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中美恭维语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作者:曾玲玲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第11期【摘 ; 要】恭维语是日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本论文从中西恭维语的恭维对象、语境、话题、语言形式、应答模式上分析总结存在着的异同。

同时还将对引起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作简单剖析,这对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和西方文化的学习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恭维语;文化;跨文化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Zeng Lingling[Absrtact] ;Compliment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the most common speech act.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liment object, context,topic, language form and response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 At the same time,it'll als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difference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workers engage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ers of Western culture.[Keywords] library service ; quality improvement; development恭维语是口语交际的重要部分。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恭维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恭维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恭维语”的差异
恭维语言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交技巧,它在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意想不到的大。

西
方文化强调自信,更倾向于说谎话或者尽可能把自己优点点出来,说恭维话则很少。

而中西方之间,恭维语方式各略有不同。

中国文化大抵继承传统仁慈待人态度,习惯于把人家长处放在眼里,这要求恭维一桩又一桩,加之一些程式化、废话式的言辞,弥漫在口气里。

西方文化里,恭维语言通常介乎语调和修辞,而非直接的赞扬。

说话者多能抓
住对方的实际发表的话,围绕礼节性的表达,不显露其赞赏的真实想法与意思,甚至可以通过礼节性话语表达负面态度与观点,持有西方说话风格的人能较好地发掘出这样的戏剧性细节。

而中国文化里,一语双关类的恭维语句十分流行,而夸赞则容易穿插进每一桩对话中,说话者的真实想法也更容易深入对方的话语意图中。

比较中西方文化间恭维语言差异,其实只要搞清楚语言所在的文化中其所蕴含
的礼仪常识,以及两种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就能较好理解其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想要让自己更自信,于是语气更肯定、更自信,不再用恭维话语,而中国文化则是让对方感到礼貌待人,于是口气更加客气,浓浓的礼节性话语就在口气里。

这也是中西方文化间不同的一种体现。

从侧面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以不可容许的方式表达的,所以,两种文
化交流的时,也请保持彼此尊重,并考虑到全球文化交流形式日趋多样,彼此敬重才能维护双方关系和互相接纳。

相信在未来,只要注重文化交流差异,总能达成一致,增强彼此之间的认知,拉近文化差异两者之间的距离。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_张鸾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_张鸾

收稿日期:2008-10-23作者简介:张 鸾,女,现在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任教。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张 鸾(呼伦贝尔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摘 要: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结构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而且可以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美文化;恭维语;差异;对比研究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plimentsAbstract:Compliments serve as aIl im portant means to build up harmonious intcrpexsonalrelationship.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ultural backg rounds.Americans and Chinese behave quite differently in the use and response of compliments.Tak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o account can help one use compliments appropriately and avoid cultural collision.Key words: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compliments:differences;the 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55(2009)01-0087-03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所说的恭维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

论中美恭维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差异

论中美恭维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差异
的 美键 。

你 是 我 的 骄傲 。
美国人趋 向于个人 感受 . 事物 的看法 有他们 自己 的 对
见解 . 是 一 蹴 而 筑 。 他 们 认 为 最 好 的恭 维 就 是 向 对 方 吐 不
露 自己忠实的观点 . 他们喜欢 e srv 表 明 自己) sla e i ( fs te 。而 群体和他 人 为取 向 的 中国 人则 不 同。他 们裉 步 与 人对 立, 讲话尽量婉 转 吉蓄 , 言交流 时善 于寨言 观色 , 他人 语 对 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和接受 性. 形成 了 自制 (eee 和 r8 ) v
语 言彤 式 、 蕃 、 堆 目标 几 十 方 面 的差 异 . 出 垮 文 化 交 流 中 恭 堆和 接 受恭 雄 造 成 谖 ) 的原 因 , 于 垮 文 化 交 藏 具 有 重 要 应 恭 指 . F 对
的意义。
美 t 词 : 异 ; 堆语 ; 蓉 ; 解 ; 文 化 交 流 差 恭 应 误 跨 中 田分 类 号 : 333 H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螭 号 :06 6 6 【02 0 —02 —0 10 — 3. 20 11 1 1 3 5
题以厦疆解 矛盾 等作用 。但是 每个 民族都有 自己不 同于其 它民族的语肓和 文化 , 种语 言和 文化 都具有 本 民族特 有 这 的表现模 式和内 窖 , 有鲜 明 的 民族 特色 中美两 国人 民 具
属 于 不 同 的 民 旌 , 此 在 恭 维 语 的 使 用 和 应 答 等 方 面 存 在 因
慎 言 (atu) cuos的性 格 。 i 二 、 菩 差 异 f ie .e R sos o ts 应 D ̄r c e neFr l ) e p mt a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内容导读:用1 2 3 下一页在科技高度发展,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今信息时代,中美两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Holmes(1988)曾说过:“恭维语是说话者直接或间接的向听者(通常是对包括所有物,个性及能力等好的方面)表达赞扬之意的言语行为,是受到施动者和受动者双方肯定的行为。

