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电法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测绘技术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c54c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d.png)
测绘技术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给地球科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工具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参数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为地质勘探、基础建设和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测绘中,物探数据处理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测绘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一、地震勘探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物探方法,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介质的结构信息。
物探数据处理在地震勘探中尤为重要,它涉及到数据的预处理、反演和解释等环节。
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降噪和校正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反演是指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通过数学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来推断地下介质的属性和结构;解释是指根据反演结果和地质背景知识,对地下介质进行解释和理解。
二、重力测量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重力测量是一种测量地球引力场强度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点的重力值来推断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
物探数据处理在重力测量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重力异常的计算和解释。
重力异常是指地球引力场与理论引力场之间的差异,通过对重力数据进行滤波、平差和去除正常场作用等处理,可以提取出地下介质的重力异常信号,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
在解释上,重力数据常通过综合分析与地质模型的对比,确定地下构造单位及其属性。
三、磁力测量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磁力测量是一种用来测量地球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方法,通过测量磁场的参数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磁性特征。
物探数据处理在磁力测量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其核心是磁异常的计算和解释。
磁异常是指实际磁场与背景磁场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磁数据进行滤波、去除正常场效应和校正等处理,可以提取出地下介质的磁异常信号。
在解释上,磁异常常通过分析磁异常特征与地质背景的关系,确定地下磁性体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四、电法测量中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电法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场和电流分布来推断地下介质电性特征的方法。
工程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解析方法
![工程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解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0f39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9.png)
工程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解析方法工程地球物理勘查是一种常用的勘查技术,旨在了解地下土层的结构和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
数据处理和解析方法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查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工程师准确地判断地下情况,制定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数据处理是将原始勘探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清洗,以获得可靠的地下信息。
数据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重采样、数据滤波和插值等。
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是首要环节,通过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识别并修正异常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度。
数据重采样是将原始数据根据勘查要求和分析需要,进行抽样处理,以满足不同分析方法的要求。
数据滤波是指对数据进行去除高频噪声或低频噪声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信噪比。
数据插值是将离散的数据点进行填充和估计,以获得连续的地下模型。
这些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勘查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解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数据解析是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推断地下土层的结构和性质。
常用的数据解析方法包括震源定位、走时反演、电磁法解释和地震特征分析等。
震源定位是通过多台地震仪观测到的地震波数据,利用三角测量原理确定地震波的发生位置和方向。
走时反演是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逆推地下土层的速度构造和接触面信息。
电磁法解释是通过地球电磁场和地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断地下土层的电性性质和导电性分布。
地震特征分析是通过解析地震波在不同土层中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判断地下构造和物性变化。
这些数据解析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地下信息,为工程师制定合适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和解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勘查数据的采集需要保证仪器设备的精确校准和数据的正确采集方式。
其次,数据处理和解析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勘查目的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可以采用多种勘查方法相互印证,提高数据解析的可靠性。
电法勘探复习资料
