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

《康复医学》是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以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的第四方面,全面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八年制医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这门具有独特理论与技术的医学学科。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动向。使学员了解现代康复医学在保健、预防、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康复医学在战创伤、工伤、训练伤、车祸伤、各种急慢性病、老年病等治疗中加速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以及在增强战斗力和劳动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对某些武器所致损伤的防治作用,并使之能够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平、战时康复对象,为提高我军战斗力而服务。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目标]

了解:

1.康复医学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向

2.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残疾的康复目标与防治原则

理解:

1.国际残疾分类(ICF)

2.康复医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医疗服务对象和范围

掌握:

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残损、残障的定义

2.康复医学的组成、主要对象与工作方式

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关系

4.康复医学与现代医学模式

[重点难点]

重点:

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的定义

2.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及工作方式

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区别

难点:

1.国际残疾分类(ICF)

2.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关系

3.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教学目标]

了解:

1.失语症的康复评定(自学)

2.常用心理测验量表

3.电诊断、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理解:

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2.躯体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3.肌电图、诱发电位在康复医学中应用价值

掌握:

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

2.康复评定的定义、内容、目的

3.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

5.ADL分类及常用ADL评定标准

6.ADL评分(Barthel指数法)的意义

应用:

1.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肌力测试(MMT)

2.肩、肘、膝、踝关节活动度测量(量角器)

[重点难点]

重点:

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

2.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3.关节活动度测试的方法

4.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

5.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6.ADL的评定方法、ADL的分类

难点:

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2.徒手肌力测试的注意事项

3.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分析及测量的注意事项

4.常用的ADL评定标准

[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三章康复治疗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

1.物理治疗因子的物理特征和生理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自学)

2.麦肯基力学手法

3.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和康复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

理解:

1.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

2.作业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

3.神经发育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

掌握:

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

2.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水疗法、冷疗法、磁疗法、压力疗法、牵引疗法的临床应用

3.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及适应症

4.神经发育疗法的分类及适应症

5.肌力、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

6.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动运动的概念

应用:

1.超短波疗法治疗麦粒肿(剂量、时间、方法、次数等)

2.超声波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剂量、时间、方法、次数等)

3.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量、时间、方法、次数等)

4.紫外线照射治疗炎症期感染创面(生物剂量、方法、次数等)

5.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方法、时间、次数等)

[重点难点]

重点:

1.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动运动的概念

2.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3.作业疗法的分类与制订步骤

4.电疗法、光疗法、水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疗法、压力疗法、牵引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应用

5.关节松动技术、神经发育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难点:

1.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和临床应用

2.等长、等张、等速运动之间比较

3.主动、被动、助动运动之间比较

[学时分配] 4学时

第四章脑卒中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1.脑卒中康复的机制及进展

2.卒中单元

理解:

1.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

2.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掌握:

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Brunnstrom法)

2.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

3.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重点难点]

重点:

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早期康复的含义

2.脑卒中各期的康复治疗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难点:

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

2.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五章颅脑创伤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1.颅脑创伤分类、流行病学

2.认知康复进展

理解:

1.颅脑创伤与脑卒中康复的异同

2.颅脑创伤行为障碍、言语障碍、情绪障碍、运动障碍的评定及治疗掌握:

1.颅脑创伤的主要康复评定及常用方法

2.颅脑创伤不同时期的康复目标及主要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1.颅脑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定(GCS)

2.颅脑创伤常用认知训练方法

难点:

1.颅脑创伤预后的预测

2.颅脑创伤认知障碍的治疗

[学时分配] 2学时

第六章脊髓损伤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1.脊髓损伤的搬运和急救

2.脊髓损伤恢复期的训练手段

理解:

1.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康复的因素

2.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掌握:

1.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及主要方法

2.脊髓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有关训练

3.脊髓损伤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2.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训练:关节保护和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膀胱和排便的训练

3.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训练、转移练习、步态训练、作业治疗

4.截瘫行走器的临床应用

难点:

1.脊髓损伤各期的康复训练

2.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骨折后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1.骨折的概念

2.骨折后的康复机制和作用

理解:

1.骨折后的康复评定

2.常见骨折的康复要点

掌握:

骨折固定期和愈合期的康复治疗

[重点难点]

重点:

1.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

2.骨折愈合期的康复治疗

难点:

常见骨折的康复要点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截肢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1.截肢康复进展

2.现代假肢技术的发展对截肢手术的影响

理解:

