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征、问题与优化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征、问题与优化方略
作者:孟攀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8期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化非均衡发展、体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面向高端产业、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但在建设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专业群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群内组群逻辑结构关联度低、对接高端产业需求的专业群建设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专业群设置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为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优化专业群专业布局,提升异质性核心竞争力;遵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逻辑向度,打造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顺应高端化趋势进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布局,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8-0031-06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我国“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核心内容[1]。在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名单中,共有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首轮14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全样本分析,总结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与特点,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优化方略,以此增强高水平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共141个,从省级区域层面来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的整体趋势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渐减少,见表1。由此可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
在此次公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中,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分档,其中A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26个、B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59个、C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56个,其经济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按照A档占比来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东北
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此可见,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相对较多。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立项的141个高水平专业群中的主干专业覆盖了18个专业大类,覆盖率达94.74%。各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分布
由此可见,面向各个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数量不一,其中建设数量较多的是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等六个专业大类。各个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量与各专业大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这六个专业大类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这些专业大类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撑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发展战略。以装备制造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为例,除铁道装备类专业外,装备制造大类的其他专业类别都建设有高水平专业群,具体来说有自动化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11个、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7个、航空装备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4个、机电设备类和汽车制造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各2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的高水平专业群1个。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承载着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面向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支撑我国实现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面向的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中对产业和行业的划分,对高水平专业群主干专业所面向的产业进行分析,经统计,高水平专业群主干专业面向三次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分别为4.26%、43.97%、51.77%。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三次产业经济体系比为9.5∶43.3∶47.3。由此可见,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与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体系大体相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3]。在141个高水平专业群中,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38个,在规模上占到所有高水平专业群总体的24.11%,所占比例仍然较小,而且在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模数量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其中,面向高端制
造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据一半,而面向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围绕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建。
(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中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情况
在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中,有39个专业群的主干专业曾获评为特色专业,其占比为27.66%。如东营职业学院依托东营深厚的石油化工产业背景和突出的产业集群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端化工产业升级,开设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再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基地,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湘绣设计与工艺方向),为优秀湖湘文化的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
二、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布局呈现区域化非均衡发展的特点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专业群建设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影响和制约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方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促进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业升级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高水平专业群设置的宏观依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点,与此相关的高职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化发展的格局。总体而言,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例如,受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产业结构不同的影响,江苏省和陕西省的高水平专业群在建设规模、布局、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江苏作为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其高职教育规模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20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4∶43.1∶52.5,相应地,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比例与之基本匹配,基本满足了江苏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需求。与此作为对比,陕西省作为西部大省,其建成的高水平专业群仅有“机电一体化技
术”“旅游管理”“煤矿开采技术”“学前教育”四个高水平专业群,而作为该省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的人才供需存在失衡问题,显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该省的产业结构整体分布情况存在不协调的情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非均衡区域化特点会影响到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区域人才供给水平,决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否得到满足,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也具有助推作用。与此同时,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也要谨防高水平专业群的区域化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区域间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保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