![电法勘探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cade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8.png)
电法勘探复习资料电法勘探复习资料电法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岩石、土壤和水体的性质。
它在矿产勘探、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法勘探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一、电法勘探的原理电法勘探利用电流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
在电法勘探中,我们通常使用电极将电流引入地下,然后测量地下电位差。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当电流通过地下介质时,会遇到不同的电阻,从而产生电位差。
通过测量电位差的大小,我们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电阻率。
二、电法勘探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电法勘探中常用的仪器包括电源、电极和电位差测量仪。
电源用于提供稳定的电流,电极用于引入电流和测量电位差,电位差测量仪用于准确测量电位差的大小。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采用不同的电极排列方式。
常见的电极排列方式有直线电极排列、四电极排列和多电极排列。
不同的排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
三、电法勘探的数据处理方法电法勘探所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曲线拟合、反演和解释。
曲线拟合是将实测的电位差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使两者尽可能接近。
常用的曲线拟合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
反演是根据电位差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常用的反演方法有正则化反演、模型约束反演和层析反演等。
解释是根据反演结果对地下介质的性质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解释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地质背景、勘探目的和其他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
四、电法勘探的应用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矿体的位置、形状和性质。
电法勘探在金矿、铜矿、铁矿等矿产勘探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电法勘探也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查。
地下水的存在和分布与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密切相关。
通过电法勘探,我们可以推断地下水的存在和分布,为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32ae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d.png)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简述
电法勘探是一种基于电磁现象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在地下通入电流,并测量由地下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信息,来获取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电法勘探常用于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地质构造等方面的探测。
电法勘探的原理是根据地下不同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的差异,来推断地下的物质性质和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导电能力高的物质(如矿石、含水层等)对电流的传导能力较好,而电阻较高的物质(如岩石、土壤等)对电流的传导能力较差。
电法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和自然电场法。
直流电法通过在地下通入恒定电流,并测量地表上的电位差来进行勘探。
交流电法则使用交变电流,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强度和相位信息,来推算地下物质的分布状态。
自然电场法则是通过测量地表上的自然电场强度和方向来进行勘探。
在进行电法勘探时,需使用电极将电流引入地下,并使用测量电极来测量地下的电位差和电磁场信息。
通常使用的测量电极包括接地电极、测量电极和参考电极。
通过在地表布设不同位置的电极,在地下电势差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到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电法勘探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它在水文地质、矿产勘探、环境工程等领域都
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电流的深度侵入限制以及地下导电性的不均匀性等问题,以提高电法勘探的精度和解释能力。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b07337b41a37f111f1855b29.png)
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ρ 沉<ρ 变<ρ 火 沉积岩:10~10²Ω ·m;火成岩:10²~10 Ω ·m 变质岩:介于两者之间
6
(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①岩、矿石矿物成分(良导金属含量) 一般来说,岩、矿石中良导金属含量增高,电阻率就 降低。但 相比之下岩石的结构更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②结构
U E
AB M
U U
A M
B M
I 1 1 ( ) 2 AM BM
AB M
I 1 AM 1 BM ( ) 2 2 2 AM AM BM BM
结论: ①靠近电极,电位变化越大 ②在A极(正极)附近,电位迅速升高;在B极(负极)附近, 电位迅速下降。在 AB(正负极)中点 电位为零。 ③在AB中部(1/2— 1/3)地段,电位梯 度很小,场强也较均 匀,在AB中点电位 为零,电场强度为一 常数。(中间梯度法 的原理)
介绍最基本的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 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 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 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第一节
一、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电阻率法
(一)、岩土介质的电阻率 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是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电阻率是 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一个电性参数,从中学物理中我们知道, 当电流沿着一段导体的延伸方向流过时,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 度L成正比,与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导体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 R=ρl/s 式中比例系数ρ成为该导体的电阻率。因此电阻率在数值 上等于电流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立方体截面时,该导体所呈现的 电阻。 电阻率的倒数即为导电率ν,直接表征了岩石的导电性能。
