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技术规范
采集器测试装置技术规范
![采集器测试装置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e71c9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d.png)
本技术规 X 适用于电力用户电用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器的研发和生产。
本技术规 X 未提及的技术条件采集器检测装置( FKC-101)符合《 Q/GDW 373-2009》至《Q/GDW 380.6-2009》相关规程和标准规定。
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XQ/GDW 37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XQ/GDW 37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XQ/GDW 37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Q/GDW 377-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XQ/GDW 378-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Q/GDW 379-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X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JJG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3.1 表位数: 48 表位。
3.2 工作电源:a、市电供电 220V,允许偏差±10%。
b、谐波含量小于 5% (电压总畸变率);c、频率 50Hz,允许偏差-6%~+2%。
3.3 每表位负荷容量》 10VA。
3.4 每表位通信接口:两路 RS485、一路 RS232。
3.5 模拟电能表支持《DL/T645-1997》和《DL/T645-2007》及其备案文件。
3.6 运行环境工作温度:15℃~ +30℃。
参比湿度: 40% ~60%。
海拔高度:≤1000m3.7 工频耐压、电磁兼容等其它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8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 103h;3.1.1 采集器校验装置分为一架挂表架,无程控电源柜,每架 48 表位。
(技术规范标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c8537c9e31433238689346.png)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2010年8月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3)4.1分类 (3)4.2 选用类型 (4)5 技术要求 (4)5.1 环境条件 (4)5.1.1 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4)5.1.2 温湿度范围 (4)5.1.3 大气压力 (4)5.2 机械影响 (4)5.3 工作电源 (5)5.3.1 工作电源 (5)5.3.2 功率消耗 (5)5.3.3 失电告警 (5)5.3.4 时钟和数据失电保持 (5)5.3.5 抗接地故障能力 (5)5.4 可靠性指标 (5)5.5 数据传输信道 (5)5.5.1 通信信道 (5)5.5.2 通信信道接口 (5)5.5.3 通信协议 (5)5.5.4 天线 (5)5.6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5)5.6.1 外形结构 (5)5.6.2 机械强度 (6)5.6.3 阻燃性能 (6)5.6.4 外壳防护性能 (6)5.6.5 接线端子 (6)5.6.6 加封印 (6)5.6.7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6)5.6.8 接地端子 (6)5.6.9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5.7 绝缘性能要求 (6)5.7.1绝缘电阻 (6)5.7.2绝缘强度 (7)5.7.3 冲击电压 (7)5.8 电磁兼容性要求 (7)5.9 功能要求 (8)5.9.1 功能配置 (8)5.9.2数据采集 (8)5.9.3 数据管理和存储 (9)5.9.4 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 (10)5.9.5 事件记录 (11)5.9.6 本地功能 (11)5.9.7 终端维护 (11)6 材料及工艺要求 (12)6.1 线路板及元器件 (12)6.2 终端底座 (12)6.3 终端上盖 (12)6.4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12)6.5 封印、表壳螺丝及封印螺丝 (13)6.6 端子盖 (13)6.7 翻盖 (13)7 包装要求 (13)7.1 产品标志 (13)7.2 通信模块标识 (13)7.3 包装标志和标识 (13)8 检验规则 (14)8.1 检验分类 (14)8.2 验收检验 (14)8.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14)8.2.2 不合格判定 (14)8.3 型式检验 (14)8.3.1 周期 (14)8.3.2 抽样 (14)8.3.3 不合格分类 (14)8.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14)8.4 项目和顺序 (14)9 运行管理要求 (15)9.1 监督抽检 (15)9.2 周期检测 (15)9.3 故障统计分析 (15)1附录 A (16)A.1 集抄终端外观尺寸示意图 (16)A.2 端子定义 (16)A.3 状态指示 (17)A.4 通信模块要求 (17)A.4.1 无线通信模块 (17)A.4.2通讯模块指示灯 (17)A.4.3 通信模块弱电接口管脚定义 (18)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江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集中采集的抄表终端的技术条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基础上,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引用和进一步的补充规定及细化说明,本规定中未提及到的内容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为准。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说明书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a98de2763231126fdb1154.png)
