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实验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细节。
2. 细胞样本:我们选择了洋葱的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根尖细胞在分裂活跃,且细胞数量众多。
3. 盐水:用于制作细胞悬液,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盖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细胞悬液的载体。
5.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伊红染色剂,用于增强细胞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切下并放入盐水中,用镊子轻轻剥离外层的细胞。
2. 将剥离的细胞放入盖片上,并加入一滴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3. 加入一滴伊红染色剂,轻轻搅拌均匀。
4. 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镜片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仔细观察细胞的各个阶段,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染色体。
细胞核膜开始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
早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凝缩,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这个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时刻。
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纺锤体的纤维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细胞开始缩小。
晚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消失,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并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核。
细胞开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递。
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负责将染色体正确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doc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染色体的凝集
.
Mitosis Prometaphase (前中期)
1. 有丝分裂的纺锤丝完全形成并形成纺锤体。 2. 染色体进一步凝集变粗变短并向细胞中间移动。
.
Mitosis
Metaphase(中期)
染色体最高程度地凝集,染色体的着丝 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并与纺锤丝 相连。这个染色体向赤道面上的运动过程, 称 为 染 色 体 的 整 列 ( chromosome alignment)。
实验二 有丝分裂
.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形细胞组成。 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单层柱 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 面,其功能主要是吸收和分泌。
.
.
有丝分裂定义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分裂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细胞把已复制的两套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中,确保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即进入末期。动粒微管消失, 极微管继续加长。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凝集,形成染色 质。 2. 核膜开始重新组装。 3.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重新形成。
.
Mitosis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开始时,细胞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 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分裂沟下方组装成收缩环,随 着收缩环不断收缩,分裂沟加深,直到两个子细胞完全 分开。
.
1.马蛔虫受精卵子宫切片观察
将马蛔虫子宫切片 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 见子宫周边为子宫壁, 壁内为子宫腔,腔内有 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 的圆形卵细胞。
低倍镜下马蛔虫子宫切片图像
.
高倍镜下可见马 回虫子宫腔内大量 受精卵处于有丝分 裂的各个时期的形 态特征。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麦芽酵母细胞- 甘露醇溶液- 乙醇-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无菌玻璃片- 显微镜方法:1. 将大麦芽酵母细胞培养在含有甘露醇的培养基中,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2. 取适量的培养基中的细胞液滴于无菌玻璃片上。
3. 使用另一片无菌玻璃片将细胞液均匀涂抹开,使其形成一个薄而均匀的细胞涂片。
4. 将细胞涂片浸泡在青霉素-链霉素溶液中,使细胞固定。
5. 用乙醇进行脱水处理,使细胞涂片干燥。
6. 将细胞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记录所见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涂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阶段:在前期,细胞核逐渐变大,并且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条状。
此时,细胞核膜逐渐消失,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中期阶段:在中期,染色质进一步凝聚成染色体,并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区域。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伸长,将染色体拉向两侧。
后期阶段:在后期,染色体分散在两个细胞极端,纺锤体逐渐退缩。
同时,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阶段:在末期,细胞核膜完全形成,染色体解开,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丝分裂是一种有序而复杂的过程,它确保了细胞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2.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聚和分散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3. 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拉动染色体的运动,确保了染色体的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4. 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细胞处于哪个阶段。
结论:有丝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活酵母细胞、生理盐水、1M哈氏氯。
2.准备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玻镜、盖玻片、显微镜载物架。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灯光强度。
实验过程: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部分酵母细胞,将其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然后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稀释细胞悬浮液,使细胞悬浮液浓度适宜。
