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章抗原antigen目的要求
抗原2
HBV 形 态与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 粒,具有感染性的HBV 完整颗粒,双层衣壳, 内含有病毒DNA和 DNA多聚酶 小球形颗粒:HBsAg, 由过剩的病毒外壳 HBsAg组成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 粒串联而成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原
常用ELISA法测定衣壳蛋白P24 此抗原特异性高,常出现于急性感染期, 而在潜伏期中常为阴性,但发展为AIDS 时,P24抗原又可重新升高。
例子——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O抗原: 已分为150个血清型, 与婴儿腹泻有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已发 现有多个血清型,如O11 、 O25、O6 、 O44 、 O55 、 O75 、 O84 、 O102 、 O111 、 O114 、 O119 、 O124 、 O125 、 O128 、 O158。
3. 多联多价疫苗
①
②
目的:为了减少注射时给小孩带来的痛 苦,将多种疫苗混合在一起。 常用的: DTP(百白破三联制剂):百日咳死菌 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四联制剂
二、重组活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
1.
2.
疫苗的缺点: 活疫苗因遗传变异导致原疫苗的效力丧 失或突变成有毒株而引发疾病; 死疫苗由于灭活不彻底导致疾病。
二、抗原决定簇(determinant)
1.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别
定义:是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也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
功能:与淋巴细胞上的受体和抗体结合,产生免疫 应答反应。 在蛋白质分子中,3-8个氨基酸组成一个抗原决定簇; 在多糖中由3-6个呋喃环组成一个抗原决定簇。 一个大分子的蛋白质常有许多抗原决定簇。 分类: 顺序表位(连续表位) 结构表位(不连续表位)。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二章 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 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 性。
某一特定抗原只引起某种特定的免疫应答, 即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
破伤风类毒素(Ag) 机体 破伤风抗毒素(Ab)
白喉类毒素(Ag) 机体 白喉抗毒素(Ab)
国际命名机构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是一类主要由细菌外毒素和某些病毒蛋白产物组成的抗原性物质此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性物质
第二章 抗原
重点提示
基本概念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用右旋、左旋、消旋酒石酸三种异构体半抗原所做的实验证实,特殊 化学基团(表位)的立体构象出现微小差异也可使其免疫原性和抗原 性发生改变。
抗原表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是一段序列相连续 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少 数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构象表位: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 由空间构象形成,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够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 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 称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具备免疫原性与抗原性两种特性。免疫 原性指能刺激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 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 原性是一个化学概念,免疫原性是一个生物学概 念。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免疫方法
抗原剂量:剂量应适中,过低和过高均易诱导机 体产生免疫耐受。
抗原2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1.概念 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即抗原(antigen,Ag)。
2. 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的能力。
MHC限制性
α链V、J 区
β链V、D、J区 +
β链V区 -
APC存在
+
+
4.生物学意义
SAg对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急性和长期 效应。急性效应包括食物中毒和中毒性休克综 合征。长期效应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 发性硬化)和免疫缺陷(例如HIV相关的疾病)。
(1)毒性作用与诱导炎症反应:金葡菌的外毒 素能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后者的生物学效应是引起中毒性休克等。
二、丝裂原(mitogen,有丝分裂原) 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 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发 生有丝分裂,非特异性地刺激多克隆的 淋巴细胞活化,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 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如植物血凝素、刀 豆蛋白A、细菌脂多糖和葡萄球菌蛋白A 等。 T/B细胞表面都表达多种丝裂原受 体,均可对丝裂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 可用于体外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
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 抗原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所决定,而非 由整个抗原分子决定; * 抗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簇的性质、数目、空间位置、立 体构象与抗原特异性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 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 获得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结合反 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 性亦不同。
免疫学导论 第二章 抗原
A型血 红细胞
B型血 红细胞
O型血 红细胞
AB型 红细胞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 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 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 AB、O四型: 1)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2)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 3)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 抗B凝集素; 4)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 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 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第二章 抗原
Antigen
什么是抗原?(化学物质) 抗原有哪些特性? 抗原有哪些类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概念及其特性: 2.熟悉:半抗原、抗原表位、超抗原等 概念,及成为抗原的条件。 3.了解:抗原组学及在疫苗研究中的重 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类别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 抗原组学
2、超抗原的种类
1)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微生物毒素,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A族链球菌M蛋
白,致热外毒素A-C,关节炎支原体丝裂原,小肠
结肠类耶氏菌膜蛋白等。
2)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如:
病毒DNA与宿主DNA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 产物。
2 、超抗原的作用机制、特点:(超抗原与普通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不同) 抗原的不同)
(1)超抗原不需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
(2)可直接与抗原递呈细胞的MHC-Ⅱ类分子结合,结合部位
第2章抗体与抗原
三、抗原决定簇