1.上下肢假肢的康复训练

2.残肢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掌握:

1.假肢分类

2.早期装配假肢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残肢处理及评定

2.正式假肢的装配与评定

难点:

1.残肢处理及评定

2.临时假肢与正式假肢的异同

[学时分配] 2学时

第九章颈肩腰腿痛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

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理解:

脊柱力学因素在颈肩腰腿痛发病中的意义及预防。

掌握:

1.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的诊断和治疗。

2.保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方法和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

1.颈椎病的定义和诊断及治疗。

2.肩周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

3.腰突症的发病因素及保守治疗评价。

难点:

颈肩腰腿痛的预防。

[学时分配] 3学时

四、实施建议

(二)教材选编使用

理论课教材:《康复医学》(第4版),南登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三)考核与评价

1、考核性质:考查课

2、考核方式:笔试

3、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中,课程笔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占30%

4、试题来源:试题库

(四)教学保障条件

独立教室2间。

教研室应配备常用理疗与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常用规格的拐杖,常用规格的助行器,常用规格训练棍和球,常用规格的砂袋和哑铃,训练用垫和床,肋木,姿势矫正镜,手指肌力训练器,橡筋手指练习器,股四头肌训练器,站立架,踏步器,踝关节矫正板,平行杠,训练用阶梯、抽屉式阶梯,活动平板、肩梯、功率自行车,沙磨板,插板/插件,分指板,训练用球类,日常生活训练用具,关节角度测定仪,握力计,针灸用具,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超短波治疗机,微波治疗机、中频电疗机,低频电疗机,红外线治疗仪,氦氖激光治疗机,电针仪,超声波治疗机,磁振热治疗仪,蜡疗设备,气压治疗设备,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

五、附录

(一)推荐阅读书目

1.《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第1版),缪鸿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现代物理治疗学》(第1版),陈景藻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

3.《中国康复》(第1版),卓大宏主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

4.《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

(二)推荐专业期刊

1.《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

2.《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

(三)推荐专业网站

1.中国康复医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619175175.html,

2.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619175175.html,

3.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ISPRM)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619175175.html,

编写人:舒彬

审核人:舒彬、刘宏亮、黄文权康复保健顾问培训大纲第一章康复保健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本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介绍康复保健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解剖学常识和中医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熟悉中医基本理论,深刻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基本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观点。

第二章康复保健的基础技能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康复保健的基础技能,包括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原理、特点、方法、功效及注意事项。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原理、特点和功效,熟练掌握针灸、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原理、特点和功效,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原理、特点和功效,理解刮痧、拔罐、药浴、敷贴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康复保健诊断技能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医的诊断技能,包括望、闻、问、切的原理、特点和方法,以及中医的综合诊断、定位诊断、观眼诊病、舌下脉络望诊、人中沟色泽形态望诊、特殊穴位触诊、中医诊脉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望、闻、问、切的原理、特点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医的综合诊断、定位诊断、观眼诊病、舌下脉络望诊、人中沟色泽形态望诊、特殊穴位触诊、中医诊脉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望、闻、问、切的原理、特点和方法,掌握中医的综合诊断、定位诊断、观眼诊病、舌下脉络望诊、人中沟色泽形态望诊、特殊穴位触诊、中医诊脉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望、闻、问、切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中医的综合诊断、定位诊断、观眼诊病、舌下脉络望诊、人中沟色泽形态望诊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营养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知识和不同人群营养保健、社区营养、药膳、食疗等技能,以及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同人群营养保健、社区营养保健、药膳、食疗等技能,以及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方面的知识。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知识,基本掌握不同人群营养保健、社区营养保健、药膳、食疗等技能,以及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方面的知识。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不同人群营养保健、社区营养保健、药膳、食疗等技能,以及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章心理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心理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包括心理保健的概念、分类与形式、原则、过程与特点、方法与技术,以及几个主要心理学流派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心理保健的概念、分类与形式、原则、过程与特点等知识,熟练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几个主要心理学流派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心理保健的概念、分类与形式、原则、过程与特点等知识,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几个主要心理学流派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心理保健的概念、分类与形式、原则、过程与特点等知识,基本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与技术和几个主要心理学流派的治疗原理。

第六章运动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包括运动保健的概论和基本理论,全身运动的保健方法、几种传统的运动保健方法,以及疾病治疗运动法和运动康复治疗法。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运动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熟悉运动保健的概论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全身运动的保健方法、几种传统的运动保健方法,掌握疾病治疗运动法和运动康复治疗法的方法和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运动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理解运动保健的概论

