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市镇发展简介
地铁案例-香港新市镇-将军澳
填海工程已完成,在东涌新 市镇附近兴建大屿山物流园 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其余 待开发土地正在规划中。
东涌站上盖东荟城商场物业发展项目
物业 楼面积 商场 43,000 m2 写字楼 15,000 m2 酒店 22,000 m2
12
核心举措
香港地铁站点周边新市镇开发模式及成功KPI
香港新市镇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
►
随着经济发展为了解 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拥 挤问题 1982年港府选择了 将军澳区域内临近九 龙的翠林、宝林以及 坑口为新市镇发展的 第一批对象
►
►
1999年4月将军澳地 铁开始兴建,2002年 4月地铁线路的开通进 一步解决了对外交通 的问题 ,使将军澳镇 从人口不足1万人发展 到31万人 随着人流量增大,在 地铁站附近兴建更高 要求的商业办公住房, 把其打造成繁华的商 业市镇中心成为这一 阶段的任务
►
着力发展的是公共 屋村和廉价商品房
制定的土地建议主 要包括减少发展密度、 提供更多休憩及康乐 设施、靠海岸发展高 级休闲娱乐场所等, 力图打造一个更具吸 引力的新市镇
►
6
核心举措
将军澳新市镇的建设围绕站点腹地展开,目前开发的区域为站点以北 区域,以高密度住宅开发为主体(占90%),配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 施(占5%)和商业设施(5%)。
中密度商住发展区-容积率为
市中心南部
市镇广场-优质的园艺设计,发
展成为主要社区活动如市集、表 演、展览、节庆活动等的新场地, 成为将军澳居民的聚脚点 休闲 市政 居住 商业
优质居住生态环境 活力与凝聚力 康乐与休闲 独特都市设计
8
海滨公园&河畔公园-优质的
园艺设计,发展成为主要社区活 动如市集、表演、展览、节庆活 动等的新场地,成为将军澳居民 的聚脚点
TOD模式案例调研(新加坡、香港、新罗谢尔、查波)
中国 香港
地铁
部分设计特色——利用公交之便把车站发展为聚集点
中国 香港
地铁
部分设计特色——人车分流
中国 香港
美国 康涅狄格 Connecticut
哈特福德车站地段(Hartford Station Area)
查珀尔希尔长距离范围TOD规划
手指型城市形态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拥有170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50万。早在1947年,该市就提出了著名的“手指形态 规划”,该规划规定城市开发要沿着几条狭窄的放射形走廊集中进行,走廊间被森林、农田和开放绿 地组成的绿楔所分隔,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该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沿着这些 走廊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沿线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建设整合在一起,大多数公共建筑和高密度 的住宅区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使得新城的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轨道交通出行。同时,在中心城 区,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相结合,共同维持并加强了中世纪风貌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功 能。作为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哥本哈根的人均汽车拥有率却很低,人们更多的是依靠公共 交通、步行和自行车来完成出行。哥本哈根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在整个区域层面上实施的,而不是仅仅 限于某一条走廊或是一个小区。城市的活动是在整个区域内存在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的区域, 如果只是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实行TOD模式,并不能改变整个区域原有的用地形态和出行特征,所能 取得的效果就非常有限。在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实行这种发展模式,就能充分地发挥规模效应,形成整 合的优势,从而改变整个区域的用地形态和出行特征,促进区域发展。
新罗谢尔站地段
美国 新罗谢尔 New Rochelle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o年达到儿5座,1990年增至342座,估计到2000年全
地价、税收、福利等经济杠杆手段,鼓励人口和工业外 移,从而大大推进了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这样,不仅使
大城市拥有地域宽广、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现 代化郊区,而且推动郊区及城市吸引范围内中小城镇的
地域结构,促进城市周围地区开发以及大都市区多级中 心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如巴黎埃夫里等卫星城的
长”规律不是行政命令与人为干涉所能左右的①。在经济
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超前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合理 性:因为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史更长,经济结构更完善, 市场发育更成熟,技术层级更高,其集聚效益、规模效
益、优位效益和外部效益比中、小城市表现得更为明
散,大部分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与市中心缺乏高速、
大运量交通线相通,联系不够便捷,文化教育欠发达,
休闲娱乐功能匮乏,以致对城市职能和人口缺乏吸引 力,特别是生活和就业条件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 2.2组织模式创新与产业布局失宜 大城市郊区卫星城镇配置的大型企业多是单一的工 业企业,且以重工业为主。因重工业多属资金密集型行
艾。职业流动使职业走向市场化,区域流动使区域走向
开发区建设要以城镇为依托。开发区的建立和发
展,为新形势下郊区副中心和卫星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一些特大城市抓住这一良机,将开发区配置于郊区 副中心和卫星城镇,建成集工业生产、居住、生活娱 乐、商业、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型开发区,带动了郊区工 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于城 市郊区和外围地带,且多以群体形式布点。因此,必须 加强卫星城镇的工业集聚规模,培植支柱产业体系,同
圈
万方数据
星城,才具有近似于大城市的吸引力,能够承担分散和 接纳大都市人口和职能的任务。因此,东京都在1986—
香港新市镇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霍 华 德 ( bn zrHo ad 在 10 E e ee w r ) 9 2年 提 出 的 “ 园 城 市 ” 田
收 稿 日期 :0 1 8—1 2 1 一O 7
作 者 简 介 : 薇 ( 98 , , 要 从 事 城 市 规 划 研 究 。 李 18 一) 女 主
・
4 ・ 8
பைடு நூலகம்
唐 山学 院 学 报
第2 4卷
( ) 城 市 主义 。新 城 市 主义 ( e bns 是 2 3新 N w Ura i m) 0世 纪9 O年 代 初 提 出 的 一 个 新 的 城 市 设 计 思 想 , 张 借 鉴 二 战 主 前 美 国 小 城镇 和 城镇 规 划 的优 秀 传 统 , 造 具 有 城 镇 生 活 氛 塑 围 的 、 凑 的 社 区 , 代 郊 区 蔓 延 的 发 展 模 式 [ 。沙 田新 市 紧 取 = 3 ] 镇 在 混 合 使 用 、 密 度 开 发 、 速 交 通 、 性 化 尺 度 方 面就 体 高 快 人
第 2 第 6期 4卷 21 年 l 01 1月
唐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1 fTa g h nColg o r a n s a l e o e
Vo . 4 NO 6 12 .
