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线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2 h
l
y
=
l3 6R lh

l7 336 ⋅ R 3lh3
l ―回旋线上任一点到 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
R―主曲线半径 lh ―缓和曲线长度
坐标原点在ZH、HZ
(4)在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ϕm
=
αm
+
β0
=
90
π
⋅ ( 2lm + lh R
)
x = q + R ⋅sin ϕm
y = ΔR + R(1− cosϕm )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 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 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 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ρ ⋅l = C
(2-26)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 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 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 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 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
X 直线的计算
一. 直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二. 圆曲线
3、平曲线长度(curve radius)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①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 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TRANSPOWORLD 2012 No.14(Jul)98道路线形对道路构造物的设计、排水设计、路基路面的设计等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经济和舒适等。

本文结合实际,简单谈谈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认为在进行设计时,应抓住总体设计和几何图形的设计两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道路设计中的缺陷也越加凸显。

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核心,道路线形支配着整个道路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营运、养护,设计时应遵循均衡性、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原则。

道路线形对道路构造物的设计、排水设计、路基路面的设计等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经济和舒适等。

在道路建设完成后,对于道路沿线的居民生活、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结合实际,简单谈谈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路线的总体设计路线设计方案和程序路线方案根据制定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功能,及其在公路网中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拟定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的合理与否对于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运输效率和使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到其在公路网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路线的设计顺序,应在纵横断面的平衡的前提下估计到先定平面,沿着平面线形进行横断面和高程的测量,取得地质、地面线和水文等资料,然后再进行纵、横断面的设计。

为均衡线性、节省土石方的数量,必要时再对平面进行修改,反复几次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路线的分段根据地形的不同对一条较长的公路进行分区,要注意地形的特征,根据地形类别合理地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不一样的路段,要有均衡的变化,不能突变。

应选择前方发生显著变化时需要改变行车速度时能使驾驶员准确判断情况的地点作为相邻路段的衔接点,如车站、村镇、交叉口或者地形变化较为明显的地方。

公路行径地区交通量变大时,车道数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应处理好衔接前后过渡段的线形设计并选择好衔接地点。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线形设计作为保障交通安全、提升行车舒适度、促进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日益受到国内外交通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探讨其异同点,以期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概述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阐述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系统梳理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等方面的设计标准、计算方法及评价体系。

本文将重点对比分析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国内外在道路线形设计理念、方法、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建议措施。

这些建议措施旨在提高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推动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国道路线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概述随着交通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道路线形设计在保障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提升驾驶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在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方面,虽然总体目标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国内,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

这些规范详细规定了各级公路的线形设计要素,如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以及横断面设计等。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等;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则主要关注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

国内的道路线形设计还特别强调线形连续性和均衡性,以确保行车安全。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是指设计公路平面布置时,根据道路的特定需求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公路的纵坡、水平线形及曲线形等要素的组合方式。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变化、交通安全、通行能力、视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保障行车的舒适性。

同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还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因素,使公路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

在实际设计中,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乡村公路等。

不同道路类型的设计要求和要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建设更优质、更便捷、更安全的公路网络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和框架,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首先,本篇长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的整体安排。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详细介绍了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相关要点。

结论部分则对正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本篇长文的主题——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以及与该主题相关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条理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正文部分是本篇长文的重点,会详细介绍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要点。

公路线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要点

公路线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要点

公路线形设计中需注意的行车安全相关问题城市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城市公路运行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公路路线选择时应注重线形直标的选取和平、纵线形的合理结合,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景观等环境相协调,保证城市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和线形的连续性,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安全的需要。

公路线形设计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直线过长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可以接受,但在景色单调的地点应控制在20V以内。

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一超速行驶,对安全不利。

2.同向曲线间直线过短当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

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直线过短时,甚至会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易造成驾驶员操作失误。

3.反向曲线间直线过短当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时,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

当反向曲线间直线过短时,超高和加宽过渡可能不能满足,驾驶员操作会过于频繁,不利于驾驶安全。

4.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长大半径平曲线会导致较高的速度,突然出现小半径平曲线,驾驶员会因来不及减速而发生事故。