1. 概念 抗原分子并非所有的基团都作用一致,决定其免疫活性 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抗原区域。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 构 型 和 免 疫 活 性 的 化 学 基 团 称 为 抗 原 决 定 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或抗原决定基。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 表面,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 特异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作用)指能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反应原性(reactinogenicity) (抗原反应)指抗原与相应 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此特性又称 为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抗原又分为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自身抗原 动物自身的组织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免疫原性。
2. 大分子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 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 ,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 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分子量在l 000以下的物质为半抗原,没有免 疫原性。但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
3. 分子结构 相同大小的分子如果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不同,其免 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讲,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越复杂,免疫原性越 好。芳香环结构比直链结构强。
4. 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 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例如将甲状腺蛋白与聚丙烯酰 胺颗粒结合后免疫家兔可使IgM的效价提高20倍。免疫原性弱的蛋白质如 果吸附在氢氧化铝胶、脂质体等大分子颗粒上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5. 完整性 所以抗原物质通常要通过非消化道途径以完整分子状态进入体 内,才能保持抗原性。
抗原antigenAg医学知识
1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II.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与隐蔽性抗原决定簇
➢ 功能性抗原决定簇: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相应B细:
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易被相应淋 巴细胞所识别,不易启动免疫应答。 若因各种理化因素使其暴露出来, 则可启动免疫应答的发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四、抗原的分类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六、免疫佐剂
1
一.基本概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 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耐受原与变应原
耐受原(tolerogen):导致产生免疫耐受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
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
1.结构与宿主成分不同的“非己”异种或异体物质。 异种物质(xenoantigen) 同种异体(Allotypes) 自身物质(Autoantigen)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与宿主相关的因素:
机体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年龄等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
1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特异性
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 两方面:
免疫原性: Ag APC TCR? BCR?
第2章-抗原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分子免疫学02抗原Antigen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辅助性T细胞表位
From: Nature, 1993, 364:33
2020/12/13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6
细胞毒性性T细胞表位
2020/12/13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7
抗原结合价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是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 簇的总数。每一种半抗原可理解为 单一的抗原决定簇,而天然抗原含 有很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它是带 有大量多种"天然"半抗原的大分子。
原因
抗原异质性(Antigen heterogeneity) 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 共同决定簇
决定簇相似
2020/12/13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2
抗原的分类
根据是否完全具有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
完全抗原、半抗原
根据引起免疫应答的类型
抗原(antigen)或免疫原(immunogen) 变应原(allergen) 耐受原(tolerogen)
8
免疫方式
免疫剂量 免疫途径
皮内注射(Intradermal , id)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 sc)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m) 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p)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v)
免疫次数与间隔时间 佐剂的选择与应用
2020/12/13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3
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xeno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alloangtigen) 自身抗原(antoantigen)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
二章抗原antigen目的要求
弱 强
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眼球晶体蛋白
三、抗原的特异性
• 免疫反应的突出特点: 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只能产生与其相
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只能与 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 性结合反应 例:
• 痢疾杆菌只能刺激机体抗痢疾杆菌的抗体 结合
1、抗原决定簇(表位)
• 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s(表位 epitopes):抗原分子 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
半抗原(Hapten)
具有免疫反应性 , 没有免 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
小分子 载体 carrier
载体(carrier):赋予
半抗原免疫原性的大 分子物质。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半抗原(Hapten)
具有免疫反应性 , 没有免 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
第二章 抗原antigen 目的要求
•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 掌握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 熟悉影响免疫反应的因素 • 熟悉抗原的分类
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 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统称为抗原(antigen ,Ag)
* T细胞表位是 抗原提呈细胞 加工提呈的抗 原肽 *呈线性排列
2.根据结构分为两类:构象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
1. 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有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
见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一般位于分子的表面。
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叫线性决定基(linear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件(南方医科大学)第二章 抗 原 ( antigen, ag)ppt课件
2. 抗原表位的类型
◆ 抗原决定基的结构分类: 构象决定基与线性决定 基
T细胞识别线性决定基(亦称为连续性表位) B细胞识别构象(亦称为非连续性表位)与线性决定 基 ◆ 功能性决定基: 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且易被识别的决 定基. 存在于分子内部的称为隐蔽决定基.