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使用说明书三晖电气股份目录1、概述⋯⋯⋯⋯⋯⋯⋯⋯⋯⋯⋯⋯⋯⋯⋯⋯⋯⋯⋯⋯⋯⋯⋯⋯⋯⋯⋯⋯⋯⋯ 3 1.1、说明⋯⋯⋯⋯⋯⋯⋯⋯⋯⋯⋯⋯⋯⋯⋯⋯⋯⋯⋯⋯⋯⋯⋯⋯⋯⋯⋯⋯⋯ 3 1.2、系统组成⋯⋯⋯⋯⋯⋯⋯⋯⋯⋯⋯⋯⋯⋯⋯⋯⋯⋯⋯⋯⋯⋯⋯⋯⋯⋯⋯ 31.3、产品特点⋯⋯⋯⋯⋯⋯⋯⋯⋯⋯⋯⋯⋯⋯⋯⋯⋯⋯⋯⋯⋯⋯⋯⋯⋯⋯⋯ 32、参考规程⋯⋯⋯⋯⋯⋯⋯⋯⋯⋯⋯⋯⋯⋯⋯⋯⋯⋯⋯⋯⋯⋯⋯⋯⋯⋯⋯⋯ 63、技术指标⋯⋯⋯⋯⋯⋯⋯⋯⋯⋯⋯⋯⋯⋯⋯⋯⋯⋯⋯⋯⋯⋯⋯⋯⋯⋯⋯⋯7 3.1输出电压⋯⋯⋯⋯⋯⋯⋯⋯⋯⋯⋯⋯⋯⋯⋯⋯⋯⋯⋯⋯⋯⋯⋯⋯⋯⋯⋯⋯7 3.2输出电流⋯⋯⋯⋯⋯⋯⋯⋯⋯⋯⋯⋯⋯⋯⋯⋯⋯⋯⋯⋯⋯⋯⋯⋯⋯⋯⋯⋯7 3.3相位及对称度⋯⋯⋯⋯⋯⋯⋯⋯⋯⋯⋯⋯⋯⋯⋯⋯⋯⋯⋯⋯⋯⋯⋯⋯⋯⋯7 3.4输出频率⋯⋯⋯⋯⋯⋯⋯⋯⋯⋯⋯⋯⋯⋯⋯⋯⋯⋯⋯⋯⋯⋯⋯⋯⋯⋯⋯⋯73.5功率稳定度⋯⋯⋯⋯⋯⋯⋯⋯⋯⋯⋯⋯⋯⋯⋯⋯⋯⋯⋯⋯⋯⋯⋯⋯⋯⋯⋯74、结构组成⋯⋯⋯⋯⋯⋯⋯⋯⋯⋯⋯⋯⋯⋯⋯⋯⋯⋯⋯⋯⋯⋯⋯⋯⋯⋯⋯⋯85、计算机软件⋯⋯⋯⋯⋯⋯⋯⋯⋯⋯⋯⋯⋯⋯⋯⋯⋯⋯⋯⋯⋯⋯⋯⋯⋯⋯⋯96、服务保证⋯⋯⋯⋯⋯⋯⋯⋯⋯⋯⋯⋯⋯⋯⋯⋯⋯⋯⋯⋯⋯⋯⋯⋯⋯⋯⋯⋯10 6.1 注意事项⋯⋯⋯⋯⋯⋯⋯⋯⋯⋯⋯⋯⋯⋯⋯⋯⋯⋯⋯⋯⋯⋯⋯⋯⋯⋯⋯10 6.2服务保证⋯⋯⋯⋯⋯⋯⋯⋯⋯⋯⋯⋯⋯⋯⋯⋯⋯⋯⋯⋯⋯⋯⋯⋯⋯⋯⋯10 6.3联系方式⋯⋯⋯⋯⋯⋯⋯⋯⋯⋯⋯⋯⋯⋯⋯⋯⋯⋯⋯⋯⋯⋯⋯⋯⋯⋯⋯101 概述1.1说明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简称:检测装置)是三晖电气股份研制的技术领先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它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37~3 38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DL/T698-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等技术规研制开发的测试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对采集终端的性能测试、评估,是电力部门对终端验收的有利保障。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079efebb68a98270fefaf5.png)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3。
1配电自动化终端 (4)4环境条件 (4)5功能及技术要求 (4)5。
1终端额定参数 (4)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0)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5)6终端试验 (18)6.1型式试验 (18)6.2抽样试验 (18)7。
3出厂试验 (18)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19)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0)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2)前言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本规范的批准人: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3.1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其中: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F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技术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daeda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8.png)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技术规范1. 引言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是用于测试和验证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性能和功能的设备。
本文档旨在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测试装置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指用于采集和传输用户用电信息的装置,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存储、通信等功能。
•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和验证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性能和功能的设备。
•抄表端口:用于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以读取采集到的用电信息的接口。
•标准表:用于提供测试数据和验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参考仪表。
