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章_配位平衡319

合集下载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二)配位体(Ligand, L)
1.Lewis碱(可给出电子) 配位原子——配位体分子中,直接与中心离 子 (原子)结合的原子。常见的有: H- C N O F P S Cl Se Br I 2.配位体分类 (教材P.231表10-2) 配位体
单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 — 每个配体分子离子
总的离解方程式: [Cu (NH3)4]2+ = Cu2+ + 4NH3
K = 1 / 4 =2.5710-13
“配合物”与复盐之间无绝对界限
Mn NH3
M n C2 H 4
KPt C2 H 4 Cl3 (W、C、Zeise salt,1825年)
Fe C5 H5 2 或FeCp2
顺一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Ⅱ) 读作”顺式二氯两个三苯基膦合铂(Ⅱ)” 2.无机配体 : 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最后阳离子 . 例2:
K[PtCl3 NH3 ]
三氯•氨合铂(Ⅱ)酸钾
3.同类配体: 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例3:NH3前,H2O后 : [CONH3 5 H 2O]Cl 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二茂铁(Ferrocene)
C5H
5 2
环戊二烯基阴离子 C5H6-
三. 配合物的定义
配合物定义——由若干能给出电子对 或非定域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配位 体”),与具有可以接受电子的空的价轨 道的中心离了(或中心原子)结合,按一 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而形成的结构单元, 称为“配合单元”;含有“配合单元”的 物质,称为“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Complex)。
例5:
NH3 2 ] 氨基•硝基•氨合铂(Ⅱ) [PtNH2 NO2
6.同一配体有两个不同配位原子:

普通化学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普通化学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平衡
2 中心离子的水解效应 若溶液酸度太小,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金属离子 浓度减小,使配离子发生解离。
Fe3+ + 3C2O42- = Fe(C2O4)33+ 3OH– 3Fe(OH)3
Fe(C2O4)33- + 3OH– = 3Fe(OH)3 ↓ + 3C2O42-
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平衡
习惯上沿用
K3[Fe(CN)6] K4[Fe(CN)6]
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无机化合物 分子式 H 2 SO 4 NaOH KBr 名称 硫酸 氢氧化钠 溴化钾 分子式 H 2 [PtCl 6 ] [Cu(NH 3 ) 4 ](OH) 2 [Ag(NH 3 ) 2 ]Br [Cr(NH 3 ) 4 (H 2 O) 2 ]Cl 3 K 2 [HgI 4 ] K[Co(NO 2 ) 4 (NH 3 ) 2 ] K 2 SO 4 硫酸钾 [Cu(NH 3 ) 4 ]SO 4 [Co(NH 3 ) 2 (en) 2 ](NO 3 ) 3 [Pt(py) 4 ][PtCl 4 ]
配位化合物 名称 六氯合铂 (IV) 酸 氢氧化四氨合铜 (II) 溴化二氨合银 (I) 氯化四氨· 二水合铬 (III) 四碘合汞 (II) 酸钾 四硝基· 二氨合钴 (III) 酸钾 硫酸四氨合铜 (II) 硝酸二氨·二(乙二胺)合钴(III) 四氯合铂 (II) 酸四吡啶合铂 (II)
第二节
1 K = K fθ Kθ sp
θ
影响水解效应大小的因素: (1) KfӨ越小,配合物越易解离, (2)介质酸度越小,pH越高,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形成的原因
(1)内外界之间为离子键,配合物可解离。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配位平衡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配位平衡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通过配位反应进行沉 淀或吸附,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环境化学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发生配位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迁移 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影响土壤污染修复效果。
水质监测与净化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可通过配位反应进行转化和去 除,确保水质安全。
02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利用配位平衡常数来计算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
03
在生物学中,配位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与蛋白 质、酶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04
在环境科学中,配位平衡常数可以用来研究重金属离子在土壤、水等 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04
配位平衡在化学反应中的作 用
配位反应的速率影响
由能变化等参数,从而预测反应结果。
05
实际应用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工业生产中的配位平衡问题
1 2 3
金属冶炼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配位平衡对于控制金属离子 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金属的提 取率和纯度。
化学品的合成与分离
许多化学品的合成和分离涉及到配位平衡,如利 用配位反应合成有机金属化合物、分离稀有元素 等。
03
配位平衡的计算与表示方法
配位平衡的计算
配位平衡是溶液中一种重要的化学平衡, 主要涉及配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
配位平衡的计算通常需要使用平衡常数,如 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来描述配位体和中 心离子之间的结合和解离程度。
平衡常数的值取决于温度、压力和 溶液的组成,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 计算得出。
形成配合物的条件
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配合物,如温度、压 力、浓度等。

