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建模与分配
可靠性资料整理-Read
可靠性整理第一部分:概述(一)可靠性的必要性:1.客户的需要:仪器的使用部门,尤其是实时在线检测仪器的使用部门,强烈地希望所使用的仪器能够长时间连续、无故障得工作。
2.自身的需要:仪器自身可靠性的提高,就意味着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最终的结果不是我们寻求客户,而是客户寻求我们。
(二)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该定义明确指出评价一个产品的可靠性,与规定的工作条件和规定的工作时间有关,也与规定产品应完成的功能有关。
产品的可靠性与工作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
“规定的工作条件”是指产品工作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负荷条件和工作方式。
环境条件一般分为气候环境和机械环境。
气候环境是指电子元器件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气氛、盐雾、霉菌、辐射等;机械环境是指电子元器件是否经常受到外界机械应力的影响,如振动、冲击、碰撞、跌落、离心、摇摆等。
环境对电路所施加的应力可能是恒定的,也可能是变化的和交变的。
负荷条件是指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热、力等应力的条件,目前主要是指加在电子元器件上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条件。
工作方式一般分为连续工作或间断工作,不工作的情况属于存贮状态。
“规定的时间”是指评价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规定的时间有关。
可靠性本身就是时间的函数,要保持电子元器件全部性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时间长比时间短更困难。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保持的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所以,在讨论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时,必须指明在多长时间内的可靠性。
规定功能: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
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
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RAMS概述
53
可靠性设计准则
2.制定与实施可靠性设计准则的目的和原因 1)目的 将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和规定的约束条件,转换为产 品设计应遵循的、具体而有效的可靠性技术设计细 则。供广大设计人员遵照执行,从而将可靠性设计 到产品中去。
54
可靠性设计准则
2.制定与实施可靠性设计准则的目的和原因 2)原因 ������ 仅有定量分析设计、FMEA等是不够的; ������ 准则是系统设计经验的积累,甚至有血的 代价; ������ 设计人员最易于接受; ������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依据; ������ 可靠性设计与功能、性能设计紧密结合; ������ 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费用。
武器
惯性 导航
机体
备用 罗盘 固定 增稳
起落架
28
注意事项
(3) 可靠性模型应随产品技术状态的变化而修改。 (4) 建模前应明确产品定义、故障判据。
29
可靠性分配
•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将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要求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 次。
•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 • 可靠性分配方法 • 可靠性分配报告 • 注意事项
47
工程中常用的可靠性预计方法
48
可靠性预计报告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及其来源(要求值或分配值) 2) 系统组成及特点; 3) 预计方法的选择; 4) 不可直接预计的产品清单及其理由; 5) 预计中“其他”项的百分比及其确定原则; 6) 任务可靠性预计时采用的任务可靠性模型; 7) 预计结果及薄弱环节分析; 8)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9) 明确回答实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的可能性。
3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
可靠性建模
MTBF=1/λ+1/2λ+......+1/nλ
可靠性建模
并联模型:
Rs(t)=1-(1-e
-λt)n
MTBF=1/λ+1/2λ+......+1/nλ
可靠性建模
混联模型:由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混合而成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谢
可靠性建模
谢!
均会导致整个产品故障(或所有单元完成规定功能, 产品才能完成规定功能)
1 2 n
串联单元越多,产品越 复杂、可靠度越低
框图模型
RS(t)=∏Ri(t)=R1*R2*R3*......*Rn
数学模型
可靠性建模
串联模型:
若各单元独立且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则系统可靠度为:
t λ s RS(t)=∏Ri(t)=∏e
系统故障率为:
∑λ t i =e
各单元服从指数分布,其 串联起来构成的系统仍服 从指数分布,且系统故障 率为所有单元故障率之和
λs =∑λi
系统MTBF为:
MTBF=1/λs
可靠性建模
例:某系统是由六种元器件构成的串联结构,其元器件的 数量及其失效率如下表所示。求系统的失效率和MTBF。
元器件名称 集成电路 晶体管 电阻、电容 厚膜电路 接插件 焊接点 元器件λ 3.7x10-7 10-7 10-8 2.4x10-8 10-8 10-8 数量 3600 3500 7750 50 10000 83000 总失效率 1.33x10-3 3.5x10-4 0.78x10-4 1.2x10-6 1.0x10-4 0.83x10-4
第六章系统可靠性设计
串联系统可靠度计算应用实例:
某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接头共有54个, 已知各接头的强度服从指数分布,其失效 率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输送带的平均寿命 和工作到1000h的可靠度。
λ ×
接头数
3
5
8
10
12
16
λ×
/h 10 4
0.2
0.15
0.35
0.21
0.18
0.1
解答见书上P65
2)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s Rdt
0
2
1 1.5 1.5 2
3)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是由串联和并联 混合组成的模型。下图为混联系统的可靠 性框图,其数学模型可运用串联和并联两 种基本模型将系统中一些串联及并联部分 简化为等效单元。例如图中ຫໍສະໝຸດ a可按图中b,c,d的次序依次简化.