◆ T细胞识别表位与B细胞识别表位: 尚未发现能被T和B 细胞同时抗识原别表的位表的位类.型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
◆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 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
◆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4
3、 佐剂的应用 ◆ 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可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 参考第二十三章
35
(二)超抗原 Superantigen, Sag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 (1)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的释 放; (2)改变或修饰的自身抗原.(3)肿瘤抗原.
4 、 异 嗜 性 抗 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又 称
Forssman(福斯曼)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
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27
(三)依根据抗原是否由抗原递呈细胞所合成
16
抗原连续性表位与非连续性表位
17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的比较
表位受体 MHC分子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T细胞识别表位 TCR 必需
主要是变性多肽
8-12氨基酸(CD8+T) 12-17氨基酸(CD4+T)
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B细胞识别表位 BCR 不需
天然多肽、多糖、脂 多糖、有机化合物 5-15氨基酸、5-7单糖 或5-7个核苷酸
抗原
内合成,被MHCI类分子呈递,供CD8+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吞噬、吞饮等摄取的抗原,经
加工处理被MHCⅡ类分子呈递,供CD4+T细胞识别。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
• 白 细 胞 分 化 抗 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指不同谱系的血细胞在其正常分化成熟 的不同阶段及其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 面分子。
或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性。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 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epitope)。
• 一个抗原决定基由5-17氨基酸残基或5-7多糖残基
组成。
• 半抗原=抗原决定基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证实表位作用的实验
选择
1、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____) A、异种物质 D、机体自身脑组织 B、同种异体物体 E、机体自身红细胞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2、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____)
A、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基 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
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基
分裂的物质。如PHA、LPS、SPA
3、佐剂(Adjuvant)
概念: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
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
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分类:
1)生物性佐剂:卡介苗
2)无机化合物佐剂:氢氧化铝、磷酸钙
3)人工合成佐剂:多聚肌苷酸:胞苷酸
抗原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陈国友 副教授
第一节 抗原与表位的基本概念
抗原(antigen, Ag) 是能刺激机体诱导免疫应 答的非己物质, 能使免疫活性细胞产生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基因组 双链DNA,35kb
可分为E1A、E1B、 E2、E3、E4五个区,
其中E1、E2、E4编 码病毒DNA复制所必 需的蛋白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方法
去除腺病毒基因组中E1A、E1B、部分E3。 ↓
用外源基因序列替代,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 ↓
转染293细胞(由该细胞提供缺失E1区编码蛋白) ↓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
新表位
N
变性
NC
隐蔽表位CΒιβλιοθήκη 变性CNCN
N
N
新表位 形成
C
酶解或 修饰
C N
C C
N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如人胰高血糖素(29AA)中即有N端的B细胞 表位及C端的T细胞表位。
二、B细胞表位
B细胞或抗体能直接识别未经加工处理的抗原,
识别的表位一般是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的构象
表位,但也可识别表面序列表位。
(三)重组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大,150kb。
特点: ① 外源基因容量大,30-50kb ② 宿主细胞广泛,特别是能感染非分裂期细 胞(如神经细胞) ③ 病毒颗粒相对稳定 ④ 非整合型载体,表达产物为瞬时表达 ⑤ 病毒基因产物对宿主细胞毒性大
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抗原
抗体
第二章抗原作业
