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尚书_周礼_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_王其亨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2219720ccbff121dd36838e.png)
统治者的“工具”
❖ 然而处在封建社会的古中国,城市规划的中 心思想就是一切以为统治者加强统治服务为 中心。
❖ 城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生活的场 所,城市已经成为了一种“工具”,在其中 暗含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2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2.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特点 (以元大都为例)
2.2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细想
在。 ❖ 虽然每一座都城的城市布局都不相同,但我
们从其规划的模式和手法上仍然可以明显看 出《考工记》的潜在影响。
1.2 《管子》
❖ 《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都城的城市规划主要提出了两方 面内容:
❖ 一是城市的选址条件:“非于大山之下必于 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 沟防省”
❖ 二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即“因天材、就 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 中准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天一
交通0902班 第四组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 《周礼考工记》——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 思想
❖ 《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自然观的、 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1.1《考工记》
❖ 我国古代最权威、最全面的一部著作 ❖ 有关都城的城市规划方案对后世的影响尤为
深远 ❖ 完全按照《考工记》方案建设的都城并不存
❖ 唐朝的里坊制
❖ 其次,我们津津乐道的《周礼·考工记》并不 能完全解释东汉以前的城市布局,尤其无法 解释现在考古发现的一些秦和汉初时期的城 市的城郭关系的。
❖ 最后,从历史演替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 到,在国力较弱的时候,或者在弱化了政治 中心的约束之后,中国古代的城市才更具有 活力。
结语
❖ 现代城市问题:城市病、城市建设盲目……
浅谈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
![浅谈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d43229b852458fb760b5669.png)
浅谈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我国风水理论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受到传统风水影响,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代城市的布置和选址、规划设计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标签:风水学;城市规划一、风水理论的有关分析我国风水理论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占卜,到后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堪舆分析。
风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郭璞的《葬经》,风水讲究的是选择合适的居住,以希求自然神灵的保佑。
选择居住是古今中外的民族居住部落遗址上,都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属于山地和平原、盆地等的边缘上,尤其这些地方都比较靠近水源,动植物密集分布,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居住,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必要的生命物资保障。
风水的涌出就是仔细、周详的考察自然环境,并顺应自然的要求,有节制的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一个宜居环境,使得自然和空间上的达到理想化。
我国风水理论分为两个流派,主要是形势宗和理气宗。
前者比较重视寻龙捉脉,重视考察山川形势中的龙、砂、水和穴等的相互配合,对自然地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对生态和景观等有很多辨别和选择,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而后者主要是在实用性和科学性上有更多的价值,尤其是有着较多的美学知识,长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受到欢迎,其发展和应用历史非常兴盛。
但是,由于其带有浓厚的占卜和巫术色彩,对于方位以及时辰等的忌讳比较多,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风水理论对于天人合一的四线非常重视,尤其是对于这种观念的认识形成了长期固定思想。
人在自然中属于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伦和天道的标准是一致的,不可违背自然和天道,更不能与其作对。
人们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识和把握天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分析古代风水学思想在我国人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绝大多数古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几乎都是在风水学说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完成的。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祖先们就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选择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认识水平。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6a5996bceb19e8b8f6bac8.png)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摘要:风水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学和现代风水的论述,从风水理论入手,以及现代人们对风水学说的普遍认识和重视程度,分析风水学说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阐明风水在当今的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1.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首先,什么是风水?风水原是一种相地之术,也就是现场对地理进行勘察的一种方法,古代又称之为地相、堪舆之术,是一门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哲学。
