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关键词:功利主义; 贡献; 最大幸福原则;边沁摘要:功利主义,又称最大幸福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流派,而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希腊。
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伦理理论框架的确立者和声势浩大的功利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一、功利思想的古代先驱:伊壁鸠鲁及其学派边沁曾经说过,“在所有古代作家中,只有伊壁鸠鲁令人敬佩地认识到道德的真正来源”。
1伊壁鸠鲁的功利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1、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旗帜鲜明地将这一点坚持到底。
这可以视为对享乐主义学派基本原则的继承。
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又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
22、审慎的快乐。
尽管伊壁鸠鲁把快乐当做至善,但是他要的是满足和安宁的持久心情,而非暂时、激烈的单纯肉体享受。
他说,“一切之中最大的善就是审慎”,3这其实是对享乐主义内核的一个改造。
在实践上,这种审慎体现为两方面。
其一,他追求一种平静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无痛苦的静止状态,没有一切欲望的状态。
其二,在实践上,他主张有智慧的人应当把没有痛苦,而不是把有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
3、一切社会联合形式最终都归结于个人功利的考虑。
伊壁鸠鲁主义系统地贯彻了智者学派已经发挥过的,关于政治社团起源于成员们对自身利益的慎重考虑的学说。
国家不是自然结构,而是人们反复思考的结果,是为了从它那里得到期望的利益而形成的。
因此,法律在任何具体情形下都是来自有关共同利益的公约。
法律的确认和有效性与法律的起源和内容完全一致,法律用以防止痛苦,法律用以导致快乐,而此痛苦和快乐的总和便是唯一的标准。
二、边沁功利思想的近代先驱(一)霍布斯的功利思想他说到,“人们所欲求的东西也称为他们所爱的东西,而厌恶的东西则称为他们所憎的东西”,“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来说,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
读书报告--默顿: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
读书报告----默顿: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中,默顿指出:社会意指人们之间互动的模式,特别是因为他们可被看作是自然力和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
具体渗透在社会之中,在理论上与社会相区别的是文明和文化的领域,文明是由经验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总体以及每一个社会中控制人与自然的技术手段的集合所组成。
文化包含用来规定善与恶、可允许与禁止、美与丑、神圣与亵渎的各种价值、规范原理与理想的方案。
默顿博士论文最后一章的标题是“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并且在最后总结道: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文化土壤对于科学的成长与传播是特别肥沃的。
关于这个结论,默顿在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这一章中进行了如下论证。
一人口密度默顿指出“大量理论企图追踪人口密度和科学技术进步速率之间的某种关系。
这些理论的绝大多数断言在高人口密度和科学进步之间有一种正的关联262”,并列举了几个人物:保罗·雅可(u=f(x,y),x是人口密度,y是城市比率,u是天才频率)、阿道夫·科斯特(人口的不可避免的成长和勒紧的集中……是决定性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发明就不能进行。
)而默顿本人对这样的理论是“有几点保留的”,他认为“仅仅指出人口密度与发明发现之间或多或少可感知的联系,这是不够的。
这仍然有待对影响这种联系的机制和过程做出描述。
简单地说,究竟是高人口密度的什么特性易于导致增进技术与科学的发展?263”默顿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个是人口密度所引起的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一个是人口密度通过增加社会的互动过程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其中,默顿承认“需要是可以引导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注意力到一些特殊问题的一个要素,需要在兴趣的焦点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264”,“这些需要可用来引导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入适合结局这些问题的领域267”。
并且默顿将十七世纪英格兰的人口密度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进行论证。
默顿通过对李克曼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人口增长特别集中在城市之中”,因此城市化的速度加快(默顿列举了其他学者的数据或是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265),而“人口集中的首要结果之一是对某些发明的绝对需求的增加266”,人口集中,“必须发现增加食物供应的技术,必须设计更好的运输手段以便从外部地区运送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到居民中心266”。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在大力宣扬道德修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学知识在推动社会 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致力于科学教育,因为科学知识可以带来更多利 润,这表明了中产阶级的功利性,是中产阶级所极力倡导的。
四、影响
为美国教育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美国的教育由欧洲的“博雅教育”转向“盎格鲁”教育即实用 教育.富兰克林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性,他主张人们不论是在 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还是在社会接受非正规教育,都要遵循教育为现实 生活服务的实用性原则,学习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为了满足中产阶级 子弟学习实用知识的要求,富兰克林创建了费城文实学校。文实学校和 公立中学以及以后美国的各类教育都体现了实用和民主的原则。富兰 克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性和民主性为美国教育思想所继承,成为 美国的教育传统。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德历书》中更明显地反映出他重视道德的功利性。 关于厉行勤劳、节俭、惜时等等美德就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同时也非常 注重道德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即道德对现实的有用性。他认为道德不是 用来空谈的,而是应付诸实践的。有的人批判富兰克林这种功利主义道 德观念,认为它是唯利是图的。但是功利主义思想为新兴的中产阶级和 广大劳动者所接受。林功利主义道德符合资产阶级道德实践的需要,促 进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务实观念的形成,有利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对象:人民大众、中产阶级、黑人奴隶
教育不仅是培养绅士的贵族教育,也应当是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大众教育。 富兰克林利用多种途径向人民大众开展教育活动,创办报纸、历书、 图书馆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象。向人民大众宣传实用的道 德观念,希望人们养成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等美德。
