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理论智力概念的理解
皮亚杰理论智力概念的理解皮亚杰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认为儿童的智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而逐渐发展的。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智力概念:适应、认知结构、认知发展阶段和操作。
首先,适应是指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发展智力。
适应包括两个过程:适应和调节。
适应是指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与环境互动,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调节是指儿童通过认知结构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经验和知识。
适应和调节是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儿童能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他们的认知能力。
其次,认知结构是指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适应和调节的过程逐渐形成的。
认知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模式和操作。
模式是指儿童对于某种情境或问题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操作是指儿童在认知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操作或行为。
认知结构是儿童思维的基础,它决定了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第三,认知发展阶段是指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备符号和象征思维的能力。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操作思维。
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最后,操作是指儿童在认知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操作或行为。
操作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单位,通过操作,儿童能够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并逐渐改进和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操作包括两个方面:内部操作和外部操作。
内部操作是指儿童在心理上进行的思维活动,外部操作是指儿童在物理上进行的行为活动。
内部操作和外部操作是相互作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儿童能够逐渐发展和改进他们的认知能力。
总结来说,皮亚杰理论是一种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适应、认知结构、认知发展阶段和操作四个智力概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智力的名词解释
皮亚杰智力的名词解释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皮亚杰智力(Piagetian intelligence)是指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所形成的一种智力理念。
皮亚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并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智力的特点在于将智力看作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的系统,而非智商测试中衡量的固定程度。
他认为智力是一种动态的、逐渐发展成熟的能力,从婴儿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和综合的认知能力。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主要观察婴儿在出生后两年内的认知特征。
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他们通过触摸、咀嚼物体以及反复回顾自己的动作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物体的基本理解。
此时的孩子缺乏逻辑推理和符号运算能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强。
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该阶段通常发生在2-7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符号运算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规则进行思维操作,以及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和行为。
例如,他们能够理解数量概念,并逐渐学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操作。
然而,逻辑推理仍然是困难的,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的事物为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通常在7-11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操作。
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数学操作,如乘法、除法和几何概念。
此外,他们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类来解决问题。
他们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基于具体的情境和实物。
最后是形式运算阶段,通常发生在11岁以上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抽象和理论性的问题。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概念形成和证明等思维操作。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就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就是心理运算。
什么就是运算?运算就是动作,就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瞧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就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与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就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瞧出,运算其实就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就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就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就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就是可逆性(reversibi lity),就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就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 servaion)就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就是1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就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理论,它描述了儿童和成年人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一个过程,描述的是儿童和成年人的智力空间的发展,它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他的生物心理学结合了普遍的认知发展原则,用于解释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它分为六个基本阶段,这些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简单图形期,数量概念期,空间概念期,语言期,和具体逻辑期。
根据这些阶段,儿童的发展有优先顺序,每个阶段以特定类型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来,儿童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
感知-运动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前6个月之内。
这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一个健康的感知-运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也会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手抓物体和拼图。
简单图形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1-4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把简单的图形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开始学习发现问题、测试假设等,可以用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量概念期发生在4-7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数量概念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数字,可以计算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知道大小的关系,这种能力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空间概念期发生在7-11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空间概念的过程。
