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介绍水泥发展的历史
介绍:水泥发展历史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
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
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磨细后制成料球,在高于烧石灰的温度下煅烧,然后进行磨细制成水泥。
帕克称这种水泥为“罗马水泥”(Roman Cement),并取得了该水泥的专利权。
“罗马水泥”凝结较快,可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在英国曾得到广泛应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兰水泥”所取代。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加热炉泥的专利权。
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
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硅酸盐)水泥。
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从而一举成为流芳百世的水泥发明人,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
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水泥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水泥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有一个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今天,人们把水泥的生产过程形象的概括为“二磨一烧”,即按一定比例配合的原料,先经粉磨制成生料,再在窑内烧成熟料,最后通过粉磨制成水泥。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
本文将探讨水泥的历史与发展。
1. 古代水泥的起源古代文明中,人们早已开始使用与水泥类似的材料。
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含有石灰和黏土的材料代替砂岩进行建筑。
这种材料在曝晒后可以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早期的水泥。
2. 罗马水泥的发展古代罗马帝国是使用水泥的先驱之一。
罗马人发现,将石灰与矿石混合并加热后,可以得到一种称为"pozzolana"的新材料,它可以在水中硬化。
这种材料在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罗马人能够建造更加耐久的建筑,比如大型的拱桥和圆形竞技场。
3. 现代水泥的发展在18世纪,人们开始研究如何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控性的水泥。
英国人约瑟夫·阿斯帕登(Joseph Aspdin)于1824年发明了一种称为"Portland"水泥的新材料。
这种水泥以英格兰的波特兰岛命名,它的烧制温度和成分比古代水泥更为精确和可控,因此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质量。
4. 工业水泥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的生产方式得到了革新。
法国人路易·韦兰(Louis Vicat)于1817年发展出了一种称为"hydraulic"水泥的新材料,它在水中可以硬化。
到了19世纪末,人们开始使用旋转窑的方式生产水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5. 水泥的广泛应用水泥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规模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现代的建筑中,水泥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水泥砂浆、砌块等材料的生产。
水泥还可以用于修复和加固老旧建筑,提高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6. 水泥产业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然而,水泥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水泥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二氧化碳排放等。
其次,水泥的生产与能源消耗较高,对资源的压力也日益增加。
因此,未来的水泥产业需要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探索新的材料制备和能源利用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材料_水泥
建筑材料_水泥建筑材料——水泥水泥,作为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地位举足轻重。
无论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温馨舒适的居民住宅,都离不开水泥的支撑与稳固。
水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期。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类似水泥的材料来建造房屋和其他建筑物。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水泥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水泥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获取主要的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
这些原材料经过严格的配比和混合后,被送入高温的旋转窑中进行煅烧。
在高温的作用下,原材料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水泥熟料。
水泥熟料再经过冷却、添加适量的石膏等混合材料,最终被磨细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水泥成品。
水泥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每种水泥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硅酸盐水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强度高、凝结硬化快,适用于重要的结构工程和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
普通硅酸盐水泥则是在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混合材料的比例,性能较为均衡,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建筑工程。
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常用于高温环境或有硫酸盐侵蚀的工程。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需水量相对较小,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水泥的性能对于建筑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水泥的强度是一个关键指标。
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水泥的凝结时间也不容忽视,初凝时间不宜过短,以免施工过程中来不及操作;终凝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此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也是判断其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体积安定性不良,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
在使用水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标号。
同时,还要注意水泥的储存和保管。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受潮结块。
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
