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住宅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
(公元265—589年)
1.住宅附园林(现象普遍)——自然的居住 环境 2.住宅平面——前堂后寝,廊院制式(佛教 影响) 3.房屋结构——屋顶为有瓦面的悬山或庑殿 (大型住宅)木构架
住宅附园林
南北朝时期,安 定的时期相对长 一些,南北经济 都有不同程度的 发展,豪华的大 第宅和乡村别业 在古籍中常有记 载,一般大第宅 都附有园林。广 平王元怀宅“唐 宇宏美,林木萧 森,平台复道, 独显当世”
闾里制度
• 用地方整——矩形用地为主, 住宅朝向为正。
• 正厅前檐分为左右阶,入堂 以后席地而坐,堂内常悬幔 帐,背列屏风,以为遮护隔 避之用。
住宅结构
• 长江以北——抬梁构架,重要建筑有斗拱 • 南方——平地房屋、干阑架空房屋
四川成都画像砖——抬梁架
干阑楼屋
坞壁庄园的出现
• 坞壁布置: 平面呈方形,四周围以厚 厚的高墙,大门上设碉楼。 四角设角楼,并且在坞壁 院内正中或者后壁修筑四 五层的高楼,作为主人安 全防护的住房,居高临下 的监视敌情,所以被称作 望楼。在上面反击围攻者 也很方便。是所谓“高楼 以射远”。
明清时期
(公元1368—1911年)
1.木结构 2.伦理制度 3.风水说 4.地方特色
木结构
• 明朝时期的木结构有了进步,确立了梁柱直接 搭接的结构方式。 • 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 斗拱装饰化三个方面有所发展。例如宋代常用 的用一层层木构架相叠而成楼阁的方法,被贯 通上下楼层的柱子构成的整体式框架所代替。 • 柱与柱之间增加了联系构件的穿插枋、随梁枋, 改善了殿阁建筑结构;斗拱用料变小等等。这 些都使明代建筑的面貌产生了与宋代建筑的明 显差异.
干阑式民居木构技术
建筑下部用方、 圆、板桩三种 尖桩,打入地 下,形成排桩, 桩上架梁,铺 厚板。梁柱间 开榫、卯与销 钉连结,墙板 用企口搭接。
家族血缘——母系社会
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 , 占地面积达五万多 m2, 中间大房子的面积 160m2,周围 46 座小房 子 , 门口朝向大房子 , 或 方或圆 , 供对偶家庭使 用 ; 大房子为未婚男女 及老人使用的公房。房 外有窖穴一百多个 , 以 藏储公共财物。遗址 周围有深 5m 宽6m 的 防护沟 , 北为墓地 , 东北 为窑场。
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呈现不同风格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1.文化的交融 2.人口迅猛增长 3.商品经济的影响 4.工艺美术技艺
文化的交融
• 满族进关以后,在民居方面很快接受了 四合院的形制。 • 回族“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 广西壮族居住在交通发达,地势平坦的 人民开始脱离本民族传统的干阑楼居, 采用地居形式。
图3.4 敦煌石窟第85窟富家宅院
宋辽金元——宋(公元960—1270年)
1.专业营造书籍——《营造法式》 2.城市结构变化 3.宅院规模、四合院平面布局 4.宅园发展 5.具体形制 6.建筑构架——抬梁式
城市结构变化
到宋代,城市的里坊制解体,坊墙拆除,住宅入 口可沿街设置。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汴梁为例,平面 十分自由,有院子闭合、院前设门的,有沿街开 店,后屋为宅的,有两座或三座横列的房屋中间 联以穿堂呈工字形的等到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 居住面积,多一廊屋代替回廊。对后世江南城市 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的影响。 ——重大转折时期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建筑类型。 中国住宅特点: 1.历史悠久,形式随时代变化丰富多样 2.地域结构性强 3.结构是向心的 4.结构类型丰富
住宅研究方向
• 时间轴线 • 住宅类型
时间轴线
• 史前文化时期 • 先秦时期
• 秦至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辽金元 • 明清
史前文化时期
人口迅猛增长
• 清代人口迅猛增长,迫使民居设计寻求 节约用地的新途径。 • 加高层数 • 拼联建造 • 加长进深 • 出挑悬吊
商品经济的影响
• 出现新的住宅 形式:前店后 宅(在南方表 现为下作商店, 上置卧室) • 建造简易民居 以供出租。
清以后民居类型分析
•合院住宅 •土楼 •干阑式住宅 •窑洞 •碉房 •穹庐式
平江府城图
大型四合院布局
房屋以四合院为 主,适当地以廊 院串联的形式, 以合院制代替廊 院制。这种形式 增加了建筑制度, 提高了建筑的使 用面积。
千里江山图
宅园发展——江南住宅
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园 ——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 私家园林建造影响大
