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l2世纪
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A)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
这位诗人是
(D)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自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
B.义
C.礼
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B)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
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两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B)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牡丹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CDE)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A.战争
B.宗教
C.农耕
D.渔猎
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
C.洗三
D.满月礼
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
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
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
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总体特征的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化境开始
33.制度义化:人类文化的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方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度到了诗人
的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为奴邪恶的发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5.“中体西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事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起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1)典范任务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书。
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37.中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儒家所冲上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来表示
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学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
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
的过程。
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
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说是“南朝化”。
不能将被炒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也是“胡化”。
隋唐理过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
要整体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动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3)“荒政”思想。
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A )
A.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
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
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 D ) 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
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C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 D )
A.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
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
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 D )
A.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
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
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 A )
A.“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
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D )
A.“无为” B.“无不为”
C.“自在”
D.“逍遥”
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C )
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
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 A )
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
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
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B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 C )
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
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
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 B )
A.三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门下省
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 D )
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
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
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B )
A.轩辕黄帝 B.秦始皇赢政
C.汉高祖刘邦
D.汉武帝刘彻
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
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7.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
A.《老子》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8.东晋葛洪所撰重要道教理论著作是( D )
A.《老子五千文》 B.《太平洞极经》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抱朴子·内篇》
19.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
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
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周公
20.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 A )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周颂
21.尊崇自然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哲学基础是( C )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2.现代汉语主要有( B )
A.六大方言 B.七大方言
C.八大方言
D.九大方言
23.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宋玉 B.王充
C.萧统
D.陆机
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D ) A.三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七个阶段
25.“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濑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做( BDE )
A.东南楚 B.东楚
C. 西南楚
D.南楚
E.西楚
27.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有( ABCDE )
A.物质交流 B.中外文化的沟通
C.佛教的东传
D.西域丝绸的输入
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
28.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峰期涌现的有 ( ABCDE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刘禹锡
E.欧阳修
2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30.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尹文子
E.孟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
32.“塞北江南”
33.宗法制
34.《诗经》
35.禅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中国具有文化发展的广阔地理舞台?
37.简述中国古代礼与俗的区别。
38.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39.简述汉语的特点。
40.简述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春秋战国时代是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42.试述我国传统市商的经营之道。
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
A.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
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①战争。
(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
(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
(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
(2分)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
(2分)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2分)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2分)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
(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
(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
(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
(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
(2分)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
(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
(2分)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
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
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
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
A.相对的
B.必然的
C.显性的
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
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
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
A.两期
B.三期
C.四期
D.五期
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
A.“尚公正”
B.“尚公德”
C.“尚公义”
D.“尚公益”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
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
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
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
A.栈车
B.轿车
C.路
D.轩
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
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
A.鲁班
B.蔡伦
C.毕昇
D.伏羲
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
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
A.吏部
B.户部
C.丞相
D.皇帝
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
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
A.“上下与天地同流”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
A.周公
B.孟子
C.孔子
D.朱熹
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
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
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
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五礼
B.六艺
C.五射
D.六书
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
A.在明明德
B.在亲民
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
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
A.假名
B.谚文
C.字喃
D.汉字
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
A.老子
B.陆机
C.曹丕
D.葛洪
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
A.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
A.欧洲
B.泰西
C.远西
D.西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
A.农具
B.壁画
C.筷子
D.煤炭
E.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