”恭维言语行为是社会交流的润滑剂。

在我们的交流中,中美两国的学生的恭维言语行为有何特点,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本研究以恭维言语行为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考察中美两国在校学生恭维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通过对中美两国学生在恭维语及其应答上相同和不同之处的对比,探讨其背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使用填空式问卷,60名受试者分两组介入了该问卷调查,两组受试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

其测试结果用于指导第二阶段的设计和选材。

第二阶段使用语篇补全测试,另外两组学生介入该问卷,一组为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另外一组为美国纽约州BinghamtonUniversity教育系学生。

语篇补全法用于收集数据对受试者使用的恭维语的现状进行报告,通过对数据定量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数据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与对照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恭维语的使用上美国使用者与中国使用者在表达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更多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而不是借助修辞手法间接蕴藉表达个人的称赞;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即在使用恭维语时,两国人多使用感叹句和陈述句。

而中美两国学生在使用恭维语时,其内容各异且美国学生习惯附加他人称谓而中国学生却很少如此。

2)在恭维语的应答上,中美两国使用者都运用寒暄功能表达委婉之意,也都会大量使用陈述句式,但是其回应的内容和回应策略却相差甚远。

本研究就理论而言,在恭维言语行为及其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照的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充实了这两种语言方面的语用学实证素材,同时也为跨文化语用ntsandResponses22-263.ResearchDesign26-333.1Researchquestions263.2Subjects26-273.3Instruments27- 313.4Datacollectionprocedures31-334.ResultsandDiscussion33-584.1ComplimentsbetweenMandarinChineseandAmericanE nglish33-434.1.1Commonfeatu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学和认知语言学提供了相关证据。

中美恭维答语对比研究

中美恭维答语对比研究

中美恭维答语对比研究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称赞语是一种常用的言语行为,用来维护,加强或支持称赞一方的面子,被社会语言学家比喻为社会的润滑剂。

称赞语是一种配对的语言现象,即称赞语必有其相对应的应答。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称赞语及其答语不仅受到文化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变量,如社会地位,性别,和年龄等影响。

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分析称赞答语方面的异同之处。

称赞答语有其固有的模式策略,即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相同的应答策略,主要为两类:一为同意对方的称赞;二为不接受对方的称赞。

但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这主要的两类应答方式在具体运用时,所占比例大不同。

在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集体主义是文化的核心观念,所以面对他人的称赞,多半选择否定回答,为了表明自己的谦虚,不自夸。

然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观念,他们对礼貌有异于中国人的不同理解。

他们认为对称赞者话语的肯定才是一种礼貌行为。

作为社会变量的性别因素,深受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考虑称赞答语的跨文化研究时,对比了男女性别因素对称赞答语策略的运用,研究它是如何影响男性和女性在称赞答语使用中的不同策略,以及原因。

本文研究的数据库包括:一,借用美国学者Pomerantz和Herbert的研究数据;二,通过自然观察法(见附录A),作者收集了中文称赞语应答数据,它们来源日常会话;三,通过DCT形式(见附录B),作者搜集了中文以及英文称赞语应答数据。