配位平衡

配位平衡

Ag+ + 2NH3
反应前 0.02
1.0
[Ag(NH3)2]+ 0.0
反应后 0.0 1.0-2×0.02
0.02
平衡时 x 1.0-2×0.02+2x 0.02-x

1.0-2×0.02
0.02
=0.96
3
Kθf
[Ag(NH3 )2+ ] [Ag ][NH3 ]2
0.02 0.962 x
1.7 107
则KCN的起始浓度至少为: c(KCN)=2×0.1 + 3.43×10-4 0.2 mol·L-1
结论:(1) AgI不溶于浓NH3•H2O,可溶于稀KCN溶液。 (2) 形成相同的配离子时,Kθsp越大越容易转化11 。
(2) 配离子
沉淀
通式:MLn+nX
MXn nL
(说明:X为沉淀剂,L为配位剂。)
[Ag(NH3)2]+ + Cl-
0.1
0.1
K
θ j
[Ag(NH3 )2 ][Cl- ] [NH3 ]2
0.1 0.1 x2
Kθf
K
θ SP
9
解之得:x = 1.82 mol/L
则氨水的起始浓度至少为:
c(NH3) = 2×0.1+1.82 = 2.02 mol·L-1
② 设要溶0.1 mol 的AgI,平衡时NH3的浓度为
离解反应:[FeF6]3-
Fe3+ + 6 F-
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
K不 θ 稳
[Fe3 ][F ]6 [FeF63 ]
K
θ d
意义:Kθ不稳 称不稳定常数,其值愈大,则配离 子愈不稳定。显然,它与K稳互为倒数。

第九章 配位平衡

第九章 配位平衡

论价键理论
24
9.2.1 价键理论
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2. 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和配离子的 空间构型 3. 内、外轨型配合物与配合物的 稳定性
25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 形成体(M):有空轨道
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二者形成配位键 M L
2. 形成体(中心离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3. 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有关
Co3+与NH3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单元后, 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它们独立存在时的化学 性质。
2
在书写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通常 把配位单元“〔〕”括起来,称为配合物的 内界。所有配合物都存在内界,有些配合 物不存在外界。 如 K3[Cr(CN)6] ,内界为 [Cr(CN)6]3-,外界是 K+。 如 Ni(CO)4 则无
-
2s 2s
-
2p 2p
X
X
-
X
-
sp3杂化
31
又如:[NiCl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NiCl4]2- μ = 2.83 B.M
3d 4s 4p
Cl Cl Cl Cl
sp3杂化
-
-
-
-
32
② dsp2杂化
中心离子用 dsp2杂化轨道接受配体的孤
对电子,配合物呈平面正方形。
33
[Ni(CN)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μ=0 3d Ni2+ [Ni(CN)4]2dsp2杂化 CN CN CN CN
12
4、配离子的电荷数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电荷
的代数和。
如: [ Co(NH3)6]3+ [Cr(CN)6]3-
Ni(CO)4

