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疑问与解惑 素材(人教版必修2).ppt
高中生物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重难点突破素材2 新人教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重难点排行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思路点拨】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果蝇比较常见,并且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等特点,,且果蝇染色体组成比较简单(1)摩尔根实验的过程及分析: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②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③F2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④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2)理论解释:①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无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下:果蝇染色体总数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成雌果蝇4对均为3对1对(同型) 6+XX(同型)雄果蝇4对1对(异型) 6+XY(异型)②设控制果蝇眼色(红、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上述遗传现象可表示如图:(4)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进一步验证了摩尔根等人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典例印证】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 A.1/2 B.1/4 C.1/8 D.3/8【答案】C【解析】首先判断暗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为XBXb×XBY,其子代中暗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这些果蝇交配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是1/4×1/2=1/8。
【牛刀小试】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答案】D。
《摩尔根果蝇实验》课件
实验亮点
微观世界
通过观察果蝇的微观变化,窥探 真实世界中的微小奥秘。
生命周期
观察果蝇从幼虫到成虫的完整生 命周期,领略生命的奇妙之处。
遗传图谱
通过实验记录构建遗传图谱,展 示基因的遗传关系。
结论与展望
《摩尔根果蝇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遗传学和基因传递规律的机会,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生物遗传的奥秘。
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果蝇基因的遗传规律,揭示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遗传学和进化提供基础。
实验步骤
1
1. 配对选择
为实验选取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个体,进行配对交配。
2
2. 分离群体
将果蝇幼虫培养至成虫,进行分离以防止雄性和雌性的自交。
3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果蝇的性状表现,记录遗传特征和比例。
《摩尔根果蝇实验》PPT 课件
通过《摩尔根果蝇实验》PPT课件,我将与大家分享这一经典实验的介绍、目 的、步骤、结果与分析、应用、亮点,同时呈现结论与展望。
实验介绍
《摩尔根果蝇实验》是由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于1910年开始进行, 通过研究果蝇遗传转变的特征来推断基因的作用和遗传的规律。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孟德尔定律验证
实验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的 预期比例,证实基因的遗传 规律性。
2. 突变体发现
实验中可能会观察到一些突 变体,这些变异提供了研究 异常遗传现象的机会。
3. 遗传图谱构建
通过记录和分析果蝇的遗传 特征,可以建立遗传图谱, 揭示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应用
《摩尔根果蝇实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对人类疾病、农业生产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价值。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人教版必修2)
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3.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 交配,其后代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 雌果蝇=1∶1∶1∶1,则亲代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A.XWXw B.XwXw C.XWY D.XwY )
【解析】选A。果蝇的红眼(W)和白眼(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后代有 4种性状表现,则红眼果
明的,而且通过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也得不出 这一结论。
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个 存在 ③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④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自主解答】(1)由题图可知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
因A和a、b和b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所以当一个 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位于 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a、b和b表现为连锁,与位于另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表现为自由组合,最终产生 的精细胞有2种基因型:AbD、abd或Abd、abD。(3)该昆虫细 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是一套,随之带 有的基因是A、a、b、b、D、d。(4)在昆虫体内存在有丝分
性果蝇全部为白眼性状。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 或a表示。如图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过程,请回答:
(1)图Ⅱ的细胞名称是_____。 (2)若图示的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请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1)
知识讲解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果蝇被人们研究过的基因就达数百个,体细胞内却只有4对染色体;人只有23 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这些都说明: 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摩尔根的基因连锁图
荧光标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知识讲解 分离定律 A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a a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当堂检测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两个经 典实验。下列有关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均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 B.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C.对实验材料和相对性状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D.均采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知识讲解 A
B a
b
自由组合定律
Bb Aa
A b
a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课堂总结
萨顿
类比推理
基因在染色 体上
应用
证据
摩尔根果蝇 杂交实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 的现代解释
现象 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论证 结论
当堂检测
1.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 事实不符的是( D)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 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 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讨论 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试,为什么首先要确定测哪 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序列, 首先要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 因是相同的或是等位基因,只对其中一条测序就可以了;性染色体X和Y差别较 大,基因也大不相同。
备课素材:模式生物果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模式生物果蝇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提到,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人类利用果蝇研究生命奥秘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一百多年前,果蝇就走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
1901年,美国昆虫学家伍德沃思(C. W. Woodworth, 1865—1940 )最早把果蝇引进哈佛大学实验室,他的同事美国遗传学家卡斯尔(W.E. Castle, 1867—1962 )首次利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开展遗传学研究,引起了遗传学家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 )的浓厚兴趣。
