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语文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317f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7.png)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5.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体会成长的过程,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香菱学诗》的学情分析如下:
1.教学开始前,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香菱学诗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他们对香菱学诗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香菱学诗,它展现了香菱执着追求、勤奋好学的精神。
5.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阅读《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部分,讨论香菱的品质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孩子一定的启示和教育建议。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以保证学习效果。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讲授新知
1.诵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组。
2.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
-香菱学诗的过程:香菱请教黛玉、宝钗,勤奋练习,最终学会了作诗。
-诗歌意境: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表现手法:讲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精讲课文,突破难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097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f.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刻画和赞美,培养对勤奋好学的品质的认同。
理解文学作品中对人性、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描绘,增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强调香菱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她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她坚持不懈的精神。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作者对香菱人物刻画的技巧和意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香菱学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香菱这个人物,思考她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她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讨作者对香菱人物刻画的技巧和意图。
3.5 朗读与背诵: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4.3 朗读与背诵: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9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c5ec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e.png)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九年级学生已学过不少小说,对小说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自主阅读感悟小说。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学会感悟交流、合作探究,提高品读小说的能力,学习香菱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教材分析】《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
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
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情景烘托,渐渐地放开了手脚;第三首诗终于成功了,流露了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梳理结构,揣摩思路,感知主旨,了解本文语言、细节描写,及通过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欣赏精彩语段,把握香菱苦志学诗的性格特征。
合作探究难点语句,理解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古典名著,借鉴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高尚情操。
学习香菱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跳读、品味、探究课文,梳理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f56d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a.png)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香菱学诗》一文,使学生了解香菱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学习诗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香菱学诗》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3. 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香菱学诗》的内容理解,诗歌基本技巧的掌握。
2. 难点:诗歌创作实践,香菱学诗精神品质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基本技巧,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阅读课文《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过程。
2. 第二课时:讲解诗歌基本技巧(平仄、押韵、对仗等),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第三课时: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6.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课文《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过程。
7.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8.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香菱学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
9. 诗歌技巧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10.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互评互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的运用。
3. 学习心得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评价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7b755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2.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二达标训练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bead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a.png)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
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08453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6.png)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审美观。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追求梦想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香菱学诗》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提问回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疑问。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最新12篇)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最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b985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5.png)
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最新12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0e92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f.png)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 m.…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1f8b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5.png)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能够欣赏并评价《香菱学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欣赏并评价《香菱学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写作实践,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香菱学诗》的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香菱学诗》,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香菱学诗》,感知作品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5. 写作实践:(1)学生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b22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e.png)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香菱学诗》,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菱学诗过程的描绘,以及香菱的勤奋和执着。
2.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方法和态度,从中领悟到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勤奋、专心、用心的重要性。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2. 分析香菱学诗的态度和品质,从中得到启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香菱学诗的方法和态度。
3. 运用欣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1. 概述课文《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介绍香菱的背景和性格特点。
2.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包括她的学习方法、态度和品质。
3. 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内容。
2. 让学生通读课文,感受香菱学诗的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方法和态度,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诗歌创作或鉴赏。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对学生的诗歌创作或鉴赏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023最新-香菱学诗教案【3篇】
![2023最新-香菱学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8da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a.png)
香菱学诗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香菱学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篇一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诗歌: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14d2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5.png)