《化学反应教学课件》第六节配位平衡

《化学反应教学课件》第六节配位平衡

配位平衡的建立和变化受反应 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 浓度等。
配位平衡的原理可以通过配位 平衡常数来描述,该常数反映 了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大小。
02
配位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配位平衡的原理
配位平衡常数
表示配位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配位 体与中心离子生成配合物的浓度比值 ,是反应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
影响因素
实验环境
保持实验室整洁,避免交叉污 染。
实验记录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以 便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配位平衡常数。
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配位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探究配位平衡的影 响因素。
结论总结
总结实验结论,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05
配位平衡的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配位平衡的重要性
01
配位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化学反应都涉及到 配位平衡的建立和变化。
02
配位平衡对物质的性质、分离和提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配位平衡理论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配位平衡的原理
配位平衡的原理是中心原子或 离子的空轨道与配位体的孤电 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 定的配位键。
重点
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配位平衡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配位平衡的知识 。
教学策略与方法
策略
采用实例教学、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 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配 位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实例教学
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解释配位 平衡的形成和影响。
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配位平衡 的变化,加深理解。

配位平衡与稳定常数 - 江南大学教务处

配位平衡与稳定常数 - 江南大学教务处

K
假定AgCl溶解后,全部转化为 [Ag(NH3)2]+
休息
休息
13
14
7.2.1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7.2.1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L-1; [Ag(NH3)2+]≈0.010 mol mol· mol ·L-1 [Cl-] = 0.010 mol· mol ·L-1 [NH3] = 0.22 mol· 溶解AgCl所需要的氨水浓度为 : ·L-1 2 0.010 = 0.020 mol mol· ∴溶解0.010 mol AgCl所需氨水浓度 : 0.22 + 0.020 = 0.24 mol ·L-1 mol ·L-1氨水和1L 1mol· 1mol ·L-1 的KCN溶液,哪 例6: 6:1L 1L 6 mol· ? 个可溶解较多的 AgCl AgCl?
1
休息
5
6
1
7.2.1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衡与平衡常数
7.2.1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Ag+ + 2NH 3 反应前c/mol ·L-1 /mol· 0.010 0.030 平衡时c/mol x ·L-1 0.010+2x /mol· [Ag(NH3)2+] K 稳= = 107.05 [Ag+] [NH3]2 = (0.010 - x)/x(0.010 + 2 x)2 ·L-1 = [Ag+] x = 8.910-6 mol mol·
休息
9
10
7.2.1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7.2.1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K
2 K ([ Ag(S 2O 3 ) 2 ]3 ) [ Ag(S 2O 3 ) 3 2 ][NH 3 ] 稳 2 2 K稳 [ Ag(NH 3 ) 2 ][S 2O 3 ] ([ Ag(NH 3 ) 2 ] )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K f
1
(
K
a
)6
Kf越小,即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小;Ka越小, 即生成 的酸越弱,K就越大。
Fe3+ + 6F3OH-
[FeF6]3+
Fe(OH)3↓
既要考虑配位体的酸效应,又要考虑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
2. 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Cu(NH3) 4]2+
Cu2+ + 4NH3 +
S2-
CuS↓
y 2.2310-7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Mn+ + x L-
水解 氧化还原 沉淀
酸效应
MLx(n-x)
1. 酸度的影响 2.沉淀影响 3.氧化还原的影响
1. 酸度的影响
Fe3+ + 6F+ 6H+
[FeF6]36HF
总反应为:[FeF6]3- +6H+
Fe3+ + 6HF
K
c(Fe3 ) c6 (HF) c(Fe3 ) c6 (HF) • c6 (F- ) c([FeF6 ]3 ) c6 (H ) c([FeF6 ]3 ) c6 (H ) c6 (F- )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有孤电子对
Na[BF4]中[BF4]-是配位体, F为配位原子. a 单基配位体(一个配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
含氮配位体 NH3 、 NCS-
含氧配位体 H2O 、 OH-
含卤素配位体 F- 、 CI- 、 Br- 、 I- 含碳配位体 CN- 、 CO
含硫配位体 SCN-
代入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Kf
c(Ag(NH3 )2 ) c(Ag )c2 (NH3 )