作者收集的中文数据为228组,英文为125组。

通过本文的讨论,中美称赞语应答的具体差异反映了两个文化领域及其在性
别因素的极大不同。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美国人的应答方式
原因:在美国文化中,人人生而平等是每个美国人的追求,他们的价值取向是 以个体主义为主,所以美国人的等级观念、唯上思想比较淡薄。与人交际时, 往往采用“求同策略”,以便与对方保持平等或一致的关系。
⑴接受恭维的方式
A: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 Thank you.
⑵避免自我赞美的方式
①我贬低法
A: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I know I could do it better.
②转移法
A:John, that’s a nice work. 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B: 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

• ⑶报以恭维的方式
A: You always do a good job.
B: So do you.
• ⑷对恭维进行否定的方式
1.把恭维当中讽刺和挖苦而感到不愉快时
A; You look so great in funny dress.
B: What’s that to you do with you.
制约因素:价值观念、 社会习俗、文化背景 等因素。
例如,在英语中,恭 维的内容一般不能涉 及人的年龄(尤其是 女士)、收入情况等 私人问题;而在汉语 中,涉及这类话题的 恭维语却是相当正常 和普遍的。
恭维语的内 容或话题涉 及的方面
成就和能力
外貌或所属物
在涉及所有物时,英汉恭维语的一个较明显的差异是,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omplimentary Words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
家庭是巾国人最亲密的圈子不会在外人面前这样夸奖自己的家人以免被人耻笑中国人对家庭中的长辈和平辈则较少用恭维语夫妻之间用得就更少了中国人对于家庭成员中的晚辈特别是孩子恭维的多一些不过使用的频率还是不如美国人高
第 l卷 6
第 3期
琼 州 学院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报 Ju ao in zo nv rt o r l f o gh uU iesy n Q i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6 2 2 0 )0— 0 4 —O 0 8- 7 2( 0 9 3 l6 3 -
关键 词 : 中美 两 国 ;恭 维 语 ;对 比探 究 中 图分 类 号 :H0 3 1
恭维语是人们对人或物表示赞美 、欣赏 、钦佩 等感情时
A:Y u jce o. o rakts O o 1 iS c
B: h n o . yb oh r o g tt o . o k e T a ky u M r t e u h r b i f meDoy u l e h m? i t
A :Y s l ei v r mu h e .I i t e k y c. B:We 1 wi s i t u n o y ut o l .1 l a kh m o b yo ef r o o . l
二 、 中美 语 言 中 恭维 语 的差 异
中文称恭维语最 常用 的句 型为 Y + + OU V ADV,使用频率高 达 4 %。从句法结构 上看 , 1 汉语恭维语也是高度程式化 的言
语, 其句法结构与英语恭维语句法结构相 比, 的大相径庭 , 有 有 的则极为相似 。
个人主义取向的价值观使美 国人崇 尚个性 自由,他们更 倾 向于从 自我的角度表达其观点和见解 ,因此他们更偏爱使 用 Iiel e k\ v l o NP的句式来 表达对他人的赞赏。 中国人在表达恭维时很少使用 ‘ ‘ ‘ 欢” 等词 ,这 我” 喜 会使 中国人误解为是对方的一 种间接 的请求 。例如 :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作者:肖书杰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11期【摘要】恭维语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礼貌用语。

本文中所研究的恭维语是一种对任何事物的积极评价,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它明确或含蓄地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某些“好的”事物,包括所有物、品质、才智或能力的称赞,是在人与人在交际过程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手段。

本论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中西恭维语的恭维对象、话题、人称、语言形式、应答模式及性别上分析总结存在着的异同。

同时还将对引起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作简单剖析,这对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和西方文化的学习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恭维语对比研究汉语英语一、引言在中国文化中,对其传统的尊老爱幼、忠孝两全思想十分恭维,西方人对此则感到十分困惑。

在西方文化中,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身段、穿着、打扮等是很平常的,而中国人比较含蓄。

西方人擅谈自己的丈夫、妻子、子女工作如何努力,如何出色,而在中国人则会感到太俗气。

中国男人忌讳在别人面前夸妻子漂亮,而西方人则会感到十分自然,颇为欣赏,中国人称赞的对象往往不是这家的女主人,而是主人的孩子。

由于中西方在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别,西方人面对回答对方的恭维,总是欣然接受,说一声谢谢以表谦虚。