尤其是长大下坡的尽头更要注意。

5.短直线接大半径平曲线这样设计线路不均衡,驾驶的舒适性减小,且线形不美观。

6.相邻圆曲线间半径设计不均衡相邻圆曲线大半径与小半径之比大于2或相邻回旋线参数比大于2,这样变化太突然会使驾驶员操作不适应,不利于安全。

7.平曲线长度不够平曲线一般由前后回旋线和中间圆曲线组成。

在每段曲线上驾驶行程应不小于3s;当道路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如果平曲线长度过短,驾驶员需急转转向盘,高速行驶下是不安全的,也会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过大,使乘客感到不适应;道路转角很小时,驾驶员会产生半径很小的错觉。

8.长大下坡安全问题长大下坡会导致较高的行驶车速,在长大下坡的尽头不应该设小半径曲线;同时,长大下坡容易导致刹车失灵导致追尾事故等等,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在坡顶应设长大下坡的警示标志,提示驾驶员前面是长大下坡;由于驾驶员对“结束”较敏感,可以在下坡路段提示驾驶员长大下坡还有多长,这样能引起驾驶员足够的重视。

公路线形设计的几个问题

公路线形设计的几个问题

TRANSPOWORLD 2012 No.16 (Aug)156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平面线形应当是连续、平顺、均衡,并考虑与自然景观环境相协调。

直线和曲线的设置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其优点是勘测、设计简单,方向最明确,距离最短捷,但直线有时却缺乏灵活性,难以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不易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直线不宜过长。

过长直线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使驾驶员容易疲劳、瞌睡,造成车速过快,视觉误差增大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应避免使用长直线。

直线长度以不超过20倍的设计速度值为宜。

不得已使用长直线时,要以植树、变换周边建筑物风格、增加交通标志、设置不同景观或其他措施来弥补长直线给驾驶员带来的单调感和枯燥感,使得驾驶员在长直线上行驶也能精神十足。

直线亦不宜过短。

如果两个平曲线之间直线太短,容易把直线和两个平曲线看成反向弯道,使整个线形缺乏连续性。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 的公路,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 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 计)的2倍为宜。

”两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调整线形设置成单曲线或复曲线;两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成“S ”曲线。

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应同相衔接的路段平、纵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线形。

曲线半径大小的选择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还要综合考虑设计速度、地形地物、线形的均衡协调、夹直线的长度等因素。

曲线半径不宜太大或太小,曲线半径越小,交通安全性越差,交通事故越多,一般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曲线半径太大可能导致曲线太长,造成因曲线内超车而产生的交通事故率上升。

缓和曲线长度的运用缓和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

决定缓和曲线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考虑驾驶员操作汽车方向盘所需的长度;②考虑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所需的长度;③考虑超高过渡段所需的长度;④考虑视觉和线形美学所需的长度。

[整理]公路线形设计

[整理]公路线形设计

7公路平面7.1 一般规定7.1.1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回旋线三种要素组成。

本规范只对有关线形要素的种类、性质和指标的“一般值”或“最小值”作出了规定,至于这些技术指标如何运用以及它们之间应当如何组合,则一并在第9章“线形设计”中论述。

7.1.2平面线形各要素的选择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到该直则直,该曲则曲,设计的平、纵面线形舒顺流畅,采用的平、纵指标高低均衡,并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

7.2直线7.2.1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能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定的特点。

但由于直线线形缺乏变化,不易与地形相适应等原因,位于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往往造成工程量增大、破坏自然环境等弊端;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行车速度快的情况下,更易使驾驶者感到单调、疲乏、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行车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出现超速行驶状态。

因而在设计直线线形和确定直线长度时,必须慎重选用。

有些国家在长直线的运用上有条件地加以限制。

像意大利和日本这样的多山之国,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如日本、德国规定直线最大长度不宜超过设计速度的20倍,即72s行程;西班牙规定不宜超过80%的设计速度的90s行程;法国认为长直线宜采用半径5 000m以上的圆曲线代替;美国规定线形应尽可能直捷,而应与地形一致;俄罗斯对直线的运用未作规定,且部分类似于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则不封闭,但都采用宽中央分隔带改善路容,设置低路堤、缓边坡以增加高速行车的安全度。

调研中,各省对长直线的运用存在不同看法,也确有直线长度远远超过20v的事例,但直线本身并无优劣之说,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地形恰当地运用。

