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解释
技术合同的法律后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某高校(以下简称“高校”)签订了一份技术合同,约定高校将其自主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转让给科技公司,由科技公司进行商业化开发。
合同约定,转让费用为人民币100万元,科技公司需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支付首期款50万元,剩余50万元在技术研发完成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科技公司支付了首期款,但技术研发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科技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完成技术研发,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二、争议焦点1. 高校是否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2. 科技公司是否有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三、法院判决1. 高校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
法院认为,根据合同约定,转让费用为人民币100万元,科技公司已支付首期款50万元,剩余50万元应在技术研发完成后支付。
虽然技术研发未能完成,但合同并未约定在技术研发失败的情况下,科技公司无需支付剩余转让费用。
因此,高校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50万元转让费用。
2. 科技公司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法院认为,根据合同约定,科技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支付首期款50万元。
科技公司已按照约定支付了首期款,且技术研发过程中并未出现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形。
因此,科技公司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四、法律后果分析1. 高校作为技术成果的拥有者,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转让费用。
这体现了技术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科技公司作为技术成果的使用者,无权要求高校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首期款。
这体现了技术合同的风险承担原则,即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承担方式。
3.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结果对技术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具有以下启示:(1)合同双方在签订技术合同时,应明确约定技术成果的交付、使用、保密、转让费用等关键条款,避免因条款不明确而引发争议。
最高院合同篇司法解释

最高院合同篇司法解释《最高院关于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1 合同的成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订立合同的一般规定,即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2 合同的生效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合同生效的规定,即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条合同的履行与解除2.1 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2 合同解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即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第三条合同纠纷的管辖与诉讼时效3.1 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3.2 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四条合同纠纷的赔偿责任4.1 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损害赔偿,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赔偿对方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4.2 当事人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第五条合同纠纷的争议解决5.1 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照合同约定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2 仲裁裁决或者判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或者申请仲裁,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解释施行前的法律、行政法规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合同法的司法解释

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一、法律适用范围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党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第七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三、合同效力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2023年典型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例

2023年典型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例一、案例概述本案例涉及一起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技术服务合同,约定由乙方为甲方提供一项技术服务。
然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因技术服务的质量问题产生了争议,最终导致了合同纠纷。
二、案例详情甲方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为了提升其产品的线上销售量,决定与乙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约定由乙方为甲方提供一项技术服务。
具体来说,乙方需要帮助甲方优化其网站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以及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的服务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来说,乙方在网站的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方面存在缺陷,导致用户满意度降低,线上销售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甲方就此问题与乙方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商,但乙方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甲方认为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因此提出了索赔要求。
三、案例分析在这起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问题的根源在于合同约定不明确以及双方沟通不畅。
具体来说:1. 合同约定不明确:在合同中,虽然双方约定了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但没有具体细化技术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效果评估方法。
这导致双方在理解合同约定时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
2. 双方沟通不畅:在甲方提出问题后,乙方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也未与甲方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
这使得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最终导致了合同纠纷。
四、案例教训这起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1. 合同约定要明确细致: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时,双方应充分考虑服务内容和标准的具体化,明确责任和义务,避免产生歧义。
2. 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当出现问题时,应积极协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 重视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对于技术服务提供方来说,应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修订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一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第二条:合同无效、工程验收合格的处理原则;第三条:合同无效、工程验收不合格的处理原则;第四条: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合同的民事制裁;第五条:超越资质,竣工前取得资质的,按有效处理;第六条:垫资及利息的处理原则;第七条:劳务分包按有效处理;第八条:发包人的合同解除权;第九条:承包人的合同解除权;第十条:解除合同后的处理原则;第十一条:承包人拒绝修复的处理原则;第十二条:质量缺陷的处理原则;第十三条:未经验收擅自使用的处理原则。
第十四条:实际竣工日期的确定;第十五条:质量争议期间工期的处理。
第十六条:工程价款的计算标准;第十七条:拖欠工程款应计付利息;第十八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利息起算时间;第十九条:工程量计算;第二十条:逾期不结算的后果;第二十一条:“黑白合同”的认定;第二十二条:按固定价格结算;第二十三条:可以不全部鉴定;第二十四条:建设工程不适用专属管辖规定;第二十五条:总承包人、发包人、施工人为共同被告第二十六条:实际施工人利益的保护:第二十七条:保修责任;第二十八条:解释的实施。
这个司法解释总共有28条,结构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条到第二十六条属于第一部分,属于主体部分,主要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从理论上讲是合同之债。
第一部分再细分,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到二十三条讲的是实体;第二十四到二十六条讲的是程序。
第一条到第二十三条还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条到第七条,是有关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
包括哪些情况应当认定无效,以及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或者说形式上无效,但实质上应当认定为有效的情形。
为什么不讲合同有效呢因为合同有效的原则是合同全面履行,不需要制定司法解释来解释,所以只讲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
佚名
【期刊名称】《判例与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总页数】5页(P56-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81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 [J],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J],