• 并联系统中系统的可靠度Rs大于任一单元 的可靠度; • 组成系统的单元数越多,系统的可靠度越 高,但系统的造价也越高;
• 机械系统采用并联时,尺寸、重量、价 格都随并联数n成倍地增加。在动力装置、 安全装置、制动装置采用并联时,常取 n=2~3。
若单元可靠度服从指数分布:
Ri e
i t
系统可靠度:
RS (t ) 3R 2 2 R 3 3e 2t 2e 3t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表决系统可靠度计算实例:
有一架装有3台发动机的飞机,它至少需要 2台发动机正常才能飞行,设飞机发动机的平 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试估计工作 时间为10h和100h的飞机可靠度。 解:n=3,k=2
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归纳为两种类型 可靠性预测——按照已知零部件或各单 元的可靠性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分配——按照已给定的系统可靠 性指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进行可靠性分 配。并在设计方案中比较、优选。
RAMS培训课件
• 可靠性评估 现有的可靠水平
重要改进项目判定
• 风险分析 • 统计分析 • 趋势分析
• 制定可靠性增长计 划
• 可靠性增长分析
改进效果预期
第32页
FRACAS的工程作用
辅助进行产品决策
索赔期 策略
新产品可 靠性目标
备件 策略
大修期 策略
第33页
质量问题与可靠性问题的区别
质量问题(T=0)
• 产品各单元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无法达 到规定的性能指标
11、运营和维修
12、性能监控
• 调试 • 进行运营前的试运行 • 进行培训
• 以验收准则为基础实施验收程序 • 汇集验收证据 • 投入运行 • 继续试运行工作(如果适合)
• 长期系统运营 • 进行计划内维修 • 执行计划内培训方案
• 收集运营性能统计 获取、分析 和评审数据
• 完成RAM论证
• 评估RAM论证
第6页
符号
量纲
Z(t),λ
故障数/时间、距离、周期
MUT
时间、距离、周期
MTTF/MDTF 时间、距离、周期
MTBF/MDBF 时间、距离、周期
F(t)
无
R(t)
无
可靠性 可用性
维修性 安全性
RAMS指标
指标
符号
可用性 ——固有的 ——可达的 ——运营的
A(.)=MUT/(MUT+MDT) Ai Aa Ao
• 系统安全目标和要求的分配 ——指定子系统或部件安全要求 ——规定子系统和部件安全验收 准则 • 修改系统安全计划
第18页
各阶段RAMS活动
全寿命周期阶段
该阶段一般任务
6、设计和实现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评估报告(1)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评估报告(1)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分析评估报告1概述1.1产品概述1.1.1产品⽤途XXX产品名称主要⽤于XXXXXXX,其主要功能性能如下:(略)1.1.2产品组成XXX产品名称采⽤XXX结构,采⽤XXXXX总线架构,贯彻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原则。
主要由主板、显卡、……、电源模块和机箱等组成。
1.2⼯作概述1.2.1研制过程概述XXX产品名称从20XX年XX⽉开始研制,经历了⽅案阶段、⼯程研制阶段和设计鉴定阶段,并于20XX年XX⽉完成了设计鉴定试验。
本项⽬依据XXX产品名称可靠性、维护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作计划的要求,在研制过程中开展并完成了规定的⼯作项⽬。
经分析评估、试验考核,XXX产品名称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满⾜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1.2.2“六性”⼯作组织及运⾏管理情况XXX产品名称设计总师对产品可靠性管理和技术全⾯负责,从计划、组织、协调和资源等⽅⾯保证了产品“六性”⼯作计划的实施。
在设计师系统中建⽴“六性”⼯作组,由设计总师组织,设计、⼯艺、质量等⼈员参加。
具体负责编制“六性”⼯作计划,落实⼯作计划中规定的相关⼯作项⽬;监督指导各专业设计师开展设计⼯作,协调及分配各部组件的“六性”指标;收集有关的“六性”信息,并对相关“六性”⼯作进⾏培训。
质量管理部具体负责监督“六性”⼯作计划落实。
建⽴了故障审查组织,负责对XXX产品名称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审查。
严格按照归零要求,针对暴露的XX起较⼤质量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查清并验证了故障机理,制定了改进措施并全部落实(详见《研制总结》)。
2可靠性分析2.1可靠性要求2.1.1定性要求按照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作通⽤要求》编制可靠性⼯作计划,并开展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和管理⼯作。
软件测试中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软件测试中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而软件的可靠性作为软件质量的一个主要属性,对于软件开发和维护至关重要。
因此,在软件测试中,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软件测试中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工具。
一、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建模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软件的可靠性。
可靠性建模的目的是定量地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以便为软件测试提供指导。
常用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包括可靠性块图法、可靠性状态模型法和可靠性预测法。
1. 可靠性块图法可靠性块图法通过组合各个系统组成部分的可靠性来评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在可靠性块图中,不同的组件和组成部分通过块表示,并通过连接线表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计算各个模块的可靠性指标,可以得到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2. 可靠性状态模型法可靠性状态模型法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表示为一系列状态的转移过程。