相传风水学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
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学说主要关于宫殿、住宅、村落以及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王其亨认为:“风水之术的核心,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
风水术实际上就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已经开始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了解上升到了科学的去利用、去研究风水。
现在的人们无论是从关于风水的书籍上,还是道听途说,对风水的认识却都在日益加深,再加上一些房地产商为了寻求卖点,打造更加高级的住宅区,也将风水理念炒得火热,对于国人来说,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关于风水的认识,虽说不上多么深刻,但也足以看出风水的确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景观设计师作为自然的改造者,更是要了解风水的理论和内涵,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利用新的技术,去更好的研究它,利用它,将之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把风水理论科学的和大自然相结合。
2.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查势原则、坐北朝南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适中居住原则、顺乘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89687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是以下哪座城市?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杭州答案:A2. 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规划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D3. 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中国城市是?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厦门答案:A4.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B5.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二、填空题6. 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____是城市中心,通常建有皇宫或政府机构。
答案:皇城7. 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体现了____的思想,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答案:中轴线对称8.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市”是指____,是商业活动的集中地。
答案:市场9.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其城市布局遵循了____的原则。
答案:天人合一10. 宋代的《营造法式》是中国最早的建筑规范书籍,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中轴线的对称布局;(2)城市中心设有皇城或宫城;(3)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不同功能区;(4)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
12. 描述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答案: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宫城位于城市中心,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皇城围绕宫城,是政府机构和皇家园林所在地。
外郭城则是普通居民的居住区,城市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强调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和美感;(2)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分区管理的参考;(3)重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理念;(4)城市设计中融入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礼”等,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5)《营造法式》等古代建筑规范书籍,为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5d35df1c1c708a1284a44de.png)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文明中有关城镇修建和房屋建造的论述,总结了大量生活实践的经验,其中经常以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方式出现。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礼》、《商君书》和《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及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夏代的天文学、水利学和居民点建筑技术为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
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
商代早期建设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建设的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以及位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都城,都已有发掘的大量材料。
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中国中原地区在周代已经结束了游牧生活,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期间兴建了丰、镐两座京城。
在修复建设洛邑城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
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规划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图2-1-1)。