和基本理论,掌握全身运动的保健方法、几种传统的运动保健方法,基本掌握疾病治疗运动法和运动康复治疗法的方法和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运动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基本理解运动保健的概论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全身运动的保健方法和几种传统的运动保健方法。

第七章养生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传统养生保健和现代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传统养生、现代养生的基本知识,饮食养生、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冬季养生、娱乐养生、老年养生、养生禁忌、适当进补等知识和方法、技术。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传统养生、现代养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饮食养生、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冬季养生、娱乐养生、老年养生、养生禁忌、适当进补等知识和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传统养生、现代养生的基本知识,掌握饮食养生、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冬季养生、娱乐养生、老年养生、养生禁忌、适当进补等知识和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传统养生、现代养生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饮食养生、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冬季养生、娱乐养生、老年养生、养生禁忌、适当进补等知识和方法、技术。

第八章美容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美容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包括面部护理、面部美容、中医美容、灭菌消毒、美容仪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练掌握面部护理、面部美容、中医美容、灭菌消毒、美容仪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掌握面部护理、面部美容、中医美容、灭菌消毒、美容仪器的基本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基本掌握面部护理、面部美容、中医美容、灭菌消毒、美容仪器的基本方法、技术。

第九章按摩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按摩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术,包括保健按摩的一般理论,保健按摩的常用手法,保健按摩常用经穴,人体各部位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的知识和方法、技术。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保健按摩的一般理论,熟练掌握保健按摩的常用手法、保健按摩常用经穴、人体各部位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的知识和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掌握保健按摩的一般理论,掌握保健按摩的常用手法、保健按摩常用经穴、人体各部位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的知识和方法、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保健按摩的一般理论,基本掌握保健按摩的几种常用手法、保健按摩常用经穴、人体各部位保健按摩的方法、技术。

第十章足疗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足疗保健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包括足疗保健的理论依据、功效和特点、足部解剖和穴位,以及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反射区定位与操作,足部药浴的机制、方法、禁忌和口诀。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足疗保健的理论依据、功效和特点、足部解剖和穴位等知识,掌握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反射区定位与操作,足部药浴的机制、方法、禁忌和口诀。

康复保健师要求掌握足疗保健的理论依据、功效和特点、足部解剖和穴位等知识,熟练掌握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反射区定位与操作,足部药浴的机制、方法、禁忌和口诀。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足疗保健的功效和特点、足部解剖和穴位等知识,基本掌握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反射区定位与操作,足部药浴的机制、方法、禁忌和口诀。

第十一章几种常见病的康复保健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康复保健,包括糖尿病、偏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脑血栓、类风湿关节炎等病人的康复保健,以及美体减肥保健、青少年视力保健、中药保健、气功保健等知识、方法和技术。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练掌握糖尿病、偏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脑血栓、类风湿关节炎等病人的康复保健,以及美体减肥保健、青少年视力保健、中药保健、气功保健等知识、方法和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掌握糖尿病、偏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脑血栓、类风湿关节炎等病人的康复保健等方法和技术,以及美体减肥保健、青少年视力保健、中药保健、气功保健等方法和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基本掌握糖尿病、偏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脑血栓、类风湿关节炎等病人的康复保健等技术,以及美体减肥保健、青少年视力保健等技术。

第十二章物理因子康复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因子的概念、特点和保健作用原理,以及电疗、磁疗、超声波疗、光疗等几种常见的的物理因子疗法的原理、功效特点、方法和技术。

学习要求:

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物理因子的概念、特点和保健作用原理,熟练掌握电疗、磁疗、超声波疗、光疗等几种常见的的物理因子疗法的原理、功效特点、方法和技术。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物理因子的概念、特点和保健作用原理,掌握电疗、磁疗、超声波疗、光疗等几种常见的的物理因子疗法的功效特点、方法和技术。

复保健师要求了解物理因子的保健作用原理,基本掌握电疗、磁疗、超声波疗、光疗等几种常见的的物理因子疗法的技术。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 《康复医学》是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以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的第四方面,全面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八年制医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这门具有独特理论与技术的医学学科。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动向。使学员了解现代康复医学在保健、预防、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康复医学在战创伤、工伤、训练伤、车祸伤、各种急慢性病、老年病等治疗中加速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以及在增强战斗力和劳动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对某些武器所致损伤的防治作用,并使之能够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平、战时康复对象,为提高我军战斗力而服务。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目标] 了解: 1.康复医学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向 2.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残疾的康复目标与防治原则 理解: 1.国际残疾分类(ICF) 2.康复医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医疗服务对象和范围 掌握: 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残损、残障的定义 2.康复医学的组成、主要对象与工作方式 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关系 4.康复医学与现代医学模式 [重点难点]