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又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同时也给对方一个较为明确的答复。

二、中西恭维语差异分析1.恭维的对象在西方文化中,女性总是称赞他们的外表。

一个男人可以赞美他朋友的妻子在穿着上很性感。

但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称赞别人的妻子被认为是“色狼”,因为在中国有句俗语,“朋友妻不可欺”。

在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非常重要,所以经常表扬的主题是老人或小孩,如,“您身体真棒”,“你儿子的书法真是太好了,”等等。

一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影响,深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doc资料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doc资料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摘要:称赞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是公开地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积极地评论。

无论在何种文化中,称赞都能起到联络感情,巩固人际关系的作用。

称赞语是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交用语。

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称赞语的使用形式却不尽相同。

本文讨论了东西方恭维语与应答语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人们正确的理解并加以运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交际能力。

关键词:称赞语;应答语;跨文化交际称赞语是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还可以联络感情。

但是由于由于东西方文化根源的差异,中西方在使用称赞语方面有典型的差异性。

其会话模式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人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心态和价值观念。

一、东西方恭维语差异(一)侧重的内容不同一般说来,汉语称赞语中能力、外貌和个性是主要话题。

而在英美国家中,能力和外貌是主要话题,对个性方面的称赞不多见。

而无论是在汉语称赞语还是英语称赞语中,外貌方面的恭维大多是给女性的,例如,“The new nurse is pretty.”而对于男性则集中在能力或者成就方面,例如,Our boss works really hard.在称赞外貌时,英语侧重修饰性方面,例如“Your new hair-style looks nice.”而汉语则倾向自然的外表,例如“你的发质不错!”对于能力的称赞,英语偏向赞扬对方经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如“You did a good job.”而汉语除了赞扬对方的成就之外,还会提及对方为此所做的努力,如“你这个学期的成绩不错,看来是下苦功了!”(二)运用的场合不同研究表明,英语称赞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和关心对方。

例如别人请客吃饭,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客人除了表达感谢多数会表示自己很享受这样的待遇,例如“I really enjoyed tonight.”而汉语文化背景下,称赞的话更多以道歉的方式来传达,如“点了那么多菜,真是让你破费了”。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报告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报告

中西恭维差异的比较分析概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交流,而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普遍存在着恭维被广泛使用的现象。

无论我们是否注意到,赞美无处不在。

赞美是沟通的“润滑剂”,使沟通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向前发展。

作为一种社交语言,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交距离,还可以连接感情,维持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跨文化交流日益升温。

在跨文化交际中,赞美也是存在的。

然而,中西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赞美。

了解中西恭维及其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减少沟通中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促进沟通顺畅。

本文首先介绍了恭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然后讨论了中西恭维,然后着重比较分析了中西恭维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恭维;区别;对比分析1.什么是赞美恭维,又称恭维,我们先来看看牛津词典对它的解释:“恭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被认为与礼貌密切相关。

它是赞美的表达,录取,批准等”(牛津词典,1997:283)。

《牛津词典》对它的中文解释是:恭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被认为与礼貌密切相关。

它是一种赞美、钦佩和支持的表达。

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赞美和恭维的解释:“赞美——动词,用文字表达对人或事的优点的爱”(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171)“赞美---动词,赞美取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477)。

关于恭维的定义,可以说两部词典还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

简而言之,赞美是在某些交流场合中用来表扬、鼓掌、支持和赞美他人的词语。

赞美的基本特征赞美由两部分组成:说话者的赞美和接受者的回应。

赞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使用积极的评价性语言。

赞美语言与其他言语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负面评价词,几乎所有正面评价语言都出现在赞美语言中。

赞美的使用与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赞美的对象、内容、场合和反应都有不同的反应。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赞美的使用场合也有所不同。

例如,虽然中西恭维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和谐的关系,但西方的恭维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中国的恭维则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研究恭维语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社交策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在恭维语的使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

一、恭维方式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恭维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较为直接,常常用“你真棒”、“你很厉害”等直接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

而美方则更喜欢使用间接的方式,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表现很出色”等。

这种方式更为委婉,同时也更为礼貌。

二、恭维对象的不同中美两国在恭维对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人较为注重对长辈和上级的恭维,如“您辛苦了”、“您真是太厉害了”等。