本次修订对直线的最大长度未作明确限定,仅规定“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给设计人员留下空间去作分析、判断,以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

7.2.2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宜过短,是基于保证线形连续性而考虑的。

本次修订在“规范用词严格程度”上仍维持“宜”,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做。

公路线形设计规范

公路线形设计规范

公路线形设计的读书笔记篇一公路线形设计必须在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经济的同时,考虑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的协调和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

所谓公路线形,概况地说是按照公路设计标准,在平面上、纵面上绘的或者这两者相结合的主体的几何线形,把这些分别称为平面线形、纵面线形、立体线形。

一般所说的线形大多是指平面线形而言。

为此,线形设计的好坏往往是公路总体设计及其作用的主要评价标准。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必须对公路应具有的性能与作用进行充分而慎重的研究,以免留下后患。

将线形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事项归纳四点,即线形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从营运费用等方面保证经济性;2.从驾驶员的视觉、心理方面来看应是良好的;3.应与公路周围的环境及景观协调融洽;4.应与地形、地物、土地利用规划等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且工程费用与收益额要均衡,经济上要合理。

在图纸上进行线形设计时,设计标准的确定不应受最小值的约束,而应根据设计条件,地形条件等尽可能地采用大一点的适当的设计值。

要抛弃以前常用的把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分开进行考虑的线形设计方法,而必须是把两者综合起来以立体线形的好坏来加以充分的研究。

还应注意不仅对线形要一小段一小段地研究,而且也不要忘记从整个线形的好坏进行分析。

一、直线与曲线的设置对于极限和一般最小半径的邻近曲线应设置缓和曲线逐渐过渡为好,在直线和曲线的协调上,应防止长直线与小半径平曲线的线形设计,曲线的半径也不是越大越好,超过10000米的半径时,平曲线的曲率很小,也接近了直线,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

从美学角度来讲,直线和曲线都具有各自的优点、缺点,很难单一的进行评述其优劣好坏。

二、对断背曲线的处理根据断背曲线的定义,对该短直线长度,世界各国的推荐大致相同,均以动态行车视距而定。

我国标准规定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v(Km/h)的6倍。

这样在公路线形设计上对直线路段长度的限定就比较明确在6v-20v之间。

公路工程线形的类型

公路工程线形的类型

公路工程线形的类型公路工程线形的类型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而公路工程的线形设计就是公路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运营和使用效果。

公路工程的线形设计需要根据地理环境、交通需求及工程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公路具有安全、高效和舒适的特点。

以下是公路工程线形的几种类型:1. 直线型线形直线型线形是最简单且最常见的一种线形类型。

它适用于地势平坦、交通需求不大的地区。

直线型线形的特点是直线段较长,道路宽度相对较窄,车辆行驶速度相对较低。

直线型线形适合用于乡村道路或低交通流量的城市道路。

2. 曲线型线形曲线型线形是在直线型线形的基础上加入了曲线段的一种类型。

曲线型线形主要用于山区、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区域。

曲线型线形能够适应地势的起伏变化,使得公路能够顺应自然地形,减小地质工程量。

同时,曲线型线形也能增加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3. 折线型线形折线型线形是将直线段和曲线段相结合的一种线形类型。

它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要求较高的区域。

折线型线形能够根据道路周围的环境条件和交通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折线型线形还能够缩短行驶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4. 环形线形环形线形是将圆形道路运用于公路设计的一种类型。

它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交叉口较多的城市道路。

环形线形能够减少交通信号的设立,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效率。

同时,环形线形还能够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总结起来,公路工程线形的类型包括直线型线形、曲线型线形、折线型线形和环形线形。

不同的线形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交通需求。

设计公路线形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交通流量和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公路具有安全、高效和舒适的特点。

浅析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及注意事项

浅析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及注意事项

浅析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及注意事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当中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增多,这就给我国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为题,对我国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注意事项;生态安全一、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应注意线形组合1、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宜互相对应且平包竖,最理想的线形是平、竖曲线的顶点相重合。

其次,变坡点尽量不要放到缓和曲线段,而要放在圆曲线上。

若平、纵无法合理较好的组合,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线坡段上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2、平、纵结合应注意保持均衡性,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线形大小失衡,会造成驾驶员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根据经验,平曲线平径大于1000m 的情况下,竖曲线的半径为圆曲线半径的10-20 倍,即可获得线形的均衡性。