2.用离心管轻轻搅拌细胞悬浮液,使细胞均匀分布在悬浮液中。
3.用玻璃针或草酸溶液将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吸入显微镜载物架中,然后用盖玻片盖住。
4.将载有细胞的显微镜载物架放入显微镜中,调整镜头和焦距,找到适当的倍率和焦平面。
5.开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包括染色质的凝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核膜的分离和重组等。
6.使用摄像设备或数码相机记录有丝分裂的视频或图片。
实验后的分析:1.回放或打印有丝分裂的录像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细胞结构的变化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2.统计和计算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以及其他统计参数。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有丝分裂过程是否正常,比较不同条件下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推测不同因素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4.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有丝分裂实验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探索细胞生物学中的诸多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有丝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有丝分裂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和重要性。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直尺
4. 玻璃棒
5. 水蛭
6. 肝细胞片
7. 甲醇
8. 苯酚
9. 吲哚
10. 盐水
实验步骤:
1. 将肝细胞片放入盐水中,用玻璃棒压碎均匀,制备细胞悬浊液。
2. 用吲哚预处理水蛭,使其产生有丝分裂,并取出水蛭卵母细胞。
3. 将卵母细胞取出涂在盖玻片上,加入甲醇、苯酚进行固定。
4. 将固定的卵母细胞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放大倍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5.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位置等。
实验要点:
1. 小心操作,避免细胞污染和损伤。
2. 观察时要细心观察,注意细胞核、纺锤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变化。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对于细胞生长和再生的重要性,加深对生命的奥秘和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植物的有丝分裂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绘图.具体步骤:1. 取材:课前,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环境中,待根长至1-5cm.注意培养基应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乙醇发酵).在上午10点——下午2点左右(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切取其根尖(带有分生区)2-3mm.2. 解离:解离液为盐酸,时间为10——1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解离时间过长,染色体被破坏.解离时间过短,组织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此时通过解离已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不会再发生变化而保持原来形态.由于看不到细胞的动态变化,故不可移动装片在视野周围寻找细胞的不同分裂期.3. 漂洗:漂洗液为水,时间为10min目的是洗去盐酸以防解离过度和便于染色.4. 染色:染色液为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pH<7,但为有色阳离子碱性染料)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染色时间过长——太深,无法观察.染色时间过短——太浅,不易观察.5. 制片:染色结束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6.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根尖分生区.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各时期的细胞.注意:1.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细胞的分散,便于观察.2. 若视野内部部分细胞清晰而部分不清晰,则可能是根尖压片厚薄不均.3. 不能取成熟植物材料,因为其不再分裂,无法观察其有丝分裂.4. 动物细胞圆形,植物细胞方形.5. 若切取根尖太长,会导致视野中有大量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干扰了分生区细胞的观察.6. 合适地选取材料:分裂期时间越长(错误)分裂期时间在细胞周期的占比越大(正确)这样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7. 滴加清水(使舒展),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分散.8. 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但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9. 若用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果胶酶.。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分裂过程,负责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它涉及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以下是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
1.准备样本:从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获取样本。
这可以通过取自植物根尖或动物体组织的细胞来完成。
2.处理样本:将细胞样本在一定时间内处理,以导致细胞进入不同的有丝分裂阶段。
这可以通过借助化学物质如科里定、分裂酶等来实现。
3.固定与染色: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处理细胞样本,以止裂时的细胞结构。
之后,对样本进行染色以突出细胞核和染色体。
4.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细胞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透过增大显微镜镜头和调整对焦,可以准确观察到不同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
5.记录和分析: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变化,包括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有关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的变化的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对细胞生长和再生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 观察有丝分裂
注: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会重叠,分不清染色体 解离时间过长→解离过度,根尖结构会被破坏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漂洗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清水
注: 未漂洗的影响:影响染色,即染色体着色浅,模糊不清
3.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
目的:使镜下会一片紫色, 无法看清染色体。
(1)实验原理 (2)实验材料
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1:1) 染色剂: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紫色