而美国人则更注重对同龄人或者下属的恭维,如“你真是个天才”、“你的工作做得很好”。

三、恭维内容的区别中美两国在恭维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中方较为注重外在的表现和成就,如“你的衣服很漂亮”、“你的成绩很好”。

而美方则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特点,如“你很聪明”、“你很有创意”。

四、恭维的策略中美两国在恭维的策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较为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而美方则更喜欢使用间接的方式。

此外,在特定场合下,中方还会使用反讽的方式进行恭维,如“你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大智慧”。

五、恭维的效果中美两国在恭维的效果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的恭维往往可以直接获得对方的认同和赞同,但也容易引起对方的骄傲和自满。

而美方的恭维则更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和好奇,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中美两国在恭维语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分析

中美恭维语的对比分析

新视野INSHIYEXMar. 2016 MAGAZINE 109恭维语制普通民众日常交际行为开展过程中的重要语言行为,受地域性文化环境以及民众基本文化活动习俗等具体特征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在恭维语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明显差异,本文针对中美恭维语展开了对比分析。

在普通民众的日常交际行为开展过程中,恭维语是一种具备高频率使用特征的语言行为。

通常用来完成打招呼、致谢、祝贺等表意功能,或者用来开开始和结束对话活动。

从应用特点角度分析,恭维语在交际活动中的巧妙运用能够有效化解生活中的尴尬。

从功能角度分析,恭维语同时具备信息功能以及情感功能,是民众实现语言化表情达意目标过程中的重要公路局和路径。

源于不同国家本身具备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而不同语言的恭维语之前在基本词汇和话题、表意功能以及对话回应等具体方面都表现了明显的差异特征,使得针对不同语言恭维语之间的对比研究日渐引起的各国语言学者的高度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中美恭维语的对比分析展开简要论述。

一、中美恭维语在表意功能层次的差异英国哲学家约翰·肖兰·奥斯汀(1962)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使用者在开展言说活动过程中卡可能会同时实施三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以及言后行为。

在实际使用恭维语开展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言语发出者可以开展言外行为,并借此表达问候、感谢,以及鼓励等表意项目;言语发出者还可以开展言后行为,并具体性地对言语内容的倾听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与倾听者增进彼此关系,建构形成更加良好有序的交际活动氛围等。

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翰·舍尔在上述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对有关研究实施了发展深化,并进一步将言外行为划分为五个具体类型:阐释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以及宣告类,并且将恭维语划入表达类言外行为类型中,认为恭维语通常都是言说者对特定的人或者是事物对象所形成从感悟和看法。

为比较汉语恭维语和美式英语恭维语之间在功能层次的相互差别,本文作者借助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的方法,对中美恭维语在实际使用功能层次的差异特征展开了具体的对比分析,并借此获得了如下表(表1,表2)所列示的分布特征,两张表格中列示的数据生动清晰地揭示了中美恭维语之间在使用功能层次的直观差异:表1:中国汉语恭维语的使用功能特征分布表意功能数量占比表达肯定性或者是正向性评价31.3%表达对人或者是事物对象的喜爱26.5%降低因遭受批评所引致的尴尬场景或者是面子上的伤害8.1%表达反语或者是讽刺 6.7%表达感谢之意5.6%表达鼓励之意6.0用于开始谈话行为或者是维持谈话行为的继续进行 4.7%表达问候之意 2.7%表达奉承之意 6.4%表达赞同之意2.0%表2:美式英语恭维语的使用功能特征分布表意功能数量占比表达肯定性或者是正向性评价32.0%表达对人或者是事物对象的喜爱29.7%表达鼓励之意14.7%表达反语或者是讽刺7.7%表达感谢之意 2.4%表达赞同之意 2.1%表达奉承之意0.9%表达祝贺之意0.7%用于开始谈话行为或者是维持谈话行为的继续进行9.5%降低因遭受批评所引致的尴尬场景或者是面子上的伤害0.3%二、中美恭维语在表意话题层次的差异恭维语表达使用过程中的指涉对象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外貌仪表、拥有物、自身能力,以及人品性格。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中西方赞扬的差异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中西方赞扬的差异