第三节 配位平衡

第三节 配位平衡

KS= KS1 KS2 KS3 KS4 = [Cu2+][NH ]4 3
[Cu(NH3)42+]
• Ks是一个积累常数。由于配离子的形成 与分解都是分部进行的,所以Ks与逐级 稳定常数有关 • [ Ag ( NH ) ]

Ag NH 3 [ Ag ( NH 3 )]


K s1
3
[ Ag ][ NH 3 ]
核苷酸
Co
V ita m in B 12
的结构模型
H2N
O H2N O NH2 O N
+
O H2N
H3C N N Co N
CH3
H3C H3C
N CH3
O N H 2H C 3
CH3
CH3
Vitamin B12
(钴的配合物)
H3C O O O P
-
NH
O N
O
NH2 CH3
O H H
HO N H O H CH3
二(乙酰丙酮)合铜 六元环 KS= 2.8 1015
(二)螯合环的数目
H2 H2O Cu CH2 H2O N H2 N CH2
2+
CH2 H2N Cu
CH2 NH CH2 CH2
2+
H2O
N H2
CH2 H2N Cu
CH2 NH CH2 CH2
2+
同一种配体与中
H2N CH2
NH CH2
心原子成环的数目越 多,螯合物就越稳定
HO
Pt(NH3)2Cl4 四氯· 二氨合铂(Ⅳ) • • • • 三氨基· 三硝基合钴(Ⅲ)酸铵 氯化一氯· 一氨二(乙二胺)合钴(Ⅲ) 氯化二羟基· 二氨合铂(Ⅳ) 五氰· 一羰基合铁(Ⅱ)酸钾

大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第三节

大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第三节

二、 配合物药物—— 铂配合物
金属铂类配合物:顺铂
1. 顺铂(Cisplatin)
卡铂
(有抗癌活性) (无抗癌活性)
(Z)-二氨二氯合铂(II)
顺铂的临床用途

顺铂在临床可用于治疗膀胱癌、前列腺癌、头 颈部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癌和白血病等 目前为公认的治疗睾丸癌和卵巢癌的一线药物 顺式有效,反式无效 注射给药 有严重的肾、胃肠道毒性、耳毒性及神经毒性, 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
Ag+ ---- AgCl ---- [Ag(NH3)2]+ ---- AgBr ---[Ag(S2O3)]3- ---- AgI ----[Ag(CN)2]- ---- Ag2S
AgNO3 AgCl [Ag(NH3 ) 2 ] KBr AgBr
NaCl NH 3 O Na 2S2 Ag(S2 O3 ) 2 3 3
KI AgI
KC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g(CN)2 Na 2S AgS
Ksp
AgNO3 AgCl Ag(NH3)2+ AgBr Ag(S2O3)23AgI Ag(CN)2NaCl NH3 KBr KI KCN Na2S AgCl Ag(NH3)2+ AgBr AgI Ag(CN)2Ag2S 1.6×10-49 7.70×10-13 1.56×10-11
K稳=1.6×1035 K’稳=1.3×105
[Co(NH3)6]3+ [Co(NH3)6]2+
Co3+
+e
Co2+
E 3
Co
/Co 2
1.84 V
[Co(NH3)6]3+ + e