通过定义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可靠性指标。
这种建模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分析系统的故障传播路径,从而确定关键的故障点和测试策略。
3. 可靠性预测法可靠性预测法通过基于历史数据或专家经验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系统未来的可靠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并帮助指导测试策略的制定。
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并为软件测试提供依据。
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技术包括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和可靠性增长分析。
1. 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通过识别系统的故障模式和评估这些故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FMEA将系统的每个组件和功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定义故障模式和效应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确定系统的潜在故障和风险,并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
2.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基于逻辑关系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旨在识别引起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指标尚待提升,管理和专业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为掣肘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突出问题。
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化可靠性技术攻关,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提高试验验证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制造业可靠性提升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行业指导、市场监管作用,增强企业全员全过程质量安全与可靠性意识,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分行业、分产业链梳理可靠性问题,发挥整机企业龙头作用,加强整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管理,按产业链制定并传导可靠性指标和要求。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借鉴可靠性先进经验,着力突破重点行业可靠性短板弱项,推动大中小企业“链式”发展。
——夯实基础、持续创新。
加强可靠性前沿基础研究和标准制定,推动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可靠性工程深度融合,发挥生产装备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对可靠性的赋能作用,强化可靠性创新成果在工业基础和质量工程中的应用。
可靠性设计要求
可靠性设计要求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
引用标准IEC60300-2-1992 可靠性管理第2部分可靠性程序元素和任务GB6993-86 系统和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GJB 450-88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437-- 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名词术语可靠性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信性dependability产品在任一时刻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是一个集合性术语,用来表示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在不引起混淆和不需要区别的条件下,与可靠性等同使用。
测试性testability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的一种设计特性。
维修性maintain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可靠性要求(目标)产品可靠性的高低是由一系列指标来描述的,包括MTBF值、环境应力范围、EMC应力范围等等。
这一系列指标就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或产品的可靠性目标。
可靠性(设计)方案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制定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可靠性(设计)报告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实施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可靠性设计从制定可靠性目标到提供可靠性(设计)报告的全过程。
工作项目组成可靠性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和过程。
可靠性设计评审由不直接参加设计的专家对可靠性设计进行论证和确认的过程。
一般要求可靠性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应与产品设计同时进行。
可靠性部负责可靠性设计标准的制定,可靠性设计的技术支持,参加重要产品可靠性设计的评审。
各事业部设可靠性负责人,负责本事业部可靠性工作。
各产品设可靠性工程师,负责本产品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和改进。
声呐浮标搜潜系统“六性”初步设计