第二章抗原一. 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2.半抗原(hapten)3.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4.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5.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1.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D.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2.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3.关于T淋巴细胞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一般由数化学基团组成B.多存在于天然蛋白质分子表面C.一般为免疫原性多肽D.经加工处理后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E.不经加工处理即可被T淋巴细胞识别4.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D.TI-AgE.TD-Ag5.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B.干扰素C.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D.细菌外毒素E.马抗破伤风血清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体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A.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B.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C.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E.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8.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A.苯胺;B.对氨基苯砷酸;C.间位对氨基苯磺酸;D.邻位对氨基苯甲酸;E.间位氨基苯甲酸9.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10.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是由于()A :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B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量小C :自身组织成分无抗原决定簇D :胚胎期机体形成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耐受E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结构简单11.下列哪组现象均属交叉反应()A.DNP—BSA免疫动物后,产生抗BSA抗体;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性心内膜炎。
《医学免疫学教学》02antigen课件
本教学系列为医学免疫学的基础部分,本次课件为《Antigen》课件,将对 Antigen的概念、分类、特征、应用以及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什么是Antigen?
微生物抗原
病原菌、细菌以及真菌等单细胞 或多细胞的微生物。
过敏原
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某些蛋白质需要通过呼吸、食物 或皮肤接触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
T细胞
在攻击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方面都有作用。
Antigen的应用
诊断
使用抗原检测尿液、血液、组织等样本可以检 测到特定疾病。
生物工程
抗原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抗原表位的研究 和开发。
治疗
使用抗体治疗和增强免疫治疗都依赖于抗原的 合理选择。
食品生产
使用抗原检测技术可以在早期阶段检测到潜在 的食品污染问题。
总结
Antigen作为免疫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具有多种分类和特征,而且在医学、 食品生产和生物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蛇毒、酶、激素、药物以及人 工制品等。
自身抗原
由自身组织或器官制造的抗原, 如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Antigen的分类
外源性抗原
包括微生物和非微生物抗原。微生物抗原通常 在机体受到感染时产生。
第一类抗原
ABO系统、Rh(D)系统等。
内源性抗原
自身细胞产生的抗原和肿瘤抗原。
组织移植抗原
涉及到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抗原。
Antigen的特征
1
分子特异性
不同种类的抗原可以被不同的免疫球蛋白识别。
2
免疫原性
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3
反应性
可以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Antigen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抗原
4.分子构象: 4.分子构象: 分子构象 某些抗原在天然状态下可诱生特异性抗体, 某些抗原在天然状态下可诱生特异性抗体, 但经变性改变构象后, 但经变性改变构象后,可能会失去诱生同样抗体 的能力。 的能力。 5.易接近性 易接近性: 5.易接近性: 是指抗原表位能否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 近的程度。 近的程度。 6.可降解性 可降解性: 6.可降解性: 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 含L-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 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 含D-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不具有免疫原 性。 7.物理状态: 7.物理状态: 物理状态 聚合的较单体蛋白免疫原性更强; 聚合的较单体蛋白免疫原性更强;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完全抗原( antigen):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白质、细菌、病毒等。 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 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二)抗原决定簇分类: 抗原决定簇分类:
1.根据结构: 1.根据结构: 根据结构 A.构象决定簇 determinant): A.构象决定簇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B.顺序决定簇 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 B.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2.根据功能: 2.根据功能: 根据功能 A.隐蔽性决定簇 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隐蔽性决定簇: 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 能被B细胞识别, 功能性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 体结合的决定簇。 体结合的决定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A,抗B -
• 3、自身抗原
(自身的物质为何可以是抗原?)
