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与行业标准的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其次说明构建与行业标准接轨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再次详细阐述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细则;最后总结出在构建课程体系工作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关键点。
关键词:园林行业标准课程体系1引言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也就是要培养能和行业直接接轨的毕业生。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虽然隶属农科但具有工科专业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和行业标准接轨也就是,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园林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2 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2.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光是学到一门技能还要让学生他的职业生涯获得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所以高职院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本位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尽力改变职校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2.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改变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根据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2.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和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就应该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这样能形成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之间的转换的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注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课程体系框架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第 2 学期
人文学院
宣传部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16 16 16 24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6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人文学院 学工部 招生就业处
体育
64
第 1,2 学期
体育
体育教学部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实验
城市美学
32
第 6 学期
了解城市、建筑、大地景观等领域的美学规律,提升专业素养。 5
雕塑与装置
32(12)
第 6 学期
使学生了解抽象形式语言的基本表现方法,掌握雕塑和装置的创作 能力,为《公共艺术》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了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系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
管理学原理
40
第 6 学期
居住区景观设计
80
第 5 学期
公共艺术Ⅱ
80(12)
第 7 学期
艺术项目的设计实践能力。是《公共艺术Ⅰ》的延续课程,也是综合 能力提升课程。源自休闲游憩景观设计80
第 6 学期
培养对旅游休闲区、 风景名胜区等休闲游憩场所的环境设计能力, 提 高综合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在短时间内通过手绘表达命题类空间设计的能力。 为日后的专业 创作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阐述设计的概念、分类、原理、应用等,归纳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设
理, 全面领会各项管理职能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能够用这些基本原 理、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摄影
32
第 4 学期
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 的后期处理技能,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补充。
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农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洪敏冀凤全姚玉敏李罡(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内涵拓展分析基础上,以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再造秀美山川的专业认知教育,优化匹配美丽中国建设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徽州地域景园特色课程及搭建多元化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优化策略,以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美丽中国;风景园林;本科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5-0167-05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dergraduate Talents to Meet the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A Case Study 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ONG Min JI Fengquan YAO Yumin LI Gang(School of 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601)Abstrac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train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expan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taking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cognitive education of rebuilding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creating high-qual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ourses and building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Enhance students'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other optimization strategies,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talent support for social development.Keywords beautiful China;landscape architecture;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居环境,这集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B
本阶段的课程模块(1.1-1.3)将图纸可分 2 类,草
C D
图和成图。对于草图,虽然学生经过了一定的素描、水
B
彩和钢笔画等的美术习练,但目前大部分美术课都是
B
基于“描绘眼前所见”的,是对眼前物体再创作的过程,
C
而设计所需的美术是“描绘心中所想”的,是从无到有
C
的过程。所以在最开始补充了草图课程,综合美术和制
C
图原理,教授学生如何绘制想象中的形状。课程包含草
2.6 场地设计
C
图平面、草图轴测和透视图,培养学生从平面生成立体
2.7 重要建筑设计国家规范和法律条文
F
的思维,以及如何在轴测图上调整方案。对于成图,学
3.1 无障碍设计
B
生可采用 2 种作图方式,即手绘和计算机制图,也可以