3.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审理规范的统一、突破与缺憾——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的剖析 [J], 邵华;薛梦茹
4.保障矿业权市场发展的法宝r——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情况 [J], 中国国土资源报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1.06.19•【文号】法[2001]84号•【施行日期】2001.06.19•【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的通知法〔20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现将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6月19日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2001年6月15日)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合同法的颁布与施行,结束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部合同法并存的局面,实现了三部合同法的统一。
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根据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法被废止,其主要内容已被吸收在合同法分则的第十八章技术合同中。
与之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技术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制定的《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也被废止。
为了适应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重大变革,实现新旧合同法律制度的平稳过渡。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有关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目前已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有关技术合同部分的司法解释被列为《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199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即开始进行《解释》(三)的起草工作,在对原有的技术合同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并根据合同法对技术合同新的规定和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最高人民法院技术合同纠纷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文号]法释[2004]20号[发布日期]2004-12-16[实施日期]2005-01-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4]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4年11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履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际蹩?⒐ぷ鳎???伞⑿姓?ü媪碛泄娑ǖ某?狻?br>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1.案件背景:描述涉案的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背景,包括当事人的身份、合同的签订过程、合同内容等。
2.争议焦点: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即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例如合同履行期限、合同违约行为、合同解释等。
3.证据调查:梳理案件相关证据的调查情况,包括收集、保管与固定证据的过程,以及对证据的鉴定与运用等。
4.权利义务分析: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分析,根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判断各方在合同中的权益以及双方可能存在的违约行为。
5.法律适用:根据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判例,为判断和解决争议提供法律依据。
6.争议解决方案:列举可能的争议解决方案,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及当事人的意愿,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
7.法律责任:根据判断结果,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并建议合理的赔偿金额或其他补救措施。
8.结论意见: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理意见,明确案件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并建议法院作出何种判决或裁定。
9.审理流程:根据法律程序,梳理案件的审理流程,包括开庭、传唤证人、听证、辩论等环节的安排和要求。
10.其他注意事项:针对案件特殊性或存在的其他问题,如证据认定、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这是一份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对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证据调查、权利义务分析、法律适用、争议解决方案、法律责任、结论意见、审理流程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
纪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为案件的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合同法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一、法律适用范围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第七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三、合同效力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条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一、案件背景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是指当事人就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相关合同发生争议,共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需要重点考虑合同的履行情况、争议的核心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二、合同履行情况1. 合同签订情况: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当事人是否具有签署合同的权力,并确认合同签订的合法性。
2. 合同约定的义务:需确定双方合同中约定的具体义务,包括服务内容、转让标的、合作方式等。
3. 履行情况评估:法院应根据证据材料,评估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包括是否按时提供技术服务、是否达到约定标准等。
三、争议核心问题1. 合同解释争议:若合同文本存在模糊、不明确之处,法院需要根据合同的上下文、当事人意思表示等,寻求合同的正确解释。
2. 技术标准争议:技术合同常涉及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法院需要判断技术是否达到约定的标准以及是否符合合同的质量要求。
3. 违约问题:当事人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构成违约。
法院需判断是否构成违约,如违约情况、损失评估和违约责任等。
四、相关法律规定1. 合同法第十一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都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 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当事人约定合同的内容,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但不得预定违约金过高。
五、审理程序1. 确认合同签署权:法院应首先核实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人等身份,并核对其签署合同的合法性。
2. 平等协商试图调解:法院可以通过庭前调解、和解等方式,鼓励当事人就争议达成协议,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3. 依法举证、辩论审理:法院应组织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并提供证据材料,充分保障双方的诉讼权利。
4. 公正裁决:法院根据合同的约定、法律规定和证据材料,公正裁决争议的事实和法律责任。
六、法律效力最终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判决或裁定履行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适用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9号(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一、法律适用范围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第七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三、合同效力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条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1991.09.01•【字号】•【施行日期】1991.09.01•【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目录1、当事人在技术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不明确,怎样确定诉讼管辖?2、技术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由中介方仲裁解决”条款的,法院是否受理?3、合同当事人双方经中介方代为办理经费结算业务,中介方的行为是否违法?4、如何处理中介方收取的报酬过高的技术合同纠纷案件?5、中介方收取的报酬应否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损失?6、中介方在技术合同中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担保是否有效?7、怎样确定中介方的诉讼地位?8、技术开发单位无履约能力,其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是否有效?9、合作开发合同和技术联营合同有何区别?10、公民个人能否成为技术联营合同的主体?11、以技术作为投资的联营合同,提供技术的一方可否取得保底利润?12、在技术转让合同中有购销、包销及生产经营条款的,该条款超越经营范围是否有效?13、法院应否受理口头技术合同纠纷?怎样处理口头技术合同纠纷案件?14、当事人为保守技术秘密,能否申请不公开审理?15、法院认定技术转让合同无效或判决解除合同时,法律文中要不要明确受让方的保密义务?16、怎样处理无效技术合同?17、能以履行合同的经济效益不好,认定技术不成熟?18、许可方转让的专利技术不成熟、无法实施怎样处理?19、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标的与许可方实际提供的技术不一致,怎样认定合同的效力?20、许可方违反独占或排他许可合同,又与第三方签订许可合同,对这种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21、在审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案件中,受让方或其他人请求宣告专利无效,合同纠纷是否中止审理?22、转让方取得的“视同鉴定书”不合法,应怎样认定其效力?23、独占、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受让方不实施专利技术,如何计算转让方的损失?24、技术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怎样确定案由和适用法律?25、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能否适用简易程序?26、专利生产许可合同与加工承揽合同有何区别?27、如何确定技术合同的履行地一、当事人在技术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不明确,怎样确定诉讼管辖?所谓仲裁条款水明确,是指没有约定具体的仲裁机构,或者既约定了仲裁条款,又约定了诉讼条。