江山秋色图
具体形制1
清 明 上 河 图
农村的住屋为草屋,城市民居几乎全是瓦房,如图所示。稍富裕 的民居规模很大,形制变化多样,一字式,曲尺式,工字式,王 字式以及组合式。
前面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七间的大 门一座,在东北部折进的东廊中间又有门址一处, 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
两汉
(公元前206—公元前220年)
1.住宅规模、院落构成 2.居民区——闾里制度 3.风水术开端 4.住宅结构 5.创建新制——坞壁
住宅用地与朝向
住宅规模
• 三世同居——大型宅第 • 尊卑有序——宅第布局前堂后寝,左右对 称,主次分明,层层套院——几乎成为定 式,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四合院平面布局 (街南院落为例)
北京四合院因规模大小、 等级高差而成多种类型
北方穴居
根据生活的需要,形式发生演变
南方巢居
进一步发展成架空的初级干阑式住居
——逐渐发展出的适合潮湿地区的民居形式 干栏建筑遗址长 25m,进深 7m,朝 水一面有 1.3m 的 前廊,通向各个房间。 有直棂栏杆,墙壁用 木板、竹笆和芦席 做成,并可抹泥。地 板是活的,上住人, 下养畜。
干阑式民居
合院住宅的优点
• 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 夏天可以有效地遮荫、纳凉,冬天又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抵御风沙。 露天通透的庭院即 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得到流畅的通 风,保证健康清新的空气质量。 庭院还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更可以引入各种植物,形成湿润而充满绿意 的小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建筑结构
• • 这时候的木构架形式 已经发生变化,由一 行柱列上托长时间点 阑额改为每间一阑额, 插入两边柱顶的侧面, 这时在柱网上又出现 由柱头坊,斗拱交搭 而成的水平铺作层, 加强整体稳定性。从 而使全木架构造成为 可能
建筑的过渡时期
•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国建筑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南北朝后变化更 加迅速。建筑结构逐渐进入全木构;砖石 结构有长足的进步,可建数十米的塔;建 筑风格由前引的古朴,强直,端庄,严肃, 以直线为主的汉风,向琉璃,遒劲,多用 曲线的唐风过渡。
住宅规模
• 小户人家——“一堂二内”,田字形
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住宅
“日”字形住 宅
住宅院落构成
• 廊院式(主)——房屋及周围廊庑组成多 个院落 • 合院式 内部有田园、竹木林 豢养六畜
住宅院落布局
庄园宅邸内多种草木花卉或引 流凿池。虽是整齐庭院,但并 非完全中轴对称布局,而是采 用了自由灵活的布局方式,和 后世的大宅第多数采用中轴排 列庭院,并将主要建筑部分按 建筑对称配置的方式,有较大 的区别。这说明汉代的高级住 宅其设计手法是富有生命力和 多变的。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基本方位
胡同的走向 东西走向的胡 同 四合院 方位 坐北朝南 的街北院 落 坐南朝北 坐东朝 的 街南院 西的街 落 东院落 四 合 院 沿 胡 同 分 胡同 布 东西走 两 向为主 侧
南北走向的胡 同
坐西朝 东的街 采光 西院落 > 坐西朝东 坐南朝北 > 坐北朝南 坐东朝西
具体形制2
四水归堂:四面房屋的屋顶交接,中间围着较小的天井。
建筑构架——抬梁式
木构件用材比例缩小,制作精巧,如斗 拱。木构件向装饰化方面发展,木构建 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元代
(公元1271—1368年)
1.汉文化——四合院式建筑形制 2.胡同规划方式 3.过渡时期:官式建筑斗拱的作用进一步减 弱,斗拱比例渐小,补间铺作进一步增多
隋唐五代(公元589——907年)
1.唐里坊制——对住宅布局影响 2.礼仪制度——《营缮令》 3.建筑装饰的重视,庄园别墅
里坊制的影响
• 民居用地及规划皆取正向轴线布局 • 开门方向 • 廊院制式居多,合院住宅(正房,厢房建筑物组 合)又称“四合舍”出现
初唐仍用直棂窗 回廊绕成庭院。 至晚唐,逐步由 廊院式到合院式 过渡
圆形小房子遗址
半坡村大房子遗址平面
半穴居, 平面方形, 圆角,直 壁,穴深 , 800mm , 室内对称 地支上 二~四根 柱子,中 央有个圆 形大火塘
家族血缘——父系社会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 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 陶场