2020年第 3 期 声学与电子工程 总第 139 期声呐浮标搜潜系统“六性”初步设计张丽品 罗博(第七一五研究所,杭州,310023)摘要声呐浮标搜潜系统的组成设备较多,系统复杂度较高,为满足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和环境适应性(简称“六性”)指标要求,文章阐述了在方案阶段进行声呐浮标搜潜系统“六性”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在后续阶段“六性”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声呐浮标搜潜系统;方案阶段;“六性”初步设计声呐浮标搜潜系统是反潜巡逻飞机的核心搜潜装备,主要用于:对敌潜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和识别;对海洋环境噪声和海水温度深度进行测量和处理;对主动声呐等设备发射的声脉冲信号进行水声侦察,对U/V波段通信信号和雷达信号进行电子侦察。
声呐浮标搜潜系统是由多个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保证系统满足“六性”的指标要求,降低装备研制的质量风险,需在方案阶段将“六性”指标要求落实到系统各组成设备的设计中 [1-2]。
本文以声呐浮标搜潜系统成品协议书为基础,结合“六性”工程理论方法,对系统开展“六性”初步设计,实现装备功能、性能与“六性”的同步设计,从而提高装备的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
1系统组成声呐浮标搜潜系统由声呐浮标处理系统和声呐浮标组成,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声呐浮标处理系统包括声呐信号处理机、声呐显控处理机、显示器、通用键盘、摸球、浮标接收解调模块、浮标遥控模块和声呐浮标参考分系统;声呐浮标为一次性投放使用产品,没有平均故障时间要求,不需要开展可靠性分配、可靠性建模与预计;无需维修,不开展维修性设计;在贮存期内无需测试,不开展测试性分配、测试性预计和嵌入式诊断设计。
2可靠性设计2.1 可靠性分配可靠性分配方法包括等值分配法、评分分配法、比例组合法等。
综合考虑声呐浮标处理系统的使用环境、各功能模块复杂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方案阶段宜采用评分分配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配[3]。
图1声呐浮标搜潜系统组成框图2.2 基本可靠性建模与预计声呐浮标处理系统的基本可靠性模型为串联模型,如图2所示。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模拟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模拟1.某产品的故障分布函数为什么选项缺失?请补充完整后再进行答题。
2.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σ>0),则随着σ的增大,概率P{|X-μ|<σ}会保持不变。
3.通过对产品的系统检查、检测和发现故障征兆以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叫做预防性维修。
4.关于测试点的布置,应尽可能集中而不是应尽可能分区集中。
5.修复性维修不包括使用检查。
6.在整个产品寿命期中,可靠性管理应重点关注使用维修阶段。
7.在一台设备里有4台油泵,每台失效率是0.1,则4台油泵全部正常工作的概率是0.9的4次方。
8.某串联系统由3个服从指数分布的单元组成,失效率分别是0.0003/h,0.0002/h,0.0001/h,系统的失效率是0.0006/h。
9.一台设备由三个部件组成,各部件的寿命分布均服从指数分布,且各部件的失效率为每1000,000h分别失效25次、30次、15次,若其中一个失效,设备也失效,则该设备工作1000h的可靠度为0.73.结束前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产品的可靠性。
46.关于可靠性鉴定试验概念的正确说法是( )。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通过对产品进行试验、测量和分析,以确定产品在规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的一种验证试验。
全数试验是对全部产品进行试验,定时截尾试验是在规定试验时间内进行试验并记录故障次数,定数截尾试验是在规定故障数内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时间,序贯截尾试验是在事先拟定的时间线内进行试验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产品可靠性。
FMECA和FTA是故障分析方法,前者从基本零部件故障分析到最终故障,后者则相反。
它们都可以计算故障的发生概率。
具体来说,FMECA从故障的原因分析到故障的后果,XXX则从故障的后果分析到故障的原因。
72.根据标准,下列哪种严酷度分类不正确?手机电池爆炸属于I类,手机不能通话属于II类,手机通话有杂音属于III类,手机自动关机属于IV类。
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
摘要: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可靠性技术目前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本文主要对我国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论述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建模技术、故障分析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和可靠性试验技术的研究历程和技术进展。
关键词: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控机床技术体现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
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用来当作现代工业工作母机的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行业被大量应用。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加入了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使得我国数控技术有了关键性的突破。
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已达到了400小时,数控系统已经从原来的5000小时提升到了1,0000小时以上,更有甚者,达到了2,0000小时。
我国制造的数控机床,在可靠性、高精度、高速度等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制造的数控机床差距很大。
