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对话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人教版新课标

一、对话的意义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对话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话同时又是师生互动的媒介。对话不同于独白,在传统式独白式教育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而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即使学生有表演的机会,教师也不愿当观众。对话式教育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交往方式,是师生交往活动最内最深层的属性。“独白”实际上是一种专制,是一种没有民主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权威。“独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专制的心态,而对话式教育则可以养成民主意识、培养民主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教师从一般原理出发,教条式地讲述的方法,认为它不符合儿童的天性,他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法提到首位,在他看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运动的中心”,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

二、对话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使学生愿意对话、渴望对话、而且能够卓有成效的对话呢?首先,教师要爱学生,这一点似乎任何教师都懂得,但把爱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从心底爱每一位学生,却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自身学习和发展进步的可能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污辱学生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教师必须善于与学生交往,沟通思想。在这方面,主要是真诚地平等地对待学生,对他们发生的问题善意地、机智地加以疏导。但决不是丧失教育者、教师的身份,过分地等同于学生,甚至为搞好师生关系而讨好学生。此外,为了顺利地实现交往,完成教育目的。教师还必须善于在想象中扮演学生角色,要能处在交往对方的位上,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动的意义,想象出学生如何感知这些言语。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专

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对话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对话活动中对话的主题是课本,对话的内容是以书本为蓝本的,但又不仅仅是书本。它应是教师对课本综合实践体验的延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本,然后再从课本中走出来。

四、对话的规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活动是一种在场的师生、生生相互对话活动。言语沟通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一人讲话其他人应学会倾听;其次,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人讲话,一个人想讲话,必须等到别人把话讲完。第三,学生要有一种参与、介入的心态。