重点: 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的定义 2.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及工作方式 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区别 难点: 1.国际残疾分类(ICF) 2.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关系 3.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教学目标] 了解: 1.失语症的康复评定(自学) 2.常用心理测验量表 3.电诊断、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理解: 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2.躯体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3.肌电图、诱发电位在康复医学中应用价值 掌握: 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 2.康复评定的定义、内容、目的 3.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 5.ADL分类及常用ADL评定标准 6.ADL评分(Barthel指数法)的意义 应用: 1.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肌力测试(MMT) 2.肩、肘、膝、踝关节活动度测量(量角器) [重点难点] 重点: 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 2.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3.关节活动度测试的方法 4.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 5.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6.ADL的评定方法、ADL的分类 难点: 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 2.徒手肌力测试的注意事项 3.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分析及测量的注意事项 4.常用的ADL评定标准

康复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 ⒈《运动学》…………………………………………………………………… ⒉《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 ⒊《康复医学导论》…………………………………………………………… ⒋《人体发育学》……………………………………………………………… ⒌《运动疗法技术学》………………………………………………………… ⒍《康复疗法评定学》………………………………………………………… ⒎《理疗学》…………………………………………………………………… ⒏《言语治疗学》……………………………………………………………… ⒐《临床运动疗法学》…………………………………………………………⒑《作业疗法学》………………………………………………………………⒒《假肢与矫形器学》…………………………………………………………⒓《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⒔《社区康复》………………………………………………………………

《运动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5140011 总学时数: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课:24学时 学分:4 一、教学目标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运动学》详细介绍了运用力学方法和原理来观察和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活动功能以及生理、生化和心理的改变,并阐述其变化的原理、规律或结果,以指导健康或疾患人群,达到合理锻炼、改善残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康复治疗理论的基础。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 了解运动与心理; 2. 熟悉与运动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力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问题; 3. 掌握正常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学。 (二)基本能力 1. 自学能力课堂上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减少授课时间,让同学加强自学知识的能力。 2. 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课和临床见习学习,让同学们较早接触病人,通过观察、功能评定与治疗以及亲身临床体验启发学生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功能状况,提出治疗计划和方案。 3. 协作能力通过实验课和临床见习学习工作中的分析讨论,锻炼培养团队工作能力和专业协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运动中生物力学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经常所受的外力和内力;骨的力学性能和加载后的变形曲线;弹性模量;不同加载形式的骨性能;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性质;胶原纤维的组成和力学特性手术后肌腱的愈合;关节的分型(举例);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开链和闭链;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分类;杠杆的分类及特征;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盂肱关节稳定性的因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运动形式;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支配;肘关节的运动形式及主要支配肌;髋、膝关节的运动形式、运动范围和主要支配肌;脊柱的解剖结构 2.熟悉:关节软骨的组成;三角肌下“关节”;肘的屈曲和伸展的限制; 3.了解:关节软骨组成成分的性能;骨—韧带—骨复合体;髋关节的动力学;髌股关节;半月板;膝关节的力学分析;脊柱的功能运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性质;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开链和闭链;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分类;杠杆的分类及特征;盂肱关节稳定性的因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运动形式;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支配;肘关节的运动形式及主要支配肌;髋、膝关