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
![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2ba0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a.png)
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一、引言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分布情况。
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探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以获得准确的地下模型。
二、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以获得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绘制等电阻线图、剖面图和三维模型来实现。
通过观察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地下构造的分布情况。
3. 反演处理反演处理是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之一。
它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观测数据转化为地下模型。
常用的反演方法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等。
通过反演处理,可以获得地下电阻率的空间分布。
4. 数据解释与验证在进行数据解释时,需要将得到的地下模型与地质背景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这可以通过与钻探、地质剖面等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的应用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在地质勘探、环境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地质勘探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分布情况,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通过分析电阻率数据,可以确定矿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2. 环境调查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可以用于环境调查和污染源追踪。
通过分析地下电阻率的变化,可以确定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水资源评价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可以用于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
通过分析电阻率数据,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含水层分布、储量和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总结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0f468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f.png)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通过采集和分析地球内部的物理特征来研究地球结构和资源分布的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是整个勘探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着我们对地球内部的理解程度和勘探的成果。
一、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采集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参数来获取。
地震勘探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释放人工产生的地震波并测量其传播速度和反射时间,可以获得地下各层次的速度和界面情况。
除了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磁法勘探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
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校正、滤波、叠前处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去除背景噪声、纠正仪器漂移等。
接下来,使用滤波方法可以去除随机噪声,使数据更加平滑和清晰。
在数据的叠前处理阶段,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拆分与重组,形成不同偏移角度和道集组合的数据。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更好地反映地下结构。
此外,还要进行瑕疵检测和处理,如剔除异常数据、插值处理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解释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解释是整个勘探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部分。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我们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划定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
解释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并与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对比。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下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岩性、密度、磁场等。
通过结合地质学的知识和实地观察,可以建立起准确可靠的模型。
然后,通过将地球物理勘探数据与建立的模型进行匹配和对比,我们可以得到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这一过程需要借助专业的地球物理软件和工具,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进行反演、反射等计算,以获得精确的解释结果。
四、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在地质研究、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研究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演化和构造特征。
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规程
![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89bd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a.png)
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规程一、引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识别地下电性差异,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确定地下构造和储层分布情况。