富兰克林作为“中产阶级的先知”首先意识到为中产阶级青年提供实 科教育的必要性。学校应该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 职业做准备,以使学生能很好地从事工作。富兰克林创建费城文实学校, 以教授实用知识为主,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 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 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 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概念之后,西方教育思想进入传统与现代 教育的争论期,从而导致了教育思想流派的繁荣兴 旺。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人力资本理论, 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 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 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 由此,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它们粉 墨登场后,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领域,都产 生了大小不同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某个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势力。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成就
● 第二,天与地具有统一性,它们为同一神所创造。
● 第三,自然界是由其自身的运动法则所支配的,其所遵行的法则 是神性权能的彰显。
● 上帝不会进入到世界里面施展它的影响力,它只是世界 的设计师。
性的自然观
——目的
理查·戴尔斯:中世纪的神学传统是现代科学的摇篮。
18
2、近代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酝酿
●(1)时间起止:14C上半叶至16C末
●盖伦的医学:使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系
统化
8
希腊化时期科学文化的特点
◆学者传统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依托。亚历山大里亚修建
了一个供学者从事研教学术中心,由国家提供资金来供养。
◆逻辑学与科学的结合,产生了公理学;逻辑学的科学化,
为逻辑思维的真正确立提供了前提。
◆数学科学和自然哲学两大学科,确立了西方的科学传统。
● 任何事物都不能就其本身而被确知。 ● 任何事物也不能经由其它事物而被确知。
● “我什么都不确定。”对此也不确定。
● 伦理学观点:
● 所有生命都是脆弱的
● 人应该保持继续研究的心态,放弃一切与价值相关的判断,
方可达到内心的安宁。
5
4)新柏拉图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柏罗丁,波菲利 ●研究主题:太-至善的形而上学 ●特点:哲学神学化,神的概念变得重要,强化
● 古典晚期实施由七项知识和技能构成的教育规划,它们包括:基础科目三科
(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三种说话的技能)和高级科目四科(算术、几何、 天文和音乐,这四种计算的技能)。
● 以上七项技艺国家无偿提供培训。而建筑学、手工艺、机械学和医学等实用 学科要收取费用。
7
2、希腊化时期科学的分化 和中心学科的建立(续1)
● 一是哥特式大教堂大量兴建; ● 修道院和教堂学校的昌盛:社会变革导致律师、教士、官吏和专业需要。
功利主义教育
功利主义教育1. 引言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理论,强调的是行动的结果对于判断其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在教育领域中,功利主义教育理念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功利主义教育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将分析功利主义教育的优缺点,辩证地观察其对于学生的影响。
2. 功利主义教育的定义功利主义教育是一种基于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教育方法。
它强调追求最大的效益和利益,将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作为评估行动的标准。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教育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3. 功利主义教育的特点3.1 重视个体利益功利主义教育注重个体的利益和幸福感。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参考。
教育者将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利益。
3.2 着眼于实际技能和知识功利主义教育强调实际技能和知识的培养。
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实际应用的技能。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学生将接受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实践培训和实习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3.3 追求最大效益功利主义教育追求最大效益。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将根据社会需求和职场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者会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
4. 功利主义教育的应用4.1 职业教育功利主义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场需求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通过与工作场所的合作,职业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景广阔的机会。
4.2 经济教育在经济教育中,功利主义教育的理念也是关键所在。
经济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功利主义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机会,培养他们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5. 优缺点分析5.1 优点•强调个体利益:功利主义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利益,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摘要:功利主义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过穆勒、边沁的发展功利主义的思想才得以形成。
功利主义的产生有着社会历史意义,但功利主义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和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当前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得与失,以及辨析“义”与“利”的正确关系,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功利主义;公平正义;“义”与“利”当我们考察道德的起源时,可以发现一切道德都是根据行为事实的某种效用制定出来的。
哈逊湾原始部落有一条匪夷所思的道德规定,要求“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
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儿女们为父母挖好坟墓,在一顿饱餐以后用腰带勒死父母,然后掩埋入土。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残忍的道德规范呢?原来,哈逊湾原始部落,生产力落后粮食不足,即是平均分配食物也难以支撑所有人口的生命。
因此年轻人只有勒死自己的父母,才能保证下一代甚至是整个部落的传承延续。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道德的目的是增加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而如何区分道德规范的优劣之分,功利主义学家们给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答案,作为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的道德终极标准。
功利是与最大幸福原理相等同的概念,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说道:“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要清楚地揭示这个理论所建立的道德标准,还有很多东西要说,特别是要说明,痛苦和快乐的观念究竟包含了那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这是个未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补充说明并不影响到这种道德理论所根据的人生理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们在功利主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柯 佑 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发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组织行为、教学与研究、资源配置等各个层面。