伴随着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外国品牌产品涌入中国市场,给本国数控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要想与国外大企业分庭抗礼,必须得从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上入手。
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不仅能够大大减少机床制造商的三包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还能够减少使用数控机床的厂家的机床维修费、停机损失费等等。
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从大的方面来说,还能够抵制国外产品输入,增大国内产品输出,从而增加了外汇收入。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1可靠性指标产品可靠性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一般难以只用一个量表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场合,选用适当的指标,表示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的可靠性,要用定量的数据来表示。
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我们一般采用各种办法来计算、分配、预计产品的可靠性;等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得采用恰当的试验方法鉴定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工程师手册简明读本
为了更好地推进“可靠性提升工程”、宣传普及可靠 知识与理念,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编写了《可靠性工程师手 册》简明读本(以下简称“简明读本”)。简明读本根据 《可靠性工程师手册》一书摘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原 书主编李良巧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可靠性工程师手册》简明读本在企业开展可靠 性提升工程中能够起到传播、宣传、推广、指导以及提高 认识的积极作用。
第五章 可靠性管理 5.1 概述………………………………………………………… (35) 5.2 可靠性战略………………………………………………… (36) 5.3 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原则…………………………………… (36) 5.4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 (38) 5.5 可靠性评审………………………………………………… (38) 5.6 可靠性工程师……………………………………………… (40) 5.7 可靠性信息管理…………………………………………… (41)
3.5 制定实施可靠性设计准则………………………………… (27) 3.6 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 (28) 3.7 确定和控制可靠性关键产品……………………………… (28)
第四章 可靠性试验 4.1 概述………………………………………………………… (29) 4.2 环境应力筛选……………………………………………… (30) 4.3 可靠性研制试验…………………………………………… (32) 4.4 可靠性增长试验…………………………………………… (32) 4.5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33) 4.6 寿命试验…………………………………………………… (33)
·4·
● 第二章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工程师模拟题及答案2
1. 关于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关系的说法,错误是()。
(1分)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都是装备的质量特性都与装备所遇到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条件都指寿命期遇到的极端环境条件两者都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2. 关于平均修复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1分)修复时间是一个确定量一般只作为使用参数维修总时间与被修复产品的故障总数之比跟维修级别有关3. 关于可靠性强化试验中高/低温试验剖面的错误说法是()。
(1分)每步保持时间:包括产品完全热/冷透的时间和产品检测所需时间。
一般在高/低温工作极限后步长调整为15℃或更长。
步长通常为10℃,但是某些时候也可以增加到20℃或减小到5℃。
起始点温度一般在室温或某一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开始。
4. 关于可靠性增长试验(RGT)的错误说法是()。
(1分)RGT是产品工程研发阶段中单独安排的一个可靠性工作项目。
RGT的受试产品不必经过环境应力筛选。
RGT一般安排在工程研发基本完成之后和可靠性鉴定(确认)试验之前。
RGT是把受试设备处于近似于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使其暴露故障。
5. 下列不属于“通用质量特性”的是()。
(1分)舒适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6. ()是为了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或寿命要求。
(1分)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寿命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研制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
7. 制定综合保障计划的是()。
(1分)订购方承制方使用方论证方8. 制定综合保障工作计划的是()。
(1分)订购方承制方使用方论证方9. 纠正措施报告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需的() (1分)截止日期故障费用责任部门故障证据10. 关于分布参数点估计解析法的错误说法是()。
(1分)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极大似然法是精度最好的方法。
