱发
如果患者要随意移动而不必害怕跌 倒及行走时不用拐杖,必须重新建立平 衡反应,并形成一些保护性机制
如果手表现出明显的联合反应,以 痉挛模式强烈地屈曲,将影响到患者 的步行,妨碍平衡反应
偏瘫患者早期会出现害怕心理, 加上由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不 敢再步行,因此会出现害怕跌倒, 恐惧等问题。只有充分的平衡, 害怕跌倒的心理才会消失
脑卒中恢复期的运动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的运动训练一、床上活动1、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患者仰卧,支撑患侧上肢于前屈90°,让患者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或患侧上肢随治疗者的手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并让患者用患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另一侧肩部等部位。
2、屈曲分离训练患者仰卧,上肢置于体侧。
治疗者一手将患足保持在背伸位、足底支撑于床面;另一手扶持患侧膝关节,维持髋关节呈内收位,令患足不离开床面完成髋、膝关节屈曲,然后缓慢地伸直下肢,如此反复练习。
3、伸展分离训练患者仰卧,患膝屈曲,治疗者用手握住患足(不应接触足尖),使其充分背伸和足外翻。
随后缓慢地诱导患侧下肢伸展,让患者不要用力向下蹬,并避免髋关节出现内收内旋。
4、髋控制能力训练摆髋是早期髋控制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患者仰卧,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双膝从一侧向另一侧摆动。
同时,治疗者可在健膝内侧施加阻力,加强联合反应以促进患髋由外旋回到中立位。
进一步可进行患腿分、合运动。
5、踝背屈训练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双足踏在床面上。
治疗者一手拇、示指分开,夹住患侧踝关节的前上方,用力向下按压,使足底保持着床位,另一手使足背屈外翻。
当被动踝背屈抵抗消失后,让患者主动保持该位置,随后指示患者主动背屈踝关节。
二、翻身训练患者仰卧,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头转向要翻转的一侧,肩上举约90º,健侧上肢带动患肢伸肘向前送,用力转动躯干向翻身侧,同时摆膝,完成肩胛带、骨盆带的共同摆动而达到侧卧。
三、坐位训练1、坐起训练患者首先从仰卧位变换为侧卧位,用健手握住患手置于腹部,头抬起,健侧肘关节屈曲,上臂呈直立位以支撑上半身抬起;健足插入患足下呈交叉状,以健足带动患足向床边挪动;上半身进一步上抬、前倾,同时健手手掌向下放在床上,以支撑身体起立。
两足下垂在床沿上。
坐起,移开交叉的双腿,两足着地。
2、坐位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分静态平衡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要求患者无支撑下在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º,足踏地或支撑台,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脑卒中肢体康复训练 ppt课件
倾
4. 偏 瘫 侧 肩 关 节 向 前 平 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
和
躯
干
呈
100
度
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
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7. 健 侧 上 肢 病 人 怎 么 舒 适 怎 么 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仰卧位
1. 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
脑卒中的肢体康复训练
• 神经内科Ⅱ
概念
脑卒中: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体征与并发症
1.常见症状体征 偏瘫、失语、吞咽困难、感觉缺如、 尿便障碍等
2.主要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压疮、上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深静脉 血栓形成、废用综合征、抑郁/焦虑等
抬高患肢
丁字鞋
足下垂及下肢静脉血栓防治
踝足矫形器
出院指导
➢ 保持良好心态 ➢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高危因素和诱因 ➢ 康复指导(自我照顾、家庭环境与设施改造、
照顾者指导、定期体检等)
回目录
建议
1.重视早期康复 2.强调持续康复 3.重视心理康复 4.强调家庭成员参与
肌力的分级: 0无、1缩、2移、3抬、4抗、5正常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3.软瘫期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 模式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能预防压疮
✓ 患侧卧位 ✓ 健侧卧位 ✓ 仰卧位
