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33aad2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1新城区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1新城区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1a6c17f1922791688e8e6.png)
望都县新城区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校以来,新城区小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新城区小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为三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组建教育网络联盟学校成立了由校委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教育网络联盟。
班级、年级家长委员会推选组建校级家长委员会,各社区组织代表推选、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
三结合教育办公室设在新城区小学德育处,由校长、校级家长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机构,德育副校长兼任办公室秘书。
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的教育网络。
三、完善教育网络工作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家庭、社区建立了有机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长效机制。
适合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由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及相关社区合作开展;适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则由年级组同年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协作开展;适合校级活动的,则由校委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
定期开展三结合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三结合工作长效发展规划。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成功开展了“三年级参观蒙牛集团奶制品制作流程”、“四年级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五年级清明远足”、“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暑期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雏鹰争章家庭实践活动”、“亲子百日阅读·书香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品牌活动。
四、建立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为便于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活动反馈,学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逐级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如:班级均建有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便与家校沟通。
学校设有“新小家校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活动反馈,目前共发布信息近200条,累计阅读量近10万人次。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7a93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9.png)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育方式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创新。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首先,在学校方面,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网上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提供线上辅导和答疑服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设线上考试和评价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和家庭学习平台与孩子一起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监督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内容,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
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和社会资源相结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了解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最后,在社会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资金支持,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社会应当鼓励和支持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展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活动,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
同时,社会还可以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总之,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育体验。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健全完善的网络教育措施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弥补城乡教育差别,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808b8b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7.png)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43e8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6.png)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教育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与培养。
而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则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本人对于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的一些看法。
首先,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以便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在线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家庭也可以通过家访或者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这样的沟通机制可以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了解,共同为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支持。
其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评估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测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家庭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校的交流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问题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样的评估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不断优化自身,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奖惩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的奖励机制。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家庭可以通过提供物质、精神上的支持,激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和工作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惩罚不良行为的机制,以保证教育三结合的有效运行。
总之,教育三结合是实现全面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则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7a4674b14e852459fb574d.png)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近三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促使三种教育相互贯通,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
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为学校开展三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组建教育网络联盟学校成立了由校委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教育网络联盟。
班级、年级家长委员会推选组建校级家长委员会,各社区组织代表推选、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
三结合教育办公室设在学校德育处,由校长、校级家长委员会及北寺社区教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机构。
三、完善教育网络工作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家庭、社区建立了有机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长效机制。
适合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由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及相关社区合作开展;适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则由年级组同年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协作开展;适合校级活动的,则由校委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
定期开展三结合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三结合工作长效发展规划。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成功开展了“创文明城我是小小志愿者”“庆六一童心共筑中国梦”“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校园学法小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每月至少一次,三年共计30余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品牌活动。
四、建立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为便于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活动反馈,学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逐级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如:班级均建有班级QQ 群、微信群、校讯通,便与家校沟通。
学校设有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活动反馈,对三结合各项工作的交流、信息的反馈、活动成果的展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使学校的三结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50e9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a.png)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一、引言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三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办法。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二、学校措施1.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2.优化教学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通过建设虚拟教室、在线教育平台等,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培训机会。
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家校互动平台等,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三、家庭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因此,家长应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应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机制。
2.提升家庭素养家庭素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对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社会素养,注重自我修养和家庭氛围的营造。
家长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意识和能力。
四、社会措施1.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延伸,通过社会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社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社交圈子。
社会应加大对社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网络五、总结以传统的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大项目,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优化教学管理;家庭要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庭素养;社会要开展社会教育,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网络。
通过这些措施办法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a9856302768e9951e738b1.png)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卫贤镇中心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三结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开展“三结合教育”,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家长教育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规划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共建工程,紧密围绕“改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促进三方面教育”这一主线,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一)学校教育——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进一步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与协作。
学校教育的方向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家长,为了优化广大学生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统一,而不应该出现教育空白,更不允许相互抵消。
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社会单位的人才、设施和热心学校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以充实学校教育工作力量,社会应视青少年的教育为己任。
当前,在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外活动中,更应凸现社会的功能,以优化社会环境,推动学校教育,达到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社会化大教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从而以显著的成效、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更大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3a1bd0bcd126fff6050ba2.png)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就能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争取到最佳教育效果。
一、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和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会对学校教育起到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3、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磁针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表现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e2bdc4f111f18582d05a4b.png)
雪野镇中间中学
建立黉舍.家庭.社会“三联合”
教导收集解释陈述
一.建立黉舍.家庭.社会“三联合”的教导收集,为增强青少
年思惟道德扶植创造加倍有利的前提,为宽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情况.摸索一种黉舍.家庭.社会配合搞好青少年教导工作的合作模式,配合促进未成年人思惟道德扶植,促进本质教导
的周全实行.
二.增强黉舍与家庭.社会的接洽,深刻懂得家庭.社会.黉舍教导工作的看法和请求,使家长懂得黉舍.懂得教师.懂得孩子,使社
会懂得黉舍.懂得教师,懂得并支撑黉舍和教师工作,形成黉舍教导.家庭教导和社会教导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周全.协调的成长.推进家庭和社区的精力文明扶植.
三.经由过程“三联合”教导收集扶植,促进行风扶植工作的
深刻开展,进一步建立教导的优越形象,争夺社会各界对教导工作
的懂得和支撑,为教导事业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外部情况.