这两种思想一方面相互排斥: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屑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追求大学的独立自主和学术自由。
功利主义则相反,倡导大学对社会的适应,为社会服务,追求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又相互融合:现实的困境迫使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再远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功利主义大学教育思想逐渐借鉴大学为本的办学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理性主义;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现代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8)0320013206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KE Y ou 2xiang(School of Education ,H uaz hong Universit y of S cience &Technolog y ,W 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has played great roles in t he develop 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We can see t he influences in t hought s ,policies ,organizable behav 2iors ,teaching ,researches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On one hand ,t he two ideas are con 2t radictable.Rationalism disdains t he influences of social develop ment o n universities ,p ur 2sues universities ’independence and academic f reedom ,while utilitarianism advocates univer 2sities to be adapted to society ,serve society and p ursue p ractical value.On t he ot her hand ,t he bot h f use mut ually.Realistic difficulty causes rationalism to be far away f rom social de 2velop ment and national const ruction no more ,while utilitarianism gradually adopt s universi 2ty 2running ideas of university 2basis.The two ideas impel t he develop ment of higher educa 2tion and society toget her.K ey w ords :rationalism ;utilitarianism ;educational t hought 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31・2008年3月第29卷 第3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r.,2008Vol.29 No.33收稿日期:2008202204作者简介:柯佑祥(1964-),男,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
历史各时期教育思想总结
历史各时期教育思想总结历史各时期的教育思想是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对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通过对历史各时期教育思想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教育观念的变迁和发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古代教育思想:古代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了宗教信仰、国家统治和家庭价值观念。
在古代,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宗教机构和贵族学院进行。
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儒家教育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家教育注重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然规律的顺应。
2. 中世纪的教育思想:中世纪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宗教教育,以基督教为主导。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虔诚的信徒,传播教会的教义和价值观。
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修道院和教堂学校。
知识的获取和传授主要依靠经典的阅读和研究。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开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人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政治、文化和艺术等领域有所成就。
4. 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教育开始强调理性和科学,主张普及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他们能够通过理性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 近代教育思想:在近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教育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革。
发达国家开始推行普及教育,强调教育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力为主要目标。
同时,个人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重视。
6. 现代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个体,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总体来说,历史各时期的教育思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点,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延续。
从儒家思想的强调道德修养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个性发展的重视,再到启蒙运动时期对理性思考的追求,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在不断演进和进步。
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
1.清教主义源流詹姆斯·布赖斯曾说过:“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去没有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过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
”(James Bryce, 1891,p599)。
对美国来说,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教义,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对铸造美国人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因此,我们想要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精神,首先要了解它们与清教思想的渊源。
清教主义的产生最早发端于欧洲的宗教改革。
在要求对英国国教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清教对英国和美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清教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而流传到北美的清教主义则构成了美国思想文化的源泉。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教会中出现的改革派。
其激进派提倡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由于他们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受到政府的迫害,所以不得不向外移民,寻求宗教自由,当然,这不是他们移民的唯一理由。
这批最初的移民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远离欧洲大陆,在新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喜忧参半地开始了殖民拓荒。