3.2 停车空间设计
文化空间 设计问题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风景园林“卓越班”课程教 学改革项目: “基于 CDIO 的项目驱动学习———风景园林“卓越班”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ZY202003)。 作者简介:王琦(1986-),男,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城 市物理环境,园林建筑设计。
一直以来,设计类课程都被认为是一种以“创新” 为目标的课程,优秀的设计通常等同于艺术的创新。然 而,同样作为一门设计类学科,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则呈现出相当综合的特征,它包含 人类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形式科学、专业和应用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多学科交叉、跨界、 协同的特性[1]。风景园林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风景园林设 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 风景区规划、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原理、 观赏植物学、生态理论与应用等[2]。能够综合运用各种 领域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是培养职业风景园 林师(Landscape Architect)及其他风景园林相关职业的 主要目标之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 课之一,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交叉学科,呈现出了 相同的综合性特征。做出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作品, 不仅仅需要在艺术上进行创新,同时也必须考虑设计 的可行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城市系统的影响、对 社区关系的影响等问题。虽然在课程系统中都加入了 不同学科的课程,但授课的过程往往是单独进行的。这 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难以调用其他课程 上所学的知识,仍然只把设计课当成与其他课程无关 的课程,只关注概念的新颖和设计表现的独树一帜,缺 乏对设计的整体认识,难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 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如 地应用其他课程上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设计创作。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目 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有效运用 所学其他科目的知识解决设计问题。 1 PBL 教育模式
园林技术
企业类型:涵盖国有、私营、合资、独资、股份制上市企业及有限公司等园林企业;为设计、施工、养护、 苗木生产、工程审计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
职业证书
就业方向
工程测量员(中级)、园林绿化工(高级)、花卉工(高级)、种苗工(高级)。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截至2019 年)》显示)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园林技术、园林绿化。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园林、风景园林。
主要面向市政管理规划和园林绿化企业,从事园林绿地养护、园林工程施工(设计)、园林植物的繁殖与管 理等工作。
历史沿革
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 园林技术()、城市园林()合并为园林技术()。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第二批《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其中有“高等职业学校园 林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培养目标年
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总体框架
实习实训
园林技术专业共设置5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综合实践。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 目管理等。
公共基础课:入学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等。
教师队伍
质量保障
学生应在校企双方教师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其中:
企业指导教师:具有园林行业从业经历、丰富的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是具有中级 及以上本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可以是从业多年的班、组长、业务骨干或能工巧匠。施工和设计 类实习岗位的企业指导教师应具备3年以上从事施工或设计工作经历的施工工程师或设计师、设计主管(设计总监) 担任。
园林专业实验课程的项目式模块化构建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 :园林 专业 ;实验课 程 ;项 目式 ;模 块化 ;构建
一、引 言 了学 实践 。 自2 0世纪 7 0年代之后 ,以体现 “ 能力本位”的
二 、我 校 园林 专 业 课 程 模 式 及 实 验 课 程
国 外职 业教 育课 程观 在 一段 时 间内成 为职 业教 育课 现 状 程 开发 的主 流 ,国 内很 多职 业学 校借 鉴 国外 现代 职 我 校 的 园林 专 业作 为上 海市 重 点专 业 ,近 年来 教课程模 式 ,继承传统课程模式的 长处 ,对 传统的 以 直尝试着教学改革 ,如 :针对学 生实践动手能力不 学科本位 为主 线对 知识进 行构建的 “ 三段 式”课程模 够的问题 ,增加实 习实训教学课 时 ,提高实践教学 占 式 以及 按专 业大 类 ,拓 宽专 业 口径设 计 平 台式课程 总学 时的 比例 ;对专业 的教学计划 、课程 设置及教学 模 式进 行 了改 革 , 以强 调 终身 教育 和能 力本 位 为指 内容 进 行过 多次 调整 和修 改 。但课 程模 式 的改 革有 导思想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形成 了既与国际接轨 , 限 ,基 本还 是 以传统 的学 科性 体 系的 三段 式模 式为 又符 合 国情 的课程 模式 :“ 宽基 础 、活模 块 ”课 程开 主 。 同时作 为实 践课 三足 鼎立 的实 验教 学 中还 存在 发模 式 『 。最近 几年一 些职业 学校 又构 建了一 种新 课时 、课程设置 、内容 编排 、实验教学的师资及实验 1 】 型 的项 目化课程 模 式 】 。 室 建设 等软 硬件 设施 诸多 方面 的 问题 。这 些 问题 总 模 块化 的 课程 构建模 式 其思 路指 的 是所学 内容 结如 下 :
以提升风景园林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第34卷第9期 2021年05月Vol.34 No.9May 2021艺术科技0 引言作为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国际性课程的改革热点。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2016年,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基本要点,国内教育界各学科相继掀起了以核心素养为风向标和主基调的课程改革热潮[2]。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事关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新时期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风景园林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即如何不断提升本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学科素养,这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切实考虑和优化完善的方面。
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自然、艺术、人文、工程、社会、人类领域科学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于一身的学科和专业[3]。
2011年中国的风景园林成为工学一级学科。
风景园林学科具有学科交叉的属性,具有多元的学术背景和归属体系,因此学科建设相对比较复杂。
这导致学科教育的差异性较大,致使学科内部的教育问题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突出[4]。