五、对话的策略

1、从学生的认识入手。

2、让学生提问。

3、教师提问。

4、师生交换意见。

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中,愚人。昆山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给学生一点阳光吧,让祖国的未来“灿烂”地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 过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话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交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对话教学的作用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话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它能够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传递出情感和 信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文本中的情境、角色、语言风格等,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对话教学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它具有语用交际功能和具体交际目的。通 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积累交际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加语 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3、培养交际能力和社交技能 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之间的社交关系和交际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 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对话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际、如何理性地处理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社交技能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结合文本特点 对于不同的文本,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对话教学策略。比如,对于叙事文本,我们可 以通过引导学生模拟人物对话、评析角色语言风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 理解;对于说明文本,我们可以安排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探讨文本内容,并表 达个人观点。 2、分层递进 对话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分层递进。对于初级学生,我们可以采用 简单的对话模拟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能;对于中级学生,我们可以安 排小组对话训练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理解文本;对于高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 角色扮演、讲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3、及时反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摘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程,有效传递及反馈教学信息是需要实现的关键性目标,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对话教学,应立足对话模式发展分析,采取情境创设以及积极性激发、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等措施,意义深远,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更上一层楼。在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对话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程当中优化运用的对话教学模式,能够重新定位教师跟学生相互间关系,使得课堂活动通过平等尊重的形式展开实施,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全面调动,促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以被激发出来,基于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相互间、学生跟教师间、学生跟课本的有效对话获得实现,产生相对优良的示范性作用。基于对话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会让小学生跟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频繁,两者间日常形成的矛盾问题同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跟学生相互间更多展现的朋友关系,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最终达到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对话教学的目标。应用对话教学模式的时候,能够把课本当做主要媒介,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历经一系列对话交流活动,学生日常实际的学习状态会被有效反馈给教师,教师参考相关信息,完成下阶段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强化。 二、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相关对策分析 1、实现对学生对话参与积极性的充分激发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程当中,有很多学生会置身事外,把自己跟课堂学习隔离开,不关注教师跟同学间的对话沟通,思考懈怠,发言甚少,长久下来,其逐步会缺失良好的对话意识,总是将自己放在旁观者位置上,更不愿意跟其他同学或者是教师进行互动,进而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为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有效对话,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语文课堂对话中有三重身份,即:对话者、教育者、管理者,教师要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同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对话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对话内容,将对话引入更深层次中,增加对话的深度和广度,运用有效措施将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激发出来。首先,教师授课要拥有激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指出:“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士气,唤起学生的激情。”可见,教师授课中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候徐江自身情感融入其中,为学生展开课本讲解时,运用恰当肢体语言以及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人教版新课标 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基础教学,要求课程要综合化。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围绕着人文教育这种“精神底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却都忽视这种“精神底色”的存在,结果就产生出素质教育面临的最大障碍:每一学科都各自为政,每一学科都自命不凡,每一学科都力有不逮。学而不能思,师生无不疲于奔命,但却丝毫无助于整体性的建立。甚至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事实:尽管知识的对象千差万别,但知识的各种形式总是显示出内在的统一性。意识不到这种统一,则无法洞察学科门类背后的原动力,以致事实不能还原为生成,结果不能回溯到过程,学科教育也不能成为重组和还原知识原初状态的综合构造活动。现实中,历史不过是时间、事件的机械罗列;数学终归是一堆乏味的公式符号:语文就是字、词、句、段、文;音乐等于视唱;美术等于绘图……一切都局限于互不相关的表象之下,既看不到知识存在的理由,也无法认识不同领域的融合,更谈不上领略人类智慧固有的奇情异想——这种对知识的蒙昧必将导致对世界的无知!浮士德曾说过:“去了解有哪些力量/使这个世界变为一个整体”。人文精神正是形成基础教育各学科整体化的内在力量。教育的当务之急,应倾向于立足当前现实,加强学科融合,苦练“横跨”、“透视”两层功夫:“透视”是从纵向上找到知识以智慧所表现的人文意义;“横跨”则是把这种意义推广到其它领域进行比较,形成创新思维。笛卡尔一语道尽这种融合的全部理由:“太阳光不会由于照耀在不同的事物上就被分化成不同的东西。”语文学科就是这样一门人文性的综合性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与思想品德、数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研读”课堂交流中教师的“片言只语”人教版新课标 一、插问追索。在学生作课堂交流时,常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这时教师常以插问的形式给学生以帮助。插问不是提问,学生一般不存在被动应答的情况,确切地说,是以“问”的形式给学生以启发帮助,让他更有信心说下去。插问的话语比较简短明快,因为是顺着学生交流的语境提出的,必须考虑到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和语流。插问还常带暗示、启发的成份,具有亲和力和鼓励性,要避免使用生硬、找碴儿的口吻。教学《赵州桥》一课,在学生课堂交流“这座举世闻名的石桥在构造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时,请看教师是怎样插问追索的:生:它的特点是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 师:这算不得独特,是个五孔桥吗?(板画:) 生:不对。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两边还有两个小桥洞。 师:“两边两个”那就是一边一个,是座三孔桥吗?(板画:) 生:不对,应该说大桥洞两边还有四个小桥洞。 师:这也是两边四个呀,是这样吗?(板画:)要说准确可不容易。 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应当说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师:这个“各”字用得好。(板书:“各”)但小桥洞的位置还没表述清楚。(板画:)是这样吗?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两边”是大桥洞和桥面中间的那个“两边”。应当是大桥洞顶上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师:(板书:顶上)别看这词很平常,用在这里十分贴切,说“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才不会引起误解。(板画:) 这里教师的插问追索,用语不多,但字字点在要害处,并巧妙地以图示应证指谬。