关于中西方称赞语差异的对比分析王焱 MF1020030摘要: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来交际,而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有一种现象就是称赞语的广泛使用。

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它,称赞语事实上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称赞语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

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跨文化交际随之升温。

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同样存在。

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却蕴育出了不同的称赞语。

了解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及其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减少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推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这篇论文首先介绍了称赞语的定义,特征、以及功能等内容,随后探讨了中西方各自的称赞语,接下来着重对比分析中西方称赞语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称赞语;差异;对比分析一、什么是称赞语称赞语,又称恭维话,我们先来看牛津大词典对它的解释:“Compliments, as a kind of speech act, is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eness.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praise, admiration, approval,etc”(Oxford Dictionary,1997:283)。

牛津词典对它的解释用汉语来说就是:称赞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被认为和礼貌紧密相连,它是一种对别人赞扬,敬仰和支持的表达。

下面再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称赞和恭维的解释:“称赞---动词,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171)“恭维---动词,为讨好而赞扬”(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10:477)。

关于称赞语的定义,可以说两个字典的解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简而言之,称赞语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所使用的用来夸奖,赞许,支持和表扬别人的话语。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恭维语是口语交际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中西方的文化当中,它们的使用方式和范围则有很多差异。

1恭维语的定义以及社会功能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它明确或含蓄地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某些“好”事物,包括所有物、品质、才智或能力的称赞。

通过运用恭维语,说话人可以问候和鼓励对方,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的关系,使人愉悦或者化解尴尬等等。

2中西方恭维语使用差异2.1语境不同中国是高语境国家,语言承载的信息往往与表达本意有差异。

而西方多为低语境国家。

语言承载的信息就是表达的本意。

由于语境差异,表达习惯和方式不同,体现在恭维语当中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来到美国,一位美国女士夸她的连衣裙漂亮,说:“你的裙子好精致,颜色非常漂亮”。

这位中国女士心里即高兴,又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用地道的中国方式回复说:“哪里哪里,就是一条普通的裙子,我在中国买的…….”这位西方女士顿时觉得有些尴尬,难道我的品味有问题?不知道什么是漂亮裙子…….?西方认为,这样的回答“fishing for compliments”,意思是“等着别人夸奖”之嫌。

这样的差异表明,中国的表达主要受文化、习俗、情感等语境影响,而西方是以具体事实为主,受语境影响不大。

2.2对向不同在西方,男性一般喜欢主动赞美女性的衣着、外貌、妆容等。

女性则不会主动赞美男士。

例如一个西方男士会主动赞美朋友的妻子穿着性感,不会引发误会。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男性主动赞美女性,则隐含调情之意,如果赞美朋友之妻性感,会被当成“色狼”。

有个笑话体现了中西方对称赞语的使用差异。

在国外,有一对中国夫妻,一个外国朋友当面赞美他的妻子漂亮。

他谦虚的回答说:“哪里哪里,很一般。

”外国朋友一愣,马上回答说:“鼻子漂亮、眼睛漂亮…….”。

在中国文化里,尊老爱幼的思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曾玲玲(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550025)【摘要】恭维语是日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中西方恭维语

中西方恭维语

中西方恭维语一、恭维语的特点。

恭维语又称称赞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交际行为。

它是说话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赞誉说话者以外的对象。

赞誉的内容往往是指对方一些“好”的方面,如: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杰出能力、出色的工作、端庄大方的仪表、漂亮的衣饰以及其他个人良好素质或美好器物等。

二、恭维语的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恭维语主要起着创造或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功能。

恰当的恭维语会让听话者感觉良好,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建立或重建人际关系。

另外,恭维语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可以用来打招呼,鼓励人,表示祝贺,缓和批评的语气,开始一次谈话,致谢等。

三、中西恭维语差异对比。

恭维语是一种高度程序化的言语行为,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都是很有规律的。

(一)词汇比较美国在词汇选择方面,作为肯定性评价的语义载体主要有两类: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nice , good, beautiful和 pretty,尤其是nice 和good更是人们在恭维语中常用的两个形容词。