摩尔根于190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著名的“蝇室”,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心。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其研究历史已超过一个世纪。
果蝇是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的一种,第一批被送上太空的动物。
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雌雄鉴别方法:雌果蝇体型大,末端尖。
背面:环纹5节,无黑斑。
腹面:腹片7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无性梳。
雄果蝇体型小,末端钝。
背面:环纹7节,延续到末端呈黑斑。
腹面:腹片5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以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繁殖快,在25摄氏度时十天左右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
现已发现果蝇3 000多种。
成虫常产卵在腐烂的果实表面,每只雌蝇产卵量为200-700个,卵经1d即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多以腐烂果实上的酵母菌、真菌为食,少数以树液或花粉为食。
果蝇的生活周期一般较短,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视种类和生态环境而异。
果蝇由卵发育为成虫大体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
果蝇(研究最广泛的是黑腹果蝇)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20世纪初,Morgan选择黑腹果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的杂交及子代表型计数的方法,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定经典遗传学的基础并开创利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先河。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省级优质课PPT课件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XBXB XBXb XbXb
XX
区段Ⅰ
XBY XbY
区段Ⅱ XBYB XBYb XbYB XbYb
区段Ⅲ
雌性 Y
雄性
假设一: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区段Ⅰ
假设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区段Ⅱ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
假设1:眼色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假设2:眼色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片段上
二、实施的过程
1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置表现性的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评价作为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 3 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明确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
(一)设置教学目标
小概念
中概念
大概念
3.2.3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 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3.2.4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伴性遗传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一、选题的原因 二、实施的过程 三、困难与反思
一、选题的原因
“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树立生命观念
具有社会责任感
生命观念
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理性 思维
社会 责任
科学 探究
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 和方法
一、选题的原因
教材分析
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安排了萨顿利用“类 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 分析摩尔根果蝇的杂交实验,引导学生重走科学探索 之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从 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认识果蝇的伴性遗传。本 节课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 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 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分离 定律和伴性遗传实质的深入理解,同时遗传规律的不 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孟德尔实验与摩尔 根实验中得以应用和深化。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件
➢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回交
测交1
正交 反交
测交2
F1红眼(雌) 亲本白眼(雄) 红眼(雄) 白眼(雌)
P: XWXw × XwY
P: XWY × XwXw
配子:XW Xw
Xw Y 配子: XW Y
Xw
F1:XWX w XwXw XWY XwY 红雌 白雌 红雄 白雄
SzLwh
F1: XWX w 红雌
有翅 无翅
③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④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SzLwh
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雌 性
常染色体
雄
性
性染色体
3对常染色体+XX 同型
3对常染色体+XY 异型
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Ⅱ、Ⅲ、Ⅳ) 的类型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染色体
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白眼(雄)
红眼(雌、雄)
雌雄交配 F2
P
红眼(雌)
XWXW
×
配子
XW
白眼(雄) XwY
Xw
Y
F1
×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配子
XW
Y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SzLwh
XW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F2
Xw XWXw红眼(雌) XwY白眼(雄)
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复习回顾: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提出什么假说内容?依据为? 2.果蝇适合做遗传实验的优点?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3.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根据结果提出了什么假说? 4.如何验证假说内容?杂交组合为? 5.如何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6.基因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7.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研究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该定律) 8.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疑问与解惑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疑问与解惑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很好素材。
本节介绍了科学家对遗传现象的探究过程,难点较多,有教师与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的描述与解释存有疑问。
结合这些疑问,我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理解,对问题进行了解答。
1 疑问1:开始发现的白眼果蝇进行几次交配?1.1 疑问来源教材32页“科学家的故事”介绍:在实验室,白眼果蝇临死前抖擞精神,与一只红眼果蝇交配,把突变基因传了下来。
教师教学用书57页叙述同上,但58页第二段叙述:“摩尔根做了回交实验。
用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与它的后代中的红眼雌蝇交配,结果……”。
显然以上两处叙述有矛盾。
1.2 资料描述查找的国内遗传学著作,也有两种不同的叙述。
但在美国学者的相关著作中都没有提到“用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与它的后代中的红眼雌蝇交配”。
《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第五章叙述:它这样养精蓄锐,终于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以后才死去,留下了突变基因,以后繁衍成一个大家系。
之后叙述是:用白眼雄蝇同正常雌蝇杂交,后代全为红眼;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后代一半为白眼,而且全为雄性。
在摩尔根的《基因论》中提到“孙代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交配。
1.3 分析解答综合有关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最初出现的白眼雄蝇死亡前应该与多只红眼雌蝇进行了交配,只是在与某只红眼雌蝇交配后死去。
因为摩尔根所用的黑腹果蝇最多一次只能产生上百个后代,而很多资料显示F1得到1237个个体。
很显然得到这么多后代,只能是开始那一只白眼雄蝇与多只红眼雌蝇交配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摩尔根为了能让那只白眼果蝇顺利实现交配,他会将那只白眼果蝇与多只未交配的雌蝇放在一起,这样那只“白眼儿”就可能与多只雌蝇交配。
结论(2):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没有进行回交,教师教学用书58页第二段叙述有误。
很多资料描述摩尔根所做的回交实验有:(1)让F2的白眼雄蝇与F1的红眼雌蝇交配;(2)让F3的白眼雌蝇与F1的红眼雄蝇交配。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 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 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
遗传和染色体的关系!