纵观风景园林教育发展,风景园林学科素养的培养尚缺乏深入研究,需要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探索培养规律。
植物是风景园林空间感知、构成与设计的主要要素之一。
然而以建筑类院校为背景的风景园林教育,与园林植物相关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探索相应的目标和方法,侧重园林植物的认知、识别和功能搭配,在达到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突出院校与地域研究的背景[5-6]。
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合理的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高效的园林植物实践性教学模式,实现两者之间的双向联动。
1 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本文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从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四个方面,构建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32023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garden课程总学时:48讲课:32 实践:0 习题:1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理论课。
本课程在简要回顾环境艺术发展的过程和剖析环境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的阐述上,力图使学生在专业入门阶段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尽快明确学习方向,初步建立起专业知识框架,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园林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了解中外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的发展史。
2、掌握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广场等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及雕塑、壁画设计,设施设计等的方法3、掌握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景观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具备对园林景观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
2、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1、领会园林设计的概念、分类等相关知识;掌握园林设计的思维特征2、掌握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3、领会基本概念构成元素: 点、线、面、体;4、领会园林设计与其他理论的关系5、领会环境空间相关概念,空间的类型与分割及外部和内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6、园林景观设计与广场景观设计特点(三)实施说明1.教学条件(1) 采用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2) 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3) 为学生提供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4) 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2) 习题课采用“分组制图”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先将矛盾或问题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艺技术专业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地方园艺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旳职业素质规定制定。
根据河南周围地区园艺旳支柱产业为花卉、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生产模式已由老式旳粗放零碎型逐渐向原则化、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园艺行业对从业人员旳职业素质提出了新旳规定,需要一大批掌握园艺植物良种繁育、高档盆花和鲜切花生产,蔬菜设施栽培、无土栽培和无公害生产,食用菌无菌生产和高效栽培等技术,具有现代园艺生产管理知识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方案根据地方园艺产业发展对人才旳需求,对应园艺生产管理岗位及岗位群,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岗位职业能力旳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旳,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规定,构建对应旳课程体系。
结合园艺植物生产管理所具有旳特点——生产对象与生产方式旳多样性、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键、生产教学一体化旳“任务驱动、产教合一”教学模式,体现出“教学内容融合工作任务、技能训练紧贴生产实际、培养过程立足岗位需求”旳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
(见图一)图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示意图一、培养目旳(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植物(花卉、蔬菜、食用菌、果树)生产管理和良种繁育等岗位能力,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纯熟旳职业技能、科学旳创新精神,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旳园艺技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园艺产品生产、经营等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生产、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等工作,或在花卉生产、食用菌生产、花卉租赁、花艺设计与制作等领域自主创业。
(二) 人才规格规定根据培养目旳,对应园艺植物生产管理和良种繁育等岗位,在分析其重要工作任务及所应具有旳岗位职业能力(见表一)旳基础上,提出人才规格规定。
表一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人才规格规定包括:(1)职业基本素质①拥护党旳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旳社会责任感、明确旳职业理想和良好旳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遵法;②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具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旳工作态度;③具有能胜任本专业岗位工作旳良好旳身体体能,良好旳心理素质,与人沟通、团体协作,具有在竞争中遭遇挫折旳足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园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探讨——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目前, 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上存在 “ 满堂灌 ” 的 教育方式 , 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课时不足, 教师缺乏对学生进
行 从 植 物 生产 、 程 设计 、 工 与 管理 、 程 造 价控 制 、 期 工 施 工 后
景观维护的全程指导能力, 存在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差等问 题 。 考核 方法 上 , 采用 传 统 的书面测 试法 , 在 大量 缺乏 把所 学
4 依据人才培养“ . 1 四条” 能力主线构建 园林工程技 术专业
课程 框 架体 系
学模式 , 即重理论 、 轻实践 , 未体现出专业教育的实践性 、 应 用性和地方性特色 , 造成课程理论过多 , 实践锻炼偏少 , 没有 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 目 。 标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新的课程框架和体系必 须废弃老三段(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的传统, 应构建
知识 融 会贯 通 。 22 高职 园林 工程 技 术专 业课程 设 置的 不合 理性 .