配位平衡2010-12-22

配位平衡2010-12-22
+
[Ag(NH 3 ) 2 ]+ (aq) + e −
Ag(s) + 2NH 3 (aq)
根据 Nernst方程,298.15 K时电对 [Ag(NH3) 2]+ /Ag 的电极电势为:
E {[Ag(NH 3 ) 2 ]+ /Ag }= E (Ag + / Ag)
+0.05916 V × lg
ceq {[Ag(NH 3 ) 2 ]+ }/ c [ceq (NH 3 ) / c ]2 ⋅ K s {[Ag(NH3 ) 2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0.7991V − 0.05916 V × lg1.67 ×107 = 0.372 V
Zn2+ +4NH3 [Zn(NH3 ) 4 ]2+ 解: [Zn(NH3) 4]2+ 的标准稳定常数为:
K s {[Zn(NH 3 ) 4 ]2+ } =
ceq {[Zn(NH 3 ) 4 ]2+ }/ c
[ceq (Zn 2+ ) / c ] ⋅ [ceq (NH 3 ) / c ]4 1 = = 5.0 ×108 (6.7 ×10−3 ) 4
ceq [ Cu(NH 3 ) 4 ]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S
{[Cu(NH ) ] } = [c
2+ 3 4
(Cu 2+ ) / c ] ⋅ [ceq (NH 3 ) / c ]4 eq
{
2+
}/ c
对于配体个数相同的配位个体,KS 越大,配 位个体就越稳定。
配位个体的稳定性除了用标准稳定常数表示 以外,也可以用标准不稳定常数 Kis 表示。例如, [Cu(NH3) 4]2+ 的解离反应为:

章配位平衡

章配位平衡

Ag(CN)2[Ag +]
· [Ag +]
+ 2NH3
= K稳 [Ag(CN)2- ] K稳 [Ag(NH3)2+]
= 5.8×1013
K很大,故反应向右进行。
同类型的配离子,Kf小的可转化为Kf大 的配合物。
例 向血红色的[Fe(NCS)2] + 配离子溶液中,加入 足量的氟化钠溶液,血红色溶液变浅。计算该反
例2: 0.1 gAgBr固体能否完全溶解于100mL 的
1 mol·L -1氨水溶液中?
Kf=1.6×107
Ksp=7.7×10-13
解:设1L 1 mol·L -1氨水可溶解xmolAgBr, 则
AgBr(s) + 2NH3 = Ag(NH3)2+ + Br-
平衡浓度/ mol·L -1
1-2x
数(常用β表示)等于逐级稳定常数的乘积。 累积稳定常数:β=∏K
例如 [Cu(NH3)4]2+的生成分四级进行 β1=K1 β2 = K 1× K 2 β3= K 1× K 2 ×K3 β4 = K 1× K 2 × K 3 × K 4 = K稳
12-1-3 K稳的应用
1. 比较配合物稳定性 (1) 对于相同类型,K稳越大,1.01016/ 2.2103
=4.5 1012 K很大,故反应向右进行。
3.计算配离子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例:在1mL0.04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
1mL 2 mol•L-1 NH3, 求平衡时溶液中的[Ag]+=?
解: Ag+ + 2NH3
Ag(NH3)2+
起始浓度 0.02 1
12-1-2 配离子的逐级形成常数 配离子是分步形成,配离子有逐级形成常