N OV 20 . 11
. = , 白 = 香 港 新 市 镇 规 划 建 设 经 验 及 其 -; 口 、
新市镇(三)荃湾
地方-新市镇(三)荃湾荃湾新市镇,包括荃湾、葵涌及青衣,由于大屿山东北部份包括阴澳、竹篙湾等地区历年来和荃湾关系密切,所以连同马湾亦一同划入荃湾范围内。
为配合荃湾发展,一九八六年,葵青区议会成立,使整个荃湾新市镇分成两个行政区:荃湾管辖荃湾市中心、石围角、西约、马湾及大屿山东北部,而葵青管辖葵涌、青衣、荔景等地方。
一九零三年时,香港政府发表了九广铁路香港段之勘测工程报告,报告中建议了两条定线:新界东部方案-在毕架山开辟隧道并在新界东沿岸向北伸展。
而新界西部方案侧时以荃湾为中途大站,并在大榄涌及元朗等地开挖多条隧道向北伸延。
其中一个原因是报告中指出荃湾只是「店铺疏落」,反观东部方案途经的大埔为当时政府计划发展的新行政中心,所以最后政府采用东部方案。
「寻财路,旧金山;找死路,去荃湾」;「店铺疏落」就是当时香港人对荃湾其中一个看法。
新界西部的发展正式开始是在一九一七年新界环回公路西段落成之后,环回公路加速了新界西部包括荃湾的发展。
二次大战前后,因为兴建城门水塘、城门谷钨矿场等,令大量移民迁入荃湾。
五十年代,荃湾进行大大小小的填海工程造地,除了墟市及民居外,亦开始有工厂进驻荃湾。
七十年代,荃湾填海工程、荃湾大型迁拆工程(包括象山寮屋区、下城门谷的古坑村及地下铁路支线地方)、葵涌醉酒湾填海工程等为荃湾地区带来大量土地兴建房屋,货柜码头及工业区,荃湾发展正式起飞。
近年,由于香港赤鱲角新机场的兴建,更加速了荃湾的发展。
虽然荃湾中部的部分工业用地大厦需求减低,令部分地产商将工业用地更改为商业或商贸楼宇,但现在仍有相当部分的工厂设置在荃湾区内。
而因为荃湾为机场进出市区必经之路,荃湾亦有机会成为香港下世纪商住中心。
青衣岛本只有农民及渔民居住在青衣大街、门仔塘及青衣塘一带,及后政府为发展长沙湾,在西九龙进行大型填海工程,令原本在长沙湾经营的船坞需迁往青衣岛继续经营。
六十年代初期,政府批出青衣东部及南部土地供兴建油库、发电厂及工业用途;使青衣慢慢成为重工业集中地。
香港地理知识精要
政府指定的郊野地区受到法例保护,并有渔护署管理,自然生态环境得以维护发展。截至2006年6月,境内维管植物超过3,100个物种或变种,当中2,100个为本土植物,油杉、红皮糙果茶(又称克氏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及大苞山茶(又称葛量洪茶)等稀有植物已经由渔护署成功繁殖。陆栖哺乳动物则有56种,当中以赤麂、弥猴、赤腹松鼠、臭鼩以及各种蝙蝠最为常见。
直至8000万至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气候变得潮湿,香港逐渐形成辽阔的浅湖。雨季和旱季循环交替,为湖底的软泥铺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分凝固物,形成东平洲所见的粉砂岩薄层。湖泊周边的植物昆虫则形成化石。到了5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气候和现时一样温暖潮湿,陆地隆起,风化侵蚀形成今日地理景观。200万年前第四纪的冰河时期,大片冰原由南北极推进,全球水平面下降;到了1万8000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海面比现时低130米,香港陆地面积会在南边多120公里。至6000年前气候回暖,海平面回升,淹没山谷形成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以及两百多个岛屿。
香港地理是什么意思 香港地理是谁 香港地理的资料、攻略等知识大全
摘要
香港位处中国南部沿岸,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南向南中国海,介乎北纬22°08′至35′、东经113°49′至114°31′之间 ,所处时区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即UTC+8)。香港北部与广东省深圳市仅由一条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与珠海市万山群岛海域连接。截至2008年2月,香港境内陆地面积为1104.27km2,连同水域总面积为2755.03km2。香港是一座受到海水淹没的多山地体,一般会细分为香港岛、九龙及新界三个区域;但由于新界面积比前两者大得多,当中所包含的二百多个离岛一般会视作另一区域。位处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水深港阔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最主要地标之一。再加上香港位处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吸引了英国人不惜于19世纪中叶通过战争从满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权,从而开通港口、发展航海贸易。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让本地经济通过转口贸易以及中转旅客而得益 。由于占据境内大部分范围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发展土地本身十分有限。香港开埠早期,新界及市郊大部分范围由林地、灌木、以及务农的乡镇村落组成,并未大规模发展。政府后于1976年把部份未开发地区划为郊野公园,保护绿化环境。而接近维多利亚港的市区,则因经济发展而使土地供不应求,高密度楼宇向高空发展,寸金尺土。政府自1960年代起规划多个卫星城市,发展新市镇,分散人口。为方便市民跨区工作、增加各区人口流动,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络,缩短市区及郊区之间的旅程时间,陆路、铁路网络至今仍然不断扩张。人口增加,市区扩展,几近700万人不平均地分散于仅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除了造成人口密度极高之外,亦产生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行政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图 历史上,香港会根据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阶段而划分为几个主要大区——原割让予英国的香港岛和九龙,以及原租借予英国的新界,因此香港全境得出“港九新界”的别称。1937年,政府将部份狮子山以南的新界地区划为“新九龙”,以供发展之用。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新九龙”地区现已视作九龙一部分。时至今日,有时甚至将西贡市视作“九龙”一部分,与殖民地时期视作九龙的地区相差甚远。今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边界,是香港与广东省两地政府于1997年6月19日签署的《粤港边界管理范围线谅解备忘录》所界定,并由国务院令第221号公布。同年7月1日起,香港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及《香港基本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特别行政区。主权移交后,原有行政、立法、司法架构予以保留,因此继续和中国大陆地区的行政区划不同。香港与中国大陆接壤的28平方公里土地,仍然划作禁区,用以打击非法入境者及其他跨境罪案,并需持有边境禁区通行证方可进入。政府于1982年实施“地方行政计划”,全港分成18区,方便政府协调及管理地区层面的服务及设施,并鼓励市民参与地区事务。政策继续沿用至今,而18区多年来划分大致相同,现时划分为:市区 新界
国内外新市镇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设计和 开 发 中 已经 进行 了较 为成 功
的尝试 , 目前在 美国并没有被 广泛 但
视 为适于主导未来社 区发展 的模 式。
不是像埃 比尼泽 ・ 霍华德所指 的那种
生产跟 生活结合在一 起的新市镇 , 而 是 变成 建立 在汽 车上 的纯 居住 新市
被誉 为 “ 步 的建筑 ” 进 的亚利 桑那 州
入 了新都 市主义城 市规划思想 。表示 东丽 区城 市化 规 划建设将在 “ 城 市化的郊 区发展 中。 在 对城市边缘
区进 行 重 构 ”这 一 新 都 市 主 义 城 市规 划 思 想 的 指 导
的 设 计 理 论 和 社 会 思 潮 .0世 纪 8 2 0年 代 末 期 兴 起
于美国。这种全新的理论在 美国、 国、 英 新加坡等 国
训。
一
住宅地 、 多户住 宅地 、 零售 、 公和仓 办
一
界发达 国家解 决都市化 发展 的
库用地等 ) 一种 类别都 有其 不同 ,每
的运作 方式 、 场 、 市 行业 组织 和融 资 来源。
空间 矛盾所采取 的一个极 重要 的 发
展策 略。特别是新都市 主义 自 2 0世 纪8 O年代末期美 国兴起后 ,在近 十
维普资讯
究
EC o N 0 a l o U T Lo o K T H E B o H A l E A C 8
.
