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戴教师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爱戴教师的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按说,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至少也得听听学生的心声,为此,在周四下午课堂上,我在班中做了一次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发表了各自的意见。集中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方面:⑴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学生;⑵尊重学生,不打骂、不侮辱、不伤害学生的自尊;⑶作学生的朋友,愿与学生沟通,在学习、思想方面多关怀学生;⑷课堂上有幽默感,能调动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始终保持精力集中。通过这些意见,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德行、修养的要求几乎高于智能学问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今社会,在各式各样的辅导材料铺天盖地包围我们的时候,学生更需要的是能与他们共欢乐同分忧的朋友式的老师,是能督促他们、鼓励他们、理解他们,不仅教以知识更能引导他们做人的教师。由此,我想到自己,,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体验,我总结出八个字:关注学生,充实自己。说实话,我是非常热爱教育这门职业的,我曾经戏言,如果这世界只剩下一名教师了,那肯定是我。如今虽然也有人这样戏言: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但若有人问我:还愿当教师吗?我想我还会由衷地回答:愿意,而且是语文老师。为什么呢?这还得从立志当教师说起。十九年前,当我还是一名高二学生的时候,暑假里,我回到村中,到幼儿园去玩(我一向很喜欢孩子),孩子们围着我,叽叽喳喳的叫“老师”,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一双双精神的大眼睛,真是心动,我想,这些孩子小时候都这么天真纯朴,健康活泼,可是长大后,则
善恶不一,千差万别,这该是成长环境起到了决定作用吧,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到最爱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至少不要走向社会的反面,那该多好!从此,我萌发了当教师的愿望,在高考的志愿上我全填了师范院校,虽然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毕竟实现了当教师的愿望。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中,我享受到三乐:一、钻研教材探索知识文化的奥秘是一乐;二、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享受文化的魅力又是一乐;三、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解思想、情感上的疑难,看着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是三乐。为了享受教育生活之乐,我努力做到了几点:⑴多方学习优秀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业务积累;⑵认真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我知道,年轻的心需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努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除了运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就是经常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如诗词背诵竞赛、知识竞赛、办班报、周记交流、讲台让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很优秀;⑶通过周记、作业、课堂等各种途径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关爱中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往往使学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多学生即使毕了业,依然来信感谢我,这些让我深深享受到为师的快乐。在这里有两样东西帮助了我:一是我对学生的爱,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始终是我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着想,
这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最好桥梁,使学生很快消除对立情绪,敞开心扉向我倾诉。二是自己所学的知识,象教育理论、心理学、文学、哲学等(现在看来,大学里读的还是少了),这些学习使我能很快找到学生的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最好的建议,从而拨去他们心中的云雾。似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不刻意追求结果、追求分数时,往往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其实,这正是因为教育符合了规律,适合了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关照了最该关照的对象。但是随着高考的日渐升温,课程的越来越紧,我感到课堂越来越不从容了,很多好文章已没有时间与学生耐心尽兴探讨了,课堂的乐趣大减,似乎也没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了,离学生越来越远了,一切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一切都成了短评快,急就章,快餐饭,食而不知其味,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淡了,效率也越来越低了,有时一个问题重复很多遍还是记不住,师生都感到又苦又累,我深深地感到了困惑。我自认为,十多年的教学、钻研,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是越来越明白,越透彻了,可为什么在与学生交接过程中却如此困难?这到底是为什么?当教育变成应试的代名词,当分数成为评价师生的最重要标准,当所有时间都被学习占用,而没有给其他活动以自由,当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被忽略之时,教育也就走到了穷途末路。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苦,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学习效率却越来越低,教师找不到成就感,学生寻不到学习的乐趣,社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从而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最终只得选择逃避——退学。当教育没有了对象,或者说越来越少时,它又
依靠什么存在?爱之深则痛之切。每当看到有些同学对学习了无兴趣,无所事事的浪费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每当看到那些退学的学生,带着无奈的神情,即使离开了也不知回家干什么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深深的忧虑,甚至痛苦:当他们怀着满心期望来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又给了他们什么?在他们的一生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所钟爱的教育为什么变成了这般模样?此时我便会深深感到个人力量是如此弱小,我该怎么做才能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至少在自己的班级里,自己的学科上有所改善?我该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既学得有趣又学得有效?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当老师的时候,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讲学,但他当班主任的两个班的学生依然学得很积极,成绩很优秀。他不用批作业,不用出考题,不用批卷子,但他的学生成绩依然在整个盘锦市名列前茅,因为他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自己批改,自己出考题,自己批卷,甚至让学生自己讲课。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老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吸收各方面的先进知识,从而能高屋建瓴地去指导学生,引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事半功倍?我想这并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是眼光长远的科学规划。究其原因,他把学生的发展,甚至一生的前途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关注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志的发展,并配以切实的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他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自己在班级中的最满意的位置,如最勤快的人、最热情的人、最守信的人、最幽默的人、唱歌最好的人、记忆最快的人等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