353_康复医学》五年制康复医学及疗养学专业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Medicine》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00学时,其中理论课88学时,实训课12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康复医学》是我校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康复医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与疗养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内科学》、《外科学》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理疗学》、《疗养学》、《运动医学》等后续康复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2、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学会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3、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员学习兴趣、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概括,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知识与实训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走现代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4、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训性、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因此作为一门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主干课程,康复医学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的内容。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康复的概念,教员必须有意识采用演示、学员体验、临床观摩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并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分析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很多技术的掌握必须通过学员亲身体验和操作来领会和掌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员爱伤观念、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人为本,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员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员通过各种方式使学员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康复医学与其他临床医学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把足够的时间交给学员,教员运用启发、提问、总结等方法,通过学员自学、临床观摩、自我体验、相互实训等方式,使学员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要充分注意到学员的兴趣、特长和基础好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案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23302230 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 学分:6 学时:108 开课学期:2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 编写人:审核人: 课程编号:09403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时:96 学分:4 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 一、课程理念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传统康复方法概论、经络腧穴、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药治疗以及传统运动疗法等内容。该课程强调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及其实际应用,在各章节中重点介绍实用传统康复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刮痧、足部按摩等传统康复保健方法以及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掌握拔罐法和艾灸法的操作要点和适应症;掌握中医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等传统康复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治疗方案。在学生学习完本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康复治疗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疗法的联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对临床常见病症能利用传统理论进行分析并将传统康复技术运用于疾病的康过程中,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技能在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保持对祖国传统康复技能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康复治疗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疾病康复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热爱康复医学,并用传统康复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基本要求: 掌握: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包含的内容和措施,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及思想,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三个基本观点;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方法以“功能”为导向的思想,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结合。 重点: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包含的内容和措施,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基本观点。 难点:中国传统康复方法以“功能”为导向的思想,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应用,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和评定 基本要求: 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两个基本原则;了解:传统康复方法的评定方法。 重点:传统康复方法学两个基本原则,传统康复方法的评定方法。 难点:传统康复方法的评定方法。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标准0619

附件3 课 程 标 准 课程名称:传统康复技术 制订人:张鸿宇 2013年6月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人张鸿宇审定人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康复护理方向)修习课程类别:必修 一、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的依据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设置“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本位”为依据来确定其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的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内科护理相关知识为主,同时由学校、行业共同开发,完全基于康复护理工作过程,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主要是根据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项目的设计也从简单到复杂,本课程总共设置3个项目: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护理。通过3个项目的实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医康复护理知识,具备熟练中医康复的护理技能,在正确的中医康复护理理论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能应用传统康复护理技术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整门课程计划学时数为32学时,每周2学时,其中,第一周为情景设置任务安排周,从第二周开始具体安排如下。 表1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具体课时安排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传统康复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康复方向)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涵盖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领域众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中医传统康复”的护理理念,能学会运用传统康复技术,对常见颈肩腰腿痛进行常规中医康复护理。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2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医学》是我校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康复医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与疗养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为基础医学概论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后续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2.能够阐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能力测定、职业性质分析、职业咨询和职前训练。 3.能够说出常见疾病康复的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特点,阐述康复治疗的措施。例如脑卒中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心血管损伤的康复、糖尿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的康复、感官残疾的康复、烧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的康复等内容。 4.能够说出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护理环境;阐述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原

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护理目的及内容;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员能够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物理治疗与康复治疗技术。通过课内外研讨、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会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和常用治疗技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结和课后复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络查阅相关的信息等途径,能够学习本学科的新进展。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国防现代建设、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养成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4.树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养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

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 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是指通过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达到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了规范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 1.康复基础知识:包括康复学、康复医学、康复心理学等基础 知识。 2.中医康复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理论、中医康 复技术等。 3.康复评估技术:包括功能评估、疼痛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4.康复治疗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康复技术,以及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 5.康复实践技能:包括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效 果评估等。

二、课程要求 1.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教学质量要得到保障,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5.学生要参与到康复治疗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考核要全面,既要考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 察实践操作能力。 2.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教师,对不足之处 进行指导和改进。

3.对康复治疗效果要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四、课程实施 1.开设中医康复治疗课程应当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 2.课程实施应当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治疗的优势。 3.课程实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康复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对于规范中医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规范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才能提高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康复医学概论 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功能障碍评价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康复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康复医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

(完整版)疾病康复学课程标准

《疾病康复》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疾病康复学》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科学。疾病康复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将护理与康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各种疾病的康复训练要点,为将来从事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疾病康复学》是以康复护理工作岗位任职需求为前提,以疾病实际康复护理过程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进行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目标,重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疾病康复学》实践性、操作性强,通过“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为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从事康复医疗的各行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疾病康复》的内容层次划分八个教学模块 本课程主要依据在奠定康复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康复护理贯穿于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之中.将内容划分为九个教学模块: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疾病的康复、恶性肿瘤的康复、烧伤的康复九个模块。这些为学生成为临床及相关行业的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按疾病康复的分期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每个模块学习特点及疾病康复的过程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围绕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卧位安排、偏瘫痉挛期的抗痉挛训练、偏瘫软瘫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偏瘫恢复期的职业能力等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熟悉疾病康复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素质教育