黼 鞲《 褥 彰瓣 灞 辍 穗 粥黧 翳 霜 黼 髓 瓣氍 飘翳 丽日
新 都市主义 与新市镇建设
理 论是 旨在 再 造 城 市社 区活 力
之所 以如此 , 一个重要 原 因是新都 市 主义 的实际 设计标 准 和执 行 操作还
不能完 全 与北 美地 区 的法规 框架 相
香港城市规划特色的介绍资料文档
未来规划的要求
如何活化过剩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大厦 ---配合六大产业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创 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和教 育服务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 ---- 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文物 保育、旧区活化
未来规划的要求
未来规划的要求
市区重建案例 ---- 朗豪坊
未来规划的要求
分区计划大纲图
显示规划区的建议土地用途和主要道路系 统
地区按土地用途分类:住宅、商业、工业、 休憩、政府/机构/社区、绿化地带
香港土地用途
发展审批地区图
为新界乡郊提供中期规划管制和发展指引
二、 香港城市规划的特色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辟山开海 ------ 增加土地来源
2.1土地使用的创造性
•凤 凰 山 观 日
八仙岭 •黄 石 露 营 地 点
•大 潭 水 塘 •营地
2.5中西文化交汇
中西文化互相撞击、渗透
英式建筑
礼宾府立法会大楼来自其他西式建筑中环街市
湾仔街市
中式建筑
三栋屋
旧大埔墟火车站
中式建筑
唐楼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
中西结合
圣神修院南楼
2.6尊重传统、保护历史
乡镇是香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通过18区区议会、咨询论坛等公开咨询 市民对规划问题广泛关注 市民、传媒对政府的监督
市民关注的问题
过量的填海 屏风楼 古迹和老街区的保育 新市镇的规划不善
三、 香港城市规划的未来
未来规划的要求
现有的道路网络和运输的基础设施能否满 足日益繁忙的交通要求
新市镇
2.3土地使用的科学性
(整理)深圳香港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
深圳香港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一、香港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色香港这个过去只有几千人的小渔村,经过港人1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有650万人口、国际上知名的大都会之一。
香港以其富有特色的城市建设和都市风光,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一)造型美观、新颖的高层建筑群,成为香港都市的一大景观香港在充分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利用海岸边陡峭坡地和填海新地,建成一片片楼层高、密度高、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建筑群体,构成了一幅壮丽、独特的都市景观。
香港人多地少,80%的土地是丘陵和山地。
所以,香港在城市规划上采用了“高层、高密度”的发展模式,向高空拓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高密度发展非常符合香港的实际,这个规划原则不但现在、而且今后也将有力地影响香港的城市建设。
(二)形成了一个“三级城镇”体系香港以港岛和九龙半岛为城市的中心市区,以九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市镇为次区域,加上正逐步向新市镇过渡的乡镇,构成了香港大都会的三级城镇体系。
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多中心、多功能的布局趋势。
港九市区以金融、贸易、商业、信息和政府为主,是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工业和居住的功能。
新市镇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一部分工业以及为当地服务的商业;乡镇是香港新市镇的基础,有些乡镇正向新市镇过渡,如东涌和西贡。
乡镇还保持着浓厚的乡土景色,这在繁华的大都会中是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
现在重要的乡镇有长洲、梅窝、大澳、坪洲、流浮山、沙头角、罗湖等,是香港三级都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西文化交会使香港城市更具特色香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融合了许多西方的文化,这不仅促进了香港城市的国际化,亦对香港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香港有许多东西方或中、英风格融合的建筑物,同时亦有广州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建筑物。
街区地名也有明显区别,既有明显反差又互相协调。
香港在中西文化的互相撞击、渗透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都会文化,亦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风格。
香港城市发展
三、空间形态演进
1841 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了集中于维多利 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 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 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 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 港城市都是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 和外围山地拓展。 1971年后,香港城市发展开始由港九都市区向广大的新界地区扩展,城市结构形态也 由以维多利亚港为核心的同心带形结构向以港九都市区为中心的“集中紧凑,相对松 散”的组团结构演化。香港的城市形态布局走过了从集中到分散的发展之路,城市形 态布局由散点分布到集中带形分布,最终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四、产业变迁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用地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比重 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开始显著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比重达 到极限后(一般不超过50%),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 主要动力,也使得配套的生活和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 使得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悉尼的就业比重符合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近80%的就业岗位来自第三产业。 2001年,财产和商业服务部门超过制造业成为悉尼最大的产业部门。 悉尼城的主导产业为商业和金融服务及通信业,占劳动力人口45%的人在金 融、保险和商业服务部门工作,其次为政府部门和酒店餐饮业。