(3)实验步骤
阅读教材
(一)洋葱根尖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三)显微观察
(一)洋葱根尖培养 待其根长5cm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选材: ①分裂能力旺盛的部位, 如根尖、芽尖。 ②分裂期占分裂周期比例大
③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观察
洋葱根尖结构
根毛区
伸长区 5cm
分生区 (2—3mm)
根冠
分生区:①根尖只有该区域有丝分裂旺盛,
②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③无液泡和叶绿体
4.制片
压片
(三)观察
生物实验报告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目的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细胞生命的延续和增殖的基础。
有丝分裂通过准确地将一份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两份,然后将这两份染色体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是指染色体开始凝聚,成为可见的条状结构;中期是指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和增粗,同时细胞核膜消失和纺锤体形成;后期是指染色体在细胞中排列整齐,准备分离;末期是指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完整的新细胞。
实验材料1. 大麦芽(或其他适用的种子)2. 显微镜3. 蒸馏水4. 10% 氯化钠溶液5. 甲醇-乙醇(1:3)固定液6. 甲醇-醋酸乙酯(3:1)溶液7. 蒸馏水洗涤液8. 甲醇实验步骤1. 取一小勺大麦芽,将其放于一个宽口培养皿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 将大麦芽放入恒温箱中,在25-30度的恒温条件下培养4-6小时。
3. 用显微镜观察大麦芽中有丝分裂的情况。
4. 用显微镜观察大麦芽中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拍照记录。
5. 将大麦芽放入离心管中。
6. 加入等体积的10%氯化钠溶液,并轻轻摇晃离心管,使芽籽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7. 使用离心机离心5 分钟。
8. 倒掉上清液,并加入甲醇-乙醇固定液,使其完全覆盖芽籽。
9. 放置室温下5 分钟,再次离心去掉甲醇-乙醇固定液。
10. 加入甲醇-醋酸乙酯溶液,浸泡5 分钟。
11. 用蒸馏水洗涤液洗涤离心管三次。
12. 用甲醇洗涤离心管三次。
13. 将芽籽取出并放入一个平底玻璃皿中,加入甲醇。
14. 用显微镜观察芽籽中有丝分裂的情况。
15. 用显微镜观察芽籽中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拍照记录。
实验结果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观察到大麦芽和芽籽中的有丝分裂现象。
在大麦芽中,我们观察到了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染色体分布和细胞核变化。
实验讨论有丝分裂是细胞生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实验
思考探究:
1.某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 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右 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 是什么? 提示: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域细胞应 呈“正方形”,导致图示结果的原因可包括: ①选择的区域可能为伸长区(有长方形细胞); ②未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可能是取材时间不适宜所致;③可能未移 动装片,周围视野中也许有分生区、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一定处于分裂期吗?试从细胞周期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提示:不一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观 察时会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只有少数处于分裂期。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能否就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其分裂间期至分裂期 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分裂动态变化过程?为什么? 提示:不能,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需经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 过程,早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被(盐酸、酒精)杀死,故每个细胞的分裂 状态已固定,不能再发生动态变化。
二、装片的制作 取材:取根尖2~3 mm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
比例混合
装 解离 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
片 的 制
解离时间:3~5 min 解离程度:根尖酥软
作
漂洗
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有利于染色
染色液: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
0.02 g/mL的醋酸洋红液)
染色 染色时间:3~5 min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装
片 的
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
制 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
我们使用了一束显微镜和特殊染料,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了其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规律,对生物学有丰富的意义。
实验步骤:1、将大肠杆菌制成薄片。
2、在薄片上滴加吉姆萨染料。
3、静置10分钟左右,使染料充分渗入细胞。
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了大肠杆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为:1、前期:染色质开始凝集成长条状。
2、中期:染色质开始分离成双。
3、后期:染色体相互分离。
4、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分裂阶段,细胞的形态和染色质的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反映了分裂过程中的不同步骤。
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许多细节问题,如细胞内蛋白质的变化、染色质的移动等等,这些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意义:有丝分裂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对于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生命活动的本质。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染色体、蛋白质等,以及一些复杂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表达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生命的奥秘。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了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对于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验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生命的奥秘,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生命之谜。