3、平、纵结合应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尽量作到一个平曲线对应一个竖曲线。

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注意纵、横断面结合的合成坡度过大,车辆行驶容易出事故,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

反之,如果组合坡度过小,排水不利,则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妨碍汽车的高速行驶。

在进行纵、横断面组合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小于8%。

二、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注意事项1、山区公路沿河(溪)线布设时,应综合考虑河流两岸地形地质并结合工程造价确定沿河(溪)线的位置,同时应根据河流的洪水位确定线位的高低,当采用低线位时应保证路基不受河流的冲刷和侵蚀。

2、山区公路设计时,要根据路线情况合理确定路线指标,但当路线布设受地形条件较严格时,可以在某区段内适当降低线形标准,但应确保线形的协调,使车辆能够舒适地从一个线形标准过渡到另一个线形,保证车辆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公路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一般规定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的转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总结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总结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总结首先,公路线形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首先是地形因素,包括地势起伏、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以及建筑物、居民区等人工因素。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公路线形与地形相适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流量和流速。

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需要选择不同的线形设计方案。

对于交通流量大的公路,需要采取宽敞的直线和大半径的曲线设计,以保证车辆的畅通和行车速度;对于交通流量小的公路,可以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和弯曲度,以节约投资和土地资源。

另外,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线形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设计公路的线形,可以提高路面的平整程度,减少车辆颠簸和振动,进而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对于有陡坡和急转弯的路段,可以采取加宽路基、设置防护设施等手段,提高路段的安全性。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效率。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需要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设计较小的曲线半径和弯曲度,减少公路的弯曲程度,从而降低公路占地面积。

同时,还可以合理设计路幅宽度和超车道的数量,以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益利用。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公路的环保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可以通过减少砍伐树木、保护水源地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公路的出入口,减少对周边居民区的干扰和污染。

总而言之,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因素、交通流量、线形的平稳度和安全性、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环保等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线形设计,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公路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公路的线形、横断面、纵断面等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公路设计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确保行车安全、保护环境等。

下面将介绍公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线形设计要求:1. 公路线形应符合交通需求,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速度、交通量等因素的考虑。

设计的道路等级应与周边道路相匹配,以保证交通流畅。

2. 公路线形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避开敏感区域、生态保护区等。

3. 公路线形应考虑地质地貌条件,避免或减少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横断面设计要求:1. 公路横断面应根据交通量、车速、车辆类型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以满足交通需求。

2. 公路横断面应设置合理的边沟、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走,防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3. 公路横断面应根据地理条件和环保要求,设置合理的绿化带、护坡等措施,保护环境。

三、纵断面设计要求:1. 公路纵断面应根据地形起伏、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坡度,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 公路纵断面应设置合理的超高、超宽,以适应不同路段的交通要求。

3. 公路纵断面应设置合适的涵洞、隧道等交通设施,以满足交通需求。

四、交叉口设计要求:1. 公路交叉口应根据交通量、交通流组成、交通安全等因素确定合适的交叉口类型,如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等。

2. 公路交叉口应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以指导和引导交通流动。

3. 公路交叉口应设置合适的人行横道、过街天桥等,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五、交通安全要求:1. 公路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要求,如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2. 公路设计应遵循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确保公路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

3. 公路设计应合理设置应急通道、紧急停车带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公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和交通安全要求等方面。

《一级公路设计中的道路线形设计1300字》

《一级公路设计中的道路线形设计1300字》

一级公路设计中的道路线形设计目录一级公路设计中的道路线形设计 (1)2.1 设计要素确定 (1)2.1.1 路线方案确定 (1)2.1.2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 (1)2.1.3 地形综述 (2)2.1.4 选线原则 (3)2.2 道路平面设计 (3)2.2.1 交点间的直线长度 (3)2.2.2 各桩点高程计算 (3)2.2.3 确定各点桩号 (6)因为道路设计的平面线形受各种各样的生产因素及自然条件影响而发生弯曲,因此,为达到消除道路的弯折的目的,使汽车安全且顺利的通过,在弯折处就需要设置曲线。

道路平面线性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构成的,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2.1 设计要素确定2.1.1 路线方案确定本次设计,地形主要为丘陵,路线的选择尽量满足方便施工、经济等条件。