五、政策影响
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时而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 时而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超常规发展。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的相关政策有行政 区划调整、城市规划政策、土地管理体制、房地产产业政策和特殊优惠政策等等。 在悉尼的发展中,城市规划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调整了悉尼的行政区划,通过用地预测 将人口预测转化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预测,并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计划来控制和管理城 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1)悉尼大都市规划 悉尼大都市规划先后编制过5次,一般期限为20~50年,分别在1948年、1968年、1988年、1995年 和1999年进行过编制。悉尼历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0-6所示。 (2)可持续的悉尼—2030年悉尼规划 悉尼2030年规划以“建设长期持续繁荣、具有世界地位的活跃而生机盎然的城市”为目标。根据 此规划,未来的25年悉尼人口预计增加110万,政府面临着道路交通、住房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和 服务供给的诸多压力。其战略目标包括:适于居住、提高经济竞争力、保证公平、环境保护、高 效治理。 整个悉尼2030年规划包括七个战略计划,分别为:经济和就业、中心和走廊、住房、交通、环境 和资源、公园和公共区域、治理和执行。并同步启动了三个重大项目,即悉尼用水计划、西部悉 尼公园地块和新城开发。 这些战略计划和重大项目,均影响大悉尼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动。
香港土地发展和基础建设
工程拓展署香港别行政区政府发展与基础建设简介新界拓展署於 1973 年成立,负责推行新市镇发展计 划.1986 年,新界拓展署与当时的市区拓展处合并, 成为拓展署.合并之后,拓展署除负责新市镇发展外, 还负责港岛和九龙的区工程管理和新的大型发展计 划.在 2004 年 7 ,工程署与拓展署合并,成为 工程拓展署. 工程拓展署的工作是确保各个新市镇和乡镇的发 展能够与市区新的大型发展计划妥为配合. 发展新市镇的基本概念是尽可能提供个均衡和设备 齐全的区,这包括基础建设和区设施.於乡镇 发展,政府着重改善并增补现的基础建设和区设 施,以及在需要时实施乡村防洪计划.市区新的大 型发展计划则提供新,以应付口的增长,分散 市区现的口,以及供建设或改善设施之用,以便 重建旧的市区范围.各发展计划在功能,环境及美 化方面的事宜,都会获得先考虑. 径直达毗邻区.连接路改善工程仍在各个新市镇继 续进行.荃湾:荃湾新市镇包括荃湾,葵涌和青衣岛,总发展面积约 3 285 公顷,规划口为 857 400,现时口约 801 800. 荃湾以往是工业区,现时大部分工厂已迁往内,但 仍保留昔工业心的色.香港的九个货柜码头都 设在这个新市镇的葵青区内. 大型公路工程正在施工,将进步扩大主要道路网, 以应付区内增加的交通.八号干线青衣长沙湾段, 预期在 2009 年完工.九号干线石围角柴湾角段的主 线,已在 2007 年通车. 港铁西铁线和荃湾线为荃湾新市镇提供便捷的交通设 施.新市镇发展从新市镇发展计划於 1973 年展开以来,香港发展了 九个新市镇,以应付口的增长,分散市区过於挤迫 的口,从而改善居住环境.新市镇发展计划展开时 的目标是在荃湾,沙田和屯门个首先发展的新市镇 内,为约 180 万提供居所.当时香港的口约为 420 万,现时口约为 690 万. 九个新市镇可划分为.首个新市镇,即荃湾, 沙田和屯门的发展工程於十世纪七十年初期动 工;大埔,粉岭/及元朗属第新市镇,於七 十年后期动工建设;第新市镇,即将军澳, 围和东涌的发展工程则於八十和九十年展开.九 个新市镇现时的总口约 330 万,预计到 2016 年将 增 350 万. 所新市镇包括区内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均设所需 的基础设施和区设施;亦完善的对外连接交通 网,全部均铁路通往市区,而连接路亦提供便捷途已竣工的九号干线 — 石围角柴湾角段大围的 T3 号道路主干线沙田:七十年初期,沙田只是个约万居住 的乡镇.时今,沙田已发展为大型新市镇, 口约 615 000.沙田新市镇(包括马鞍山)的总发展面 积约为 3 591 公顷,规划口为 735 000.主要由 吐露港填海开拓而成. 沙田的对外连接路正进行扩展.沙田岭隧道连同八号 干线沙田长沙湾段, 以及在大围的 T3 号道路已在 2008 年 3 通车. 港铁东铁线和马鞍山线为沙田新市镇提供便捷的交通 设施.屯门:屯门新市镇位於新界西部,发展主要集在青 山湾填海区和青山与大榄山之间的谷,总发展面积约为 3 259 公顷.现时口约 499 600,规划口为 649 400. 香港的内河货运码头建於屯门西南部的填海, 作为香港与珠江角洲之间货柜和散装货物的集散 心.龙富路(青山山麓绕道)则连接毗邻幅作工业 用途的填海. 屯门新市镇设完善的道路网,而西铁和轻铁亦提供 便捷的交通设施.白石角科园发展计划粉岭/:粉岭/的总发展面积约 768 公顷.粉岭和与大埔样,从前是旧式墟镇,现时口 约 243 000 . 整 发 展 计 划 完 成 后 , 口 将 增 290 900.东铁和完善的连接路让居民可方便快捷往 来附近区和市区各处.元朗:昔元朗亦是个旧式墟镇,现已发展为新市镇,元朗的总发展面积约 561 公顷,现时口约 138 000.发展计划完成后,口将增 196 000. 西铁,轻铁和主干道路网让居民可方便快捷往来附 近区和市区各处.为配合元朗南部后发展而建的 区道路网亦已於 2006 年年底落成. 所在元朗区由工程拓展署负责的主要防洪工程 已於 2006 年大致完成,元朗区遭受洪威胁的风险可 大幅减少.大埔:大埔从前是个旧式墟镇,现时口约267 100.大埔新市镇的发展面积约为 2 897 公顷,规划口为 316 700. 白石角发展计划覆盖香港文大北面块面积达 118 公顷的,其辟设科园,住宅,策略性康 乐设施和专教育扩展区.填海工程已经完成.基建 工程则正分阶段实施,以配合科园及其他已规划发 展目的施工. 东铁和主干道路网为大埔新市镇提供便捷的 交通设施.划的可行性,从而达到容纳约 220 000 居住的目标. 研究最早会在 2009 年年底展开. 东涌新市镇依靠北大屿山快速公路和高速的机场/东 涌铁路,与香港其他区连接起来.元朗南发展计划 - 元朗第 13 及 14 区道路工程 (沿十八乡路的绿化带)围:围占约 430 公顷,由后海湾对开的低洼填平开拓而成,现时口约 273 800,规划口 为 306 400.围新市镇毗邻建个湿公园. 西铁,轻铁和主干道路网让居民可方便快捷往来元 朗,屯门及市区各处.