生物实验报告_大学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
2. 观察并记录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细胞有丝分裂理论的理解。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排列、分离和分配,最终实现细胞核的分裂。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分裂过程,了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实验材料:1. 洋葱鳞片叶2. 70%酒精3. 95%酒精4. 1mol/L盐酸5. 染色剂(醋酸洋红或龙胆紫)6. 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将叶片切成薄片。
2. 将切好的洋葱鳞片叶放入70%酒精中浸泡3-5分钟,以固定细胞。
3. 取出洋葱鳞片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 将洋葱鳞片叶放入1mol/L盐酸中浸泡3-5分钟,以软化细胞壁。
5. 取出洋葱鳞片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6. 将洋葱鳞片叶放入染色剂中染色3-5分钟。
7. 取出洋葱鳞片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8. 将洋葱鳞片叶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9.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分裂过程。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间期:细胞核明显,染色体未出现,细胞质均匀。
2. 前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厚,形成X形,核仁消失。
3.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X形,细胞质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4. 后期: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核,细胞质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实验讨论:1. 实验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理论相符,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
2. 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形成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厚,排列在细胞中央;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3. 实验中,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较慢,可能与实验操作有关。
有丝分裂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和生长。
其中,有丝分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片、显微镜盖玻片、甲醇、无水乙醇、酚酞溶液、染色剂(如吉姆萨染液)2. 实验步骤:a. 准备细胞样本:从洋葱的根尖组织中取得细胞样本。
b. 固定细胞:将细胞样本放在玻璃载片上,滴加甲醇进行固定。
c. 染色处理:将固定的细胞样本浸泡在染色剂中,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可见性。
d. 制作载玻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样本放在玻璃载片上,并加上显微镜盖玻片。
e. 观察细胞: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有丝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准备分裂。
核膜逐渐消失,染色质开始凝缩成染色体,而且呈现出X形。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开始变得清晰可见。
有丝分裂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上的结构点,这些结构点称为着丝粒。
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能够在细胞中均匀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被纺锤体拉向细胞的两极。
细胞开始变形,形成两个称为子细胞的结构。
染色体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有丝分裂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每个子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细胞核重新形成。
这两个子细胞可以继续进行细胞周期的下一个阶段。
通过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复制和分离染色体,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现象有丝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先进行染色体复制,然后将复制的染色体均匀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中都会发生,它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为了进一步了解有丝分裂的实验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我们首先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豌豆进行实验。
我们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一组豌豆根尖细胞,并进行了染色体的准备。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豌豆的染色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阶段,豌豆的染色体呈现出长条状,称为染色质。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
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它们通过一个特殊的结构——着丝粒相连。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开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形成一个称为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由纺锤丝组成,它们通过着丝粒将染色体牵引到两个细胞极端。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被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此时,染色体逐渐变得较为松散,形状也变得不规则。
实验二: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质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的早期,细胞质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细胞器逐渐向两个细胞极端分布。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开始收缩,形成一个称为胞质分裂带的结构。
胞质分裂带由一系列蛋白质纤维组成,它们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部分。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胞质分裂带逐渐收缩,最终将细胞质分割成两个子细胞。
此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重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
实验三: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除了观察染色体和细胞质的变化,我们还对细胞周期进行了观察。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有丝分裂到下一个有丝分裂的时间间隔。
我们发现,在有丝分裂的早期和中期,细胞周期较长。
遗传实验1有丝分裂课件.ppt