本规程将介绍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勘探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二、原理介绍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是利用地下电性差异来勘探地下构造、岩性和水、矿产等资源分布情况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地面以上设置电极组,向地下注入电流,然后利用井中电极接收地下电场信号,从而推断地下电学特性。
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能够提供地下电阻率反演成像,从而帮助勘探人员理解地下构造和储层情况。
三、仪器设备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所需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电源设备、地面电极、井中电极、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电源设备用于注入电流,地面电极用于连接电源设备和地下,井中电极用于接收地下电场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地下电场数据,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
四、勘探方法1. 勘探前准备:确定勘探区域、设置地面电极布置方案、进行井中电极的安装和连接。
2. 数据采集: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电流注入和数据采集方案,进行电流注入和井中电场数据采集。
3. 数据处理: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地下电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电阻率反演成像结果。
4. 结果解释:根据电阻率反演成像结果,解释地下构造和储层情况,并进行地质分析。
五、数据处理与解释对于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所采集到的地下电场数据,需要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解释工作,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反演、数据成像等,最终得到地下电阻率反演成像结果。
通过对反演成像结果的解释和地质分析,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理解地下构造、岩性和储层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六、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井中-地面电法勘探技术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需特别注意地面电流注入时的安全问题,防止发生电击和其他意外事故。
电法勘探介绍
![电法勘探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f9f8892a6c30c2258019e10.png)
随着人们对物探方法认识、认知程度的提高,物探方法 因其高效、无损等特点会在各境的适应性、解决地质问题的 可靠性采集智能化、高效、适 应各种条件、数据量越来越大
电磁法的类型比较多,不下几十种,类型多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 场源的种类多:建立一次场的场源,可分为人工场源和天然场源两大类。
人工场源: (1)连续波场或谐变场(低于数万赫兹):连续波场可分为回线场、动源偶极场、半定源 偶极场和长导线场,偶极场又有近区(感应区)和远区(波区)之分; (2)瞬变脉冲场:瞬变脉冲场也有回线场和偶极场; (3)辐射场:辐射场主要按波段分,目前已利用的有长波电台的辐射场;频率范围为10k -400k,地下井中透视的发射场,频率范围在1.5-200Mhz以及雷达波。 天然场源:天然音频磁场和大地电磁场。
➢二维软件已越来越多、三维 软件正在发展
➢大量的数据+三维处理解释 软件==精度、准确性提高
Receiver
Transmitter coil attached to lattice frame
电法勘探的应用
电法勘探——传导类电法(直流)
一、电阻率法的基础知识 二、电测剖面法 三、电测深法 四、充电法 五、自然电场法 六、激发极化法
电法勘探的基本实质与主要内容
2.电法勘探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 目标体产生的地球物理场的分布特征
—— 正演理论 ➢ 观测地球物理场的技术方法
—— 仪器、技术措施 ➢ 地球物理异常信息识别
—— 数据处理 ➢ 地球物理异常解释
—— 反演理论
电法勘探的分类
电法勘探的种类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观测空间或观测的场所:航空电法、地面电法、海洋电法、地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94cb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3.png)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电阻率、电导率等物理特性来探测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通过在地表或井下布设电极,施加电流,测量地下的电场分布和电位差,从而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电法勘探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环境等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
电法勘探的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特性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与其含水量、孔隙度、渗透性、矿物成分等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分布来推断地下的构造和岩石性质。
电法勘探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和电场分布规律,通过施加电流产生电场,测量地下的电位差,从而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电法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流电法、交流电法、自然场法等。
直流电法是通过在地表或井下布设电极,施加直流电流,测量地下的电位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交流电法是通过施加交流电流,测量地下的电场分布和相位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自然场法是利用地球自然电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勘探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勘探。
电法勘探在地质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矿产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分布来推断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同时,电法勘探也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分布来推断地下水的分布和含量。