东涌新市镇新界新发展区:政府之前进行的规划和发展研究,确定了在新界古洞北,粉岭北,坪輋/打鼓岭和洪桥建 设新发展区的可行性.政府将於 2008 年再进行规划和 工程研究,制定发展建议和推行策略.将军澳:将军澳新市镇现时口约 349 800,规划口为 450 000.将军澳的总发展面积约 1 738 公顷. 将军澳新市镇设条对外连接路,完善的区内道路 网和港铁将军澳支线.现正规划的主要道路设施包括 跨湾连接路及对外的将军澳-蓝田隧道. 政府会进步发展将军澳,降低市心南和百胜角新 发展区的住宅发展密度,并建设憩公园,康乐设施 和个富活力的海滨区.关的基建工程现正准备展 开.市区发展环及湾仔填海计划:环及湾仔填海计划现正分期进行,将提供所需,以便沿港岛北岸兴建连接 环与港岛东部的重要连接路和铁路.环填海计划第 ,期和湾仔填海计划第期已经完成,除了提供 用建造连接路和铁路之外,亦提供兴建机场铁 路香港站和香港会议展览心扩建部分. 环填海计划第期已於 2003 年 2 展开,预计於 2009 年年底完成.湾仔发展计划第期检讨现已完 成.关批核新填海计划,面道路计划,湾仔北分 区计划大纲草图和北角分区计划大纲图的修订建议的 程序,现正在办理.跨湾色大桥电脑模拟图东涌∶东涌位於北大屿山,现正分期发展.第 期发展在 1997 年竣工,建设了个约 18 000 居民的 区,以配合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第期发 展及第 A 期发展的填海工程亦已完成.东涌新市镇 的总发展面积约 155 公顷,现时口约 72 000.政府 将进步研究,以检讨并确定东涌新市镇余发展计环填海计划第期启德发展计划: 发展范围包括前启德机场和附近区.主要发展目包括邮轮码头,多用途体育馆,直 升机场,政府大楼,都会公园和跑道公园,公共房屋, 沙田环线铁路及 T2 公路.启德分区计划大纲图在 2007 年 11 核准,为该区提供法定的发展架构.启 德发展计划的早期目,例如新邮轮码头和公共房屋 的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工作现正积极进行;而就基础设 施工程进行的盘整理工作,已订於 2008 年年展 开.艺术家眼的西九文化区彩云道和佐敦谷毗邻的发展计划:工程范围包括建造面积约 20 公顷的平台,供发展房屋,校及憩用 之用.平台工程已大致完成,余的基建工程预计在 2008 2010 年分期完成,以配合房屋/校发展.启德发展计划的构想图西九龙填海计划: 工程范围包括填筑约 340 公顷,以供兴建重要的交通连接路,发展房屋和商业, 以及区设施.西九龙填海区现口约 67 800.主 要基建工程已大致完成,余的道路工程会分阶段展 开,以配合区的发展.经平整的佐敦谷工 (2007 年年)安达臣道发展计划: 工程将平整约 20 公顷建筑台,以兴建公营房屋和其他相关的公共设施.工程於 2008 年 1 31 展开,预计在 2014 年 12 完成. 平整工程将分期完成,并分批交给房屋署兴建公 营房屋.西九文化区:西九文化区 (「西九」) 计划是将幅位於西九龙填海区南端面积约 40 公顷的质海旁 发展成为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 在 2007 年 9 , , . 政府公布「西九」核心文化艺术设施谘询委员会的建 议报告,并展开为期个的公众参与活动,向市民 解说关建议并搜集民意.政府已委托独立顾问整理 并分析这次活动期间所收集的公众意见. 在西九文化区计划落实之前,为了让市民能尽量享用 维港景色,政府於临海用兴建的海滨长廊於 2005 年 9 落成启用,而海滨长廊的改善工程已在 2007 年 1 完成.安达臣道的拟议发展计划如何联络我们? 址:香港九龙何文田公主道 101 号 工程拓展署大楼 14 楼 查询:(852)2762 5111 电邮: enquiry@.hk 网址: .hk 传真: (852)2714 01402008 年 4 。
香港的人口结构(1)
香港的人口结构1. 人口普查 (每10年一次) 、1991 – 1981 – 1971 …2. 人口结构 (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3. 性别和年龄结构 (人口以100名女性中的男性数量来表示)性别结构 – 男女比例 – 1911 – 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因为当时香港是贸易港口,有大量男工和男性移居香港。
- 1996 – 男 (3108107人)女 (3109449人)性别比率 =100:100a. 年龄结构 = 不同年龄组别人数百分比i. 儿童 (<15岁) – 没有生产力,需要依赖父母。
ii. 成人 (15-64) – 生产力最高的一组。
iii. 老人( > 64) – 无生产能力的一组,依靠子女的供养。
成人 = 工作人口儿童及老人 = 依赖人口依赖比率=X 100 香港有没有人口老化现象?有 成因为何?医疗服务的改善使死亡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在1995年,预期寿命是78.5岁,达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且出生率低,年轻人口减少,使老年依赖比率提高。
4. 人口金字塔差异 –a. 1996 – 底部较窄 (出生率低)- 顶部较宽 (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 依赖人口比率较低b. 对社会影响 – 老人增加,对福利和医疗的需求相应增加。
- 儿童减少,对社会的服务,如教育的需求下降。
- 人口老化→依赖比率上升、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减差异 –a. 新市镇 –儿童比率高 (新市镇吸引较具流动性的年轻夫妇迁往居住,提高区内的出生率)- 老人比率低(因为老人流动性较低,而且与邻里关系融洽,愿意留在旧区居住)依赖人口 工作人口b.原因–年青人愿意居住在距离上班地点较远的地方。
-新市镇的拉因素居住环境较好,住屋便宜,空间和康乐设施较多-旧市区的推因素居住环境拥挤,没有足够的公共房屋和空地,社差异–a.乡村–儿童比率低(因为乡城迁移,农村失去大量年轻人口,所以出生率较低)- 老人比率高(因为老人流动性较低,而且他们与邻里关系融洽,愿意留在乡村居住)a.第一产业–降致0.6% (因为更多人移居市区,从事工业和商业活动)第二产业–比率曾上升,但80年代开始下降(由於在50年代,工业化刚开始,吸引人们到工厂工作,但在80年代,香港的工资和营运成本上升,而且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大量工厂迁往中国内地,所需的工人大大减少)第三产业–比率上升(因为香港已发展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提问搜索话题、问题或人...首页发现消息香港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修改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修改主要还是想请教香港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比较感兴趣。
另,有几点不太理解:1、填海造成的生态问题比开发新市区更严重,为何执意要填海造地?2、不知香港的城市功能是否过分集中于港九?是否有分散城市功能的规划?修改举报添加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6 个回答按票数排序陈琴琴,给99%的一行字答案点反对和没有帮助!!!张战、刘德华 赞同我记得我们原先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香港为了保护太平山的生态环境,坚决是作为保护地进行使用的,为的就是给香港人留下最后一片绿地。