它涉及到儿童学习空间间的关系,像方向、大小、距离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语言期发生在11岁及以上,它是儿童学习语言方面知识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语法、表达、理解等,这种能力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最后是具体逻辑期,它发生在11岁以上,主要是儿童学习抽象概念的过程,比如:学习数学、逻辑、概念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说,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一个优先顺序,所以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
⼿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段。
这⼀时期,⼉童的认知能⼒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童还不能使⽤语⾔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在这⼀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由于语⾔的发展,使得⼉童的表象⽇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童的⼼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结构已发⽣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表象进⾏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持,因此,这⼀阶段⼉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 此阶段⼉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形式运算阶段(⼜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且不能互换。
每⼀⾏为模式源于前⼀阶段的结构,由前⼀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心理学论文]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与其它高等哺乳动物幼仔相比,人类婴儿在出生时最为柔弱无能,类人猿出生后就能独自觅食和自卫,小猩猩依赖母猩猩只需1-2年,而人类婴儿则需依赖成人多年才能自理生活。
然而,在人类这柔弱的小生命却蕴藏着其它任何动物幼仔都无可比拟的潜能。
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较之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的时间,但在最后却取了在动物界的最高成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从出生到会坐能走,爱笑会说;从母亲的襁褓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最后长成人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经历着极其复杂的变化。
体格的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的发展、智力的成长、人格的形成以及语言的获得等等生理心理过程都无一不是充满奥秘而为人类长期探索的目标。
其中儿童的智力是如何产生与发展这一问题尤为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关学者所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o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延生。
在这之后一百多年来,各国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成长过程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在这些人当中有盖塞尔(AoGesell,自然成熟论)、弗洛伊德(SoFreud,精神分析理论)、华生(JoBoWatson,行为主义)以及埃里克森(EoHoErikson,人格发展渐成说)等,他们的工作增进了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解,同时也构成了当今儿童发展心理的主要流派,基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oPiaget)却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 Clinical method)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
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
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皮亚杰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重新审视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它对当代教育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启示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其中图式是核心概念,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之所以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主体的图式不同。
图式最初来自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形成新的图式。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儿童每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
反之,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儿童心理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建构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 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四个阶段。
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是连续发生、紧密衔接在一起的。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的水平上把前一阶段进行改组,并以不断增长的程度超越前一阶段。
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
虽然各阶段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可能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顺序是不变的,而且人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
皮亚杰是“活动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
他指出,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是活动。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2 分)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 岁),儿童的智力仅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 分)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2 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性。
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
(2 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2 分)
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就是皮亚杰理论得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得就是心理运算。
什么就是运算?运算就是动作,就是内化了得、可逆得、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得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瞧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就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得,内化了得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得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得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得,直接诉诸感官得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与一定年龄得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得结果。
这种心理上得倒水过程,就就是所谓"内化得动作",就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得条件之一。