科学家:摩尔根
摩尔根的这种大胆质疑,科学务实 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被遗传学家选中的果蝇(P30相关信息)和豌豆
易饲养 相对性状多而明显 繁殖周期短 后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目少
自花(闭花)传粉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后代数量多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对常染色体+ XX
3对常染色体+ XY
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染 色 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的类型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染色体
补充掌握1: 人类染色体组成图解
男性:44+XY 体细胞
基因型 XWXW 雌果蝇 XWXw XwXw
XWYW 雄果蝇
XWYw
XwYW
XwYw
表型 红眼 红眼 白眼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P XWXW 配子 XW
×
XwYw
Xw Yw
F1
× XWXw
XWYw
配子
XW
Yw
F2
XW Xw
XWXW(雌) XWXw(雌)
XWYw(雄) XwYw(雄)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白眼雄果蝇
测交 XwXw
亲本 白眼雌果蝇
反交
× XWY
红眼雄果蝇
测交 XWXw XwXw XW XwY
子代 红眼雌
Y 白眼雌 红眼雄 白眼雄
实验 红雌 红雄 白雌 白雄 结果 126 132 120 115
测交 子代
《摩尔根果蝇实验》课件
实验分组
将果蝇分为多组,分别进 行不同的杂交组合实验。
实验操作
01
02
03
04
准备果蝇
在实验室中养殖果蝇,保证果 蝇的健康和纯种。
杂交实验
将不同品种的果蝇进行杂交, 记录杂交结果。
观察记录
观察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记 录数据。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遗传规律
通过实验发现果蝇的遗 传规律,证明了遗传因 子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理论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 了染色体,并提出了染色 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这一 理论。
基因概念的提出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遗传现 象,提出了基因的概念, 认为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 位。
03
果蝇实验过程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遗传因子与性状之间 的关系,探索果蝇的遗传 规律。
实验材料
果蝇、培养基、显微镜等 实验器材。
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自然选择的存在,为进化论提供了有 力证据。
推动进化生物学的发展
果蝇实验为进化生物学提供了研究材料和方法,促进了进化理论的 发展和完善。
揭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果蝇实验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提供了线索,有助于理解物种进化的 机制。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促进生物技术的进步
01
果蝇实验为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提供了基础,推动了人
促进基因突变研究
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突变体,为基因突 变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理解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推动基因定位研究
果蝇实验为基因定位提供了方法,促 进了遗传学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 方面的应用。
【课件】伴性遗传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小活动:你的色觉正常吗?
两个驼峰的骆驼
数字58,黄5红8
为了红绿色盲患者的交通安全,有些 交通信号灯使用了略微偏黄的红和略 微偏蓝的绿。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1. 色盲症的发现(快速阅读课本P33)
英国道尔顿 1766--1844
2.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开展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 性染色体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伴X隐性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3)显性遗传: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X显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口诀
1.父子相传为伴Y; 2.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3.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练一练
亲代 zbzb × zBw
芦花鸡 ♂ZZ
配子 zb
zB
w
非芦花鸡 ♀ZW
子代 zBzb
♂ 芦花鸡
zbw
非芦花鸡 ♀
2.进行遗传咨询,避免一些遗传病的发生
遗传咨 询
D女士是一名红绿色盲症患者,她的丈夫色 觉正常,如果你是医生,当他们就如何优生 向你进行遗传咨询时,你建议他们生男孩还 是生女孩?