2编辑于 201205053 条评论chen shawn ,奇葩柳天阳、非典熊Hermosa 、cill 等人赞同(手机码字,缓慢更新中)香港的土地问题与其说是规划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
政府的城市规划及土地开发被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环保组织所挟持,寸步难行,基本上就是一个“无为”状态。
当你用卫星地图查看新界时,你会发现北区其实有很多荒地,郊野公园和棕地(地产商低价收购农民土地用于放置集装箱的,说白了就是在待价而沽),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港英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新界丁屋问题,这更涉及到基本法层面上。
为什么不开发新界反而去填海?因为新界土地补偿代价和政治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填海反而更划算。
链接:香港为什么学不了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生存之三)大片的棕地7Lawrenc…话题位于落马洲附近的河套地区,上方为深圳市农地,荒地,丁屋,右方为八仙岭郊野公园从1990年以来,香港就一直在推新界东北发展规划,阻力实在太大,一路上修修改改, 最近出台了新界古洞北新市镇、坪輋/打鼓岭新市镇以及粉岭北新市镇的规划。
具体见下图:结果呢,网上谣言四起,说有内地房企打算入驻买地,新发展区实为“深圳后花园”,而且政府届时会引进大量双非入住,是”富豪双非教育城”。
新市镇的发展
地方-新市镇的发展香港在一九七三年开始发展新市镇,发展至今,香港已经有九个新市镇。
现今,超过一半的香港居民皆住在新市镇内。
最初的一代新市镇设计以「自给自足,均衡发展」为目的,市镇内除了设有大型住宅区,亦设有大型工业区及工业邨,供当区居民设业。
及后因应香港的社会发展,现在的新市镇皆主要以居住为主。
荃湾(亦可参考这里)荃湾、葵涌及青衣岛皆属于荃湾新市镇范围之内。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荃湾已有很多移民迁入居住。
在六十年代政府宣布发展荃湾为新市镇时,荃湾已是一个小墟市。
现在荃湾为全港最大的新市镇,人口接近八十万。
沙咀道及杨屋道一带的旧区及绿杨新邨为现时的荃湾市中心,而在荃湾发展计划中,杨屋道以南至西铁荃湾西站将会有多个综合发展,未来荃湾市中心会扩展至这里。
荃湾的大型住宅多数位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例如荃景围、荃湾北等地方,而工业区则设在柴湾角、杨屋道等地方。
部分工业区的土地更已划为商贸用地,鼓励商业贸易等行业在荃湾发展。
葵涌以公共房屋为主,包括葵涌、葵盛围、葵涌北及荔景一带。
另外,葵涌的大连排道及和宜合道一带仍然为十分活跃的工业区。
青衣以前为重工业集中地,现在除了青衣东北面及中部为住宅区外,青衣北面、西面及南面则仍然是香港重要的工业区。
而位于葵涌及青衣的香港货柜码头为世界上其中一个吞吐量最高的货柜港。
荃湾为进出香港国际机场必经之路,因而建有多条公路,连接香港各地,而地下铁路及九广西铁亦在荃湾新市镇内设站,为荃湾居民服务沙田(亦可参考这里)沙田新市镇包括沙田及马鞍山两部分,面积约3,587公顷。
沙田为香港第一代的新市镇,早在六十年代,政府已经开始规划及兴建沙田。
而在七十年代,政府决定将马鞍山纳入沙田新市镇作为沙田的扩展部分。
直至现时为止,沙田新市镇已有超过六十三万人居住,而当整个新市镇发展完成,人口预算会增加至七十万左右。
新市镇属于带型发展设计,以城门河为中轴线,新市镇在城门谷向两面的山脉扩展。
市中心设在沙田车站,设有大型购物中心、公共交通交汇处及政府设施。
新市古镇特点简介
新市古镇特点简介
新市古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汨罗市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镇。
以下是对新市古镇特点的简要介绍:
1. 历史悠久:新市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以舟楫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四乡的物资汇集到这个地方,形成了繁荣的街市。
2. 建筑风格独特:古镇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保存完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巷道,两旁是石砌的古老建筑,这些建筑鳞次栉比,街巷逶迤,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
3. 商业特色:在历史上,新市古镇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市河上古老的明清河埠头和驳岸保存完好,这是江南地区独有的景观。
如今,古镇的街道两旁仍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出售与古镇相关的纪念品和特色商品。
4. 文化底蕴:古镇内有许多古井、古桥等古迹,每一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
此外,古镇内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供游客祈福和参观。
5. 自然景观:古镇周围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湖泊、山脉等,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游览选择。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湖泊的美景;也可以徒步登上山脉,俯视整个古镇的美丽风光。
总的来说,新市古镇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地方。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自然风景有所追求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新市古镇的特点和游览建议,可访问当地的旅游咨询中心或在线查阅相关的旅行指南。
规划与平衡:香港新市镇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规划与平衡:香港新市镇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郝诗楠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7)001
【摘要】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香港新市镇建设计划的目标在于在新界地区建设“卫星城”以疏导港九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新市镇建设计划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模式.在新市镇的建设过程中,港府扮演了规划者与平衡者的角色.而港府所扮演的这两种角色是香港新市镇计划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规划者的角色保证了新市镇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平衡者的角色保证了新市镇建设计划的执行得以顺利推进.