矩法只适用于完全样本情况。
最好线性无偏和最好线性不变估计法只适用于定数截尾情况。
极大似然法仅适用于定数截尾情况,且求解方法较简单。
11. 关于软件可靠性常见设计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资料
一、可靠性概论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及其重要性1、可靠性工程起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齐藤善三郎)。
20 世纪60 年代是可靠性全面发展的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是可靠性发展步入成熟的阶段,20 世界80 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1950 年12 月,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专门委员会”,1952 年8 月,组成“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 ,1957 年 6 月发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 标志着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是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民用产品的可靠性是用户满意的关键②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③是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④是影响企业创建品牌的关键⑤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4、可靠性关键产品是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安全性、可用性、任务成功及寿命周期费用的产品、价格昂贵的产品。
1.2 可靠性定义及分类1、产品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概率度量成为可靠度. 2、寿命剖面是指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包含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
任务剖面是指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3、产品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使用可靠性水平高. 产品可靠性也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它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同一产品的基本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任务可靠性水平要低。
1.3 故障及其分类1、故障模式是指故障的表现形式,如短路、开路、断裂等。
故障机理是指引起故障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过程。
故障原因是指引起故障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有关的原因。
2、非关联故障是指已经证实未按规定的条件使用而引起的故障,或已经证实仅属某项将不采用的设计所引起的故障,关联故障才能作为评价产品可靠性的故障数。
动车组的电气系统可靠性分析
动车组的电气系统可靠性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铁事业蓬勃发展,快速、便捷的动车组正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但动车组结构功能复杂、运行环境多样,如何在高速度、高载荷的条件下,保证动车组安全稳定的运行,其可靠性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尤其是整车层级的可靠性研究对于铁路运输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动车组运行;电气系统;可靠性分析1动车组运用环境条件不同国家高速动车组技术不尽相同,且都会针对本国特有的运用环境进行设计生产。
我国高速动车组的运用环境条件最为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路长、跨线运营、频繁启停:我国高速铁路是世界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京沪、京广等主干线运营速度在300km/h以上;除了速度高,不少动车组运行里程超两千公里,跨线运营情况较多。
以南宁至北京西为例,跨宁、广、武、郑、京5个铁路局,其中南宁-衡阳区间为有砟轨道,衡阳-北京西区间为无砟轨道,跨线运行对动车组牵引、制动等性能影响明显;在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区域,站间距短,频繁启停是突出的运行特点。
(2)线路条件复杂:为保护生态,减少土地占用,高速铁路的坡道、弯道、桥隧比例均较高,如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桥隧比高达92%,经过桥隧产生的气动力和振动会加速车辆各系统的磨损。
(3)客流量大、常态化超员:我国作为人口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二的大国,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人员快速流动。
如京沪等繁忙干线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在京广、京哈、沪昆等线路经常处于超员状态。
由此,高速度带来的高应力和高载荷、复杂的运行环境和大载客量等多方面因素对动车组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动车组可靠性指标体系保证动车组安全、正点的送达旅客是动车组运输的根本目的,因此本论文重点分析研究影响动车组运行可靠性的车辆设施设备故障。
参考德国西门子故障分类及其指标定义,依据我国事故及故障管理现状,按照分类、分级的原则对不同严重程度后果的动车组设备故障进行如下定义。