第四章-_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四章-_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Ag(S2O3)2]3- + I-沉淀剂→
K Ө稳=2.9×1013
AgI(s)黄色,K Өs=8.5×10-17 +2CN- (aq)配位剂
2CN- (aq) + 1/2Ag2S(s)黑色 ←
结论:
K Өs=1.1×10-49
[Ag(CN)2]- + 1/2S2-沉淀剂
K Ө稳=1.3×1021
•外界:
SO42-
•形成体: Co3+( 中心离子电荷数:+3)
•配位体: Cl-, NH3, en (:NH2-CH2-CH2-H2N:) •配位原子: Cl(1个); N(5个) •配位数: 6
Cu(NH 3 )4 SO4 Nhomakorabea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S)6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H2 PtCl6
= 2.0×10-3
= x2/(6.0-2x)2
两边同时开平方得:
0.0447 = x/(6.0-2x) (因K Ө稳大,x 较大, x不能近似)
x = 0.25mol/Kg
换算成AgCl的质量:
0.25mol/Kg×143.35g/mol×1Kg= 35g
答:1.0Kg 6mol/Kg氨水可溶解35g (0.25mol) AgCl。
K(稳) 1.67 107
0.010 x 0.010
0.010 2x 0.010
0.010 x 0.0102
1.67 107
x 6.0 106
[Ag ] 6.0 106 mol L1
[
N
H3
]
[Ag(N
H
3
)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稳定常数的应用
①比较同类配合物的稳定性 [Cu(NH3)4]2+的稳定常数为4.8 ×1012, [Zn(NH3)4]2+的稳定常数为5 ×108。
例如:
[Ag(CN)2] -
K q稳=1021.1,
[Ag(S2O3)2]3[Ag(NH3)2]+
K q稳=1013.46 K q稳=107.05,
溶液中配离子的生成分步进行,例如:
Cu2+ + NH3 = Cu(NH3)2+
K1
Cu(NH3)2+ + NH3 = Cu(NH3)22+
K2
Cu(NH3)22+ + NH3 = Cu(NH3)32+
K3
Cu(NH3)32+ + NH3 = Cu(NH3)42+
K4
K1 、K2、 K3、 K4 称为逐级稳定常数
稳定性顺序为:[Ag(CN)2] - > [Ag(S2O3)2]3- > [Ag(NH3)2]+
② 配合物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例]:10 mL 0.2 mol·L-1 AgNO3 与10mL 1.0 mol·L-1
NH3·H2O 混和,(K稳= 1.1 ×107) [Ag+]=?
解: Ag+ + 2NH3 = [Ag(NH3)2]+
B
A
B
C
C
C
B
C
B A
M
B A
A B
M
AA CB
M
A B
C C
M
CA BA
M
C B
C
B
A
A
B
三顺式
三反式
一反二顺式
三顺式
几何异构体
M(AABBCC)有5种几何异构体
m
C
C
CC
A
A
M
M
BB
A
A
B
B
三顺式有对映异构体
C
C
CB
A
B
C
M
A
4.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①中心原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决定空间构型; ②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 ,配位体提供孤对电子;
1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 逐级稳定常数及累计稳定常数
①配合物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
Cu2+ + 4NH3 [Cu(NH3)4]2+
② 解离反应的平衡常数: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K不稳
[Cu(NH3)4]2+ Cu2+ + 4NH3
K稳=1/K不稳
③ 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逐级形成常数)
Kf
(Cu(NH
3
)
2 4
)
=
2.30×1012。在
Cu
2
/Cu
半电
池中,加入氨水,当 c(NH 3 ) = 1.0mol L-1,
c(Cu(NH
3
)
2 4
)
=
1.0mol
L-1时,
(Cu
2
/Cu
)
=
?
并求
(Cu(NH
)2
34
/
Cu )
=
?
Cu c (N 3 )= H c (Cu 3 )2 4 ()= N 1 .0 m H L - o 1
dx2-y2 dz2
球形对称场
低自旋 (强场△ > P ) 高自旋 (弱场△ < P ) 依据:△与 P 比较
dxy dxz dyz
八面体场
光谱化学序列:(弱场) I-<Br-<S2-<SCN-<Cl-<NO3-<F-<OH- <C2O42- < H2O <NCS-<NH3<乙二胺<联吡啶<NO2-<CN-<CO(强场)
(Cu2 / Cu)
= (Cu2 / Cu) 0.0592V lg{c(Cu2 )} 2
=
(Cu2
/ Cu) 0.0592V lg
2
Kf
1 (Cu(NH3)24 )
=
0.3394V
0.0592V 2
lg
1 2.30×1012
= -0.0265V
(Cu(NH3)
2 4
/
Cu)
<
(Cu 2 /Cu)
[Ag(NH3)2]+ + 2 H+ = Ag+ + 2NH4+
12-3-2 溶解度
[例12-4] 计算AgCl 在6 mol ·L-1氨水中的溶解度。
多重平衡:
AgCl(s)+2NH3 [Ag(NH3)2]++Cl-
起始:
6
0
0
平衡:
6-2x
x
x
注意:在以上计算中,忽略了低配位数配合物的存在。
作业 1,2,3,5,7,9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III) 四羟基合锌(II)酸钾 二氯一(乙二胺)合铂(II)
四羰基合镍(0)
3.配合物的异构: 结构异构(电离、水合、键合、配位异构) 几何异构:MA4B2 MA3B3 MA2B2 对映异构: MABCD、 MA BCD3、 M(AABBCC)
[CoBr(NH3)5]SO4 [CoSO4(NH3)5]Br
思考:
(Cu2 / CuI2- ) 与 (Cu2/Cu )相比,何者大?
小结:氧化型形成配合物,E ↓, 还原型形成配合物, E ↑,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配合物,看K f 的相对大小。若 K f (氧化型) > K f (还原型), 则E↓;反之,则 E↑。
12-3-2 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对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影响。
[FeF6]3-
磁矩 1.73 B.M. 5.92 B.M.
成单电子数 杂化轨道类型 配合物类型
1
d2sp3内轨ຫໍສະໝຸດ 配合物5sp3d2
外轨型
5.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 金属离子与配位体间是纯粹的静电作用,不形成共价键;
(2) 金属离子配体场作用下,五个简并d轨道分裂;
(3) d轨道的分裂,电子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
2.91013
1.31021
[例12-1] 比较0.1 mol·L-1的[Cu(NH3)2] +和 [Cu(NH3)4] 2+ 在0.1 mol·L-1的NH3溶液中的解离度?
[Cu(NH3)2] + : K稳=7.2×1010
[Cu(NH3)2]+ = Cu + +
平衡: 0.1 -x
x
2NH3 0.1+2x
Cu+/ Cu 0.52 [Cu(CN)2]-/Cu
-0.43
Ag+/Ag 0.799 [Ag(CN)2]-/Ag -0.31
Au3+/Au 1.50 [Au(CN)2]+/Au -0.58
例:已知K稳=1.7×107, Ag++e → Ag q= 0.80V 计算 [Ag(NH3)2]++e- = Ag+2NH3 q=?
第12章 标准化练习
1. (4159) 在0.20 mol·dm-3 [Ag(NH3)2]Cl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稀释(忽略离子强度影响),则下列各物质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一半 的是( )
(A) c([Ag(NH3)2]Cl) (C) 解离达平衡时c(NH3·H2O)
(B) 解离达平衡时c(Ag+) (D) c(Cl-)
MA3B3
面式-(fac-)-同种配体 形成八面体的一个面
MA2B2
经式-(mer-)
四面体 反式
顺式
[MA BC D] 四面体配合物
镜面
D
C
A
MC B
D
C MA B
间不 列 重 合
能互 为





