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离子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阱的基本原理:
离子阱的发展历史:最早是三维离子阱,它模拟了理想的四极场,但其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非常困难。慢慢有人做了简化,比如柱形离子阱(有商用的仪器),这还是三维离子阱。后来发展的线性离子阱是在四极杆轴向上加一个直流,比如商用的L TQ。但L TQ这样的线性阱里面的结构也是双曲面的,加工也非常困难,要求精度很高。线性离子阱经过简化后,可以变成矩形离子阱,加工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不高,我国国内也可以加工。
当然,所有离子阱的核心都是从双曲面的离子阱来的,所以先介绍一下传统的双曲面三维离子阱。它由一个环形电极和上下两个端盖电极组成,加上前端的离子源入射和检测器。它的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很困难。
离子阱能够储存(捕获)离子,根据马修方程,当离子在r径向和z轴向两个方向都稳定时,离子就能够被离子阱稳定地捕获。根据离子稳定图,当离子在两个方向都稳定时就被捕获了,通常利用的是第一稳定区(如图)。当离子处于稳定位置时,根据马修方程中a和q的关系式,a和q同离子的质荷比m/z、所加射频场的频率、场半径、射频电压、直流电压有关。商用仪器通常不加直流(即a=0),离子在一条线上运行,如图所示,质量数越小,越靠近右侧。当扫描射频电压时,每个离子的q逐渐由小变大,直到离子脱离稳定区,跑出离子阱,即可被检测。
离子阱是怎样被选择的、如何作SIM和MS/MS:
当然稳定区是假想的状态,是通过理论模拟的反映离子运动的一种方式,离子在阱里处于各种各样的状态。当射频电压固定在某一个值时,每个不同m/z的离子在其中有一个振动频率ω,ω=1/2βΩ,其中Ω是射频的频率,而一台离子阱仪器的振动频率是固定的,所以离子的振动频率仅与β(beta)有关。β和q有个关系式,所以只要知道q的值,就可以知道离子的振动频率。在稳定图上可看到q从0到0.908(0.908是其稳定区的边界),每一个q值对应的点,都有一个对应的离子振动频率;也就是说,离子的振动频率和离子的m/z没有关系,而只和q有关系。第10张幻灯片讲的是β的q的关系式,有3种估值方法:当q<0.4时,用Dehmelt法估值;当q从0.4到0.7/0.8
左右时,用Carrico法估值;还有一种连续估值的办法。估值的算法比较复杂,第13张幻灯片用列表的方式来计算对应q的β值,所以通过q值就可以知道离子的共振频率了。
简而言之,当q是一定时扫描射频电压,通常是固定一个电压值,而射频频率是固定的,比如对m/z150的离子,场半径是固定的、射频频率是固定的,当射频电压在某一个值时可计算一个q值,比如150在q=0.5这个位置,对应的射频频率w假设是200KHz,这时用200 KHz加上去,150在q=0.5这个位置就会共振,当共振幅度足够大的时候,离子就会振出去了。
振动跟振动幅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其实大家在商用仪器上都可以调,振动幅度大时时间可以短些,振动幅度小时时间要长些,都可以把离子振出去。注:以前的文献上谈离子的引出检测时,常介绍离子在达到0.908边界值时自然从阱内的边缘场引出检测;而现在的商用仪器,已经都采用共振逐出离子来检测,因为这样的分辨率可以更高。
那么怎么做选择离子呢?因为在电压固定时,不同的m/z的振动频率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论上给每一个离子不同的振动频率,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一个离子跑出去,让其它的离子留下,这就实现了选择离子SIM检测。
当在阱中仅保存某个离子时,可把所有其它离子的振动频率加上,只缺一个该离子的频率,这样,其它的离子都被振出去了,只剩下一个离子被保存下来。比如第15张ppt里,就是一个swift的信号,凹槽是这个离子的振动频率,射频包括了所有其它离子的共振频率,
仅仅不加该离子的共振频率,这样别的离子就都共振逐出阱了,仅留下和贮存了被选择的离子。
选择完后,这个离子还是有一个振动频率,这时加一个小一点的振动频率,就把它打碎了。这时就可以引出MS/MS二级离子检测。
整个离子工作的扫描时序图如图所示:
首先,射频给一个恒定的值,这时m/z不同的离子,q值就恒定了。这时候开始离子化,即给一个时间(比如几百ms),让离子跑到阱里,通过门透镜(gatelense)来控制。当阱内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关掉门透镜,离子即被囚禁,外面的离子进不来。这时用缓冲气(通常是)氦气对离子进行冷却(cooling),让其能量降低。冷却后,加一个swift信号,凹槽就是欲选择的母离子的振动频率。选择后把这个母离子再次cooling一段时间,再加上一个频率,母离子即被打碎,对碎片离子进行射频扫描,离子就从小到大地出来被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离子阱通常说的扫描速度只是后面这一段,而不
是整个周期(duty cycle)的。计量院的研发团队目前扫描速度也可以做到>10,000amu/sec。
介绍矩形离子阱,及线性离子阱的优点
矩形离子阱和双曲离子阱内部的场是接近的,只不过有一个修正值A2。双曲离子阱是一个完美的四极场,A2=1;而矩形离子阱做了结构简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四极场,而叠加了多极场(如四极场、六极场、八极场等),这时A2就不为1,可能为0.6、0.8等,但这不影响它的分析。因为离子通常在轴心位置,叠加的场都在外围,而轴心(某个场半径以内)都近似是一个完美的四极场。
相对于三维离子阱,线性离子阱的好处是:离子捕获(trap)效率更高、质量歧视效应很小。三维离子阱做到600多,是分段做的,如直接从m/z 50~600扫描,质量歧视会很严重。
如图所示,三维离子阱很难找到一个电压来让每个质量的离子都被很好捕获,忽高忽低,所以三维离子阱的谱图和NIST谱库偏离较大。而线性离子阱的质量歧视很小的,图示中基本上所有>150amu的离子都能被很好地捕获。虽然对于<150amu的离子也存在质量歧视,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修正,比如用分段的trap技术来修正质量歧视效应。
所以线性离子阱相对三维离子阱是非常有优势的。从trap容量上来说,线性离子阱比三维离子阱要高很多,前者可以在整个一条轴上稳定离子,而三维离子阱仅能在中心一点上。黄老师也用动画模拟了离子从进入阱到MS/MS碎片检测的过程。
另外,离子阱体积小,容易做串联,所以方便实现仪器的小型化。黄老师也谈到了其所在课题组将要推出的重量仅10 kg左右的小型离子阱仪器。
离子阱与四极杆的区别
两者都是利用了四极场,用四极杆时,当离子过去的时候,只有一个符合稳定图的质量数能够通过检测,其它都打在四极杆上不能通过。而离子阱是让所有离子从小到大都存贮在离子阱中,然后加共振频率让离子按照m/z依次从离子阱中引出检测,因此离子阱对离子可以更多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