同时,《周礼》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央视《开讲啦》,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解密“风水”
![央视《开讲啦》,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解密“风水”](https://img.taocdn.com/s3/m/2bc6acd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2.png)
央视《开讲啦》,天津⼤学王其亨教授解密“风⽔”
中国古建筑学家,天津⼤学教授王其亨曾作为演讲者参加过央视的《开讲啦》,现场阐述了
对“风⽔”的认识,并指出其曾阻⽌了韩国申遗。
撒贝宁:接下来现场观众提的问题,这个观众⽐较实际了--王⽼师,您平常家⾥买房⼦最看重什
么,是“风⽔”还是建筑结构?
王其亨:这个我可以回答,因为我曾经被建筑界封了⼀个绰号“中国风⽔第⼀⼈”,我不敢当。
为
什么我不敢当?
撒贝宁:但我们不是说,“风⽔”都是迷信。
王其亨:不,“风⽔”两个字,实际上就是景观建筑学。
最初嘛,⼀直到汉代,到唐代叫地理学。
这个就是“风⽔”的主体。
它要考察的是地理环境、⽣态,建筑和⼭⽔的对话,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对话。
韩国2006年要将“风⽔”申报世界⽂化遗产。
我的⽼师之⼀罗哲⽂先⽣就很急,我说你放⼼,我已经接到邀请,我⼀定阻⽌他们。
我就把“风⽔”在中国最早的原始⽂件,实物啊,你们(韩国)有吗?三千年前的,然后⼀路讲下来,最后梨花⼥⼦⼤学的校长很扫兴的,不得已说了⼀句话,这个国际研讨会,看起来还得再开。
就是打掉了这个申报世界⽂化遗产的愿望。
撒贝宁:阻⽌了他们。
王其亨:对对对。
《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
![《周礼》中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71b4df3186bceb19e8bbb8.png)
【 关键词】城市规 划制度 ;周礼 ;古代 中国
ABS l RAC :Ba e n t e r v e o i e e I s d o h e i w f Ch n s ca sc Zh u Lia d r o g n z to f t e o c a l s i o n e r a i a i n o f i l h i p sto s a d t e rr s o sb l i sr l v n o ct o i n n i e p n i ii e ee a tt i i h t y plnn n e o d d i t h a e n e p e s t e a i g r c r e n i,t e p p r i t r r t h f n a n a r m e r f c t l n n y t m u d me t l fa wo k o iy p a ni g s se i n in i a a d i d c t s i o l x t . e n a c e tCh n n n ia e t c mp e i Th s y p p ras u sf r r a n t e h n s l s i a e l o p t o wa d t t o h rC i e e ca sc h a
营国 等 内容 出于 其中的 《 匠人》节 .而 ” 匠
人 则 是 《 工 记 》 中 描述 的 3 种 人 之 中的 考 O
~
种 。既然这些 内容 归在了统一 的章节中 可以
设想 的是 ,这是有关于最终产 品应该是怎样的规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水与占卜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水与占卜](https://img.taocdn.com/s3/m/eafa33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4.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水与占卜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风水与占卜成为人们追求吉祥、预测未来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风水与占卜的概念、历史渊源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水的概念与历史渊源风水,又称为地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对地势、水流、山脉、建筑物等自然环境的观察与研究,以及对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影响的理论体系。
风水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传统观念,风水理论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的命运和吉凶有直接影响。
因此,人们在选择住宅、安葬墓地等方面,都会注重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以求得吉祥和兴旺。
在春秋战国时期,风水已经成为统治者、贵族和士人等社会阶层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水应用1. 城市规划与建筑布局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城市规划与建筑布局中的风水因素。
城市的选址、城墙的构建以及建筑物的布局都受到风水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被认为可以带来繁荣和吉祥。
2. 墓地选择与坟墓设计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特别注重选择适宜的坟墓和墓地。
风水学说认为,坟地对于子孙后代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们会选择地势高而宽阔的山脉,或者地理环境幽静的地方来安葬亲人,以保证家族的兴旺和子孙的福祉。
3. 起名与婚嫁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风水学说应用于起名与婚嫁的领域。
在起名时,人们会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和命理,选择与其八字相配的字词,以求得个人命运的吉祥。
在婚嫁方面,也会根据夫妻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适宜的结婚时间和地点,以增加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占卜占卜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预测未来的方式之一。
人们相信通过占卜可以得到诸如天灾人祸、国家安宁、个人命运等方面的预测信息。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统治者和士人都崇尚占卜,并且将其作为政治决策和个人行为的依据。
在春秋战国时期,占卜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卜筮,即通过投掷或摇动筮竹、筮箭等来获取筮卦,以解读吉凶祸福;二是观象卜,即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异象和现象,如流星、彗星、日食、月食等来预测未来的吉凶。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85d75c20066f5335b812177.png)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李欣霖任彬彬赵晓峰摘要:本文以《周礼》为基本素材,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辨方正位的整体观、体国经野的区域观,以及皇权至上的礼制观四个层面深入探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的核心理念、规划方法及其深层文化内涵,旨在从比较整全的视角透视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国野关系、君民关系在城乡整体规划中的体现与应用,并为当今的城乡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乡整体规划,自然观,整体观,区域观,礼制观《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
