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主要进口原料药简单加工成制剂。
1950年,只能生产原料药几十吨。比如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是药,那么硫酸头孢匹罗就是原料药.
我国一五计划纲要规定,制药工业以发展原料药为重点。
华北制药厂就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我国156重点项目中的两项。华北制药厂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青、链霉素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在科技进步,产量扩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
1959——1979年国家7次降低药品价格,以减轻国家,企业个人的购药负担。
改革开放加速发展
1978年是新中国历史的拐点,
我国第一批医药合资企业:天津大冢,无锡华瑞、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苏州胶囊
这期间,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药品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吸引了大批外企加入。1978~1984年完善农村和城市
1985~1992年正式启动医改扩大医院自主权
医疗服务网
1992~2000年医改探索中前行缺系统性改革
2000~2005年市场化发挥作用也显露了弊端
2005年至今新医改方案已箭在弦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卫生部门也以此作为契机,根据党的建设路线开始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
阶段特点。本阶段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1980年之前基本上进行恢复性质的建设工作,1980年之后当建设全面展开使更多的弊端显露出来,重点开始向改革转移,其中主要的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只是管理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涉及体制上的变革。所以说这个阶段只是医改的孕育期。
2.第二阶段:1985~1992年
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
医院按照任务和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级十等
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关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的主导思想在于“给政策不给钱”。
3第三阶段:1992~2000年
阶段特点。这个阶段仍是在改革探索中,伴随着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是与非的争议,各项探索性改革仍在进行。总体来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下一阶段
4第四阶段:2000~2005年解决。
阶段特点,本阶段其实是各种趋势交叉最多的一个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在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尤其是非典暴发以后,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争论也逐渐深入,这为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埋下了伏笔。三改并举也在这一阶段确立并开始大规模实施。医院产权改革是本阶段最为明晰的脉络。
5.第五阶段:2005年至今
其中标志性事件是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出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通过对历年医改的总结反思,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种结论主要建立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争论基础之上,而正是因为这份报告让2005年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起点。
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
三、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条条分割,机构变动频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药品的生产流通管理,2000年强调“三改并举”以后,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与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障改革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国在药品企业的准入机制、药品价格管理体制、药品流通体制(集中招标、医药分家)、药品分类管理体制、基本药品目录的形成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1984年,我国颁布了《药品管理法》,这部法律也被看做是中国药品管制制度的雏形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为4700家左右,如果按2009年底药监局表述的2000亿元总投入计算,即便有500家药企从行业中退出计算,新版GMP也将使每家企业投入至少4700万元。
2009年的医药工业排行数据显示,4700多家药企中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占70%以上,绝对数量达到3300家。按医药工业平均利润率约9.1%计算,实施新版GMP,将付出中小企业约10年的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