小结:
配子
XB
XXbb
Xbb
Y
女儿是红绿色盲, 父亲一定是色盲
子代
X BX b
XX bbXX bb
XB Y
Xb Y
女性携带者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1 : 1 : 1
后代中男性有1/2色盲,女性有1/2色盲,1/2为携带者。
几种婚配方式与色盲发病率比较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果蝇的有性杂交》PPT课件
F2中:亲组合﹥50% 重组合﹤50% 用重组值公式计算w和m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和图距
4、伴性遗传规律的验证
考虑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 w)所控制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 性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复眼的颜色
反交中F1的自交就是测交
F2的观察结果: 表8 三点测交的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反交后代数目 眼、翅、刚毛 ♀ ♂ 合 计 1+++ 2 w sn3 m 3 w++ 4 + sn3 m 5 + sn3 + 6 w+ m 7++ m 8 w sn3 +
判断w、m和sn3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计算三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和图 距,用并发率测定干涉的大小
3、连锁互换规律的验证
只考虑反交实验中复眼颜色( + / w )和翅形( + / m)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结果。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均在X染色体上,是连锁遗传。 F1的观察结果:复眼颜色和翅形
表3 F1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反交后代数目 复眼颜色、翅形 ♀ ♂ 合 计 红眼、长翅 白眼、小翅
F2的观察结果:
蝇。刚羽化的果蝇在12小时之内不进行交配,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选出的雌 蝇即为处女蝇。为保险起见,可以在羽化后8小时内挑选。 2、杂交:
将选出的果蝇进行杂交,在25℃培养。(注意!>30℃或<10℃ ) 3、倒亲本:
7~8天后移去亲本,待F1成蝇出来后观察记录F1的性状。正反交产生的 F1不必挑处女蝇。
5、三点测交分析
考虑反交实验中复眼颜色( + / w )、翅形( + / m) 和焦刚毛(+/sn3) 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均在X染色体上,是连锁 遗传。 F1的观察结果:复眼颜色、翅形和刚毛
《基因在染色体上》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1
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容易饲养 繁殖周期短 后代数量多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1910年5月,摩尔根偶然发现一 只白眼的雄果蝇,在这之前的果 蝇都是红眼(野生型)。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设计方案二: 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野生型)杂交
假说一: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假说二:眼色基因在X和Y染色体上都有
来自摩尔根
杂交实验的F1
P
红眼♀ XWXw
×
红眼♂ XWY
来自摩尔根
杂交实验的F1
P
红眼♀ XWXw
×
红眼♂ XWYW
F1
XWXW 红眼♀
XWXw 红眼♀
XWY 红眼♂
XwY 白眼♂
果蝇性染色体的传递方式
P ♀ X X × XY ♂
配子
X
F1 ♀ X X
XY XY ♂
眼色
有关
性
基因
别
性染色体
眼色基因和性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呢?
果蝇性染色体传递方式
P ♀ X X × XY ♂
配子
X
F1 ♀ X X
XY XY ♂
眼色基因和性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1 :书写果蝇杂交实验假说的遗传图解
雌性果蝇都提供了含 隐形基因的雌配子
方案二: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野生型)杂交
红眼♀ XWXw
×
红眼♂ XWY
红眼♀ XWXw
×
红眼♂ XWYW
《基因在染色体上》PPT课件人教版高 中生物 1
《基因在染色体上》PPT课件人教版高 中生物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疑问与解惑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很好素材。
本节介绍了科学家对遗传现象的探究过程,难点较多,有教师和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的描述和解释存有疑问。
结合这些疑问,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理解,对问题进行了解答。
1 疑问1:开始发现的白眼果蝇进行几次交配?
1.1 疑问来源
教材32页“科学家的故事”介绍:在实验室,白眼果蝇临死前抖擞精神,与一只红眼果蝇交配,把突变基因传了下来。
教师教学用书57页叙述同上,但58页第二段叙述:“摩尔根做了回交实验。
用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和它的后代中的红眼雌蝇交配,结果……”。
显然以上两处叙述有矛盾。
1.2 资料描述
查找的国内遗传学著作,也有两种不同的叙述。
但在美国学者的相关著作中都没有提到“用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和它的后代中的红眼雌蝇交配”。
《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第五章叙述:它这样养精蓄锐,终于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以后才死去,留下了突变基因,以后繁衍成一个大家系。
之后叙述是:用白眼雄蝇同正常雌蝇杂交,后代全为红眼;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后代一半为白眼,而且全为雄性。
在摩尔根的《基因论》中提到“孙代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交配。
1.3 分析解答
综合有关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最初出现的白眼雄蝇死亡前应该与多只红眼雌蝇进行了交配,只是在与某只红眼雌蝇交配后死去。
因为摩尔根所用的黑腹果蝇最多一次只能产生上百个后代,而很多资料显示F1得到1237个个体。
很显然得到这么多后代,只能是开始那一只白眼雄蝇与多只红眼雌蝇交配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摩尔根为了能让那只白眼果蝇顺利实现交配,他会将那只白眼果蝇与多只未交配的雌蝇放在一起,这样那只“白眼儿”就可能与多只雌蝇交配。
结论(2):最初出现的那只白眼雄蝇没有进行回交,教师教学用书58页第二段叙述有误。
很多资料描述摩尔根所做的回交实验有:(1)让F2的白眼雄蝇与F1的红眼雌蝇交配;(2)让F3的白眼雌蝇与F1的红眼雄蝇交配。
2 疑问2:摩尔根通过哪种测交,进一步验证了解释
2.1 问题来源
教材29页最下一行:后来他们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
按照孟德尔的设计,测交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然而此处根据假设,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不同的,因此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有两种情况。
那么,摩尔根通过哪种测交,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解释(即假设)?