正是在这样的暗示帮助下,学生才体会到“大桥洞顶上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一句具有一字不易的准确精当。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①现代社会在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类正处于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生活,相互之间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语言交际,大家互相传递信息、交流信息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各种信息交流形式中,口语交际是最生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口语交际不仅是最主要的交际形式,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交际形式。它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相互交流的基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中提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②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那么,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有什么特征呢?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本论 一、口语交际的含义及其作用。 口语交际那么重要,到底什么是口语交际呢?口语交际其实就是运用口头语言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它包括与人交际时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在各种交际方式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流手段。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合作的社会。有些人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些人在合作中取得成功,其中奥妙何在?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说话言不达意,笨嘴笨舌,就有可能让你坐失良机;而出语精当、应对自如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主动;如果一个人善于辞令,可能会让你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如,而出言不逊就可能给自己造成“四面楚歌”,“祸从口出”;一席语重心长的说话会让浪子回头,一番肺腑之言也会让人们之间的猜忌瞬间消除……语随口出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速度远比书面语更快,更直接。它能更好地推动工作,推动事业,有助于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捕捉机遇,走向成功。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还没正式踏入社会,但他们的生活圈子里也需要信息交流,也会有自己的日常交往,只不过交往的对象有着自身的特点而已。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和交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将来也会踏足社会,也要面对复杂紧张的社会,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口语交际能力是他们必备的社会生存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直以来,口语交际教学都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就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学生“不会说话”。 本来,小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进入幼儿园、再到小学,自小就从家长、学校那里学习说话,小学生伶牙利齿,接受能力特别强,在听力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会说话呢?请看: 在口语交际中,许多学生胆子小、不想说,甚至不敢说。有的虽然能说,但又说不清楚,罗嗦半天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干着急;家中来了客人,小孩子见了不会打招呼,对客人爱理不理;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碰撞,很少听得见有人说“对不起”“没关系”;受到了帮助得到了好处的同学不会说谢谢;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粗言烂语就破口而出等等,这难道叫做“会说话”么?不!这些小学生“不会说话。” (二) 口语交际训练不到位。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讲来讲去,练来练去的基本上都是字、词、句、段、篇,学生的听、说、读、写诸多训练项目中,偏偏忽视了口语训练,就是因为考试不会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不少有关于听话说话、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本来虽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但老师总是仅用几分钟就一带而过,继而转入读读写写的强化练习,致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实际的训练,由于口语训练不到位,老师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许多学生的“不会说”,“懒得说”。 (三)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标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对话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人教版新课标 一、对话的意义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对话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话同时又是师生互动的媒介。对话不同于独白,在传统式独白式教育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而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即使学生有表演的机会,教师也不愿当观众。对话式教育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交往方式,是师生交往活动最内最深层的属性。“独白”实际上是一种专制,是一种没有民主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权威。“独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专制的心态,而对话式教育则可以养成民主意识、培养民主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教师从一般原理出发,教条式地讲述的方法,认为它不符合儿童的天性,他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法提到首位,在他看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运动的中心”,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 二、对话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使学生愿意对话、渴望对话、而且能够卓有成效的对话呢?首先,教师要爱学生,这一点似乎任何教师都懂得,但把爱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从心底爱每一位学生,却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自身学习和发展进步的可能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污辱学生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教师必须善于与学生交往,沟通思想。在这方面,主要是真诚地平等地对待学生,对他们发生的问题善意地、机智地加以疏导。但决不是丧失教育者、教师的身份,过分地等同于学生,甚至为搞好师生关系而讨好学生。此外,为了顺利地实现交往,完成教育目的。教师还必须善于在想象中扮演学生角色,要能处在交往对方的位上,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动的意义,想象出学生如何感知这些言语。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专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说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往往会想到讲述课文意义、分析词汇和句子结构等传统 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 深入地探究语言文化。 对话教学是指以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用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共同构建知识。对话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另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关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学。 在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当教师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关键词语?”等等。这种提问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文章,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主旨。 另外,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对话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阅读一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猪和狼分别代表 什么?”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语言方式,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用简短的语言,轻松地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样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快地学习语言,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总之,对话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互动和调整语言方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更深入地探究语言文化。相信在未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将 会越来越广泛,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