3. 设备要求3.1 硬件要求•测试装置应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以支持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抄表端口应支持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常用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如RS485、Modbus等。
•测试装置的电源供应应稳定可靠,以保证测试过程中不出现电源相关的故障。
3.2 软件要求•测试装置应提供易于使用和操作的界面,方便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和结果查看。
•测试装置应支持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常用功能测试,如数据采集、存储、通信等。
•测试装置应提供灵活的配置选项,以满足不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测试需求。
•测试装置应具备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的功能,可自动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测试要求4.1 功能测试•测试装置应能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工作状态,以验证其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测试装置应能够模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通信过程,并准确读取和解析采集到的数据。
•测试装置应能够模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远程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过程,并测试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性能测试•测试装置应能够模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大负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如数据采集速度、存储容量等。
•测试装置应能够模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如高温、低温、潮湿等。
4.3 兼容性测试•测试装置应对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对不同终端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用电信息采集专变采集终端安装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专变采集终端安装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e75443ee06eff9aef80790.png)
前言为进一步规范专变采集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统一施工标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的应用,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与技术支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2009]1393号《关于印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以及国家、电力行业、宁夏电力公司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安装规范。
宁夏电力公司所有终端安装施工在执行国家、行业的相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同时应遵守本规范。
本规范由宁夏电力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斌、王翰林、王涛、龙生平、王静波、田永宁、郭凯、史景祥、潘彬彬、杜玮、李靖波、康健、陈涛、陈腾飞、高兴、金宁、郭凯、张军、白小强、张海平。
本办法主要审核人:马林国、葛社伦目录1 总体功能及接线要求 (1)2 安装准备 (1)3 安装工具、设备及材料 (1)3.1必备工具 (1)3.2备用工具 (2)3.3安装设备及材料 (2)3.4安装工艺要求 (2)4 安装注意事项 (3)4.1安全技术措施 (3)4.2终端安装位置 (3)4.3终端安装要求 (4)5终端安装 (4)5.1终端安装流程 (4)5.2终端固定 (5)5.3终端电压电流 (5)5.4终端RS-485 (6)5.5终端天线 (6)5.6终端遥信 (7)5.7终端门接点 (7)5.8终端遥控 (7)6 终端上电、通讯检查 (9)7电表参数设置 (9)附件二:终端安装典型设计 (10)1 总体功能及接线要求(1)计量数据抄读:通过RS-485 串口采集现场各个多功能电能计量表实现。
(2)负荷控制:通过接入现场具备自动控制条件的主要生产负荷开关或总控开关的控制节点实现。
(3)开关状态信号采集:通过接入现场受控制的开关状态输出节点实现。
(4)计量门开关信号采集:通过接入无源信号回路计量门行程开关实现。
(5)交流采样功能:通过接入测量回路的三相电压与电流实现。
(6)远方通信功能: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实现,现场网络信号不够强的情况下,应考虑外引天线。
Q/NMDW-YX-003-2012 变电站电能量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Q/NMDW-YX-003-2012 变电站电能量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dafb5b77232f60ddcca1bb.png)