动词like 和love 两词的使用频率最高。

另外,系动词is和look 也被经常使用。

汉语中作为肯定性评价的主要也有两类: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好,漂亮,棒,聪明等。

其中“好”和“漂亮”出现的频率最高。

出现频率较高的副词是很,太,真,挺,好,那么和特。

另外,中国人很少用“love”表达赞美之意,人们经常使用成语恭维他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神采奕奕”“善解人意”“风华正茂”等。

(二)句式比较西方称赞语常用的句式:1 NP is /looks (really) ADJ名词性短语系动词真的形容词如:Y our hair looks really beautiful .2 I (really) like/love NP我(真的)喜欢/喜爱名词性短语如:I really like your hardwood floors .3 PRON is (really) a /an ADJ NP代词是(真的)不定冠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如:Tha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ar .中国称赞语常用的句式:1名词短语+副词+形容词:如:你这衣服真漂亮。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对比研究自从言语行为理论问世以来,各种言语行为一直是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中美商务谈判这一特殊语境中恭维语使用的研究,力图揭示恭维语在谈判中的使用规律及特点,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解释这些规律及特点,笔者希望这些规律及特点对从事涉外商务谈判的工作人员有一点借鉴作用。

标签:言语行为;恭维语;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一、引言自从英国哲学家J. L. Austin (1962)在他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一书中探讨了语言的使用问题后,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当今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中外的学者对各类具体的言语行为作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如称呼语,道歉语,告别语,恭维语等等。

这些研究对促进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

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每天都有为数众多的我国外贸工作者走出国门开拓市场;同时也有川流不息的外国商人来我国洽谈生意。

商务谈判实质上是通过言语进行的经济活动。

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

而恭维语这一言语行为在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的对比研究来分析中美两国文化对恭维语的不同使用策略,以期能对从事外贸谈判的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文献综述恭维语(compliment)是说话人对他人尤指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优势(如财物、性格或技能等),明确或隐含地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Holmes, 1986)。

恭维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社交润滑剂,可以用来缩小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

恭维语是一种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

即在称赞的时候,称赞的话题,赞扬的语言形式,及应答策略等都有着较为固定的模式。

文化不同,言语规约也各不相同。

Wolfson (1981) 曾对美国的ESL 学习者作过调查:ESL 学习者认为美国人过度使用赞美词。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
雪征
【期刊名称】《琼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6)003
【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中美两国恭维语进行对比探究.
【总页数】3页(P146-148)
【作者】雪征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1
【相关文献】
1.权势因素与同等关系——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美师生称呼语对比研究 [J], 王琪
2.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 [J], 李晶;徐礼平
3.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环境污染报道对比分析--以福岛核污染事件为例[J], 孙正嘉
4.跨文化语用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J], 黄芬
5.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分析 [J], 齐慧静;常天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中美恭维语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美恭维语及其回应语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恭维语的词汇、人称、对象和内容以及回应语的不同方式。

通过研究,本文揭示出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导致的中美恭维语的差异,并借此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不同交际方式,同时也证明在语言学研究中,社会因素的重要地位。

1.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社会语言学在美国兴起。

这门学科采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不同的视角研究语言的异同性。

本文选取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小方面,主要对中国和美国环境中的恭维语及其回应语进行比较,以期揭示出民族交际风格的差异导致的语言差异。

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由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的差异以及用语特点。

2.理论背景
在语言交际中,为了体现自己的礼貌,同时赞美对方,人们会经常使用恭维语。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很多学者就开始了对恭维语的研究(Manes&Wolfson,1980;Herbert,1988),国内学者起步稍晚,但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左焕琪,1983;贾玉新,1997;雪征,2009)。

总的来说,这些学者主要是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对英汉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应该采用更全面的视角,因此本文会从词汇、句型、人称以及对象和内容方面进行探索。

3.中美语言中恭维语的差异
东方大国中国与西方的美国在使用恭维语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3.1恭维语词汇
中美恭维语的词汇有类似之处,主要是模糊性很强的形容词的使用,英语和汉语恭维语都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言。