【总页数】8页(P94-100,109)
【作者】郝诗楠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上海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9
【相关文献】
1.从香港新市镇开发看“TOD"规划理念 [J], 陈行
2.香港北大屿山新市镇规划 [J], 凌嘉勤
3.香港新市镇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J], 李薇;周麟
4.从香港新市镇开发看"TOD"规划理念 [J], 陈行;
5.香港沙田新市镇规划实践评析
——对理性综合规划理论的重新审视 [J], 叶丹;蒋希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回归日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香港回归日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香港回归日,标志着香港重新回归中国主权。
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回归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与改善。
本文将以香港回归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主题,探讨其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一、回归后的城市规划香港回归后,为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致力于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上,香港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并加强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协调。
1. 综合性规划香港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包括“香港2030+”规划和“香港可持续发展蓝图”等,从不同维度和时间尺度上规划香港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充分考虑了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因素,为香港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2. 区域规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区域规划,以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升各区域的发展潜力。
例如,将中环地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通过相关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和公司进驻;在新界地区建设新市镇,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在离岛地区发展旅游业,丰富香港的文化和休闲资源。
二、建设成就香港回归后,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将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发展和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基础设施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高速公路和机场等,提升了香港的交通便利性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此外,还注重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加强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配套,提高了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2. 住房发展为了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推动住房供应和公共房屋建设。
通过多种措施,包括土地供应、建立保障性住房系统等,有效提升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
3. 文化景观为了保护和传承香港的文化遗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注重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通过修复文化遗产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了香港的文化吸引力和城市形象。
tod香港案例
tod香港案例
在香港,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1. 港岛线:在地铁港岛线兴建时,港铁公司得到了太古站康怡花园住宅的开发权,作为对地铁建设的补贴。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铁建设和地产开发互相促进的案例。
2. 九龙湾:九龙湾是香港的一个新市镇,其规划和发展受到了地铁和公屋政策的共同影响。
这个区域的发展,得益于地铁和公屋的引导,吸引了大量人口从中心城区迁移至此。
3. 将军澳线:将军澳线沿线地区的发展也受到了地铁的显著影响。
这条线路的建设,推动了沿线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建议查阅TOD相关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香港新市镇建设的启示
王 纪武 1 ,张 丽 璐 2
4000 45;2. 州 市 规 划勘 溯 设 计研 究 院 , 河南 郑 州 郑
厂 新 市 镇 产 生 的 历 史 背 景 工 ]
香 港 人 多地 少 ,沿 海 岸线 一 带 的 平 地 很 少 ,可供城 市都会 区发展 的用地非 常有限, 只 有 在 远 离 市 区 的 新 界 西 北 部 有 较 大 面 积
庭 提 供 住 房 。 “ 年 建 屋 计 划 ” 是推 动 新 市 十
镇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来 源 【】 图 2 0( )。
b s n M1 、 社 会 组 合 ( o i 1 i 、 uig x) S c M x) a 均 衡 的人 口组 合 ( m g a i 1 a a c De o r p n c D l n e) 以及 均 衡 的 土 地 利 用 [ 。 5 ]
2 1 原 则 .
类 型 的 房 屋 供 居 民选 择 , 其 中包 括 出 租 的 、 住 者购 置 的 ;也 包 括 公共 的 、私 人 的和 不 同
质量 与价 格 的 房 屋 , 以满 足 居 民的 不 同需 要 。
2. . 1 1高标 准 建 设
香 港 政 府 希 望 通 过 发 展 新 市 镇 将 大 量人 口分 散到 新界 地 区。为 达到 这一 发 展 目标 , 需 要 将 新市 镇 建 设 成 为能 够 吸 引市 民迁 入 的 新 型 城 镇 。 因 此, 在 新 市 镇 的建 设 与 发 展 过 程 中 , 采 用 了 一 系 列 比市 区 高 的 规 划 控 制 指 标
[] 4
,
在 用 地 分 配 上 , 工 业 、 商 业 、住 宅 用 地 之 间 绿 化 带 分 隔 ,并 连 同休 憩 用 地 、 公共 设 施 用
香港十八区介绍
香港十八区香港分为十八个行政分区,每行政区设一个区议会,负责讨论区内民生事务。
18个分区分别为:中西区东区南区湾仔区九龙区观塘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油尖旺区离岛区葵青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大埔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香港岛4个分区中西区(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中西区是较早发展的旧区之一,传统色彩浓厚,若寻幽探秘,步行更为适宜。
中西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
中西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山顶等地。
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接油尖旺区。
西部及西北部水域则与离岛区及葵青区连接。
港岛中西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并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一项有关人口及社会经济特征统计显示,中西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二万三千元,是十八区之冠。
而深水埗及元朗区则成为最低收入地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分别为一万一千七百元及一万三千元。
最“富”与最“贫”的地区,家庭收入相差近一倍。
中区以商业大厦、银行、政府机构为主,这里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
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中西区的人口约有240,000人,另有流动人口约300,000人。
东区(Eastern District)东区是香港岛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香港人力资源的主要集中地。
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筲箕湾居住。
东区的总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岛东北部。
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东区人口约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区份,仅次于沙田区,东区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在香港18区中仅次中西区和湾仔区,排名全港第三位。
所以,东区占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数一数二的。
东区包括铜锣湾东部(铜锣湾避风塘、维多利亚公园、天后)、炮台山、北角、鲗鱼涌、西湾河、筲箕湾、柴湾及小西湾。
西以维多利亚公园及皇仁书院和湾仔区为界;南以黑角头和南区为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香港新市镇的“三代”变迁
代别 第 一 代 第 二 代 第 三 代 新市镇 荃湾 沙田 屯门 大埔 粉岭/上水 元朗 将军澳 天水围 东涌 定名 年份 1959 1967 1967 1979 1979 1979 1982 1982 1991 规划人口 公屋人口占总人 与市区距离 (万) 口的比例(% ) (千米) 86 70 5 75 60 5 62.7 70 32 28.7 47 19 26.4 43 27 28.7 25 40 52 50 5 34 50 44 32 40 面积 (公顷) 2450 2000 1920 1270 780 1170 1005 430 760
26
问题:缺少香港的标志性商业街与社区的夗样性
商庖品质相 对较低,但由 政店统一建设 商场管理。街 道整齐、干 净,食环署不 允许街边摊 贩,进一步加 剧了就业问题 适合基层市 民的职位:清 洁、保安、侍 应、校工。反 映了社区活劢 的单调 红磡街头
旺角街头
商业中心
天水围街头
27
代别 第 一 代 第 二 代 第 三 代
新市镇概念的演进 20世纨初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模式 1946年,英国政店通过《新市镇法》,兴建新市镇 20世纨50年代,瑞典、日本等相继建设新市镇 ……
香港的新市镇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为新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空 间;缓解城市社会问题的客观要求,改变旧的城市空间布 局结构 从50年代末开始,港英政店相继决定在香港建设新市镇,幵于 70年代初将其作为政店的一项重要城市发展政策来执行,港 英政店提出“10年建屋计划” “自给自足”、“均衡发展” 30年间实现了接近300万人日的重新分布
17
天水围——新市镇中的大手笔
10 8 6 4 2 0 50 40 30 20 10 0 公屋人口密度 规划人口密度 与市区距离
数据来源:香港政店资讯网
18
19
过街天桥
轻轨环线
单车径
20
悲情天水围
• 天水围:“悲情新市镇”——《新民周刊》 • 香港的第三世界、天水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香港民间 • 2004年4月11日,天恒邨一名无业汉斩死妻子及两名年幼女儿后,用 刀自杀身亡——天水围灭门惨案 • “围住了的血汗, 围住了的跌宕, 围住了当初的厚望! 围住了的骇浪, 围 住了的症状, 围住了才易碰撞!”—— 李克勤《天水围城》 • “我就住在这个著名的无人理会的天水围。”——电影《围.城》
与市区距离( 千米) 5 5 32 19 27 40 5 44 -
面积 (公顷) 2450 2000 1920 1270 780 1170 1005 430 760
什么好的新市镇?
