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心理学人格理论

心理学人格理论

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个体差异。

心理学人格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并为人格的测量和评估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心理学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以及大五人格模型。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先驱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来的人格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体的无意识冲突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他将人格分为三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适应,超我则代表个体内化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心理分析和解梦。

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荣格是心理学人格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

集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共享的潜在心理结构,包括人类共有的象征、符号和神话等。

荣格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不仅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还受到集体潜意识的塑造。

他将人格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个层面,认为个体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集体潜意识进行平衡和对话。

三、大五人格模型大五人格模型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人格理论之一。

该模型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神经质指个体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水平,外向性指个体社交性和外向倾向,开放性指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宜人性指个体友善和合作倾向,尽责性指个体责任感和自律性。

大五人格模型的优点在于简洁、全面和可测量性,被广泛应用于人格测量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心理学人格理论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重要领域。

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情感和思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个体的无意识和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强调了集体文化和象征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大五人格模型则提供了一种全面、简洁和可测量的人格测量方法。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

心理学家们长期以来对人格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人格理论。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的人格理论入手,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和五因素模型,来探讨人格理论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精神分析学派对人格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提出了心灵结构的理论,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与解决方法。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强调了无意识对人格的影响。

他认为,过去的经历、潜意识的欲望和冲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同时,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也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对某些情绪和思想进行保护性的排斥或否认。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在人格理论上注重个体内外的整合。

他提出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的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共同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荣格的人格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目标导向。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在不断发展和成长中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心理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实现和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发展。

同时,他还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并将其与心理功能进行了对应。

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人格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心理需求。

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从生理层次逐渐升级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意义追求。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在的需求和追求更高的价值。

他的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体的自我探索,为人们寻求真我和发挥潜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建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16种主要人格因素的分类。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2、荣格的人格理论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

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性格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人格动力”

性格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人格动力”

弗洛伊德创建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人格理论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将人格理论框架进行了初始的建构,描述了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

后续的研究者都是在其理论框架中不断丰富人格理论内涵的。

二、人格动力
(一)心理能量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能量就是心理能量。

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且不断变化的动力系统,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等量原则等量原则意味着,假如心里的某部分占用了过多的能量,第一部分便不得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同样,在一个系统中消失的能量,一定会在另一个系统中再次出现,并行使其他功能。

平衡原则当两个心理系统的能量不等时,能量会从较强的系统流向较弱的系统,直到平衡为止。

荣格认为,人格各方面应该均衡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人格失衡。

(二)生本能与死本能
生本能表现为通过寻求食物、水、空气等需要来实现个体和群体的生存。

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死本能是指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它会使人们出现破坏、杀戮等毁灭性行为。

死本能用来解释人性中黑暗、残忍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在走向死亡,因此所有人出生的时候就带有回归无生命状态的原始内驱力,并且假定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想死”的念头。

生本能与死本能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二者有时相互融合,有时相互替代。

人格心理学09:经典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09:经典精神分析
邋遢、无序、慷慨;残酷、破坏性。 ❖ 肛欲保持人格(anal retentive)-好洁、完美主
义、顽面的问题 ❖ 主要防御机制—压抑 ❖ 男性化-女性化;主动-被动;滥交、同性恋、
性变态
生殖性格(Genital Character)
❖ 爱与工作的能力 ❖ 主要防御机制—升华
无意识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 中出现的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 动。
主要成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 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 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 种欲望和感情。
无意识
特点: (1)无矛盾性 (2)无时间性 (3)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4)非现实性 (5)能量大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地志模型(意识层次论、脑解剖模型, the topographic model)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潜意识)
意识
意识: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是人能随意想到、 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 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 观经验所组成。 特点:前意识是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可以 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 来的经验。 功能:检查作用 与意识有区别,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否认:自我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 来痛苦的现实情况。
思考问题
防御的心理功能是什么? 了解防御对于了解人性、了解自我有什么作用? 你常用的防御机制是什么? 你的防御机制哪些是建设性的,哪些带来了不
好的后果?
(五)人格发展(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口唇期(0—18个月) 肛门期(18—36个月) 性器期(2.5岁—5、6岁) 潜伏期(5、6岁—12岁) 青春期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总体特征,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构造。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人格的发展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本文将介绍这五大理论,分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以及比格斯的社会认知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发展理论中最为经典的一种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个结构组成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最初形态,代表着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个体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冲突和挑战,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和挑战,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荣格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组成的。

个体的意识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个人无意识则是个体个人经历的积累和未解决的心理问题,集体无意识则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和符号系统。