技术合同司法解释

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第一条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二条本解释适用于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
技术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交易活动所订立的合同。
第三条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或者双方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并将研究开发成果用于生产或者经营的合同。
第四条技术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将已有的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或者许可他人实施、使用该技术成果,并由该他人支付使用费的合同。
第五条技术咨询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为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由一方提供咨询意见,另一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六条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改进、技术检测等服务,并由该另一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七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
第九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十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应当遵循保密原则,对合同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技术开发合同中,研究开发方应当按照约定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并保证研究开发成果符合约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技术转让合同中,转让方应当保证所转让的技术成果是其合法拥有的,并且有权转让。
第十三条技术咨询合同中,咨询方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咨询意见,并保证咨询意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四条技术服务合同中,服务方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技术服务,并保证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第十七条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对合同的解释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技术合同司法解释解读

技术合同司法解释解读技术合同司法解释即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该《解释》,旨在进一步贯彻执行合同法、专利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
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相关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的解读:解读一:何为技术成果技术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技术合同的重要标的,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财产内容的技术性和特殊性,我国曾以专门的技术合同法予以调整,统一后的合同法也将技术合同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类型设专章予以规范。
如何精确界定技术成果的概念,直接涉及到技术合同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
《解释》在承继了原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关于技术成果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技术成果的一般类型,规定"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就本质而言,作为技术合同标的的技术成果应当是一种技术方案,不包含技术内容的其他劳动成果,如一般作品和商标不能够成为技术合同标的。
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是两个既有交叉而又不等同的概念。
大多数技术成果享有知识产权,但并不要求技术成果必须能够或者已经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如技术服务合同的标的技术就可能是公知技术。
原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明确技术成果的一般类型,只是把技术成果分为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成果;合同法也仅提到了专利和技术秘密这两种技术成果,没有明确提及新出现的一些知识产权类型,如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对于申请专利但尚未授权特别是处于专利临时保护期的技术,既不属于技术秘密又不是专利,是一种处于特定阶段的有特殊法律意义的技术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发文字号】法释〔2020〕19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实施日期】2021.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履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司法解释全文2024(一)2024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司法解释全文2024(一)第一条本司法解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定,以便司法机关正确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二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是指发生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合同各方在有关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支付、工程变更等事项上存在争议或分歧而引发的民事纠纷。
第三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应当由合同各方优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在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事实查清、证据确凿,听取各方的陈述和辩论,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第五条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有力、充分,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采纳,对其有利的事实和法律理由应当予以认定。
第六条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技术问题,人民法院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出庭鉴定,对技术性的问题进行评估和解释。
第七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如果存在合同变更或者撤销的情况,合同各方应当依法进行变更或撤销手续,并在书面形式上达成一致意见。
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查明变更或撤销的真实意图,并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如若发生争端导致工程未按照约定的工期完成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违约方逾期完成的机会,并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赔偿金额。
第九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如若发生争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损失赔偿的金额,并要求受损方提供相应的证据。
第十条在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各方的违约行为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其他相关问题,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理。
技术转让纠纷案例

技术转让纠纷案例技术转让纠纷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事件时间: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7月30日事件背景:甲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制与生产。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甲公司决定将其自主研发的一项核心技术转让给乙公司。
双方于2008年3月1日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合同内容简介:根据该《技术转让合同》,甲公司同意将其核心技术以及配套软件源代码转让给乙公司,供乙公司在约定的领域内使用和开发。
乙公司同意支付一定的转让费用,并在转让后的五年期限内,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揭露或转让该技术和软件源代码。
事件经过:2008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正式转让了核心技术以及相关软件源代码,并收取了相应的技术转让费用。
双方在转让后的几个月内保持了合作良好的关系,乙公司开始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销售额。
然而,不幸的是,在2009年7月30日,乙公司突然发生经济问题,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
面临经济压力和债务迫切的情况下,乙公司决定将甲公司转让的技术和软件源代码转卖给另外一家公司,以换取急需的资金。
乙公司的这一行为违反了《技术转让合同》的约定。
甲公司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根据甲公司的诉讼请求成立了技术转让纠纷案件,并进行了审理。
法庭审理:经过多次庭审,法庭最终确立了乙公司的侵权行为,并判决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撤销对技术和软件源代码的转卖行为,并赔偿甲公司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律师的点评:这是一起典型的技术转让纠纷案例,案件中甲公司作为技术转让方,在确定乙公司为合作伙伴时应对其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甲公司应该加入针对乙公司的保密条款,明确禁止乙公司向任何第三方揭露或转让相关技术和软件源代码,以规避技术流失风险。