康复护理课程标准

康复护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护理(三年高职) 授课系(部):护理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康复护理》是三年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残疾人、老年人、各种功能障碍者、慢性病患者及精神心理障碍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和功能训练,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更新,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已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种专科疾病的护理都离不开康复护理的介入,康复护理与基础护理相比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康复护理的学习是提高和升华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必须阶段,也是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课程设计思路 《康复护理》坚持全面康复的理念,遵循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群体健康服务,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进展为特点,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为三年高职护理专业任选课,总学时为16学时,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更注重学生对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康复对象进行整体护理,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记和背诵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运用康复护理的基本技能为康复对象服务。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康复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护理,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并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疾病康复》课程标准

《疾病康复》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性质:必修课 2.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3.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4.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疾病康复》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研究常见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是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以临床常见疾病为重点,突出了疾病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应用技术。疾病康复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疾病康复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修课程为《运动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入临床康复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疾病康复的概况及基本内容。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2)熟悉常见疾病康复的理论基础。能够说出常见疾病康复的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特点,阐述康复治疗的措施。例如脑卒中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心血管损伤的康复、糖尿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的康复、感官残疾的康复、烧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的康复等内容。 (3)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说出康复治疗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治疗环境;阐述康复治疗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治疗目的及内容;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培养标准 (一)能力标准 1.具备规范应用基本康复技术满足病人生理需求的能力; 2.具备以康复程序为框架,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为病人实施整体康复的能力;

(标准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康复心理学 》课程标准

《康复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能力拓展 适用对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 总学时:36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10 一、课程定位 《康复心理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直接为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服务。《康复心理学》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临床康复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教育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观察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常见行为问题的能力。 (2)具有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咨询和宣教能力。 (3)具有在康复治疗中合理运用不同的疗法发挥其心理效应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三、课程教学设计1、课程设置依据: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2、课程设计思路:《康复心理学》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3、课程实训设计: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4、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建有校级在线资源课程供学生课外线上学习。 四、教学时间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章名)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第一章绪论202 2.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202 3.第三章心理评估202 4.第四章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202 5.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激障碍202 6.第六章康复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康复202 7.第七章临床病症与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202 8.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224 9.第九章心身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224 10第十章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224 11.第十一章儿童患者的心理康复224 12.第十二章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224 13.第十三章残疾人的心理康复202机动000合计261036

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拓展 学时:28学时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概论》是针灸推拿、中医学专业的拓展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熟悉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等。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医学与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常见疾病的康复。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作基础。 肌肉骨骼康复是针对临床康复治疗实际工作现状所设定的一门“理实一体”的必修课,是研究骨科疾病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康复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等在临床骨骼肌肉疾病上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临床常见骨科疾病进行康复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并具有能熟练应用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治疗常见骨科疾病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置课程有: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后续为学生的临床实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遵循高职高专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参照康复医师的职业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主要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康复医师临床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体系,将与康复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临床治疗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一体化教学。减少知识的重复性,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基于工作过程,将教学重点放在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二、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 三、课程定位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为中国现代康复所结合,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康复手段。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是论述传统康复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运用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及其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等,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大型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是不同岗位,但在内地多数医疗机构,传统康复医师与治疗师并未截然分开,常常一人同时肩负传统康复医师及治疗师两个岗位职责,因此本课程定位于传统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培养。 前导课程有《人体结构学》、《中医学基础》、《经络腧穴学》;与其并列课程有《物理因子疗法学》、《运动疗法学》、《作业疗法学》、《言语疗法学》、《康复工程技术学》、《疾病康复学》、《医学心理学》;后续进入临床实习实训。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 深入医院调研,对学生将来从事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提练出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再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精选康复科常见病例为载体,形成学习情境单元,教学过程模拟疾病诊疗过程,教学内容全部源自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反复的疾病诊疗过程中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 (二)理论与实践贯通,教学做合一,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按康复科医师接诊患者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每个步骤中所设计的技能,如专科检查,病历书写,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都是学习任务,每次教学任务都围绕相应的学习任务展开,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老师始终在做中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到教学合一,课程突出实践性。 (三)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性 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注重学习能力及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性。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康复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康复医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它既是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康复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本课程围绕康复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习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及常用技术来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概论》等其它临床桥梁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以《高等职业学校康复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紧紧围绕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康复岗位胜任力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整合,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思政融合”的原则,简化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目标更加符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上采取“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同时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的完整性,精选确定教学项目。教学实施中凸显重要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注重功能和病理意义,同时,在准确把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它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学为本,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