荣格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些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个体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个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和塑造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人格发展的原因和方式。

本文将介绍五大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精神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到三个部分的影响: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包含了个体的本能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介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包含了个体内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解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来实现的。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认知能力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而实现的。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人格的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埃里克森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通过解决这些发展任务和危机,个体可以实现人格的发展和成熟。

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人istic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来实现的。

马斯洛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个体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逐渐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实现自我潜能和自我价值来实现的。

罗杰斯认为,个体需要接受他人的无条件关爱和尊重,才能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人格发展的研究。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个人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和冲动的源泉,自我则是在外部现实情况下为满足本我欲望而调解和平衡的一种机制,超我则代表着内化于个体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2.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追求与自己真正本质相符的人生。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在一个支持性和理解的环境中,个体可以实现自己最大潜能,并达到心身健康的状态。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注重满足需要和激励行为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人具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依赖性排列,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4. 托马斯和谢尔曼的社会认知理论托马斯和谢尔曼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思维、信念和感知对个体行为与决策的影响。

根据他们的理论,个体通过自己对外界信息进行解释和处理来影响自己对环境和他人的反应。

此外,托马斯和谢尔曼还将情绪和情绪调节作为影响个体行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5. 基格鲁心理学理论基格鲁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个跨文化、发展主义以及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人格发展模型。

根据基格鲁心理学理论,人格是过程性且动态变化的,并且是由内在因素(如天赋)和外在因素(如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

该模型同时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以及文化背景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结论综上所述,人格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它。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到基格鲁心理学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揭示了不同方面对于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促进个体在不同阶段达到心身全面发展。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描述和解释人们的个体差异以及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模式。

通过研究人格类型,心理学家们试图理解人类行为的根源,为个人发展、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人格类型理论,分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个体心理学、大五人格理论以及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对人格发展的深入洞察。

他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包含了基本的冲动和欲望。

自我是人格中的实际自我,负责平衡本我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

超我则代表着道德和道德规范,塑造了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的形成主要受到儿童时期的经历和冲突的影响。

2. 荣格的个体心理学荣格是另一位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他的个体心理学提供了对人格的全面理解。

荣格认为人格由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个层面构成。

个人潜意识包含个人的无意识内容,如梦境、心理投射等。

集体潜意识则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无意识体验,如原型和人类普遍的符号等。

荣格认为,了解和平衡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对于实现个体的整体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3. 大五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的模型,它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神经质反映了个体的情感稳定性,外向性反映了个体的社交活动水平,开放性反映了个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宜人性反映了个体的友善和配合程度,尽责性反映了个体的自律和责任感。

大五人格理论提供了一种简洁且可操作的方式来描述和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4.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人格理论和人类需求研究的重要代表,他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描述了人类需求的层次结构。

该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理论观点:人性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格界定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人格结构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而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潜意识的过程衍生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他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结构模型:晚期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

最早,他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最后的分类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本能,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果你的专业是心理学,那你一定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五个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观点、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与个体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处理的心理过程与早期经历在塑造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性。

1.1 冲突三部分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模型,其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承担着调控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平衡。

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负责评判行为是对还是错。

1.2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期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情感反应、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个体在关键时期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由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等人发展。

2.1 条件反射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格是不稳定的,是随着环境刺激而变化的。

例如,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个体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某些反应模式。

2.2 操作条件反射2.3 行为习得与模仿此外,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他指出,人格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个体能够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对其行为和情感状态产生的影响。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由弗兰克.法利提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两种。

t+型人格是指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

t-型是指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这种人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t+型人格还可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如科学家)。

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事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的特点:性格不愠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3、内——外向人格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

外向性格的特点是:关注外界,表现情绪,有激情,有决断,独立,善于沟通,行动敏捷,有时也比较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分析、谨慎、深思熟虑、怀疑迷茫、交际狭窄,有时难以适应。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功能:思维、感觉、感受和直觉。

两种心理倾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思维、内向感觉、内向感觉、内向直觉。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是人格的基础,自我和超我的根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价,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在社会中传统地存在并通过社会和父母向儿童传递的价值体系。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试者坐在主试前面,背向主试。受试者前无任何东西。

“这里有10张卡片,请看它像什么?” “请你看这里有些什么?”