对于乙公司的侵权行为,甲公司正确选择了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在法庭上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和事实,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篇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XX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法释[20XX]20号)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履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对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解释篇一: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4年11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履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对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第五条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
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
第六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三百二十七条所称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包括对技术成果单独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也即技术成果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人民法院在对创造性贡献进行认定时,应当分解所涉及技术成果的实质性技术构成。
提出实质性技术构成并由此实现技术方案的人,是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提供资金、设备、材料、试验条件,进行组织管理,协助绘制图纸、整理资料、翻译文献等人员,不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
第七条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订立的技术合同,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视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订立的合同,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未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由该科研组织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该合同受益的,应当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前款所称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转让等活动的课题组、工作室等。
第八条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者取得行政许可,而未经审批或者许可的,不影响当事人订立的相关技术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办理前款所称审批或者许可的义务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由实施技术的一方负责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段,就其现有技术成果作为研究开发标的与他人订立委托开发合同收取研究开发费用,或者就同一研究开发课题先后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委托人分别订立委托开发合同重复收取研究开发费用的,受损害方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条下列情形,属于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条所称的“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一)限制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标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进的技术,或者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不对等,包括要求一方将其自行改进的技术无偿提供给对方、非互惠性转让给对方、无偿独占或者共享该改进技术的知识产权;(二)限制当事人一方从其他来源获得与技术提供方类似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三)阻碍当事人一方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包括明显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实施合同标的技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品种、价格、销售渠道和出口市场;(四)要求技术接受方接受并非实施技术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需的技术、原材料、产品、设备、服务以及接收非必需的人员等;(五)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者设备等的渠道或者来源;(六)禁止技术接受方对合同标的技术知识产权的有效性提出异议或者对提出异议附加条件。
第十一条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人、技术转让合同让与人、技术咨询合同篇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XX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法释[20XX]20号)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履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对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第五条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
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
第六条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三百二十七条所称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包括对技术成果单独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也即技术成果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人民法院在对创造性贡献进行认定时,应当分解所涉及技术成果的实质性技术构成。
提出实质性技术构成并由此实现技术方案的人,是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提供资金、设备、材料、试验条件,进行组织管理,协助绘制图纸、整理资料、翻译文献等人员,不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
第七条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订立的技术合同,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视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订立的合同,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未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由该科研组织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该合同受益的,应当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前款所称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转让等活动的课题组、工作室等。
第八条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者取得行政许可,而未经审批或者许可的,不影响当事人订立的相关技术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办理前款所称审批或者许可的义务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由实施技术的一方负责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段,就其现有技术成果作为研究开发标的与他人订立委托开发合同收取研究开发费用,或者就同一研究开发课题先后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委托人分别订立委托开发合同重复收取研究开发费用的,受损害方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条下列情形,属于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条所称的“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一)限制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标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进的技术,或者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不对等,包括要求一方将其自行改进的技术无偿提供给对方、非互惠性转让给对方、无偿独占或者共享该改进技术的知识产权;(二)限制当事人一方从其他来源获得与技术提供方类似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三)阻碍当事人一方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包括明显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实施合同标的技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品种、价格、销售渠道和出口市场;(四)要求技术接受方接受并非实施技术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需的技术、原材料、产品、设备、服务以及接收非必需的人员等;(五)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者设备等的渠道或者来源;(六)禁止技术接受方对合同标的技术知识产权的有效性提出异议或者对提出异议附加条件。
第十一条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人、技术转让合同让与人、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已经履行或者部分履行了约定的义务,并且造成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过错在对方的,对其已履行部分应当收取的研究开发经费、技术使用费、提供咨询服务的报酬,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因对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其造成的损失。
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履行合同所完成新的技术成果或者在他人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当事人不能重新协议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一方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