Q/NMDW 内蒙古电力公司企业标准Q/NMDW-YX-003-2012变电站电能量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2012-2-1发布 2012-3-1实施内蒙古电力公司发布目录1. 目的 (3)2. 引用标准 (3)3. 一般要求 (4)3.1 外壳 (4)3.1.1 外壳尺寸 (4)3.1.2 外壳及防护性 (4)3.1.3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4)3.2 系统平台 (4)3.3 电源 (4)3.3.1 供电方式 (4)3.3.2额定值及允许偏差 (4)3.3.3 消耗功率 (4)3.4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4)3.5 绝缘性能要求 (4)3.5.1 绝缘电阻 (4)3.5.2 绝缘强度 (5)3.5.3 冲击耐压 (5)3.6 电磁兼容 (5)3.6.1 工频磁场抗扰度 (5)3.6.2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5)3.6.3 静电放电抗扰度 (5)3.6.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5)3.6.5 浪涌抗扰度 (6)3.6.6 高频振荡波抗扰度 (6)3.7 运行温度环境 (6)14. 功能要求 (6)4.1 主要功能要求 (6)4.1.1 专用的电能量采集、处理设备 (6)4.1.2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6)4.1.3 积分周期 (7)4.1.4 存储功能 (7)4.1.5 通讯功能 (7)4.1.6 对时功能 (7)4.1.7 液晶和键盘 (7)4.1.8 状态指示功能 (7)4.1.9 各种通讯方式的远程维护 (7)4.1.10 远程升级 (8)4.1.11 事件记录功能 (8)4.2 技术指标 (8)4.2.1 220kV-500kV变电站用终端 (8)4.2.2 110kV变电站用终端 (8)4.2.3 35kV变电站用终端 (8)4.2.4 10kV开闭站用终端 (9)21. 目的本规范规定了用于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电厂升压站)、10kV开关站电能量信息采集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功能及技术要求,以规范和指导内蒙古电力公司电能量计量自动化建设。
10kV配电检测终端技术规范书
![10kV配电检测终端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7a7705ea172ded630b1cb6b7.png)
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工程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技术条件河南省电力公司二ОО六年八月目录1 总则2 供货范围3 技术规范4 设计联络会5 技术服务和工厂培训6 质量保证和试验7 现场验收有关说明(针对特殊需求)1.总则1.1 概述1.1.1 本技术条件提出了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招标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系统结构、性能要求及所需技术资料等方面的内容。
1.1.2 本技术条件是按有关标准提出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的条文,投标厂家应按有关标准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的优质产品。
1.1.3 本技术条件所使用的标准及规定的条款如遇与乙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投标厂家应提供执行标准原文,若使用外文应同时提供中译本。
文本经协商确认后,按较高标准执行。
1.1.4卖方的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逐条响应,如有差异,无论多么微小都应在以“技术差异”为主题的专门章节里逐条列出。
1.2 投标厂家应提供如下文件a.生产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产品鉴定证书等)b.产品型式试验报告c.质量保证模式d.销售及运行业绩e. 主要技术文件f. 主要技术参数h. 制造厂建议提供的备品备件i. 制造厂建议提供的专用工器具及仪表2 供货范围2.1供货表供货范围有关说明:1、23、。
注:供货范围表中空格部分及供货范围有关说明由各供电公司填写及补充,其内容应与标书中文字部分保持一致。
3. 技术规范3.1技术条件3.1.1设备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所有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及特性除满足规定的特别标准外,都遵照适用的最新版IE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GB)及电力行业(DL)标准,以及国际单位制(SI)。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GB6162-85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GB/T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T 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T 14048.7-199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500-1992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IEC 1000-4:1995 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3.1.2使用环境条件安装地点:户外环境温度:-25℃~+55℃大气压力:86~108 kPa(海拔1000m以下)66~108 kPa(海拔3000m以下)最大日温差:25℃环境相对湿度:日平均值:≯95%月平均值:≯90%地震烈度及加速度烈度8度水平加速度(g为地心引力加速度) 0.15g考虑水平与垂直加速度同时作用的安全系数≥1.67环境条件:无有害气体和蒸汽、无导电性或爆炸性尘埃,无剧烈的机械振动。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终端技术规范-101028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终端技术规范-101028](https://img.taocdn.com/s3/m/7bd197d97f1922791688e8ce.png)
Q/SDJ1193-2010