小学语文中的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对话教学 一、何为教学中的“对话” “对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话一直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实行着对话。但是不同时代,不同个人的教学对话却不尽相同。 有多少学者给教学对话下定义,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对话观。以“对话”为教学艺术手段的自觉行动早已出现,在古今中外教学思想的发展中源远流长。 (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教学对话的先驱 在古代,苏格拉底和孔子是自觉地使用对话教学艺术手段的典型。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能够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西方教学思想的源头也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点探讨一些永恒的、普遍的道德概念,如正义、勇敢、美、善等等。在寻求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他凭借一步接一步地提问和对话,揭露学生理解上的矛盾,刺激并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把存有于学生自我内心的真理或准确答案引发出来,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即“精神助产术”。在一定的民主气氛中和相对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中,采用这种对话方式是西方传统教学对话的典范,也成为后世“发现法”教学的教学渊源。但是,其中也不乏需要我们实行商讨的地方。苏格拉底的谈话法是以先验主义为哲学指导的,它适用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并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目的是像助产士催生婴儿一样催生出学生内心先于经验的真理。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太适用于低领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水平还打不到要求,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因为有些学科更需要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

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思想。孔子创始的儒家文化素有对话的传统,其经典《论语》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实行对话教学的实录。孔子通过与弟子展开现实的、真诚的对话,是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和教育规律,完成了对学生道德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在孔子富有启发性的教学中,他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如,其弟子问“仁”,孔子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答案。另外,孔子还善于把握对学生实行教诲的时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了但还想不通,教师就能够去启发他;学生经过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还不能以恰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教师就能够去开导他。但是这种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学识,更要了解学生,具有因材施教的高超教学艺术。 由此可见,作为对话教学的先驱,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苏格拉底并不从正面引导,但提问意旨明确,环环相扣,善于突破关键,充分发挥对方思维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严密性。而孔子则更善于从正面引导,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循循善诱,精妙点拨,善于把握时机,给学生相当大的思维空间,具有启发性、灵活性。但是,他们的教学对话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说是某种限制性,就是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相关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同时,这种方法更要求教师是“经师”和“人师”结合的典范。 (二)后现代主义的教学对话观及其对中国教学观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教学方面推崇“对话”,提倡不同观察者和理解者之间的平等交往,注重消除人我之间的对立,将人看作是一种关系的存有,主张师生之间互为主体,在教学中师生实行双向的讨论、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互相体验着并认可各自的差异。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教版新课标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观念保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够 我国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其可操作性不强、目标无法量化、不够直观,所以没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仍然过分依赖教材、重视分数。表面看来,大多数学校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很重视,但对于贯彻、落实并不热心,甚至担心新课程改革会影响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不高,语文水平提升较慢。这主要是于教师未能对现代教育形成共识,弄清语文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对现代教育认识不够。 (二)学习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过去我们只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成绩,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反应、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学习效果较差,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非常薄弱,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更无从谈起,语文教学成了一个简单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过程,学生从来感觉不到语文的魅力。正是这种机械、重复、无意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语文迅速失去兴趣,口头表达拙劣、糟糕,写文章言之无物。 (三)硬件有待提高,语文教育投入不足 首先,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收入困难,在教学上的投入不高。有限的资金除了用于教师工资发放外,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教学设施,所以很多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其次,普遍认为语文不需要多少教学教具,只需死记硬背就行,这使得语文教学相关设备尤为缺乏,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再次,学生对语文缺乏重视,在语文课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同其它课相比,严重不成比例。 二、原因 (一)教学按部就班,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过慢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心中有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对学生的研究透彻,由单向的知识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而目前部分语文教师缺少正规培训,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其教学信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他们离新课程、新教材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

浅谈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特点(全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特点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 所谓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是追求生成性和制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进展。结合我们母语的特点和汉语学习的自身规律,我们认为语文对话教学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和社会实践中,坚持生活化、审美化、开放性、全息性、实践性、制造性、最优化的教学原则,把握和谐、主体、民主、生成、进展、多维、体验、感悟等特征,以诵读、揣摩、感悟、体验、品味、质疑、探究、倾听、想象等为主要方式,在复杂丰富而又生动活泼的对话场和交融互动的立体XX络形式中,通过与文本、他者、自我的心灵等多元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人人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进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制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构建精神家园,实现诗意的栖居,进而进展自我,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地的教学。 二、对话教学的特点 1.和谐性。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进展的课堂,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美、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共享美、教学过程流

畅美、教学内容丰富有效美。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座位、环境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条件适宜,就能各自将潜能释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语文对话教学追求诗意的栖居,首先要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相互接纳,相互帮助。对话的对象要以诚相待,每一位对话者要有博爱之心。师爱荡漾,民主人道,公平正义,保证每一位对话成员的对话权利,维护对话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秩序的对话行为规范。 2.民主性。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作和自己相同的一个生命体时,才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才能够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学生也只有把教师作为一个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时,才可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思维潜能。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意识贯穿于语文对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基于这种平等民主前提下的对话教学,教师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圣人,而是一个与学生具有平等人格地位和平等学术思想的伙伴;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下固定结论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对话中探求新知的过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问。教师提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会促进学生专注思考,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量。课堂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只有仔细斟酌之后,才能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引导小学生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显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教学中,不当的课堂提问行为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启发式的提问,是新课改后应用最为普遍的提问方式,但其提问的行为并不完全正确。问题设置的不合理,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缺少个人发展的空间,师生之间的提问互动性不足,都影响了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问题设置不合理,缺少扩展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提问为起点的。新课改指出,教师提问越科学,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有所差距。有些问题过偏,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又太复杂,不能够全面回答。虽然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充实,但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问题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 2.课堂提问的方式过于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死板,灵活性不高。这部分教师往往会利用教案中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而不会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灵活地更改,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创新性。还有一些教师总是跟随别人的教学脚步,提出一些老、旧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扩展。例如,“作者的思维情感以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很难调动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像“对不对”或者“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此类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走向 “新”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走向“新”人教版新课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教育必须向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也是教育的终身化、学习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那么,究竟语文教育“新”在哪呢? “新”在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语文的本色,它侧重于形式、技能;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它侧重于内容、教育;语文的文化性集中体现人文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忽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空谈人文性,人文教育也无法落实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鲜活的生命。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 “新”在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相对于以往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来说,可称革故鼎新;相对于以往封闭式、孤独地学习来说,可谓移风易俗;相对于以往死记硬背、训练应试的学习来说,它是一场学习的革命。这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将变“读死书”为“读活书”,将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学习和有创意的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并逐步形成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 解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解说】“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马丁·布贝尔)“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克林伯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而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