图 1 园林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四 条 能 力 主 线分 析 图
目前 ,高职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 在以下问 题: 在教学大纲 、 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往往承袭本科院校的教
4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2 1 年第 1 期 01 1
现代 园艺
高职园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和教学改革探讨
— —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王 占锋 苏婷婷
( 成都农 业科技 职业 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3 ) 110 1
摘 要 :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浅析了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目 标是培养德、 体、 智、 美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_图文_图文
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建筑物的构造组成;现代景园建筑的主要 构件及其常见形式与尺寸;现代景园建筑小品设计与构造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常用刚性基础构造;基础沉降构造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砖墙构造;隔墙构造;园林建筑新型墙体材料
学时 2 4 4
钢筋混土楼层;地坪层构造;阳台及雨蓬 CHP4:楼地层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第一部分
概
述
1.1中国古代园 林的发展 1.2园林建筑及 其结构与构造 的特点 1.3建筑及园林 建筑的组成 1.4建筑的分类 与分级 1.5园林建筑的 类型
第二部分 园林建筑结构
2.1建筑结构的基 础知识 2.2建筑结构的类 型及园林建筑常 用的结构形式 2.3墙承重结构体 系 2.4框架结构体系 2.5大跨度结构体 系 2.6高层建筑结构 体系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 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 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 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 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 自然界”,“一勺代水,一 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 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 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 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 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 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 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 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 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 ,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 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 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 的诗,立体的画”。在园 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 又如在赏画。
3.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的写意山水园
这一时期奠定了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基本风格和“诗情画意” 的写意境界,并转而深刻地影响了皇家园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 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 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 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 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及适用专业1.本课程的定位《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属专业技能必修课,与园林中的其他各门课程联系紧密。
本课程是在植物学、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学、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CAD等先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
它的后续课程主要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2.适用专业及课时全日制专科园林技术专业,课时数为78课时。
二、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针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企业项目的整个制作运行流程,对整个工作过程、图纸的总体内容及编排形成初步认识,并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角色扮演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2.设计思路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以最终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图1设计思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知识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园林景观的设计制作流程、基本原理和规范。
归纳分析主要表现在: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及案例分析,能归纳园林规划设计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特点和策略,能分析好的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的具体场合与情形。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全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 城市构图分析评价: 比较人口规模、构成、土地利用现状等的调查结果,提出人
口、产业、城市动向与发展、建成区和城市规模等的设想, 绘制城市绿化设想图、居住区设想图。
2. 环境保护分析评价: 分析名胜古迹、传统建造物、历史风土人情; 分析评价动、植物等的自然特性,绘制环境保护评价图。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确定城市绿地的目标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
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上 海 中 心 城 区 绿 地 规 划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南京主城区 绿地系统现状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 主城绿地系统主体结 构是以“山水相依、城 林交融、环带围绕、 点面结合、大小配置、 组群分布、绿廊连接” 等手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网”状布局结 构。
阶段目标——以主要的绿地指标来体现。分为近期目标 和远期目标。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1.2 规划的内容
总的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
绿地系统。
具体的内容有以下、总目标。 (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 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 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
基于课程思政的园林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使学生自由发挥,鼓励构图新颖、配色大胆、思维独到的创作
讲解相关案例,从正反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介绍具有理想信念的设计作品,弘扬其中蕴涵的精神
人性化设计作品,强调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
选取案例作品要契合法律宣传导向
的创新传承,更将文化与设计融合的理念深入学生内心,使
其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融入当地文化,为设计作品注入
思想观念勇于突破陈规、敢于创造;人民至上、廉洁奉公;
甘于奉献、解放思想
世界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自由、平
等、公正、法治;人生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信仰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
遵守并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相关道德
义务
具有法律思维,树立维权意识
构成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以理论测试为主,考查学生理论知识
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难以促进学
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 在现有教学
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探寻先进的方法、契合的教学方式以及
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应将理论基础与实践评价
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传承;同时,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与现代化的教育思维理念
生不确定变化时应迅速调整现有教学策略,使教学结果最优
相接轨,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这是高等教育
化。 首先,应整体统筹、统一思想。 根据构成设计课程总体
现代化的核心和灵魂[7] 。
规划,从构成设计相关知识点上落脚,聚焦相关课程内容与
构成设计是与专业课的接轨的过渡性课程,是引导学生
2.1 明确课程思政价值与方向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课程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院李若飞(1984—),男,硕士,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韩文俊(1985—),女,硕士,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林莉(1979—),女,硕士,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若飞,韩文俊,林莉(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艺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沿用本科教育的方法,出现了一些问题。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落实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研究和组织协调的工作。