Q/GDW 375.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及 编制说明 Q/GDW 374.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 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379.4—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 及编制说明 Q/GDW 376.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 信协议
250<U≤400
2500
注: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 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 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 2500V。
4.5.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
表 5 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 5 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
表 1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空气温度
场所类型
级别
范围 ℃
最大变化率 a ℃/h
协议特定
CX
−25~+75
2
a 温度变化率取 5min 时间内平均值。 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湿度
相对湿度 b %
最大绝对湿度 g/m3
10~100
35
4.1.3 大气压力 63.0kPa~108.0kPa(海拔 4000m 及以下)。
额定绝缘电压(V)
绝缘电阻(MΩ)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U≤60
≥10≥2Fra bibliotek60<U≤250
02_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090922
![02_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090922](https://img.taocdn.com/s3/m/85a8e0b069dc5022aaea0057.png)
终端能接收电能表输出的脉冲,并根据电能表脉冲常数Kp(imp/kWh或imp/kvarh)、TV变比KTV、TA变比KTA计算1min平均功率,并记录当日、当月功率最大值和出现时间。
脉冲输入累计误差应不大于1个脉冲。
功率显示至少3位有效位,功率的转换误差在±1%范围内。
4.
终端可按使用要求选配电压、电流等模拟量采集功能,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交流模拟量采集要求应符合DL/T 698.33-200的4.5.1.4条要求。
Q/GDW **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Q/GDW **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5-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16-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应用软件设计规范
本标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的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技术要求,并对其检验规则以及运行质量管理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频率范围:10Hz~150Hz;
——位移幅值:0.075 mm(频率≤60Hz);
——加速度幅值:10 m/s2(频率60Hz)。
4.3
4.
终端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实现数据的加解密。硬件安全模块应支持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对称密钥算法应采用国密算法,推荐使用国密SM1算法。非对称密钥算法可采用RSA或ECC算法。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2604b2808a1284ac95043a3.png)
在气候剧烈变化(如雷雨、大风、暴雪后)、自然灾害(地震、山洪、火灾)或其他需要时对全部或部分采集终端安排巡视。
(3)工作流程
3.1.2.
(1)采集终端的故障包括通信异常、采集数据异常二类,通信异常指主站系统与采集终端无法进行有效通信,即通信失败或成功率低,表现为运行主站不能有效收集采集终端采集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异常指主站系统收集回来的采集终端数据出现异常,表现为主站收集采集终端采集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全部或部分采集数据的正确性不能满足要求,或者采集数据不完整存在缺漏项。
(3)工作流程
3.1.4.
(1)一般描述
采集终端拆除工作指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如销户等)而进行的拆除作业,现场维护人员接收主站运行传递的采集终端拆除传票,根据拆除任务制定拆除工作任务单,派工进行现场拆除作业,并记录现场拆除信息,将拆回的采集终端入库。
(2)工作流程
3.2.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国家电网公司
二零零九年*月
1.
1.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等功能。采集系统是保证电力市场运营的基础设施,是提高电网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电能信息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指导相关单位开展采集终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制定本规范。
(2)严格遵守“国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等文明服务规定.