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泥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景象。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水泥道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应用领域却非常丰富多样。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从历史到现代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水泥道的历史2.1 水泥的起源水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含有石灰成分的水泥来制作建筑物。
而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开始大规模使用水泥。
2.2 水泥道的运用在中国,水泥道的运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起初,水泥道主要用于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以提供坚实的道路基础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水泥道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城市道路、人行道、机场跑道等多个领域。
三、水泥道的制作工艺3.1 材料准备制作水泥道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沙石)、水和掺合料等。
其中水泥的种类和掺合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水泥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3.2 施工过程水泥道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路面准备、拌和、铺筑和养护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确保水泥道的质量。
四、水泥道的优势4.1 耐久性水泥道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频繁使用而不易损坏。
与传统的土路相比,水泥道的寿命更长,减少了维护和修复的频率。
4.2 抗压性能水泥道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大量车辆的压力而不易出现裂缝和坑洼等问题。
这使得水泥道在重载交通路段具有很大的优势。
4.3 防滑性能水泥道表面的纹理可以有效增加摩擦力,提高道路的防滑性能。
这对于提高驾驶安全性,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泥道的应用领域5.1 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水泥道广泛应用于道路铺设。
其优良的性能和耐久性使得水泥道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高强度使用需求。
5.2 人行道作为人行行走的基础设施,水泥道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泥的发展历程
水泥的发展历程水泥起源于古代,但其现代的化学特性和应用是在19世纪初期发现和发展的。
以下是水泥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水泥在古代,人们使用天然材料如灰土、石灰和黏土制作水泥,并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中使用。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们使用混合黏土和石灰制作水泥,这些水泥被用于建造金字塔和大殿。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使用灰土水泥来加固青铜器和石材建筑。
2. 炉渣水泥在1818年,英国人詹姆斯·希尔发明了一种称为炉渣水泥的材料。
这种水泥是通过炉渣的加工和混合膨胀剂和其他化学物质来制成的。
这种水泥特别耐久,可以用于建造桥梁和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
3. 硅酸盐水泥在1845年,德国人海因里希·威尔曼发明了一种称为硅酸盐水泥的材料。
威尔曼使用石灰石和黏土作为原材料制作水泥,并将其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以制造高质量的水泥。
这种水泥比炉渣水泥更加耐久,并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4. 珊瑚水泥在1897年,法国人路易·韦利耶发明了一种称为珊瑚水泥的材料。
这种水泥是由玄武岩和石灰制成的,并且添加了一些珊瑚粉和太阳能。
这种水泥在环保和耐久等方面比传统的水泥更加出色。
5. 高性能水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新型高性能水泥应运而生。
其中,高性能混凝土(HPC)和高性能材料技术(HPMT)是当前水泥制造的最前沿技术。
这些水泥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佳的环保性能。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工程中,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水泥的发展历程反映出人类对建筑、基础设施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不断追求和创新。
未来,随着科技的推进,水泥制造技术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需求和要求。
中国水泥历史
一、回顾历史追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足迹
中国水泥工业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我国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30年”,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生产企业只有35家,其中东北区14家,华北区5家,华东区8家,中南区3家,西南区4家,西北区1家。新中国成立后,水泥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修复遭受战乱破坏的设备,组织恢复生产。1949~1952年间,陆续修复了东北、华北遭到破坏的哈尔滨、本溪、小屯、抚顺、锦西、鞍山、大连、牡丹江、琉璃河、太原、启新等水泥厂。华东地区恢复生产的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但中华民族依然处在三座大山统治之下。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水泥工业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畸形发展,但规模之小、产量之低,发展之慢,令人乍舌。1949年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4 亿5 千万人口的大国,人均水泥不到1.5公斤,中国水泥工业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一挥间。正是在这60年间,中国水泥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演绎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巨大变迁,造就出令世界瞩目的“水泥大国”。温故而知新,梳理回顾60年共和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时期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为此,应《中国水泥》杂志之邀撰写此文,与水泥行业广大同仁共勉。
如果从1889年唐山细绵土厂土窑生产水泥算起,中国水泥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算起,也有103年的历史了。
水泥发展史
道路和桥梁建设
道路材料
水泥是制造公路、街道、停车场等道 路材料的主要成分,具有高强度、耐 久性和稳定性。
桥梁建设
水泥可用于制造桥梁的墩柱、梁板等 结构,具有优良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
水利工程
水利设施
水泥可用于制造水坝、水库、堤防等水利设施,具有优良的 抗水侵蚀和稳定性。
航道整治
工程应用
水泥在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19世纪,水泥被用于建造铁路、公 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水泥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这些工程项目的理想 材料。
03 水泥的现代化发展
波特兰水泥的发明
总结词
19世纪中叶,波特兰水泥的发明为现代水泥行业奠定了基础,成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 。
详细描述
