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教学课题总课时:第 1 课时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难点
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ppt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
象,尤其是塑造了一系列的青年女
子形象。课文的主人公香菱只是书
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
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我们来了解
一下这个人物。
二、泛读
学生认真倾听欣赏
学生了解香菱
学生泛读课文,解决生字难词,
并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中讨
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边读边用笔圈画,然后
将思考所得与小组内的同学交
流,最后在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从描写人物手法角度,请学生
教师补充介绍
香菱身世和故
事相关情节,
使学生对香菱
这个人物及香
菱凄惨的身世
有初步的了
解。
使学生对文章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
的人物还有几个?本文写了什
么内容?
2、香菱学诗学得怎样?从文中哪
些语句看出来?
三、精读
思考:1、香菱学诗为什么会成功?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2、通过一番讨论,香菱成功的原因已较明确了,文中的人物形象——香菱及林黛玉也渐渐鲜明了吧?
明确: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
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
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
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
觉,他也不睡。”动作描写,写
出了香菱的苦心、专心。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
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
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
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
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
“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
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
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段文字运用动作、神态等细
节描写,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
专注神情。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
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
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
首还不好?”运用神态、语言等
描写,表现了香菱的苦心、专
有一个整体的
把握
(探究香菱学
诗成功的原
因,这是本课
的重点,分析
问题应从文章
的重点着手,
这样其他问题
就能迎刃而解
了。)
培养学生赏读
的习惯,激发
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解读文
中有关宝钗、
宝玉的相关语
言描写,体会
侧面描写的作
用。
(小说塑造人
物的手段是多
种多样的,阅
读时要引导学
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林黛玉是一个善于教导、诲人不倦、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如:黛玉善于鼓励,她开始就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可让香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她让香菱多读,先读一百首王维的诗,再读一二百首杜甫、李白的诗。在香菱读了诗后还与她“讲究讨论”,让香菱说自己的见解。香菱作了诗后,对香菱写的诗进行了评论,指出存在的不足。(四)、赏读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学生认真倾听,仔细领悟老师
的话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
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
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
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
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
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
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
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
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
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
天地至公。”
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全班讨论
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归结:
1、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
一事是否有失真实?
2、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
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
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
差异?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生捕捉有效信
息,学会初步
鉴赏文学作
品。这一环节
是在精读的基
础上的深入,
让学生在分析
的过程中去学
习作者塑造人
物的高超手
法,同时训练
了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阅读中要注
重阅读迁移。
把课文当作一
个例子,让学
生学有所得,
从中得到一些
对学习、人生
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