可以瞧出,运算其实就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得思维,或就是说在思维指导下得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就是一些没有思维得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得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得动作。
2、心理运算就是一种可逆得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得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得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就是可逆性(reversibi lity),就是动作成为运算得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就是有守恒性前提得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得意义,这个动作除了就是内化得可逆得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 servaion)就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得方式或不同得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得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就是100毫升,一个完整得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就是具体得例子。
当儿童得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得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婴儿能够记住物体的位置,并能够 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到它,这表明 他们已经形成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直观感知和 表象进行思维,而非逻辑 推理。
思维不可逆
儿童在此阶段往往只能进 行正向思考,难以进行逆 向思维。
守恒概念缺失
增强儿童自信心
通过肯定和鼓励,帮助儿童建 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 通和解决冲突,培养其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6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 应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物理环境,促 进儿童感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
运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 游戏等,帮助儿童理解抽象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守恒观念
儿童开始理解某些物理量的守恒 性,如物质守恒、重量守恒和容 积守恒等。
分类、排序和序列化能力提高
分类能力
儿童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 等。
排序能力
儿童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对物体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高到低 等。
序列化能力
儿童能够理解并操作序列化过程,如数列、时间顺序等。
儿童难以理解物质的守恒 性,例如物质的数量、质 量等属性在形态变化时保 持不变。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符号功能出现
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 (如语言、图像等)来代 表实物或抽象概念。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
• 存在这些智力上的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儿童在 将外部活动内化到内部思维时还有困难,无法在 思想上操作对象,抽象出关系。从思维结构看, 他们的思考尚缺乏可逆性,即不会对一个事物或 一项性质从正、反两方面,或从两个方向上进行 考虑,并由此把握它们的互逆关系,达到守恒, 组成系统。广义一点讲,他们还无法将回顾和预 测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儿童在本阶段 中正在逐步接近运算水平,到了下一阶段,就会 具备一定意义上的运算能力了,所以本阶段称为 前运算阶段。在中国,处于本阶段后期的儿童进 入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 从7、8岁到11、12 岁,为具体运算阶段。 儿 童开始具备运算能力,思维“由于具有 可逆性转换的资格而获得了运算的地位” ,但是,这一阶段的运算仍受到一定的限 制,即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很大程度上 要借助具体对象进行操作。“形式迄今还 没有同内容分开”,因此儿童在本阶段的 思维运算称为具体运算。儿童会通过玩具 、实物等掌握分类的关系和序关系。
阶段的划分主要具有统计意义。对于具体 的个人来说,进入各阶段的年龄将会因环 境、个体因素而有差别。有的人可以提前 ,有的人可能滞后,但大部分人会遵循划 分原则,而且总的发展方向、前后顺序不 会改变。
四个阶段
感觉 运动
前运算
认识发生阶段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 从出生到2 岁以后,即婴儿期,称为感觉 运动阶段。一开始,婴儿对主、客体是不 加区分的。“婴儿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 的身体关联起来,好象自己的身体就是宇 宙的中心一样。”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 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 的,不会互相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会逐步地产生因果关系的初步认识,其中 包括了一定的客体的认识,空间和时间的 认识。
• 具体运算的另一个基本的局限之处是,它的 运算结构只能是一步一步地组合而成,不会 按照某一原则全面地组成。换言之,儿童只 能按步骤的先后顺序处理或认识事物,缺少 全面协调地整体组织对象的能力。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智力的本质就是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就是指儿童用以适应环境的认知结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就是遗传所增添的一些本能散射犯罪行为,例如吮吸散射、定向散射等。
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人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它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影响图式的生长。
迎合就是指儿童通过发生改变尚无图式(或构成代莱图式)去适应环境崭新提振的心智过程。
当儿童碰到自己无法同化的提振时,他们就遭遇着两种挑选:一种就是缔造一个能把崭新提振列入其中的新图式;另一种就是修正原来的图式,并使其能够把崭新提振列入其中。
这两种情况都就是迎合的整体表现,迎合就是图式出现量变的过程。
通过迎合,儿童的心智能力达至一个代莱水平。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非常重要,但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同化和顺应需要平衡。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二)影响心智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1.明朗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借助于成熟,个体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与习得经验。
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也将随之增加。
2.练与习得经验练习与习得经验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第二类是逻辑--数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3.社会经验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一、皮亚杰理论概述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
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与其它高等哺乳动物幼仔相比,人类婴儿在出生时最为柔弱无能,类人猿出生后就能独自觅食和自卫,小猩猩依赖母猩猩只需1-2年,而人类婴儿则需依赖成人多年才能自理生活。
然而,在人类这柔弱的小生命却蕴藏着其它任何动物幼仔都无可比拟的潜能。
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较之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的时间,但在最后却取了在动物界的最高成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从出生到会坐能走,爱笑会说;从母亲的襁褓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最后长成人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经历着极其复杂的变化。
体格的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的发展、智力的成长、人格的形成以及语言的获得等等生理心理过程都无一不是充满奥秘而为人类长期探索的目标。
其中儿童的智力是如何产生与发展这一问题尤为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关学者所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o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延生。