主试从受试者的右后方,按顺序将图片递给他,正面顺向。


对受试者回答要详细记录内容和时间。受试者不愿作答时, 主试尽量鼓励。实在不能回答时再换下一张图片。

全部图片看完以后,受试者转过身来,面向主试坐着,从第1 图的第1个答案起,要求他解释回答的内容,指明是图的哪一 部分、为什么像,作记录。
• 处于潜意识中,主 • 人格中多半能意识 要通过遗传获得的, 到的、理性的和适 包括先天的本能与 应的部分,介于现 欲望,像“一团混 实世界与本我之间, 沌、一锅沸腾的兴 作用是既满足本能 奋物”。 的需要,又使其符 合现实的社会规则, • 受“快乐原则”的 以免自身受到损害; 支配,避开痛苦。 • 受“现实原则”支 配
【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1942
测验材料:10张对称的图片(都不是图画,而是 毫无意义与内容的墨迹)

5张由浓淡墨色组成 2张主要是浓淡墨色,加以红色斑 3张由彩色构成 另有10张缩印图,便于主试进行记录
21
22
23
24
测验方法

1895《关于癔症的研究》 创伤 压抑 能量守恒 移情 反移情 设置
人格结构
“第一定位理论”意识层 次论(topograghic theory)

意识(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

无意识(unconscious) (潜意识, subconscious)
移情(Transference)
来自重要的早期关系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预期
在当前关系中的无意识移置。
移情的影响
移情的来源
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一致的”-指治疗师与病人的感情认同 “互补的”-指治疗师与病人过去生活中的某
一个人(通常是父母的一方)认同
防御机制(defensive mechanism)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作用是应付焦虑。 防御机制是意识以外的心理成分。 防御机制可能是正常和适应的,也可能是病态的。
防御机制是动态、可变的,但在病理状态和性格形成
中也可能成为僵化、固着的系统。
不同防御机制与不同心理状态有关,例如,癔症中的
肛欲保持人格(anal retentive)-好洁、完
美主义、顽固、吝啬
性器性格
性与性认同方面的问题 主要防御机制—压抑 男性化-女性化;主动-被动;滥交、同性恋、
性变态
生殖性格(Genital Character)
爱与工作的能力 主要防御机制—升华
其他概念
Important Concepts
压抑、强迫症中的隔离与抵消。
常见的防御机制
压抑(repression) 升华(sublimation) 替代/置换(displacement) 否认(denial)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投射(projection)
轻信、被动;偏好“口欲满足”如烟酒、饮食。
口欲攻击人格(oral-aggressive)-攻击性;
悲观、怀疑、支配;咬噬、言语攻击。
肛欲性格
攻击与控制方面的问题 主要防御机制—理智化、反向形成、抵消 肛欲攻击人格(anal expulsive /
aggressive) –邋遢、无序、慷慨;残酷、破 坏性。
精神分析学派
的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弗洛伊德理论的早期发展
1880-1882 安娜•O的案例
Anna O是布洛伊尔 (Joseph Bleuer )的患者 症状及其意义 “自发催眠” 、“清扫烟囱” 、“谈话治疗"
宣泄(catharsis (净化 cleansing ))
25
计分实例
受试者反应:

有两只熊,熊掌贴着熊掌,好像在玩拍掌;或者,也可能是 在打架,红色是打架流出来的血。
计分:

DFM,CAP 位置:D=大部分 决定的因素:FM=在动的动物 C=红色,表示血 内容:A=动物 创意性:P=普遍反应
26
解释

受试者一开始的反应即为“动物”,是一个普遍反应。 指出熊在玩拍掌表现出嬉戏、幼稚的行为。 随后是敌意举动的反应,对颜色的反应与血联系起来,显示 他可能不易克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 他是否用嬉戏、幼稚的外表来掩饰敌意或破坏的感觉?而这 种感觉可能会影响他对环境的处理。


联想法(associative techniques):如文字联想测验、罗夏 墨迹测验 构造法(construction procedures):如主题统觉测验 表露法(expressive method):如画人测验、视觉运动完型 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
20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test)
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测量
投射测验 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 情绪等个人特征,投射到外界事物上,通过对 外界事物的反应,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依据:心理动力学理论——个性结构大部分处 于潜意识中,通过明确问题很难表达;而当面 对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时,任其随意反应,却常 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态度、 心理冲突流露出来。 分为:
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蕾期(3-6岁左右)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
潜伏期(6-12岁左右)
生殖期(12-18岁左右)
口欲性格
依赖需要方面的问题 主要防御机制—投射、否认、内摄 口欲被动性格(oral-passive)-依赖;乐观、
“第二定位理论”结构理论(structural theory)

本我(id,伊底)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三我”论
本我
1 2
自我
3
超我 • 以道德性和理想 主义占据支配地 位为特征的,包 括良心与自我理 想两部分。 • 良心是超我惩罚 性、批判性的部 分,遵循“至善 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