患侧卧位(最重要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任小南【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三维步态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借助三维步态分析方法,观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跨步长均大于治疗前(P<0.01)。
治疗后患侧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有明显改善,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其中髋关节在内收外展、屈曲伸展方面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膝关节屈曲伸展治疗后改善效果显著(P<0.01);踝关节在内翻外翻、内外旋转、背屈跖屈方面,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配合三维步态分析方法,可对患者步态情况做定量评价,用于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2页(P570-571)【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三维步态分析【作者】任小南【作者单位】[1]福州市马尾区医院康复科,35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步态异常、步行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对患者自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1]。
但是,如何对患者步态情况、步行能力进行评价,是多数患者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以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康复治疗前后三维步态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62~75(68.4±4.2)岁;病程6~17(10.4±2.5)个月;脑出血19例,脑梗死17例,均为单侧;右侧瘫痪20例、左侧瘫痪16例。
纳入标准:①以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相关标准为参照[2],并配合MRI、CT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偏瘫,无下肢手术史、中枢神经系统病史、危重症情况等;③患者均自愿配合康复治疗,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PPT课件
股四头肌
摆动相末期,首次触地至支撑相中期 足离地至摆动相早期
胫前肌
首次触地至承重反应结束 足离地至再次首次触地
• 骶棘肌:使脊柱后伸、头后仰,维持人体于 直立姿势;在支撑相初期和末期活动达到高 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 臀大肌:为伸髋肌,摆动相末期开始收缩 (使向前摆动的大腿减速),于负重期达到 高峰(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前倾的加速度, 使髋关节在支撑相保持伸展位)。
–小腿三头肌无力:
•胫骨支撑期的稳定性下降,在支撑 中期和末期可由于踝关节过度背伸 而跪倒。
3、畸形:
–正常站立姿势:充分伸髋、伸膝、踝背 伸5°-10°;COG位于髋关节后、膝关节 前。
–膝关节屈曲挛缩30°时,无法进行功能 性移动;
–踝关节跖屈挛缩15°时,足尖行走,丧 失平衡;廓清障碍,对侧踮足步行。
–正面:躯干和骨盆是否向侧方倾斜,上 肢摆动是否与同侧骨盆和下肢的运动方 向相反;髋、膝、踝异常运动或畸形; 重心摆动情况。
–背面:臀中肌步态
–侧面:脊柱伸屈运动,髋、膝、踝的伸 屈运动。
• 观察分析表: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RLA医学中心设计, 包含47种常见的异常表现。
–观察顺序由远端至近端; –将首次着地作为评定的起点; –先观察矢状面,再观察冠状面。
www,
行为能力的评定
7分:完全独立——不用辅助设备和用具,在合理 的时间内至少能安全的步行50米。不用轮椅。 6分:有条件的独立——步行者可独立步行50米 ,但需要使用辅助具如下肢矫形器、假肢、特 殊改制的鞋、手杖、步行器等; 5分:监护或准备——可以步行50米,但需要他 人监护、提示及做行走前的准备工作 4分:最小量帮助——步行时需他人轻轻的用 手接触或偶尔帮助。
脑卒中后站不住、走不稳,快来做平衡训练
为什么一些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能进行正常活动,但往往容易跌倒?为什么一些脑卒中患者走路时摇摇晃晃,步态表现异常?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防治。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脑卒中是一种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的疾病。
脑卒中会导致运动、平衡和认知等一系列功能障碍,尤以平衡功能障碍常见。
平衡功能是指人在坐和立时保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也是所有功能活动的前提。
平衡的维持要有正常的感觉输入(包括本体感觉、视野、前庭觉)、正常的中枢神经协调、正常的运动反应(包括姿势反应、肌肉和关节活动)。