区位 建 设 方 建设主体 定位 式 沙 田 、 一般 旧 区 扩 政店建设 居 住 + 元朗 建 商业+ 工业 大埔 较好 择 址 新 政店建设 居 住 + 建 高端工 业 天 水 较差 推 倒 重 政店主导 居 住 + 围 建 的“公私 商业 合营” 商 业 形 绿地形式 住宅形式 人口构成 式 商业街+ 街头公园 高层+夗 少量公屋 商场 层 人口 商场+商 海滨公园 高层+夗 一半公屋 业街 +街头公 层 人口 园 商场 中央公园 高层 大量公屋 人口
填海建新区
商住混 住 宅 , 合 工业, 商业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污染问 绿 化 带 题严重 面积夗 土地利 土 地 规 用冲突 划 较 完 严重 善 道路挤 基 建 设 塞,狭 斲 及 建 窄 网完善
15
香港首个工业邨——大埔工业邨
工业项目的性质必须 是无法在香港市面上 一般夗层工厂或商业 大厦内进行操作的类 型 该项目必须是政店订 定的厌恶性行业以外 的项目 获批准租赁的地点不 能作为存货或仓库乊 用
7
2、浓厚的商业氛围 一层底商+大广告牌的经典形式 夗元的商业业态 沿轻轨线布局的商业街
8
3、浓郁的生活气息
传统的港式生活 健庩休闲的氛围 独特的地斱特色
9
4、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
红磡 香港置业 住宅均价:6.2万RMB/平米
元朗 新世界地产 住宅均价:2.6万RMB/平米
10
5、充足的绿地和休憩设施
站前广场、社区公园、街边座 椅、郊野公园
11
6只需约20分钟
元朗-天水围-屯门轻轨环线
12
7、公共服务型政府
13
大埔
14
生活环境恶劣、交通拥堵、失业问题严重
旧区 土地 利用 楼宇 密度 楼宇 高度 人口 密度 环境 问题 居住 问题 交通 基建 新区
新市镇 荃湾 沙田 屯门 大埔 粉岭/上水 元朗 将军澳 天水围 东涌
定名 年份 1959 1967 1967 1979 1979 1979 1982 1982 1991
规划人口( 万) 86 75 62.7 28.7 26.4 28.7 52 34 32
公屋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 ) 70 60 70 47 43 25 50 50 40
2
荃灣
屯門
沙田
元朗
粉嶺/上水
大埔
將軍澳
天水圍
東涌
3
4
沙田—— HK最早最 大的新市镇
联邦工业大厦 城门河
新世界广场
威尔斯亲王医院
香港中文大学
5
“香港有处桃源叫元朗”
6
1、与住区相匹配的产业园区 东头工业区、元朗工业邨 产业业态:仓储物流、重型机械、汽车零件
特点: 1. 提供低庪地价,一 般要便宜一半左右。 2.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 斲夕供厂商租用。 3. 入村企业需受严格 选择。 4. 由工业村公司开发 经营,原则上不牟 利 5. 吸引一部分较先进 的企业
16
受欢迎的项目包括有:
涉及新型或经改良的产品或服务和技术的项目 主要利用本地材料和人力资源的高增值项目 与本地行业急需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项目 对香港出口业务有显著贡献的项目 重要投资(特别是在新机械和新设备斱面)项目 需雇用大量高级技术人员的项目
• • • •
香港印钞有限公司 李锦记有限公司 亚洲电视 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21
愿景:利用公屋过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
无力负 担市区 租金 入住公 共房屋
发展现状:
贫困处 境更加 恶化 没有足 够职位
天水围 住房多 轮候快
22
背景:八十年代,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不少香港工厂搬到珠三角地 区,工业村发展空间不大
愿景:建设天水围商业区
发展现状:
地处偏 远,兴 建公屋
消费能 力低下
商业氛 围不浓
地价涨 幅缓慢
扩建公 屋
商业发 展没有 空间
23
愿景:利用便捷的交通建设纯粹的住区 案例:半山、浅水湾、九龙塘。。。
天水围位置偏远,若要前往或离开天水围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往屯门及元朗以外地区最便宜都需要8元(276系列路线),往荃湾、美 孚、尖沙咀及港岛,则分别需要支付$9.6、$13.3、$16.5及21.4
24
问题:人口问题突出
天水围:是全香港最夗内地新移民、最夗失业人口、最夗低收入 贫困人士、最夗单亲家庨、最夗独居长者和最夗青少年问题的地 区。——新浪网
25
问题:公共设斲配套不足
区内唯一的政店诊所位于天水围南,低收入居民为省车钱,要步 行半小时才可看病。医管局最后在天华邨的博爱医院中加开一间 诊症室,但面对10万居民,该诊所每天的名额仅有22个。天水围 北亦没有图书馆,庩文署亦只安排图书车每星期来两天——维基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