(3)严格遵守各类规章制度。
(4)严格按采集终端的现场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
用电信息采集规章制度
![用电信息采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e06f5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3.png)
用电信息采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电能消费情况的管理与分析,提高用电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使用电能的单位和个人,用以规范电能消费信息的采集、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三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的目的在于实时掌握用电情况,为节能减排、用电安全和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第四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保护信息安全和隐私。
第二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手段第五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可通过仪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也可以通过记录表格、数据导入等方式进行手动记录。
第六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性能和精度,准确记录电能消费情况。
第七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第三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第八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用电量、用电时间、用电功率、用电时段等相关数据。
第九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细化到不同区域、部门和设备的用电情况,便于对照分析和比对。
第十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内容应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用电设备进行分类,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管理第十一条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电能消费信息采集管理岗位,负责电能消费信息采集、记录、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应按照事先确定的采集周期和采集量进行,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五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分析第十四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发现用电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与用电成本、用电效率等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找出用电的优化空间。
第十六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对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不良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六章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报告第十七条电能消费信息采集数据应定期编制报告,上报相关部门,并对报告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e590b10f18583d049645975.png)
用电 信息
规范 标准 通知 20 年 1 7日印发 09 2月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
一 4一
I CS .2 2 00 9
Q寿 D 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 DG W 3 3一 2 0 7 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功
众 匕 月 匕
规
范
p w r r cr e eg d t a q i ss m o e u e e ti n ry a ur yt s l c e a c e e F n t n l c i t n u ci a seic i o p fa o
式规范:采集器型式规范》及编制说明
Q D 36120 《 / W .-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 G 7
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及编制说明
Q D 36220 《 / W .-09 电力用户用电 G 7 信息采集系统通
信协议: 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及编制说明
Q 3 -09《 W 720 电力用户用电 /D 7 G 信息采集系统安
全防护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 W .-09《 力用户用电 /D 381 0 电 G 7 2 信息采集系统
设计导则:主站软件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
一 2一
1. GW 8220 电力用户用电 2 Q 3 .-09《 /D 7 信息采集系统
设计导则:终端应用软件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
1 Q W .-09《 3 / D 38320 电力用户用电 . G 7 信息采集系统
管理规范:采集终端建设管理规范》及编制说明
2. GW 042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1 Q 3 .-09《 /D 8