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由于打破了教师独白、学生倾听的“万马齐暗”的局面,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得以扶植和张扬,建设性、创造性的“冲突”得以认可与欣赏,于是,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始终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下文案例可窥一斑。【案例】《蒲公英》对话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生1.“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蒲公英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读了这一节,我想,蒲公英的种子离开了妈妈,可能枯萎,也可能毁灭,但是它们如果不离开妈妈,就永远没有新的生机。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对我也有所启发。我认为,动物也一样,如强大的狮子老虎,年幼的时候就要各自独立,再如弱小的鸟雀,也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离开父母的动物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因不能独立而失败,二是因自己的发展而茁壮成长。倘若他不肯离开父母,就只有前面的一种结局。生2:在这一方面,有的人还不如蒲公英。例如,我爸爸要到深圳去工作,爷爷、奶奶都哭着不让离开。生3:我想,蒲公英既是妈妈的孩子,又不是妈妈的孩子。说它是妈妈的孩子,因为没有妈妈就没有它;说它不是妈妈的孩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一、平平淡淡教语文 《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淡”的解释是“平常;没有曲折。”本文拟改其意而用之。平淡即平实淡雅,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色、原汁、原味,是本色语文,本体语文,本真语文。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之色,归于纯净无欺。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心平气和,以真心跟文本、跟学生作平等的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和学生作真诚的交流。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平淡致静。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不讲奢糜,不求浮华。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即所谓“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欧阳修)。 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 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又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二、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很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淡化了,削弱了,甚至销溶了。 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画面太多、音乐太响)。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的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的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传统教学模式自然是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受学生欢迎的。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对话”,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对话”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成为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协作者,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那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才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流对话。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见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一点偏差,老师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位老师心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不妨像这位老师一样,能在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一、趣味课堂,激发兴趣 1.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初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枯燥地认读、机械地拼写,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简笔画来动态地进行识字教学。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这样的教学比枯燥的一笔一画的教学更具趣味性,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享受识字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从音形义来认识生字。 2.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使学生处于不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更加富有悬念性,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调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比“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阅读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开放教学,激活思维 新课程倡导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打开了学生思维上的“枷锁”,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等诸多限制,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激活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桎梏,做好学习的指导,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1.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按照教参被动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活动。如在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女孩说窃读是恐惧而快乐的。如果你是作者,你如何来描述这种窃读的感受。或者如果你是书店的老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对待呢?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加深体会。 2.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要真正地体现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口语交际”的训练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口语交际”的训练人教版新课标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一个能理解、善思考的听众和流畅自信的演讲者,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首先要借助教材进行。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四册有8次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的形式,弄清每次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在这基础上重点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的双向交流。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动物》一课时,学生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保护有益动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小区去开展宣传工作,另外,写一些宣传标语贴在森林里,这样,市民就不会再去伤害有益的动物了。”生:“我觉得这样做还达不到宣传的作用,如果,不到森林去的人就更本不知道要保护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写广播稿到电视台,让电视台帮我们宣传,这样,市民就会有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生:“我们不仅可以这样宣传,还要写表扬信给那些保护有益动物的市民,鼓励他们;批评那些伤害有益的动物的市民。这样不就更能促使市民保护有益的动物吗?”生:“王遵睿同学的这个方法不错,不过只是让少数人知道,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呀。”师:“对,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市民都知道,那该怎么办?”生:“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把表扬信贴在大街上,市民看到了不就知道了吗。”师:“你的办法不错,不过这样虽然达到宣传的作用,但是,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啊!我们应该做宣传栏,把表扬信放到宣传栏中,市民不就看见了吗?”也就是在教学中,可以是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老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老师说,学生补充;老师问,学生答。要使课堂上充盈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相关策略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相关策略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提问是每个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是否上课认真听讲、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正的知识。而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不再被关注,提问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教学流程,这样提问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也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对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尽管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占据主体位置,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又不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从而导致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课[1]。 1.2提问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经常忽略了对语文问题的设计,因而在教学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问的问题范围较广泛,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提问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提问,所提问的问题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又应如何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而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2]。 1.3教师提问的方式的单一: 教师在提问时经常忽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尽管所提问的问题中包含教学内容,但是提问方式却枯燥乏味,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回答的热情,使得教师在提问时,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沉闷。与此同时,教师又不能对提问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致使自身的学习成绩下降。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同时也会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问是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手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提问这个环节,教师就不会发现学生在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