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周礼》一书与《仪礼》、《礼记》并列,统称为“三礼”,而且《周礼》还被推为“三礼”之首;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都城规划的论述甚多,其中以《周礼》中的一些原则最为完整也最重要,影响后世达二千多年之久。
1《周礼》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西周的统治阶级把“天命”作为统治其他部族和广大人民的手段,其最高统治者以天的代言人自居,称为“天子”。
因此,“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1.1象天法地,融合自然都城的整体规划布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与文化传统的产物,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即用都城的物质形态和布局来体现天上人间的一种礼制秩序,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象天法地”,主要是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追求天地人宇宙万物的和谐合一。
《周礼•春官宗伯》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周礼》之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管窥
![《周礼》之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管窥](https://img.taocdn.com/s3/m/9023498b6529647d2728522f.png)
髓弛礁鲢目髓精致键髓碗硅魄《舱壮l醛赫l璺《缝e女蔬盼ti瑟t}托蚴姚缱盼纽童虫姥}2_每E娩撼i如》l锄糠t镌黜掀穗E赫q龆镑强e缱秘姆珏糕魏始缝耪§i滥撼耱&≈臻i靛撩女矬缀
Hale Waihona Puke 《周礼》之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管窥
口赵晓峰潘莹
张 慧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早期经典之 一.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而成的汇编, 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本文从其城乡整体规 划思想出发.对古代城市规划制度进行了新的透视。
四、结论
;烈
{芝《
蘸秀
‰簇
醋
芜萧全曩蠢擎趱
名物…一
可知周代就有售 工作,使用平面图设 的整体规划。辨方正 地、规划布局到建毋 要的一步。其方法女【 深。正日景(影),以求 地中。天地之所合也 之所和也。然则百勒 封树之。 可见.周代的城 以测日影(景),将四 国,使城市整体布局 王坐北朝南治理天] 之正位。 二、体国经野一
一.辨方正位——城乡整体格局及其定位原则
<周礼>开篇在谈到立国之本时,明确提出:。惟王建 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思是天 予建立都城,要辨别方向,确定位置,划分王城与郊野的 绺锄 疆域,然后分议冒职, 礼>中比较辩证地阐f 市与区域的关系等等 中国古代都城往 后才建设的,而且很。 局井然有序,美观大: 经济、交通等诸要素f <周礼・大司徒》
周代城乡有国、
嚣
甚
§
暮
刍
佘
基
弋
琵
意
撮
鑫
《周礼》将国野体系、城乡规划、设立官职及分职管理 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重视建设而且重视管理, 追求着人与天地、建筑之间的高度和谐,体现着“天人合 一”的规划理想。并以突出中心。强调中轴,面南为尊等一 系列的“礼”序和习俗的布局程式清晰地勾勒了“辩方正 位”、“择中而立”、“五方为体”的都城礼制布局。同时,《周 礼》还阐扬了“方位在天、礼序在人”和“以礼为本、以为民 极”的规划准则.这些宝贵思想对当今城市及乡村建设中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仍旧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2007000034)。1 赵晓峰、张慧、潘莹: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2bcb7b465ce0508763213cd.png)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杨文衡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受风水的影响很深,追溯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影响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的宇宙观和自然观1.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形成。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的墓葬方向是上南下北(按照古代的习俗,生者南面,坐北向南;死者北首,头北脚南),墓穴南部呈圆形,象天;北部呈方形,象地。
整个墓穴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以后在建筑上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特别是地方观念。
如:穹隆顶墓室,半球形封冢,方形墓穴,城市和居室都是方形,跟墓穴为方形的意思一样。
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城门,均呈现“上圆下方”的形状,以象天地。
紫禁城城门之“内圆外方”造型,表示紫禁城内外的差别犹于天上人间,城内为天,住着天子;城外为地,住着老百姓。
紫禁城中太和殿内,有“上圆下方”的藻井(又称龙井),这种结构,即所谓“上仿像夫天体之圆,下效法乎坤德之方”。
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善因殿,大钟寺内的钟楼等,均为上圆下方之重檐建筑。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中,有一处大型祭坛建筑基址,整个布局由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组成,按南北轴线对称分布,南圆北方,也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
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出士了大小不等的玉琮,它外方内圆,寓意也是天圆地方观念。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式盘,是天圆地方观念的典型体现。
式盘中的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方形。
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也曾显现过地圆的思想,但只是昙花一现,不为社会主体思潮所接受和承认。