初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香菱学诗》,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香菱学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香菱学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香菱在贾府学习诗歌的过程。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心得,体会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的把握,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红楼梦》和香菱的角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心得,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3.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创作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诗歌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创作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红楼梦》5.2 参考资料:有关《红楼梦》和诗歌创作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5.3 网络资源:有关《红楼梦》和诗歌创作的网站、论坛等。
5.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红楼梦》和相关诗歌创作的资料,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香菱的角色特点和诗歌创作背景。
6.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诗歌创作技巧和课堂活动等内容。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人教版教案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41a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0.png)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她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奋、执着的精神。
2.分析香菱的诗作,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2.分析香菱的诗作,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香菱的诗作分析与欣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香菱学诗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香菱的形象,为学习本文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香菱学诗的过程。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五、香菱诗作欣赏1.教师挑选香菱的诗作,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六、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关于香菱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香菱的形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第二课时一、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二、香菱诗作欣赏1.教师挑选香菱的诗作,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关于香菱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1.对香菱的诗作分析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言。
3.作业布置较为单一,今后教学中可尝试布置更多形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815ce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7.png)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篇一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红楼梦》。
生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
生3: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
(生齐读)师:下面老师补充介绍一下曹雪芹的有关情况。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至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祖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
到雍正初年,其父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职;一年后被抄家。
待到乾隆即位,父亲被起用,家道稍稍复兴。
到曹雪芹二十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重大打击。
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就某卖画维持生活。
在这期间,他花了十年时间写成巨著《红楼梦》。
大家知道书中有哪些人物?生1: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
生2:有贾探春、惜春、李纨、香菱。
生3:有刘姥姥、晴雯、袭人。
师:香菱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本出身于一个乡宦人家,在当地也算望族,但香菱幼年时遭拐卖,长大被人贩子一卖两家,后被呆霸王薛蟠生拉死拽弄到家里,成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这次恰巧薛蟠外出经商,香菱跟宝钗住进了大观园,终于得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1:香菱学诗。
(底下学生窃笑)师:稍详些。
生1: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
生2: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师:“如痴如醉”用得好。
生3:香菱写诗改了三次,终于成功了。
师:我发现大家忽略了文章的前一部分内容。
生4:文章写的是黛玉指导香菱读诗、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学作诗的经过。
师:概括得挺完整。
正如大家所说,香菱学作诗三易其稿,第三稿写成后拿给黛玉看,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
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边默读边用笔圈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2c2c3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诗词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2.诗歌鉴赏:挑选一首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3.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创作欲望,但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通过学习《香菱学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个性和创意。
4.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写作作业:
-创作一首以“学习”为主题的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并尽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感悟。
-撰写一篇短文,以香菱学诗的故事为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思考作业:
-结合香菱学诗的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方法,写一篇反思日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写作训练:以香菱学诗的经历为素材,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4篇)-最新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4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ec69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4.png)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通过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学诗经历,了解香菱的性格。
鉴赏课文中的《咏月三首》,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品味文中细节(空白处),深入挖掘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香菱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教学方式:发现式审美体验教学(填补空白、揭示话语蕴藉),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课文主人公香菱的有关信息及香菱学诗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初读诗,解个性▲导入: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山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
宝玉他了觉得清香异常。
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prime;酒。
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
那同学们来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认识到红楼梦这千红万艳中的一位。
她刚刚步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大观园的生活,她就是?(香菱)。
大观园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歌)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香菱学诗》▲本文课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02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bbac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f.png)
202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202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香菱学诗》【知识目标】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等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重点)【情感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引得四百余位痴男怨女纷纷登场,又都黯然离去。
香菱——列副册首位的女子,是这幕人生大戏中公认出场最早、最孤苦无依、最薄命的一个。
在第四十八回,曹雪芹通过写她“学诗”这一情节,给予这个女子一种怎样的诠释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香菱学诗》,细细地品读吧。
导入二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2.作者简介:曹雪芹(1715-1763),名霑,号雪芹,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
3.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仄声(zè)庾信(yǔ)胡诌(zhōu)蘅芜苑(hénɡ)(wú)(yuàn)三昧(mèi)暧暧(ài)请柬(jiǎn)颦(pín)嘟哝(nonɡ)姊妹(zǐ)怔怔(zhènɡ)暖香坞(wù)画缯(zēnɡ)鳏鳏(ɡuān)阮(ruǎn)鲍(bào)4.词语解释:造化:福气;运气。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4318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b.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师寄语: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曹雪芹(约一qi24~一qi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
待到乾隆继位。
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
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
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
乾隆二十八年(一qi63)秋冬之间。
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语文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
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
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