本文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例,分析该学院课程体系施行现状、研究与做法,以期为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128-03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1]。
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作为首批改革的专业,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
本文以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
一、目前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高职学生学好园林专业较为困难大多数课程的设置仍旧参考本科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较多,抽象性概念较强。
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展规划处
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 概述我国林业事业正处于平稳快速发展的阶段,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国家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
国务院也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
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林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纪要》的精神,制定本标准。
林学类专业是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理论基础的专业集合,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支撑。
本标准是全国林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行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林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相关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国家标准既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及林业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应包含对本科教学的骨干课程、主线任务、拓展内容、实践形式进行规范;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设置、教研分配、培养模式提供建议;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实验条件、师资配备、学习资源明确标准;对学生的课时数量、学分比例、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位论文质量提出要求;对高校的发展目标、行业特点、专业特色、提升空间给予充分体现。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社会及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模的有效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药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Ⅰ
40(40)
第 2 学期
层析等物质制备与提纯操作技能,称量、定容、移液、滴定等定量分析 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先修课 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化学
化药学院
学科(专 业)基础 课程 园林植物学 40 第 2 学期
了解园林植物的细胞、组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花、种子、果实 等生殖器官的形态学基础知识,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分 科依据及部分重要园林植物科属的识别要点。后续课程: 《园林树木学 Ⅰ》 、 《花卉学Ⅰ》 。 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 植物生理学 48 第 3 学期 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先修课程: 《园林植 物学》 ;后续课程: 《园林植物遗传学》 、 《园林植物育种学》 。 初步掌握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叶绿素色素理化性质测定、抗逆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32(32) 第 3 学期 性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植物结构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测 定技术。 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 土壤肥料学Ⅰ 40 第 4 学期 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 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续课程: 《园林树木栽植养护》 、 《园林综合实 验Ⅰ》 。 园林应用 资环学院 基础植物学 生科学院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 增强择业意识, 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分析 就业创业 招生就业处
高等数学Ⅰ
64
第 1 学期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园林植物栽植和园林植物育种中的逻辑性思维 和科学性思维提供坚实的基础。 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化学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Ⅰ-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时数 192 48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第 2 学期 设课目的(阐述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知识、能力、体育或美育的作 用。在课程体系中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帮 助 学 生 了 解 国 史 、国 情 ,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第 2 学期 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后续课 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 第 3 学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先修 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通识 课程 形势与政策 16 第 6 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第 1 学期 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使其成为道高德重、 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树立坚定的 政治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 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Windows 、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 FrontPage、Internet 软件的应用能力。 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 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操,提高其人文素养。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切实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 人文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 人文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 人文学院 所属 课程群 大学英语 思想政治理论 开课学院 外语学院 人文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
宣传部
大学语文
32
第 3 学期
大学语文
人文学院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实验
48(24)
第 1 学期
计算机科学
理信学院
体育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4 16 24
第 1,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体育 军事理论
体育教学部
学工部 心理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16 16
第 2,6 学期 第 3 学期
园林色彩基础
48(48)
第 植物应 用设计》 。 掌握风景园林工程制图规范和标准、绘图方法和园林要素的表现技能,
测量学
32
第 4 学期
掌握实地测量中水准测量、地形测量、工程基本测设和地形图应用等知 识并会应用。后续课程: 《园林工程Ⅰ》 、 《园林设计与施工实务Ⅰ》 。 掌握对形体空间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了解造型艺术的基础概念,掌握空
园林工程
建工学院
园林素描基础Ⅰ
40(40)
第 1 学期
间透视、构图和形体表现的基本规律;培养视觉审美素质和形象思维能 力,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后续课程: 《园林色彩基础》 。 了解植物、建筑等主要园林设计元素的形象特点,掌握其表现方法;掌 园林美术 园林学院
数学
理信学院
无机及分析化学
64
第 1 学期
计算的能力,掌握常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内容,熟悉无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之间的关系规律等。为植物生理、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观赏植物采后生理有技术等实践能力提供基础。 掌握并理解化学实验原理,重点掌握加热、回流、蒸馏、过滤、重结晶、
化学
园林素描基础Ⅱ
32(32)
第 2 学期
握园林风景画构图与透视表现的基本规律,并培养对园林景观的视觉感 受与审美能力,为园林设计表现奠定基础。 掌握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规范、构成理论以及与设计有关的各种
设计初步
56(56)
第 2 学期
表现技法。培养学生的园林绘图要领和实际技巧,把设计有关的各种表 现技法进行实际应用。 了解色彩基本理论和色彩绘画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色彩语言表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