唐代外国的地圆观念曾传入中国,但也不为中国人所接受。
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也把西方的地圆思想和地图传入中国,但接受者寥寥,反对者则浪高。
直至清末,地圆观念才在中国站住了脚跟。
因此,天圆地方观念不仅影响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达两千多年,而且一直影响中国的城市规划,这事并不奇怪,是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的。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0d070784254b35eefd34dc.png)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
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特别是《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所谓“营国”,即是建城。
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
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明朝的北京城和皇宫的规划建设就是按照《考工记》而实施的。
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思想,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略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布局基本是左右对称的。
它自北而南,存在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
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全长8000米。
这种全城布局上的整体感和稳定感,引起了西方建筑家和学者的无限赞叹,称之为世界奇观之一。
中国古代风水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风水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31cba375901020207409cf0.png)
中国风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的影响————破除“封建”姓名:杜凯学号:201307116指导老师:徐秋实完成日期:2016.3.28中国风水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摘要:我国的城市建设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如今一个较为完整科学、具有内涵的体系。
它的形成是通过我们华夏子孙的智慧,积累而来。
从最早时期的穴居,然后发展成木构干阑和木骨泥墙的建筑形式,最后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木构架建筑形式。
而后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中轴对称、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形成,这些体系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主要论述风水学对中国城市建设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风水术天人合一中轴对称城市规划风水学的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人类诞生初期,因为要面对大自然的威胁,加上疾病等灾祸,人类的力量无法与之抵抗。
经过长时间的对宇宙、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积累,人们形成了一套择吉避凶的术法——风水术,又称堪舆术。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选址定居的经验经过日积月累,便形成一门选址的学问——相地术。
它主要的内容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去选择住宅和坟墓的位置、朝向,以及确定布局和营造的时间。
风水的发展,演变大至经历了先秦孕育时期,秦汉萌芽时期,魏晋发扬时期,唐宋成熟盛行时期,元代低落时期,明清流传繁荣时期。
先秦时期,始皇帝大规模的宫殿营建为风水术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为风水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魏晋时期,则是风水学原理的初步形成,发扬光大时期。
中国堪舆术的鼻祖——青乌子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风水之学作《葬经》。
“葬乘生气”这一堪舆术精髓,历经千年来,是各派风水学保持不变的运用的原理和宗旨。
堪舆学最重视“生气”,生气忌风喜水,因为有风则气散,故忌风;而水则使生气凝聚,故喜水,注重强调藏风聚水。
明清时期风水学已经分成了多个分支,但也有一些人冒充风水大师,进行江湖行骗,导致风水学在人们眼中沦为骗术,再加上清朝末年民国新学的兴起,以及建国后提倡科学文明,破除封建迷信,风水学彻底沦为人们唾弃的封建迷信。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c6feec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9.png)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
![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2477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9.png)
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一、引言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思想,主要讲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而在古代的山水城市营建中,风水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还牵涉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本文将探讨风水思想在古代山水城市营建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
二、城市布局在古代山水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中,风水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风水学的理论,水是极为重要的元素,所以很多古代山水城市都选择在河边或湖泊旁营建,以利用水的能量。
为了保证城市与水的和谐,城市布局通常会遵循“山护水、水护城”的原则,即城市背后有山脉作为屏障,前面有河流充当护城河。
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保证城市的安全,还符合风水思想中的“山川丘陵宜居”的要求。
三、建筑风格在古代山水城市的建筑风格中,也能看到风水思想的影响。
风水理论中有提到“土木并用”的原则,即在建筑中要兼顾土地和建筑物本身的特点。
许多古代山水城市的建筑采用了木结构,因为木材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和形状也经过精心设计,以符合风水学中的“高低矮偏直、曲线居正”的原则。