此外,电法勘探还可以用于环境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分布来推断地下的岩土性质和地下构造,为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电法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利用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特性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可以实现对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准确勘探,为地质、水文、环境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在未来的地球物理勘探中,电法勘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认识地球、利用地球资源和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简述物探堪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简述物探堪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e2c3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b.png)
简述物探堪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物探勘查数据处理是将野外采集到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的过程。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a837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7.png)
如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分析地球的物理属性可以获取关于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是在数据采集之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得出准确的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等信息。
本文将从数据处理和解释两个方面讨论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的方法和技术。
一、数据处理地球物理勘探中所获得的数据通常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电磁等多种类型。
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数据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清洗和校正。
数据清洗是指去除噪声和异常值,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数据校正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纠正,如地震数据中会包含地震仪的响应函数,需要进行去卷积处理。
数据处理的下一步是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滤波和减噪。
数据滤波是为了增强数据的信号部分和抑制干扰部分,常用的滤波方法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等;减噪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成分,常用的方法有小波去噪和经验模态分解等。
数据处理的最后一步是数据反演和成像。
反演是指根据采集数据反推地下结构的过程,常用的反演方法有正演反演、模型约束反演和全波形反演等;成像是指通过反演得到的地下结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结果,常用的成像方法有共深度点叠加和层析成像等。
二、数据解释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解释是将处理后的数据与地质学知识和理论相结合,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的过程。
数据解释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地球模型,通过模拟和比对来验证和调整。
地球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个方面。
静态模型主要是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建模,包括沉积物层序、构造构造演化和断层等。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地质学观测数据和地质学知识,通过判断不同地质体的物理性质差异来确定地下结构。
动态模型主要是对地下资源分布进行建模,包括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等。
动态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岩石物性、沉积环境、析出机制等。
通过将地球物理勘探数据与地质学知识相结合,可以对地下的资源分布和成因进行推断和解释。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99fda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d.png)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旨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测量地下物理场参数的变化,如重力、磁场、电场、声波等,从而获取地壳深部结构和地下资源的信息。
本文将就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三个主要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重力勘探技术重力勘探技术通过测量某一地区单位质量物体产生的引力加速度的变化,推断地下体系的质量分布情况。
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下矿产资源等的探测和勘探。
在实践中,勘探人员会测量地球表面上一系列点的重力值,再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的异常重力分布,进而揭示地下的物质构造。
二、地磁勘探技术地磁勘探技术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推断地下体系的电导率、磁性物质的含量等地球内部特征。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矿产、工程地质等领域。
在实践中,勘探人员会利用磁力计测量地磁场的变化,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以揭示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规律和地下结构。
三、地电勘探技术地电勘探技术是通过测量地球中电场的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推断地下物质的电导率和结构特征。
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地质环境的研究。
在实践中,勘探人员会利用电导仪器测量地电场的变化,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地下导电性物质的信息和地下构造特征。
每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勘探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为石油、矿产、水资源等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勘探深度有限、数据解释的不确定性、勘探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方法,以提高勘探效果。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测方法,它通过测量地下物理场参数的变化,可以获得地壳深部结构和地下资源的信息。
重力勘探技术、地磁勘探技术和地电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为资源勘探和地质环境评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种新的CSAMT和AMT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种新的CSAMT和AMT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5a31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6.png)