1、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常见方式,存在于 所有的细胞当中。这一过程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结果形成两个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每个核中含有二倍体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2、实验目的:①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
②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各 种有丝分裂的细胞。
有丝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显示纺锤体)
1-2天
6、实验步骤: 自来水浸
泡蚕豆
萌发3~4天
取根尖 (1~1.5cm) 秋水仙素处理
卡诺氏固定液固 定24小时 ,70%的 酒精保存(4°C)
水洗
0.1mol/
L HCl 水解
(60°C) 8~10分
20分钟 压片法 制片
观察(低倍 到高倍)
洗后用改 良苯酚品 红染色
末期
前期
蚕豆细胞的有丝分裂
后期
前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蚕豆细胞的有丝分裂
前期
中期
末期
中期
蚕豆细胞的有丝分裂 前期
作业:
①按写实验报告的步骤认真写实验报告, 并分析和讨论你的实验结果。
②绘有丝分裂前、中、后和末期细胞图。
③选取自己做得最好的片子放入冰箱的冰 冻层,作为永久封片的玻片材料。
两极的一段时间,;纵向观看动物染色体呈辐射状排列。染 色体两边的牵引力就像拔河一样达到平衡。 后期
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体到 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 末期
末期是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止的 时期。末期涉及子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面
有丝分裂间期 有丝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它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通过有丝分裂,细胞能够复制自身并传递遗传信息。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从而深入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片、玛尔斯特隆染色剂、显微镜标本切片。
方法:1. 将一滴玛尔斯特隆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2. 取一片标本切片,放在染色剂滴上;3. 将盖玻片轻轻压在切片上,使染色剂均匀分布;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在前期,细胞的染色体开始凝聚,变得更加可见。
染色体由复制的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并通过着丝粒与纺锤体相连。
在这个阶段,核膜开始分解,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在中期,染色体排列成一个纺锤形的结构,纺锤体的纤维开始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此时,染色体开始向细胞的中央移动。
后期:在后期,染色体到达细胞的中央,并在纺锤体的拉力下开始分离。
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被拉向细胞的两侧。
末期:在末期,染色体完全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同时,核膜开始重新形成,纺锤体逐渐消失。
最终,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包含完整的染色体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调控机制。
这种分裂方式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能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从而保证了生物种群的稳定和遗传多样性。
结论:通过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通过精确的调控机制,保证了每个新细胞都能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
这个实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一、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材料及其准备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
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室温为10℃~25℃条件下,实验前3~5天将洋葱鳞茎剥去一层外皮,用刀片切去鳞茎底部陈根或削去一薄层,露出新的细胞有利于洋葱鳞茎尽早生根。
将鳞茎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上,使其底部接触水面,放在温暖、向阳处。
每天换水,以免氧气不足导致根尖腐烂;温度过低会使细胞生长缓慢,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三、实验步骤: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四、思考与分析例1、用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常会出现烂根现象,原因是 。
(2)制作装片时,如果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在10℃下解离5min ,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
结果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原因是 。
(3)如果观察的某细胞在视野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玻片向 方移动。
解析:(1)在培养洋葱根尖过程中,不注意经常换水,水中氧气不充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导致烂根。
(2)配制解离液应该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题目中用的解离液不符合要求,原因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解离的时间太短,一般用10%盐酸在室温下要解离10~15min (3)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要使右上方的物像沿左下移至视野中央,则应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1)水中氧气不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2)解离液不合要求,特别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应为10%),且解离的时间不够 (3)右上例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右表。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指真核生物细胞在有核分裂时,通过对核和细胞质的复制和分离,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的过程。
有丝分裂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体内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们进行的一次有丝分裂实验,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深入了解有丝分裂的机制,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加深对有丝分裂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水蚤样本- 显微镜- 丝状染色体的显微镜制片术用荧光颜料方法:1. 取一定量的水蚤样本,将其置于显微镜镜下,调节镜头,观察水蚤样本的细胞结构。
2. 将荧光颜料与水蚤样本接触,使细胞染色体清晰可见。
3.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拍摄照片作为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水蚤样本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细胞核的分裂,随后是细胞质的分裂。
在细胞核的分裂中,细胞核膜会开始分解,染色体会缩短和变厚,并在细胞质中排列成一个线状结构。