这样的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还能够保证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风水思想对古代山水城市的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根据风水学中的理论,城市中的道路和交通要保持畅通,以便能够流动正常的气场。
因此,很多古代山水城市的街道都规划得很宽敞,交通便利。
同时,风水学中还有提到“福地宜开放”的概念,即城市要宽敞开放,以达到繁荣富裕的效果。
许多古代山水城市的广场和公共区域都设计得很大,以方便人们的集会和社交活动。
另外,风水思想还对城市的祭祀和宗教活动产生了影响。
风水学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依赖,因此在古代山水城市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山水之间建立祭祀的场所,以祈求自然的恩泽和保佑。
这些祭祀的活动形成了城市的文化习俗,也促进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交流。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bfd9f9af01dc281e53af0f5.png)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开始,中国的城市就存在着人为的规划。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
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理论。
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思想。
在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周礼考工记》的影响是如此的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它的影子。
《管子》。
相比《周礼考工记》的“符号理论”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和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
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
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
古代中国的风水思想与城市规划
![古代中国的风水思想与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d2c22c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4.png)
古代中国的风水思想与城市规划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古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不仅是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更是考虑到了风水的因素。
在古代中国,风水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信仰,认为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命运。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风水往往被嵌入其中。
一、风水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风水是中国本土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阴阳五行理论和道家、佛教等思想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风水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决策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往往是基于风水的选址决策而进行的。
在选址时,必须考虑到诸如山水、水源、气场、气息、风势等各种因素,并研究其效应。
风水学相信,地势的变化会对城市的运势和命运产生影响。
因此,在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中,选址的选择非常重要。
2. 市政建设在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方向等都是受风水影响的。
风水认为,富有阳气的建筑,可以促进正能量的流动,有益于人的健康和命运,例如古代名城北京,天安门城楼、中轴线、故宫等重要建筑都是朝南建造,以获得阳气。
3. 道路的布局在道路的布局上,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也受到了风水的影响。
道路的布局要考虑到某些山脉、河流、阴阳气场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古代城市的道路往往遵循五行生克相克与和谐,以达到平衡阳气与阴气,达到风水上的平衡。
二、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几种常见的风水设计1. 风水池风水池是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常见设计,它可以吸引清新、自然的气息,引导周围的气场,改善城市的环境。
风水池的设计,会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以达到吸收气流、水流的作用,并以此提高城市的运势和命运。
2. 风水树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中,风水树是一种常见的设计。
风水树的设计,通常会选取能够提高环境的树木,以改善和增强城市的气势。
古人认为,风水树可以提高居民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环境的美感,使整个城市更加美丽、舒适和繁荣。
3. 风水石风水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_尚书_周礼_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
![_尚书_周礼_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https://img.taocdn.com/s3/m/f6cf5f4c2e3f5727a5e962fc.png)
图 2 西周 (约公元前 11世纪 )青铜器 尊铭文 隹王初 , 宅成于周 ,复囗武王豊 (醴 )祼自天 。在四 月丙戌 ,王 宗小子于京室 ,曰 :“昔在尔考公氏克 文王 ,
文王受兹 [大命 ]。隹武王既克大邑商 , 则廷告于天 , 曰 :‘余其宅兹中或 (国 ) ,自之 民 。’乌虖 ! 尔有惟小子亡 戠 ( ) , 眂 (视 ) 于公氏有劳于天 , (彻 ) 命敬享哉 。”叀 (惟 )王 (恭 )德谷 (裕 )天 ,顺 (训 )我不敏 ,王咸 。易贝 卅朋 ,用乍囗公宝 彝 ,隹王五祀 。
乃社于新邑 ,牛一 、羊一 、豕一 。 越七日甲子 ,周公乃朝用书 ,命庶殷 ,侯 、甸 、
男 、邦伯 。厥既命殷庶 ,庶殷丕作 。[ 3 ]183 这里详细描述了太保召公和周公相地 、占卜和营 建洛邑的经过 。接着 ,周公向成王详细汇报了自己占 卜的情形并献上了新邑的图纸 :
予惟乙卯 ,朝至于洛师 。我卜河朔黎水 。我 乃卜涧水东 、瀍水西 ,惟洛食 。我又卜瀍水东 ,亦 惟洛食 。伻来 ,以图及献卜 。
周公营洛时虽有“既得卜 ,则经营 ”[ 3 ]183的记载 , 其实却是派召公作初步的考察 ,继而又是周公本人的 勘踏及占卜 ,下面是《尚书 》中所记载的洛邑营建过 程:
惟二月既望 ,越六日乙未 ,王朝步自周 ,则至 于丰 。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越若来三月 ,惟丙午朏 , 越三日戊申 ,太保朝至于洛 ,卜宅 。厥既得卜 ,则 经营 。越三日庚戌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 。 越五日甲寅 ,位成 。
在周礼中围绕建筑选址营造活动首先要对自然地理各方面条件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环境容量土地改良资源包括可利用的土地水源物产以及植物动物等工程地质等进而作出选址规划其中涉及土会之法土宜之法土圭之法土化之法土均之法任土之法及形体之法等很多方法从而形成了综合的评价系统详见周礼城市选址规划所涉及的方法方法具体内容备注土圭之法测量南北远近校正日影知道土地的方位从而确定地中以为国都所在体现人居环境与宇宙的对应关系
古代风水理论与当代环境保护
![古代风水理论与当代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a82f9f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4.png)
古代风水理论与当代环境保护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2页(P35-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古代风水理论及实践融入现代城市宜居研究之我见 [J], 苏蓬
2.《尚书》、《周礼》——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 [J], 王其亨;张慧
3.由《周易》谈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哲学内涵 [J], 位俊达
4.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对当代环境保护的启示 [J], 赵金凤
5.“无以人灭天!”——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观”及其对当代环境保护的启示 [J], 刘鄂培;竺士敏;陈锡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王其亨1,张 慧1,2(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132)摘 要: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在阐述风水的内涵、渊源及对建筑选址、规划等的影响基础上,以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记述了古籍5尚书6中周初先民规划、营建新都洛阳的史实以及在对此实践经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5周礼6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其在城市规划中资源考察和评估的方法、从环境容量出发的城市生态结构模式及选址中的/择中观0等,说明5尚书6和5周礼6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坟典。
关键词:城市规划;风水;选址;负阴抱阳;环境容量中图分类号:TU 98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0)03-0225-07收稿日期:2009-05-27.作者简介:王其亨(1947) ),男,教授.通讯作者:王其亨,w any -q-i heng @163.co m.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比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的深刻影响。
/风水0之义,盖为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的学术,故国家机关中,也有钦天监专设官员职守风水事宜,如5大清会典6载:/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0[1]在风水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等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如历代都城建设中注重/择中观0,即选址时探求其适中的地理位置,通常为一个区域的地理文化中心。
同时,聚落、城市等的基址皆背山面水,一般位于水曲处或河流交汇处,周围众山环抱。
此外,都城的布局结构也模式化,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0[2]这套具有现代城市选址、规划、生态、景观、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内涵的风水体系,发端于商周时期。
被中国及周边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0的唐太宗曾授命吕才整理风水术书,吕才指出:/逮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5诗6称-相其阴阳.,5书6云-卜惟洛食.。
0[1]20其中/卜宅之文0就是风水。
现代研究表明,除了5诗经6里面史诗性、传述性的记载,最早严谨地记载了历史真实的就是5尚书6。
5尚书6中关于城市选址、规划、经营等活动的具体记载及根据这些实践活动最后形成的理论总结5周礼6,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坟典。
一、5尚书6中的古代城市规划实践5尚书6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又是儒家所推崇的经典之一。
它集结了商周政府的重要文件,例如其中的/盘庚迁殷0就是商代迁都到安阳的官方文告。
对于这次迁都,5尚书#盘庚6记载:/盘庚既迁(于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0[3]同时,盘庚向众人讲述了先王成汤迁都亳邑的嘉绩(见图1)和这次迁都的理由:/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0[3]96为了说服臣民搬迁,盘庚还借所谓的/(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0[3]82-96为由,实际上却是对殷邑地质、地形的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即殷地比原来所居的/耿地0优越,/耿地0地质舄卤,不利稼穑,民不能务本;而殷地地质好,民则知力稼穑,安心务本,从而养成良好德性。
可2010年5月M ay 201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 F T I AN JI N UN I V ERS I TY (S O CI A L SC I ENCES)第12卷第3期V o.l 12 N o .3#226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图1 适山兴王图见,表面上是卜宅主宰建筑能否兴土动工,实则是以相宅为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新王朝,重新进行了国土规划,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周武王认为洛阳是建立陪都的理想之地,对于这里的形势,他曾赞美道:/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
0[4]即他认为洛阳南有陆浑嵩岳,北有太行黄河,境内水源充足,洛伊一带居天下之中,是周朝建都的好地方。
其所指/天室0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室0嵩山¹,意即天神居住的地方。