清教主义,它源于“清教徒”,是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
而清教徒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
2.清教主义对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1北美殖民地时期学院创建概况殖民地的第一所大学是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
1636年,马萨诸萨决定拨款400英镑建立一所学院。
因参与创办的100个人中有70人为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故将该校命名为剑桥学院,以继承剑桥大学的传统。
1638年,传教士、学院的创办人之一的约翰·哈佛(John Harvard,1607-1638)病逝,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财产的半数约850英镑和全部藏书400册捐给成立不久的学院。
为纪念他,马萨诸塞议会于1639年将该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后在1780年又改称哈佛大学,以感谢她的第一位巨资捐助人。
哈佛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探悉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探悉前言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思潮之一。
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
起源与发展功利主义教育思想起源于18世纪末英国。
当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对实用性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开始朝着这个方向转变。
杰里米·边沁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福利,而福利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人们的快乐和幸福程度。
因此,在边沁看来,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利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例如,19世纪中叶,美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其著作《功利主义》中提出了带有更加严密理论框架的行为功利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影响与争议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专业人才。
其次,它强调实用性教育,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也为劳动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和幸福感。
然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也引起了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否损害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一些批评人士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培养实用性技能,而应该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负责。
他们认为,功利主义教育思想过于片面,会产生教育功利化的问题,损害了学生的内在贡献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结论总的来说,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让教育更加接近现实需求,注重实用性培养。
然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的局限和问题,教育不能简单地成为赢得生存竞争的工具,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性,给予其自由和创造性的发展。
从英汉习语的表达看中美价值观念差异
从英汉习语的表达看中美价值观念差异作者:张莉孙香菊唐利梅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4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
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生动形象地折射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
本文围绕中美文化中价值评价、价值目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英汉习语的对比来探讨中美价值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习语对比价值评价价值目标一、引言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构成了民族个性的基石。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语言,语言是文化及该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得以反映的镜子。
而习语则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是历代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语言中的瑰宝。
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惯用语、理俗语、成语等等。
英汉语言中是这类现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英语称其为“idiom”,也可解释为“set phrase”,意指英语中长期已为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因而,作为语言中的特殊成份—习语,更集中表现了民族个性,尤其在价值观念方面。
因此,比较中英两种习语可以深刻体会到汉语和英语民族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二、习语所体现的中美价值评价的差异美国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它由不同民族的居民组成,在同化融合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文化。
“American Dream”充分体现了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价值观。
当最早的移民来到这块新大陆时,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放弃了旧世界的繁文缛节。
为了在新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人们变得现实,他们时常处于与自然界或周围的人的残酷竞争中,这样,大量处女地的开垦滋生了追求财富和竞争的精神。
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演变
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演变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变迁。
本文将梳理历史上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古代教育思想、中世纪教育观念、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理念、启蒙运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等。
一、古代教育思想古代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哲学和政治的影响。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和统治者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成为有智慧的人,并使其能够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力。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教育应该面向全人类,培养全面的人才。
在中国,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强调社会关系和个人修养,他的“小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教育观念在中世纪,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目的是培养与推广基督教信仰。
教育除了有宗教性质外,还与骑士文化和修道院文化密切相关。
这时期的教育重视启蒙和主动学习,同时注重道德和宗教教育。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理念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6世纪)教育表现出对绘画、音乐、文学、文化等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同时,学校开始推行人文科学和数学科学,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被视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