考虑挖填情况,从所给地形图中选取超高较为相当的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公路的大概线形就显现出来了。

2.1.2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1. 确定道路等级根据所给资料,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拟定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4.5m,设计车速为80km/h。

2. 一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级公路几何指标汇总表表1-1路基宽度为24.5m,其路幅划分为2m(中央分隔带)+2×0.5m(左侧路缘带)+2×7.50m(行车道)+2×2.5m(硬路肩)+2×0.75m(土路肩)。

交通流量表表1-22.1.3 地形综述地形条件:本路段大部分为农田分布,渠道纵横交错。

砂料运输方便,沿线水资源基本满足建设需要。

但建筑材料基本需要外运。

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路基土含水量较大,修建时要依据干湿状态条件考虑填土高度。

气候条件:本地区气候温暖适宜,不容易发生翻浆、冻胀这些情况。

2.1.4 选线原则路线的选择尽量满足从平坦地区穿过,既要满足路线的顺直,还要满足方便施工、节省工程投资、效益好,有益于施工养护等条件。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对道路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它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安全、便捷、美观等方面,因此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交通的安全畅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在设计中考虋到不同车辆的通行需求,包括小汽车、公共汽车、货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要尽可能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系统也需要在设计中得到应用,比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优先交通系统等。

斑马线的设置、行人天桥的设计、道路标识和信号灯的布置等都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必要内容。

除了交通安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通行便捷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路线走向。

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的分布,进行科学的道路规划,确保城市交通网顺畅。

道路的宽度、弯道的角度、坡度等也需要谨慎设计,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便捷。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美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和城市的发展要求,市政道路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美化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注重道路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设置绿化带和景观雕塑等方式,提升道路的美观性。

在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利用生态护坡等设计手法,实现城市环境与道路的和谐统一。

为了满足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多重需求,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进行思维的跳跃,不断提出新的点子和方案,充分考虑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与其他城市规划相协调。

公路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要求及设为曲线的优缺点

公路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要求及设为曲线的优缺点

公路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要求及设为曲线的优缺点一、设计要求在公路隧道平面线形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隧道施工和使用安全,并保持良好的行驶条件。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1.符合规范标准:遵循国家和地方的规范和标准,确保隧道线形设计满足相关规定。

2.保持连续性:隧道内的线形应与隧道外的线形保持连续,避免出现较大的曲率或角度突变。

3.适应地形地貌:根据隧道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合理选择线路位置,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满足通视条件:考虑隧道的照明和安全视距,确保驾驶员在隧道内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路况。

5.考虑结构安全:在满足行车要求的同时,还需考虑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设为曲线的优点当公路隧道设置为曲线时,可能带来以下优点:1.降低工程难度:对于一些复杂地形,曲线隧道可能比直线隧道更容易设计和施工。

2.适应地形变化:曲线隧道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提高行车安全性:曲线隧道可以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特别是在山岭重丘地区,曲线隧道可能更加安全。

4.美化景观:曲线隧道可以与周围景观更加协调,美化道路景观。

三、设为曲线的缺点然而,设为曲线的公路隧道也存在一些缺点:1.增加施工难度:与直线隧道相比,曲线隧道的施工难度可能会增加。

例如,曲线隧道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模板和支护结构。

2.增加运营成本:曲线隧道需要额外的维护和管理,增加运营成本。

此外,曲线隧道也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清洁和保养,以确保行车安全。

3.影响行车效率:曲线隧道可能导致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影响行车效率。

在交通繁忙的地区,这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延误。

浅谈公路线形设计

浅谈公路线形设计

浅谈公路线形设计发表时间:2015-03-13T11:40:59.49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胡凯尚瑞[导读] 公路线形包括公路平面线形和公路纵断面线形。

胡凯尚瑞榆林市公路勘察设计院陕西榆林 719000摘要:公路线形设计是城市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

线形作为城市公路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好坏、里程长短、投资多少、效益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城市公路运行安全。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平面线形;一、公路线形设计定义?公路线形包括公路平面线形和公路纵断面线形。

公路平面线形是公路线路在平面上的投影;公路纵断面线形是公路线路空间位置在立面上的投影。

根据公路线路所处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设计符合各种行车条件的公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工作,即为公路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对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和好适性的影响极大。