在这之后一百多年来,各国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成长过程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在这些人当中有盖塞尔(AoGesell,自然成熟论)、弗洛伊德(SoFreud,精神分析理论)、华生(JoBoWatson,行为主义)以及埃里克森(EoHoErikson,人格发展渐成说)等,他们的工作增进了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解,同时也构成了当今儿童发展心理的主要流派,基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o皮亚杰(JeanoPiaget)却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Clinical method)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 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 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 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 对于这1问题有多
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 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递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 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 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 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 四、思维的机制 • 1、适应和组织 • 思维的本质是1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1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 2、同化和顺应 •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 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 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 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1基本适应过 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三、思维的结构
思维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 思维的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 组织.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 格式有点类似于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1个事件的 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儿童最初的格式 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 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 是1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 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 核心.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1些动作格式 被当作目的,另1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 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 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 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 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与其它高等哺乳动物幼仔相比,人类婴儿在出生时最为柔弱无能,类人猿出生后就能独自觅食和自卫,小猩猩依赖母猩猩只需1-2年,而人类婴儿则需依赖成人多年才能自理生活。
然而,在人类这柔弱的小生命却蕴藏着其它任何动物幼仔都无可比拟的潜能。
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较之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的时间,但在最后却取了在动物界的最高成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从出生到会坐能走,爱笑会说;从母亲的襁褓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或大学,最后长成人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经历着极其复杂的变化。
体格的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的发展、智力的成长、人格的形成以及语言的获得等等生理心理过程都无一不是充满奥秘而为人类长期探索的目标。
其中儿童的智力是如何产生与发展这一问题尤为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关学者所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o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延生。
在这之后一百多年来,各国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成长过程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在这些人当中有盖塞尔(AoGesell,自然成熟论)、弗洛伊德(SoFreud,精神分析理论)、华生(JoBoWatson,行为主义)以及埃里克森(EoHoErikson,人格发展渐成说)等,他们的工作增进了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解,同时也构成了当今儿童发展心理的主要流派,基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o皮亚杰(JeanoPiaget)却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Clinical method)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与其它高等哺乳动物幼仔相比,人类婴儿在 出生时最为柔弱无能,类人猿出生后就能独自觅食和自卫,小猩猩依赖母猩猩只需1-2年, 而人类婴儿则需依赖成人多年才能自理生活。
然而,在人类这柔弱的小生命却蕴藏着其它任何动物幼仔都无可比拟的潜能。
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较之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 的时间,但在最后却取了在动物界的最高成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从出生到会坐能走,爱笑会说;从母亲的襁褓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或 大学,最后长成人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经历着极其复杂的变化。
体格的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的发展、智力的成长、人格的形成以及语言的获得等等生理心理过 程都无一不是充满奥秘而为人类长期探索的目标。
其中儿童的智力是如何产生与发展这一问题尤为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关学者所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 所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 WoP reyer )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延生。
在这之后一百多年来,各国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成长过程进行了大量 观察和研究,在这些人当中有盖塞尔(AoGesell,自然成熟论)、弗洛伊德(SoFreud,精神分 析理论)、华生(JoBoWatson,行为主义)以及埃里克森(EoHoErikson,人格发展渐成说)等, 他们的工作增进了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解,同时也构成了当今儿童发展心理的主要流 派,基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 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0皮亚杰(JeanoPiage )却对孩子是如何犯 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 Clinical method )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 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 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弓I 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 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
几个主要概念(一) 智力什么是智力?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为众人接受的明确定义。
主要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亦有心理学家将智力解释为”适应能力”, 能力”,”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
更有某些智力测验的先驱者认为: 个东西。
” 皮亚杰在年轻时曾在巴黎比奈智力测试实验室担任西蒙( 「Simon ,世界第一个智力测验的 创立者之一)的助手。