文艺复兴教育注重创新和富有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四、启蒙运动教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人们开始关注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等问题。
同时,教育从宗教信仰回归到理性和知识,世俗化趋势日益加强。
主流教育学家如洛克和卢梭都强调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五、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发展到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这种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是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的辅助者。
现代教育理论中也强调教育和社会的联系,教育被视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之一。
总的来说,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变迁,教育思想和理论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从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强调社会和政治因素,到现代教育思想中对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联系的关注,教育思想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变。
陈亮功利思想辨正
陈亮功利思想辨正陈亮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的进步事业。
然而,在陈亮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需要进行辨正。
首先,陈亮对于科学和技术的看法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他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了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只看重科技应用的实际效果,忽视了科学和技术对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的提升,而这些正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陈亮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和军事人才,而忽视了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培养。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的修养和人格的养成。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性目的,就会丧失其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成为一种扭曲的教育。
再次,陈亮对于政治的理解也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忽视了政治对于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的保障。
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遵循公正、公平、法治的原则,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如果政治只是为了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就会失去人本主义的精神和人权保障的基础。
最后,陈亮对于历史的看法也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他认为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今天和未来的实践提供借鉴,而忽视了历史的内在意义和独立价值。
历史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不能仅仅从功利性的角度去看待。
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角度审视陈亮的思想,充分承认他对中国近代的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需要对他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辨正,强调科学技术、教育、政治和历史的内在意义和价值,重视人本主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功利主义教育
同学聚会,炫富斗嘴,因抢买单而相互厮打,看当今的教育(胡树凯)近日,在网上看到,辽阳有同学聚会,其中两同学相互炫富,为了面子而争抢买单,发生争吵,导致一同学因小肠系膜破裂入院治疗,另一人被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捕。
原本为了联系感情的同学聚会,变成了割裂同学之间友谊的一把刀。
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心里总不是滋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心这样强?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带有功利性呢?我们暂且把以眼前利益的获取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称为功利主义教育。
来看一看我们教育的发展。
一、功利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这么说,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通过受教育来获得生存的利益本来无可厚非,而且是正当的。
教育改变命运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条。
然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信仰,中国儒家教育思想就是特别凸显精神追求,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做学问之前要先做人。
同时,儒家思想要求人们淡薄名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功利性成为教育的突出的特征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而得到强化的。
虽然科举是以儒家经典文献为科举的主要内容,但科举制带来的利益分配扭曲了儒家思想。
张之洞就曾经这样说:“--------罢三十年科举------------”。
今天的高考制和历史上的科举制有着类似的特点,同样强化了教育的功利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陈腐的封建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阻力,新文化运动猛批封建思想文化,鲁迅更是把封建文化说成是“吃人”的文化。
解放后,迎来了新中国,我们用无产阶级文化来重建新中国的精神信仰,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象泼洗澡水连孩子一切泼出去一样,把传统文化信仰给推翻了,国人的信仰也丢弃了。
在这样缺乏信仰的时期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席卷了中华大地。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贫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标一开始就很物化,追求的是温饱------小康-----翻两番-------,解决的是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要,并且把幸福也寄托在物化的未来身上。
如何实现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超越
如何实现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超越【摘要】现代教育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用性和结果,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超越。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多元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
重视个体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超越功利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影响学生发展更为全面和均衡。
未来教育应该走向更加人本化和个性化,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