一种新的CSAMT和AMT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许多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构造研究等领域。
电法勘探方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主要包括CSAMT(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和AMT(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在这里,将介绍一种新的CSAMT和AMT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提高勘探效率和数据精确度。
首先,对于数据采集,传统的CSAMT和AMT采用的是传感器阵列布置在地面上,对信号进行接收。
然而,这种方式下,信号被直接开阔天空和地下介质所影响,常常造成误差和干扰。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建议使用地下电缆来传输信号,并将传感器放置在地下,接近被勘探区域。
这样可以减少信号的损失和外界干扰,提高数据的采集精确度。
其次,在数据处理方面,新的CSAMT和AMT方法提出了几点创新。
首先,采用了多次检测的方式来减小数据误差。
传统的方法中,一次检测时,只取一个瞬间的数据,容易受到临时干扰的影响。
而新的方法则是多次取样,将多个瞬间的数据结合起来处理,从而减小误差。
其次,新的方法还引入了时域和频域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式。
在频域中,可以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在时域中,可以对波形进行分析,探测信号的变化规律。
通过将时域和频域相互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地下数据的特征。
最后,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自适应学习和模式识别,从而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式来预测地下结构和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
总结而言,新的CSAMT和AMT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多项创新,包括使用地下电缆进行数据采集、多次检测和时域与频域相结合的数据处理以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等。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勘探数据处理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勘探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dd5f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9.png)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勘探数据处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目前,它在工业、农业、水文水资源、能源、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等。
其中,地震勘探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对地下结构和物质进行解释和分析,进而找到石油、天然气、煤、金、铜、铁等矿产资源。
地震勘探技术的优点是对地下结构进行了三维成像,可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丰富、分辨率高。
电磁勘探是利用地下的电磁场来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送入电磁场激发地下物质的自然电磁响应,并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
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特征来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的一种方法,它主要依据重力场的异常特性,通过观测地面上的重力场变化,推测地下介质密度的变化,进而寻找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磁力勘探是利用地下的磁性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和结构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观测地面上的磁场变化来判断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勘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勘探数据,如地震波数据、电磁场数据、重力数据、磁场数据等。
这些勘探数据都需要进行处理和解释,才能得到地下结构和物质的分布情况。
在勘探数据处理中,数据采集是第一步。
它包括数据的录入、整理、转换、降噪等过程。
录入数据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整理数据包括对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存档等处理。
转换数据是将数据从原始格式转换为通用格式的过程。
降噪则是通过滤波等方法去除数据中的噪音干扰,以增加数据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勘探数据处理的第二步是数据质量的检验。
通过对数据的质量检验,可以识别出错误数据并进行调整。
数据处理还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法数据处理与反演
![电法数据处理与反演](https://img.taocdn.com/s3/m/2bc83b49f7ec4afe04a1df17.png)
二维电阻率极化率人机交互式正反演程序
程序功能
可对二维地形起伏下前述各种装置进行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正反演计算。 充电装置的供电电源可以位于地表亦可处于地下(但观察位于地表);充电 电源个数可以多个;可以依电位亦可以依电位梯度计算充电装置下地表的视 电阻率和视极化率,还可以考虑地形高程的影响。充电法有两种观测方法, 电位观测法和梯度观测法。 电位观测法是将一个测量电极N置于远离测区可视为无穷远处,另一个测 量电极M沿侧线逐点移动,观测相对于N极的电位值∆U,同时观测供电电流 强度I,观测结果用归一化值∆U/I表示。 电位梯度观测法是使测量电极M、N保存一定距离,通常等于1~2个测点 距离,沿侧线同时移动,逐点进行电位差∆U和供电电流强度I的观测。结果 用观测结果(∆U/I)*MN表示,记录点为MN之中点。 偶极剖面可进行多个不同间隔系数的偶极断面的电阻率和极化率计算, 但一般不宜多于6~8个间隔系数。 凡测深装置,其布线方向均沿二维剖面方向。
二维电阻率极化率人机交互式正反演程序
点号标定
点击主菜单的“编 辑”栏下的“点号标 定”菜单,出现“点 号标定”对话框。 在“点号标定”对
视电阻率曲 线绘图处
话框将“比例尺”值 稍微改大。点击“确 定”按钮出现如下图
地表地形线
所示的操作界面。 点击主菜单的“图 形显示”栏下的“极 化率图”菜单,可以
一维直流电阻率和极化率测深正反演程序