正是在比纳实验室工作期间,皮亚杰认识到 ”智力"不可能和儿童正确 回答的那种测验题目相等,因而他从根本上反对根据在一份所谓的智力测验卷上正确回答的有人认为,智力 "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 "智力就是智力测验的那4题目数来定义智力。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皮亚杰并不十分注重回答 ”智慧的定义是什么? ”这类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认为他对智慧本质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
在皮亚杰看来:一个智 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
换句话说, 智慧就是生物体能最有效地应付环境,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创造最佳生存条件的品质、能力。
这样一种观点充分体现了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的思想。
皮亚杰在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前是一个 生物学博士,因而在日后的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中, 来。
正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来,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智慧既然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二) 图式(schema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 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 "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
凡在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
简单地说: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图式是认知结 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 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 或图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
遗传图式是 图式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后述) ,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
如在感知 运动阶段,其图式被称为感知运动图式,当进入思维的运算阶段,就形成了运算思维图式, 这在后面还将介绍。
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举例进一步说明图式的含义。
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 伸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
这系列的动作包括视、听、抓握及晃动等,这样一个行为模 式显然是有其神经系统生理基础的, 完成这一行为的神经系统生理基础即是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图式。
-一个5岁的孩子,当被要求回答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长棍 短棍B )那一根长,那一个短,他会毫无困难地指出 A 棍长于 B 棍与更短的C 棍,孩子显然也能得出正确答案。
但当要他比较 示这三根木棍,这个5岁的孩子就回答不了。
而当这个孩子长到 A 棍长于C 棍。
显然5岁的孩子大脑中存在着正确完成 的心理结构,但却尚没有形成在三根棍不放在一起时比较 长到8岁,显然在他大脑中某种东西发展了,因而他得出了 个发展的东西就是心理结构即图式。
他总是力图把生物学与认识论二者沟通起即人的智慧是因而智慧也必然 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A 、B 棍,继续让这个孩子比较A 棍与C 棍的长短而不显8岁,他就能够准确地说出B 棍或B 棍与C 棍两两比较 A 棍与A 棍与C 棍的心理结构。
而当他 A 棍长于C 棍的正确结论,这图式作为智力的心理结构,是一种生物结构,它以神经系统的生理基础为条件,如上例个半月婴儿的视觉抓握反射的协调,显然是锥体束中一定的新神经通路的髓鞘形成的结果。
然而限于目前的科学水平,还只能对少数较低级的图式(例如运算图式)来说,目前的研究还无法指出这些图式的生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相反,这些图式在人的头脑中的存在是根据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推测的。
事实上,皮亚杰是根据大量的,通过临床法所观察到的现象,结合4 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运用逻辑学以及数学概念(如群、群集、格等)来分 析描述智力结构的。
由于这种智力结构符合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 因此图式不仅是生物结构,更重要的是一种逻辑结构(主要指运算图式)。
尽管诸如前述视觉抓握动作的神经生理基础 是新神经通路髓鞘形成,而髓鞘形成似乎是遗传程序的产物。
包含着遗传因素的自然成熟也 确实在使儿童智慧发展遵循不变的连续阶段的次序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成人的图式发展中,成熟并不起决定作用。
智慧演变为一种机能性的结构, 同作用下的结果,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结构的完整发展不是由遗传程序所决定。
要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或是说对结构提供了门径, 在这些可能性未被提供之前, 可能演化的。
但是在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还必须有一些其它因素,例如练习,经验和社会 的相互作用。
还必须指出,皮亚杰所提出的智力结构具有三要素,整体性、转换性和自动调节性,结构的 整体性指结构具有内部融贯性,各成分在结构中的安排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 合,整体和部分都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
一个图式有一个图式的规律, 由全部图式所构成 的儿童的智力结构并非各个图式的简单相加。
结构的转换性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
而是有一 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发展,儿童的智力结构,在同化、顺应、平衡化作用下,不断发 展,体现了这种转换性。
结构的自调性是指结构由于其本身的规律而自行调节,结构内的某 一成分的改变必将引起其结构内部其它成分的变化。
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可被称为结构。
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又称调节)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皮亚杰认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 ”,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也可以说,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 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
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 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 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 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同化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有机体的生活,也适用于 行为。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 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 以适应新情况)。
例如上面提到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地,他抓到 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皮亚杰以同化和顺应一释明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关系, 同化时主体把刺激整合于自 己的认知结构内,一定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个体同化(吸收)于他的认知结构(图式)之中, 主体才能对之作出反应。
或者说,主体之所以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也就是因为主体已具有使 这个刺激被同化(吸收)的结构,这个结构正具有对之作出反应的能力。
认知结构由于受到 被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就是顺应,不作出这种改变(顺应),同化就无法运行。
简 言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而内部结构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就叫做顺应。
同化与顺 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就是认识的适应,也即是人的智慧行为的实质所在。
同化不能改变或更新图式, 顺应则能起得这种作用。
但皮亚杰认为,对智力结构的形成主要 有功的机能是同化。
顺应使结构得到改变, 但却是同化过程中主体动作反复重复和概括导致但在从婴儿到 是在诸多因素共 遗传因素主 结构是不了结构的形成,从中可以看出一旦结构已经改变,反复训练委重要了。
(四) 运算(Op eration ) 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