超越功利主义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功利主义教育、超越、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创造力、多元化教育、个体发展、重要性、影响、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功利主义教育功利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功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其核心观点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最终目标。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教育被视为一种工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功利主义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积累,强调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能够实现自身的利益和成功。
功利主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学生成绩和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在未来能够取得的物质回报和社会地位。
通过功利主义教育,学生被灌输着一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他们会认为成功就是实现自己的利益,社会的主要价值就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功利主义教育中,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人文素养往往被忽视,学校教育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竞争的工具,学生只被看作是一种劳动力资源。
1.2 为什么需要超越功利主义教育功利主义教育强调的是以实用主义和效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单一追求功利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实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超越功利化:论教育功利的合理限度
超越功利化:论教育功利的合理限度
吉永桃;冯建军
【期刊名称】《现代大学教育》
【年(卷),期】2024(40)3
【摘要】庸俗功利化取向使教育沦为追逐利益的工具,导致人的失落。
人文教育的理念为超越功利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是,矫枉过正的理想化追求无法真正实现超越庸俗功利化的诉求。
寻求超越教育功利化的现实可能,不是行动上的妥协与折中,而是在把握教育本性与社会境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重塑教育功利观。
一方面,教育是功利性与超越性共存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知识经济、低欲望社会与后物质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呼唤超越功利化的教育。
超越功利化,并不是全盘否定功利追求的倾向,而是反对庸俗功利化的取向,寻求一种合理的教育功利观。
这需要基于功利主义理论重新理解教育功利的内涵:第一,明确功利以幸福而非利益为追求,学生的幸福是教育功利的旨归;第二,把握教育中功利价值的限度,正视教育的无用性;第三,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总页数】10页(P49-58)
【作者】吉永桃;冯建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功利主义困境及其超越
2.对抗与超越——功利化培养环境下高职通识教育的反思
3.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超越
4.谢盈盈:回归“人”的教育是对工匠精神培育功利化的超越
5.论学生的自由:限度、向度与超越——基于密尔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的影响
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伦理观念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功利主义伦理学强调最大化幸福与效益,对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一、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目标的影响1. 追求最大幸福: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幸福。
2. 强调效益: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的效益应该以实际的成果和效果衡量。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3. 个性化发展: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二、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方法的影响1. 实用主义教学: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 目标导向的评估: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的评估应该以目标达成程度为标准,注重实际效果和成果的评估。
教育应该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以调整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效果。
3. 社会实践的教育: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习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教育的优点和缺点1. 优点:a. 强调实用性和效益,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b. 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
c. 目标导向的评估,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教育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缺点:a. 过分追求实用性和效益,可能忽视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论清教主义--中文完稿
论清教主义对美国人民族性格的影响Puritanism Puritan摘要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的新大陆移民,是未来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
这批人的到来打开了北美洲的大门,也把他们的清教教义传播到了这篇美洲大地。
不仅如此,他们依靠着他们的清教信仰,勇敢、勤奋的在一片蛮荒之地上建立起了泱泱大国,也把他们的清教主义思想渗透进了美国人的生活之中,从各方面深刻影响着美国的思想和文化,奠定了美国社会和美国精神的基调,塑造了美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1.清教主义的来源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发起了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成为英国国教,英国国王或王后是英国国教的最高统治者。
但因为改革不彻底,英国国教里仍混有大量的天主教徒,保留了大部分的信仰和礼仪,教会内部也腐败不堪。
16世纪后期,教会内部部分虔诚的信徒提出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使教会更为清洁。
他们的主张被成为“清教”,他们的信仰被成为清教主义,他们则被成为清教徒,。
他们提出了和英国国教不同的新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原则。
清教徒不仅在宗教会议和教会活动中批判主教制政府,还在议会内外积极进行反对专制王权的宣传鼓动工作。
清教徒因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于是一部分逃往北美避难。
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又有许多清教徒被迫赴美。
大量的清教徒涌到了北美,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及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清教主义的特点: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
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
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