19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约瑟夫·阿斯普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以石灰石和黏 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煅烧后研磨成粉状,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耐久性。它的发明 为现代建筑业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持,广泛应用于桥梁、道路、房屋等建筑物的建设和
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 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水利等领
域。
水泥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 稳定性,能够与水混合后硬化成
坚硬的建筑材料。
水泥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国家基础设 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02 水泥的起源
古代水泥的发明
天然水泥
古代人类在建筑和工程中,利用天然硬化的粘土、石灰石等材料作为胶结剂, 形成了最早的水泥。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水泥的种类和特性
通用水泥
通用水泥是最常用的水泥类型,主要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和砂浆制备。
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通常为32.5、42.5、52.5等,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 水泥品种。
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
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一、水泥的发明与早期应用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水泥是由英国工程师J.阿斯普丁于1756年发明的。
自那时以来,水泥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早期的水泥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粘土或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和研磨制成。
二、工业革命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工业革命对水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水泥的制造工艺得到了改进,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随着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三、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这种技术采用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工艺,使水泥熟料的生产更加高效和节能。
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水泥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环保法规对水泥行业的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开始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水泥行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促使水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同时,也推动了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提高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型的原料制备、节能煅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使得水泥的生产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水泥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六、水泥市场的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水泥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跨国水泥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国际贸易的增加也使得国际水泥市场更加活跃。
然而,全球水泥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七、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水泥发展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一些遭到破坏癿工厂无力修复,惨淡经营。
到1949年,全国只有14家水泥厂,年生产能力丌足300万吨,而实际年产 量仅有66万吨,占当时总生产能力癿16.3%。
1889-1949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2000至今
步入新丐纨 践行科学发展
三、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1958年,第一个采用国产窑的水泥厂——湘乡水泥厂开工建设,该 厂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华新窑。“华新型窑”和“小屯 型窑”被确定为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这是中国 水泥生产技术的第二个里程碑。
建设时期的湘乡水泥厂
1998年,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扩建日产25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 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使日产2000吨级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 投资首次大幅下降到3亿元以下。
1889-1949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1949-1957 百废待丼 支援建设
中国水泥发展史
1958-1978 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走出动荡 走向改革 1978-2000
唐廷枢
一、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1893年,唐山细棉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丌得丌关闭停产。 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恢复生产,幵改名
唐山洋灰公司,继又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该厂采用当地北大城山石灰石和唐坊黑粘土为原料,幵购进了丹麦史 密斯公司2台φ2.1m×30m回转窑,采用干法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 (俗称马牌)水泥,年产约25万铁桶(约4.25万吨)。启新洋灰公 司癿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癿诞生和百年我国水泥工业史癿 开端,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癿摇篮”。
水泥发展史
水泥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新型水泥产品和应用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 。
智能化生产技术在行业应用前景
智能化生产技术能够提高水泥生 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
染。
智能化生产技术有助于实现水泥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
能化管理。
辅助原料的引入
为了改善水泥的某些性能 ,如提高强度、降低热量 等,引入了矿渣、粉煤灰 等辅助原料。
煅烧技术改进及设备更新换代
煅烧技术改进
