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论述

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杨慧

【摘要】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切实提高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要。针对当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在对德育的实质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结合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这一目的。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德育环境现状分析对策与方法

重视德育是我国的民族传统,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都是以德育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青少年,要求青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978年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关注德育、重视学校德育改革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趋势,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社会大环境给学校德育环境的变革带来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德育环境。学校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时代,走入了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的激增等等,使学校德育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冲击与生机共有的复杂局面中。由于缺乏对新时期德育理论的研究及社会现实的关注,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合力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可评价性;德育的某些内容和形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德育工作重课堂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重说教管束轻体验疏导,而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自觉,致使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因此,探索新时期处理学校德育关系的新思路,增强学校德育的应变、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开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现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

(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他们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

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有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

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甚至是放弃,从而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三)社会环境对德育实效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外先进的高科技涌入国门,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中小学生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如何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

(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对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