因此,公路工程技术对公路线形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指标。

二、公路线形的设计的基本原则?1、考虑沿途的土地利用类型。

当进行城镇地区干线公路的线形设计时,特别要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文化区和日常生活区。

当干线公路割断沿途居民的居民区时,必然要给居民造成生活上和习惯上的不便,还影响到安全,有时不能发挥干线公路本身的性能。

?2、要考虑与既有城市公路网的关系,选定不形成多路交叉和变形交叉的线形。

不得不采用这种线形时,也必须对交叉城市公路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3、从保证安全和提高通行能力的角度出发,应避免采用在立体交叉的端部或道口、城市高速道路的驶出驶入匝道的近处,设置平面交叉的线形。

?4、当设计城市公路时,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和顺适,必须尽量使各种线形要素达到均衡,设计车速便是使各项线形要素能达到均衡的一个指标。

?三、公路路线设计系统分析?通过分析路线设计流程,可将其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两个阶段。

从前期的对路网交通评价、需求分析到路廊设计,这属于路线宏观设计阶段。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线形设计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线形设计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线形设计摘要: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就是公路线形,一旦公路线形设计不合理,必定在路段中产生事故多发点。

因此有必要明确公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分析提出保证交通安全的做法。

关键词:公路设计;线形设计;措施前言公路作为一种线状构造物,线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公路的骨架,是各项线形技术指标的立体组合,线形设计的优劣不仅仅控制着工程的造价,还对公路在运营期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要结合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工程的经济性以及线形的美观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公路线形设计可分为2个方面,即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

宏观设计是在前期做好路网的交通评测工作,并针对性地对公路的需求进行分析来进行公路的设计。

微观设计则是对线形要素进行设计,是决定公路最终使用功能的关键步骤。

1道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道路线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道路的安全性,所以为保证行车安全就需要合理地选择和规划道路线形。

但一直以来,在道路线形设计标准中,只明确了部分技术指标,如纵坡和坡长、平纵曲线长度及半径等,对于应重点考虑的线形组合则相对灵活。

一般对道路设计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道路工程的建设成本与路面质量,却忽视了通车后的安全性评价。

经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表明:其一,在急弯陡坡路段,事故发生率最高;其二,在连续弯道或急转弯或长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三,弯道与直线路段相比,在前者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

2行车速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在公路线形设计过程中,线形组合和平竖曲线设计均为了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因此公路线形设计的水平最终体现在车辆行驶状态方面。

根据相关统计,因行车速度过快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在事故总量中占比约33.5%,在事故诱因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驾驶员人因失误。

相关研究表明,车辆运行速度越快且实际车速与平均车速的差越大,发生事故及伤亡的可能性越大,且车速120km/h是分水岭,超过这一速度后,伤亡概率和伤亡程度均倍速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形设计9.1 一般规定9.1.1 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9.1.2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9.1.3 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9.1.4 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9.1.5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9.1.6 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9.1.7 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9.1.8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1.9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9.2 平面线形设计9.2.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的转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3 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或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型、凸形、复合形等曲线。

4 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曲线。

三、四级公路两相邻反向曲线无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中间应设有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

工程特殊困难的山岭区,三、四级公路设置超高时,中间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

5 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

6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

9.2.2 直线的运用1 采用直线线形应特别注意直线同地形的关系,在运用直线线形及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并不宜采用长直线。

2 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1)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体的地区。

3)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 路线交叉点前后。

5)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 当直线长度大于1km时,应注意:1) 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

2) 同大半径凹型竖曲线结合为宜。

3)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栽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

4)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应对路面超高、停车视距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须采用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4 直线长度亦不宜过短,特别是同向平曲线间不得设置短的直线。

9.2.3 圆曲线的运用1 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2 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1)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 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3) 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最小值”。

4) 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 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

9.2.4 回旋线的运用1 回旋线在线形设计中应作为主要线形要素加以运用。

2 在确定回旋线参数时,宜在下述范围内选定:R/3≤A≤R (9.2.4)式中: A —回旋线参数;R —与回旋线相连接的圆曲线半径(m)。

A值的大小依据地形条件及线形要求而确定。

当R接近于100m时,取A等于R;当R小于100m时,取A等于或大于R。

当R 较大或接近于3000m 时,取A 等于R/3;当R 大于3000m 时,取A 小于R/3。

9.2.5 直线、圆曲线、回旋线的组合,可视情况选用以下几种组合型式:1 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如图9.2.5-1。