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2.1 关于信仰:清教徒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无论平民还是国王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教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摘要】清教主义对西欧17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它对17世纪乃至以后两个多世纪西欧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对清教主义的本质内容及其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做一些探讨,并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本身做进一步的审视与反思。
【关键词】清教主义;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笔者在参阅美国历史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基础上,根据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试图对清教主义及其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影响做一些探讨,并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本身做进一步的审视与反思,以图对我们教育有所启示。
一、清教主义特征
清教产生于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时代后期在教义上主要受加尔文宗影响的,在英国出现的一支新教教派。
笔者将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教主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 信仰上帝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世纪基督教中的上帝是超验的存在于生活之外的,那么,人们只能在超感觉的世界中找到安宁,而宗教改革后的清教认为上帝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他们则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应用他们的宗教信仰。
2 信仰宇宙万物都是按上帝预先做好的安排而活动的“预定论”。
上帝至高至善的杰作就是“事物的秩序,特别是自然界的秩
序。
”这就是清教主义的“预定论”,它使得信仰得以引导认识。
这在17世纪是清教与科学关系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关联环节。
“宇宙万物都是按上帝预先做好的安排而活动的。
上帝不仅创造世界,而且管理世界,一切‘都在上帝掌握之中’。
上帝的主意并不是随遇而生,临时决定的,而是在太初就已经决定好了的。
”
3 信仰“神佑理性”。
与上述学说密切相关联的信仰就是“神佑理性”,“理性是值得赞扬,因为只有人被上帝所选中而拥有理性,理性使人区别于原野上的野兽。
”“可是理性还有着另一个示范性特征,它能帮助人们欣赏上帝的杰作而使人能够更充分地赞扬上帝。
”研究与欣赏上帝的杰作以更好地颂扬上帝、信仰上帝,必得推崇理性,“理性和信仰”在清教中就是一对互不矛盾的美德。
4 信仰“公益服务是对上帝的最伟大的服务”的功利主义原则。
清教认为,上帝是至善的,他为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上帝也很乐意看到个人对同胞和社会的善行的,“‘公益服务是对上帝的最伟大的服务。
’于是,一种社会功利主义就被确立为一条主要标准——基本和最终的目的,这种功利主义于是便有了自身的力量。
各种活动就这样围绕着一个宗教体系的这一信条和其他信条而展开,而这一宗教体系在当时拥有着那些根深蒂固、难得受到质疑的信条所具有的全部力量。
事实上,由于功利主义原则适宜于便利可行的具体应用,它便成为现实实践的指导性信条。
”
二、清教主义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影响
以上清教主义的本质内容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毫不含蓄的功
利主义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深深地影响着当时及往后两个多世纪社会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
我们可从如下方面。
略见清教主义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影响程度之一斑。
首先,从“进步教育家”以及大众的教育观念来看。
该时期,“在教育目标方面,却出现了一种重大的、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教育改革者们追随夸美纽斯指责人们对言辞做出了过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事物的研究。
如同文学一般,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构成了教育理论的主调。
”例如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对奉行古典主义的学校提出强烈批评,“认为绅士不能只学点花儿不实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而应该受到体、德智等多方面的严格训练……他说:‘在全部教育上面,大部分的时间与努力都应该花在日后在青年人的日常生活里面最有结果、最常利用的事情上面。
’”再例如“威廉·配第对技术进步充满自信,他提议设立一所‘职业学院’,……这一点的梗概,也许可从1682年‘一位杰出的律师’向他的儿子所提出的格言中窥视端倪,他忠告说:‘不要学习任何东西,除非他能帮助谋利。
’”
其次,从实科学校课程的设置来看。
清教徒对教育的兴趣是公认的,“不过这种教育必须被引导到特定的轨道上;这当然不是文学或艺术或类似的‘不获利的研究’,这些都是浪费光阴。
这些浪费光阴的自我放纵。
”所以,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数学作为‘有机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的用途十分基本和广泛,而占据突出地位。
物理学(此时)一直被理解为从上帝的作品中研究上帝,是清教徒偏好的科学学科。
这种选择形象地例示了清教思想的互相关联的
侧面:数学代表着理性主义的一面,物理学代表着经验主义的一面。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这些领域的进步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加明显,
那么(当时)对这些领域的强调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
三、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反思
我们首先要肯定的是清教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导向的确启迪了当时的人们对中世纪的“崇虚谈、尚思辨、疾科学、轻习行”的经院教育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推崇一种“疾虚谈、讲实效、尚科学、重习行”积极人世的功利主义教育,对人类教育思想的进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
任何真理走到了极端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合理的功利主义教育的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福利,十七世纪往后的
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就是雄辩的证明。
然而,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却为何几乎没有给人类带来理想中的幸福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因为当今之教育,大多已为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所习
染了的教育,但这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已绝非一般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了,而是将“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的极端功利主义,由这样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所支配的教育往往不仅不会给个人和人类社
会带来真正的福音,反而对科学的发展也往往起到压制作用。
正如默顿所言:“一种不成熟的功利主义并不是采纳科学的牢固的文化基础。
功利主义的极端形式,狭义地解释的功利规范,给科学强加了一个限制,因为它认为只有当科学直接可获利时才是可取的。
与这种观点有关的理智上的近视,反对对那些不提供直接成果的基础性
研究给予任何注意。
”所以,“功利性应该是一种科学可以接受的副产品而不是科学的主要目的。
因为一旦有用性变成科学成就的唯一标准,具有内在科学重要性的大量问题就不再进行研究……这些规范限制了科学潜在生长的可能分析,威胁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十七世纪。
对科学的最有效的支持是功利标准;今天,它却时而对科学起着一种压制作用。
”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于风梧等,欧洲哲学史教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社,1989
[3] 孙培青,任钟印,中外教育比较史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