(1)A类故障:在规定工作环境和条件下,引起动车组途中异常停车时间大于20分钟且小于1小时的车辆设备故障。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GJB450A-2004 GJB841-1990 GJB899A-2022 GB/T7826-20012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者设备的可靠性( 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 Part)、元件 (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者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 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
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
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目的和任务目标可靠性指标及定义工作组织及其职责可靠性工作项目及其实施表(见附表 1)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费用和设计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相应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使产品的寿命周期内符合所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基本实现系统的固有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ó¢çú ×·µ º
Ò¢çú Ó ·µ º
¦ ±ç Ó»µ ´µ³ ÔÏÍ
äçµ³ ŵÏÍ
¬ßµ ³·Æ Í Ñ ¨ ¶
õßµ É·Æ Í Ñ ¨ ¶
×ï ¿´
ä ÷Ø Îƾ Ƶ³ ÖÏÍ
ä÷ ÎÆ
þµµ³ ˾ÏÍ
ßÔ»¼ ¸Ðµ¹
·ÃÞÌ ±Ó Â Å
ó÷ý ´ÆÊ Ýµ³ ½ÏÍ
Ì ¨ö È ¸¶ÔÎ
Ò ¢ ç ú Ó ·µ º ó ¢ ç ú ×·µ º ¦ ±ç Ó » µ ´ µ ³ Ô Ï Í
ä ç Å µ µ ³ Ï Í
· Ã Ö ±Ó Ê ¯ µ ³ ¶ Ï Í
¬ ß µ ³ · Æ ¨¶ Í Ñ ·³ Ø º ½ ¾ Æ µ ³ Ö Ï Í ×ï ¿ ´ õ ß µ É · Æ ¨¶ Í Ñ
• 可靠性数学模型从数学上建立可靠性框图与时 间、事件和故障率数据的关系。这种模型的 “ 解”就是所预计的产品可靠性。 • 因此,可靠性数学模型应能根据可靠性试验和 其他有关试验信息、产品配置、任务参数和使 用限制等的变化进行及时修改; • 可靠性数学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应与产品分析模 型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相一致。 • 根据用途,可靠性模型可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 和任务可靠性模型。
c、装备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厂内试验验证 则用合同参数,外场验证则用使用参数。
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不能或难以维修产品例如:卫星、导弹和海缆等, 不言而喻,维修性方面的指标是无需考虑的,关键 是系统在规定工作期间的可靠度指标。平均工作时 间或平均寿命也不宜用作此类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除非有附加说明,因为具有相同平均工作时间指标 的系统,其实际可靠度可能差异很大。例如一套寿 命为复合指数分布的并联冗余双工系统与一套寿命 为指数分布的系统,假设具有相同的平均寿命,当 系统规定的工作时间为系统平均寿命的十分之一时, 后者的失效机会约比前者增大七倍多。
õ ß µ É · Æ ¨¶ Í Ñ
ä ÷ Î Æ
þ µ µ ³ Ë ¾ Ï Í ß Ô » ¼ ¸ Ð µ ¹ · Ã Þ Ì ±Ó Â Å
¬ ß µ ³ · Æ ¨¶ Í Ñ ×ï ¿ ´ · Ã Þ Ì ±Ó  Šð ä Ü Æ Â »
F (t t ) F (t ) dF (t ) 1 (t ) lim t 0 R(t )t dt R(t )
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
• 中位寿命:满足R(t0.5)=0.5的t0.5称为中位寿 命,即寿命比它长和比它短的产品各占一 半 • 特征寿命:满足R(te-1 )=e-1=0.368 的te-1称为 特征寿命
úå ºÌ
ðäÜ Æ»
úÚàÔ ºÄ²Ê
任务可靠性模型
• 是一种用来描述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 其规定功能的能力的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 框图及其有关的可靠性数学模型。
• 任务可靠性模型应能描述产品在完成任务过 程中其各组成单元的预定作用,储备工作模 式的单元在模型中反映为并联或旁联结构, 因此复杂产品的任务可靠性模型往往是一个 由串联、并联及旁联构成的复杂结构,图22是一个F/A-18A飞机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Ù û ±ä Ê Ã Ê »
产品的可靠性定义
• 产品的可靠性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 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产品可靠性定义包括下列四要素: (1) 规定的时间; (2) 规定的环境和使用条件; (3) 规定的任务和功能;
(4) 具体的可靠性指标值。
•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应按上述各点分别给予 具体的明确的定义。
F (t ) p(T t )
失效概率密度f(t) 定义: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F(t)对时间的变 化率,它表示产品寿命落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的概 率,即t时刻,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dF (t ) f (t ) F ' (t ) dt
瞬时失效率 λ(t),(简称失效率) • 定义:是在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 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 概率。
可靠性的特征量
• 可靠度
• 定义: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 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 函数,记作R(t),也称为可靠度函数。 • 当t=0时,R(0)=1;当t=∞时,R(∞)=0
R(t ) p(T t )
• 不可靠度