周成王继承其父遗愿,派召公和周公相宅,营建东都洛邑。
对于这次城市规划和建设,在5尚书6里留下了更系统、更完整的从选址到经营的全过程的官方文件。
今天已出土的金文(即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有相应的文字与之对应(见图2)。
周公营洛时虽有/既得卜,则经营0[3]183的记载,其实却是派召公作初步的考察,继而又是周公本人的勘踏及占卜,下面是5尚书6中所记载的洛邑营建过程: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
厥既得卜,则经营。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
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图2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青铜器尊铭文隹王初,宅成于周,复囗武王豊(醴)祼自天。
在四月丙戌,王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文王,文王受兹[大命]。
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民。
.乌虖!尔有惟小子亡戠(),眂(视)于公氏有劳于天,(彻)命敬享哉。
0叀(惟)王(恭)德谷(裕)天,顺(训)我不敏,王咸。
易贝卅朋,用乍囗公宝彝,隹王五祀。
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3]183这里详细描述了太保召公和周公相地、占卜和营建洛邑的经过。
接着,周公向成王详细汇报了自己占卜的情形并献上了新邑的图纸: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
我卜河朔黎水。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伻来,以图及献卜。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
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
0[3]193对5尚书6这部典籍,历代学者都作了整理和研究。
清代经学家更进行了延续100多年的深入研究,还特别推出了5钦定书经图说6,为5尚书6全文配绘插图,其中西周洛邑的经营过程和相应的理念也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详见图3)11)。
洛阳城池山川整体形势如图12所示。
这次都城规划、建设的经验总结,为中国古代所有建筑和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并形成了后来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0(见图13)。
同时,城市选址的/择中0观念更为明确。
如5尚书#召诰6:/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0[3]1865逸周书#作雒6:第12卷第3期王其亨等: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227 #图3卜都涧瀍图图4 太保相宅图“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0[5]此外,除了5尚书6以外,作为周代国土规划和风水理论的第二部典籍)))5周礼6也形成了。
图5达观新邑图图6伻来献图图图7 洛汭成位图#228#天 津大 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图8 作邑东国图图9 庶殷丕作图图10 新邑祭成图图11 土中毖祀图图12 洛阳城池山川全图引自5洛阳县志6清乾隆十年刊本第12卷第3期王其亨等: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229 #图13 风水观念中城、村、宅的最佳选址二、5周礼6中的城市规划理论5周礼6º是在对前人,特别是洛阳选址、规划、经营等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给中国的城市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其思想核心就是建国制度。
所谓建国制度,简单来讲,就是指国土规划,它包括对资源的调查、评估及环境容量的考察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地产量和人口容量,并建立三级城市,即/王城0,诸侯、公、卿等的/都0以及/聚落0。
在5周礼6中,围绕建筑选址营造活动,首先要对自然地理各方面条件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环境容量、土地改良、资源(包括可利用的土地、水源、物产以及植物、动物等)、工程地质等,进而作出选址规划,其中涉及/土会之法0、/土宜之法0、/土圭之法0、/土化之法0、/土均之法0、/任土之法0及/形体之法0等很多方法,从而形成了综合的评价系统,详见表1。
表1 5周礼6城市选址规划所涉及的方法方法具体内容备 注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测量南北远近,校正日影,知道土地的方位,从而确定/地中0以为国都所在,体现人居环境与宇宙的对应关系。
还可用于土地丈量、分配,以根据面积计算土地出产。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分辨土地性质,掌握不同土地区域所适宜的人民、鸟兽及草木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和发展。
同时辨别地形高下以确定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
土会之法 辨五地之物生根据国土性质(山林、川泽、丘陵、原隰、坟衍)分辨物产及居民特征,并依此计算赋税。
土化之法 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改良土壤,选育物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形体之法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
划分邻、里、酂、县、鄙的区域疆界以制邑。
任土之法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
根据土地的性力肥饶,形势高下,各以其宜,任之以生产之事,并使出赋税。
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以公平划一的原则依法治理天下的税政,包括地税、九职之贡、军赋以及畿外邦国向天子交纳之税,以调节社会关系,实现/人和0。
在对资源考察、评估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并产生了环境容量的概念,这可以说是指导国土规划的核心思想,即5周礼#土方氏6所谓/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0[6],把人口规模、都邑大小和土地面积作为国土规划的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三者保持适宜的比例关系。
与此相关,先秦诸多#230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典籍都有论述,如5尉缭子6:/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栗。
0[1]465礼记#王制6:/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
0[7]在城市规划中从环境容量出发,考虑人口规模与资源相协调,对城内、城外进行功能分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层层扩展的城市生态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