管理规范:主站运行管理规范》及编制说明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采集器型式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采集器型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a52ab3283c4bb4cf7ecd1fb.png)
额定电压
V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U≤25
1
1.5
25<U≤60
2
2
60<U≤250
3
4
250<U≤380
4
5
11天线
采用无线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采集器封印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采集器上拔出或拆下。
12外形及安装尺寸
外形及安装尺寸见附录。
通信接口
采集器通信接口应采用标准化设计,要满足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可互换的要求,结构见附录。
2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2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0060d3508a1284ac95043c1.png)
4)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表面拉毛工艺或喷塑工艺处理。前门加工所使用的板材厚度≧2.0mm,箱体板材厚度≧1。5mm.箱体焊接处使用氩弧焊工艺,渗入箱体内焊料均匀分布,确保焊接的可靠性,焊接连接处内表面无缝隙及焊接痕迹。
5)外箱前门应安装加强筋,以确保其刚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电池的安装结构要求维护更换方便,可以独立拆卸(在拆卸电池时不涉及其他部件)。
3)终端的端子板定义须采用印刷字体并贴于箱门内侧。
b)挂箱设计
1)挂箱颜色:RAL7035,要求采用工业机箱,挂箱宽深高尺寸不大于:600mm×350mm×800mm(户内)。
2)机箱焊接件的焊缝应牢固可靠,无裂纹,无明显的未熔合、气孔、夹渣等缺陷.外表面应打磨平整。
GB/T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2)箱体操作面板至少提供4种空气开关控制电气回路通断,包括装置工作电源、蓄电池充电电源、操作电源、通信电源。
3)箱体操作面板上需提供AC电源拖板,供其它外部调试设备用。
4)主控单元及扩展单元所有内部运行状态指示应齐全,至少包括运行、通信和电源等信号指示灯。
4.2.2.2机柜式结构设计
a)总体要求
1)柜体所有内部运行状态信号灯可在装置外进行监视。
本标准由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技术协议1.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FKC-301)的订货,能够校验集中器、专变终端、用电管理终端和三相电能表。
本技术规范未提及的技术条件需符合《Q/GDW 373-2009》至《Q/GDW 380.6-2009》和《DL/T 698-2010》相关规程和标准规定。
2.引用标准●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37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Q/GDW 37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Q/GDW 37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Q/GDW 377-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 378-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Q/GDW 379-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 698-2010.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DL/T 698-2010.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JJG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注:上述几个标准中的所有引用标准中的所有条款均作为本技术条件的引用,不再逐一列出。
3.技术条件采集终端检验装置的生产完全符合上面引用文献中的各项国家标准和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装置的表位数为:16表位(8个专变,8个集中器)3.1性能要求3.1.1、装置精度装置精度:0.1级。
标准表精度:0.05级。
3.1.2、电压、电流档位电压档位:57.7V、100V、220V、380V。
电流档位:0.001A、0.005A、0.01A、0.05A、0.1A、0.5A、1A、2.5A、5A、10A和25A。
3.1.3、电压电流调节:电压调节范围:0%~120%调节细度:10%、1%、0.1%、0.01%、0.001%。
3.1.4、相位调节调节范围:0~359.99°;调节细度:10°、1°、0.1°、0.01°。
3.1.5、频率调节调节范围:45Hz~65Hz;调节细度:1Hz、0.1Hz、0.01Hz3.1.6、负载变化率:电压输出:≤±0.3% 满度值电流输出:≤±0.3% 满度值相位输出:<±0.3°频率输出:<±0.5%3.1.7、稳定度和失真度功率稳定度:≤0.05%/120秒波形失真度:≤0.8%3.1.8、输出功率电流>1000AV/相.电压>500VA/相。
3.1.9、三相对称度:任一线电压和相电压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5%;各相电流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每个相电流与对应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之差不应大于2°。
3.1.10、监视仪表准确度等级及分辨率:电流、电压:±0.2%。
相位:±0.5°频率:±0.2%3.1.11、谐波输出谐波次数:2~21次;谐波幅度:相对基波0~40%;谐波相位:相对基波0~359.9度;叠加个数:1~10。
3.1.12、工作环境工作电源:3×220/380V±15%,50Hz;工作环境:0℃~30℃;3.2功能要求3.2.1、电能脉冲1,检测路数:2路(有功、无功)。
2,脉冲宽度:60~80ms。
3,输入方式:有源、无源脉冲。