2.2 问题分析
分析两种测交实验:
方式1:让F1的红眼雌蝇与F2的白眼雄蝇交配
F1红眼雌蝇×F2白眼雄蝇
基因型 XWXw XwY
↙↘↙↘
配子 XW Xw Xw Y
预期结果:
子代基因型XWXw XwXw XWY XwY
表现型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
之比 1 : 1 : 1 : 1
方式2:让F1的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交配
F1的红眼雄蝇×白眼雌蝇
基因型XWY XwXw
↙↘↓
配子XW Y Xw
预期结果:
子代基因型 XWXw XwY
表现型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之比 1 :1
以上两种方式结果不同,哪种是摩尔根进行的测交实验?
如果只根据方式1的测交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我们现在知道果蝇的X与Y染色体也具有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存在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
如果X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摩尔根的实验也可以解释,如下:
P 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XWXW XwYw
↓
F1 XWXw XWYw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F1相互交配
F2 XWXW XWXw XWYw XwYw
红眼雌蝇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
假设X与Y同源区段都有控制眼色基因,以上方式1的测交实验结果是:
F1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XWXw XwYw
↓
子代基因型: XWXw XwXw XWYw XwYw
表现型: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
以上可知,按照方式1进行测交实验两种情况结果相同。
2.3 问题解决
只根据方式1的测交实验,不能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
但方式2进行测交实验两种情况结果不同。
因此,最能验证摩尔根解释的测交实验是方式2(让红眼雄蝇与F3的白眼雌蝇交配)。
事实上,以上两种测交实验摩尔根都做了,而且还有其它的杂交实验:让F2中白眼雄蝇分别与F2中红眼雌蝇进行交配;让F3的白眼雌蝇与F2的白眼雄蝇交配等。
并且在每种实验结果产生之前,摩尔根都根据假设先进行了预期,最终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是相符的。
通过对多种交配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教材通过“后来他们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一句话进行简述,我认为是很合理的安排。
一个原因,摩尔根当时是根据很多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的,测交实验只是其中一部分实验,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实验。
此处简洁描述,可以说是突出主要,去其繁节。
另一原因,教材这样处理,更能让教师和学生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想象,去思考去探究,给了我们更大的思维空间。
3 疑问3:课本所说的“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相似”是什么意思?
3.1 问题来源
教材29页: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
什么原因让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联系上X染色体?摩尔根所认为的白眼的遗传与X 染色体遗传相似是什么意思?
我们渴望探寻摩尔根的思维过程。
3.2 问题分析
查阅资料显示,很多资料都描述了用F3的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交配的实验,而且都认为这是一个关键实验,教师教学用书也是如此描述:这三个实验中,以第二个实验最为关键。
关键在何处?仔细分析,豁然开朗。
图解如下:
P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
F1 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根据史蒂文斯的研究结果已知果蝇性别决定方式,雌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雄果蝇有XY。
雄性后代从母本得到一条X染色体,从父本得到一条Y染色体;雌性后代分别从亲本各得到一条X染色体。
从以上图解可知,雄性后代从母本得到白眼性状,雌性后代从父本得到红眼性状。
正是这一关键实验现象促使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事实上,该结论的提出也是渐进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可查阅《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
反思教材的设计,此处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又一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让我对遗传学早期的发展有了更加真实完整的认识。
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勇于质疑和勤奋实践的探索精神有很强感染力,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栏目应该多一些介绍,对教师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好的教育。
另外,我感到善于抓住反馈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提高自身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将教材、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