从最初的间歇式煅烧到连续式煅 烧,再到现在的预热器-回转窑煅 烧系统,煅烧技术不断改进,提 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更新换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泥生产设备 不断更新换代,如高效破碎机、 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的应用,提高 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
研发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替代传统水泥材 料,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旅游业发展
修复后的历史建筑成为旅游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 增长。
当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创新
绿色建筑理念
当代建筑设计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性,水泥作为 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探 索与绿色建筑理念的融 合。
创新结构设计
水泥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为创新结构设计提供了 可能,建筑师们能够创 造出更加独特和具有挑 战性的建筑形态。
国际贸易政策对水泥市场影响
关税壁垒
各国对进口水泥征收不同 税率的关税,影响水泥的 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
反倾销措施
针对进口水泥的低价倾销 行为,采取反倾销措施, 保护国内水泥产业。
贸易自由化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现代水泥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
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
回顾水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发端的上古时期。
在中国,大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
“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
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
“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
仰韶文化半穴居建筑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
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材料。
在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
古埃及人使用煅烧石膏将金字塔上的石块粘合在一起公元前16世纪,在中国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石灰砂浆。
公元前7世纪,中国周朝出现了石灰。
这种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
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
这种工艺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
在中国建筑史上,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公元前300年,古代巴比伦人使用沥青粘合石块和砖块。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这一事件催生了建筑史上一种非常有名的材料——罗马砂浆。
古罗马人在继承希腊人生产和使用石灰的基础上,对石灰的使用工艺进行了改进。
这种工艺不仅要在石灰中掺入砂子,而且还要掺入磨细的火山灰(在没有火山灰的地区,则掺入与火山灰具有同样效果的磨细碎砖)。
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及发展趋势土木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中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砖瓦等。
这些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对于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阐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演变土木工程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
在古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材和泥土等天然材料建造房屋和道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材料开始被使用在土木工程中。
比如在古代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石灰石制作水泥;在古希腊和罗马,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建造大型建筑和水利工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土木工程材料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19世纪初,人们发明了钢筋混凝土,这一材料在规模化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世纪初,水泥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使得水泥成为了目前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二、现状目前,土木工程材料的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应用广泛。
水泥、混凝土、钢筋、玻璃钢、砖瓦等材料成为土木工程中的主要材料。
这些材料在各种大型土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高楼大厦、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在现代化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土木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桥梁跨度的不断加大,对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比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快速发展。
三、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土木工程材料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水泥发展史
中国水泥发展史
中国水泥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
当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水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开始进入中国。
最初,中国的水泥生产技术落后,依赖进口。
但是,在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水泥工业。
20世纪初,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开办了一批日资水泥企业。
同时,中国的民族水泥工业也逐渐兴起,一批小型水泥厂开始涌现。
在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对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得以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水泥工业遭受了重大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对水泥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水泥企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水泥企业纷纷诞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水泥发展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水泥工业体系,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水泥工业的历史背景、当前的发展状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水泥工业的历史背景1.1 水泥的起源:水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埃及,当时人们发现了由石灰石和黏土烧制而成的水泥。