当患者脑卒中后,脑损伤导致上述3个环节的任何一环发生问题,平衡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是限制脑卒中患者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的平衡功能训练1.坐位平衡训练(1)Ⅰ级平衡(静态平衡):患者首先练习静态平衡,双手置于双膝,在无外力和身体移动的前提下保持坐姿稳定。
刚开始可让患者看着正前方的钟表或者其他物品帮助稳定头部。
在能不扶床的前提下坐稳,轻轻地推或拉,使重心轻微移位,以激发患者的自动态平衡反应。
(2)Ⅱ级平衡(自动态平衡):患者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
当患者能使上肢自由进行活动时,可练习上肢在空间不同的地方定位、交替轻拍,如捡小物品、伸手取物等二级坐位平衡练习,促进患者对肩胛带的控制。
(3)Ⅲ级平衡(他动态平衡):患者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如患者双手胸前抱肘,治疗者从不同方向轻推患者肩关节,练习其腰部的力量和控制,以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2.站立位平衡训练同坐位平衡的三级训练相同,患者从双足站立静态平衡到双足站立下自主运动,如蹲下取物、双足交替站立等,最后完成上下台阶的训练以及单足站立。
(1)Ⅰ级平衡:患者在无外力和身体移动的前提下保持站立稳定,开始时两足分开站立,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文详解 ppt课件
(四)康复护理方法
1.体位的摆放
若是脑出血型,何时开始翻身应根
据医嘱。若不是脑出血型,则在病人发病
后第一天即可翻身,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2.4 各种关节被动运动的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
肩关节:
屈曲及伸展 内收及外展 内外旋转
下肢被动运动
髋关节:
屈曲及伸展 内收及外展 内外旋转
肘关节:
屈曲及伸展 旋转
膝关节屈曲及伸展 足踝关节:
内外旋转 屈曲及伸展
手腕关节:
屈曲及伸展 内外旋转
手指之屈曲及伸展
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 上肢被动运动: 肩关节
屈曲及伸展
将手臂慢慢举高(指向天花板) 将手臂继续向床头移动至有“紧”的感觉或病人
主诉疼痛就停止 将手臂放回病人身边
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
上肢被动运动:肘关节
屈曲及伸展:甲乙每项做五次,甲乙轮流做
(甲) 手平放身侧 屈肘(将手指带向肩膀) 将肘部伸直 (乙) 手平放身侧 屈肘(将手指带向下颌) 将肘部伸直
(甲)
(乙)
上肢被动运动:肘关节
旋转
一手握住病人之手(使病人之手腕略有支持) 将病人手掌反复向上下转动(注意:活动范
围为前臂部,肩膀是不动)
上肢被动运动:腕关节
内收、外展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另一手握住病人的手掌 将手掌轮流屈向拇指及小指两边
上肢被动运动:腕关节
屈曲及伸展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指 把手腕向前屈 使手腕伸直 把手腕向后屈
上肢被动运动:手指关节
屈曲及伸展
另一手放在踝下 将腿向外拉(不与床 铺发生磨擦) 将腿向内拉,继续向 对侧移去(如主诉疼 痛则必需停止) 将腿置回原位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PPT演示课件
掌着地”,而不是足跟着地。表现 为足跖屈加内翻。
准备承重期: 表现:“足外侧着地”或“前足
掌着地”,膝过伸、膝反张
支撑中期(单腿负重): 表现:膝关节过伸;躯干过分向
患侧倾斜;骨盆向侧方过多移位; 对侧摆动腿骨盆下降。
16
偏瘫步态分析
膝过伸、膝反张--
原因: 股四头肌痉挛 股四头肌控制力减弱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本体感觉减退 踝关节不稳定
3
1.初始触地 支 2. 预承重期 撑 3.支撑中期 相 4.支撑末期
5.摆动前期
摆 1.摆动初期 动 2.摆动中期 相 3.摆动末期
4
下肢各关节主要肌肉及作用
5
6
大腿前群和内侧肌肉
7
髂腰肌
8
小腿前面和后面肌肉
9
正常步行周期中主要肌肉的作用
• 站立相:
• 臀大肌 ——伸髋 • 股四头肌、腘绳肌—— 伸膝15度 • 胫前肌—— 足平放速度 • 小腿三头肌——控制小腿前倾 • 臀中肌、臀小肌——控制骨盆向对侧倾斜5度 •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支撑相中期至蹬离
支撑中期—膝关节过度屈曲
表现:部分患者在支撑中期,可能出现膝关节过度屈曲,并伴有过度的髋屈曲。 原因: 股四头肌肌力或控制能力减弱; 膝关节屈曲挛缩; 腘绳肌活动增加; 腓肠肌活动增加; 关节疼痛、本体感觉减退。 结果:站立相稳定性降低;站立相时间缩短;身体前进的幅度减小,速度减慢。
19
偏瘫步态分析
---“划圈步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充分,加上膝关节屈曲和踝背屈不能,
导致僵硬的下肢出现向前的患者外旋和外展髋部使腿向外侧摆动,然后内 收和内旋使腿向内侧摆回。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脑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