八面体[MA BC D3]
M(AABBCC)的异构体?几何异构 + 对映异构
B
C
CA
C
M
M
BA
反应前 0.10
0.50
0
反应后 0
0.30
0.10
平衡 x 0.30+2x ≈ 0.3 0.10-x ≈ 0.1
[Ag(NH3 ) 2 ] = 1.1×107
[Ag ][NH3 ]2
[Ag+] = x = 1.0×10-7 mol·L-1 [NH3]>>[Ag+]!
③沉淀与配合物间转化 (多重平衡)
解:Ag++2NH3 = [Ag(NH3)2]+
X1
1
[Ag+] = 1 / K稳 代入能斯特方程得:
q{[Ag(NH3)2]+/Ag}
= (Ag+/Ag) = q (Ag+/Ag)+0.0592lg[Ag+]
=0.80+(-0.43)=0.37(V)
例 :已知 (Cu 2 /Cu ) = 0.3394V ,
[Ag(NH3)2]++Br -=AgBr(s)+2NH3 配合物转变为沉淀
K转= [Ag(N[NHH3)32]]2+[A[Bgr+-]][Ag+]=
1 K稳Ksp,AgBr
AgBr(s)+2NH3=[Ag(NH3)2]++Br- 沉淀转变为配合物
K转=K稳K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