该程序能对二极电位、对称四极和轴向偶极测深装置进行一维 层状介质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正演理论计算或对实测视电阻 程序简介 率和视极化率自动反演层参数。 程序涉及的二极电位、对称四极 (MN>0)、对称四极 (MN=0)、 轴向偶极测深 (MN>0) 和轴向偶极测深 (MN=0)等五种正反演 (MN 0) 装置实际上仅为三种装置,但是它们的用途不同。 测量电极距 MN>0 与 MN=0 在算法上有差别,理论上对 MN =0 的装置梯度型装置一般计算电场强度E,依据ρ s = K ⋅ E / I 计算 视电阻率。而在野外的实际工作中无法测量电场强度,只能通 过观测 M,N点电位值△V,用△V/MN 来逼近电场强度。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1f74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6.png)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了解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其原理基于地下岩石或土壤的电导率差异,不同类型的地质体对电流的传播和阻抗产生不同的响应。
以下是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1.原理:•电阻率:地下岩石或土壤的电阻率是电流在其内部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下介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如导电性较好的岩石和含水层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导电性较差的岩石和非含水层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电流分布:在电法勘探中,通过在地表施加电流源(电极),然后测量地下电势差来确定地下的电阻率分布。
电流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电阻率的地层边界和物体,导致电势差的变化。
•电法参数:电法勘探常用的电法参数包括电阻率(ρ)、电势差(V)和电流密度(J),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的构造和性质。
2.常用方法:•直流电法:直流电法是最常用的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它通过施加直流电流并测量电势差来确定地下的电阻率分布。
常用的直流电法包括电阻率纵剖面和电阻率横剖面的测量。
•交流电法:交流电法利用交变电流进行测量,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质情况。
交流电法包括正弦波电法、频率域电法和相位域电法等。
•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是利用地球自然电场进行勘探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电位差的变化,推断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在特定区域密集布置电极,增加测量数据密度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电阻率分布信息。
在电法勘探中,数据采集和解释分析是重要的步骤。
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反演和模型匹配等方法进行解释,得到地下的电阻率分布图像,从而推断地质结构和储层性质等信息。
电法勘探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矿产勘探等领域。
电法勘探知识点总结
![电法勘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33ba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1.png)
电法勘探知识点总结1. 电法勘探原理电法勘探利用地球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差异来探测地下构造和矿产。
当地球磁场对地球内部导体和非导体地层产生影响时,会在地下产生电磁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磁信号的特性,可以确定地下电阻率差异,从而识别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2. 电法勘探方法电法勘探常用的方法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和地电磁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识别矿产和地质构造。
电磁法则是利用地下导体对地球磁场的感应和响应进行测量。
地电磁法则是综合利用电磁法和电阻率法的特点进行地下构造的识别。
3. 电法勘探仪器电法勘探仪器包括电阻率仪、电磁仪和地电磁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电磁响应和地电磁信号,从而获取地下构造的信息。
4. 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电法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是电法勘探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和矿产的信息,并进行解释和评价。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噪声去除、层析反演和三维成像等。
5. 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电法勘探可以识别地下矿体的形状、大小和性质,确定矿产的成矿构造和展布规律,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6. 电法勘探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电法勘探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工作中。
通过对地下构造和地质体进行电法勘探,可以发现地下水、断层、裂缝等构造异常,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7. 电法勘探在环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电法勘探也被应用于环境地质勘查和污染治理领域。
通过电法勘探可以识别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发现地下水文条件和地下污染的情况,为环境地质勘查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8. 电法勘探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法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的电法勘探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可以应用于更复杂、更深部的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探任务。
电法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于探测地下矿产和地质构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数据处理方法简介编写人:易才华编写日期:2013年10月目录1D处理技术及成果 (3)2D处理技术及成果 (7)常规电法 (7)中间梯度测深 (8)方法简介 (8)生产实例 (9)大地电磁法 (11)3D处理技术及成果 (12)1D处理技术及成果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维数据处理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技术处理手段。
以下介绍本公司在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中应用的一维数据处理系统。
IX1D是美国INTERPEX公司研发,已有20年的开发历程,目前最新发行版为2013年8月发行的IX1D3.52版,该系统是一套非常完整全面一维电法处理系统,能够处理常规电阻率法,时间域激电法,频率域激电法,大地电磁法,大地音频电磁法,可控原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重叠回线,大定源回线(偶极-偶极),偏移距回线)等电法测深剖面数据。
如以下图片所示山西某煤田,煤层勘探成果,该项目使用凤凰公司V8电法工作站,瞬变电磁法-大定源装置,该剖面成果资料由IX1D处理完成,由高登公司SURFER 11成像。