• 1)隐蔽的自身抗原
•
外伤、手术
• 自身物质
血流(免疫系统接触)
• 神经髓鞘膜蛋白
• 眼球晶体蛋白
• 精子蛋白
自身免疫病
• 甲状腺球蛋白
• 2)修饰的自身抗原
•
感染、药物
• 自身物质
化学结构改变
•
电离辐射
determinant),多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 基。
Ep1
Ep2
Ep3
• 构象决定簇 • 空间构想 • 表面 • 不连续性
比较
• 顺序决定簇 • 氨基酸顺序
• 连续性
多 价 抗 原
举例
4、抗原的交叉反应
甲菌
乙菌
AB
AC
抗A
抗A
抗B
抗C
四、机体的反应性
宿主的遗传特性
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MHC) 控制的。因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人群中对同一抗原可 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应答。
COOH
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效应细胞
没有发现一个表位同时被T 细胞和B细胞识别。
T效应细胞:针对C端 18~29氨基酸残基
NH3
2345
1
6
7
8
9
10
11
12
17
13 16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COOH
抗体:针对N端 1~17氨基酸残基
*B细胞表位是天然的, *位于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 *为构象决定基或顺序决定基 *是抗原分子的三级结构
• 注意:抗原决定簇而非
整个抗原决定抗原的
特异性
表位的种类
1.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在免疫应答中,TCR和BCR 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 分别称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人胰高血糖素免疫小鼠
2345
1
6
NH3
7
8
9
10
11
12
17
13 16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复杂的化学结构
明胶分子(分子量>100kD )
直链氨基酸
(免疫原性很弱)
加苯环氨基酸(2%Biblioteka 氨酸)(免疫原性大大增强)
二、抗原的异物性foreignness
• 与自身成分相异nonself;
种系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
• 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弱 强
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眼球晶体蛋白
• 3)免疫动物血清
• 抗原接种到动物体内,所得动物血清, 有抗体,也有动物蛋白
毒素
类毒素
超敏反应
马血清 抗体
抗原 抗体
2、同种异型抗原: ABO血型 HLA
• 人类或动物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和 细胞成分也有差异,在同种不同个体之 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体可发生 免疫应答——即免疫排斥反应
三、抗原的特异性
• 免疫反应的突出特点: 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只能产生与其相
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只能与 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 性结合反应 例:
• 痢疾杆菌只能刺激机体抗痢疾杆菌的抗体 结合
1、抗原决定簇(表位)
• 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s(表位 epitopes):抗原分子 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
举例
• A型血: • 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 • B型血: • 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
抗B抗体 抗A抗体
人类同种异型:血型(红细胞)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血型: ABO系统和Rh
1930
Landsteiner 奥地利 发现人红细胞血型获得诺贝尔奖
血型
A
抗原
A
抗体
抗B
B
O
AB
B
-
A,B
抗A
* T细胞表位是 抗原提呈细胞 加工提呈的抗 原肽 *呈线性排列
2.根据结构分为两类:构象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
1. 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有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
见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一般位于分子的表面。
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叫线性决定基(linear
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感染、免疫抑 制剂的应用
青壮年强于 幼年和老年
雌性比雄性动物 抗体生成高
小结: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1
理化性质
2
异物性
3
特异性
4 机体的反应性
第2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 (一)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分类
• 1、异种抗原 • 1)病原性微生物 • 2)细菌外毒素、类毒素
二章抗原antigen目的要求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8
• "for his discovery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es causing cervical cancer"
1/2 of the prize GERMANY
免疫原性
抗原
免疫 系统
抗体或 致敏淋巴细胞
体内外特异性结合(免疫反应性)
第一节 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 一、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蛋白质 糖蛋白 脂蛋白 分子量molecular size :10KD以上 化学结构的复杂性chemical-structural
complexity 含芳香族氨基酸 物理状态:聚合状态 颗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