基本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第9.2.4条的规定。

两个回旋线的参数值可以根据地形条件设计成非对称的曲线,此时A 1∶A 2应不大于2.0。

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以大致接近为宜。

2 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曲线连接的组合,如图9.2.5-2。

S 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 1与A 2宜相等。

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 1 与A 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高速公路,当A 2≤200时,A 1应不大于1.5倍A 2。

S 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衔接为宜,当地形等条件限制必须插入短直线或A 2R 2R 1A 1R =∞A 1A 2图9.2.5-2 S 型 τ 图9.2.5-1 基本型A 1R =∞R 2 A 1当两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式(9.2.5-1)规定:L ≤(A 1 +A 2)/40 (9.2.5-1)式中: L —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m)A 1、A 2—回旋线参数。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 1/R 2≤2为宜。

R 2为小圆曲线半径(m);R 1为大圆曲线半径(m)。

3 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如图9.2.5-3。

卵型回旋线的参数宜符合式(9.2.5-2)规定的范围:R 2/2≤A ≤R 2 (9.2.5-2)式中: A —回旋线参数;R 2 —小圆的圆曲线半径(m)。

图9.2.5-3(a) 卵 型 R 2R 1R 1A 1R 2A 1L EiAR 1 M 1R 1R 2M 2DR 2 A图9.2.5-3(b)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以R 2/R 1=0.2~0.8为宜。

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 2=0.003~0.03为宜。

D 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m)。

4 凸型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形式,如图9.2.5-4。

凸型的回旋线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连接点附近最小0.3V 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 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路拱横坡度。

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地物限制处方可采用凸型。

5 复合形: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如图9.2.5-5。

图9.2.5-4 凸 型a =τ1+τ2τ1τ2R =∞A 1R sA 1A 2R=∞A 2图9.2.5-5 复 合 型R =∞A 1A 1A 2R 1A 2R 1复合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

仅在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互通式立体交叉除外)使用。

6 C 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的形式,如图9.2.5-6。

C 型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9.3 纵面线形设计9.3.1 纵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 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曲折、跳跃的纵面线形。

2 应避免能看见近处和远处而看不见中间凹处之线形。

3 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坡顶的纵坡宜适当放缓。

4 相邻纵坡之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5 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

6 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

7 注意与平曲线的配合,尽可能获得良好的立体线形。

9.3.2 纵坡值的运用图9.2.5-6 C 型R 1R 2A 2R 2A 1A 2A 1R 11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与纵坡限制长度不应轻易采用。

只有在越岭线中为争取高度、缩短路线长度或避开工程艰巨地段等不得已时,方可采用。

2 纵坡以平、缓为宜,路堑段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干旱少雨地区可不受此限。

9.3.3 纵坡设计的要求1 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

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2 山岭、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长不宜超过规定的限值,纵坡不宜大于6%。

3 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

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

4 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9.3.4 竖曲线设计的要求1 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

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最小值”。

2 有条件时,宜采用大于等于表9.3.4所列竖曲线半径值。

表9.3.4 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设计速度V(km/h)竖曲线半径(m)凸形凹形120 20 000 12 000100 16 000 10 00080 12 000 8 00060 9 000 6 00040 3 000 2 0009.3.5 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应注意:1 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当竖曲线半径小于10000m时,如直线坡段不长,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2 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直线坡段,亦可直接连接,直坡段的长度应大于3秒行程。

9.4 视距9.4.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以大型车为主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9.4.2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设置平曲线的路段,应对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9.4.3设置超高的平曲线半径的路段,应对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9.4.4 设置小于凸形竖曲最小半径“一般值”的路段, 应对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9.4.5 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加设防眩板时,对设超高的平曲线路段,应对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9.4.6分离立体交叉跨线桥下为凹形竖曲线时,应对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9.5 平、纵线形的配合9.5.1 公路线形设计,必须注重平、纵面的合理组合。

不仅应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而且应充分考虑驾驶者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9.5.2 平、纵配合的设计原则1 应使线形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