图1感应电动势拟合曲线及模型图2视电阻率拟合曲线及模型图3多测道感应电动势拟合及反演模型图4该项目某剖面成果图5该项目某剖面成果通过IX1D处理,图4,图5中由电性特征推断煤层埋深产状清晰,断裂构造位置明显,地层界面连续稳定。
在2013年成都所云南项目中,本公司也使用ix1d系统处理该项目对称四极激电测深资料。
如以下图例所示图6该项目中某测深点原始曲线拟合及反演模型图7剖面图及模型图图8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反演成果图IX1D的处理成果较好,但在交互性和易用性,特别是在成果成像上都比较差,需要后期使用surfer优化成像。
在这方由面俄罗斯alex.k开发的ZONDIP 直流激电处理系统就大大优于IX1D。
原始断面,曲线拟合,模型输出等布局合理使用简单,成果一目了然。
如下图所示图9ALEX.K ZONDIP激电处理系统界面无论是瞬变电磁法还是常规电测深法对于煤田等层状介质类的异常分辨清晰,特别是水平层状的沉积地层,效果较好,1D处理技术主要是假设一切勘探对象都为水平层,对单点测深曲线进行水平分层建模拟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商业处理系统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量板处理法。
在电磁法数据处理领域中,除瞬变电磁法以外,MT/AMT/CSAMT基本都不做1D处理解释。
目前在MT/AMT/CSAMT勘探数据处理中2d处理技术发展及应用是非常成熟可靠的。
2D处理技术及成果由于1D处理技术的原理就是假设地下勘探介质都为水平层状,但绝大多数固体金属矿床都非水平层状形态埋藏在地下,而多以2度半,3度体形式存在,如成矿以后再受各种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地下矿体或异常就变成了各种组合体的形式错综复杂,1D的处理技术就无法满足对上述形态分辨的要求。
常规电法目前在直流电法测深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2D勘探技术主要是高密度电法勘探,相应配套的2D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有限差分网络或有限元网络模型进行正反演拟合。
具有代表性的2D常规电法处理系统就是马来西亚LOKE博士的RES2DINV系列,目前已经发展到64位多核并行计算技术,速度快,精度高。
最新发行版本为RES2DINV X64 4.0X版。
其次还有美国AGI公司的EARTH IMAGER 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配合其公司的高密度电法仪使用,通用性不强。
另外还有德国DMT公司的sensinv处理系统等等。
从这几个系统处理的成果来看,earth imager的易用性交互性较好,sensinv次之,RES2DINV较差。
处理成果及专业性较好的要属RES2DINV。
2011年在山东临沂某地进行郯庐大断裂的次级活动断裂勘探,通过RES2DINV x64建立有限元网络反演取得了以下成果:断裂位置清晰且与地质图完全吻合,基岩面分界清晰,构造产状方向清晰。
由于该项目的成果直接影响油气管道的铺设,甲方非常重视,经其验证,甲方非常满意。
如图11,12所示。
图10临沂某地高密度活动断裂勘探2D反演成果图图11临沂某地高密度活动断裂勘探2D反演成果图中间梯度测深方法简介本公司在使用国际先进处理技术的同时也结合实际生需要创新生产技术。
耗时3年耗资数十万,国内独创中间梯度测深法,该方法从野外施工方式上看是传统的对称四极测深法与中间梯度法(以下简称中梯测深法)的结合。
如图12所示图12中间梯度测深装置示意图中梯测深法是一次移动AB极距在2/3AB内多点接收信号,同时勘探多个测深点,且多个测深点同场源,保证了地下异常体在相同的激发源下各测点接收的激发信号的一致性,各测点电性异常关联性较强,再通过不断变换AB极距来达到勘探不同深度的目的。
该方法与传统对称四极测深相比有以下优点:1.中梯测深法移动一次AB极距,同时勘探多个测深点,而对称四极测深移动一次AB极距只能勘探1个测深点;2.中梯测深法是2d勘探,对地下各类异常体的分辨率高,数据处理使用2D反演处理技术,对称四极法是1D勘探,只对水平层状异常体分辨较强,不适合2D反演处理技术。
由以上两个优势,在野外施工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后期处理解释中,大大提高了对异常体的分辨能力,解释精度。
该方法由于施工设计的最小AB不同,也存在一定范围内的浅部勘探精度盲区,但对于找深部固体矿产或危机矿山来说0~20米左右的损失基本可以忽略。
当然也可以通过小极距对称四极来做补充,但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生产实例本公司今年在内蒙古大青山再次使用该测深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一条实测剖面施工材料。
仪器装备本次工作使用的是北京大地华龙公司的10kw大功率激电发射系统及DWJ-3B微机激电仪,外加专门定制的9通道电缆交换机。
由于地形等客观条件限制,该发射系统工作在4kw~5kw之间,未最大限度发挥出大功率发射系统的效果。
极距设计本次工作设计为7点接收,点距40米,最小AB/2=180米,最大AB/2=1500米。
20个极距,极距表如表1:AB/2(米)180220260300340380420460500540580660740820 MN/2(米)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AB/2(米)9009801060114013001500MN/2(米)202020202020表1极距表工区概况本工区位于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乡,工区内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1500米,绝对高差大,地形起伏严重,切割剧烈;主要有太古代,元古代及侏罗纪3大地层体系,构造断裂发育,本次主要勘探对象为前寒武系太古代地层中出露的银铅矿。
测量成果通过5日野外施工完成测深点共56个,剖面长度2.2公里。
前期通过资料整理,合格率100%,后期再通过2D反演处理技术获得以下成果如图12所示:获得多条构造,2个低阻高极化异常体。
构造电性异常体完全与地质组获取的构造信息一致,北部大好点低阻高极化体与地面出露吻合,与中梯扫面结论吻合。
异常体的几何形体清晰可见,产状清晰。
有效勘探深度约500米左右。
图12中梯测深反演剖面图如根据表1极距布置施工,在本工区每日完成的工作量是14个物理测点;所需跑极人员6名,测量人员2名,共8名施工人员。
如按同等配置在本工区做传统对称四极测深,每日最多完成2个物理测深点。
如果每人每日150元工资计算,每日所花费1200元工资,如用对称四极做完14个测点需花费7日,8400元。
由此可见中梯测深法在做完14个测点可以节约6天时间及资金6200元,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总结该方法是完全可靠并有效的。
野外施工经济高效,勘探深度大,勘探精度高,后期处理成果对异常体分辨率高。
附图图13中梯测深法境外某项目反演剖面大地电磁法在大地电磁法,MT/AMT/CSAMT处理技术中目前主流的2d处理系统有地震局研究员陈小斌开发的MT Pioneer系统,该系统使用共轭梯度算法,在快速反演的同时精度也很高,优于传统以最小二乘算法的2d反演程序,该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可做阻抗张量分析。
易用性,可靠性完全由于国外SLB公司的winglink系统。
另外一套简单易用的程序是alex.K开发的MT2DINV系统。
图14为某工区2D反演成果:该剖面长度80km,反演深度20km,对深部地电特性分辨清晰,构造特征清楚。
对于地下深部油气,卤化物勘探是完全有效。
但该系统是以最小二乘反演算法为主,以有限元网络建模,反演速度较慢。
图14某工区MT二维反演剖面3D处理技术及成果3D勘探及处理技术在非地震勘探中应用较少,目前国内应用较少,一般都是以2D反演或处理成果进行3D可视化显示,突出一些比较清晰可靠或者已经验通过验证的异常体。
国际上3D的电法勘探主要有高密度电法勘探以及张量大地电磁法勘探。
在电磁法勘探中,3D的反演处理系统都还在摸索中发展,并未有成熟的商业处理系统公开发行;在重磁勘探中,3D正反演系统UBC大学发行的Magnetic3D和Gravity 3D系统比较成熟,但也未见有国人应用发表成果。
下面是本公司在某项目中使用2D高密度勘探,规则布网,通过3D电法反演技术及3D成像取得的成果,该成果也是对某地进行活动断裂查找。
该成果中,基岩面,含水层,构造断裂异常体现非常完美。
处理。
钻孔空间分布图Cu异常空间分布图1Cu异常空间分布图2Pb异常空间分布图1Pb异常空间分布图2Zn异常空间分布图1Zn异常空间分布图2K2O异常空间分布图1Na2O异常空间分布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