3.2.2、脉冲输出1,输出路数:8路。
2,脉冲宽度:1~1000ms可调3、输出电平:无源、+5V、+12V。
4,输出方式:有源脉冲或无源脉冲。
3.2.3、控制检测1,输入路数:4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
3,检测方式:脉冲检测,电平检测。
3.2.4、遥信检测1,输入路数:8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
3,检测方式:通、断次数不少于105 次。
3.2.5、直流电压输出1,输出回路:1路。
2,输出范转:0~12V直流电压。
3,调节细度:约0.01V。
3.2.6、直流电压测量1,测量回路:1路。
2,测量范围:0~25V直流电压。
3,测量精度:<1%。
3.2.7、直流电流输出1,输出回路:1路。
2,输出容量:1~30mA直流电流(负载100Ω)3,调节细度:约0.1mA。
3.2.8、门信号1,输出回路:1路。
2,触点寿命:通、断不少于105 次。
3.2.9、报警信号1,输入回路:1路。
2,输入方式: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
3.2.10、秒脉冲检测1,检测回路:1路。
2,日误差准确度:<0.01秒;3、晶振稳定度:±1×10-94、频率测量准确度:±2×10-63.2.11、通信模式1、本地通信维护接口:RS232和RS485。
2、每表位共计3路RS485接口1路RS232接口。
3、装置支持GPRS/CDMA、RS232、小无线等通信方式。
4、每表位支持以太网和RS232与终端通信。
3.3功能特点●支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采集终端功能测试软件SGC_GJ_02》.●能够检测支持交流采样具有计量功能的采集终端。
●可以检测用电管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和电能表。
●专变III型、集中器支持一体式接线表座,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端子的一次性接线。
●专变终端I型、专变终端II型支持手动接线。
●支持秒脉冲检测、日计时误差、0~30mA直流电流输出。
●选配载波通信模块, 支持青岛东软、北京晓程、深圳瑞斯康。
●选配功耗测试单元可以测试每表位终端的功耗.●模拟电能表支持DL/T645-1997和DL/T645-2007规约。
●支持电压接地故障抑制试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谐波影响量。
●具有高稳精密时钟源,准确测量日计时误差。
●计算机通过网线与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的100M高速通信。
●电流自动短接功能。
不挂表的表位实现电流自动短接,省去短接电流线。
●与终端通信方式:RS232、RS485、网络、GPRS/CDMA。
4.结构要求4.1 结构形式采集终端检测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电源柜和挂表架分离。
装置标配为16表位,8个专变表位和8个集中器表位,其尺寸大小为:电源柜:(高)1820mm×(宽)800mm×(长)800mm挂表架:(长)2600mm×(高)1850mm×(宽)650mm4.2 一体式表座一体式表座支持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的快速接线。
其引脚的功能定义和尺寸完全满足《Q/GDW 37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要求。
专变III型表座集中器表座4.3 测试导线每表位标配有一体化表座、四组12芯信号测试线、网络测试线和RS232测试线。
信号测试线RS232测试线网络测试线5.测试项目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FKC-301)对采集终端的性能功能测试项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试验项目。
●硬件测试●常温基本误差●时钟召测和对时●基本参数设置●状态量采集●电能表数据采集●12个/分脉冲量采集●120个/分脉冲量采集●电压基本误差●电流基本误差●有功功率基本误差●无功功率基本误差●功率因数基本误差●实时和当前数据●直流模拟量采集●历史日数据●历史月数据●电能表运行状态检测●电压越界事件●电流越界事件●视在功率越界事件●直流模拟量越界●TA/TV变比及电能表常数●启动试验●潜动试验●走字试验●时段功控(专变终端)●厂休功控(专变终端)●营业报停功控(专变终端)●当前功率下浮控(专变终端)●功率控制的投入或解除●总加组日和月电量采集(专变终端)●月电控(专变终端)●购电控(专变终端)●遥控功能(专变终端)●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催费告警(专变终端)●终端参数变更●抄表参数●费率时段参数●保电功能(专变终端)●剔除功能(专变终端)●电流反向事件●电能表常数变更事件●电能表时段变更事件●电能表抄表日变更事件●电能表电池欠压事件●电能表编程次数变更事件●电能表最大需量清零次数变更事件●电能表示度下降事件●电能表断相次数变更事件●电能表飞走事件●电能表超差事件●电能表时间超差事件●终端相序异常事件●终端停/上电事件●电压断相事件●电压/电流不平衡超限事件●剔除试验●购电参数设置●终端RS485抄表错误事件●失压事件●电源影响量●谐波影响量●频率影响量●电流不平衡影响量●抗接地故障抑制●功耗试验●定时发送一类数据●定时发送二类数据●载波透明转发(集中器)●载波数据转发(集中器)●载波成功率统计(集中器)●72小时试验6、装置配置●程控电源柜一台●挂表架一台●GPRS拔号器一台●GPS-T接收器(含GPS天线)一套;●5、24口网络交换机一台;●总控中心一台●载波通信模块一台●功耗测试模块一台(选配)●信号测试导线一套(16*4根)●网络测试线、RS232测试各线一套(16根)●电压测试线一套。
●装置使用手册一本●软件使用手册一本●出厂检测报告一份(备注:装置的默认配置和价格不含功耗测试模块。
)7.质量保证和其他7.1质量保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采集终端检测装置可靠寿命不少于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10年。
7.2售后保证售后保证:服务响应时间2小时以内,72小时到达。
质保时间:产品自售出之日起三年内免费维修,终身保修。
安装培训:交货时由三晖公司负责安装调试,提供免费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搬迁协助:供货方应协助使用方进行试验设备二次搬迁调试工作。
软件升级:三晖公司对售出产品的软件和固件终身免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