1.2 工业化生产:19世纪初,英国工程师发明了早期的水泥生产工艺,标志着水泥工业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1.3 技术革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泥生产工艺得到了不断改进,新型水泥材料的研发也不断推动了水泥工业的发展。
二、当前的发展状况2.1 全球水泥产量:目前,全球水泥产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全球三大水泥生产国。
2.2 环保压力: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大环保问题,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对水泥工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2.3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水泥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3.1 绿色生产:为了应对环保压力,水泥工业将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发展。
3.2 新型水泥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水泥材料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高性能水泥、自修复水泥等。
3.3 数字化转型:水泥工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四、面临的挑战4.1 能源消耗:水泥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供应的不稳定,水泥工业将面临能源问题的挑战。
4.2 环境污染: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一个重要课题。
4.3 市场竞争:随着全球水泥产能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水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中国水泥发展史
抗战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水泥厂全部惨遭日本侵占,而长江以北水泥厂也 几乎全部沦落。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一些遭到破坏的工厂无力修复,惨淡经营。
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水泥厂
1954年唐山启新水泥厂工 人庆祝公私合营
1889-1949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1949-1957
百废待举 支援建设
中国水泥发展史
1958-1978
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走出动荡 走向改革
1978-2000
2000至今
步入新世纪 践行科学发展
三、克服困难 坚定发展
1958年,第一个采用国产窑的水泥厂——湘乡水泥厂开工建设,该 厂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华新窑。“华新型窑”和“小屯 型窑”被确定为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这是中国 水泥生产技术的第二个里程碑。
1921年,中国最早投产的湿法水泥厂——中国水泥厂开始建设,采用德 国湿法技术,于1923年建成。
1939年,采用国产设备建设立窑生产线的昆明水泥厂开始建设,这是中 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抗日战争爆发的20多年间,当时我国共有16家水泥企业,
四、走出动荡 走向改革
1992年,第一条吸引外资建设的“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 (现更名为“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预分解窑 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
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泥发展史
水泥发展史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久性强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泥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下面我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简明扼要地介绍水泥的发展历程。
1.古代水泥的起源(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000年):在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由石灰和黏土混合后形成的水泥物质。
最早发现这一技术的是古埃及人,他们使用这种水泥制作了众多精确的建筑物,如吉萨金字塔。
此外,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也使用了类似的水泥材料。
2.罗马水泥及其衰落(公元前300年-公元5世纪):古罗马帝国发展了一种称为“波托兰水泥”的新型混凝土材料。
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凝结技术,可以在水中硬化,并与粘合材料混合。
这种水泥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古罗马城市的建设,并使其成为西方世界最发达的文明之一。
然而,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波托兰水泥的生产和应用逐渐消失。
3.现代水泥的发展(19世纪):现代水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24年,英国发明家Joseph Aspdin研制出了一种烧结的水泥,他将其命名为“波特兰水泥”(Portland Cement)。
这种水泥与古罗马时期的水泥相似,但与古代相比有更加稳定的性能和更高的强度。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并逐步把水泥的生产和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
4.水泥的现代化(20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泥的生产和应用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Wilhelm Michaelis发明了“氧化镁砂水泥”(Magnesia Cement),这是一种能在高温下硬化的新型材料。
随后,人们还发现了其他种类的水泥,如高炉矿渣水泥、硫酸盐水泥和磷酸盐水泥。
这些新型水泥材料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5.现代水泥技术的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20世纪后期至今,水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水泥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
水泥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不仅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讨水泥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以及如何保护水泥文化遗产。
一、水泥的历史渊源水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时期。
古埃及人使用含有石灰和黏土的混合物来建造坚固耐用的建筑,这就是早期的水泥。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的制造工艺逐渐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全球各地。