接下来,纺锤体出现并排列在细胞的两极,然后纺锤体纤维开始缩短,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最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被均匀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讨论与分析:据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有丝分裂是一个高度有序和精确的过程。
在细胞核的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是关键步骤,其中纺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纺锤体纤维的缩短和拉动可以确保染色体的准确分离,从而避免细胞子代中遗传信息的损失。
此外,细胞质的分裂也是保证子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步骤。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了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许多关键蛋白质和酶起到了信号传导、调控和协调的作用。
这些调控机制可以确保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以及细胞健康和正常发挥功能。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和精确的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制和分离,确保子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的顺利发挥。
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严肃?其实没那么复杂,咱们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想象一下细胞,这小家伙真是个忙碌的工作者,整天在那儿分裂、复制,像是赶着过年,准备迎接一大堆新朋友。
说到有丝分裂,这个过程就像细胞的“分家”大典,老细胞把自己的基因“分身术”一分为二,给小细胞们准备一份“遗产”,这可是传承的重要时刻哦。
我们在实验室里观察这个过程时,通常会用一些特定的材料,比如洋葱根尖细胞。
洋葱真是个奇妙的家伙,外表平平无奇,里面却藏着让人惊喜的秘密。
把洋葱切开,发现根尖部位的细胞分裂得特别活跃,简直像在过节,个个都在“忙着分裂”,真是热闹非凡。
为了让观察更清晰,咱们还要用到一些染色剂,像是在给细胞穿上鲜艳的衣服。
用这些染色剂一染,细胞的核就会被染得鲜艳欲滴,活脱脱就像一颗颗小宝石。
这时,咱们就可以用显微镜一瞧,嘿,真是个“百花齐放”的景象!在显微镜下,细胞的每一个阶段都清晰可见。
有些正在准备分裂,有些已经分裂完毕,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就像看一场精彩的表演,前面一幕幕变换,简直是看得人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写下这部“细胞大剧”的观后感。
观察的时候,还能看到那些细胞在分裂前的准备工作。
这个时候,细胞就像在做年夜饭,先得把所有的食材准备好,核内的DNA就像一大堆食材,细胞得把它们好好“整理”,才能分给两个小细胞。
要是整理得不够细致,那就像做饭时忘了加盐,味道肯定会怪怪的。
细胞分裂的过程里,有许多重要的阶段,比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
简直像是细胞里的“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还会经历一些“小波折”。
就像人生路上总会有些坎坷,细胞也会遇到问题,比如基因复制不完整,或者染色体错位。
不过,细胞可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小家伙,它们会努力修复问题,绝不让自己的“家族”留下遗憾。
这个“拼搏精神”可真让人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熟 区
看一看植物细胞的 看一看植物细胞的 分裂(根尖) 分裂(根尖)
伸 长 区 分 生 区 根 冠 根尖
三、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洋葱根尖的培养: 装片的制作: (二)装片的制作:P116
漂洗(10分钟): (10分钟 (1)解离(5分钟):在盐酸中 (2)漂洗(10分钟 :在清水中 解离(5分钟) (5分钟 染色(2分钟) 制片:滴清水,盖盖玻片。 (3)染色(2分钟 :在载玻片上进行 (4)制片:滴清水,盖盖玻片。
5.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 既小且方 A B. 形态不规则 C. 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D. 无间期细胞
6、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 、 有丝分裂”实验中, 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 正确的是 和结论正确 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剪取 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 根尖, 剪取 根尖 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 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 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 持续观察,视野中的 细胞 持续观察 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 视野中, 细胞的染色体数 视野中 目是M细胞的一半 目是 细胞的一半
B
7、实验材料的选择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实验, 的实验, (1)洋葱的根尖可用于观察 )
这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这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这是因为其具有 紫色大液泡 ,同时 和 还可以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 DNA和RNA 在细胞中 的分布。 的分布。 (2)人的 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观察 线粒体 及 ) 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而观察 细胞减 和 时则选用动物的精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数分裂 时则选用动物的精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的叶,因为 藓类 )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的叶, 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常是一层细胞,叶绿体清楚, 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常是一层细胞,叶绿体清楚,易 于观察和操作 。
此实验需找到呈正方形、 解析 此实验需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 胞,该视野中细胞多呈长方形,可能原因是取材位 该视野中细胞多呈长方形, 置不合适、取材时间不恰当或没有找到分生区。 置不合适、取材时间不恰当或没有找到分生区。