对比
私有财产出现
先秦时期
(公元前2070——公元前221年)
1.材料、构造的发展
2.制度的形成 (社会发展:奴隶社会)
材料、构造
• 建筑结构体系 ——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结 构方式已基本确立。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 方法。柱,栏杆,台基平直的屋檐已出现。 • 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中国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 达到很高水准,瓦已用于建筑,但地面建筑尚未 使用砖,建筑还没完全脱离原始状态。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以适应地缘(当地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理、气候、风土等) 展开生活方式;
2.以家族(原始社会为氏族)的血缘关系为 生存纽带。
生产工具——改造自然能力
地缘
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 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 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 北方 • 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温丘陵地带 的主要居住形式。“穿式”木结构的主要 渊源 南方
礼教、孝道——封建礼制制度化
• 鼓励家族制度——宅院规模扩大 •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主仆分处——大型 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及使用要求定型。有门 屋、厅堂、廊屋,成四合院布局。这种现 象直到清朝。
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密度提高
• 大宅内部堂、寝 分设。厅堂分为 大堂(会外客) 二堂(会内眷), 二堂可以与后边 卧房之间连以穿 廊,形成工字殿。 厅堂与后寝两侧 可以设置“挟 屋”——重要的 手法——提高四 合院的建筑密度
等级制度、儒学、纲常伦理
四合院
地方特色
北方民居的特点 南方民居的特点
1.多为平顶屋——晾晒谷 物 2.多用砖瓦土石——保温 3.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 面——利光照、防风 4.屋里有火炕——取暖 5.墙壁厚实——保暖
1.屋顶坡度大——有利于 排水 2.窗户小——防日晒 3.屋顶镂空、高出地面— —通风除湿 4.竹木结构、墙壁薄—— 凉爽 5.屋里有火塘——除湿
合院住宅
合院式住宅或者建筑体量围
绕院落布局用于一个家庭的 住宅是常见的住宅形式.
合院式住宅的 演变:
廊院 式住 宅 N
廊院式 合院式
合院式 住宅
岐山风雏西周建筑 遗址平面图
岐山风雏西周建筑 遗址复原图
还有学者专门分析过合院式布局与独立式布局的差异。把一块 方形的用地划分成100(10*10)格,来探讨一下划分建筑和空 地的几种可能性。 A模式是建筑分布于庭院四周的合院式布局,B模式和C模式都 是建筑于庭院正中的独立式布局。
•
合院式
•组成方形或矩形院落的各栋房 屋是分离的 (北方) •室内外的空间有严格的划分 •院落较大,可作为室外休闲场 地
•组成方形院落的各栋住房相互联署, 厅井式 屋面搭接 (南方) •有敞厅等半室外空间 •院落狭小,仅通风、采光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城及基本组成单位,是四合院建
筑的典型代表,而所谓四合院,即由东、南、西、北 围合而成的内院式住宅,亦称四合房。 •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 •元代作为主要居住建筑形式而大规模的出现在北京 等地区 合院住宅之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最理想的营造模式而得到长足 发展
建筑材料——瓦的使用增加
制度形成
记载士大夫住宅制度: 门、塾、堂、 厢组成住宅。)记载,春秋时
根据《仪礼》( 《仪礼》
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 入口有屋 3 间,明间为门, 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 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 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 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 为厢;堂后为寝
廊院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