二、水泥的文化价值1. 历史见证:水泥所建造的建筑物,如古罗马的斯多克拉桥、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等,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工业遗产:水泥工业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泥工业遗迹和文物可以展示人类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3. 艺术创作:在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水泥被用来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念,如现代建筑的简约美学、雕塑创作中的精细纹理等,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保护水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 保护历史记忆:水泥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建筑技术和文化,保留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智慧。
2. 维护城市形象:水泥建筑和水泥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些遗产有助于维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水泥文化遗产,可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保护水泥文化遗产的方法1. 文物保护:对于历史悠久的水泥建筑和文化遗产,应加强保护工作,采取专业的修复方法,保持其原始风貌和独特性。
2.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泥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度,增强保护意识。
3.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泥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保障,严厉打击非法破坏行为。
4.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保护水泥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对话。
综上所述,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4-1 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优点: 1、可塑性好,可调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
泥凝土构件; 2、适应性强,可用于海上、地下或干热、
严寒地区以及耐侵蚀、防辐射等特殊要求的工 程;
3、耐久性好,水泥混凝土既没有钢材的 生锈问题,也没有木材的腐朽等缺点,更没有 塑料制品的老化、污染等问题;
4、可获得很高的强度,通过改变熟料的 矿物组成,既可调节其性能,获得高的强度, 还能与纤维等材料匹配,制成水泥基复合材料;
■ 1824年,英国J.阿斯普丁发明了一种把石灰石和粘土混和 后加以煅烧来制造水泥的方法,并获得了专利权。这种水泥 同英国附近波特兰小城盛产的石材颜色相近,故称为波特兰 水泥。人类最早是利用间歇式土窑(后发展成土立窑)煅烧 水泥熟料。
■ 1877年回转窑烧制水泥熟料获得了专利权,继而出现了单筒 冷却机、立式磨及单仓钢球磨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水泥的 产量和质量。
生产 厂 甲
乙
熟料矿物成分,%
C3S 56
C2S 17
C3A C4AF
12
15
42
35
7
16
解
由甲厂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制的硅酸盐水泥的强度 发展速度、水化热、28d时的强度均高于由乙厂硅 酸盐水泥熟料配制的硅酸盐水泥.但耐腐蚀性则低 于由乙厂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制的硅酸盐水泥。
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 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该工程使用42.5Ⅱ型硅酸盐水 泥,其熟料矿物组成如下: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1.凝结硬化的概念
水泥浆通过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反应、凝 结硬化过程变成坚硬固体—复杂的物理化学变 化过程。
凝结——水泥与水拌合后最初形成可塑浆体,随着时间 增长,水泥浆变稠,失去可塑性,但还不具备强度, 此过程即为“凝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现代水泥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
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
回顾水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发端的上古时期。
在中国,大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
“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
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
“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
仰韶文化半穴居建筑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
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材料。
在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
古埃及人使用煅烧石膏将金字塔上的石块粘合在一起公元前16世纪,在中国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石灰砂浆。
公元前7世纪,中国周朝出现了石灰。
这种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
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
这种工艺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
在中国建筑史上,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公元前300年,古代巴比伦人使用沥青粘合石块和砖块。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这一事件催生了建筑史上一种非常有名的材料——罗马砂浆。
古罗马人在继承希腊人生产和使用石灰的基础上,对石灰的使用工艺进行了改进。
这种工艺不仅要在石灰中掺入砂子,而且还要掺入磨细的火山灰(在没有火山灰的地区,则掺入与火山灰具有同样效果的磨细碎砖)。
这种“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就是建筑史上大名鼎鼎的“罗马砂浆”。
罗马砂浆在强度和耐水性方面都较“石灰-砂子”的二组分砂浆有很大改善,用它砌筑的普通建筑和水中建筑都较耐久,有些甚至保留到现在。
罗马砂浆的制作工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古代法国和英国都曾普遍采用这种三组分砂浆砌筑各种建筑。
在欧洲建筑史上,“罗马砂浆”的应用延续了很长时间。
公元5世纪,在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
“三合土”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三合土”与“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在公元9-11世纪的欧洲,“罗马砂浆”技术几乎失传。
由于石灰煅烧效果较差,再加上碎石也并未磨细,这一时期的砂浆质量很差。
公元12-14世纪,石灰煅烧质量逐渐好转,碎砖和火山灰也已磨细,“罗马砂浆”质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18世纪中叶,英国航海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胶凝材料砌筑灯塔,英国的航海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
英国国会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建造坚固耐用的灯塔。
被尊称为英国土木之父的工程师史密顿(J.Smeaton)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1756年,史密顿在建造灯塔的过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中不同石灰石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他发现,使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制成的砂浆加水后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强度较“罗马砂浆”高出很多。