• 定义: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 内、产品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也是时间 的函数,记作F(t),也称为累积失效概率。
一是研究被论证系统应该具有或侧重于哪些可 靠性和维修性指标;二是决定这些指标水平的 高低。
可靠性指标的选择的依据
a、装备的类型,例如对坦克为平均无故障 里程(MMBF)、对于飞机为平均无故障 飞行小时(MFHBF)、对一般设备则为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b、装备的使用要求(战时、平时、一次 使用、重复使用)对于一次使用的产品则 为成功率(例导弹)
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
• 基本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 续时间或概率。 • 这里的故障是指引起引起维修工作的事件或状态。 这种故障可能影响,可能不影响产品完成任务的功 能。 • 基本可靠性涉及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要求。 • 任务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 规定功能的能力。 •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看,危及任务成功的事件或状态 才算故障。称之为致命性故障。
F (t ) 1 R (t )
f (t ) (t ) e
t0 ( x ) dx
F (t ) 1 e
t0 ( x ) dx
R (t ) e
t0 ( x ) dx
MTBF 和 MTTF
• 对不可维修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从开 始投入工作,至产品失效的时间平均值。 也称平均失效前时间,记以MTTF,它是 英文(Mean Time To Failure)的缩写。 • 对可维修产品而言,其平均寿命是指两 次故障间的时间平均值,称平均故障间 隔时间,习惯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用MTBF记之,它是英文(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的缩写。
通讯地面站和港口管制雷达等连续运行系统, 有效度应是它们的主要指标。
论证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 论证了不同任务应选用的不同指标之后,继而 要论证这些指标的高低。指标低了不能满足使 用要求,乃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甚至还会造 成严重后果。军事装备的可靠性太低,不仅会 丧失战机,而且还将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民用 设备,例如钢铁和化学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可 靠性过低,将会发生冻结和爆炸事故。因此, 从后果判断,后果严重的,可靠性指标应该高 些,后果不严重的,指标可以低些。另一方面, 可靠性指标定得过高,从使用角度来说虽然是 有利的,但会造成额外经济损失,还会延长工 程周期,所以也是没有必要的。
• 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个全串联模型。它 用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引起的维修 及后勤保障要求。 • 因此,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都应包括在 模型内,包括产品所有用于储备工作模 式的单元,因为构成产品的任何单元发 生故障后均需要维修及后勤保障。
• 基本可靠性模型的详细程度应根据可以 获得可用信息的产品层次(系统、分系 统、设备、组件或零部件级)而定,而 且其故障率或MTBF等效参数可用来估算 维修及后勤保障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 图2-1为美国海军F/A-18A战斗攻击机的 基本可靠性模型的可靠性框图,从图中 看出,该可靠性框图表示F/A-18A飞机上 各个系统串联的模型。
维修性指标
• 可维修产品的有效度A,它表示设备处于 完好状态的概率:
MTBF A MTBF MTTR
可靠性、维修性指标的论证和确定
可靠性是定量的概率统计指标
• 在设计中它必须是可预计的,在试验中它必须
是可测量的,在生产中它必须是可保证的及在
现场使用中它必须是可保持的。
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可以从两方面论证:
已经高出数倍以上,一般就不应再花大劲去提高 它的指标要求了。
可靠性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可靠性模型的组成
• 可靠性模型包括可靠性框图和可靠性数 学模型二项内容。可靠性框图应与产品 的工作原理图及功能框图相协调,功能 框图表示产品中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 而原理图则表示产品各单元之间的物理 关系。可靠性框图用来简明扼要、直观 地描述产品为完成任务的各种组合(串 并联框图)。为了编制可靠性框图必须 全面了解产品完成任务的定义及使用的 任务剖面,并给出一般的和专门的假设。
引言
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
可靠性是什么? 一个电度表的故事 防盗门的设计--可靠性设计的重要 空难分析--数据分析的重要 一个拨号程序的设计--软件可靠性 自动取款机监视器不显示的原因---可靠性性 管理与检查
•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进去、制造出来的!
• 应加强设计人员的可靠性培训,将可靠
性设计进产品; 过马路。。。。。
图 2 2
¢ ¯ ú ·¶ º 1
» Í µ ³ È Ó Ï Í
¢ ¯ ú ·¶ º 1
¢ ¯ ú ·¶ º 2
¦ ±» Ó » È Í µ ³ Ó Ï Í
¢ ¯ ú ·¶ º 1
靠 性 18 框 图飞 机 的 任 务 可 A
F/A-
¹ ¸ É Ò Ñ ·Ð Ù Ý µ ³ ² ×Ï Í ¹ ¸ É Ò Ñ ·Ð Ù Ý µ ³ ² ×Ï Í
维修性指标
• 对可维修产品还有平均维修时间,它是 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时间的平均值,或设 备修复时间的平均值。记以MTTR,它是 英文(Mean Time To Repair)的缩写。
MTTR t.m(t )dt (1 M (t )) dt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m(t)是维修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对 应可靠性的失效概率密度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