我校“三联合”教导工作运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黉舍.家庭各方面的存眷和支撑,使工作筹划得到落实,美满完成预期目的.。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新)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新)](https://img.taocdn.com/s3/m/0fd0ee70915f804d2b16c16e.png)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是强化德育管理、实施德育要求、提高德育实效的组织保证,是沟通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为此,我们致力于抓好教师队伍、德育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抓好教师队伍,致力于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开展了“强师德、增素质、树形象”活动,把师德、素质、形象作为教师岗位轮换、校际交流和聘用与否的主要条件,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与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
因此,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任务,寓德育于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之中,形成了全校上下人人关心德育工作、参与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是抓好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包括抓好德育处、团委、年部、学生会、值周生和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德育过程的实施和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是重视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把团队、学生干部作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骨干力量,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学生操行评定、班级考评的全过程,放手让他们组织和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利用少年团校等阵地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坚持召开每月一次德育工作例会,每学期至少分别召开一次全校学生大会和年段学生大会,每学期召开四次家长会。
通过德育工作例会总结、布置工作、协调德育影响,落实德育要求。
通过学生大会褒奖先进、鞭策落后、强调规范要求,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导向。
通过年部、班主任工作汇报会,既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对策、提高实效的目的。
通过家长会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要求,传授家教知识,教师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方法,以统一家校教育的影响。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47a5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5.png)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教育关系紧密相连,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他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境。
学校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则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1.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结合可以互相补充优势,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家庭注重品德和习惯的塑造,社会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的教育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具体措施2.拓宽社会资源: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机构和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社会各界也应多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培养: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需求。
4.建立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760ed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b.png)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以下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定期组织家长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讲授育儿经验和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通过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营造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家庭氛围。
3.以社会为平台,拓展教育资源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发展机会,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我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每学年初,我们都会建立健全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我们在各班都建立了家长联系簿,并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随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思想动向。
这样,我们可以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并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意见。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班主任老师会向家长做比较全面的汇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特别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会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共同加强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881a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触着纸面,我脑海中开始浮现出那个熟悉的三结合教育方案。
这个方案,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格、兴趣和综合素质。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一、学校篇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强化师资培训学校要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创设特色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特色课程。
如编程、绘画、舞蹈、体育等,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4.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可以通过群、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二、家庭篇1.建立家庭学习氛围2.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3.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过分干预。
4.亲子活动家长要定期与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如户外运动、家庭旅行等,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三、社会篇1.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2.联合社会资源学校要积极联合社会资源,如企业、社区等,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组织企业参观、社区服务等活动。
3.社会宣传学校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三结合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da7be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a.png)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
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d1b5147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7.png)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
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合教育效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坚持以人为本,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1.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0d9c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b.png)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一、引言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1.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代表了不同的教育资源,在这样的网络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学校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家庭强调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社会经验。
通过这样的“三结合”,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4.促进家校合作: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共同肩负培养学生的责任。
家长、教师、社会资源的共同配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具体措施1.学校与家庭合作:b.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家庭可以共同制定学生教育计划、学习目标和家庭作业,明确各方责任。
家庭可以提供学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的资源,如生活经验、实例分享等。
c.家校互动活动:学校组织家长参观、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促进双方更好地合作。
2.学校与社会合作:a.确立合作渠道: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例如企业、社区组织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职业教育。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经验。
b.注重实际教育: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他人,从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c.教师社会化培训: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社会培训,使他们了解社会变化、职业需求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3.家庭与社会合作:b.教育资源共享:家庭可以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c.家庭教育培训:社会可以提供家庭教育培训,为父母提供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四、总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建立对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肩负教育责任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
办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高新墨埠小学
关于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
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上好晨夕会,开好班会。
班主任老师每天利用晨夕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前一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表扬先进,对做得不足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科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寓德育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3)、通过各项活动、重大节日,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4)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乐观向上、敢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分析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习情况,对一些情绪反常、行动异常、学习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2.家庭方面
学生家长是学生家庭教育的主体,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其参与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全社会和家庭宣传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使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下一代工作。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建立家长联系簿。
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不断地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老师家长约谈等方式,随时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状况向家长汇报,并分布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意见。
同时,家长也要利用书信和主动找老师交谈的形式,及时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映给学校,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以便对症下药。
(2)、召开家长会议。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班主任老师把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做比较全面的汇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幅度下降较大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好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共同加强教育,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尽快提高思想认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
(3)、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上课,在家庭教育发面给家长提供学习机会,增长家教知识,使家庭教育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3.社会方面
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和谐社区活动,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提供条件,组织有意义的社区教育活动;主动配合社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
(1)、发挥关工委的功能。
每学期邀请革命老前辈作一次报告,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大好时光,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学好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力量。
(2)、每学年邀请公检法的有关同志举行一次法制知识讲座,让学生知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并能积极与违法分子作英勇斗争,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和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不法思想的侵蚀。
(3)、每学年新学期开始,邀请公安交警同志举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意义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确保,安安全全到校,安安全全回家。
(4)、积极开展体验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责任感、生存意识和感恩意识。
每周一次参加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活动,假期中统一组织小组进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区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争取社区的配合支持,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如当地驻军、工厂、企业、敬老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节庆日、寒暑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四、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工作协调制度
加强对社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成立由社区工作者、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组织,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做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