3.2恭维语句型
美国英语中,最常使用的恭维语句型有以下三种:
a. Subject + is/look (really)+ adj. 如:You look good.
b. Subject + (really)like/love+ Object. 如:I really love your skirt.
c. Subject+ is (really)(a)+adj+Object. 如:You are a really kind-hearted boy.
而汉语恭维语中,以下四种句型是最常见的:
1. 你+动词+副词如:你跳得棒;
2 . 你的+名词+(是)+ 副词+形容词如:你的发型很漂亮;
3 . 副词+形容词构成感叹句如:太棒啦;
4 . 形容词+名词如:好嗓子!
从句型上看,两种语言中的恭维语都是非常程式化的语言,不过两者的句型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较大之处。

3.3恭维语人称
在汉语中,中国人倾向于在交际中尽量降低自我的存在感,因此,会常使用第二人称,比如:“你的身材太好啦!”,也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开头的句子。

另外,第三人称或非人称的句法结构的使用频率也不低,如“这个菜做得不错”。

3.4恭维对象和内容
恭维女性外貌是美国男性常常恭维的对象。

而美国妇女也会认为这种恭维很得体,并会回应。

而中国女性不太愿意别的男性公然夸赞自己的外貌、打扮等,而且恭维的对象不是外貌,而是女性的厨艺或者持家的能力。

美国夫妻或长辈与晚辈间也时常会彼此恭维,这也是美国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而中国人认为越亲近的关系越不需要恭维。

中美语言中都会恭维对方的能力和成就,但稍有区别。

美国人通常会夸赞对方的成就本身,而较少恭维其先天条件。

4.恭维语的应答方式
4.1致谢式
这种应答只是对对方的恭维进行致谢,是美国人最常使用的回应方式。

在中国,人们也常用“谢谢你”等句子,但中国人的使用频率明显少于美国人。

此外,在中国,通常来说,下级对上级的使用频率较高。

然而,这在美国上下级人员中几乎没有差异。

4.2赞同式
这种应答直截了当地赞同对方的恭维。

如:A:You are such a nice guy!B:Well,I think so.
此例中,B直接表示同意对方的恭维。

美国人较常使用的这样的回应方式。

但中国人不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回应,不过使用这种回应方式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4.3回赠式
这种应答以回赠恭维的方式接受对方的恭维,体现了“赠予—接受” 以及“赠予—回报” 的人际交往关系,加强了双方的交际效果。

如:A:Your dress is nice. B:Thanks,but yours is beautiful,too.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会用这样的回应方式,不过这在中国的上下级之间几乎是平等和一致的,然而,在美国,下级会更常进行这样的回应。

4.4缓和恭维回应方式
这种回应方式的特点就是既不接受也不拒绝,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削弱型、指称转移型和反问型。

4.4.1削弱型
A:I got the championship in this match.
B:It’s really wonderful!
A:Thanks,it’s a nice thing.
甲:你的字写得真好。

乙:哪有。

在本例中,B 用“really wonderful”来恭维A。

从用词来看,B对A给予了很高程度的恭维,而A 却用“nice”一词削弱了B的恭维程度。

中国人常使用谦词,如“哪有/哪里”来削弱别人的恭维,且使用频率远高于美国人。

4.4.2指称转移型
当被恭维者觉得恭维受之有愧时,便会通过指称转移式的回应将恭维目标转移到别的人或物上。

如:A:You got a fantastic mark in English this term.
B:Well,I’m got a good teacher.
在本例中,B 把A 的恭维转移到teacher身上,从而减弱了对方对自己的恭
维。

中美两国人们都比较常用这种恭维语回应方式,而中国人的使用次数明显高于美国人。

4.4.3反问型
这是一种以反问的形式寻求对方恭维原因的方式,这可以帮助被恭维者确认恭维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A:I like your hairstyle.
B:Isn’t it a little old-fashioned?
在这一例子中,很难鉴别B 的真实意图。

不过,这样既可避免自我表扬,也可避免否定他人,变被动为主动。

在中国,这种回应方式的使用较为频繁,也多于美国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中国与美国在恭维语的使用上的差异一目了然,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两者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恭维语仅仅是两国语言中很小的一个方面,但从其中的差异,我们更应深刻地体会到,语言与社会不可分割开,研究语言,我们必然需要将社会因素考虑进来,而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形成以及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