2.(08江苏生物 .( 分)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江苏生物)29.( 江苏生物 .(7分 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份资料。 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 份资料。 一份“实验报告” 资料一 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 ,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 的 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 )的玻璃皿 的酒精混合液( 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的酒精混合液 体积比为1:1) 在室温下解离3~ 中,在室温下解离 ~5min。 。 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 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 染色3~ 染色 ~5cm。 。 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 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 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处错误。 (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 处错误。__________ )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根尖 常见根尖、 1、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根尖、茎尖等分 生区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 生区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通过在显微 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质) 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质)的存在 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状态,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 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或染色质)染成深色。 体(或染色质)染成深色。 3、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用盐酸处 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容易分离。 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离 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离。
实验结束后: 实验结束后: 1、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洗干净。 、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洗干净。 2、显微镜复原,套上塑料袋。 、显微镜复原,套上塑料袋。 3、整理试验台。 、整理试验台。
1.(09·江苏卷)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 ( 江苏卷 江苏卷) 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 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 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②③ C.①②⑤ ①②⑤ B.②⑤ ②⑤观察: 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升区细胞;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升区细胞; 正方形、 正方形、排列紧密 依次观察分裂中期、前期、 依次观察分裂中期、前期、 后期、末期、的细胞间期、 后期、末期、的细胞间期、
装片的制作: 装片的制作: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盐 酸 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 层松散,细胞相互 相互分离 层松散,细胞相互分离 洗去盐酸, 洗去盐酸,便于碱性染料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显 微镜下观察 使细胞分散开
放入请水中漂洗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 洋红等碱性染料 用镊子压扁,加盖 用镊子压扁, 玻片,再加载玻片压 玻片 再加载玻片压 散细胞 先用低倍镜观察 再用高倍镜观察
8、染色剂的使用 、 试剂 甲基绿 吡罗红或派 洛宁染液 健那绿 龙胆紫 醋酸洋红 染色体 被染成分 DNA RNA 线粒体 呈现颜色 绿色 红色 蓝绿色 紫色 红色
9、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 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 鼠细胞减分裂的实验步骤: 鼠细胞减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 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 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小鼠) 取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 取材:用(小鼠)睾丸 作实验材料 解离固定液 制片: 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溶液中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 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醋酸洋红染液 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 压片
注意:漂洗过程中,观察永久装片。 注意:漂洗过程中,观察永久装片。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 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 正方形,排列紧密。 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2、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先找到中期细胞,然后找出分裂中期、前期、后期、末期、 先找到中期细胞,然后找出分裂中期、前期、后期、末期、 间期的细胞,观察各时期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间期的细胞,观察各时期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3、填写记录表。P116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一、材料用具: 材料用具:
1、洋葱(或大蒜)根尖, 洋葱(或大蒜)根尖,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3、解离固定液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 (1:1) 4、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改成“ ~ 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 改成 ;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 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4.在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必须始终保持生活 .在下列实验中, 状态的是 BD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固定装片 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 壁分离复原
思考: 思考: 为何只截取根尖2 3mm? ⑴为何只截取根尖2—3mm? 有利于找到分生区细胞 解离的目的: ⑵解离的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漂洗的目的: ⑶漂洗的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解离过度。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用碱性染料染色目的: ⑷用碱性染料染色目的: 使染色质和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使染色质和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制片的目的: ⑸制片的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成一层细胞),利于观察。 ),利于观察 使细胞分散开(成一层细胞),利于观察。 (6)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 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 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还能继续分裂吗? (7)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还能继续分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