史密顿的这一发现是水泥发明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一大飞跃,不仅对英国航海业做出了贡献,也对“波特兰水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1759年,史密顿使用这种新发现的砂浆一举建造成功了举世闻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灯塔。
Eddystone大灯塔1796年,英国人派克(J.Parker)发明了“罗马水泥”,并取得了该水泥的专利权。
“罗马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用到了一种被称作“Sepa Tria”的黏土质石灰岩。
派克将这种石灰岩磨细后制成料球,然后在高于烧石灰的温度下煅烧,最后进行磨细制成水泥。
“罗马水泥”凝结较快,可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在英国曾得到广泛应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兰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与“罗马水泥”生产的同时期,法国人采用泥灰岩制造出水泥。
美国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区的水泥灰岩也制成了天然水泥。
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天然水泥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业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1822年10月22日,英国人福斯特(J.Foster)发明的“英国水泥”(British Cement)获得英国第4679号专利。
福斯特将两份重量白垩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后加水湿磨成泥浆,送入料槽进行沉淀,置沉淀物于大气中干燥,然后放入石灰窑中煅烧,温度以料子中碳酸气完全挥发为准,烧成产品呈浅黄色,冷却后经细磨制成水泥。
“英国水泥”由于煅烧温度较低,其质量明显不及“罗马水泥”,尽管售价较低,但销售量不大。
这种水泥虽然未能被大量推广,但其制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制造的雏型,这是水泥制造工艺中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1824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
在这一年,世界最早的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阿斯谱丁(J.Aspdin)的泥水匠。
1824年10月21日,这位英国利兹城的泥水匠获得英国第5022号的“波特兰水泥”专利证书,从而成为了被后世永远牢记的水泥发明人。
在阿斯谱丁的专利证书上叙述了“波特兰水泥”的制造方法:把石灰石捣成细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掺水后以人工或机械搅和均匀成泥浆。
置泥浆于盘上,加热干燥。
将干料打击成块,然后装入石灰窑煅烧,烧至石灰石内碳酸气完全逸出。
煅烧后的烧块在将其冷却和打碎磨细,制成水泥。
使用水泥时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适当稠度的砂浆,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
该水泥水化硬化后的颜色类似英国波特兰地区建筑用石料的颜色,所以被称为“波特兰水泥”。
不过,根据专利证书所载内容和有关资料,阿斯谱丁未能掌握“波特兰水泥”确切的烧成温度和正确的原料配比。
因此他的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筑物因水泥质量问题而倒塌。
1843年,阿斯谱丁的长子William Aspdin(1816~1864年)组建Maude,Son &Co公司,并生产出了真正的波特兰水泥。
这种水泥应用于新建的伦敦议会大厦(1840~1852年)。
W.Aspdin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煅烧温度较高,物料除“弱烧”部分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达到了烧结,即一部分物料已熔融,另一部分仍为固相,其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性能也远优越于罗马水泥,按I.Ch.Johnson法检验的容重达到1130g/L,按现在的标准衡量应属波特兰水泥。
阿斯谱丁父子长期对“波特兰水泥”生产方法保密,采取了各种保密措施:在工厂周围建筑高墙,未经他们父子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工厂;工人不准到自己工作岗位以外的地段走动;为制造假象,经常用盘子盛着硫酸铜或其他粉料,在装窑时将其撒在干料上。
1845年,英国水泥专家强生(I.C.Johnson)发现,含有一定数量玻璃体的水泥烧块经煅烧、磨细后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
另外他还发现,在烧成物中含有石灰会使水泥硬化后开裂。
根据这些发现,强生确定了水泥制造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烧窑的温度必须高到足以使烧块含一定量玻璃体并呈黑绿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须正确而固定,烧成物内部不能含过量石灰,水泥硬化后不能开裂。
这些条件确保了“波特兰水泥”质量,解决了阿斯谱丁无法解决的质量不稳定问题。
从此,现代水泥生产的基本参数已被确定。
1849年,Pettenkofer和Fuches二人第一次对波特兰水泥的成份进行了精确的化学分析。
1872年,强生对阿斯普丁发明波特兰水泥时所使用的瓶窑(Bottle Kiln)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专门用于烧制水泥的仓窑,并取得专利。
1884年在德国,狄兹赫(Dietzsch)发明立窑,并取得专利权。
丹麦人史柯佛(Schoefer)又对立窑进行了多次改进。
从1886年开始,英国开始使用回转窑(rotary kiln)代替先前使用的立窑(vertical shaft kilns)。
1887年,法国人Henri Le Chatelier将硅酸、硅酸二钙、磷酸铁铝与石灰采用合适的比例混合后生产水泥。
他同时认为,水泥硬化是因为水泥与水反应生成了结晶物质造成的。
Henri Le Chatelie1893年,日本人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权,这比法国的比埃尔发明的不怕海水的矾土水泥还要早。
1895年,美国工程师亨利(Hurry)和化验师西蒙(Seaman)进行回转窑煅烧波特兰水泥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在英国取得第23145号专利证。
这项成果是两人经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而取得的。
1897年德国贝赫门(I.A.Bachman)博士发明余热锅炉窑。
1900年,水泥试验基本规范建立。
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唐山成立,中国水泥工业由此发端。
1907年,法国人比埃尔使用铁矾土代替粘土,与石灰岩混合后烧制成了水泥。
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与一般的硅酸盐水泥相比,矾土水泥具有不怕海水的特长。
1912年前后,丹麦史密斯(F.L.Smith)水泥机械公司用白垩土和其他辅助原料制成水泥生料浆,用它取代干生料粉在回转窑上进行煅烧试验,取得成功,从而开创出湿法回转窑生产水泥的新方法。
1913年前后,德国人在立窑上开始采用移动式炉篦子(Movable Grate)使熟料自动卸出,同时进一步改善通风。
1932年6月1日,曾在丹麦史密斯水泥机械公司工作过的工程师伏杰尔·彦琴森(M.Vogel-Jorgensen)向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专利办公室(Patent Office)首次提出四级旋风筒悬浮预热器的专利申请。
专利于1934年7月25日被批准并公布,编号为48169。
1936年,美国Hoover大坝和Grand Coulee大坝建成,这是人们第一次使用水泥建造大型水坝。
Grand Coulee大坝1951年,德国洪堡公司以工程师密勒(F.Muller)的专利技术为基础,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级旋风悬浮预热器。
1970's,钢纤维混凝土开始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同时期,中国发明了硫酸盐水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明的唯一一种水泥。
1971年,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在洪堡窑的基础上首创水泥预分解窑。
1975年,多伦多CN电视塔建成。
这座混凝土建筑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单体建筑物。
1980's,混凝土减水剂开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